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知识点
动物生理学知识点
一、名次解释、选填判
1.动作电位:在受到适宜刺激后,其膜电位将发生短暂的、可扩布的电位波动。
2.内环境稳态:
3.生理无效腔:
4.血型: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5.胃肠反射:
6.运动中板:
7.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8.抗利尿激素:
9.内分泌:
10.心输出量:
11.基础反射:
12.肺活量:
13.反刍:
14.红细胞渗透脆性:
15.等热范围:
16.神经递质:
17.反射:
18.强直收缩:
19.期前收缩:
20.代偿间歇:
21.肾小球旁器:
22.激素的允许作用:
23.动力定型:
24.红细胞的沉降率:将抗凝血置于血沉管中,红细胞由于密度较大而逐渐下沉,通
常以1h末红细胞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率
25.呼吸商:
二、简答题
1.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2.产热的主要器官、方式?
3.胸内负压怎么形成的,有何意义?
4.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哪些环节?
5.胆汁的作用?
6.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区别?
7.简述血液凝固的过程?
8.突触传递的特征?
9.什么是微循环,几条通路,各有什么作用?
10.小肠运动形式有哪些?
11.为什么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器官?
12.散热的方式有哪些?
13.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14.尿的生成过程?
15.肌肉运动的偶联过程?。
动物生理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2、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皮肤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繁殖系统、泌尿系统、免疫系统【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3、神经骨骼肌兴奋传导过程:终板前膜→Ca++进入突触轴浆→乙酰胆碱释放→Ach 与终板后膜受体结合后膜Na通道开放内流→终板电位→近终板肌膜去极化→动作电位,胆碱脂酶,Ach 重吸收到突触前膜【电传递(缝隙连接)CNS 、心肌;化学传递:突触神经递质】4、强、弱电的作用:强电:用来攻击敌害和觅食;弱电:只作为电感受器的一部分【第三章血液】2、各血细胞及血小板的功能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吞噬与消化;嗜酸性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嗜碱性粒细胞——参与变态反应;淋巴细胞——T细胞-细胞免疫、B细胞-体液免疫;单核细胞——吞噬、免疫红细胞RBC:通过血红蛋白Hb运输O2和CO2,并对机体所产生的酸碱物质起缓冲作用血小板PLAT: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参与生理性止血、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第四章血液循环】2、等容收缩和舒张相的生理意义室内压变化幅度增大,心脏泵抽吸作用增强。
快速射血和快速充盈相的速度和血量有关。
3、心胀泵血功能的评定指标心输出量;心指数;每搏出量;射血分数;心力储备4、心肌细胞的分类工作细胞、自律细胞、非收缩非自律细胞5、组织液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6、影响静脉回流:体循环平均压;心肌收缩力;体位改变(直立性低血压);骨骼肌的挤压作用;胸内负压组织液和淋巴液生成的因素:组织液由血浆滤过毛细血管而形成;引起血浆胶渗压减小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的因素,能促进淋巴量的增加。
7、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不同时期离子通道开放时间0期—快Na+通道开放1期— K通道开放,快Na+通道关闭2期—慢Ca++通道,K+通道开放3期— K+通道开放,Ca++通道关闭4期—慢Na+通道开放, K+通道开放, Na-K泵,恢复静息膜电位。
【第五章呼吸】2、呼吸膜的结构:表面活性物质层,肺泡上皮细胞层,肺泡上皮基膜,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间隙,毛细血管基膜层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3、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保持肺的扩张状态;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利于呕吐;利于反刍4、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意义(生理功能)减小吸气阻力;防止肺泡内液体积聚;稳定大小肺泡容积5、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Pco2升高、pH减小、温度升高—使氧离曲线右移,血氧饱和度下降,有利于氧气的释放。
动物生理学
答:概念:阈下刺激引起的低于阈电位的去极化即局部电位,称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
特点:1.不具有“全或无”现象;其幅值可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2.电紧张方式扩布;其幅值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3.具有总和效应:时间性和空间性总和;
4、试述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及产生机制;
答:一定义:静息电位:细胞在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跨膜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细胞膜受到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膜两侧电位所发生的快速、可逆的倒转和复原;
5.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6.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和某些其它化学物质,通过体液循环对机体生理功能进行调节;
7.正反馈:加强控制系统,使生理过程的完善或完成具有意义;
8.负反馈:纠正控制系统,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式;
二、问答:
1、生理学的研究可分为哪几个水平
2.心率: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称为心率
3.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后所出现的一段较长的舒张期;
4.期前收缩:心脏受到窦性节律之外的刺激,产生的收缩在窦性节律收缩之前,称为期前收缩;
5.每搏输出量;心脏每博动一次,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每搏输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心室收缩末期容量
6.心输出量:一侧心事每分钟所射出的血量为每分输出量;
7、微循环有哪几条通路各有何意义
答:
名称
血流通路
血流特点
作用
迂回
通路
→后→Cap.前括约肌→真Cap.网→
管壁薄,透性强,血流缓慢,是物质交换场所
物质
交换
直捷
通路
→后→通血Cap. →
动物生理学知识点
动物生理学知识点1.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动物生理学至关重要。
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其中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平衡。
2.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知识:DNA是遗传物质,携带着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蓝图。
RNA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将DNA中的信息转化为蛋白质。
了解基因与表达的关系以及基因调控的机制对于理解动物生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3.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动物体内的信息传递和调节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组织和神经纤维)。
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传导和神经递质的作用对于理解动物的感知和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4.消化系统:消化系统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能量,并排除未消化的物质。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道和内分泌系统等。
了解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消化液和酶的作用对于理解动物的能量代谢和营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5.呼吸系统:呼吸系统负责吸入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
呼吸系统包括鼻腔、气管、肺和呼吸肌等。
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呼吸的调节和肺的结构对于理解动物的氧气供应和代谢产物的排出具有重要意义。
6.循环系统:循环系统负责将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等。
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的成分和流动原理以及血液的凝血机制对于理解动物体内物质运输和体温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7.泌尿系统:泌尿系统负责排除体内的废物和维持体液的平衡。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尿管、膀胱和尿道等。
了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肾小球的滤过和尿液的生成对于理解动物的废物排泄和体液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8.生殖系统:生殖系统负责生殖细胞的形成和性交。
生殖系统包括生殖腺、生殖道和性外器等。
了解生殖细胞的发生和性腺的激素调节对于理解动物的生殖和后代繁衍具有重要意义。
9.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和传递调节生物体的生理活动。
了解内分泌腺和激素的作用对于理解动物的发育、代谢、生殖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生理学知识点
06
动物排泄系统
排泄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排泄系统的结构
排泄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主要功能是排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 多余的水分。
排泄系统的功能
排泄系统通过调节尿液的生成和排放,维持体内水分、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 将有害物质排出体外,保持身体健康。
THANKS
感谢观看
根据作用底物的不同,消化酶可以分为蛋白酶、脂肪酶、碳水化合物酶等。此 外,根据其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消化酶还可以分为起始酶、过程酶和终末酶。
消化系统的调节机制
神经调节
01
神经系统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来调节消化系统的活动,如胃液分
泌和肠道蠕动等。
内分泌调节
02
内分泌系统通过释放激素来调节消化系统的活动,如胃泌素、
尿液的生成与排放
尿液的生成
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 作用,将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形成尿液。
尿液的排放
尿液在膀胱中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刺激膀 胱壁产生神经冲动,将信号传到大脑皮层引起尿意,最终通 过尿道排出体外。
肾脏的排泄机制与调节
肾脏的排泄机制
肾脏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肾小管对原尿进行重吸收,将有用的 物质重新吸收回血液,同时将代谢废 物和多余水分形成尿液。
02
详细描述
血液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 和血小板等组成,它具有运输 、防御、免疫和维持内环境稳 态等功能。不同动物种类的血 液组成和特性也有所不同,反 映了它们对不同生活环境的适 应能力。
03
总结词
04
了解血液的组成与特性有助于深 入理解动物生理机制和疾病发生 机制。
《动物生理学》知识点
《动物生理学》知识点一、绪论1、机体内环境的概念2、机体的三种调节二、神经系统1、叙述神经系统的基本构成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三、血液1、血液的组成及各自的作用2、血浆渗透压的构成及其生理意义3、简述红细胞的生理特性、生理功能及生成调节4、凝血过程四、血液循环1、血液循环途径2、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3、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4、动脉血压及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5、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五、呼吸生理1、呼吸的全过程2、肺通气的阻力3、O2 、CO2在血液中运输的方式4、气体交换的动力及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六、消化生理1、胃液的成分及作用2、论述小肠作为主要吸收部位的有利条件。
3、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七、能量代谢与体温1、机体中产热的器官、组织2、机体维持体温恒定的机理1.产热、散热的方式八、泌尿生理1、肾血液循环特点2、机体中的多余水分排出途径九、内分泌生理1、下丘脑—垂体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联系2、生长激素的作用3、机体钙调节机理十、生殖生理1、男性、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及功能2、生殖全过程3、避孕的种类与机理题型:一、是非判断题(对“√”,错“×”。
每题1分,共10分)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三、多项选择(至少有2个答案,多选或少选都不得分,每题1分,共5分)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五、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六、综合思考题(10分)七、案例分析(10分)。
动物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动物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动物生理学是指研究动物内部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联系的一门学科。
在动物生理学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重点知识:1. 细胞功能和组织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每个细胞都具有一定的功能和结构。
生物体的外在特征和内部功能都与细胞密切相关。
例如,动物细胞的组成包括细胞质、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组成部分。
了解这些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结构对动物生理学的学习非常重要。
2. 生物分子和代谢细胞内的代谢过程是维持生命的关键。
了解生物分子和代谢有助于我们理解动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和生物作用。
例如,葡萄糖是细胞内重要的能量来源。
糖原是动物体内的一种能量贮存形式,能够在需要时迅速分解为葡萄糖。
3. 肌肉和运动控制肌肉是生物体内唯一能够主动收缩的组织。
人体内有三种肌肉:横纹肌、平滑肌、心肌。
运动控制是指大脑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的发出控制信号。
了解肌肉和运动控制有助于我们理解人体内的运动机制和体育运动。
4. 神经和神经系统神经细胞是细胞的一种特殊类型,负责传输电信号,控制各种身体动作、记忆和推理过程。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了解神经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我们理解人体内的感觉和反应机制。
5. 激素和内分泌系统激素是在人体内分泌的一类化学物质。
内分泌系统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包括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等。
激素是人体内调节生理机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了解激素和内分泌系统的机制有助于我们理解生长发育、代谢和生殖等方面的生理机制。
以上是动物生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理解动物体内的生理现象和解决动物生理学相关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动物生理学重点
兴奋性: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特定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而刺激是指能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反应的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
稳态:指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
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有规律的适应性反应。
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馈控制系统:正反馈: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举例: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细胞膜的去极化和钠通道的开放;排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
负反馈:反馈信息对控制部分的活动加以纠正和调整的过程,是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
举例:血压调节;体温调节。
意义: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
第一章易化扩散:一些不溶于脂质的,或溶解度很小的物质,在膜结构中的一些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也能从膜的高浓度一侧扩散到低浓度一侧,即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过细胞膜,这种转运方式成为易化扩散。
如:葡萄糖转运体(以载体为中介);Na离子通道(以通道为中介)。
钠泵:属于原发性主动转运。
各种细胞膜上普遍存在这一种Na-K泵,是镶嵌在膜脂质双分子层中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可以逆浓度差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同时还能把细胞外的K 移入膜内,保持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的不均衡离子分布状态;之所以能对Na、K进行主动转运,是由于她本身就具有ATP酶的活性,能分解ATP使之释放能量。
因此,钠泵就是一种具有酶活性的Na-K依赖式A TP酶的蛋白质。
静息电位:细胞在未受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是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形成机制:静息时,膜两侧离子不均匀分布,细胞膜主要对K离子通透,允许K离子由细胞内流向细胞外,而不允许Na+、Ca+由细胞外流入细胞内。
动作电位: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快速、可逆转、可传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变化。
形成机制:>=阈刺激——细胞部分去极化——Na+少量内流——去极化至阈电位水平——Na+内流去极化形成正反馈(Na+爆发性内流)——达到Na+平衡电位(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形成动作电位上升支——膜去极化达一定的电位水平——Na+内流停止、K+快速外流——形成动作电位下降支。
动物生理学复习要点
动物生理学复习要点1.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动物生理学至关重要。
复习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细胞器官等组成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分裂、细胞代谢、膜转运、信号传导等重要过程。
2.神经系统: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系统的组织和作用。
复习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突触传递、神经递质、神经调节等。
3.内分泌系统:复习内分泌器官和激素的结构和功能,包括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等。
了解激素的合成和释放、激素与受体的结合、负反馈调节等。
4.循环系统:了解循环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复习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的类型和分布、血液的成分和功能,以及心脏的电活动和心脏循环的调节等。
5.呼吸系统:复习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鼻腔、喉部、气管、支气管和肺等组成部分。
了解呼吸的物理原理、气体交换、呼吸肌肉的调节等。
6.消化系统:复习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肝脏等。
了解消化酶的作用、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胃肠道的调节等。
7.泌尿系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功能,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
复习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尿液的形成等。
8.运动系统:复习肌肉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肌肉收缩的机制和调节。
同时,了解运动神经元和神经肌肉接头的作用,以及互动运动调节和神经肌肉疾病的影响。
9.免疫系统: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功能,包括淋巴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反应等。
复习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免疫细胞的分化和活化、抗体的生成和作用等。
10.生殖系统:复习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性腺的形成和发育、生殖细胞的生成和发育、性征的形成和维持等。
了解生殖激素的合成和作用、性腺的调节等。
此外,还可以复习动物适应环境的生理机制、动物行为与生理之间的关系、生物钟和生物节律等。
掌握这些重点要点,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动物生理学,并为考试做好准备。
动物生理学复习重点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整合生理学:将整体与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用分子生物学现象解释2.兴奋:活细胞或组织受到刺激后发生反应的过程。
3.兴奋性:活细胞或组织受到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4.适应性:指机体及其部分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以求与所处的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的能力。
5.内环境(细胞外液):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
6.稳态:指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
7.入胞:大分子物质或团块进入细胞的过程。
8.出胞:大分子物质或团块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
9.原发性主动转移:主动转运中,所需的能量直接由ATP提供10.继发性主动转移:主动转运中能量不由ATP直接提供,而是利用NA+泵活动形成的储备势能完成11.静息电位:细胞在未受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12.动作电位:活细胞受刺激后,细胞膜两侧电位的变化。
13.反极化:除极化至零电位后膜电位如进一步变为正值。
14.锋电位:快速除极化和快速复极化总共不超过0.5ms,形成一个短促尖锐的脉冲样变化。
15.后电位:在锋电位之后还会出现一个较长的、微弱的电位变化时期,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
16.阈刺激:维持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
17.阈强度:固定刺激时间,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兴奋的最小刺激18.碱贮:血液中NaHCO3的含量或浓度。
19.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得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形成的渗透压。
20.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
21.血液凝固:指血液中流动的液体状态转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22.红细胞凝集:将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个体的血液滴在玻片上混合,红细胞即出现聚集成团的现象。
23.自律细胞:能够在没有外来刺激即可自动去极化而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细胞。
24.自律性:心肌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够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动物生理学(总结)
3)脂肪
4.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其机理
(1)吸收
(2)吸收机理: 1)被动转运;包括滤过,渗透、扩散和易化扩散等; 水分靠滤过、渗透吸收。脂类物质,如甘油一酯,脂肪酸等靠扩散或易化扩散吸收。 2)主动转运:需要耗能量。钠泵 3)胞饮作用
第六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1.机体热量的产生和散失及其调节 1)在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主要通过传导、对流、辐射方式散热; 2)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蒸发则成为唯一的散热方式。 2.家畜对高、低温的反应 1)习服 动物短期(通常数月)生活在超常环境温度(寒冷或炎热)中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2)风土驯化 随着季节性变化机体发生的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表现为被毛厚度和血管收缩性发生变化等,以增强机体对 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3)气候适应 经过几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动物的特性、生理、生化,随本身及当地的温度环境表现出良好 的生活能力,并且能够繁衍后代。
第九章 内分泌
1.激素的概念、分类、作用原理、分泌的调节 (1)概念: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信息分子,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对特定的靶器 官、靶细胞产生特定的生物学效应。 (2)分类: 根据化学本质,可将激素分为以下四类: 1)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松果体激素等。 2)肽及蛋白质。下丘脑激素、垂体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心肌激素、胃肠道激素、某些胎盘激 素等。 3)类固醇。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等。 4)脂肪酸衍生物。前列腺素等。 (3)作用机理
第二章 血液
1.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2.全身血液占体重的比例:6%~8% 3.血浆蛋白的功能: 1)运输功能; 2)营养功能; 3)形成胶体渗透压; 4)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 5)缓冲作用; 6)免疫功能。 4.红细胞的功能及其脆性: 1)担当体内运载 O2 和 CO2 的工具; 2)参与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 3)红细胞容易破裂的特性称为红细胞脆性。 5.各白细胞的功能特点: 1)中性粒细胞:吞噬外来微生物和机体本身的坏死组织,故有防御病菌和清除坏死组织的作用; 2)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参与过敏反应; 3)嗜酸性粒细胞:起到限制、减轻速发性过敏反应的作用,具有特殊的杀伤作用 又有调节变态反应的 功能; 4)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不仅具有吞噬作用,还参与免疫作用; 5)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6.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转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为血液凝固。 7.抗凝与促凝措施: 1)抗凝:血液与光滑面相接触;减低创面的温度;除去 Ca2+和纤维蛋白;加入抗凝剂(抗凝血酶Ⅲ、肝 素等)。 2)促凝:血液与糙面相接触;提高创口的温度;添加维生素 K。
动物生理学知识点
内环境和稳态:体液的组成: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
细胞外液是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称之为内环境。
稳态: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
能够扩大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范围,少受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
维持体内酶活性的最佳状态。
维持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稳态是维持细胞生存的必要前提。
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1.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所发挥的调节作用。
基本过程(方式):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有规律的适应性反应。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迅速、准确、作用部位局限和作用时间短反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体液调节:由体内某些细胞分泌的某些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全身有相应受体的组织、细胞,调节这些组织、细胞的活动。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较缓慢,但作用广泛而持久。
能接受某种激素调节的组织、细胞称为靶组织、靶细胞。
远距离分泌、旁分泌调节、自分泌(低等动物)。
3自身调节:(局部)某些细胞、组织和器官并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
这种反应是该器官和组织及细胞自身的生理特性关系: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间也有密切关系,三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调节网络:——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对它们自身以及机体各器官、系统进行调节,使机体内环境在各种不同条件下保持稳定。
细胞膜物质转运:1被动转运:当同种物质不同浓度的两种溶液相邻的放在一起时,溶质的分子会顺着浓度差或电位差产生净流动,称为被动转运。
1)单纯扩散生物体中,物质的分子或离子顺着电化学题都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水分子跨膜扩散的过程称为渗透。
2)易化扩散一些不溶于脂质的,或溶解度很小的物质,在膜结构中的一些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也能从膜的高浓度一侧扩散到低浓度一侧,即顺着浓度梯度或点位梯度跨国细胞膜,这种物质转运方式称为易化扩散。
动物生理学知识点
肾脏血液循环特点:
1. 血流量大:两肾血流量=1200 ml/min,约占 心输出量20%;肾脏是全身血流量最丰富的器官;
2. 血液分布不均(肾皮质占94 %、肾外髓占5 %、 肾内髓占1% )
3. 进入肾脏的血液要经两次毛细血管网后才进入静 脉,一次是肾小球,一次为缠绕在肾小管和集合 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A型
凝集原 (抗原-红细胞
膜上)
A
凝集素 (抗体-血清中
)
抗B
血型鉴定:红细胞 + 标 准血清
抗A凝集素 素
抗B凝集
凝集
不凝集
B型
B
抗A
不凝集
凝集
AB型
A+B
凝集
凝集
O型
无
抗A+抗B
不凝集
不凝集
输血原则
者供 血
红细胞
主 侧
血清
红细胞
次 侧
血清
者受 血
方
主侧
次侧
法 供血者红细胞与受 受血者红细胞与供血
自身调节
某些细胞、组织和器官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
(autoregulation) 用对周围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动物实验可分为慢性实验与急性实验两大类。 后者又分为在体和离体实验。
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1、细胞和分子水平 2、器官和系统水平 3、整体水平的研究
名词解释
气体在血液中存在与运输的方式
血液中 气体 O2
CO2
存在形式
物理溶 化学结合 解1.5% 98.5% 物理溶 化学结合 解6% 94%
化学结合的形式
血红蛋白
动物生理学资料整理
动物生理学资料整理名词解释:1.内环境: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等)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2.稳态(homeostasis ):即内环境稳态。
是指内环境物理、化学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3.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膜两侧的电位差。
4.动作电位:细胞膜受到刺激兴奋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膜两侧电位所发生的快速、可逆的倒转和复原。
5.去极化:生物膜受到刺激或损伤后,膜内外的电位差逐渐减小,极化状态逐步消徐,此种过程称为去极化(或除极)。
6.超极化:原有极化程度增强,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兴奋性降低的状态。
7.阈电位:能使可兴奋细胞膜Na+或C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8.突触前抑制:通过改变突触前膜的活动而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抑制的现象。
9.突触后抑制: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许多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在突触后膜形成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呈现抑制性效应。
由于这种抑制是由突触后膜出现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形成的,称为突触后抑制。
10.反牵张反射:牵拉肌肉引起牵张反射,致腱器官传入冲动增多,导致被牵拉肌肉的a运动神经元抑制,这种使牵张反射受到抑制的反射成为反牵张反射。
11.神经调质:由神经元产生,不直接传递信息,而是调节信息传递的效率,增强或削弱递质的效应,该类化学物质称为神经调质。
12.肌紧张: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其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发生紧张性收缩,阻止被拉长。
13.键反射:指快速牵拉肌腱是发生的牵张反射。
例如膝反射、跟键反射、肘反射14.血清:血凝块在血小板释放的因子的作用下回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和一些凝血因子。
15.血浆:血液去掉有形成分(血细胞和血小板)后的淡黄色液体。
溶质包括蛋白质、脂质、糖类、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气体、激素、各种细胞代谢产物和电解质等。
16.血沉:RBC在静置血管中单位时间(1h)内的沉降速率。
动物生理学知识点
动物生理学知识点1.细胞膜转运物质的形式,及其转运物质的方式作答时,要分析全面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的区别,两种转运的具体形式,各种形式的特点。
2.细胞的兴奋性、兴奋性的变化名词解释:兴奋性,兴奋,记忆性内容,需回答精确。
3.刺激与反应的关系,适宜刺激和不适宜刺激的概念,阈上刺激与阈下刺激。
明确刺激和阈值的概念,概念清晰。
4.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名词解释:静息电位,动作电位记忆性内容,相互联系,相互对比进行记忆。
5.动作电位基本过程及其兴奋性变化的关系作答时要明确动作电位的传播过程,理解并记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6.内环境和稳态,内环境恒定的生理意义,注意名词解释内环境。
7.血浆、血清的概念,二者的区别,各如何制备。
复习这类概念时,要掌握两者的区别,不仅从概念上区分它们,还要知其本质的不同,该题可能出实验题,需了解其具体制备方法。
8.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脆性,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和血成,熟记上述概念,并对其检测方法有所记忆,有可能涉及到实验题。
9.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主要生理功能要求对上述概念熟悉,并能区分其生理功能的不同,属于记忆性的内容。
10.血浆蛋白的分类及其主要生理功能,血浆中的主要抗凝物质,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名词解释: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熟悉它们的生理作用,将血浆蛋白和血浆进行整体性记忆,并区分其不同。
11.凝血的过程及抗凝、促凝作答时要点有:各凝血因子的作用,凝血的内源性途径和外援性途径,抗凝、促凝的概念,抗凝措施和促凝措施及其原理。
12.心动周期中心脏的压力、容积、瓣膜和血流的变化明确概念:心动周期,心率,心力储备,记忆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13.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心肌细胞的自律性、窦性节律,心肌细胞的收缩性、期前收缩、代偿间歇。
记忆以上概念和特性。
14.心肌的异常自身调节和等长自身调节,普通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其特点。
15.心电图、心电图波形的意义前者可能出选择题,后者可能出简答题。
动物生理学
动物生理学1. 动物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2. 产生动作电位的关键是去极化能否达到阈电位的水平,而与原刺激的强度无关3. 储备血量是指滞留于肝、脾、皮下的血窦、毛细血管网和静脉内,流动很慢4. 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5. 血小板的功能:生理性止血、参与凝血、参与纤维、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6. 红细胞的特性:膜通透性、悬浮稳定性、渗透脆性7. 凝血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8. 白蛋白的作用: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激素和营养物质;保持血浆PH 基本恒定9. 抗凝方法:移钙法(加柠檬酸、草酸钾、EDTA);肝素;脱纤法;低温;血液与光滑面接触;双香豆素。
10. 心肌细胞的基本特点: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11. 第一心音(收缩音)产生的原因:心室肌的收缩;房室瓣的关闭;射血开始引起的主动脉管壁震动12. 心室舒张包括等容舒张、快速充盈、减慢充盈期三个过程13.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每博输出量增加,则收缩压上升,脉搏压也随之增加;心率上升,则舒张压上升,脉搏压降低;外周阻力增高,舒张压下降更多,脉搏压降低;主动脉弹性好,脉搏压降低;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比升高,则动脉血压升高14. 静脉回心血量的影响因素: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心脏收缩力量;体位改变;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呼吸运动15. 胸内负压的作用:组织肺塌陷;有助于静脉血和淋巴的回流;有利于呕吐、反刍16. 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毛细血管压;血浆肢体渗透压;淋巴回流;毛细血管通透性17. 内呼吸是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18. 胸复式呼吸由内间外肌、膈肌的舒缩引起19. 瘤胃微生物主要是厌氧细菌、纤毛虫、厌氧真菌20. 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气体分压差、溶解度、分子量;呼吸膜面积与厚度;肺通气与血流量比值21. 氧离曲线右移的原因:PH 低、CO2 浓度变高、温度升高22. 单胃运动形式:容受性舒张、蠕动、紧张性收缩、胃排空23. 唾液的功能:润湿口腔;含有淀粉酶;幼畜含舌脂酶可水解脂肪;清洗口腔;维持口腔碱性;唾液蒸发调节体温,排汞等有毒物;反刍尿素的再循环24. 小肠运动的基本方式: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环形肌舒缩形成);蠕动(环形肌、纵行肌协同完成);周期性移行性复合运动25. 胰液消化酶主要有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分解酶26. 胆汁是苦味、粘滞性的碱性液体,主要含有胆汁酸、胆盐、胆色素27. 胆盐的作用: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胆盐与脂肪分解产物脂肪酸和甘油醛结合,促进吸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增强脂肪酶的活性;胆盐可刺激小肠运动28. 网胃第二相收缩十分强烈,易造成创伤性网胃炎和心包炎29. 基础代谢:动物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的能量代谢水平,条件为清醒、安静、最适宜温度、消化道空虚。
动物生理学重点资料
动物生理学重点第一章绪论一、.家畜生理学的三个层次1、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细胞生命现象的基本物理化学过程。
2、器官和系统水平研究各器官及系统的功能。
3、整体水平研究各器官功能联系;整体与环境互作。
二、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3、自身调节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易化扩散分类:1,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2离子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一、静息电位: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也称跨膜静息电位。
二、动作电位: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膜两侧的电位发生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的过程。
三、后电位产生机制负后电位:细胞外K瞬间蓄积正后电位:Na泵活动增强四、兴奋(Exitation)—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五、兴奋性(Exitability)—细胞受到刺激后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六、可兴奋组织(Exitable tissue)—受到刺激时,能够产生动作电位的组织。
七、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刺激强度、刺激时间、刺激强度对于时间的变化率(以上三种条件均达到阈值才能引起兴奋。
)八、阈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九、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动作电位或组织、细胞的兴奋,但并非对组织细胞不产生任何影响。
十、兴奋性的变化1、绝对不应期:锋电位上升支与下降支初期特点:对任何刺激均不产生反应。
2、相对不应期:锋电位下降支的后期特点:对阈上刺激反应。
3、超常期:负后电位特点:对阈下刺激产生反应。
4、低常期:正后电位特点:对阈上刺激产生反应。
第三章血液一、如何制取血清和血浆?两者有何区别?血清(serum):血液流出血管不经抗凝处理,就会很快凝成血块,随血块逐渐紧缩所析出的淡黄色清亮液体。
血浆(Plasma):将采集的血液按5:1的比例与3.8%柠檬酸钠混匀,离心后得到的上清液,呈微黄色或无色的液体部分。
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血清中没有纤维蛋白原,因为纤维蛋白原已转变成纤维蛋白而留在了血块中。
动物生理学
动物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家畜生理学的研究水平:1)细胞和分子学水平的研究:研究离体细胞,分子实验法。
2)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研究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
2.研究方法:1)急性实验法:实验后动物死亡①离体器官实验法②活体解剖实验法2)慢性实验:以完整、正常的实验动物为对象,在正常、科学的环境下做各种实验。
3.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机体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过程中的自我更新以及机体内部所实现的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转移过程。
2)兴奋性:动物有机体在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体内部的新陈代都将发生相应的改变的特性。
3)适应性:动物机体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生理功能以适应环境变化的特性。
4)生殖:动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功能称生殖或自我复制。
4.内环境:内环境是指机体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5.7.机体功能的调节:1)神经调节特点:快速,精确,短暂。
2)体液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8.反馈控制系统——动物生理学中主要的控制系统。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的兴奋性①兴奋性定义:在内外环境因素的作用下,细胞具有产生膜电位变化的能力或特性。
②阈值:在一定时间内,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兴奋的最低刺激强度。
时间阈值:达到刺激产生的最短时间。
③组织兴奋性的变化1)绝对不应期:对任何刺激均不产生反应;2)相对不应期:对阈上刺激产生反应;3)超常期:对阈下刺激产生反应;4)低常期:对阈上刺激产生反应。
2.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细胞安静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外正内负)。
①内外离子分布特点:外正内负,高钾低钠。
②选择透过性:细胞内的钾离子在细胞膜内外浓度差作用下携带正电荷外流。
2)动作电位:可兴奋的组织接受外界刺激而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原有的极化状态立即消失,并在膜的内外两侧发生一系列的电位变化。
术语:①极化: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状态②去极化:生物膜受到刺激或损害,膜内外电位差减至0③反极化:膜内外电位变正,膜外电位变负的现象。
动物生理学(执业兽医)知识点考点总结
动物生理学(执业兽医)知识点考点总结一、概述●机体功能与调节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机体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即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
2.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
是一种动态平衡。
●机体功能的调节1.神经调节●概念:反射。
结构基础:反射弧。
特点:迅速,准确,短暂,作用范围局限。
2.体液调节●概念:激素。
作用方式: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神经分泌。
特点: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范围广。
3.自身调节●特点:范围小,不够灵活,是神经和体液调节的补充。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也称跨膜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电位(内负外正)称为极化。
●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K+的高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的通透性,是大多数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K+的平衡电位)2.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予。
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细胞膜两侧的膜电位会出现一次快速的、可扩布的、可逆的膜电位波动过程,称为动作电位。
●极化,去极化,超极化,复极化。
●阈电位:能够引起动作电位的最低膜电位临界值。
(即当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动作电位之前,膜电位去极化所必需要达到的最低值)-触发开关3.细胞的兴奋性和兴奋●兴奋性:细胞受到刺激后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阈值越高,兴奋性越低;反之,阈值越低,兴奋性越高。
●兴奋性的周期:●绝对不应期:对任何刺激均不产生反应,峰电位●相对不应期:对阈上刺激反应,负后电位的前部●超常期:对阈下刺激产生反应,负后电位的后部●低常期:对阈上刺激产生反应,正后电位●骨骼肌的收缩功能1.重点:肌肉收缩的全过程●中枢指令(反馈)●运动神经传出(神经AP)●神经肌肉兴奋传递(肌肉AP)●兴奋收缩耦联(三联管,Ca2+)●将肌膜电位变化为特征的兴奋和以肌纤维长度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联系起来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环境和稳态:体液的组成: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
细胞外液是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称之为内环境。
稳态: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
能够扩大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范围,少受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
维持体内酶活性的最佳状态。
维持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稳态是维持细胞生存的必要前提。
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1.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所发挥的调节作用。
基本过程(方式):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有规律的适应性反应。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迅速、准确、作用部位局限和作用时间短反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体液调节:由体内某些细胞分泌的某些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全身有相应受体的组织、细胞,调节这些组织、细胞的活动。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较缓慢,但作用广泛而持久。
能接受某种激素调节的组织、细胞称为靶组织、靶细胞。
远距离分泌、旁分泌调节、自分泌(低等动物)。
3自身调节:(局部)某些细胞、组织和器官并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
这种反应是该器官和组织及细胞自身的生理特性关系: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间也有密切关系,三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调节网络:——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对它们自身以及机体各器官、系统进行调节,使机体内环境在各种不同条件下保持稳定。
细胞膜物质转运:1被动转运:当同种物质不同浓度的两种溶液相邻的放在一起时,溶质的分子会顺着浓度差或电位差产生净流动,称为被动转运。
1)单纯扩散生物体中,物质的分子或离子顺着电化学题都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水分子跨膜扩散的过程称为渗透。
2)易化扩散一些不溶于脂质的,或溶解度很小的物质,在膜结构中的一些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也能从膜的高浓度一侧扩散到低浓度一侧,即顺着浓度梯度或点位梯度跨国细胞膜,这种物质转运方式称为易化扩散。
以载体为中心:载体细胞膜上一类特殊蛋白质,它能再溶质高浓度一侧与溶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构想发生改变,把溶质转运到低浓度一侧将之释放出来,载体蛋白回复到原来的构像,又开始新一轮的转运。
特点:顺浓度梯度转运高度的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
以通道为中心:离子通道是一类贯穿脂质双分子层的、中央带有亲水孔道的膜蛋白。
特点:速度快离子选择性门控性2主动转运: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电化学梯度由膜的一侧移向另一侧的过程。
1)原发性主动转运:Na Ca H I Cl 葡萄糖氨基酸等主动转运过程中如果所需的能量是由ATP直接提供的,则主动转运过程称为原发性主动转运。
2)继发性主动转运: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有特定的转运体蛋白3胞吐或胞吞式转运:胞吐:细胞大分子,内含物排出细胞的过程。
胞吞:细胞外某些物质团块进入细胞的过程。
其中:固体-吞噬液体-胞饮4大分子物质的跨核膜转运细胞内跨膜信号转导:受体位于质膜或细胞内能与胞外信号物质结合,并能引起特定生物效应的大分子物质。
G蛋白耦连受体具有酶活性受体离子通道型受体核受体刺激作用于受体后将外界环境变化的信息以一种新的信号形势传递到膜内,再引起被作用细胞相应功能的改变,包括细胞出现的电反应或其他功能改变。
1离子通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化学门控通道当膜外特定的化学信号(配体)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通道就开放,因为称为化学门控通道。
电压门控通道通道的分子结构中存在着一些对跨膜点位改变敏感的结构或亚单位,通过其构型的改变诱发通道的开闭和离子跨膜流动的变化,把信号传递到细胞内部。
机械门控通道许多细胞膜表面存在着能感受切向力刺激引起开房,并诱发离子流动的变化,把信号传递到细胞内部的通道。
2 G蛋白耦连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1受体识别配体并与之结合 2激活与受体耦连的G蛋白 3激活G蛋白效应器(酶) 4 产生第二信使 5激活或抑制以来第二信使的蛋白激酶或通道。
四种特殊物质参与:膜受体 G蛋白 G蛋白效应器第二信使G蛋白耦连受体是一种与细胞内侧G蛋白的激活有关的独立的受体蛋白质分子。
G蛋白鸟苷酸结合蛋白。
G蛋白效应器有两种催化生成第二信使的酶和离子通道。
腺苷酸环化酶磷酸二酯酶磷脂酶C Ca或K通道第二信使:cAMP环磷酸腺苷作用:将细胞外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膜的信息传达给胞内的靶蛋白包括各种蛋白激酶和离子通道。
酶耦连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肽类激素和细胞因子在作用于靶细胞是通过细胞膜中一类具有酶活性的受体介导完成跨膜信号转导。
酪氨酸激酶受体结合酪氨酸激酶受体细胞兴奋性兴奋性:集体对外界环境发生兴奋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反应:集体接受刺激以后发生的一切变化。
两种形式:兴奋抑制。
能被生物体所感受并且引起生物体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称为刺激。
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腺体。
刺激三要素强度持续时间强度对时间变化率要引起组织兴奋最小的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绝对不应期:兴奋下降至0 任何刺激均无效相对不应期大于阈强度可以引起兴奋超常期低于阈强度的刺激可引起二次兴奋低常期兴奋性回到正常水平生物电现象产生机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跨膜电位1静息电位细胞在未受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是存在于莫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静息状态下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的状态称为极化。
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称为超计划减小的过程称为出计划。
除极化至0后电位后膜电位如进一步变为正值反极化膜电位高于0的称为超射除极化后恢复静息电位复极化。
静息电位形成机制:细胞未受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时在莫两侧电位差,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使K可顺浓度梯度外流扩散,则带负电荷的有机阴离子A- 有同K外流的趋势,但不能通过细胞膜,只能聚集在膜内侧,正负电荷相互吸引,K保持在膜外侧,形成静息电位。
2动作电位当神经肌肉等可兴奋细胞受到适当刺激后,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会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的、可向周围扩散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用阈下刺激刺激单个肌纤维,不能引起收缩;若用阈刺激就可引起收缩。
如果再加大刺激强度(即用阈上刺激)肌纤维的收缩幅度并不会增大,这种现象叫做“全或无”现象。
当加于细胞膜的刺激达到阈值时,膜部分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被激活的 Na+通道开放(开放数目达临界值), Na+由于本来存在着的浓度势能差以及静息时外正内负的电势能差,引起Na+迅速内流。
钠内流造成的去极化通过正反馈作用又进一步促进Na+通道开放,形成大量内流的再生性钠流,导致膜内正电位急剧上升,造成了锋电位陡峭的上升支。
当膜内正电位增大到足以对抗由浓度势能所致的Na+内流时,于是跨膜离子转运和跨膜电位达到了一个新的平衡点,此时的膜内正电位值(即超射值)基本上相当于Na+的平衡电位。
达超射值后,由于Na+通道的迅速失活以及K+通透性的增大,致使Na+内流停止,而膜内K+因电-化学势差的作用而向膜外扩散,使膜内电位由正值向负值转变,直至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造成了锋电位的下降支。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经典突触的概念是指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的部位。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传递过程:1)突触前过程: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动作电位以“全或无”方式传到突触末梢。
神经末梢的动作电位可以使突触前膜除极化,当除极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则引起前膜上的电压门控Ca通道开房,细胞外夜的Ca 顺着浓度梯度进入突触小体内,导致胞内Ca浓度瞬间升高由此诱发突触小泡的胞吐。
2)突触后过程:释放出来的神经递质进入突出间隙,经扩散很快到达突触后膜,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特异受体,或化学门控通道,引起突触后膜上某些离子通道通都行的改变,导致某些离子进入突触后膜,从而使突触后膜发生一定程度的除极化或超级化。
这种突触后膜上的点位变化成为突触后电位。
量子释放:神经末梢的神经递质的释放以小泡为单位的倾囊而出。
如果突触后膜发生除极化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超级化抑制性突出后电位。
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性传递过程:神经-骨头及接头:运动神经末梢与骨骼肌细胞膜接触而成。
接头前膜接头间隙终板膜(含ACh受体,即N2型ACh受体阳离子通道。
含有乙酰胆碱酯酶,可将ACh分解为胆碱和乙酸。
)过程:神经冲到传到轴突末梢膜外Ca内流触发囊泡移动与前膜融合破裂囊泡释放AChACh与后膜上的化学门控通道结合引起接头后摸对Na K的通透性上升,但是Na(内流)远大于K(外流)终极版去极化(EPP终极电位)引发肌膜产生动作电位。
特点:1.单方向性2.有时间延迟:突触延搁,动作电位传道值轴突末梢到突触后膜或终板膜产生动作电位需要时间。
3.易受环境因素和药物的影响::因为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耗能过程,而且神经递质的合成储存与受体结合和递质的失活等与许多因素有关,易受影响。
4.易疲劳性:高频率导致神经递质释放速度超过合成速度,耗尽,效率降低,成为突触疲劳。
肌肉:分为骨骼肌(横纹肌),心肌(具横纹),平滑肌。
骨骼肌细胞也称肌纤维,与收缩功能有关的是许多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和管道系统。
肌原纤维:含有若干肌节由粗肌丝、细肌丝以及细胞骨架构成。
粗肌丝、细肌丝由四种蛋白质构成: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横小管:由肌细胞膜内陷形成与肌原纤维的长轴相互垂直的小管。
L小管两端在解禁季节两段的T小管处新城扁平状膨大,称为终末池。
给神经或肌肉一次单电震刺激,会引起肌肉一次收缩,称单收缩。
从施加刺激开始到肌肉开始收缩,一般在标本的外形上无任何变化的时期称为潜伏期。
从收缩开始到收缩打到高峰的时期称为缩短期。
缩短期以后肌肉从最大收缩限度回复到静息状态称为舒张期。
单收缩分为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
血液的理化性质:血液由血浆和悬浮于血浆中的血细胞组成。
大部分在心血管系统内流动的血称为循环血量小部分滞留在内脏,皮下静脉等贮藏血库中的称为储备血量理化性质:1.渗透压指溶液中的溶质促使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一侧溶液扩散到另一侧溶液的力量。
血浆中渗透压主要来自晶体物质,称为晶体渗透压;少部分由血浆蛋白形成,称为胶体渗透压。
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2.PH值人类稳定在7.35-7.45,主要取决于缓冲物质。
其中碳酸氢钠/碳酸氢根最为重要,缓冲能力最强,因此将血液中碳酸氢钠的含量称为碱贮。
血液的功能:1,维持内环境稳定2,营养功能:机体内细胞胞饮血浆蛋白,分解为氨基酸提供给其他细胞3,运输功能:急速离子脂质维生素代谢产物氧气二氧化碳的载体4,参与体液调节:激素需要由血液运输到靶细胞5,防御和保护功能.白细胞对外来细菌和异物以及体内坏死组织具有吞噬、分解作用。
血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RBC)主要功能是通过血红蛋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并对集体所产生的酸碱物质起缓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