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徐悲鸿的绘画艺术_马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舞台大104

摘要:徐悲鸿是上世纪我国杰出的画家和教育家,其作品深受人们喜爱。时至今日,作品《奔马图》仍在人们心目中占据重要地位。徐悲鸿的绘画艺术和创作风格一直以来都深受广大学者的关注,因此对其绘画作品的研究文献众多。本文首先介绍了徐悲鸿的绘画艺术生涯,接着着重对徐悲鸿绘画艺术的写实主义和形式语言进行了探讨,以更好地了解徐悲鸿的绘画艺术,促进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徐悲鸿;绘画艺术;写实主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艺术文化及艺术思想的传播和交流也愈发广泛。各个国家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使得世界文化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得以传扬和发展。然而,作为艺术而言,特别是绘画,有着其独特的民族性和历史性,这也是绘画艺术的灵魂所在。著名画家和艺术家徐悲鸿是我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引领者,在绘画领域声望颇高,深受人们尊重,其作品涉及到素描、国画、油画、人物、山水、花卉、走兽、家禽等多方面,惟妙惟肖、出神入化。此外,徐悲鸿在诗歌和书法领域也是造诣颇深,对后人影响很大,甚至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极高的声誉。因此,研究徐悲鸿的绘画艺术,探讨其如何将东西方文化融合于绘画之内涵,了解其不同绘画作品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精华,将对于未来我国民族绘画艺术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徐悲鸿的绘画艺术生涯

徐悲鸿早在1920年6月就在北京大学绘学的《绘学杂志》中发表了《中国画改良论》,指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用者融之”,并提出“借助他山,必先自有根基”。文中言语精妙、逻辑严谨地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做了辩证讨论,最后以“致广大,尽精微”总结。对于当时的绘画界来说堪称惊世之论。徐悲鸿对中国绘画现实做了深刻的解剖,并能立足于传统,同时又借鉴西方绘画艺术精髓,推陈出新,为中国绘画指明了改良方向,其思维逻辑和对艺术的洞察力,在今天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徐悲鸿在欧洲学习长达八年之久,途经英国、法国、德国、希腊、意大利、俄罗斯等国,接受了正统的艺术教育,主张西方古典写实绘画风格,力求改变中国绘画,其国画带有强烈的写实风格,为我国国画绘画史中独特的惊世创作。

上世纪三十年代后,为徐悲鸿艺术人生的关键时期,其创作观点和创作思想很多都是在这一时期中形成的,成就了许多经典著作和绘画作品。徐悲鸿将写实的绘画方法融入到中国的水墨画之中,将欧洲的古典写实绘画与中国的水墨、线条快出相结合,使中国水墨画中线条的表现力以及墨色的升华度得到了丰富和提升。徐悲鸿提倡自然精神,喜爱宋画,特别是北宋时期的花鸟画,在其作品中既继承了宋画的

自然精神,也融合了欧洲古典写实的绘画技巧。从背景处理上,徐悲鸿采用了中国传统方式,而从绘画技巧上则采用了西方古典式。二者相互融合,交相呼应,在绘画大师徐悲鸿的手下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

二、徐悲鸿绘画艺术中的写实主义

(一)追求“真、善、美”的写实主义思想

追求“真、善,美”的艺术价值,一直以来都是徐悲鸿创作中写实主义思想的动力和源泉。“真、善,美”的艺术原则恰恰与其写实主义中的造型基本点相吻合——“惟妙惟肖”“妙之不肖者乃为至肖”。徐悲鸿在绘画教育中时常提到:“艺术有三大原则,即真善美是也。”认为“真者精诚之至也,此不必多提。现所欲言者,则艺术两大原则,惟‘美’与‘善’,此二者有包含‘造物’与‘人生’。造物与大自然之间,则‘美’也;体会人生则‘善’也。中国艺术偏重于‘美’,而少于‘善’。”徐悲鸿对于“善”更有其独特的观点,“内容者,往往属于‘善’之表现。而为美术者,其最重要之精神,恒属于形式,不尽属于内容。如浑然天成之诗,不必定依动人之题,反而如画虎不成,则必贻讥大雅。故美术恒有两种趋向,一偏于善(则必选择内容),一偏于美(全不计内容)”。

(二)徐悲鸿绘画艺术中写实主义的时代特征

艺术作品的思想源于艺术家的思想,而艺术家的思想受时代及社会影响深远。在徐悲鸿的绘画艺术中始终贯穿了写实主义,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正如徐悲鸿所言,“艺术之进步在变化”,时代成就艺术,艺术象征时代。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为艺术家创作提供了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因此,其作品中具有不可磨灭的时代痕迹。徐悲鸿的艺术创作时期,正值“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受新文化思想启蒙的影响,其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徐悲鸿和鲁迅先生被人们喻为这一时期艺术和文化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也是这一时期新思想融合的产物,表达了人们的社会现实和生活追求。中国文化历来就是表达、记录人们思想的载体和工具。同样,绘画也是作者借助于对人物形象造型、动物及景观的描绘表达思想和寄托精神。在徐悲鸿看来,绘画的主旨在于“凡美之所以感人心者,决不能离乎人之臆想,意深动深人,意浅动浅人”。徐悲鸿认为写实主义绘画的发展方向和纲领为:努力实现艺术作品更真实、更形象地表现社会现实,并能够为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及社会问题发挥其应有的舆论效应,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徐悲鸿曾表示,美术和文学一样,均为人学范畴,应更多地关注人生,在作品中真实、充分地体现现实。上世纪五十年代,徐悲鸿在谈到《绘画基本练习上的几个问题》时,曾提出技术与生活之间存在以下关系:理性与感性,如何认识事物本质,认识,感性与审美间的相互作用,对劳动人民的情感以及对客观的

浅析徐悲鸿的绘画艺术

马 佶

美术

大舞台

105

深层解剖等,经过师生之间的激烈辩论,最后阐述了其独到的现实主义观点。

三、徐悲鸿绘画艺术中的形式语言

在我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并且不同时期的画家呈现出的绘画风格和所属派路也不尽相同。综合分析徐悲鸿的绘画作品,我们可以用“画如其人”来形容其绘画艺术风格和特点。具体则表现为以绘画改良和西方写实风格为主。换句话说,想要更好地把握徐悲鸿作品的绘画风格和特点,应重点放在其中西文化交融贯通手法的运用中,深刻领会西方写实主义风格与中国传统绘画风格的不同。从艺术选材和创作思维能够表现作者的艺术思想角度来看,分析徐悲鸿绘画作品的选题、绘画风格、创作思维等艺术语言,则可以反映出其深深的爱国之情和强大的社会责任感。此外,也可以了解到绘画大师如何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风格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写实风格,并很好地将二者融为一体,恰到好处地展现于作品之中。

(一)传统笔墨

传统的中国画以笔墨为主要的表现手法。历史上,国内外的画家均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中国画则主要是借助于线条和墨彩来塑造形象和表达意境。徐悲鸿笔下的中国画综合了近代自然科学领域关于写实造型的研究成果,例如解剖法、比例法、透视法等。尤其是在照相技术之后,各因素的影响获得了更为直观的影响效果,对于写实造型影响甚大。徐悲鸿国画改良的核心在于:一方面要继承传统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点,另一方面,将写实的造型因素融入绘画之中,更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徐悲鸿在继承民族文化的社会背景下开始踏上了绘画道路,在认真分析了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对改良国画,借鉴西方古典的写实绘画风格极为谨慎。一方面,徐悲鸿在坚持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始终坚持运用传统笔墨进行国画创作。例如,在绘画过程中,徐悲鸿采用传统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并熟练地运用钩、染、泼墨等绘画手法,对人物、花鸟、山水、动物进行描绘。此外,也经常在画面中采用诗、跋等书画印一体的方式。另一方面,徐悲鸿始终坚持对国画的绘画风格和表现形式进行改良,合理地将西方写实手法融入国画改良中,例如将素描、光感、透视、速写等手法与传统绘画相融合,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

在对人物的勾勒上,徐悲鸿始终坚持传统的勾染法创作,采用白描类,工笔类,工写结合类。然而,观察其绘画作品,仍会发现与其他画家的作品大有不同。徐悲鸿绘画作品中,并未发现有典型的粗笔写意与大写意,作品《钟馗》中运用的线条较为粗壮,然而在其面部刻画中又颇显工笔手法,不可称作是大写意人物。以上创作特点均体现出徐悲鸿在创作人物画时继承了传统的以形写神、以线造型的人物画风格。不同的是,徐悲鸿在绘画中,潜意识地融入了写实主义风格。

(二)素描

徐悲鸿曾经在自己编制的中国画教学大纲中,将素描的学习列为第一位,指出“素描是包括中国画在内的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徐悲鸿提出的笔墨创新,主要是借助于写生

和素描两方面。第一是借助于写生,完成事物、形象、气质相结合。第二是创作并形成一整套适合表达的笔墨形式。基于以上因素,徐悲鸿笔下的绘画作品别具特色。马向来是颇受中国画家青睐的题材,然而众多关于马的绘画作品中,要数徐悲鸿的马画在国人心目中地位最高。作品中徐悲鸿采用了大写意的绘画表现手法,运用大笔泼写,并采用泼墨与勾勒相结合的手法,重点把握了在结构上的形似。此外,马画中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西画中的明暗分块造型法,运用奔放的墨色勾勒出马的轮廓、头、胸、颈等部位,以干笔描绘出马的尾部,从整体来看,马腿刚劲有力,气宇轩昂,马的前面部分比例较大,而后面部分比例相对较小,显示出很强的透视感,将马奔跑时的动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也充分展示了徐悲鸿作品中写实的艺术风格。

绘画中的笔墨随机、自由与结构上的形似相互矛盾,徐悲鸿的作品中以笔墨服务并尊重于客观造型需要和结构形似为原则,将素描融会到笔墨中,并在其各项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巧妙地解决了这一绘画矛盾。徐悲鸿的作品中采用笔墨为传统的写实工具,将笔墨随机性、自由性与画面的空间透视效果完美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作品《群狮》中将五只成狮和两只幼狮在不同的空间位置进行笔墨描绘,完成了空间结构的形似效果,遵循了事物近大远小且近实远虚的原理,在描绘最前面那只狮子时,对其臀部和后腿部进行了夸张的绘画手法,给人们以视觉上的冲击力,进而体现了绘画的写实风格。

结论

徐悲鸿是我国近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其作品《奔马图》《愚公移山》《九方皋》等深受后人喜爱。徐悲鸿在国画、油画以及素描等方面尤为擅长,其作品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寓意深刻,极具时代性,并寄托了其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徐悲鸿的绘画作品既传承了中国传统绘画风格,又融入了欧洲写实主义造型风格,为我国的绘画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研究徐悲鸿的绘画艺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

[1]姜怡翔.《徐悲鸿、蒋兆和中西绘画融合之反思》[J]. 《人文杂志》,2011(4).

[2]王磊.《国学大师徐悲鸿的艺术世界》[J].《兰台世 界》,2010(13).

[3]华天雪.《徐悲鸿的“写实主义”》[J].《美术观 察》,2009(6).

[4]隋岩.《徐悲鸿与林风眠的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J]. 《文艺评论》,2007(1).

[5]刘媛洁.《林风眠、徐悲鸿艺术的现实意义》[J].西北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6]封加樑.《徐悲鸿写实主义思想的成因》[J].《新美 术》,2010(6).

(马佶,北京理工大学)

美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