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文学欣赏PPT (7)[46页]
文学欣赏
第一节
星光熠熠:中国古代小说的生成
一、小பைடு நூலகம்的渊源
汉代出现了第一篇初具小说规模的《燕丹子》。《燕丹子》比《刺客列传》中的《荆轲传》更富于传奇 性。这首先涉及其中的三个传奇性情节:一是乌白头、马生角、桥机不发而太子丹得归;二是太子丹以 “黄金投龟,千里马肝,姬人好手,盛以玉盘”厚待荆轲;三是荆轲刺秦王,秦王“乞听琴声而死”, 秦姬鼓琴以隐语解秦王之困,致使荆轲功败垂成。这些传奇情节本为秦汉以来的民间传说,《史记》因 其“太过”、“皆非”削之不载,以维护历史叙事的基础。但对于小说叙事来说,这些传奇情节却有特
面貌与生活情景。
从小说发展史的角度看,志人小说的贡献不仅在于全景般地展示了六朝士人的生活情景,更重要的还在 于写人的言行举止和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为后世小说的写人提供了楷模。它善于选择简短 典型的场面,画龙点睛般地勾勒出一个人独具的性情,并且刻画人的个性达到了形神兼备、描骨入神的 地步,如写王蓝田的性急。
殊的艺术内涵。
文学欣赏
第一节
星光熠熠:中国古代小说的生成
二、旭日初升: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
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初具规模,从内容上可分两大类:志怪与志人。前者以写神灵鬼怪及其妖异怪诞之 事为主,后者以记载人物的琐闻逸事为主。它们对后世文言小说的写作,不论是在题材内容、人物塑造 上,还是在艺术手法、叙事模式上,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确立了文言小说中志人与志怪二元对立 的格局。而从艺术价值和小说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志怪小说要比志人小说更有价值,具备更多的小说因 素。这也是中国志怪小说史上的黄金时期。 志怪小说代表作是干宝的《搜神记》,其中有《干将莫邪》之类的许多名篇。 干宝虽是抱着“发明神道之不诬”的观念创作此书的,但书中也有没有迷信色彩的佳作,《李寄斩蛇》 就是其中的代表。
《文学欣赏》完整版教学课件-整套教程电子讲义(最全最新) (1)
第 17 页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
四、诗歌欣赏技巧→(二)熟悉诗歌语言 诗歌的语言具有多义性,即一个词或词组有着两重以上的含义,且有的含义明确,
有的含义不明确。
第 18 页
1) 双关 双关是指在一定的语言
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 音等属性,有意使语句具有 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多义性
2)情韵义
情韵义是指由诗歌历 史沉淀生成的特定意韵, 是“诗的成语”。
中国古代将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则将它们统称为诗歌。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
一、什么是诗歌
第6 页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 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 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具有鲜明的节奏、 和谐的音韵,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 式的美。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
第7 页
《诗经》反映的时代是自周初至春秋中 叶,共500多年,其多数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 感,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涉及 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第 24 页
第二节 什么是文学欣赏
一、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一)先秦时期
第 25 页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具有
楚文化独特光彩的新体诗——楚辞。这是一
种“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 民间乐诗,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 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
指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 社会生活的诗,通常没有完整的故事情 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 挽歌、牧歌和讽刺诗等。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
二、诗歌的分类→(二)现代诗歌的分类
第 10 页
✓ 格律诗
✓ 散文诗
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的诗。它要求篇有定
文学鉴赏论PPT课件
第17页/共77页
⑥未定性、未定点、空白:
• 就是作家没有写进本文的部分,因为文学语言不象科学语言那样,是确定的,而是描写 性的,它本身就有许多言外之意,这是其一,再者作家在描写生活时也不可能将生活的 全部都写进本文之中,这是其二。
• 因此在文本的各个部分之间就留下了许多空白或未定点,它需要读者在阅读时将其填补 起来。如阿Q在城里的经历和作贼时的经历,再如宋江在私放晁盖以前的经历等等。
• 阅读能力:
• 就是对文学作品的浅层结构的理解能力,即先要理解所 欣赏的文学作品写了些什么,这主要是对情感中的情绪、 形象中的印象和语言的公共含义即,语法意义的理解能 力。
• 感受能力:
• 就是对文学作品的深层结构的感受能力,即要领悟到所
欣赏的文学作品是怎样写的,这主要是对情感中的情思、
形象中的意象和语言中的语用意义即,作家个人意味的
• 与创作相区别,创作面对的审美对象是社会生活,它是未加工的、粗糙的、分散的,是 原初的审美形态;而文学欣赏则面对的是文学作品,它是已经加工好的审美形态,是精 制的、集中的。
• 创作就是用语言把作家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变成文学作品的过程,即生产美的过程,他必 须把这种审美感受写出来,这才是创作。而文学欣赏则不同,它不需用语言把他的审美 感受写出来,而是留在心中,即它是消费的过程。
言的审美形(态 二 ) 作 品 的 审 美 形 态
就是作品的审美价值在内容和形式中
• 第一、规范性的:体实现际上是指合乎规范的技巧性,即不能生造除自己以外谁都不懂的词汇, 如“驿动”,慎用地方方言。用大众都懂的规范语言表达出与众不同的个人感受,这正 是作家的功力所在。所谓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就是指运用规范语言表达特殊情感的技巧, 即在语法意义与语用意义之间求得一种最优化的平衡,在能使大众理解的前提下追求最 大化的“新颖性”。
⑥未定性、未定点、空白:
• 就是作家没有写进本文的部分,因为文学语言不象科学语言那样,是确定的,而是描写 性的,它本身就有许多言外之意,这是其一,再者作家在描写生活时也不可能将生活的 全部都写进本文之中,这是其二。
• 因此在文本的各个部分之间就留下了许多空白或未定点,它需要读者在阅读时将其填补 起来。如阿Q在城里的经历和作贼时的经历,再如宋江在私放晁盖以前的经历等等。
• 阅读能力:
• 就是对文学作品的浅层结构的理解能力,即先要理解所 欣赏的文学作品写了些什么,这主要是对情感中的情绪、 形象中的印象和语言的公共含义即,语法意义的理解能 力。
• 感受能力:
• 就是对文学作品的深层结构的感受能力,即要领悟到所
欣赏的文学作品是怎样写的,这主要是对情感中的情思、
形象中的意象和语言中的语用意义即,作家个人意味的
• 与创作相区别,创作面对的审美对象是社会生活,它是未加工的、粗糙的、分散的,是 原初的审美形态;而文学欣赏则面对的是文学作品,它是已经加工好的审美形态,是精 制的、集中的。
• 创作就是用语言把作家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变成文学作品的过程,即生产美的过程,他必 须把这种审美感受写出来,这才是创作。而文学欣赏则不同,它不需用语言把他的审美 感受写出来,而是留在心中,即它是消费的过程。
言的审美形(态 二 ) 作 品 的 审 美 形 态
就是作品的审美价值在内容和形式中
• 第一、规范性的:体实现际上是指合乎规范的技巧性,即不能生造除自己以外谁都不懂的词汇, 如“驿动”,慎用地方方言。用大众都懂的规范语言表达出与众不同的个人感受,这正 是作家的功力所在。所谓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就是指运用规范语言表达特殊情感的技巧, 即在语法意义与语用意义之间求得一种最优化的平衡,在能使大众理解的前提下追求最 大化的“新颖性”。
文学欣赏第一讲PPT文档79页
挚强烈的感情,而非虚假的无病呻吟。 又说:“自然英旨,罕值其人”,可见“真美”。
举例
一品之中,略以世代为先後,不以优劣为诠次。又其人既 往,其文克定。今所寓言,不录存者。
夫属词比事,乃为通谈。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撰德 驳奏。宜穷往烈。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於用事?“思君 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 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
❖ 美人上马来,马儿似 不支
引用
刘勰
刘勰<文心雕龙>说: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 摇焉.”
钟嵘<诗品 >说:
钟嵘
“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
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 魂逐飞蓬.
凡斯种种,感荡心灵,
非陈诗何以展liú xié 刘勰(约465——520) 南朝梁(今山东)人。 然其名未以官显,却以文彰。 一部《文心雕龙》奠定 了他在中国 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 不可或缺的地位。
元代--元杂剧/元散曲/ 长篇章回小说
明清--三言二拍/长篇章 回小说
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抒情的,与音乐密切相关. <尚书>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
律和声.” 诗歌的特点: 1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 2 跳跃性结构 3语言凝练,富有节奏和韵律,有音乐美 诗法举例--起兴/隐喻/象征/叠加
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注释
汉代音乐家。中山(今河北定县)人,乐工出 身,父母兄弟亦均为乐工。善歌,有善创造新 声。武帝时。在乐府中任协律都尉。
在武帝宠爱的众多后妃中,最生死难忘的,要 数妙丽善舞的李夫人;而李夫人的得幸,则是 靠了她哥哥李延年这首名动京师的佳人歌。
举例
一品之中,略以世代为先後,不以优劣为诠次。又其人既 往,其文克定。今所寓言,不录存者。
夫属词比事,乃为通谈。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撰德 驳奏。宜穷往烈。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於用事?“思君 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 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
❖ 美人上马来,马儿似 不支
引用
刘勰
刘勰<文心雕龙>说: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 摇焉.”
钟嵘<诗品 >说:
钟嵘
“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
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 魂逐飞蓬.
凡斯种种,感荡心灵,
非陈诗何以展liú xié 刘勰(约465——520) 南朝梁(今山东)人。 然其名未以官显,却以文彰。 一部《文心雕龙》奠定 了他在中国 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 不可或缺的地位。
元代--元杂剧/元散曲/ 长篇章回小说
明清--三言二拍/长篇章 回小说
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抒情的,与音乐密切相关. <尚书>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
律和声.” 诗歌的特点: 1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 2 跳跃性结构 3语言凝练,富有节奏和韵律,有音乐美 诗法举例--起兴/隐喻/象征/叠加
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注释
汉代音乐家。中山(今河北定县)人,乐工出 身,父母兄弟亦均为乐工。善歌,有善创造新 声。武帝时。在乐府中任协律都尉。
在武帝宠爱的众多后妃中,最生死难忘的,要 数妙丽善舞的李夫人;而李夫人的得幸,则是 靠了她哥哥李延年这首名动京师的佳人歌。
文学欣赏PPT (19)[25页]
文学欣赏
第一节
不平衡的东西方交流
一、日本文学的崛起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在理论上主张“破理显实”,即主张作家要排除一切理想,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按照事物的原样 子去描写“真实”。 第二,在实践上主张遵循绝对客观主义的创作方法。 第三,在方式上要求作家自我忏悔和自我暴露。 日本自然主义作家情况复杂,他们往往是从其他的流派转变过来的,因此日本自然主义文学除了自身主 要的特点之外,还存在着各种流派交叉影响的特点,自然主义文学发展到后期产生分化的现象与这一特 点不是没有关系的。 从1906年岛崎藤村的长篇小说《破戒》问世到1912年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鼎盛阶段。在这个 时期,由于自然主义运动的兴起,许多重要的作家和作品相继出现。
第三节
“表现日本 人的精神实 质”:川端 康成
第一节
不平衡的东西方交流
一、日本文学的崛起
日本近代文学是指从明治维新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文学。按其走过的道路,一般分为4个阶段:(1) 启蒙时期(1868—1884),即近代文学的酝酿阶段。为适应明治维新的需要,文学被作为启蒙、 教化的工具,出现了一些宣传民主与爱国的思想的政治小说和翻译著作。(2)奠基时期(1885— 1905),即近代文学的产生阶段,出现了在近代文学史上有深远影响的文学理论著作和文学作品。 (3)发展时期(1906—1911),即近代文学的丰收阶段,重要的文学流派都出现在这一时期。 (4)分化时期(1912—1920),即近代文学走向衰落的阶段。在近代文学形成发展过程中出 现了批判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以及白桦派等重要的文学流派和一系列著名的作家 和作品。
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通用教材
文学欣赏
作者:金元浦
第18章
血泪写成的近代东 方文学
第一节
不平衡的东西方交流
一、日本文学的崛起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在理论上主张“破理显实”,即主张作家要排除一切理想,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按照事物的原样 子去描写“真实”。 第二,在实践上主张遵循绝对客观主义的创作方法。 第三,在方式上要求作家自我忏悔和自我暴露。 日本自然主义作家情况复杂,他们往往是从其他的流派转变过来的,因此日本自然主义文学除了自身主 要的特点之外,还存在着各种流派交叉影响的特点,自然主义文学发展到后期产生分化的现象与这一特 点不是没有关系的。 从1906年岛崎藤村的长篇小说《破戒》问世到1912年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鼎盛阶段。在这个 时期,由于自然主义运动的兴起,许多重要的作家和作品相继出现。
第三节
“表现日本 人的精神实 质”:川端 康成
第一节
不平衡的东西方交流
一、日本文学的崛起
日本近代文学是指从明治维新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文学。按其走过的道路,一般分为4个阶段:(1) 启蒙时期(1868—1884),即近代文学的酝酿阶段。为适应明治维新的需要,文学被作为启蒙、 教化的工具,出现了一些宣传民主与爱国的思想的政治小说和翻译著作。(2)奠基时期(1885— 1905),即近代文学的产生阶段,出现了在近代文学史上有深远影响的文学理论著作和文学作品。 (3)发展时期(1906—1911),即近代文学的丰收阶段,重要的文学流派都出现在这一时期。 (4)分化时期(1912—1920),即近代文学走向衰落的阶段。在近代文学形成发展过程中出 现了批判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以及白桦派等重要的文学流派和一系列著名的作家 和作品。
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通用教材
文学欣赏
作者:金元浦
第18章
血泪写成的近代东 方文学
《文学欣赏引论》课件
《文学欣赏引论》ppt课 件
• 文学欣赏的基本概念 • 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 • 文学作品的分类与流派 • 文学欣赏的方法与技巧 • 文学欣赏的实践与应用 • 文学欣赏的未来发展
01
文学欣赏的基本概念
文学欣赏的定义
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读者在 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感 受、体验和认识,它涉及到对文学作 品的美学特征的发现和评价。
详细描述
理解作品主题是文学欣赏的关键环节。读者需要深入挖掘作品所表达的核心思想和意义,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 背景,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品味作品语言
总结词
关注作品中的用词、修辞、句式等语言 特点,感受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VS
详细描述
品味作品语言是文学欣赏的重要方面。通 过对作品中的用词、修辞、句式等语言特 点进行细致的品味和分析,可以深入感受 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进一步领略作者 的创作魅力和表达技巧。
比较与拓展
总结词
通过比较不同作品的特点和风格,可以更深入地 理解文学的多样性和发展脉络。
总结词
拓展阅读是扩大知识面和视野的重要途径,通过 拓展阅读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 文学作品。
详细描述
在比较时,可以从主题、人物、语言和结构等方 面入手,分析不同作品的异同点。同时,要注意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比较,以更好地把握 文学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文学欣赏具有反思性
在文学欣赏过程中,读者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历史、文化等问题,从而提升 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
文学欣赏的意义
提高审美能力
通过文学欣赏,读者能够更好地发现 和欣赏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从而提 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 文学欣赏的基本概念 • 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 • 文学作品的分类与流派 • 文学欣赏的方法与技巧 • 文学欣赏的实践与应用 • 文学欣赏的未来发展
01
文学欣赏的基本概念
文学欣赏的定义
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读者在 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感 受、体验和认识,它涉及到对文学作 品的美学特征的发现和评价。
详细描述
理解作品主题是文学欣赏的关键环节。读者需要深入挖掘作品所表达的核心思想和意义,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 背景,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品味作品语言
总结词
关注作品中的用词、修辞、句式等语言 特点,感受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VS
详细描述
品味作品语言是文学欣赏的重要方面。通 过对作品中的用词、修辞、句式等语言特 点进行细致的品味和分析,可以深入感受 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进一步领略作者 的创作魅力和表达技巧。
比较与拓展
总结词
通过比较不同作品的特点和风格,可以更深入地 理解文学的多样性和发展脉络。
总结词
拓展阅读是扩大知识面和视野的重要途径,通过 拓展阅读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 文学作品。
详细描述
在比较时,可以从主题、人物、语言和结构等方 面入手,分析不同作品的异同点。同时,要注意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比较,以更好地把握 文学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文学欣赏具有反思性
在文学欣赏过程中,读者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历史、文化等问题,从而提升 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
文学欣赏的意义
提高审美能力
通过文学欣赏,读者能够更好地发现 和欣赏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从而提 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文学欣赏PPT (5)[51页]
文学欣赏
第一节
镂金刻翠与缘情而行:从 “花间派”到李煜
三、李煜
在文人词史上,李煜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题材内容上,他改变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人或写闺怨,或写闲 情,而曲折寄托感慨的手法,直接将真实感情贯注词中,一泻而下,直抒胸臆,这明显不同于花间樽前 的曼声吟唱,因此在花间派之外,拓开言怀述志新词体。李煜继承传统抒情诗尤其是民歌的白描手法, 不用典故,不事饰绘,语言朴素自然而又流转如珠,极具感染力。李煜词在美学境界上形成了一种缘情
文学欣赏
作者:金元浦
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通用教材
第4章
骚之苗裔 歌行变体: 词的演ts
第一节
镂金刻翠与 缘情而行: 从 “花间 派”到李煜
第二节
名士风流 俚口俗态: 晏殊、欧阳 修的“名士 派”与柳永 的“教坊派”
第三节
天风海雨 超尘拔俗: 苏轼词作及 其革故鼎新
二、韦庄
韦词往往直抒胸臆,不刻画实景实物,不堆砌辞藻,词意连贯,脉络分明,人称“骨秀”: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菩萨蛮》) 花间派主要以西蜀为中心,稍晚于花间派而以金陵为中心的有南唐派词人冯延巳、李璟、李煜。南唐建 都金陵,扬州亦繁阜之地,经济发达,人才济济。李璟、李煜即位,大力提倡词学,文化发展,冯延巳 也是南唐时宫廷中重要词人。陈世修《阳春集序》云: “金陵盛时,内外无事,朋僚亲旧,或当宴集, 多运藻思为乐府新词,俾歌者倚丝竹而歌之,所以娱宾而遣兴也。”即使至中主李璟后期面临周宋威胁, 国势日弱,以至委蘼不振,王朝没落,君臣不安,词作仍不缺乏,仅词中笼罩了绝望悲哀情调而已。
文学欣赏
第一节
镂金刻翠与缘情而行:从 “花间派”到李煜
文学欣赏PPT (9)[46页]
当个体受难自救无望时,他人的解救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呐喊》、《彷徨》在展示个体苦难时,也写 了与之相对应的他人。这里的他人分作两类,一类是受难者的邻里同乡,另一类是这一生存环境之外的 外来者。但面对受难者,同类人既拒绝解救也无力解救,外来者作为启蒙者的化身主动出场援救,但是 不仅解救未成而且连自己也被吃掉。鲁迅从中揭示出解救者的境遇。 受难者的乡党邻里是受难的同类人,但他们往往置受难者的痛苦于不顾,有时甚至做了受难者的看客。 处在不幸位置的人成了公众观赏的对象。其中的悲剧还在于,弱者总处在被看和被吃的位置上,但他们 又将比自己更弱的人作为“看”与“吃”的对象。于是“看”与“吃”便成了集体行为,形成了“自己 被人吃,又反过来吃别人”的循环不断的“生物链”。每个人都处在“看与被看”和“吃与被吃”的位 置上,个体的生存环境由此也变成了人性荒原。
文学欣赏
第一节
鲁迅:民族精神苦难的发现者
一、小说观: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鲁迅将自己的文学观念称为“遵命文学”,但这种“遵命”和封建文人听命于王权的创作立场截然不同。 鲁迅所听命的是历史的召唤以及他对民族苦难的深切体验。他的启蒙也不是封建文人“文以载道”式的 宣达王命,而是试图用全新的现代意识去更新国民精神,清除民族的劣根性。 这也使他超越了晚清时代的启蒙主义文学观,进而成为现代小说的先驱。鲁迅一直认为,中国封建社会 的等级文化以及由此形成的封建礼教,使中国人一直处在非人的状态中,由此也形成了中国国民的主奴 人格。启蒙的任务就是揭出和医治这些病苦,改造“国民性”,将奴隶提升为现代意义上的人。这样, 鲁迅也将他的启蒙精神推上了现代精神的制高点,并赋予小说观念以全新的意义,也赋予《呐喊》、 《彷徨》以全新的主题。
文学欣赏
第一节
鲁迅:民族精神苦难的发现者
文学欣赏
第一节
鲁迅:民族精神苦难的发现者
一、小说观: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鲁迅将自己的文学观念称为“遵命文学”,但这种“遵命”和封建文人听命于王权的创作立场截然不同。 鲁迅所听命的是历史的召唤以及他对民族苦难的深切体验。他的启蒙也不是封建文人“文以载道”式的 宣达王命,而是试图用全新的现代意识去更新国民精神,清除民族的劣根性。 这也使他超越了晚清时代的启蒙主义文学观,进而成为现代小说的先驱。鲁迅一直认为,中国封建社会 的等级文化以及由此形成的封建礼教,使中国人一直处在非人的状态中,由此也形成了中国国民的主奴 人格。启蒙的任务就是揭出和医治这些病苦,改造“国民性”,将奴隶提升为现代意义上的人。这样, 鲁迅也将他的启蒙精神推上了现代精神的制高点,并赋予小说观念以全新的意义,也赋予《呐喊》、 《彷徨》以全新的主题。
文学欣赏
第一节
鲁迅:民族精神苦难的发现者
第一章文学欣赏概述ppt课件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 提高自身修养—— 坚持正确的途径——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 数量上,刘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 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文心雕 龙·知音》 质量上,歌德: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 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 《歌德谈论录》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四、文学欣赏的发展阶段
❖ 1、想象与联想 l 文学作品的“空白点”或“未定点”,
或“召唤结构”为想象提供了用武之地。 Ø 罗曼·英加登:每一部文学作品在原则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期待视野
❖ 姚斯指出,一部新作品的读者能够在较为 狭窄的文学期待视野中感知它,也能在更 为广阔的生活的期待视野中感知它。 《接 受美学与接受理论》
❖ l 文体期待 l 意象期待 l 意蕴期待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三、文学欣赏的发生阶段
❖ 1.欣赏注意 l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
❖ l 方 法——想象和联想 l 注意点——文学欣赏是一种“有限创
造”,是一种“同质异形”的创造。 l 文学欣赏—— 以文艺作品为基本对象;
以审美享受为根本标志; 以提高审美情趣、 培养审美能力为主要目标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第三节 文学欣赏的过程
❖ 一、文学欣赏过程的涵义 l 文学欣赏的过程,实质上是由兴趣、
集中。 l 欣赏注意是由文学作品引起,又是读者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可以是突发式,也 可以是渐进式的。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2.感知形象
❖ l 读者通过语言,运用想象,感知作品中物 化了的艺术形象,为进一步转化成读者观 念中的艺术形象奠定基础。 l感知形象,会出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 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
❖ 提高自身修养—— 坚持正确的途径——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 数量上,刘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 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文心雕 龙·知音》 质量上,歌德: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 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 《歌德谈论录》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四、文学欣赏的发展阶段
❖ 1、想象与联想 l 文学作品的“空白点”或“未定点”,
或“召唤结构”为想象提供了用武之地。 Ø 罗曼·英加登:每一部文学作品在原则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期待视野
❖ 姚斯指出,一部新作品的读者能够在较为 狭窄的文学期待视野中感知它,也能在更 为广阔的生活的期待视野中感知它。 《接 受美学与接受理论》
❖ l 文体期待 l 意象期待 l 意蕴期待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三、文学欣赏的发生阶段
❖ 1.欣赏注意 l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
❖ l 方 法——想象和联想 l 注意点——文学欣赏是一种“有限创
造”,是一种“同质异形”的创造。 l 文学欣赏—— 以文艺作品为基本对象;
以审美享受为根本标志; 以提高审美情趣、 培养审美能力为主要目标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第三节 文学欣赏的过程
❖ 一、文学欣赏过程的涵义 l 文学欣赏的过程,实质上是由兴趣、
集中。 l 欣赏注意是由文学作品引起,又是读者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可以是突发式,也 可以是渐进式的。
中文系《文学欣赏与创作》课题组
2.感知形象
❖ l 读者通过语言,运用想象,感知作品中物 化了的艺术形象,为进一步转化成读者观 念中的艺术形象奠定基础。 l感知形象,会出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 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
文学欣赏PPT (3)[49页]
文学欣赏
章节目录
contents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摹山范水 慷慨戍边: “王孟”
天马行空 卓尔不群: “诗仙”
成一பைடு நூலகம்诗 史 开无 数法门:
与 “岑高”
李白
“诗圣”
杜甫
第二节
天马行空 卓尔不群:“诗仙”李白
李白
(701—762) 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李白一生浪迹四方,痛饮 狂歌,希求建立不世功业,但他那“不屈己、不干 人”、不肯“摧眉折腰”的性格,使他无法立足政 坛,“申管晏之谈”,成“廊庙之具”,只可能成 为一位俯仰天地、横绝古今的伟大诗人,这是中国 文化的大幸。
(689—740)
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曾抱着勃勃的雄心赴长安
应举,但落第的结局导致了他人生态度的转变,他
常与僧道往来,寄情于山水田园,以隐居作为精神 解脱的途径,以淡泊的心态来看待人生。
文学欣赏
第一节
摹山范水 慷慨戍边:“王孟”与 “岑高
一、孟浩然
虽然孟浩然诗也颇多不遇之愤和恋阙之情,但最为人称道的还是那些表现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和闲适隐 逸生活的作品。
文学欣赏
第一节
摹山范水 慷慨戍边:“王孟”与 “岑高
四、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文学欣赏
第一节
摹山范水 慷慨戍边:“王孟”与 “岑高
四、岑参
文学欣赏课件ppt
文学欣赏中的共鸣就是读者的思想感情同作品所表达 的思想感情的相通或相似。
文学欣赏是伴随感情活动的形象思维活动,文学欣赏 中的认识活动主要是一种感受和体验,而不是评论, 但是,对文学作品的形象及其所包含的意蕴,只有在 正确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全面的、深刻的感 受。
文学欣赏是感性和理性或感受、体验、理解和鉴别的 有机统一。
14
思考与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文学欣赏 2.共鸣
二、简述文学欣赏的基本特征 三、结合某一作品,谈如何进行文学欣赏
15
SUCCESS
THANK YOU
2020/1/10
形象所唤起的欣赏者的情感反应,是审美享受 的重要标志,是文学欣赏的一个重要特点。
感情上的反应是以文学作品的形象系统为基础, 以作家在作品中所灌注的情感为底蕴的。
4
二、文学欣赏是感觉与理解相统一的审美认识活动
文学欣赏不是简单地复现现象,而是对形象意 蕴的深刻理解。 当读者经过深思,把那些片断的、分散的、表 面的印象集中起来,加上自己想象的补充和丰 富,在自己的头脑里获得形象的再现时,他才 能对作品所描绘的形象有比较全面、深刻的感 受,达到感受和理解的有机统一,才能透彻地 领会其中的意味,得到思想感情上的陶冶和艺 术鉴赏上的愉悦。
11
三、调动联想和想象,获得审美享受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文本留有许多空白。接受 美学把没有经过读者阅读的作品称为“文本”, 只有经过读者阅读,把文本中的符号、概念变 成具体的形象的时候,文本才成为作品。 接受美学认为:必须用联想和想象。 文学作品对艺术形象的描述都是虚实相间、留 有很多空白的,这些虚的空白的地方就需要读 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去填补,否则,文 学鉴赏就无法进行。
文学欣赏既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又是一种 审美认识活动,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3
文学欣赏是伴随感情活动的形象思维活动,文学欣赏 中的认识活动主要是一种感受和体验,而不是评论, 但是,对文学作品的形象及其所包含的意蕴,只有在 正确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全面的、深刻的感 受。
文学欣赏是感性和理性或感受、体验、理解和鉴别的 有机统一。
14
思考与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文学欣赏 2.共鸣
二、简述文学欣赏的基本特征 三、结合某一作品,谈如何进行文学欣赏
15
SUCCESS
THANK YOU
2020/1/10
形象所唤起的欣赏者的情感反应,是审美享受 的重要标志,是文学欣赏的一个重要特点。
感情上的反应是以文学作品的形象系统为基础, 以作家在作品中所灌注的情感为底蕴的。
4
二、文学欣赏是感觉与理解相统一的审美认识活动
文学欣赏不是简单地复现现象,而是对形象意 蕴的深刻理解。 当读者经过深思,把那些片断的、分散的、表 面的印象集中起来,加上自己想象的补充和丰 富,在自己的头脑里获得形象的再现时,他才 能对作品所描绘的形象有比较全面、深刻的感 受,达到感受和理解的有机统一,才能透彻地 领会其中的意味,得到思想感情上的陶冶和艺 术鉴赏上的愉悦。
11
三、调动联想和想象,获得审美享受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文本留有许多空白。接受 美学把没有经过读者阅读的作品称为“文本”, 只有经过读者阅读,把文本中的符号、概念变 成具体的形象的时候,文本才成为作品。 接受美学认为:必须用联想和想象。 文学作品对艺术形象的描述都是虚实相间、留 有很多空白的,这些虚的空白的地方就需要读 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去填补,否则,文 学鉴赏就无法进行。
文学欣赏既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又是一种 审美认识活动,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戏剧起源
(二)巫觋说
我国周代盛行的蜡祭,是祭祀仪式中颇具戏 剧性的一种。此说较早见于宋人苏轼《东坡林 志》(卷二):“八蜡,三代之戏礼也,岁终 聚戏,此人情之所不免也,因附以礼仪,亦曰 不徒戏而已,祭必有尸,无尸曰‘奠’……今 蜡谓之‘祭’盖有尸也,猫、虎之尸,谁当为 之?置鹿与女,谁当为之?非倡优而谁?‘葛 带榛杖’,以丧老物;‘黄冠’‘草笠’以尊野 服,皆戏之道也。”
四、戏剧起源
(三)俳优说 张庚、郭汉城在《中国戏曲通史》中
说到,西周末年出现了被贵族篡养起来 ,专供他们声色之娱的职业艺人“优” ,有时也称为“倡优”或“俳优”。“ 优”都是由男子充任的。据说,夏桀时 代就有了倡优。
四、戏剧起源
(四)傀儡说
此说见于孙楷弟《傀儡戏考源》,他将傀儡 戏的源头溯至西周傩礼中方相氏所佩戴的“黄 金四目”面具,因为方相氏是用真人来扮饰, 而丧家出殡时都用方相氏先柩开路,因此联系 到《旧唐书·音乐志》所载“窟垒子”:“作 偶人以戏,善歌舞,本丧家乐也,汉末始用于 嘉会”等语,乃认定傀儡戏当即由方相氏的驱 疫蜕变而来。
二、戏剧的本质
1.观众说 观众说,认为观众是戏剧的必要条件 ,也是戏剧的本质所在。法国戏剧理论 家萨赛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他断言:不 管是什么样的戏剧作品,都是为了给观 众看的。“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 因而,戏剧的一切器官都必须与观众的 欣赏相适应。
二、戏剧的本质
2.冲突说 冲突说,以法国戏剧理论家布伦退尔 为代表。19世纪末,布伦退尔指出:舞 台乃是人的自觉意志发挥的场所,人物 的自觉意志的发挥必定会遇到阻碍,主 体为克服阻碍就要与之斗争,这就构成 “意志冲突”,戏剧的本质就在于此。
一、戏剧的含义
2.作为文学的戏剧 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 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文本(即“ 剧本”)是一出戏剧的基本要素,是一 台戏的先决条件。
二、戏剧的本质
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在《诗学》 中已经表述了对戏剧本质的认识。他认 为:一切艺术都是模仿,戏剧是对各种 生物的行动的模仿。两个世纪以后,印 度的第一部戏剧理论著作《舞论》也指 明:“戏剧就是模仿。”19世纪以后, 对戏剧本质的研讨出现了众说纷纭的局 面,主要有观众说;冲突说;激变说; 情境、实验室说等。
三、戏剧的特征
戏剧文学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一种 文学体裁。
1.舞台性是戏剧文学最显著的特征 剧本的写作完全受到舞台艺术规律的制约。 由于舞台只有几十平方米,演出的时间一般不 能超过三个小时,因此要求剧本中的人物、场 面、时间必须高度集中。像老舍的《茶馆》, 尽管它的时间跨度很大,从1898年戊戌变法写 到1948年,但全剧只有三幕一景,一个地点。 全部演出时间只有两个半小时,很好地体现了 戏剧舞台性的要求。
二、戏剧的本质
3.激变说 英国戏剧理论家阿契尔否定布伦退尔 的“冲突”说,他把小说与戏剧相比较 ,认为小说是“渐变”的艺术,而戏剧 是“激变”(crisis ,又译危机)的艺术, 戏剧所处理的是人的命运和环境的一次 激变,这就是戏剧本质的所在。
二、戏剧的本质
4 .情境、实验室说 早在18世纪,法国哲学家狄德罗就曾把“情 境”看做是戏剧作品的基础。黑格尔在谈到戏 剧的特性时,也曾把“情境”与“冲突”联系 在一起,并强调情境的本体意义。存在主义哲 学家、剧作家萨特把自己的剧本称为“情境剧 ”,并把戏剧的对象说成是人在情境中的选择 行为。布莱希特则把戏剧看做是一种科学的方 法,他认为:剧院乃是检验人类在特定情境中 行为的实验室。这种观念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 界定了戏剧的本质。
四、戏剧起源
关于戏剧的起源,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歌舞说
歌舞说又可分为以下两种。 1.宫廷乐舞说
四、戏剧起源
清代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云:“梁时大 云之乐,作一老翁演述西域神仙变化之事,优 伶实始于此。”刘始培在《原戏》中根据古代 乐舞多有装扮人物之事实,认为“戏曲者,导 源于古代乐舞者也……则固与后世戏曲相近者 也。”常任侠在《中国原始的音乐舞蹈与戏剧 》中,较为系统地考察了原始音乐舞蹈的戏剧 因素后认为“原始社会中的简单的音乐舞蹈, 便是后来做成完美戏剧的前躯”。周贻白在《 中国戏剧史长编》中将中国戏剧的最早源头溯 至“周秦的乐舞”。
四、戏剧起源
(五)外来说
许地山的《梵剧体例及其在汉剧上底 点点滴滴》从中、印戏剧内容和表现形 式上的共性出发得出结论:“中国戏剧 变化底陈迹如果不是因为印度的影响, 就可以看作是赶巧两国底情形相符了。 ”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季 羡林的《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均持此 说。
第五章 戏剧文 学欣赏
第五章 戏剧文学欣赏
第一节
戏剧文学概述
第二节
戏剧文学的欣赏
第三节
作品赏析
第一节 戏剧文学概述
一、戏剧的含义 二、戏剧的本质 三、戏剧的特征 四、戏剧的起源 五、戏剧的形态 六、戏剧种类
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 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戏剧作 为一种综合艺术,具体来说,它又有两种含义 :狭义专指以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为开端,首先 在欧洲各国发展起来继而在世界广泛流行的舞 台演出形式,英文为drama,中国称之为话剧 ;广义还包括东方一些国家、民族的传统舞台 演出形式,如中国的戏曲、日本的歌伎舞、印 度的古典戏剧、朝鲜的唱剧等。
四、戏剧起源
2.上古歌舞说 张庚、郭汉城主编的《中国戏曲通史》 开篇首句云:“中国戏曲的起源可以上 溯到原始时代的歌舞。”我们知道一切 艺术起源于劳动,中国的歌舞也不例外 。
四、戏剧起源
3.西域歌舞说 陈村、霍旭初在《论西域歌舞戏》中指 出:汉唐间,随着东西方交通之开拓、 经济文化交流之频繁,西域文化艺术的 一支——歌舞戏,逐步传入中原,成为 我国戏剧的重要源流之一。
三、戏剧的特征
2.强烈的戏剧性是戏剧文学的另一个特点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所谓戏剧性, 就是矛盾和冲突。它要求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和 时间内,通过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各种矛盾和冲 突,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推动剧情的发展 ,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著名剧作家曹禺的《 雷雨》,就是由于全剧交织着周朴园、鲁贵两 家七个人物之间的紧张激烈、复杂深刻的矛盾 冲突,才取得了如此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