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因数和倍数(1)

合集下载

第一讲 倍数与因数

第一讲    倍数与因数

第一讲倍数与因数(一)例题精讲:1、五位数73□28能被9整除,□应填几?2、BA8919能被66整除,这个六位数是多少?3、期末考试六年级一班数学平均分是90分,总分是□95□,这个班有多少名学生?4、任意一个三位数连着写两回得到一个六位数,这个六位数一定能被7,11,13整除,为什么?5、已知一个两位数恰好是它的两个数字之和的6倍,求这个两位数?6、在298的后面填上一个三位数,使这个六位数能被476整除?7、一梯形面积为1400平方米,高为50米,若两底的米数都是整数且可被8整除,求两底。

(有几组解?)8、某校人数是一个三位数,平均每个班36人,若将全校人数的百位与十位数对调,则全校人数比实际少180人,那么该校最多可达多少人?练习:1、四位数841□能被2和3整除,□里应填___________.2、把789连续写___次,所组成的数能被9整除,并且这个数最小.3、四位数ab36=__________.36能同时被2,3,4,5,9整除,则ab4、把1,2,3这三个数字任意排列,可组成若干个三位数.在这些三位数中,能被11整除的是______________.5、同时能被3,4,5整除的最小四位数是____________。

6、从3,5,0,1这四个数字中任选3个组成没有重复数字且同时能被3,5整除的三位数有_____个.46,求x.7、一个三位数减去它的各个数位的数字之和,其差还是一个三位数x8、商店里有六箱货物,分别重15,16,18,19,20,31千克,两个顾客买走了其中五箱.已知一个顾客买的货物重量是另一个顾客的2倍,商店里剩下的一箱货重多少千克?9、三位数的百位,十位,个位数字分别是5,a,b将它接连重复写99次成为: 5⋅⋅⋅⋅⋅⋅,如果所组成之数能被91整除,这个三位数ab5abab5ab5是多少?99个5 ab第二讲倍数与因数(二)——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例题精讲:1、一个数是5个2,3个3,2个5,1个7的连乘积,这个数有几个因数?这个数的两位数因数中最大的是几?2、将21、30、65、126、143、169、275分成两组,使两组数的积相等。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1 因数和倍数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1 因数和倍数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1.在导入的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上的除法算式,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把所给的算式按照特点进行分类,激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为下面研究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打下了良好基础,有效地实现了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链接。

2.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直观感知,让学生自主体验发现知识的过程,进而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这样,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引出了新知识,减缓难度,效果较好。

(赠品,不喜欢可以删除)
数学这个家伙即是科学界的“段子手”,又是“心灵导师”一枚。

它要是给你讲起道理来,那可满满的都是人生啊。

1.人生的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所谓追求错误的东西,就是你在无限趋近于它的时候,便无限远离了原点,却永远无法和它产生交点。

2.人和人就像数轴上的有理数点,彼此可以靠得很近很近,但你们之间始终存在无理的隔阂。

3.人是不孤独的,正如数轴上有无限多个有理点,在你的任意一个小邻域内都可以找到你的伙伴。

但人又是寂寞的,正如把整个数轴的无理点标记上以后,就一个人都见不到了。

4.零点存在定理告诉我们,哪怕你和他站在对立面,只要你们的心还是连续的,你们就能找到你们的平衡点。

5.有限覆盖定理告诉我们,一件事情如果是可以实现的,那么你只要投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就一定可以实现。

至于那些在你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就随他去吧。

6.幸福是可积的,有限的间断点并不影响它的积累。

所以,乐观地面对人生吧!。

第1课时 因数和倍数的认识(1)

第1课时  因数和倍数的认识(1)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的认识(1)课前预习一、直接写出得数15×0.08= 0.9×0.9= 4.7×0.1= 10-0.98=75÷10= 0.96÷8= 0.8×0.17= 6.3÷0.09=二、知识汇总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除数是被除数的()。

例如:24÷6=4中,6和4是24的(),24是6和4的()。

因数和倍数是()的,不能()存在。

基础训练1、下面哪些算式中有因数和倍数关系?在括号里画“ √”。

16÷2=8() 18÷4=4……2() 15÷0.3=50()1.2÷0.12=10()1÷3=0.3•() 42÷6=7()2、填一填,看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3、选择。

(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下面各组数中,有因数和倍数关系的是()。

A.12和72B.3.6 和0.5C.23 和100(2)《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这部古典名著中,梁山好汉共有108位。

下面各数中,()不是108的因数。

A.108B.324C.18(3)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已知6是3的倍数,C是6的倍数,那么C一定是3的倍数B. 如果a÷3=b,b是自然数,那么a是b的倍数C.因为7×8=56,所以56是7和8的倍数,7和8是56因数4、请你根据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写出相对应的除法算式和结果。

(1)14是98的因数,除法算式是(2)36是72的倍数,除法算式是(3)18既是18的因数,也是18的倍数,除法算式是课后提升一、填空题。

1、24÷3=8,我们就说()是()和()的倍数,()和()是()的因数。

2、如果整数a能被整数b(b≠0)整除,a就叫做b的(),b就叫做a的()。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案一. 教材分析《因数和倍数》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并能够运用这一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本章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整数的认识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如何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和教学素材。

2.练习题和答案。

3.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因数和倍数。

让学生初步感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呈现(10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操练(10分钟)1.让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数,找出这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各组汇报结果,互相交流,总结因数和倍数的求法。

巩固(10分钟)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对因数和倍数的理解和掌握。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拓展(10分钟)1.让学生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强调因数和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学会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探究与发现的能力,掌握归纳总结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 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三、教学难点1. 发现并运用因数和倍数的规律。

2. 归纳总结并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白板、彩色粉笔、学生计算器。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1. 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习过的内容,并请他们思考一个问题:“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除得尽,我们可以说这两个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2.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答案:“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除得尽,说明这两个数之间存在倍数的关系。

例如,8除以4得2,我们可以说4是8的倍数。

”3.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两个数之间存在倍数的关系,那么这两个数之间是否也存在因数的关系呢?步骤二:探究因数和倍数的概念1. 提示学生:我们可以先从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开始探究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尝试,找出36的因数,并将找到的因数写在黑板上。

3. 提示学生:看看这些数有什么特点,能不能找到一些规律?4. 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其中1和36分别是它的最小和最大因数。

5. 教师出示一张表格,要求学生根据总结的规律填写“一个数的因数”一栏,然后学生将填写的结果与同桌核对。

步骤三:归纳总结规律1.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两个数之间存在因数的关系,那么这两个数之间是否也存在倍数的关系呢?2. 请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答案:“是的,两个数之间存在因数的关系,则这两个数之间也存在倍数的关系。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呢?4. 提示学生:我们可以从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入手,然后通过乘以不同的整数,得到这个数的倍数。

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和含义。

2. 能够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和倍数。

3. 能够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因数和倍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个数字卡片,上面写着一个数。

2. 教师准备一个白板和黑板笔。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上面写着一个数,比如12。

教师将数字卡片展示给学生,并问道:“大家看到这个数字吗?谁能告诉我12的因数和倍数有哪些?”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引导他们慢慢找到12的因数和倍数。

Step 2: 讲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因数”和“倍数”两个单词,并解释它们的含义。

因数是指可以整除一个数的所有小于或等于它的正整数,倍数是指可以被一个数整除的所有整数。

教师通过几个例子详细解释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比如解释12的因数是1、2、3、4、6和12,倍数是24、36、48等。

Step 3: 计算因数和倍数(15分钟)教师通过几个练习题让学生练习计算因数和倍数。

教师可以在白板上写下一个数字,让学生计算它的因数和倍数。

例如,写下15,让学生计算15的因数和倍数。

引导学生使用试除法来找因数,使用乘法运算来找倍数。

Step 4: 分组讨论(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数,计算它的因数和倍数。

学生应该与组员一起讨论并找出数的因数和倍数。

过程中,教师可以巡视各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Step 5: 总结和拓展(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并重点强调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教师可以提问一些问题来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比如:“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是它的因数吗?”等。

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拓展的问题,让他们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Step 6: 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学生几道课堂练习题,让他们在课堂上完成。

第1课时《因数与倍数》教案设计

第1课时《因数与倍数》教案设计

第1课时因数与倍数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节课涉及的概念较多,并且较抽象,不易理解和区分,因此要关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关注以下两点:1.回顾整理,构建知识网。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这部分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全面的结构图,既培养了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又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印象,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脉络。

2.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在复习过程中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及2、5、3倍数的特征。

然后在小组内合作整理相关知识,把这部分内容梳理后,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系统地复习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

最后通过练习巩固这部分的知识点。

课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回顾整理,建构知识网络1.同学们回忆一下,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最基本的概念有什么?2.小组合作,整理“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班内交流。

3.把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展示学生作品。

4.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引导学生系统地复习有关因数与倍数的知识,试着举例说明。

(板书重点知识)设计意图:在小组合作中梳理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数的概念有进一步的发展。

⊙重点复习,强化提高1.课件出示教材118页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

(1)根据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可以看出56,204,630,22,78这五个数符合条件,它们都是2的倍数。

(2)根据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可以看出195,630,65这三个数符合条件,它们都是5的倍数。

(3)根据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可以看出87,195,204,630,57,78这六个数符合条件,它们是3的倍数。

(4)根据质数的特征:“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可以看出79,31,83这三个数是质数。

《倍数》公开课下载(人教版)2

《倍数》公开课下载(人教版)2

(1)写出下面各数的因数。
10的倍数有:10、20、30、40、50。
4是24的因数 4
7
10
6
9
,,,,,,,。
13是26的因数
9是81的因数
1、2、3、4、5、6、10、12、15、20、30、60。
20÷10=2,20是10和2的倍数,10和2是20的因数。
找一个数的因数一般是成对成对地找。
24是4的倍数 1 , 2 , ,
1、2、3、4、5、6、10、12、15、20、30、60。
我家的电话号码是一个八位数,刚好是32的所有的因数按从小到大排列的。
4和24 26和13 (2)8的倍数只有16,24,32,40,48。
1,2, , 30÷6=5,30是6和5的倍数,6和5是30的因数。
81和9
22
20÷10=2,20是10和2的倍数,10和2是20的因数。
(2)写出下面各数的倍数(各写5个)。
28
32
15是1,3,5,15的倍数。
10的因数有:1,2,5,10。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21是21和1的倍数,21和1是21的因数。
17的因数有:1,17。 (2)8的倍数只有16,24,32,40,48。
1、2、3、4、5、 6、10、12、15、 20、30、60。
五 巩固练习
教材P7T2 优翼
19÷7=2 5
2.(1)写出下面各数的因数。 2 2
1、2、3、4、5、6、10、12、15、20、30、60。 (1)写出下面各数的因数。
9的倍数有:9、18、27、36、45。
10 17 20÷10=2,20是10和2的倍数,10和2是20的因数。

人教2022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因数和倍数【教案】

人教2022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因数和倍数【教案】

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整数的性质。

主要内容包括:因数和倍数,2、5和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其中,重点是因数和倍数的概念,2、5和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难点是了解和掌握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建立概念、运用概念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数学的抽象能力与推理能力。

教科书坚持精简理论概念和分散难点的处理方式,精简了整除、分解质因数、互质数等概念。

首先用除法算式直接给出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让学生感知因数与倍数的本质意义,领悟到这两个概念反映了整数除法中余数为0的情况;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2、5、3的倍数的特征,其中在掌握了2的倍数特征的基础上,又安排了介绍偶数和奇数的概念,然后在进一步探讨因数和倍数的规律中认识质数和合数。

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概念也比较多,教科书中恰当地运用了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一直被认为是“科学的皇后”,而数论更被誉为“数学的皇后”。

本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初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本单元内容是后续学习约分、通分、公因数等内容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加深对整数与整数除法的认识,加之这些知识比较抽象,而且概念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所以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从知识基础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整数知识,如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从认知方面,学生的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基础,能够在活动中探索发现和总结归纳新的知识。

但是本单元的概念比较抽象,而且概念又比较多,学生很容易混淆。

1.关注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概括、归纳过程,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同时结合具体的例子降低难度,避免死记硬背。

本单元中,因数和倍数是两个最基本的概念,要引导学生结合除法算式,抽象概括出“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的共同属性,在感悟“整除”的基础上理解因数和倍数概念的内涵。

人教版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集体备课研讨发言记录

人教版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集体备课研讨发言记录

一、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包含的内容有: 1、因数和倍数2、 2、5、3的倍数的特征3、质数和合数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探索并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三、教学重点:掌握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四、教学难点:掌握倍数的特征。

五、新旧教材的对比1.精简概念,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1)不再出现“整除”“约数”概念,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不再正式教学“分解质因数”,只作为阅读性材料进行介绍。

(3)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移至“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作为约分和通分的知识基础,更突出其应用性。

2.注意体现数学的抽象性。

数论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

学生到了高年级也应注意培养其抽象思维。

六、编排形式、内容及知识点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及关系因数和倍数例1 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偶数2的倍数的特征2、3、5的倍数的特征奇数5的倍数的特征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质数和合数例1 找100以内的质数七、教材建议本单元建议6课时左右因数和倍数因数和倍数,传统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除法整除约数和倍数)来安排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亲身经历的过程,也无须学生借助原有经验的自主建构,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刻板、冰冷的。

现在的具体做法:(1)出示情境图:(两排飞机,每排6架)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2)以2x6=12为例,从数学的角度看,可以说2是12的因数,6是12的因数。

反过来,还可以说,12是2倍数,12也是6倍数。

根据“4×4=16这两个算式,你能分别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此题的设计帮助学生明确了3个概念:①当两个因数相同时,通常只需要说出或写出一个。

②能够根据算式灵活的说出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③因数和倍数它们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2、“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学生非常容易与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及除法算式中的倍发生混淆,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估计学生出错的现象,用大量的判断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倍数和因数》教案(正式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倍数和因数》教案(正式稿)

第1课时:倍数和因数总第课时月日【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32例1、2、3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习五1-4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2.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前思】:例题教学时着重处理好几个环节,一是在用12个小正方形拼正方形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拼出的图形和列出的乘法算式有较为充分的感知;二是在介绍因数和倍数时,要结合具体的乘法算式清晰的说明每两个数之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三在学生交流时,要让他们结合另两道算式中的数进行表达。

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前置性作业:找一找有相等关系的词语一、导入出示一组相对关系的词语,让学生说说,谁是谁的什么。

再出示两个数,5和20,你们也用两句话来表达它们的关系吗?明确:要有关系必须有两个量,不能单独说。

二、教学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出示本课学习目标:1.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2.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1.教学例一。

谈话:那么什么是倍数和因数呢?我们还要从最熟悉的事物研究起。

请学生拿出12个同样大的小正方形,把它们拼成长方形,看有几种不同的拼法。

每种拼法都在下面用每排的个数相乘的算式表示出来。

2.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拼法及算式。

教师板书乘法算式。

3.谈话:以4乘3等于12为例,4、3与12有什么关系?4乘3等于12,我们就说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反过来说4和3都是12的因数。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教案

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例 1 教学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例 2 教学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例 3 教学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

教材在引入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时,去掉了可有可无的实际情景,直接给出除法算式,让学生从数学的视角去观看、去思考,而不再是时时处处都依靠生活阅历来帮助理解。

依据概念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倍数,也是让学生独立探究,然后抽象、概括出一般的结论。

〔二〕核心力量在生疏倍数和因数以及探求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加强探究力量和对觉察的规律进展归纳概括的力量。

〔三〕学习目标1.结合对整数除法算式的分类,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能正确推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依据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求求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在探求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探究力量,对觉察的规律进展归纳概括的力量。

〔四〕学习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究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五〕学习难点探究找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课前复习〔1〕口算12÷28÷330÷619÷79÷526÷820÷1021÷2163÷9〔2〕请依据计算的结果把上面的算式分分类。

〔二〕课堂设计1.谈话引入师: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是……?师:我和你们的关系是……?师:对,我是你们的教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

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在整数除法中,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

〔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2.问题探究(1)因数和倍数的概念①理解分类标准出示课前口算题目。

师:你们是怎样分类?预设 1:〔分类标准:有余数和没有余数〕①12÷2=6 9÷5=1.8 26÷8=3.25 20÷10=221÷21=1 63÷9=7 30÷6=5②8÷3=2......219÷7=2 (5)预设 2:〔分类标准: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①12÷2=6 20÷10=2 21÷21=1 63÷9=7 30÷6=5②9÷5=1.8 26÷8=3.25 8÷3=2......219÷7=2 (5)学生汇报后,比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引导分析预设 2 的分类,为什么商是小数没有余数、商是整数有余数这两种归为一类?9÷5=1.8 也可以写成9÷5=1……4。

开启单元知识探究,指向推理意识进阶——《因数与倍数(第一课时)》教学思考与实践

开启单元知识探究,指向推理意识进阶——《因数与倍数(第一课时)》教学思考与实践

【教学思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全面分析主题、单元和课时的特征,基于主题、单元整体设计教学目标,围绕单元目标细化课时的教学目标。

充分发挥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的指导作用,在实现知识进阶的同时,体现核心素养的进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单元内容以数论的基本知识为主,数学学科特质凸显,学习过程有很强的探究性、递进性,需要学生逐步感悟和运用逻辑推理的思想方法。

刘加霞教授认为,本单元是小学数学中非常“特殊”的单元,教学时应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完全归纳或类比推理提出猜想,通过枚举或代数推理等方法验证、论证猜想。

可以明确,本单元应以数论基本规律探究为学习主线,以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促进推理意识进阶为主要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数学探究、学会数学猜想、学会推理论证。

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一方面,需要在“单元开启课”为学会数学探究、学会数学猜想、学会推理论证进行整体布局。

为此需要在设计时微调教学序列,先教学“5的倍数的特征”,让学生在第一课时初步了解“一个数的倍数特征”的研究方法,为开启单元知识探究打下方法基础。

另一方面,单元教学目标应贯穿每个课时,聚零为整,从整体上促进推理意识的进阶。

本单元的7个课时围绕探究、猜想、验证,将单元教学目标划分为7个层级(如下页表1)。

相应地,推理意识应循着“正反例说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这一路径实现进阶。

【教学过程】一、理解概念及其关系,积累数学经验(一)揭题联想,提出问题(板贴课题“因数与倍数”,学生齐读。

)师: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开启单元知识探究,指向推理意识进阶——《因数与倍数(第一课时)》教学思考与实践宋煜阳《因数与倍数》单元的内容为数论基本知识,学科特质鲜明,学习过程探究性、递进性突出,据此确定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促进推理意识进阶。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案一. 教材分析《因数和倍数(1)》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归纳因数和倍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基本概念,具备一定的运算能力,但对抽象的概念如因数和倍数可能较难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的直观感受,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例题,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概念。

同时,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较大,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发现、归纳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因数和倍数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因数和倍数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这一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例题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总结规律。

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3.教材: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衣服的尺码、鞋子的尺码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都可以用因数和倍数来解释。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因数和倍数》。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让学生发现例题中的规律。

因数和倍数 教案1

因数和倍数 教案1

二因数和倍数1、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教学内容:因数与倍数(P12-13例1及P15题1、2)教学要求:①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②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思考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教学难点:因数和倍数等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一、认识因数与倍数1、观察主题图,根据主题图的不同情况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1×12=12 2×6=12 3×4=1212×1=12 6×2=12 4×3=1212÷1=12 12÷2=6 12÷3=412÷12=1 12÷6=2 12÷4=32、观察并回答。

(1)这三组乘法、除法算式中,都有什么共同点?(2)像这样的乘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之间还有另一种说法,你想知道吗?看书第12页。

(3)这样的三个数,我们也可以怎样说?(2和6是12的因数),请大家也像这样把其余的两组数也说一说。

请看教材12页,2和6与12的关系还可以怎么说?(4)也就是说2和6与12的关系是因数和倍数的关系,这几组数中,谁和谁还有因数和倍数的关系?(5)提问:能不能说12是12的因数呢?(6)小结:上面这三组算式中,我们知道:1、2、3、4、6、12都是12的因数。

3.讨论:23÷4=5……3,提问:23是4的倍数吗?为什么?谁能举一个算式例子,并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4.讨论:0×3 0×10 0÷3 0÷10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你有什么发现?5.注意:(1)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整数,但不包括0。

(2)这节课我们研究因数与倍数的关系中所说的因数不是以前乘法算式名称的“因数”,两者不能搞混淆。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单元 因数与倍数 第1课时 因数和倍数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单元 因数与倍数  第1课时  因数和倍数

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0~32页例1、例2和“试一试”、例3和“试一试”“练一练”,第35页练习五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判断两个自然数间的因数和倍数关系;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按顺序找出10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因数,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了解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特点。

2.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特点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方法的内在联系,能有条理地展开思考,培养观察、比较,以及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思考、探索等活动,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受,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乐于思考、勇于探究等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因数和倍数。

教学难点:求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同桌准备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学具。

教学过程:一、操作引入,认识意义1.操作交流。

引导:你能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请同桌两人合作拼一拼,看看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想想有几种拼法,用算式把你的拼法表示出来。

学生操作,用算式表示,教师巡视。

交流:你有哪些拼法?请你说一说,并交流你表示的算式。

结合学生交流,呈现不同拼法,分别板书出积是12的三道乘法算式(包括可以板书除法算式)。

2.认识意义。

(1)说明:我们先看4×3=12。

根据4×3-12,我们就可以说:4和3都是12的因数;反过来,12是4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要求学生看算式模仿说一说哪个是哪个的因数、倍数,再指名多位学生说一说。

(如果交流中出现除法算式,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的除法算式说一说因数或倍数关系)让学生集体说一说,体会因数和倍数关系。

(2)启发:现在让你看另外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哪个是哪个的因数,哪个是哪个的倍数吗?同桌互相说说看。

交流:根据6×2=12可以怎样说?(指名多人说一说,再集体说一说)根据12×1=12呢?要求学生看后两个算式集体说一说因数和倍数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
第1课时因数与倍数(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例1、例2及练习二第1、2(1)、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学会用列举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借助直观图,先引导学生观察后列出乘法算式,最后结合乘法算式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3.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教材第5页例1。

12÷2=6 8÷3=2......2 30÷6=5 19÷7=2 (5)
9÷5=1.8 26÷8=3.25 20÷10=2 21÷21=163÷9=7
(1)观察。

引导:观察例1中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都是除法算式)(2)分类。

引导:你能把上面的除法算式分类吗?
学生分类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根据是否整除分为以下两类:
2.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数的整除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
二、新课讲授
1.明确因数与倍数的意义。

(教学例1)
(1)教师引导。

教师指出: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例如:12÷2=6,我们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2)学生尝试。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第一类的每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3)深化认识。

师:通过刚才的说一说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因数和倍数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是相互依存的,二者不能单独存在。

我们不能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而应该
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例如,30÷6=5,30是6的倍数,6是30的因数。

教师强调,并让学生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O)。

(4)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小结:如果a÷b =c(a,b,c均是不为0的自然数),那么a就是b的倍数,b是a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2.探索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教学例2)
出示例2:18的因数有哪几个?
(1) 学生独立思考。

师: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想一想18除以哪些整数的结果是整数。

18÷1=18,l是18的因数;
18÷2=9, 2是18的因数;
18÷3=6, 3是18的因数;
……
引导学生把18的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每两个因数之间用逗号隔开,全部写完后用句号结束,即18的因数有:1,2,3,6,9 ,18。

(2)小组合作交流。

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明找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只要想18除以哪些整数的结果是整数,并且要从1开始,一对一对地找,避免遗漏。

如果学生还有其他想法,只要合理,教师
都应给予肯定。

(3)采用集合图的方法。

教师指出也可用右面的集合图来表示18的全部因数。

明确:用图示法表示18的因数时,先画一个椭圆,在椭圆的上面写上“18的因数”,再把18的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有规律地写在椭圆里,每两个因数之间也用逗号隔开,全部写完后不加句号。

(4)即时练习。

让学生找出30的因数和36的因数,并组织交流。

30的因数有1,2,3,5,6,10,15,30。

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也可以表示如下:
老师举错例。

(1,2,3,4,6,6,9,12,18,36。

)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
生: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三、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二”第1、6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部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1,2,3,5,6,10,15,30 30的因数
1,2,3,4,6,9,12,18,36
36的因数
12÷2=6 12是2和6的倍数
2和6是12的因数
18的因数有1,2,3,6,9,18。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本课教学反思
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

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因此,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忽视了语言的输入。

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