教案与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比较线段的长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
2﹑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基础上,了解线段可以度量、比较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3﹑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两种方法
4﹑会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5﹑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
对线段与数之间的认识,掌握线段比较的正确方法
教具准备
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
一、概念分析
1﹑线段性质和两点间距离
“想一想”:小狗、小猫为什么都选择直的路?
出示课本图片,从上面的两个事例中,你能发现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选择直路,路程较短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线段的性质: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要强调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而不是两点间的线段,线段是图形,线段的长度是数值。
二、创设情境
教师:请俩位学生站起来,请其他同学判断他俩谁更高
学生:先将俩人靠紧,脚与脚对齐,观察头的位置,多出的较高。
教师:比较高矮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必须脚与脚对齐
教师: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可以用尺分别测出俩个人的高度,然后比较两个数值
教师:我们可以用类似于比高矮的两种方法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三、新课教学
1.“议一议”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叠合法:
①将线段AB的端点A 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
②将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
③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记做:
AB=CD
若端点B落在D内,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记做:AB<CD
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记做:AB>CD
如图
C D
(注:讲此方法时,教师应采用圆规截取线段比较形象,还需向学生讲明从“形”角度去比较线段的长短)
度量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再将长度进行比较。
总结:用度量法比较线段大小,其实就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从“数”的角度去比较线段的长短)
2.“你能判断?”
说明“眼见不一定为实”的道理,培养严谨的推理习惯
3.“你能帮忙吗?”
4.“想一想”
问题一:已知线段a,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a
a
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画,然后教师示范画图并叙述作法,让学生模仿画图。
画法:①先作一条射线AC
②用圆规量取已知线段a的长度
③在射线上截取AB=a,线段AB就是所求的线段
(注意:要求学生不必写画法,但最后必须写好结论)
问题二:已知线段a、b,画一条线段c,使它的长度等于已知线段的长度的和。
同样让学生自己先画,可以请一位学生板演。教师总结,讲规范的步骤四、课堂小结:
谈谈收获:①两点间距离的概念和线段的性质
②线段长短比较的两种方法
③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1、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问题1:问题2:
叠合法:(形)
度量法:(数)
教学反思:
1.本课时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将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对数与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这节课是一堂起始课,它为学生的思维开拓了一个新的天地.不应只是交给学生比较线段的方法,而要从数形结合的高度去认识.在教知识的同时,交给学生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
2.学生在小学时只会用圆规画圆,不会用圆规去度量线段的大小以及截取线段,通过这节课,学生对圆规的用法有一个新的认识.
3.通过具体的情境获得重要的结论,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以采用叠合法来比较线段的长短等……在设计数学问题时,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数学是服务于生活的。
4.在讲尺规作图时,没有很细致的操作给学生看,只是结合课件口述式地进行讲解,从后面学生作图结果可知,在这一难点的处理上相对比较粗糙。
5.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够,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要鼓励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他们信心,让他们能够自主地融入课堂,快乐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