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国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中国近代报刊的实践,是伴随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活动而产生的。最早来华从事办报活动的是一批基督教传教士。
这一时期,外人在华的办报活动,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为轴线,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1815《察》创办~1839年,外人来华创办了6中11外,南洋及东南沿海一带。
(2)1840~19世纪末,以香港和上海为中心,遍及从东南沿海到中原腹地的办报网络。
传教士
商业性:外文-中文
一、《察世俗每月统记传》(04)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刊物,1815年8月5日由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来半岛的马六甲创办,月刊,木板雕印。是一份宗教性质的期刊,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以“灌输知识”、“砥砺道德”为教义之辅,介绍天文等科学知识和许多国家的概况。该刊的特点在于:①尊重读者心理,引用孔孟语录、采用线装书样式以适应中国读者;②写作文体丰富多样,刊载了中文近代报刊上第一条消息《月食》。1821年,该刊因米怜病重停刊。
二、《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08)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1833年8月由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该刊的宗旨是宣扬西方文化的优越,消除中国人妄自尊大、鄙视外人的思想障碍。内容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三部分组成,以科学知识的宣传为主导内容,设有新闻专栏,绝大多数为国际新闻。后期开始摘录《京报》和刊载行情物价表,首创编者按。该刊还是中文近代报刊史上首先刊载社会新闻的报刊。1833年刊载了中文近代报刊第一篇介绍西方报业情况与新闻自由的专论《新闻纸略论》。1838年停刊。
三、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1821,境外,马六甲)
2.《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月刊,1923年7月创刊于巴达维亚,创办人、主编是麦都(思)司。该刊是《察》的续刊,从内容到形式均仿照《察世俗》。1826年停刊。
3.《依泾杂说》:1828年创刊于澳门,中英文合刊,创办者与主编未知。
4.《天下新闻》:1828年创刊于马六甲,月刊,创办人纪德。该刊散张活字印刷,仍为宗教性刊物。1829年停刊。
5.《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1838,郭士立,境内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6.《各国消息》:1838年10创刊于广州,创办人、主编麦都司。内容主要为国际新闻、航运消息与市场报道。该刊完全不具宗教性质。但是,该刊刊载的各国新闻并非真正的新闻,实为各国的历史、地理知识的介绍,其本意是改变中国人思想闭塞状况和宣扬英国统治殖民地的威力与德政。
四、鸦片战争前的外文报刊
1.《蜜蜂华报》:在我国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纸。1822年9月12日在澳门创刊,周刊,葡萄牙文。
▲2.《广州记录报》: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份英文报纸。1827年创刊于广州,由英国鸦片商马地臣出资,美国商人伍德任第一任主编。初为双周刊,后改周刊。在当时广州的外文报刊中影响最大。
《广州记录报》是商业性质的报纸,货价行情、航运消息占主要篇幅,但也广泛刊登政治时事新闻和评论,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该报致力于商贸信息的传播,为英国的侵华政策、鸦片贸易服务。1839年5月迁至澳门,鸦片战争后又迁往香港,改名为《香港记录报》。
3.《中国差报与广东钞报》:美国商人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份报纸。1831年创刊于广州,英文,1833年停刊。
▲4.《中国丛报》:1832年于广州创刊,是美国人在华创办的英文月刊。是鸦片战争前这一批外文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影响最大的报刊。该报以提供有关中国及其邻邦最可靠、最有价值的情报为宗旨。其内容主要是有关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地理、历史、风俗等各方面的报道,为西方全面了解中国提供情报,出谋划策。1851年12月在广州停刊。
《中国从报》的撰稿人都是文化素养和社会地位较高的在华西方人士,因而其舆论颇为西方社会所重视,对英国和美国政府的决策有明显影响。
5.《广州周报》:1835年创刊于广州,英文,也是这一时期较有影响的英文报纸。它以新闻报道面广、言论有见地而著称。1836年10月13日,它出了一张号外,是中国近代报刊的第一张号外。1844年停刊。
五、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办报活动
1.外文报纸的发展:①数量剧增;②语种增多;③区域扩大。
2.主要报纸
(1)《香港公报》:1841年马礼逊在香港创办,半月刊,香港最早的英文报刊。
(2)《徳臣报》:又名《德臣西报》、《中国邮报》。1845年由英商肖锐德在香港创刊,1874年终刊,历时129年,是香港历史上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在政治上,该报持亲政府态度,曾获得刊印政府公报的合同,成为官方出版机构。
(3)《字林西报》:1850年,奚安门在上海创办。
(4)《孖剌报》:1857年由美商茹达和英商莫罗在香港创办,是外人在华创办的第一张日报。
(5)《大美晚报》:1867年在上海创刊。
(6)《南华早报》:1881年在香港创刊。
(7)《天津时报》:1886年在天津创刊。
(8)《京津泰晤士报》:1894年在天津创刊。
六、《字林西报》
1864年创刊于上海,其前身是1850年创办的《北华捷报》,它是上海最早的外文日报,也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家外文报纸。
《字林西报》创刊时侧重于刊载行情、广告、船期等方面内容,同时也注重言论和新闻。该报言论常常就中外关系、中国政局和其他市政问题发表见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国政府的立场,有“英国官报”之称。
《字林西报》新闻来源广泛,在中国许多边远地区均有通讯员,还曾一度独享刊登英国路透社电讯的特权,以消息灵通著称。
七、《万国公报》
《万国公报》原名《教会新报》,1868年9月由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在上海创办,周刊。1874年改名为《万国公报》,在近代中国传教士创办的中文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销量最大、影响最大。《教会新报》创刊时是一份宗教性报刊,以宗教性内容为主,改名为《万国公报》后,演变为以时事报道和评述为主的综合性刊物。在内容方面大量篇幅为刊登时政评论,选录一周的《京报》,刊载商贸行情,介绍科学知识。这一转变,典型地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办报活动的变化。1883年休刊。1889年作为广学会的机关报复刊。1907年停刊。
八、《申论》和中文商业性报刊
1.《上海新报》
上海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创办于1861年,由北华捷报馆创办,字林洋行出版。该报将各种商业性信息的传播置于首位,以大部分版面刊载商业信息,且主要为字林洋行的商贸活动服务。该报每期均用大量篇幅,并以专栏形式刊载广告、船期、商业行情。在编辑业务上,《上海新报》率先在每条新闻上加标大号简明标题。
▲2.《申报》
1872年由英国商人美查等在上海合资创办,是近代中国最具代表性、最为成功的中文商业性日报,标志着外国人在华办报进入了高潮。《申报》聘请中国人担任主笔,标榜要为中国兴利除弊,对清末基层官吏有所揭露,政治上持亲英立场。《申报》重言论且量多面广,注重时效,刊发了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