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香菱学诗》教案 新人教版[1]
初三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
![初三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732f1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7e.png)
初三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初三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初中初三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这一篇选文,表现了香菱的好学乐学的形象,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以及惊人的毅力最后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体现黛玉乐为人师,教导有方的老师形象。
《香菱学诗》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香菱学诗》教案初中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08cc09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ca.png)
《香菱学诗》教案初中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香菱学诗》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1.1.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1.1.3 学会默写《香菱学诗》全诗。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2.2 学会通过诗句理解人物情感,提升语文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香菱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1.3.2 领会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熟读并理解《香菱学诗》课文内容。
2.1.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2 教学难点2.2.1 诗句中隐含的含义和人物情感的理解。
2.2.2 诗歌中所表现出的哲理的领会。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3.1.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诗句分析诗歌修辞手法。
3.2 教学手段3.2.1 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2.2 运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4.1.1 简介《香菱学诗》的作者和背景。
4.1.2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世界。
4.2 自主学习4.2.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4.2.2 让学生通过诗句分析香菱的性格特点。
4.3 合作探讨4.3.1 分组讨论诗句中的修辞手法。
4.3.2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4 诗歌鉴赏4.4.1 分析诗中的意象,理解诗句所表现的意境。
4.4.2 感受诗歌的美,领会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4.5 课堂小结4.5.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4.5.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消化所学知识。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熟读并默写《香菱学诗》。
5.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write a short essay explning the meaning of a specific poem.5.3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香菱学诗精神的看法。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f0974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1f.png)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香菱学诗》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香菱这个人物的刻画和赞美,培养对勤奋好学的品质的认同。
理解文学作品中对人性、情感和生活的深刻描绘,增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简要介绍《香菱学诗》的作者、背景和故事情节。
强调香菱这个人物的特点和她在故事中的重要作用。
2.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理解她坚持不懈的精神。
2.3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探讨作者对香菱人物刻画的技巧和意图。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香菱学诗》的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香菱这个人物,思考她在故事中的重要性。
3.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3.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关注香菱学诗的过程和她所展现的精神品质。
3.4 讲解与分析: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探讨作者对香菱人物刻画的技巧和意图。
3.5 朗读与背诵: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和美感。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进行指导和评价。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和讨论等。
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4.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情节和人物的理解程度。
评价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的分析能力。
4.3 朗读与背诵:对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进行评价,关注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香菱学诗》教学教案 香菱学诗教案
![《香菱学诗》教学教案 香菱学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e4f3bd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e8.png)
《香菱学诗》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香菱学诗》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3)提高朗读和感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抒发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词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态度。
(3)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成长过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香菱学诗》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3)提高朗读和感悟能力。
2. 教学难点:(1)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表达。
(2)学会欣赏和评价诗歌。
1. 导入新课:(1)简介《香菱学诗》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交流。
3. 课堂讲解:(1)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讲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表达。
4. 案例分析:(1)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2)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成长过程。
5.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诗歌的欣赏和评价。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6. 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欣赏的重要性和方法。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课文《香菱学诗》。
2. 写一篇关于《香菱学诗》的读后感。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分析鉴赏。
2.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3. 针对教学难点,思考下一步的教学策略。
六、教学策略1. 互动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案例教学: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初三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
![初三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52b88d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99.png)
初三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香菱学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3、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潜力。
【教学重点】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2、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红楼梦》是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名著之一、在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首先看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写着: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这首判词说的就是这天这篇小说的主人公――香菱。
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影视剧作品中的香菱。
教师播放媒体资源“香菱学诗”。
二、资料助读教师一边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件,一边依照课件中的资料进行介绍。
2、《红楼梦》简介。
3、关于香菱。
三、泛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学生听读,从整体上感知全文。
2、学生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标示出香菱学诗的几个阶段,并画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四、精读课文,突破重点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各组选出代表发言。
1、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2、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什么特点?教师明确:2、黛玉讲诗的针对性很强,一开讲就针对初学诗的人易受格律拘束的通病,指出有奇句则能够不管格律,又由此谈及“立意”的重要性,这不仅仅为香菱破疑解惑,而且明确了读诗的要领。
之后又针对香菱喜爱浅近诗句的倾向,给她开列了书目,按照当时人们“诗必盛唐”的主张,将王维、杜甫、李白三们大诗人放在突出的地位,目的是提高香菱对诗的品味。
待到香菱读完王维的五言律诗后,黛玉又跟她“讲究讨论”,一步步地深入诗的意境,真可谓循循善诱。
黛玉指导香菱写诗也颇有特色,例如命题后,又指定了韵部,这看起来严了一点,但属“十四寒”的字相当多,不限字,这就有了很大的自由度。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d60d6571fe910ef02df8a3.png)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第1篇: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一、忆一忆:1、在《红楼梦》里,大观园成立了一个诗社,诗社是谁倡议成立的?在大观园的什么地方成立的?诗社的名字叫什么?他们第一次诗赛在大观园的什么地方举行的'?诗赛的题目是什么?谁取得了第一名?2、大观园成立的这个诗社有几名成员,分别是谁?☆参考答案:1、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院夜拟菊花题(37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衡芜讽和螃蟹咏(38回)2、海棠社成员:稻香老农(李纨)、蕉下客(探春)、潇湘妃子(黛玉)、蘅芜君(宝钗)、怡红公子(宝玉)、菱洲(迎春)、藕榭(惜春)[7人]二、说一说:1、黛玉给香菱讲了哪些诗词知识?2、香菱原来懂得哪些诗词理论?香菱听了黛玉的讲解后,又悟得了哪一点?3、听了香菱的感悟后,黛玉又给她进一步讲解了哪些知识?4、黛玉认为学诗应该从哪里做起?三、品一品:“香、黛论诗”1、黛玉认为读诗之人怎样做才能长进?v“讲究讨论,方能长进。
”(黛玉名言)2、香菱认为好诗的好处在哪里?v“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
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香菱名言)3、香菱是怎样鉴赏品味这些诗句的?v“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v“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v“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四、议一议:1、齐读香菱做的第一首诗。
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2、女生齐读香菱做的第二首诗。
大家认为怎么样,为什么?3、在看看香菱做的第三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吟月》之三阅读题1、这首诗的真正作者应是曹雪芹,他名,字,号,又号、。
2、据说《红楼梦》“批阅十载,_____”,其开头有一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香菱学诗》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香菱学诗》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10b9299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7a.png)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香菱学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香菱学诗的过程和情感变化。
2.分析香菱学诗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3.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学会欣赏古典诗词之美。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香菱学诗的情感体验。
2.分析香菱学诗的心理状态,学会同理心。
3.欣赏古典诗词之美,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分析香菱学诗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理解同理心。
2.欣赏古典诗词之美,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红楼梦》和作者曹雪芹。
(2)引导学生回顾《红楼梦》中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
2.自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香菱学诗的过程和情感变化。
(2)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3.分析课文(1)分析香菱学诗的心理状态,如好奇、兴奋、困惑、沮丧等。
(2)引导学生理解香菱学诗的心理变化,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4.欣赏古典诗词(1)教师选取几首古典诗词,让学生欣赏并感受其美感。
(2)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技巧等。
5.课堂讨论(1)讨论香菱学诗过程中的挫折与收获,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
(2)讨论香菱学诗的心理状态对学生自己的启示,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6.作业布置(1)让学生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香菱学诗的读后感。
(2)选取一首古典诗词,进行鉴赏分析。
五、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引导学生理解香菱学诗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2.学生是否能够欣赏古典诗词之美,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红楼梦》和作者曹雪芹。
2.引导学生回顾《红楼梦》中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香菱学诗的过程和情感变化。
2.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三、分析课文1.分析香菱学诗的心理状态,如好奇、兴奋、困惑、沮丧等。
2.引导学生理解香菱学诗的心理变化,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香菱学诗》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香菱学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e98b4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6c.png)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香菱学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和方法。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学习并运用本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诗歌的情感。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失败与挫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和方法。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香菱学诗的心理变化过程。
诗歌鉴赏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香菱学诗的画面,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香菱学诗的过程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什么?”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提问:“香菱学诗的过程中,她遇到了哪些困难?她又是如何克服的?”3.合作探讨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汇报内容包括:香菱学诗的过程、方法、心理变化等。
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借鉴,完善自己的答案。
4.课堂讲解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进行讲解,重点分析香菱学诗的心理变化过程。
讲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如:把握诗歌主题、分析诗歌结构、品味诗歌语言等。
5.课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
学生展示自己的鉴赏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学生反馈学习收获,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后作业1.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香菱学诗的心得体会。
2.选取一首诗歌,进行鉴赏练习,下周上课时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失败与挫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教师还要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年级上册课文《香菱学诗》教案设计
![九年级上册课文《香菱学诗》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1c963a9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49.png)
九年级上册课文《香菱学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香菱学诗》。
(2)了解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3)掌握一些诗歌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创作诗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兴趣。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创作热情。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和挑战,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香菱学诗》的主要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诗歌形式和特点。
(3)创作一首具有个性的诗歌。
2.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2)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香菱学诗》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让学生注意课文中诗歌的形式和特点。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诗歌,分析其意象和情感表达。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阅读理解能力:评估学生在阅读课文后的理解程度。
3. 诗歌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在分析课文中的诗歌时的准确性和深度。
4. 创作能力:评估学生创作的诗歌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香菱学诗》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诗歌资料和鉴赏指导。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兴趣培养,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香菱学诗教案新人教版1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香菱学诗教案新人教版1](https://img.taocdn.com/s3/m/bb4854430029bd64793e2c7e.png)
《香菱学诗》教案教学目标:一、学习香菱苦学、乐学、善学的求学精神二、了解香菱的身世经历,关注红楼女子的命运3、明白得《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古典文学修养教学重点:精析香菱学诗成功的缘故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切明白得《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同窗们,每当我轻轻掀开那带着浓浓墨香的《红楼梦》时,我老是钦佩于作者的旷世之才,感伤于故事的聚散悲欢,伤怀于人物的凄惨命运;每次读到香菱,心中总有一类别样的情感,萦绕心间,挥之不去,难以释怀。
今天我要和同窗们一路再次走进《香菱学诗》,去感受那个孤独灵魂背后的故事,希望能和同窗们进行一次心灵的撞击。
板书课题:香菱学诗二、作者和写作背景:《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伙儿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要紧线索,描述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进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那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招架行为。
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凤、袭人、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
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漠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普遍地涉及了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曹雪芹(1724?—1764年),名霑,字芹溪,又字芹圃,雪芹是他的号,属满洲正白旗。
曹家从清朝初年起到曹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
康熙二年(1663年)清王朝设江宁织造,这是一个财赋要职,其第一任确实是雪芹的曾祖曹玺,尔后其父子兄弟相次继任,前后约60年。
康熙帝超级信任曹氏父子,他在位期间五次南巡都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
到雍正初年,曹雪芹大约四岁的时候,其父曹頫因与宫庭斗争有连累,被免去江宁织造的职务;过了一年,曹家又被抄家。
待到乾隆继位,曹頫得赦宥,从头起用为内务府员外郎,家境得以稍稍振兴。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设计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3ec7a01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de.png)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香菱学诗》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习并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含义和用法。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勇于挑战的精神风貌。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香菱学诗》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学习并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含义和用法。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诗词知识。
2. 深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简介课文《香菱学诗》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诗词知识。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解析课文:(1)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讲解课文中的诗词知识和修辞手法。
5. 课堂练习:(1)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勤奋好学、勇于挑战的精神力量。
(2)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香菱学诗》,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语文上册《香菱学诗》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香菱学诗》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22c2c30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1.png)
2.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5.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讨论成果展示: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4.教师点评: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
1.诗词创作:让学生根据所学的诗词格律知识,创作一首诗歌。
2.诗歌鉴赏:挑选一首与课文相关的诗歌,让学生进行分析、鉴赏。
3.学生在写作方面,有一定的创作欲望,但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有待加强。通过学习《香菱学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个性和创意。
4.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面,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但团队协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2.写作作业:
-创作一首以“学习”为主题的五言或七言绝句,要求运用课堂所学的诗词格律知识,并尽量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学习的感悟。
-撰写一篇短文,以香菱学诗的故事为素材,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如何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3.思考作业:
-结合香菱学诗的过程,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克服方法,写一篇反思日记,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写作训练:以香菱学诗的经历为素材,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6bbc2f589eb172ded63b7c6.png)
《香菱学诗》【教材分析】《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本文作者写香菱学诗的主旨是讴歌被侮辱被欺压的女性形象,香菱和大观园里其他下层人物一样,不甘心自己的坎坷命运,不甘心泯灭自己的聪明才智。
她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学诗过程是对社会的不屈抗争,同时也揭露了封建社会对优秀人才的无情扼杀。
香菱学诗,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的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的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后,终于成功。
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用的词藻堆砌起来,凑合成篇。
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她的第二首诗就有所进步了,能用情景烘托,渐渐地放开了手脚;第三首诗终于成功了,流露了真情实感。
【教学设想】九年级学生已学过不少小说,对小说知识有一定的理解,能够自主阅读感悟小说。
本课重在引导学生梳理小说结构,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命运,学会感悟交流、合作探究,提高品读小说的能力,学习香菱专注勤勉的学习精神。
教学目的1、知识和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作者曹雪芹及其《红楼梦》的文学常识。
梳理文章结构,揣摩文章思路,感知文章主旨,了解本文语言、细节描写,及通过描写塑造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
2、过程和方法:熟读课文,疏通文意,品味欣赏精彩语段,把握香菱苦志学诗的性格特征。
合作探究难点语句,理解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价值观:读古典名著,借鉴优秀文化传统,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高尚情操。
学习香菱专注勤勉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跳读、品味、探究课文,梳理文章结构,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理解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拓宽阅读视野,理解香菱对诗产生浓厚兴趣的原因。
教学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1、课前播放《红楼梦》插曲《枉凝眉》。
2、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1.讨论法2.小说五步阅读法。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6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baee1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a.png)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6篇)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案的钻研。
只有下功夫,刻苦钻研、持之以恒,铢积寸累,在教案编写过程中,教学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较新6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香菱学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2.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3.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4.走进《红楼梦》,推介小说经典片段,借助网络,浏览红楼梦相关网站。
教学重点:1.品味诗学传薪,把握写作津梁;2.把握神态、细节描写。
教学方法:1.反复品读课文,至少精读三到四遍,以写作角度为突破口,把握全篇;2.借助网络,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大多数初读者都会被它的博大精深、纷繁复杂、深奥难懂所吓倒,常常是肃然起敬,望而生畏。
没有进人红楼,就永远不知它的真正伟大。
2.走进主人公——香菱。
二、探究以下问题:①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
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
薛蟠遭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
②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文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加以分析。
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
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
原来香菱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
进人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设计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3b29adb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f.png)
九年级上册语文《香菱学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香菱学诗》这篇文章。
(2)掌握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含义。
(3)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如韵律、节奏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勇于挑战自我,不怕困难的精神。
(3)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香菱学诗》这篇文章。
(2)掌握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含义。
(3)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如韵律、节奏等。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诗歌韵律、节奏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诗歌,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
(2)简要介绍《香菱学诗》的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和心得。
(2)每组选取一个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2)讲解诗歌的韵律、节奏等基本知识。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尝试朗读课文,注意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2)选取课文中的诗句,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诗句,下周分享。
3. 尝试写一首小诗,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诗歌的鉴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对于教学中的不足,要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九年级上册课文《香菱学诗》教案设计
![九年级上册课文《香菱学诗》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8f3857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fb.png)
九年级上册课文《香菱学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香菱学诗》。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和人物性格。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尚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香菱学诗》的朗读和背诵。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理解课文主题和人物性格。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诗词理解和赏析。
2. 课文中人物性格的把握。
3.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香菱学诗》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文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古诗词理解和赏析。
(2)分析课文中人物性格的特点和塑造方法。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五、课后作业:1. 朗读和背诵课文《香菱学诗》。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3. 预习下节课文,做好学习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香菱学诗》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4. 学生对课文主题和人物性格的把握程度。
5. 学生的创意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香菱学诗
教材分析: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白话小说的顶峰之作,而且广泛涉及了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课文《香菱学诗》以香菱学诗贯穿全文,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及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表现了香菱好学乐学,而且善学苦学,终以自己的努力,取得骄人的成绩,也表现了林黛玉乐为人师、率真自信的性格和深厚的学识、高超的教学艺术,常识上涉及了古代诗歌的鉴赏知识,内容上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我们应结合她学诗的全过程广泛而深入的探究,以便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香菱谈读诗体会并苦心写诗的经过是本文的重点部分。
教学本文,力求从内容、写法两方面突破。
从小说详细叙的内容上,着重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既要考虑到香菱的“苦志”,也要考虑到黛玉的深厚学识和教育艺术,同时也要联系大观园优越宽松的环境。
联想引申,联系实际,思考香菱学诗会对中学生学习语文有何帮助。
体味作者对香菱这一形象倾注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由于《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最博大精深的一部,也是初中学生最不熟悉、最有难度的一部,再加上古代白话文与现代语言有了一定的差距,且需要一些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所以讲起来有一定难度,必须充分预习才行。
学情分析:
基于初三学生有了两年学习小说的经验与方法,所以本单元的教学目地是进一步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由“教到不教”,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是一个关键。
学生已经充分预习了课文,学生能够较流利地复述课文,,即学生已经独立地完成了个性化解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本文作者及其代表作《红楼梦》的文学常识,培养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并分析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展示、引导、探究、归纳、点拨等方法,分析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水平;培养学生好学乐学、善学苦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分析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教学难点:对香菱所作三首诗的鉴赏。
教学方法:分组展示、引导探究归纳点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
一、导入:以著名作家王蒙的
话导入。
看投影,明确任务。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1香菱写的三首诗中哪首最好?为
什么?
学生代表展示研究
成果。
使学生理解香菱作
诗取得的成就,培
养学生鉴赏诗歌的
能力。
2香菱是什么样的人?学生代表展示研究
成果。
培养学生的阅读赏
析小说中塑造人物
的方法。
3黛玉又是什么样的人?学生代表展示研究
成果。
强化学生的阅读赏
析小说中塑造人物
的方法
4作者对她们寄寓了什么样的情
感?教师点拨,明确并放歌曲《叹
香菱》,十二金钗图片。
学生探讨。
使学生理解《红楼
梦》主题,了解曹
雪芹,激发学生阅
读《红楼梦》的兴
趣。
5香菱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学生代表展示培养学生提取信息
和概括的能力
6黛玉教得成功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代表展示继续培养学生提取
信息和概括的能力7从香菱学诗和黛玉教诗两方面谈
对我们学习语文有哪些启示?
学生探讨并归纳。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
的能力。
解决问题解决学生理解香菱作诗取得的成
就,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认识到
创作来源于真情实感,创作的过程
是艰辛的。
任何成功都离不开主观
的努力和客观的辅助。
品评、归纳,提升
认识
使学生理解香菱作
诗取得的成就,培
养学生鉴赏诗歌的
能力。
提升认识
解决学生了解曹雪芹对作品中女
性的尊重、赞美与同情的情感,认
识到这在当时社会是进步的,激发
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了解曹雪芹及其作
品,激发学生阅读
《红楼梦》的兴趣。
创设情境用名人的话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创
设学习的情境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
的能力。
能力提升用歌曲渲染气氛感受香菱的悲惨命
运
理解《红楼梦》的
作品倾向
用红楼十二钗图片故事引发学生
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了解其他人物的故
事
丰富知识,激发阅
读兴趣板书设计
香菱学诗
曹雪芹《红楼梦》
品诗资质
成功(1)内因:自身因素态度乐学、善学、苦学
品人(2)外因老师因素引领
环境因素宽松、激励
课堂小结
家庭作业完成课后二三题。
课后反思
《香菱学诗》的课后反思
自读课《香菱学诗》选自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最博大精深的一部,也是初中学生最不熟悉、最有难度的一部《红楼梦》,况且古代白话文与现代语言有了一定的差距,还需要一些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再加上初三学习紧任务重,所以用一节课完成教学必须有所侧重。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想定位在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并分析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上,并通过完成对香菱所作三首诗的鉴赏体会《红楼梦》的博大精深。
在课程进行中,因为分组同学课前对自己的任务准备比较充分,所以这两个环节的展示达到了教师的目的。
但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问题“香菱的苦学作者是分层次写的.你能找出来吗?”涉及精微的比较,对初三学生来说太难了,同学们的反映没有跟上。
以后要在学法上再下功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