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第4讲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练习

合集下载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态平衡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平衡仅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B.生态平衡并不是指生态系统一成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C.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过程与消费、分解过程处于平衡的状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D.负反馈调节机制是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2. 2023年4月,我国自然资源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碳循环是实现“固碳增汇”的重要基础。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B.根据生物富集效应,食物链中最高营养级生物含碳有机物的浓度最高C.碳循环过程中,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能量作为物质循环的动力D.化石燃料的使用、水泥的生产等是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轻度污染的河流很快恢复,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B.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沙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均较低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D.一般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越复杂,该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求偶,这是一种行为信息B.某种鸟通过点头或鞠躬追求配偶,这一现象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利用光照、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属于行为信息的应用D.莴苣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说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5.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的产生者为信息源,信息的接收者为信息受体。

大多数鱼主要靠鱼鳔发声与同伴交流,农业生态系统用一定频率的声波处理某些蔬菜提高发芽率,在芦笋的栽培中应用昆虫信息素防治斜纹夜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上述传递的信息分别属于物理信息、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C.与化学防治相比,用昆虫信息素防治斜纹夜蛾能防止污染环境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信息源和信息受体不可转换6.大兴安岭森林物种丰富,是我国东北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国家森林保育区;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场,具有多种营养丰富的牧草,二者均是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5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稳定性(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5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稳定性(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35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及稳定性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只有以上三种作用解析:本题考查了信息的作用,难度层次为中等题。

信息的作用除了题目所述三种外,还有很多作用。

有的甚至肉眼看不到,需进一步研究。

答案:D2.下列生产实践措施不是利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是( )A.人工合成性外激素,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B.控制日照时间长短从而控制开花时间C.利用“黑光灯”集中捕杀棉铃虫D.基因工程培育的抗虫棉能杀死棉铃虫解析:本题结合实际考查了信息传递在生产上的应用,难度层次为中等题。

基因工程培育的抗虫棉不是利用信息的作用。

答案:D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B.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C.并非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的作用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一样,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并且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生态系统的功能、信息作用等知识,难度层次为中等题。

信息传递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C项错误。

答案:C4.济宁模拟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就不可避免地要被大自然所淘汰B.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C.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D.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问题处于不可侵害的密切相关状态解析: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即为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生态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利用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就可以提高果树的结实率,从而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也可以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呢岸学校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讲精练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性

呢岸学校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讲精练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性

咐呼州鸣咏市呢岸学校第33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性[要求] 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2.生态系统的稳性(Ⅱ)。

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形式(1)物理信息①概念:以物理过程为传递形式的信息,包括光、声、热、电、磁。

②实例:植物向光生长与光信息有关。

(2)化学信息①概念:以代谢产物化学物质传递的信息,包括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

②实例:某些昆虫释放性外激素吸引异性来交配。

(3)行为信息①概念:以生物的表现或动作传递的信息,包括舞蹈、运动。

②实例:孔雀开屏、蜜蜂跳舞。

(4)营养信息①概念:以食物或养分传递的信息,包括食物的数量。

②实例:食物链和食物是生物的营养信息系统。

2.作用(1)生物能根据环境信息的不断变化,调整自身的生活和行为。

(2)信息传递强化了生态系统的调节机制。

3.用(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解惑] 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不仅仅存在于生物成分之间,也存在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思考](1)上述两图中动物行为涉及到哪类信息?提示左图为物理信息,右图为化学信息。

(2)鸟类突然振翅飞起对同伴和通过尖锐鸣叫的所涉及到的信息有何不同?提示前者为行为信息,后者为物理信息(声音)。

二、生态系统的稳态1.概念:生态系统对环境的干扰保持相对稳的状态,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

2.产生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种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自我延续的能力。

3.决因素:生态系统自我修复的能力取决于其中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生物与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4.特点(1)动态平衡;(2)具有一限度。

5.维持(1)基础:各个生物种群所具有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

(2)条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

6.种类(1)抵抗力稳态: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

(2)恢复力稳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学案含解析优质资料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学案含解析优质资料

学案46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考纲要求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

复习要求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2.举例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解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4.区别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础自查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种类(1)物理信息:。

(2)化学信息:。

(3)行为信息:。

2.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

(2)种群:。

(3)群落和生态系统:。

3.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 。

(2) 。

思考动物的行为信息都与繁衍有关吗?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2.抵抗力稳定性(1)概念:(2)原因:(3)规律:3.恢复力稳定性(1)概念:(2)原因:(3)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想一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说明了生态系统的哪一种稳定性?4.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2) 。

课堂深化探究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传递的模型及解读(1)图示(2)解读①信息传递的存在范围②信息传递的特点③信息传递的过程特别提醒(1)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的范围不包括细胞之间的传递,而是指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种群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

作用或应用特别提醒:信息传递相关易错点辨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因传播途径的不同而不同。

如孔雀开屏,如果是通过行为传递给对方,则属于行为信息;如果通过羽毛的颜色等传递给对方,则属于物理信息。

(2)鸟类或其他动物报警,若通过声音(尖叫)则属于物理信息,若通过特殊的动作(突然飞起)则属于行为信息。

(3)涉及到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这些信号,通过动物感觉器官皮肤、耳朵、眼、心或植物光敏色素、叶、芽对光、重力等感觉上述信息则判断为物理信息。

(4)若涉及到化学物质——挥发性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考点练习(word版含解析)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考点练习(word版含解析)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一、选择题1.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下列哪项不属于负反馈调节?()A.草原鼠的数量上升引起蛇的数量上升,使鼠的增加受到抑制B.草原被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再生能力增强,减缓植物种群数量的下降C.森林局部着火破坏了部分植被,但空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幸存植物能迅速萌发生长D.池塘被倾倒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引起水质变差2.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促使物质不断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D.生物之间的捕食离不开信息传递3.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3 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

虽然每只雌蚕蛾所释放的性引诱剂的量不足0.01 mg,但雄蚕蛾仍能对其作出反应。

有趣的是雄蚕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蚕蛾虽然看得见,却无动于衷。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使雄蚕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B.信息的传递有益于生物种群的繁衍C.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是由生物产生的D.说明性引诱剂具有高效性4.下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D.生态系统各组分之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5.下面是碳循环简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B.②过程增强后,①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②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C.生物群落内部碳传递的形式主要是二氧化碳D.参与②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6.某湖泊因大量排入污水,藻类过度繁殖,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随之大量浮游动物及鱼类等死亡,水体发臭。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2024·四川南江中学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B.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调节只存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D.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于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2024·济南历城第二中学高三检测)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能破坏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需要利用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技术。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恢复生态学主要是利用了生物群落演替理论,强调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适应性C.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生态系统恢复稳定后,群落的物种组成保持动态平衡3.(2024·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高三模拟)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最普遍的调节机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干旱时,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增加,导致叶片气孔大量关闭,不属于反馈调节B.“先增先减者为被捕食者”这一种群数量动态变化与两种群间的反馈调节有关C.“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系统,与反馈调节无关D.反馈调节可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4.研究者设计了一个养猪场废水处理系统,具体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氧化塘中的植物、动物、细菌等全部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B.氧化塘后部种植挺水植物,通过竞争有机物从而抑制藻类生长C.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废水流入厌氧池前,加水稀释处理可以防止微生物过度失水而死亡5.(2024·武汉高三模拟)如图为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

高三生物第一轮细致复习典型题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性试题(含解析)

高三生物第一轮细致复习典型题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性试题(含解析)

换兑市暧昧阳光实验学校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性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的种类(连线)。

答案:1.①—c ②—a ③—b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填空)。

(1)个体:________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种群:生物种群的_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______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______。

答案:2.(1)生命活动(2)繁衍(3)种间稳3.信息传递的用(填空)。

(1)提高______________的产量。

(2)对__________进行控制。

答案:3.(1)农产品或畜产品(2)有害动物◎想一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各有什么特点?二、生态系统的稳性1.含义: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相对稳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的________能力。

3.调节基础:________。

4.表现(连线)。

答案:1.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功能2.自我调节3.负反馈调节4.①—b—Ⅰ②—a—Ⅱ◎想一想:为什么人工纯种林易发生虫灾,而天然林不易发生虫灾?5.提高稳性的措施(填空)。

解惑: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不仅仅存在于生物成分之间,也存在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1)控制对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对生态系统的利用该适度,不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的____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____________的协调。

答案:5.(1)干扰的程度(2)物质能量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2013·卷,6)稻田生态系统是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有差异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的种群密度会下降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知识。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专项练习题(带答案解析)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专项练习题(带答案解析)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专项练习题(带答案解析)生态环境的稳定是生物可以正常生存的基础,查字典生物网整理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专项练习题,请大家参考。

1.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确定的。

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依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

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会产生较多的雌鳄。

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A.能够调整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整生物内环境的稳态C.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D.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知,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够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答案 C2.黄巢的闻名诗作: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煞,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里所指的影响开花的生态因素是()A.光照条件和温度B.长日照条件C.短日照条件D.湿度和温度解析秋天日照时间变短植物开花,说明影响开花的生态因素是短日照条件。

答案 3.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B.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与细胞、个体与个体、种群与种群之间传递C.能够调整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捕害虫也属于信息传递解析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是个体内的信息传递,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范畴。

答案 B4.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信息传递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且有调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B.生态系统的反馈调整必需依靠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都是由生物成分产生的D.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的解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有些是来自无机环境,如物理信息中的光。

答案 C5.对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反抗力稳定性和复原力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的反抗力稳定性和复原力稳定性都比草原生态系统高B.森林生态系统的反抗力稳定性和复原力稳定性都比草原生态系统低C.森林生态系统的反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高,复原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低D.森林生态系统的反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低,复原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高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繁多,养分结构困难,自我调整实力大,反抗力稳定性高,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少,养分结构简洁,自我调整实力小,反抗力稳定性低。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限时集训(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限时集训(含解析)新人教版

限时集训(三十五)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限时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B.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与细胞、个体与个体、种群与种群之间传递C.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捕害虫也属于信息传递2.(2013·安庆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强C.不同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基本相同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3.下图为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4.(2013·湛江市普通高中测试)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乙→甲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两个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5.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是( )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前来,提高传粉率和结实率B.草原返青时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息C.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家禽产蛋量D.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6.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 )A.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7.(2013·青岛模拟)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

最新高三生物第一轮细致复习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试题(单,双项选择题+非选择大题,含解析)

最新高三生物第一轮细致复习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试题(单,双项选择题+非选择大题,含解析)

学案36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选项考点题号信息传递1、2、3、4、8、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0、12综合题及实验探究5、6、7、11、13一、单项选择题1.若右图表示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信息传递的方向是()A.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B.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C.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D.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答案:C2.(2013·广州二模)眼虫属于原生动物(其眼点能感光),如右图所示。

对其分析恰当的是()A.眼虫的细胞质中不含RNAB.眼虫具有趋光性,因其眼点能感受化学信息C.眼虫鞭毛摆动所需的A TP来自叶绿体D.眼虫的伸缩泡有助于提高物质运输的效率答案:D3.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3 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

虽然每只雌蚕蛾所释放的性引诱剂的数量不足0.01 mg,但雄蚕蛾仍能对其作出反应。

有趣的是雄蚕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蚕蛾虽然看得见,但却无动于衷。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使雄蚕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B.体现了信息的传递有益于种群的繁衍C.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是由生物产生的D.说明性引诱剂具有高效性解析:生态系统中传递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等,并非都是由生物产生的。

微量的性引诱剂就可引起同种雄蚕蛾作出反应,说明性引诱性具有高效性。

答案:C4.右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答案:A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B.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C.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复杂的种间关系,“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主要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寄生关系D.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答案:C6.甲、乙、丙、丁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素养提升选择性必修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含答案)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素养提升选择性必修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含答案)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素养提升: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构|建|网|络|情境试题规范作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夏渝河流域一度因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随意排入河流①,导致水质恶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渝河流域生态系统功能失调成为制约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综合养殖、发展生态农业等方式对渝河流域的生态进行治理和恢复,渝河流域生态达到空前的良好发展势态,栽种的杨、柳、柠条、沙棘、柽柳等植物可以防止人畜进入渝河流域,保护环境,动物的种类大幅提升②,渝河流域的小气候达到了宜居环境状态,生态农业的效益逐年提高,进一步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渝河流域生态治理前,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活污水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渝河流域的生态治理和恢复过程中,进行综合养殖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还能有效降低流行病害的发生率。

试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流行病害的发生率有效降低的原因:渝河流域的生态治理和恢复过程中,增加了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性,提高了生态系统抵抗稳定性,可有效降低流行病害的发生。

(3)生态治理和恢复过程中,栽种的杨、柳、柠条、沙棘、柽柳等植物都是当地的原有物种③,原因是避免外来生物对渝河流域生态系统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从而保证本地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其次由于温度、湿度、光照等不同,外地物种不一定适合在渝河流域种植。

【解题策略】真|题|再|现1.(2023·浙江卷)近百年来,随着大气CO2浓度不断增加,全球变暖加剧。

为减缓全球变暖,我国政府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CO2排放目标,彰显了大国责任。

下列措施不利于达成此目标的是( A )A.大量燃烧化石燃料B.积极推进植树造林C.大力发展风能发电D.广泛应用节能技术解析: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不利于实现碳中和,A符合题意;积极推进植树造林、大力发展风能发电和广泛应用节能技术都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或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利用,利于实现碳中和,B、C、D不符合题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向高考】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2单元第4讲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练习一、选择题1.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①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②“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③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④热带雨林在遭到严重的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③答案 C解析注意两种稳定性的区别,“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否则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强,但是一旦遭到严重的破坏后,很难恢复,所以恢复力稳定性较低。

2.下列有关干旱区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食物链少,抵抗力稳定性强B.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定性强C.经干旱环境长期诱导,生物体往往发生耐旱突变D.种群密度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答案 B解析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相对简单,食物链较少,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生物发生耐旱突变不是因为环境干旱造成的,干旱环境只是将耐旱突变选择出来。

水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

3.(2015·常州质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这是通过()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循环而实现的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答案 C解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群落的丰富度有关,群落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靠生态系统内部各成分间相互作用,反馈调节来实现的。

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种群间信息传递方向是甲→乙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甲→乙不一定构成食物链D.两个种群数量波动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答案 A解析甲、乙之间属捕食关系,两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5.下图不能用来准确表示哪几组概念之间的关系()A.1表示生态系统信息种类,2~4分别表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B.1表示生物膜系统,2~4分别表示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C.1表示免疫系统,2~4分别表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D.1表示细胞外液,2~4分别表示血液、组织液、淋巴答案 D解析1为细胞外液,2~4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

6.(2015·银川质检)森林中,狼能够依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子,兔子也同样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

该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A.可以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B.可以维持生物种群的繁衍C.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答案 D解析狼能够依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子,兔子也同样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该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7.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

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

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B.早期属于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答案 B解析早期藻类大量繁殖,以藻类为食的水蚤数量随之增加,当水蚤数量增加到一定值时,藻类数量随之下降,这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由于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剧了污染,导致更多的水蚤死亡,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8.当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河流自身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等方法,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这个事例说明()A.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的能量来源D.生态系统具有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答案 B解析做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其能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够进行自我调节。

9.(2014·郑州一模)要使一个生态系统保持较强的抵抗力稳定性,最主要的措施是() A.增加生产者的个体数量B.增加各营养级生物的个体数量C.增加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同时对外来物种的引种要十分慎重D.减少最高营养级生物的个体数量答案 C解析生态系统中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主要由生物种类决定),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10.下列有关生物圈中“信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以在细胞与细胞、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非生物与生物之间传递B.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过程都需要信息分子和受体参与C.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D.人工合成性引诱剂来诱捕害虫是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答案 B解析植物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可通过胞间连丝来实现,B错误;在农业生产中用人工合成性引诱剂来诱捕害虫,打破害虫的性别比例,从而降低害虫的出生率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D 正确。

11.草原中有一种鸟,当雄鸟发现危险时就会急速起飞,并用力抖动两翼,给孵卵的雌鸟发出逃避的信号。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雄鸟给孵卵的雌鸟发出的是物理信息B.上述实例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C.上述实例可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生存与繁衍D.同种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毫无意义答案 C解析用力抖动两翼属于雄鸟发出的行为信息。

由于该信息传递发生在同种鸟之间,因此不能证明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

同种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生存与繁衍,从而保证本物种不会灭绝,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一定的意义。

12.下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y表示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B.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成正相关C.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D.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小答案 B解析正常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及数量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不是保持不变。

y的大小反映了被干扰的程度,x表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高低,对于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被破坏的程度越大,则恢复到原来状态所需要的时间越长;x、y值的大小不仅与生物种类有关,还与数量有关;TS值是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偏离正常水平的程度,该值越小,则表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大。

二、非选择题13.下面左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右图表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

(1)A→E和D→B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消耗生产者10 000 kg,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________kg。

(3)左图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右图中,在t1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型,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将________。

(5)在牧业生产中,为保护优良牧草,连年使用同一种化学杀虫剂,常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

其主要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O2、含碳有机物(2)80(3)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增长不变(稳定)(5)①害虫的抗药性经自然选择逐代增强②化学杀虫剂导致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生态系统原有的营养结构(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了食物链的结构)解析图中A为大气中的CO2库,CO2从大气进入群落,是以CO2形式通过生产者(E)的光合作用转化为含碳有机物,然后以有机物形式通过食物链流动。

食物链共4个营养级,若消耗生产者10 000 kg,最高营养级的生物(B)最多可增重10 000×1125=80 kg,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牧业生产中长年使用同一种杀虫剂,很容易使害虫抗性逐代积累增强,且易杀死其天敌,故效果将减弱。

14.在一个稳定的池塘生态系统: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小型鱼类→大型鱼类中,一种突然而来的污染使所有植物死亡,请回答:(1)在此情况下,池塘内氧的浓度将首先________,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此,你估计在什么时候(白天还是晚上)和什么样的(污染的还是未被污染的)湖水中氧浓度最高?(3)如果是轻度污染,则对池塘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影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正因为这样,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生态系统,它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一种____________平衡。

(4)若该污染物是脂溶性农药的话,你估计在题干几种相关联的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此类生物所处的营养级别是______,属于______级消费者,它在食物链中所能获取的能量值______。

答案(1)下降植物死亡,光合作用停止,氧气不能再生池塘内需氧型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2)白天,未被污染的湖水中(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动态(4)大型鱼类第四营养级三最少15.(2015·北京西城区联考)某环保研究所4搜集了4种生物的资料,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生物种类RQ铅(Pb) 汞(Hg)A 某种小乔木0.55 0.75B 某种植食性动物0.84 1.36C 某种大型真菌0.48 0.91D 某种肉食性动物 1.35 2.05(1)统,无需从外界获得物质就可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