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3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第一节:物质的组成1. 研究目标- 了解物质的组成及其重要性- 掌握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2. 教学重点- 物质由元素和化合物组成的概念-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3. 教学内容- 介绍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解释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提供几个案例让学生区分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第二节:物质的性质1. 研究目标- 了解物质的性质及其分类- 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教学重点- 物质的性质及其分类-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3. 教学内容- 介绍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解释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通过实验和案例让学生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第二章:力和压力第一节:力的作用和效果1. 研究目标- 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 掌握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单位2. 教学重点- 力的作用和效果的概念- 力的三要素和单位的掌握3. 教学内容- 介绍力的作用和效果- 解释力的三要素和单位的概念-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第二节:压力和压强1. 研究目标- 了解压力和压强的概念- 掌握计算压力和压强的方法2. 教学重点- 压力和压强的概念- 计算压力和压强的方法3. 教学内容- 介绍压力和压强的概念- 解释计算压力和压强的方法- 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计算压力和压强的方法第三章:机械运动第一节:直线运动1. 研究目标- 了解直线运动的概念- 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2. 教学重点- 直线运动的概念及特点-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3. 教学内容- 介绍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解释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提供实例让学生理解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区别第二节: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1. 研究目标- 了解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掌握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2. 教学重点- 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3. 教学内容- 介绍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解释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提供实例和实验让学生理解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这份教案总结了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的内容安排,包括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力和压力以及机械运动等主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_机械运动(全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_机械运动(全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全章教案)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难点: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

教学准备: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展示课件】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甲乙【提出问题】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2.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设疑引题】尺、秤、钟表、温度计等是我们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二、新课讲授1.长度的单位【过渡】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1)长度单位的符号【布置自学】1.阅读P15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2.阅读“长度的单位”部分(P10-P11).(时间2分钟)【提出问题】1.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现在又知道长度有哪些新的单位?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反馈练习一】指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1.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①中学生身高大约15.7 ______________①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______________2、完成单位换算:①人头发直径约7×10-5m=______________ μm①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_____________nm(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温馨提示】要注意换算格式,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示范如下:7×10-5m= 7×10-5×106μm=70μm。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最新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教学。

教案涵盖了全册的内容,并且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使教师和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和应用。

教案目录
1. 第一单元:力和压力
- 第一课:力的概念与分类
- 第二课:压力的概念与计算
- 第三课:浮力与压强
- 第四课:浮力的应用和实际
- 第五课:弹力的产生和应用
2. 第二单元:钟摆
- 第一课:钟摆的概念与特性
- 第二课:简单和复杂摆线的制作与应用
- 第三课:钟摆的能量转换
3. 第三单元:光的传播
- 第一课:光的传播与光速
- 第二课: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
- 第三课:光在平面镜中的反射与成像
- 第四课:凹面镜与凸面镜的成像原理和应用
4. 第四单元:电的基本概念
- 第一课:电流的概念与电流计的使用
- 第二课:电压的概念与电压表的使用
- 第三课:电阻的概念与测量
- 第四课:欧姆定律和电功率
5. 第五单元:电的应用
- 第一课:串、并联电路的概念与分析
- 第二课:电磁铁的原理和应用
- 第三课:电灯、电铃的使用与维护
使用方法
教师们可以根据教案目录中的内容,选择对应的教案进行教学。

每个教案都提供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和评价方法在内的详细内容,以帮助教师们顺利开展课堂教学。

注意事项
教案中的内容仅供参考,教师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
修改,以适应自身的教学需求和教学风格。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按章节排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按章节排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 (1)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第2节运动的描述 (6)第3节运动的快慢 (9)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13)第二章声现象 (26)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6)第2节声音的特性 (30)第3节声的利用 (34)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37)第三章物态变化 (41)第1节温度 (41)第2节熔化和凝固 (44)第3节汽化和液化 (48)第4节升华和凝华 (51)第四章光现象 (55)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55)第2节光的反射 (59)第3节平面镜成像 (62)第4节光的折射 (66)第5节光的色散 (70)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74)第1节透镜 (74)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77)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82)第4节眼睛和眼镜 (85)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93)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98)第1节质量 (98)第2节密度 (103)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107)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111)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过程与方法认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关长度和时间测量的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促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刻度尺、米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钟表、手表、停表。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参加过或观看过学校举行的田径运动会,田径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

在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又要进行时间的测量。

请同学们思考:1.时间和长度的测量要用到哪些工具呢?2.对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可采用的测量方法有哪些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解决以上问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力和运动1.1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惯性的概念,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理解惯性的性质。

1.2 牛顿第二定律学习目标: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以及如何应用公式计算。

教学内容:讲解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和问题讨论让学生熟悉运用牛顿第二定律。

第二章:能量和工2.1 功和能量学习目标: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功的定义,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学会计算功。

2.2 动能和势能学习目标: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掌握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学内容:讲解动能和势能的定义,通过实验和问题讨论让学生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第三章:压强和浮力3.1 压强的概念学习目标:理解压强的定义,学会计算压强。

教学内容:讲解压强的概念,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学会计算压强。

3.2 浮力学习目标: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内容:讲解浮力的定义和阿基米德原理,通过实验和问题讨论让学生熟悉浮力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声现象4.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习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教学内容: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4.2 声音的特征学习目标: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教学内容:讲解声音的三个特征,通过实验和问题讨论让学生熟悉声音的特征。

第五章:透镜和光学5.1 透镜的分类和性质学习目标:了解透镜的分类和性质。

教学内容: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性质和特点,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理解透镜的性质。

5.2 光的传播和反射学习目标: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

教学内容:讲解光的传播和反射,通过实验和问题讨论让学生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

第六章:电与磁(电学)6.1 电流和电路学习目标:理解电流的概念,学会设计简单电路。

教学内容:讲解电流的定义,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学会设计简单电路。

初二人教版物理上册全册的教案设计

初二人教版物理上册全册的教案设计

初二人教版物理上册全册的教案设计初二人教版物理上册全册的教案设计1—4测量平均速度【课堂小结】2—2声音的特性2—4噪声的危害和掌握一、教学目标3—1温度3—3汽化和液化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3—4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1、学问和技能液体气体空气玻璃5—4眼睛和眼镜教学目标:1、学问和技能教学目标:1、学问和技能6—1质量6—4密度与社会生活(一) 学习目标1、学问与力量目标(1) 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洁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 利用密度学问鉴别物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试验探究活动,总结出:肯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

(2) 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育同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学问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二)教学重点: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密度与物质鉴别。

(三)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教具4千克的铅球、水桶、体重计、纸风车、酒精灯、细线、圆底烧瓶、水槽.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已知铁的密度为7.8×103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2.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米3,与铁的密度不同,这说明白什么问题?(二)引入新课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

在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时,密度学问是如何应用的.1.密度与物质鉴别争论的问题如下:老师出示同学体育课上用的4g的铅球,问同学:你如何推断,这种铅球是否用铅制成的?请说出你的方法来.同学分组争论:同学作答:先分别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它的密度,推断它是否是铅组成的。

又提问:如何利用家里能找到的器材,测出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呢?用体重计测出铅球的质量,可以用水桶做排水器材测出铅球排开水的质量,即可算出铅球的体积。

八年级物理1-3章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1-3章教案人教版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介质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3、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来表示,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的较快,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

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2、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骨传导来听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听到的声音是立体声。

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音调高低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的单位为赫兹(赫Hz),物体在1s的时间里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Hz。

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和人不同,一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篇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l 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l 过程与方法1.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l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的公式。

难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2.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什么是机械运动?2、什么是参照物?(设计意图:回顾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以参照物作为标准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增加前后内容的联系,引出详细学习运动的相关知识)二、新课教学模块一:引入新课,建构速度的概念。

【环节一】引入新课在实际生活过程中,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出游时,人们希望最快到达目的地;刘翔比赛时,第一个冲到终点;草原上,猎豹追捕鹿。

此时,运动的快慢决定的不只是是否快捷或者荣耀,而关系到生死的角逐。

演示实验:将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剪去不同大小的扇形后粘贴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比较这两张纸锥从相同高度下落的快慢,然后汇报观察到的现象,问题:如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呢?(设计意图:初中学生思维活跃,用学生熟悉的身边事例来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快慢很重要从而提出问题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引出新课) 【环节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前面三个事例,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比较物体快慢的方法;2.交流总结;3.展示各组讨论成果。

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并总结: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①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所用时间的长短;(用时短的就快) ②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看路程的大小。

人教版八物理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八物理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八物理上册教案5篇人教版八物理上册教案5篇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物理上册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人教版八物理上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重、难点: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

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器材:激光源、透镜、水、纸、角度测量器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传播的。

2、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另一种介质,就会在介质表面发生,其反射角入射角。

3、作出反射光线。

人教版八物理上册教案(精选篇2)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23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人教版【精选5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人教版【精选5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人教版篇1教学目标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并了解力的概念,并乐于探究身边的力现象。

2、通过实验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力的概念。

难点:力作用的相互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足球比赛的片断录像。

实验器材:哑铃、弹簧、旱冰鞋、皮球(两个)。

教学设计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入新课请一位学生到教室前面表演举哑铃。

从肌肉的紧张引出力的概念。

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演示一些力的现象。

进行新课一、力的概念教师给学生要探究的下列几个问题:1、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力?2、其他物体对物体是否施加力?3、两物体之间不相互接触是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4、这里所说的作用应怎样理解?教师要学生列举事例进行回答,找出这些问题的共性,进行概括、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

师生评估、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图5-1中的6幅图,找出其共同点。

教师点评。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创设情景:用一个皮球去挤压另一个皮球。

提问:根据这一现象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

2、指导学生实验。

实验可参照教材p77图5-2所示进行,也可用别的物体来做。

3、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演示实验:请一位穿溜冰鞋的同学推墙。

让学生解释所发生的现象,进一步加深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

5、让学生列举生活及生产中人们利用力的相互作用的实例。

6、让学生列举力的作用相互的危害性。

三、力的作用效果提出问题:力的作用可以产生哪些效果?1、学生拉弹簧。

让观察形状怎样变化。

2、教师放一段足球比赛的录象片断。

看足球的运动情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人教版篇2教学目标:1、探究光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认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快的,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2、通过各种光现象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光现象与生活和自然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教案章节:第一章声现象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2.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3. 学会使用刻度尺、频率计等工具进行声音的测量。

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声波的传播和反射。

2.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刻度尺、频率计、声源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声音的相关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提问: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它是如何传播的?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0分钟)1. 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介绍声波的特性。

2. 演示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声波的传播过程。

3. 讲解声音的传播条件,如空气、液体和固体等。

三、声音的三个特征(10分钟)1. 音调:讲解音调的定义及其与频率的关系。

2. 响度:讲解响度的定义及其与振幅、距离的关系。

3. 音色:讲解音色的定义及其与材料和结构的关系。

四、声音的测量(5分钟)1. 介绍刻度尺、频率计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2. 演示实验:使用刻度尺、频率计等工具进行声音的测量。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声音的产生、传播和三个特征。

2. 强调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声音知识的理解。

教案章节:第二章光现象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

2. 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3. 学会使用光具座、凸透镜等器材进行光的实验。

教学重点:1. 光的传播和反射。

2. 光的折射和透镜的成像规律。

教学难点:1. 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推导。

2.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平面镜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光的相关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和反射。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本教案是针对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编写的,共包含以下几个单元:
第一单元:机械的基本概念
本单元主要介绍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内容。

通过实验、探究和练,帮助学生掌握机械运动方面的基本知识,为后续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第二单元:机械的基本运动
本单元主要介绍机械运动的基本类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抛体运动、圆周运动等内容。

通过实验和探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各种机械运动类型,进一步夯实机械运动方面的基础知识。

第三单元:热能
本单元主要介绍热能的概念、热传递的方式,以及热力学基本定理等知识点。

通过实验和探究,帮助学生理解热能和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为后续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

第四单元:光线的传播
本单元主要介绍光的基本性质、光的传播方式以及光的反射、折射等现象。

通过实验和探究,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光线的传播规律和光学方面的基础知识。

第五单元:声音的传播
本单元主要介绍声音的基本概念、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规律,以及声音的利用等知识点。

通过实验和探究,帮助学生掌握声学方面的基础知识,为后续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我们可以让学生系统掌握物理学中机械运动、热学、光学、声学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为后续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部编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章:力的引入和实例探索
第一节:力的引入
- 探索力的概念
- 明确力的性质和特点
第二节:力的实例探索
- 通过实例了解力的作用
- 分析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关系
第二章:力的计算公式和作图法
第一节:力的计算公式
- 引入力的计算公式
- 计算力的大小和方向
第二节:力的作图法
- 引入力的作图法
- 通过作图法解决力的合成和分解问题
第三章:机械能和动能
第一节:机械能的引入
- 探索机械能的概念
- 理解机械能转化的原理
第二节:动能的引入和计算
- 引入动能的概念
- 计算物体的动能
第四章:能源的转化和守恒
第一节:能源的转化过程
- 分析能源转化的实例
-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第二节:能源的守恒
- 探索能源守恒的特点
- 应用能源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的概要内容。

该教材主要介绍了力的引入和实例探索、力的计算公式和作图
法、机械能和动能、能源的转化和守恒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其动手实践和问题解决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机械运动1.1 参照物的选择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学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1.2 时间和时刻区分时间和时刻的概念理解时间间隔和时刻的区别1.3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掌握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能够根据运动图像判断物体的速度变化第二章:力的概念及力的计量2.1 力的概念理解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学会使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2.2 力的计量单位掌握牛顿(N)作为力的计量单位能够进行简单的力的计算2.3 力的合成和分解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学会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力的合成和分解第三章:重力与摩擦力3.1 重力的概念及计算理解重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重力的计算公式及重力方向3.2 摩擦力的概念及计算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掌握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及摩擦力的方向3.3 重力和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重力和摩擦力现象学会利用重力和摩擦力解释物体运动的原因第四章:简单机械4.1 杠杆的分类及特点理解杠杆的分类及特点学会判断杠杆的类型4.2 杠杆的平衡条件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能够解决简单的杠杆平衡问题4.3 滑轮和斜面的机械优势理解滑轮和斜面的机械优势学会计算滑轮和斜面的机械优势第五章:浮力5.1 浮力的概念及计算理解浮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5.2 浮力的应用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学会利用浮力解释物体浮沉的原因5.3 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掌握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能够判断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状态第六章:压强6.1 压强的概念及计算理解压强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压强单位6.2 压强的计算及应用能够计算不同情况下的压强学会利用压强解释实际问题6.3 气压与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理解气压与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气压与液体压强现象第七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7.1 固体的性质理解固体的性质及特点学会分析固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变化7.2 液体的性质理解液体的性质及特点学会分析液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变化7.3 气体的性质理解气体的性质及特点学会分析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变化第八章:能量与功8.1 能量的概念及分类理解能量的概念及其分类学会分析不同形式的能量及其转化8.2 功的概念及计算理解功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能够计算不同情况下的功8.3 能量守恒定律掌握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能量守恒现象第九章:机械能9.1 动能的概念及计算理解动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能够计算物体的动能9.2 势能的概念及计算理解势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能够计算物体的势能9.3 机械能的守恒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及其应用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机械能守恒现象第十章:能量的转化与转移10.1 能量的转化理解能量的转化及其条件学会分析能量的转化过程10.2 能量的转移理解能量的转移及其方式学会分析能量的转移过程10.3 能量转化与转移的应用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能量转化与转移现象学会利用能量转化与转移解释物体运动的原因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关注章节:第二章、第五章、第八章和第十章2.1 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概念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力的作用效果包括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四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四篇

【导语】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学习能⼒,⽆忧考为⼤家准备了⼈教版⼋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四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3—1温度教学⽬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会⽤温度计测量温度。

重、难点: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2、正确使⽤温度计教学器材:烧杯、冷热⽔、温度计、体温计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学达标:引⼊课题:欣赏⼀段有春、夏、秋、冬的影⽚问题:你知道物质有⼏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猜想)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温度计⼆、进⾏新课: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试验:课本70页试验:图4.4-1⽰结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的温度⽐较⾼?学⽣结论〔 ……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结构原理:利⽤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实物、录像观察)3、摄⽒温度:字母C代表摄⽒温度℃是摄⽒温度的单位,读做摄⽒度;它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度,把标准⼤⽓压下沸⽔的温度规定为100摄⽒度,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

低于0℃⽤负数表⽰例:37℃读作37摄⽒度-45℃读做零下45摄⽒度4、体温计:○1 结构、量程、分度值○2使⽤5、实验⽤温度计的使⽤:探究:怎样使⽤?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总结:(1)使⽤前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或低于量程认清分度值……每⼩格代表的数值(2)使⽤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②待温度计的⽰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相平(让学⽣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的本节内容。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案(全册,)精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案(全册,)精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案(全册,)精选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精选一、优秀教案概述本文档精选了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优秀教案,共包括全册的教案内容。

这些教案经过精心挑选,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研究物理知识,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

二、教案列表1. 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 教案1:原子的组成与性质- 教案2:元素与化合物- 教案3:分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2. 第二单元:力的作用和运动- 教案4:力的作用和力的计算- 教案5:平衡条件与浮力- 教案6:摩擦力和压力3. 第三单元:能量与功率- 教案7: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 教案8:功率与机械效率- 教案9: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4. 第四单元: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 教案10:光的传播与介质- 教案11:光的反射定律与镜像- 教案12:成像原理与光的折射5. 第五单元:电学基本常识- 教案13:电学基本概念- 教案14:电路的基本元件与符号- 教案15:带电物体与电场三、使用说明本文档为物理教师提供了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优秀教案,教师可以根据教案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准备。

教师在使用教案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进度和理解情况,选择适合的教案进行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本文档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优秀教案精选,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物理教学。

希望本文档能为教师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和参考,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

2023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2023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2023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2023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设计理念】1.本课设计中,力求体现用身边常见器材进行物理实验的思想。

这节知识跟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好章节,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

2.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科学探究是初二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探究学习方法,让学生知道解决物理问题常采用这种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实验、检验,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有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传播的?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的引导、组织和学生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参与、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器材】1.录音机、磁带、外接喇叭、大米数粒。

2.直尺。

3.杯子、勺子、适量水(学生自带)。

4.小铃铛、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

【教学过程】一、提高授课艺术,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提出问题1.重视课堂授课艺术,富有魅力的语言,对吸引和保持学生注意力起重要作用。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章首图,教师用抑扬顿挫、有声有色的语言朗诵配文,给学生美的享受。

教师巧妙设疑,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是自然界普遍存在且非常直观的现象。

根据图文,你们有哪些困惑的问题?激励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大象靠什么进行交流?2.教师组织学生观察:课本图1.1-1四幅图,让学生模拟它们发声,激活课堂气氛。

学生交流讨论:发生体发声时,有没有共同特征?2023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2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色散现象(2)物体的颜色(3)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2.难点:(1)决定物体颜色的因素(2)会区分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一块圆纸板、一根火柴棍、水彩颜料2.教学器材:三棱镜、七色光板、红、绿、蓝三色板、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提出问题由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提问:阳光通过家庭内的养鱼缸,有时会在墙上出现彩色的光带.在阳光的照射下,雨后的天空中会出现美丽的彩虹.人工喷泉在空中喷出的细小水珠,有时也能形成“人造彩虹”……这些美丽的色彩是从哪里来的呢?难道阳光是由这些美丽的色彩构成的吗?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引发他们的思考光的色散演示实验:让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墙上形成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彩色光带。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一章,即《物质的内部结构》。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物质的三种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掌握物质的基本结构,并能够用“微粒模型”解释物质的性质和状态变化。

•了解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万有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和弱核力。

2. 能力目标•能够区分物质的三种状态,描述它们的特点和转化过程。

•能够通过“微粒模型”解释物质的性质和状态变化。

•能够简单地描述万有引力和电磁力的作用机理。

3.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物理科学的热爱。

•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实验来让学生思考物质的三种状态之间的转化关系,引出本章教学内容。

如用冰块、水和蒸汽的形式经过加热与冷却的过程来展示物质状态转化的过程。

2. 学习:(1)物质的基本结构教师通过“微粒模型”给学生细致讲解物质的基本结构,让学生了解物质由分子、原子和基本粒子构成,并展示物质的电中性性质。

(2)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转化过程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三种状态,即固体、液体和气体,同时介绍它们之间的转化过程和条件。

如:•固体:分子间距离最小,分子只能做很小的振动。

•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小,分子可以移动和滑动。

•气体:分子间距离最大,分子可以做无规则运动;气体转化为液体和固体需要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力。

(3)物质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的作用机理,包括:•万有引力:所有物质都有万有引力,是导致宇宙万物互相牵引的物理现象。

•电磁力:是宏观和微观世界中最重要的相互作用力。

•强核力:是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之间的作用力,使它们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弱核力:是核相互作用的一种,仅限于一些互相转化的粒子之间。

3. 实验探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物质状态的转化过程,如:•加热硬膜果糖使其融化,冷却后产生硬膜果糖的固态结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教案(八年级上册)学校:姓名:2020年9月八年级物理教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最新人教版)一、学情分析1.识与技能:(1).学生对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没有明确的认识,有待于使他们有初步的认识,有待于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学生对机械运动、声和光、物态变化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对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还不清楚。

(3).学生对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不是很清楚,对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含义没有认识。

(4).具有实验操作积极性,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能力有待于培养,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的方法不够规范。

(5).对记录实验数据,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简单的实验报告的写法,以及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的能力有待于培养。

2.过程与方法:(1)学生经历过观察自然现象的过程,有了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够在观察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3)学生对拟定探究计划、制定实验方案的能力还没有经历。

(4)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不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生对自然界有好奇心,有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愿望。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活动。

(3)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布于众的愿望,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4)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识。

二、分层教育方案1.优生优教方案:根据调查分析,本届学生中有一些上理科成绩较好,学习兴趣较高,动手动脑能力强。

所以我们对这些学生重点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成立课外科技活动小组一个,让他们发挥特长,发展智力,具体措如下:(1)分层教学,因才施教,发挥他们带头作用。

(2)组成课外科技小组,按计划活动。

(3)充分调动积极性,重点进行小探究小制作活动。

2.学困生提高方案:根据了解,有一些学生各科学习成绩都不好,成了学习困难的学生,所以要起家一步认真分析出现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帮扶方案,组成学习小组,采取优生带动学困生的方法共同进步。

具体措施如下:(1)课堂上要把他们做为重点对象照顾。

(2)“一帮一”活动。

(3)及时总结,改进方案,不断提高。

3.待努力生转化方案:根据分层教学方案,做好待努力生的思想工作,耐心细帮助他们,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

他们的优点,以优点促进步,使他们得到成功的喜悦,不进步。

具体措施:(1)对他们分别谈话,做好思想工作,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要不断发现他们进步的地方,及表扬。

(3)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调节作用。

三、教学计划1.现状分析:由于八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对许多物理现象理解区分不清,要有耐心的指导解释。

2.教材分析、知识结构: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章声现象;第三章物态变化;第四章光现象;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3.教学目标:(1)认真研究新教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恰当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把“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法中。

(2)认真分析学生状况,确定出优生与待努力生的层次,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3)充分发挥课堂效率,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4)重点进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进行学生自主探究的训练。

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5)及时进行单元检测,认真总结,认真反思,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

(6)积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序言 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备课教师:** 上课教师: 课 题:科学之旅 教学目的1、了解什么是物理?2、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3、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 重 点:难 点:关 键:能如何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的兴趣。

成功的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实验。

否利用实验、现象激发学生思维。

学情分析 1、本节是第一堂物理课,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并没有具体的物理教学内容,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实验、现象、视频等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不加解释,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探索物理。

2、围绕“探索”进行学习,让学生去观察讨论有关实验、现象等,并小结出物理的学习方法。

教法学法 演示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教学教具 乒乓球、漏斗、试管、薄纸、水、天宫十号“物理课”视频步 骤: 师生双边活动二次备课 一、情景引入,约3分钟请一名语文比较好的同学来朗读课前的沙滩拾贝的短文,提出我们这是一节物理课,而不是语文课,为什么要朗读短文呢?在这里设置悬念引入学习。

二、学导并举、约30分钟1、播放视频“太空物理课” 【设计意图】:提出物理是一门有用,有趣的科学,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分类上看,初中物理主要研究力,热,声,光,电这几个门类。

板书:物理是研究光、电、热、力等现象的科学。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几个实现来象大家展示物理的美丽。

2、 演示几个实验,说明物理是十分有趣的。

(1)试管判爬实验 (图1) 做法:大试管装入过半的水,管口朝上,放入小试管,倒过来,水流下,管上升。

现象:试管自动上升。

(2)伯努力方程 (图2、3) 做法: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

现象:乒乓球悬在空中不下落。

【设计意图】: 拓展:让学生撕下两张纸,用力吹纸的中央,发现纸靠近。

3、 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板书:物理是有趣的。

物理是有用的。

物理学是与我们的生活生产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现象都可以用物理来解释,所有的发明创造都利用到了物理学。

牛顿其人,介绍牛顿,让人知道他在物理学中的伟大成绩,以及对人类的贡献。

小结:同学们,今天对所提的问题的分析,大家可能还领会不了,没关系,随着以后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三、当堂训无,因本节无具体考察内容 图1图2图3板书:科学之旅(序)1、物理是研究光、电、热、力等现象的科学。

2、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3、怎样学好物理?(1)善于观察,乐于动手(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注:注重观察与实验,勤于思考,注意理解单元整体说明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结构: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二节运动的描述第三节运动的快慢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会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会选择参照物,理解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知道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知道速度的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会求平均速度。

3、知道长度单位并会换算,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知道时间单位,并会换算,会用停表测量时间,知道误差的概念、产生原因和减小误差的办法。

知道误差不是错误。

重点:运动和静止的判断、参照物的选取,速度概念、公式的理解和运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难点:参照物,速度计算,长度测量,误差减小方法。

课时安排:本章共4节,安排7课时。

第一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课时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课时第三节运动的快慢----------------------------1课时第四节测平均速度 ---------------------------1课时复习----------------------------------------1课时单元测试及讲评------------------------------2课时第一单元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教师:** 上课教师:【设计意图】:让学生多注意身边的物理现象同时激发学生求知欲二、学导并举、约26分钟一、长度的测量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1) 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2) 让学生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

①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

②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

学生观察测量工具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设计意图】:体会测量的必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体会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2、【学情预设】:得到统一的值。

为什么引入国际单位制?【设计意图】:体会单位的国际化的意义。

3、长度的单位(1) 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

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2) 阅读课文第36页“小资料”: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及了解“米”的准确定义。

(3) 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1nm=0.000000001m=10-9m【设计意图】:记忆长度单位及其进率,记忆长度单位及其进率,使学生达到灵活掌握。

4、进行估测身边物体的长度,教师出题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测量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零刻线、最小分度值;测量时: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学生熟悉刻度尺的使用,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方案的交流和讨论,并进行实验。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身边的物体的长度有感性认识。

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6、【学情预设】:思考,举例。

归纳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化曲为直法、等量替代法、累积法、滚轮法等。

学生分组实验。

测量物理课本宽度、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测细铜丝的直径。

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上进行测量,圆心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

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设计意图】:知道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可以用间接地方法测量二、时间的测量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例举测量时间的工具。

1、单位:秒(s)小时(h)分(min)2、测量工具:停表(秒表)、机械表、电子表、石英钟,古代:日晷、板书:课后反思:板书: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假定静止的物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择的的参照物。

课题:运动的快慢教学:目的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