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方法完整版

合集下载

危险源辨识方案

危险源辨识方案

危险源辨识方案一.机械伤害形成原因:木工棚、机械缺陷误操作,防护不到位。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1.设专人负责,按规范操作经常检查电锯、电刨等的防护罩,分料器、推料器等设施,确保安全有效。

2、停机时要拉闸、断电、上锁。

二.触电形成原因:漏电开关失效,违规接送电源。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1.机械设备必须做到〃一机一闸一漏电二2、按、拆电源应由专业电工操作。

3、漏电开关等必须灵敏有效。

4、现场电缆布设规范。

5、设备必须使用按扭开关严禁使用倒顺开关。

三、火灾形成原因:明火。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1、严禁烟火;2、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3、操作间必须配齐消防器材。

四、物体打击形成原因:模板搬运违章作业、支模设施设备缺陷。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1.轻拿慢放,规范作业,注意安全。

2、应经常检查所用工具,确保安全有效。

五.高处坠落形成原因:高处支模防护不到位。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脚手架作业面应采取铺板或平挂安全网等防护措施,且工人应规范操作,勿猛拉猛撬。

六.坍塌形成原因:木料等堆放不规范,支撑体系基础不满足受力要求。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1.应分散放料,并严格控制堆放高度,严禁超过规定载荷。

2、基础符合设计要求,达到设计的承载力,检测条件缺乏的情况下,可做堆载实验。

七、起重伤害形成原因:模板等吊运不规范。

应采取的控制措施:1.吊装时应把吊物绑牢固。

2、信号工及吊装司机必须持证上岗,密切配合,严格遵守"十不吊〃规定。

3、被吊物严禁从人上方通过,人员严禁在被吊物下方停留。

4、经常检查吊索具,并且保持安全有效。

5、遇有6级以上强风、大雨、大雾等天气严禁吊物。

6、整个预防措施过程都比必须安排有专门人员进行监控。

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程序一、危险源辨识方法:1、基本方法2、工作安全分析3、安全检查法4、预先危险分析5、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资料以及询问、交谈等方法二、危险源辨识要充分考虑危害事件的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状态;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时态。

1、三种状态:a.正常状态(如:每天正常生产、施工等过程);b.异常状态(如:停机、检修);c.紧急状态(如:火灾、爆炸等)。

2、三种时态:a.过去(如:已发生过的事件、事故);b.现在(如:作业活动、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态);c.将来(如:作业活动将发生变化、设备设施改进、新购等活动时的安全控制状态)。

三、风险评价的方法:1、直接判断法a.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的;b.曾经发生过事故,且仍未采取防范措施的;c.直接观察到的事故,但无预防控制措施的;d.相关方强烈投诉的,受到主管部门警告的。

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LEC法是一种常用的系统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

其危险性(D)值的表示方法由三种主要因素L、E、C的指标值的乘积表示,即D=LEC,由D值确定风险等级。

三种主要因素的评价方法为:危险性分值D=LEC,D值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四、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D<70为一般风险;70≤D≤320为重大风险;D>320以上为不可承受风险。

五、风险控制1、风险控制原则通过风险评价,确定了风险等级以后,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选择风险控制措施的原则,应首先考虑是消除风险措施,其次是降低、限制、监测、管理措施,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为最后手段。

2、风险控制的方法风险控制的方法应依据风险控制的策划原则按下表选择方法:3、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由工程技术部门负责组织制定,报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

4、安全环境保障部负责风险控制策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方式为现场检查和信息跟踪。

六、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的更新1、每个新开工的项目,开工前进行一次预先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填写危险源辨,以及评价结果和控制措施要进行一次重新确认。

简述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简述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简述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摘要:一、危险源辨识的重要性二、危险源辨识的方法1.直观法2.专家评估法3.现场调查法4.统计分析法5.事故树分析法6.故障树分析法7.风险矩阵法三、危险源辨识的实施步骤四、危险源辨识的注意事项正文:一、危险源辨识的重要性危险源辨识是指在生产、生活等活动中,对可能导致事故、伤害、疾病、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的潜在危险源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它是预防事故、减少灾害的有效手段,对于企业、政府部门和个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二、危险源辨识的方法1.直观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判断,对现场的危险源进行识别。

适用于较小范围、简单系统的危险源辨识。

2.专家评估法:邀请具有相关领域经验的专家,对危险源进行评估和分析。

专家评估法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可靠性。

3.现场调查法:通过对现场进行实地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全面了解危险源情况。

适用于复杂系统和大型工程项目的危险源辨识。

4.统计分析法:收集历史数据,对事故、故障等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潜在危险源。

适用于已有较长时间历史的系统和设施。

5.事故树分析法(FTA):通过绘制事故树,自上而下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找出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

6.故障树分析法(FMEA):类似事故树分析,但更侧重于系统故障的识别和分析。

7.风险矩阵法:将危险程度和暴露程度两个维度进行组合,评估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适用于对多种危险源进行综合评估。

三、危险源辨识的实施步骤1.准备工作:明确辨识目的、范围,组建团队,收集相关资料。

2.现场调查:实地查看,了解设备、工艺、人员等情况。

3.信息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找出潜在危险源。

4.危险源分析:对潜在危险源进行详细分析,确定危险程度、风险等级等。

5.制定防范措施:针对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6.审核与完善:对辨识结果进行审核,确保完整、准确。

四、危险源辨识的注意事项1.全面性:确保辨识范围全面,不遗漏任何可能的危险源。

2.细致性:对每个潜在危险源进行详细分析,避免疏漏。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管控的方法完整版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管控的方法完整版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管控的方法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危险源识别与风险管理方法一、常用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方法1.现场观察是一种通过检视生产作业区域所处地理环境、周边自然条件、场内功能区划分、设施布局、作业环境等来辨识存在危害因素的方法。

开展现场观察的人员应具有较全面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职业安全卫生法规标准知识,对现场观察出的问题要做好记录,规范整理后填写相应的危害因素辨识清单。

2.工作前安全分析(JSA)是指事先或定期对某项工作任务进行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达到最大限度消除或控制风险的方法。

新工作任务开始前,理论上均应进行完全分析。

若工作任务风险低且有胜任能力的人员完成,以前做过分析或已有操作规程的可不再进行安全分析,但应进行有效性检查,并判断工作环境是否变化及环境变化是否导致工作任务风险和控制措施改变。

3.安全检查表(SCL)为检查某一系统、设备以及操作管理和组织措施中的不安全因素,事先对检查对象加以剖析和分解,并根据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有关标准规范和事故信息等确定检查的项目和要点,以提问的方式将检查项目和要点按系统编制成表,在设计或检查时,按规定项目进行检查和评价以辨识危害因素。

安全检查表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借助其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的对评价对象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

安全检查表一般由序号、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和备注等组成。

4.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是指在开展工艺危险性分析时,通过使用指导语句和标准格式分析工艺过程中偏离正常工况的各种情形,从而发现危害因素和操作问题的一种系统性方法,是对工艺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实行严格审查和控制的技术。

HAZOP分析的对象是工艺或操作的特殊点(称为“分析节点”,可以是工艺单元,也可以是操作步骤),通过分析每个工艺单元或操作步骤,由引导词引出并识别具有潜在危险的偏差。

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完整版.doc

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完整版.doc

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完整版.doc一:背景介绍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是保障施工现场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

合理辨识现场危险源,有助于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减少事故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施工现场危险源的辨识方法和控制措施。

二:危险源辨识2.1 环境因素2.1.1 自然环境2.1.2 近邻环境2.1.3 气象条件2.2 设备设施2.2.1 机械设备2.2.2 电气设备2.2.3 工具器具2.3 人为因素2.3.1 操作失误2.3.2 人员行为2.3.3 作业规范三:危险源分析3.1 环境因素危害分析 3.1.1 自然环境危害 3.1.2 近邻环境危害 3.1.3 气象条件危害3.2 设备设施危害分析 3.2.1 机械设备危害 3.2.2 电气设备危害 3.2.3 工具器具危害3.3 人为因素危害分析 3.3.1 操作失误危害 3.3.2 人员行为危害 3.3.3 作业规范危害四:控制措施4.1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4.1.1 自然环境控制措施 4.1.2 近邻环境控制措施 4.1.3 气象条件控制措施4.2 设备设施控制措施4.2.1 机械设备控制措施 4.2.2 电气设备控制措施 4.2.3 工具器具控制措施4.3 人为因素控制措施4.3.1 操作失误控制措施 4.3.2 人员行为控制措施 4.3.3 作业规范控制措施五: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列表如下: 5.1 施工现场示意图5.2 危险源清单5.3 控制措施表六:法律名词及注释6.1 法律名词1:注释6.2 法律名词2:注释6.3 法律名词3:注释一:前言施工现场危险源的辨识是确保施工过程安全性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档将完整介绍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和步骤,施工人员准确识别危险源,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二:危险源辨识流程2.1 确定辨识范围2.1.1 工程范围确定2.1.2 辨识重点确定2.2 搜集相关信息2.2.1 施工图纸2.2.2 设计文件2.2.3 相关规范2.3 实地调查与观察2.3.1 原材料储存情况 2.3.2 工作场所布局 2.3.3 施工设备状况2.4 识别潜在危险源2.4.1 环境因素2.4.2 设备设施2.4.3 人为因素三:危险源分析与评估3.1 环境因素危害分析3.1.1 自然环境3.1.2 近邻环境3.1.3 气象条件3.2 设备设施危害分析3.2.1 机械设备3.2.2 电气设备3.2.3 工具器具3.3 人为因素危害分析3.3.1 操作失误3.3.2 人员行为3.3.3 作业规范3.4 危险源评估等级划分3.4.1 重大危险源3.4.2 较大危险源3.4.3 一般危险源四:控制措施制定与实施4.1 控制措施的确定4.1.1 环境因素控制4.1.2 设备设施控制4.1.3 人为因素控制4.2 控制措施的实施4.2.1 监督检查与管理4.2.2 应急处置与救援措施 4.2.3 安全培训与教育五: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如下:5.1 工程施工图纸5.2 设备设施清单5.3 危险源辨识记录表六:法律名词及注释6.1 法律名词1:注释 6.2 法律名词2:注释 6.3 法律名词3:注释。

危险源辨识九种方法口诀

危险源辨识九种方法口诀

危险源辨识九种方法口诀危险源辨识九种方法口诀危险源的辨识是一个重要的安全管理步骤,帮助我们识别潜在的危险和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事故和保护人员的安全。

下面是九种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口诀:1. 观察法:通过观察工作场所和工作环境,发现潜在的危险源。

例如,观察是否有堆放不当的材料、电气设备是否存在故障等。

2. 记录法:记录每天的工作流程和相关活动,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例如,记录作业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行为、是否有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危险区域等。

3. 询问法:向工作人员、专家和相关部门咨询,了解他们对潜在危险源的意见和建议。

例如,询问员工是否存在工作疲劳、是否有不安全的行为习惯等。

4. 故事法:利用过往的事故案例或类似经验,通过阐述和讨论来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例如,分享一个发生过的火灾事故,以此来提醒大家注意电器用品的使用安全。

5. 反思法:对已经发生的事故进行反思和分析,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和不安全行为。

例如,对一次工作事故进行分析,发现可能存在的机械故障和操作不当。

6. 分组法:将工作场所、工作流程和相关活动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和组别,对每个区域和组别进行分析,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例如,将仓库、生产线和办公区域分别进行辨识。

7. 检查法:通过定期的检查和巡视来寻找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例如,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的状况、消防设施的完好性等。

8. 经验法:借鉴其他行业或类似工作场所的经验,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例如,学习其他公司在类似工作环境中采取的安全措施和防范手段。

9. 环境法:通过考虑外部环境的因素,评估工作场所的危险源。

例如,考虑天气状况、周边环境和相关法规等。

通过运用以上九种方法,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辨识和识别潜在的危险源,从而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障工作场所和员工的安全。

记住这九种方法口诀,将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实施危险源辨识工作。

危险源常用的辨识方法

危险源常用的辨识方法

危险源常用的辨识方法
危险源是指可能对人身安全或者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的物质、设备、工艺或者环境因素。

在生产生活中,我们要时刻警惕危险源的存在,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下面是危险源常用的辨识方法:
一、场地布局检查法:检查场地布局,观察设备、设施、道路、管线、仓库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源。

二、设备检查法:检查设备的运转状态、使用年限、维护情况、安装位置是否合理等,以确定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三、工艺检查法:检查工艺流程、化学反应等是否存在危险源,如毒性、易燃等。

四、员工检查法:员工应该参与危险源辨识工作,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事故分析法:对曾经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找出事故的原因和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避免。

以上是危险源常用的辨识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危险源,保障生产、生活的安全。

- 1 -。

(完整版)危险源辨识(辨识依据及方法)

(完整版)危险源辨识(辨识依据及方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程序QB/ZTEJG—CX09—2005(A版)编制:安质部日期:2005年4月审核:吴海强日期:2005年4月审定:工程部日期:2005年4月批准:王广钟日期:2005年4月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程序QB/ZTEJG—CX09—2005修改记录版本号:A 版部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程序QB/ZTEJG-CX09–20051 目的为准确辨识危险源、评价其风险程度,进行风险分级,实施有效控制,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对所有活动、服务产生影响的与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活动。

3 职责3.1安质部负责本程序的制定、修改和归口管理工作,汇总和核定公司各部门报送的《危险源辨识排查表》、《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编制公司《重大危险源清单》,并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2办公室负责公司本部办公区、生活区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管理工作。

3.3各指挥部(项目经理部)负责对所辖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及施工现场、生活区、办公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工作。

并按本程序填写上报《危险源辨识排查表》、《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及《重大危险源清单》。

3.4公司各部门负责结合本部门的具体情况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并按本程序填写《危险源辨识排查表》、《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及《重大危险源清单》。

4 工作程序4.1危险源辨识的要求和方法4.1.1选择活动和过程应考虑:施工准备→工程施工→竣工交验→回访维修全过程。

4.1.2辩识危险源时应考虑覆盖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4.1.2.1三种时态:⑴过去(例如:已经发生过的伤害事故)⑵现在(例如:作业活动、设备、设施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态)⑶将来(例如:作业将发生变化,设备、设施变更,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使用时的安全控制状态)4.1.2.2三种状态:⑴正常(例如:每天的正常施工过程)⑵异常(例如:设备维修、检修,安全装置检测或停复工期间等)⑶紧急(例如:火灾、爆炸、坍塌)4.1.3危险源辨识方法⑴询问和交流;⑵施工调查;⑶现场观察;⑷查阅有关记录;⑸获取外部信息;⑹工作任务分析;⑺安全检查表;⑻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危险源辨识方法完整版

危险源辨识方法完整版

辩识方法辩识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采取一种或结合多种评估方法。

主要的评价方法有询问交谈、现场勘查、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平安检查〔SCL〕、工作危险源分析〔JHA〕、预先危害因素分析〔PHA〕、故障假说分析〔WI〕、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危害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

危害因素辩识方法第一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各种能量或危险物质。

1、危险物质辨识:如氢气、原油、天然气、液化气、汽油、乙决、甲烷、煤油等可燃物质;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氨、二氧化碳、氮气二氧化硫、甲醇等有毒物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危险化学品。

2、能量辨识:辨识产生、供应能量和能量的载体。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具的动能的各类机械运动部件、工件和人体及产生的机械性、动力性等振动部件。

b.具有势能的平台及坑、井、沟口处等场所上的人体和物体。

c.带电体的电能,包括雷电、静电;d.高温设备和管线的热外表、高温介质及剧烈热反响工艺装置的热能及低温介质所具有的冷量。

e.盛装具有能量的介质的压力容器。

f.机械性、动力性等噪声的声能。

g.化学反响的化学能。

h.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非电离辐射等。

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对第一类危险源控制设施和措施失控的状态和行为。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设施和措施缺陷。

无控制设施和措施或控制设施不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设计标准等要求。

控制措施不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人员失误:人的不平安行为中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

3、管理缺陷:缺少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工作职责不明确;组织不全;缺乏协调或协调不当、检查不及时、不到位;奖惩不清楚;培训不到位等。

4、作业环境和场所不良: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的温度、温度、风雨雪、照明、视野、噪声、扰动、通风换气,色彩、作业区环境不良等环境因素。

危险源识别方法简介一、工作危险源分析〔JHA〕: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险源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险源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完整版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完整版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完整版
1.物理危险源:指那些由于物质或物理状态的特点而对人的生命和健
康构成的威胁,如高温、低温、高压、高音、高频、高脉冲电流等。

2.化学危险源:指那些对人体有毒、有害、刺激、腐蚀作用的化学物质,如有害气体、爆炸品、易燃、易爆物质等。

3.生物危险源:指那些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体引起的传染病、流行病等。

4.人为危险源:指那些由人的行为、活动等造成的危害,如动作不慎、操作失误、违章作业等。

5.自然灾害危险源:指那些由自然界的气候、地质、水文等变化引起
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火灾等。

风险评价分级办法是指对不同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依据其危险性和
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分级
1.风险评估指标法: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和计算相应的风
险指标,如可燃气体的爆炸指数、有毒气体的浓度等,以评估其风险等级。

2.定性分析法:通过对危险源的观察和分析,结合相关的经验和常识,进行定性分析,将风险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

3.定量分析法:通过对危险源的实验数据和统计数据的分析,运用数
学和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将风险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危险源
的性质和可能的危害程度,同时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相应的
防控措施和措施,确保工作场所和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源辨识基本方法

危险源辨识基本方法

危险源辨识一、基本概念2、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不安全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源本身是一种“根源”,事故隐患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等的主体对象,或可能诱发主体对象导致伤害或疾病的状态。

例如:装乙炔的气瓶发生了破裂。

危险源是乙炔,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根源;事故隐患是乙炔瓶破裂,导致事故的“状态”。

3、危险因素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4、有害因素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5、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是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及其大小的过程,通常两者通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6、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1)、能量、有害物质A、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即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因害因素。

B、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的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2)、失控A、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B、人员失误C、管理缺陷D、温度、风雨雷电、照明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

二、危险源的辨识方法一般危险源的辨识(1)、按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进行辨识(其中类型)——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人的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其他危险、危害因素A、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B、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C、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D、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等。

E、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等。

F、人的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指挥失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等。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程序与内容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程序与内容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程序与内容危险源辨识的方法、程序与内容一、危险源辨识的重要性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危险源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危险源辨识是预防和控制事故的首要步骤,其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降低或消除风险,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因此,进行危险源辨识对于保障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二、危险源辨识的方法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2.通过分析具体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此方法主要用于识别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

3.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4.通过分析生产、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评估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此方法主要用于识别生产、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5.失效模式影响与危害度分析法(FMECA)6.通过对设备、系统等可能出现的故障模式进行分析,评估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此方法主要用于识别设备、系统等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7.故障树分析法(FTA)8.通过建立故障树,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及相互关系,找出故障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此方法主要用于识别系统、设备等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三、危险源辨识的程序1.定义活动或操作步骤:明确需要辨识的危险源所属的活动或操作步骤。

2.识别每个步骤中的潜在危险:针对每个步骤,识别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

3.分析危险并确定其风险级别:对识别出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其可能产生的风险级别。

4.制定控制措施以降低或消除风险:根据风险级别,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降低或消除风险。

5.更新辨识工作以反映新的活动或操作环境:随着生产、作业环境的改变,及时更新危险源辨识工作,以便及时发现新的危险因素。

四、危险源辨识的内容1.机械装置危害:识别机械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夹击、碰撞、卷入等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2.电能危害:识别电能可能导致的触电、电击等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危险源辨识方法(HAZID)

危险源辨识方法(HAZID)

危险源辨识方法(HAZID)
危险源辨识(HAZID)是利用建设项目现有资料(如工艺流程图、总图布置图、建设地条件等),依靠来自设计、建设和生产运行方面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在“危险源引导词”的引导下,辨识建设项目执行过程中分析对象内部或外部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和危险有害因素。

HAZID 分析步骤见图1。

图 1 HAZID 分析步骤
HAZID 分析的关键是识别危险源和发现问题,明确后续建设项目执行过程中风险控制要点,确定应开展的风险分析活动和主要风险防范措施。

应根据HAZID 分析对象的特点确定有意义的危险源引导词。

在建设项目建设初期或前期设计阶段,共性危险源引导词的选择示例见表1。

分析团队除了分析共性危险源外,还应辨识与本建设项目工艺过程相关的危险源,可在表1的基础上补充适用于本建设项目的危险源引导词分析清单。

表 1 共性危险源引导词(示例)。

危险源辨识方案

危险源辨识方案

危险源辨识方案
1、坍塌
吊车作业区域地面承载力不满足承载要求,发生下陷,造成吊车倾翻。

管桁架就位基础失稳,不能承载管桁架,造成基础坍塌。

2、物体打击
高空抛物造成人员设备伤害。

吊装过程中设备与墙体发生碰撞造成顺坏。

3、机械伤害
吊车动作不当,对周围作业人员造成伤害。

4、触电
在用电过程中,不遵循用电规范,导致触电事故。

5、起重伤害
吊装过程中吊物碰撞或坠落对人员设备的伤害。

6、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未带安全带,作业区域无安全防护装置造成人员高空坠落。

7、车辆伤害
车辆进场行驶过程中无人监护造成人员车辆的伤害。

8、安全隐患
(1)施工前未做技术交底工作,施工人员不了解施工过程的内容,不明确,存在隐患;
(2)施工前未对施工区域进行检查,场地承压能力达不到要求,
导致机械损坏、人员伤亡;
(3)施工前对参加施工的机械、工机具进行检查不到位,出现机械故障;
(4)高空作业不正确使用安全用品,危险警示标识不明确,存在隐患;
(5)高空作业人员不正确使用安全带,存在隐患;
(6)重物起吊前没有检查钢丝绳及吊点受力情况,平移通道不顺畅,存在隐患;
(7)吊运过程的每个环节,没有人员监护;出现异常没有及时报告,存在隐患;
(8)起重多人指挥,信号不明确、不清晰,存在隐患;
(9)五级及以上大风或其他恶劣天气作业,存在隐患;。

危险源辨识步骤和方法

危险源辨识步骤和方法

一、辨识步骤
1、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分析本岗位作业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

2、查清危险源,即查清危险因素存在于哪个位置。

3、识别转化条件,即研究危险因素变为危险状态的触发条件和危险状态变为事故的必要条件。

4划分危险等级,排出先后顺序和重点,对重点危险因素要优先加以“控制”或“处理”。

5、制定控制事故的预防措施。

6、指定落实控制措施的负责单位和人员,并且必须监督到位。

二、“336”辨识方法
1、3种时态
过去:作业活动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体伤害事故。

现在:作业活动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况。

将来: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报废后将会产生的危险因素。

2、3种状态
正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按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

异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周期性或临时性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开启、停止检修等状态。

紧急:发生火灾、水灾、交通事故等状态。

3、6种典型危害
化学品:各种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挥发、泄露所造成的人员伤害、火灾等;
物理:造成人体辐射损伤、冻伤、烧伤、中毒等;
机械:造成人体砸伤、压伤、倒塌压埋伤、割伤、刺伤、擦伤、扭伤、冲击伤、切断伤等;
电器:设备设施安全装置缺乏或损坏造成的火灾、人员触电、设备损害等;
人体工程:不适宜的作业方式、作息时间、作业环境等引起的人体过度疲劳危害;
生物:病毒、有害细菌、真菌等造成的发病感染;。

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危险源的辨识方法1.定性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工作场所中的危险源进行观察和经验总结来识别。

常见的定性方法包括:a.安全检查和巡查:定期检查工作场所,寻找潜在的危险源,并记录下来。

工作场所包括物理环境、设备、人员和工作程序等方面。

b.风险评估: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系统化评估,识别和量化潜在的危险源。

这可以使用风险矩阵、风险矩阵等工具来完成。

c.经验交流:与同行和专家进行交流,分享经验和教训,以识别和预防类似的危险源。

这可以通过参加行业会议、研讨会和培训等方式来完成。

2.定量方法:定量方法通过使用数据和数学模型来定量分析危险源的风险水平。

常见的定量方法包括:a.故障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通过对系统进行功能分析,确定故障模式和故障效应,并评估其风险级别。

b.事件树分析(ETA):通过对事件序列进行分析,识别事件的原因和后果,并评估其中的风险。

c.事故率分析(ARA):通过对历史事故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确定事故发生的概率和风险水平。

d.定量安全评估(QRA):通过对系统的物理特性和操作条件等方面进行建模和仿真,评估系统的风险水平。

3.专家评估:专家评估是指邀请专业人士、技术专家和从业经验丰富的员工等参与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估过程。

他们可以根据知识和经验判断风险水平,并提供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b.多专业合作: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跨学科的团队,共同进行危险源辨识和评估。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包括工作环境、设备、操作过程、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场所条件。

-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和工作流程,确定潜在的危险源。

-对每个危险源进行评估和分级。

-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行动计划,包括风险控制、事故应急预案、培训和教育等方面。

-定期评估和复查危险源的状态,以确保采取的措施有效。

危险源辨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更新和改进。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全面的评估,才能真正识别和控制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源,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源辨识和分级方法

危险源辨识和分级方法

危险源辨识和分级方法危险源辨识方法:1.直接观察、询问法(O&E):从人、物、环、管方面,对设备设施、物料、人员、制度规程等进行观察分析,综合相关人员的现场危险性认知的询问结果,辨识出存在的危险源。

2.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从工作过程出发,将一项工作活动分解为若干步骤,辨识出每个步骤存在的危险源。

3.基本分析法(BA):针对某项作业活动,依据涉及的人员、活动、设备设施、物料,对照危害分类和职业病的分类,确定基本活动中具体的危害。

4.安全检查表法(SCL):运用已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进行系统的检查,辨识出存在的危险源。

5.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法(HAZOP):对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源实行严格审查,辨识生产活动过程存在的危险源。

6.事件树分析法(ETA):从初始原因事件起,分析各环节事件“成功(正常)”或“失败(失效)”的发展变化过程,通过生产活动过程各环节事件的分析,辨识出生产、活动过程的危险源。

7.故障树分析法(FTA):根据生产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或已发生的事故结果,寻找与事故发生有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通过这种过程分析,辨识出生产、活动过程中导致事故的有关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的步骤1.确定工作危害分析的生产场所和区域,关注存在人身伤亡及火灾爆炸风险的场所和区域。

2.对确定的生产场所和区域进行工序(包括辅助设施作业活动分析)划分。

3.对每个工序进行工作内容分析。

4.确定每进行一项工作内容可能存在的危害类型,着重关注可能引起人身伤亡、火灾爆炸后果的风险。

5.从人、物、环、管等方面,分析导致危害发生的途径及原因。

危险源分级方法:1.作业条件危害分析法(LEC)在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时,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之积来确定风险值(D),即D=L*E*C,并判断风险分级(表一、二、三、四)。

三种因素分别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危险严重程度(C)表一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表二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判断准则表三危险严重程度(C)判断准则表四风险等级(D)2.风险矩阵分析法(LS)识别出活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并判定这种危害可能产生的后果(S)以及产生这种后果的可能性(L),两者相乘,得出所确定危害的风险值(R),即R=L*S,并判断风险等级(表五、六、七)。

危险源辨识方法-基本分析法

危险源辨识方法-基本分析法

危险源辨识方法——基本分析法对于某项作业活动,依据“危险点分析预控”(见《危险源辨识方法—工作安全分析法》),对照下述危险源分类和事故类型及职业病的分类,确定本项作业活动中具体的危险源。

危险源分类一、物的不安全状态1、装置、设备、工具、厂房等(a)设计不良——强度不够、——稳定性不好、——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型缺陷、——外露运动件、——缺乏必要的连接装置、——构成的材料不合适、——其他(b)防护不良——没有安全防护装置或不完善、——没有接地、绝缘或接地、绝缘不充分、——缺乏PPE或PPE不良、——没有指定使用或禁止使用某用品、用具、——其他(c)维修不良——废旧、疲劳、过期而不更新、——出故障未处理、——平时维护不善、——其他2、物料(a)物理性——高温物(固体、氯体、液体)、——低温物(固体、气体、液体)、——粉尘与气溶胶、——运动物(b)化学性——易燃易爆性物持(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然性物质、——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害因素(c)生物性——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害因素3、有害噪声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4、有害振动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5、有害电磁辐射的产生——电离辐射(X射线、γ离子、β离子、离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超高压电场、紫外线等)二、人的不安全行动1、不按规定的方法操作——没有用规定的方法使用机械、装置等、——使用有毛病的机械、工具、用具等。

——选择机械、装置、工具、用具等有误、——离开运转着的机械、装置等。

——机械运转超速、——送料或加料过快、——机动车超速、——机动车违章驾驶、——其他2、不采取安全措施——不防止意外危险、——不防止机械装置突然开动、——没有信号就开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辨识方法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名词解释
危险源: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者状态;
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风险: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评价:
评估风险大小一级确定是否可容许的过程;
可容许风险:
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以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安全:
免不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危险源识别的目的:
1、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有效手段和具体体现;
2、是全面挖掘系统内潜在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可能引起事故的条件、后果及影响,提出消除和控制事故的措施,为后续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3、是真实实现“四不伤害”,落实各项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的有力武器;
4、是杜绝各类隐患事故的有效措施;
5、是实现公司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在危险源识别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危险源的五种识别因素和六种类型。

1、五种因素:能量、有害物质、失控、人员失误、环境;
2、六种类型: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生理性、行为性和其他性。

危险源时态:
指所识别出来的危险源存在的时态(即过去、现在、未来)。

是非判断法
下列情况可直接判定为重大危险源(不可接受风险):
a、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
b、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
c、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
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且无法适当控制的。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法)
影响危险性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a)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用 L 值表示);
分数值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可能性
10 完全会被预料到
6 相当可能
3 不经常,但可能
1 完全意外,可能性小
b)暴露于潜在危险环
境的频次(用 E 值表示);
分数值 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 10 连续暴露于潜在的危险环境 6 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 2 每月暴露一次
1 每年几次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
非常罕见地暴露
c)相关后果(用 C 值表示);
分数值 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可能性 济损失(万元)
伤亡人数 100 ≥1000 死亡 10 人以上 40 [500,1000)经 死亡 3~9 15 [100,500) 死亡 1~2 人 7 [50,100) 多人中毒或重伤 3 [10,50) 至少 1 人致伤
1
(1,10)
轻伤
d)危险性分值 D : D=L×E×C
风险因素的分级控制

可以设想,但绝少可能
极不可能
实际上不可能
风险等级
分数值 D 危险程度
1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2 (160,320) 高度危险,须立即整改
3 (70,160) 显着危险,需要整改
4 (20,70)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5
<20
稍有危险,或许可能接受
1) 1 级:作为重点的控制对象,制定方案实施控制。

(2)2 级: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为降低风险有时必须配给大量资源。

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就应采取应急措施,应在方案和规章制度中制定控制方法,并对其实施监控。

(3)3 级:应努力降低风险,但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章制度内规定并进行预防和控制。

(4)4 级:是指风险减低到合理可行的最低水平,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测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

(5)5级:毋须采取措施,且不必保留文件记录。

1、2 级判断为重大危险源(不可接受风险)。

各部门将列入“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表”中的危险源,按照上述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不可接受风险),填写“重大危险源(不可接受风险)清单”,由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进行审查、汇总,形成公司“重大危险源(不可接受风险)清单”,公司总部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后予以发布。

子公司和项目部的危险源辨识、评价由子公司、项目部分别进行和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