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本科课程计划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https://img.taocdn.com/s3/m/affcc80f03d8ce2f00662387.png)
09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基本的自然科学和艺术素养方面的知识,熟悉教育教学法规,了解语文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具备独立进行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能在学校、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语文教学、教学管理、文秘工作的应用拓展型高素质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本专业要求学生在写作、逻辑思维、语文教学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普通话、社会实践等方面受到系统训练。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信念、道德品质和职业规范;2、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3、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学术成就和发展前景,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艺术素养;4、能阅读古典文献,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文学理解能力;5、掌握我国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及法规;6、掌握教育科学基本理论、教师职业技能、语文教育方法和原理,具备独立从事语文教学的能力;7、掌握文献检索、社会调查、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规范,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修业年限:学制四年,最长可延长在六年内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毕业最低学分:160学分四、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五、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语文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古典文献学、汉语史、中外语言学史等。
六、学时与学分学时学分构成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1、理论教学注:课程考核方式:E表示考试,T表示考查。
2、单独设置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17+2学分)3、教学进程总体安排表符号说明:●:理论教学※:考试★:军训△:实习◇:教育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入学教育或毕业教育。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模板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a61c0cb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e8.png)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模板一、专业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具备高水平的汉语文化传播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的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1.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文化视野。
2.掌握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熟悉语言规律和语言运用。
3.掌握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法,具备辨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4.具备独立开展文学研究的能力,能够进行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
5.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研究能力,能够将汉语言文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三、培养方案1.公共课程(1)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等。
(2)外语课程:英语、日语、法语、德语等。
(3)数学与计算机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计算机基础等。
2.专业课程(1)语言学基础课程:汉语言文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基础等。
(2)文学理论与批评课程:文学概论、文艺美学、文学评论、文学批评方法等。
(3)文学创作与写作课程:文学作品创作、文学写作技巧、文学创作指导等。
(4)文学研究与研讨课程:文学研究方法、文学研究进展、文学研讨会等。
(5)文化传播与解读课程:文化传播与传媒、文化解读与叙事、文化交流与对外传播等。
(6)专业选修课程:古代文学、现代文学、汉字学、诗学、小说学、戏剧学等。
3.实践环节(1)实习实训:汉语言文学实习、文化传媒实习、出版实习等。
(2)创新实践:文学创作实践、文学评论实践、文化传播实践等。
(3)社会实践:赴大中城市文化机构、媒体机构等进行实践活动。
四、专业特色1.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通过开设国际化课程、组织交流学习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拓展视野。
2.双语教学:开设部分课程的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
3.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汉语言本科学习计划
![汉语言本科学习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8036cdb2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0a.png)
汉语言本科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1. 培养一定的汉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汉字、词汇、语法和句法等方面的学习;2. 掌握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基本表达能力,能够进行日常对话和写作;3. 了解汉语言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4. 掌握一定的汉语教学理论和方法,有一定的教学能力。
二、学习内容和方法:1. 汉语基础课程:汉字、拼音、词汇、语法、听力、口语和阅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学习;2. 汉语进阶课程:汉语写作、修辞、文学、方言等方面的进阶知识学习;3. 跨文化交流:了解汉语言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学习跨文化交流的能力;4. 汉语教学方法:学习汉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教学能力;5. 实践环节:参与汉语角、文化活动、教学实习等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三、学习计划:1. 初级阶段(第一年):巩固汉字、拼音、词汇和基本语法知识,提高听力和口语能力;2. 中级阶段(第二年):学习汉语写作、修辞和文学,了解汉语文化和历史;3. 高级阶段(第三年):参与跨文化交流和汉语教学方法学习,提高实践能力;4. 实践环节(第四年):参与汉语角、文化活动、教学实习等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四、学习方法:1. 注重课堂学习: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理论知识掌握;2. 多听多说:多参与口语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多听多模仿,提高语音语调准确度;3. 多读多写:多读一些有对比性的材料,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4. 多练多用:多练习书面语和口语表达,提高使用能力;5. 多体验多参与:多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五、学习评估:1. 定期考试:参加学校组织的定期考试,检查知识掌握情况;2. 课外测试:参加汉语应用能力测试,衡量汉语能力水平;3. 实践评估:参加实践活动评估,检查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4. 汉语教学评估:参加教学实习评估,检查教学能力水平。
六、学习环境:1. 课堂学习环境: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理论知识掌握;2. 自习环境:在自习室或图书馆中,多读多写多练多用,提高语言能力;3. 实践环境:参与汉语角、文化活动、教学实习等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4. 社交环境:与同学或老师进行汉语交流,提高语言互动能力。
汉语言文学(一本师范)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汉语言文学(一本师范)专业本科培养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a664700e650e52ea55189830.png)
汉语言文学(一本师范)专业本科培养计划2012级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等学校汉语言文学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从事其他教育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自觉为社会主义现代教育建设服务,为发展教育事业服务。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掌握系统、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素养。
2.具有正确的文艺观点、语言文字观点和坚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并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学材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协作能力和设计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
3.了解汉语言文学学科的新发展,并能通过学习,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的研究成果,根据社会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拓宽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将新知识引入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富有开创精神。
4.熟悉教育法规,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管理能力和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
5.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资料收集、文献检索、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6.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健全的体魄和良好的身心素质。
三、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四、主要课程文学概论、写作、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外国文学、中学语文教学法、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等。
五、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映射图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力体系与核心课程体系映射图:六、实践性教学模块设计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教育研习、文化考察、校内实训项目、教育见习、写作实践、语言综合能力实践、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
汉语言文学类本科教学计划
![汉语言文学类本科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e783133f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e1.png)
汉语言文学类本科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本专业培养具备汉语言文学方面的系统知识、专业技能和较高理论素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胜任高、中等学校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教师或教研人员,以及其他教育工作、汉语言文字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 汉语言专业(对外汉语教学)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基本理论与知识,接受中国文学、中国文化、比较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中西比较文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熟练地掌握英语等国外语言,具备语言文化交流、教学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能在国内外、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
(三) 新闻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工作的新闻学高级专门人才。
(四) 文秘专业文秘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文秘专业的师资,国家机关公务员和社会团体以及企事业单位文秘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根据开放式、综合性、教学科研并重发展的定位,按照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显个性、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总体方案,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中国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有关理论思维和教师专业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汉语言文学教学、科研和相关文字工作的基本能力,并有一定的跨专业工作(如报考公务员)能力,成为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
学生在毕业时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熟练掌握汉语及语言学、中国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团结合作精神,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拓宽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或工作效率;3.具有较宽的哲学和文史知识基础,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语言文字功底,能独立解析文学作品,实施语文教学或教学研究;4.熟悉教育法规,具有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从事教育、教学和教研的能力;5.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坚持运用和推广普通话;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7.大学英语达到国家四级水平,计算机测试达到非计算机专业国家二级水平,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测试合格;8.具有健康的体魄,达到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
(2)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课程方案
![(2)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课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dcb3da50e2524de5187ec7.png)
(2)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课程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普通中学及其它中等学校的语文教师与社会文史工作者。
并为毕业生成长为语文教学战线的骨干和教育管理人员打下基础。
二、培养规格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观念。
2、具备牢固的专业思想和健康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并有为发展社会语文事业服务的精神。
3、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有良好的专业造诣和人文素养。
4、掌握教育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教师职业的基本技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备独立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
并初步了解学科领导和教育管理的基础知识。
5、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初步掌握汉语言文学及其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了解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发展关系,关心本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6、掌握英语,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
具有现代信息观念,具备现代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的能力。
7、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承担教师及社会语文工作者的职业重任。
三、计划学制、最低毕业学分、授予学位1、计划学制:本专业实行学分制,学制一般为四年,允许提前或推迟毕业,具体按学校有关学分制管理条例执行。
鼓励学生攻读双专业、双学位和辅修专业。
2、最低毕业学分:165学分。
3、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四、课程修读要求1、学生必须修读全校性公共必修课41学分;学科基础课13学分;专业必修课39学分;共93学分。
其中体育、军事和计算机基础课试行通过性考试。
2、专业必修课中带☆号的为综合性课程。
3、全校性公共选修课按学校规定的学分数修读,具体为:社会科学类 2学分,自然科学类 4学分,艺术类 4学分,教育类2学分;就业指导课以讲座形式进行,开设4—6个讲座,1学分。
共计13学分。
4、“学科导论”以讲座形式安排在各个学期,及时介绍学科研究前沿信息。
5、专业选修课分限选课和任选课,学生须按以下规定至少修读45学分:(1)限选课修读30学分,其中,主选课程组为全体学生必须选修的课,共18学分。
华师汉语言文学本科计划简表
![华师汉语言文学本科计划简表](https://img.taocdn.com/s3/m/7bb7218b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4e.png)
华师汉语言文学本科计划简表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学习计划,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必修课程:这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美学、中学语文教学法等。
2. 选修课程:这是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设置的课程,包括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文体写作、唐诗宋词研究等。
3. 毕业论文:这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前的最后一项学习任务,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
学生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具体到华南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习计划,除了以上提到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外,可能还有一些具有该校特色的课程设置。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可能还有不同的专业要求和课程设置,具体可以查询各高校的官方网站或教务处网站。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本科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c416f296f524ccbff121843a.png)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专业代号 050101(国家)0101(学校)一、培养目标及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汉语言文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传统文化修养及创新精神,具备从事中等学校语文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的人才。
(二)培养规格(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文化修养及高尚的道德品质;(2)具有正确的文艺观点、语言文字观点和坚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并具有处理古今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及设计实施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能力;(3)了解语言文学学科的新发展,并通过学习,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的研究成果,根据社会及教育发展的需要,拓宽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在融化新知识的实践中富于创新精神;(4)熟悉教育法规,懂得教育基本理论,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具有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语委规定的普通话标准,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5)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具有较好的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国家规定的外语水平;(6)具有健全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审美素养。
二、学制、学位: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三、四年教育时间活动周数分配表,见附表一。
四、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安排(一)课程类别1、公共基础必修课程(1)政治理论课(2)通识文化课(3)教师教育课2、学科及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见附教学计划表3、专业模块课程(限制选修课,每个学生限选一个方向)(1)语言学(2) 20世纪文学(3)古代文学(4)文艺理论(5)世界文学4、专业任意选修课程每个学生限选五门(见教学计划表)5、公共选修课程(1)限选课(限选四门)(2)任选课(每系列任选一门)(二)课程学时分配本专业教学总时数为2750学时,各类课程学时分配见附件。
(三)课程学时、学分分配及要求本专业学生须修满169学分方准予毕业,其中专业课程须修满规定的158学分。
汉语言文学师范课程表
![汉语言文学师范课程表](https://img.taocdn.com/s3/m/79c22495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a5.png)
汉语言文学师范课程表
(实用版)
目录
一、编写原则
二、课程设置
1.公共课程
2.专业课程
三、课程安排
四、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
五、课程总结
正文
一、编写原则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主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依据我国教育部关于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其次,参照我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和能力实现,确保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最后,结合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制定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设置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两个方面。
1.公共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外语、计算机基础、体育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
2.专业课程: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文艺
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三、课程安排
课程安排应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合理安排课程的先后顺序和学时分配。
同时,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和相互补充,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
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教学实习等多种形式。
评估方式主要包括期中考核、期末考核、平时作业、课堂表现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课程总结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份明确的学习指南,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程内容、学习要求和评估方式,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参考范本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参考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4654e137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64.png)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参考范本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扎实的汉语语言文学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汉语和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备较强的汉语语言文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较强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在教育、文化、出版、新闻媒体等领域从事相关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
二、培养内容1. 基础课程(1)人文科学基础:哲学、逻辑学、社会学、心理学、修辞学等。
(2)汉语基础:汉字学、汉语语法、汉字教学法等。
(3)文学基础: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等。
2. 专业课程(1)语言学与应用:汉语音系学、汉语字音学、汉语方言学、对外汉语教学法等。
(2)文学理论与批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方法等。
(3)文学创作:小说写作、诗歌写作、戏剧创作等。
(4)文学研究方法:文献检索与利用、文献写作规范、文本分析等。
(5)文化研究:中国文化史、中国哲学、影视研究等。
(6)实践课程:实习、论文写作等。
3. 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可选修中国古代文学选读、中国现当代文学选读、世界文学选读、文学创作选修、文学研究选读、文化研究选读、新闻选读等。
三、培养模式1. 课堂教学本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教学互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兴趣。
2. 实践教学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习、实验、实训等方式,提供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习环节将安排到相关的文化、教育、出版、新闻媒体等机构进行实习,提供实际的工作经验和实践机会。
3. 毕业论文本专业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完成一篇较为独立的毕业论文,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对某一具体文学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
辅导教师会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学生也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完成一篇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本科课程计划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本科课程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e2c48c25a300a6c30c229fe3.png)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本科课程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理想、有抱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且富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学语文教师,并为其成为基础教育的学科带头人和未来的教育家打好基础。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开拓创新精神,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高水平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和未来的教育家。
具体目标和要求如下:1.热爱祖国,热爱真理,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远大理想、高尚品质和实事求是、勤奋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竞争意识,自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人才。
2.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原则和方法,有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教师素质,具备成为未来教育家的潜能和较高的教学和教育改革、研究能力。
3.具有本专业扎实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
有较强的文字和口语表达能力,了解语言文学研究领域的新成就,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处理信息和科学研究的全面能力。
4.掌握一种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5.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健康的体魄。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标准学制为4年,修业年限3-6年。
四、最低毕业学分及授予的学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最低须修满154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48学分,专业教育课77学分(其中专业基础课34学分,专业主干课25学分,专业系列课18学分),教师职业教育课25学分,毕业论文4学分。
学生修满154学分,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东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学士学位授予细则》规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本专业课程主要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教师职业教育课程构成,具体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下表: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表1.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最低为48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为38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最低为10学分。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050101)专业培养计划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050101)专业培养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95a882c75fbfc77da269b142.png)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050101)专业培养计划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中等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和涉外文秘工作的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努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自强复兴服务。
2、爱岗敬业,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
3、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具有专业方向所要求的专门知识和能力;外语、计算机水平达到国家规定要求。
4、具有一定的体育、军事和卫生等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育和军训合格标准,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
本专业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观,倡导多科渗透,师范性与非师范性兼容及基础研究与应用拓展并重。
本专业学生在修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时,应适当选修有利自身发展的相应学科,如理工类、经济类、管理类、新闻类等,以优化知识与能力结构。
三、专业培养方向师范教育、高级涉外文秘四、主要课程文学概论、写作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语言学概论、民间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美学概论、语文教学论、秘书学概论等等。
五、学制与学位学制:学制四年。
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允许3年毕业,但必须在第二学期提出申请,特殊情况经学院同意最多延长至6年毕业;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六、教学时间安排表内容学期 1 2 3 4 5 6 7 8 合计课堂教学14 18 18 18 18 16 9 6 117 复习考试 1 1 1 1 1 1 1 1 8 入学教育、军事训练 2 2 专业见习 2 2毕业实习9 9毕业论文8 8 毕业论文答辩 1 1 毕业教育及办理毕业手续 2 2 机动 1 1 1 1 1 1 1 1 8寒暑假 4 7 4 7 4 7 4 37总计22 27 24 27 24 27 24 19 194 七、课程体系结构课程设置计划(2568或2622学时)公共基础课程(826学时)课程性质为必修、选修和自修大学英语、计算机、体育......实践性教学环节集中安排共19周。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标准版本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标准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c901247f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3f.png)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标准版本一、培养目标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具备较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研究、创作、批评能力,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主要面向高中毕业生,要求学生通过整体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具备独立研究和实践能力,以及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素养,为汉语言文学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做出贡献。
二、培养要求1.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遵循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进取精神,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2.文化素质和社会科学知识素养: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熟悉国内外文化、艺术以及相关领域的著名作家、作品,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熟练运用现代汉语进行书写和表达的能力,具备阅读、理解、分析和研究文学作品的能力,具备独立创作作品和编辑论文的能力。
4.综合能力:具备较强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素养,能够运用语言文学知识分析、解释和评价相关学科和领域的问题,具备综合运用汉语言文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实践能力: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具备参与学术交流、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的能力,能够独立或配合他人进行实际工作。
三、培养课程设置1.公共基础课程:思想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语文等。
2.专业基础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选读、中国现代文学名著选读、中国古代文化、中国现代文化、古代修辞学、现代修辞学、古代诗歌、现代诗歌、古代戏剧、现代戏剧等。
杭师汉语言文学师范课表
![杭师汉语言文学师范课表](https://img.taocdn.com/s3/m/d6e3aae1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c1.png)
杭师汉语言文学师范课表
【最新版】
目录
1.杭师汉语言文学师范课表简介
2.课程设置
3.课程内容
4.教学目标与就业方向
正文
杭师汉语言文学师范课表是杭州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类
课程表,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素质教师。
课程设置涵盖了汉语言文学的基本领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美学、教育学、心理学等。
这些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历程,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如古代汉语课程主要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内容,现代汉语课程则涉及语法、修辞、语言应用等方面。
此外,文学理论课程将引导学生探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史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杭师汉语言文学师范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教育
教学水平,能在中小学及教育培训机构从事汉语言文学教育工作。
同时,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第1页共1页。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范本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ae35bb4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80.png)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范本一、专业概述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培养具备扎实的语言学、文学理论和文艺批评基础知识,掌握较高的汉语表达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的优秀人才的学科专业。
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科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创作能力和研究能力,为学生未来从事文学创作、文化传播、学术研究等领域提供全面的培养。
二、培养目标1.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文学批评能力和创作能力;2.熟练运用汉语表达能力,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具备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4.具备一定的文化传播素养,能够运用媒体和网络传播汉语文化;5.具备继续深造的能力,能够从事文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三、培养计划1.基础课程(1)语言学基础:引导学生了解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掌握语法、音韵等基础知识。
(2)文学理论基础:介绍文学理论的基本框架,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和批评能力。
(3)中国古代文学史:梳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作品和流派。
(4)中国现当代文学: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和文学思潮,培养学生对当代文学的认识。
(5)写作与修辞: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论文写作、小说创作等。
2.专业课程(1)文艺批评:深入理解文艺批评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2)文学创作: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实践,提升他们的创作水平和想象力。
(3)文化传播与媒体:介绍文化传播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在媒体和网络上传播汉语文学的能力。
(4)口译与笔译:提升学生的口译和笔译能力,使他们能够从事翻译工作和跨文化交流。
(5)文化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化研究能力,包括文献搜集、资料整理、学术论文写作等。
3.实践教学(1)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文学名家故居、文学馆、文学活动等,加深对文学发展的理解。
(2)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播实践,延伸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简单版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简单版](https://img.taocdn.com/s3/m/11416e35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08.png)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简单版一、专业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文学批评研究能力,能从事汉语言文学的研究、教学和应用工作,并具备较强的跨学科研究和创作能力。
二、培养总要求1.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扎实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具备广博的文化素养和较高的人文素质。
3.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汉字文字文化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4.扎实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够进行批评分析和学术研究。
5.熟悉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理论等相关学科知识,有一定的文学批评能力和文学分析能力。
6.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开展独立的学术研究和创作工作。
三、培养内容1.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文学概论、文学批评、文学史、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学批评能力。
2.专业选修课程: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文化传播与媒体、翻译理论与实践等。
通过选修这些课程,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文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3.实践与实习:包括实验课、实习课、社会实践等。
通过实践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与实际工作环境的接触,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技能。
4.科研与创作: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和创作活动,提供科研训练的机会和平台,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学术思维和创造力。
四、培养要求1.课程学分:总学分不低于120学分,其中专业课程不低于80学分,专业选修课程不低于30学分。
2.学术论文:在校期间,学生须完成学术论文,经指导教师审核通过后,方可毕业。
3.实习实践:学生需要参加规定的实习和实践活动,其中实习课程不低于4周,社会实践活动不低于2周。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简洁版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简洁版](https://img.taocdn.com/s3/m/7afee841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1f.png)
2024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简洁版第一学年
- 语文学科基础: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文学理论- 实践课程:写作与表达、口语与听力、阅读与理解
- 通识教育:思辨与论文写作、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
- 选修课程:汉字学、修辞学、古代诗词鉴赏
第二学年
- 语文学科基础:中国古代小说、中国现代小说、语言学、修辞学
- 实践课程:写作与文献检索、口语与辩论、阅读与分析
- 通识教育:跨文化交流、创新与创业
- 选修课程:现代诗歌鉴赏、中国戏曲、中国古代散文
第三学年
- 语文学科基础:中国古代戏曲、中国现代戏剧、文化研究、修辞学
- 实践课程:写作与文献研究、口语与演讲、阅读与批评
- 通识教育:领导力与团队合作、社会创新与公益服务
- 选修课程:中国古代散文鉴赏、现代散文鉴赏、中国文化概论
第四学年
- 语文学科基础:中国现代文化、中国古代文化、汉字学、修辞学
- 实践课程:论文写作与研究、口语与演讲、阅读与评论
- 通识教育:全球视野与跨文化理解、社会实践与公共服务领导能力
- 选修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鉴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备注:
- 本专业培养方案注重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 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发展规划,在选修课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
- 学生在第四学年需完成一篇独立完成的毕业论文,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否
否
4
LIT409
训诂学概要
2
否
否
5
LIT410
古汉语词汇
2
否
否
6
文艺学系列
LIA421
宗教文化与文学
2
否
否
7
LIT413
西方美学史
2
否
否
6
LIT414
当代西方文论
2
否
否
5
LIT415
20世纪中国文论
2
否
否
8
LIA345
中国文学批评史
2
否
否
6
LIA372
影视艺术美学与世界电影
2
否
否
6
中国文学与文化系列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开课时间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形势与政策
1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健康与体育
4
国防教育
2
第一外语
12
高等数学
4信息Biblioteka 术3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在本学科以外的四大学科领域(社会、人文、自然、艺术)课程中选修至少10个学分的课程,其中,在每一学科至少选修2个学分的课程。
1
2
副修
2学位
专
业
教
育
基
础
课
程
LIT400
古代汉语(1)
4
是
是
3
LIT401
古代汉语(2)
4
是
是
4
POL329
逻辑学
3
是
是
3
HIS401
中国思想史
3
是
是
2
LIA405
文学概论
3
是
是
3
HIS402
西方思想史
3
是
是
1
POL330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
3
是
是
4
POL328
哲学通论
3
是
是
2
HIS403
史学通论
3
是
是
4
LIT212
文史哲写作
3
是
是
3
LIA425
文史哲精要
2
是
是
4
专
业
教
育
主
干
课
程
LIT209
中国现当代文学(1)
2
是
是
1
LIT210
中国现当代文学(2)
2
是
是
2
LIA402
中国古代文学(1)
3
是
是
4
LIA403
中国古代文学(2)
3
是
是
5
LIA404
中国古代文学(3)
3
是
是
6
LIT300
现代汉语(1)
2.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原则和方法,有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教师素质,具备成为未来教育家的潜能和较高的教学和教育改革、研究能力。ﻫ3.具有本专业扎实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有较强的文字和口语表达能力,了解语言文学研究领域的新成就,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处理信息和科学研究的全面能力。
4.掌握一种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ﻫ5.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健康的体魄。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
标准学制为4年,修业年限3-6年。
四、最低毕业学分及授予的学位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最低须修满154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48学分,专业教育课77学分(其中专业基础课34学分,专业主干课25学分,专业系列课18学分),教师职业教育课25学分,毕业论文4学分。学生修满154学分,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条例》和《东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学士学位授予细则》规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10
此部分课程参见学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目录
2.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最低为77学分,其中,专业教育基础课程必修为34学分,专业教育主干课程必修为25学分,专业教育系列课程最低选修为18学分(其中至少应于文史哲通修系列选修4学分)。
课程
类别
课程
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预修
课程
编码
是否副修专业
或第二学位课程
开课 时间
LIA346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
2
否
否
5
LIA347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
2
否
否
6
LIA348
中国现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2
否
否
8
LIA349
中国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2
否
否
6
LIA350
中国现代小说史
2
否
否
7
LIT215
中国当代小说史
2
否
否
6
LIA214
新时期小说专题研究
2
否
否
8
LIA219
儿童文学研究
2
否
否
6
LIT217
2
否
否
6
LIT307
普通语法学
2
否
否
5
LIA342
语言学专题研究
2
否
否
7
LIA368
中国理论语言学史
2
否
否
6
LIT310
社会语言学导论
2
否
否
5
LIT311
西方语言学流派
2
否
否
5
LIT312
汉语语法学史
2
否
否
6
LIA313
汉语语义学概论
2
否
否
6
LIA344
先秦时期言意关系研究
2
否
否
7
LIT407
文字学概要
高等数学
4
信息技术
3
选修
人文、社会、自然、艺术类课程
10(每类课程至少选修2学分)
专业教育课程
必修
专业基础课程
36
59
77
专业主干课程
23
选修
专业系列课程
18
教师职业教育课程
教育理论类课程
25
教育技能类课程
教育实践类课程(含教育实习)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4
毕业学分要求
154
1.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最低为48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为38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最低为10学分。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开拓创新精神,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高水平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和未来的教育家。具体目标和要求如下:
1.热爱祖国,热爱真理,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远大理想、高尚品质和实事求是、勤奋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竞争意识,自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人才。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本专业课程主要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教师职业教育课程构成,具体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下表: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表
课程类别
学分
学分小计
通识教育课程
必修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13
38
48
健康与体育课程
4
国防教育
2
交流与表达课程
写作
0
第一外语
12
数学与信息技术课程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本科课程计划
———————————————————————————————— 作者:
———————————————————————————————— 日期:
ﻩ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本科课程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理想、有抱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且富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学语文教师,并为其成为基础教育的学科带头人和未来的教育家打好基础。
中国现代散文研究
2
否
否
8
LIA218
中国现当代女性作家研究
2
否
否
6
LIT418
《诗经》研究
2
否
否
5
LIT419
《楚辞》研究
2
否
否
5
LIA354
《史记》研究
2
否
否
6
LIT420
《文心雕龙》研究
2
否
否
5
LIA369
2
是
是
1
LIT301
现代汉语(2)
2
是
是
2
LIT302
语言学概论
2
是
是
4
LIT303
外国文学(1)
2
是
是
5
LIT304
外国文学(2)
2
是
是
6
LIA412
美学原理
2
是
是
5
专
业
教育
系
列
课程
专
业
教育
系
列
课程
专
业
教育
系
列
课程
语言学与汉语言文字学系列
LIA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