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离不开实验化学教学也离不开实验。但是实验教学仍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要改善学校实验条件,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实验技能,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下面就如何运用化学实验,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能够较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浅谈如下:

1 领会大纲精神,充分认识实验教学

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部分,以“实验与活动”栏目列出了61个演示实验的内容,在“学生实验”中列出了33个学生实验及10个实验习题。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新大纲列出的61项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很好完成(一定要做,不是可做可不做),学生分组实验33个,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大纲”将“使用仪器的技能”和“实验操作的技能”单列,还要求了解所涉及的仪器的名称、形状、用途和操作原理,初步学会绘制简单仪器装置图。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能根据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并书写实验报告。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并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要求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验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并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和小结。体现了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其目的在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往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倾向,纠正为了应付考试用讲实验、背实验代替做实验的错误做法,以及比较普遍存在的只满足于完成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而忽视通过实验教学养成学生良好实验习惯,训练观察思维能力和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问题。深刻领会新大纲精神,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化学实验的教学与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情感、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2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中学生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

主要抓以下两点。

2.1 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要做好演示实验。演示实验的效果要明显,要使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同时还应从科学态度和规范操作上给学生以示范。演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2.1.1 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例如,教材第一册P119【实验6-5】硫酸与铜的反应实验我作了如下改进:(1)用具支试管代替大试管,由支管导出气体。在单孔胶塞穿如一段细铜丝,并在细铜丝的另一端系上一段螺旋状的粗铜丝,用于反应。反应时使粗铜丝浸入液面,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拉出铜丝与液体分离,反应即停止。(2)用U型管盛放品红试液起液封作用。(3)选用84%~90%的硫酸与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可直接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实验现象更为突出。通过这样对实验的改进节约了药品,减少了污染,是整个反应时间明显缩短。又如,在教材P26【2-3】钠与水的反应及氢气的检验。作如下的改进:用一个塑料瓶装满水,在塞子上连一个带活塞的尖嘴导管。当钠与水反应时,倒立塑料瓶打开活塞,生成的氢气将水压到烧杯里,反应结束后将塑料瓶再倒转过来,打开活塞,在尖嘴处点燃气体,这样就可以看到氢气燃烧的火焰。

2.1.2 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用“探索法”组织教材和教学:

通常情况下,学生实验都是安排在讲完新课后进行的,而且大多是让学生重复教师课堂上演示过的实验。这样的实验只是起到巩固书本知识和训练操作技能的作用,属于验证性实验。它有如下弊端:(1)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挫伤了学生的探索积极性。(2)验证性实验的一切现象和结论都是学生已知的。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方法把学生的智慧、手脚束缚得死死的,不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3)不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反正书上的结论是正确的,做不做一回事。”“如果实验事实与书上有矛盾,照书上写的填不会错。”这些想法反映了学生们的惰性和无可奈何。“探索法”的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直接地让学生去掌握前人的科学结论,而是要引导学生“像以前的科学家”那样,通过实验探索规律、发现真理。例如,在讲制备Al(OH)3时,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若NaOH过量则得不到Al(OH)3如何体会好适量的含义,及在什么环境下Al(OH)3能稳定存在呢?教师先设置如下问题:甲乙两人都欲制取Al(OH)3所用的试剂相同,不同的是甲往盛有NaOH的溶液的试管中加入Al2(SO4)3,乙往盛有Al2(SO4)3的溶液的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问最后谁能得到Al(OH)3,在经过讨论和争论之后,由同学们通过实验做实验,并仔细观察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时教师和学生再一起分析实验现象并作出解释,推出有关反应方程式:Al3++3OH-=Al(OH)3↓

Al(OH)3+OH-=AlO2-+2H2O3AlO2-+Al3++6H2O=4Al(OH)3↓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探索法”思考方式显然与原来的答案的思考方式不同,用Al3+和AlO2-的水解反应制Al(OH)3使学生体会到突破常规思考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2 开发身边的小实验和课外实验活动: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1个选做实验和9个趣味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趣味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趣味实验《指纹检查》时,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到课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配合课堂教学内容,我们除了布置学生完成新教材中设计的家庭小实验外,还另外补充了十几个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庭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小实验,作为家庭作业。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家庭小实验记录本,把所完成的实验项目、日期、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等详细记录下来。通过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如学生在做【选做实验三】:天然水的净化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请问你们父母,在他们当学生时,这条河是不是像现在这样脏?为什么汽车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火车。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3 养成良好实验习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例如,学生在做【实验三】:“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分组实验时,对金属钠如何取用,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及溶液滴入酚酞试液的变化等等,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我都要留出3~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