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选择-文献综述
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的思考论文范文
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的思考论文范文一、引言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绝加深,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一种为满足老年人和残疾人长期护理需求而设立的社会保险制度,旨在缓解家庭照料压力,并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为了探究中国适合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调研,以期实现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二、背景与问题叙述当前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大,老年人护理需求日益增长,而目前的护理资源有限,缺乏统一的保险制度来解决老年人护理需求问题。
因此,本文旨在思考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模式及其实施细则,以便为政府决策部门供应参考和支持。
三、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的构建1. 规定范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适用于年满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和残疾人,以及有长期护理需求的特殊群体。
2. 缴费方式长期护理保险采取社会统筹和个人缴费相结合的方式。
社会统筹部分由政府负担,个人缴费部分由参保人员自负。
3. 投保与参保登记个人参保登记应供应相关健康情形和经济情形证明料子,经审核后方可参保。
4. 赔付标准与范围赔付标准依据受益人长期护理需求的程度及其财务情形确定。
赔付范围包含为受益人供应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服务所产生的费用。
5. 护理服务机构管理标准护理服务机构应通过特定申请流程申请成为长期护理保险服务机构,经审核合格后方可供应服务。
服务机构应保证供应的护理服务符合相关行业标准,并依照合同履行服务义务。
四、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的考核标准1. 服务质量长期护理保险服务机构应定期接受服务质量评估,评估内容包含但不限于护理服务人员素养、服务态度、服务效果等方面。
2. 财务管理服务机构应定期向监管机构提交财务报告和财务清单,以确保资金使用合规合理。
3. 机构监督监管机构应定期对服务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机构整改。
4. 受益人满意度调查定期进行受益人满意度调查,了解受益人对服务机构的评价,以及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看法和建议。
长期照护的需求分析、国际经验与中国方案文献综述
长期照护的需求分析、国际经验与中国方案文献综述一、内容综述长期照护的需求分析、国际经验与中国方案是近年来社会保障领域的研究热点。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长期照护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与综述,全面深入地探讨长期照护的需求现状、国际上的成功经验以及我国在此领域的应对策略。
在需求分析方面,研究发现长期照护需求主要受到老年人身体和心理特点、照护服务供给情况以及政府政策支持力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患病率上升,对医疗护理、日常照料和精神慰藉等照护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
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社会支持的不足也使得老年人对照护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
在国际经验方面,德国、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在长期照护领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
这些国家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照护服务的专业化与标准化、加强对照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等措施,有效地满足了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需求。
这些国家还注重发挥家庭、社区和机构等多元主体的作用,形成了多元化的照护服务供给格局。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长期照护领域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尽管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动长期照护事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照护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
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制定适合我国实际的长期照护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长期照护的需求分析、国际经验与中国方案是一个复杂而紧迫的课题。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与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长期照护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的挑战。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与实践,不断完善我国的长期照护体系,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照护服务。
1. 长期照护的概念及重要性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服务概念,旨在为身体功能出现障碍、缺乏自我照护能力的老年人提供健康照护、个人照护以及社会服务公共卫生工作。
它涵盖了诊断、治疗、预防、康复、支持性及维护性的服务,旨在提升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并满足他们在生活照料、医疗护理以及精神慰藉等多方面的需求。
关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的国外文献综述
关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的国外文献综述作者:宰亚男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22期摘要:人口老龄化早已成为了世界性的问题。
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机能下降而导致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问题,在国外引起了高度重视,因为它不仅涉及老年人的生活权益和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稳定。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人口老龄化一、长期护理保险概念界定Schnepper , Jeff A (2001)认为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的目的是为那些因为种种原因所导致的失能人群提供一部分费用支持,分散个人风险,避免因为失能而造成经济危机。
Murray (2001)把其引申到对雇主和雇员的福利方面,认为老年护理保险可以成为雇主吸引和留住企业员工的一个手段。
美国的 Life Offic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是这样定义护理保险的,护理保险是为那些因为患有严重疾病,遭受意外伤害,或者年老患病卧床等原因引起的生活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人提供护理服务,他们可以选择居家接受服务,或者到专门的护理机构接受服务,费用由投保人所参加的医疗保险进行支付。
二、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必要性Andy Zuchandke (2010)认为对长期护理的潜在需求是老年人及其成年子女面临的最大经济风险之一。
随着传统家庭结构向一代家庭演变,女性就业率上升,家庭成员越来越无法提供长期护理。
因此,必须组织和支付机构照料费用,或家庭成员可能不得不中断工作,而这两种方式都会造成一定的财务危机,所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存在一定的必要性。
三、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影响因素国外关于长期护理保险的研究时间较长,有大量的定性定量分析。
关于影响长期护理保险的因素可以分为需求和供给两方面。
Patricia L. Schaber . Marlene S. Stum(2007)通过运用决策框架对因素进行分组并进行逻辑回归分析,其结果显示,员工年龄、感知风险、感知风险、可负担性、决策风格、控制和选择的目标、财务安宁的目标、家庭、收入和潜在照料者的可用性解释了68.7%的决定。
医养结合视角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与供给
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主要来自于老龄化人口和失能人 群。由于老龄化和失能化的趋势日益明显,长期护理 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此外,家庭结构的变化和 双职工家庭的压力也促使更多的人考虑购买长期护理 保险,以应对可能的长期护理需求。
长期护理保险的供给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 策环境、市场需求、保险公司风险评估等。在政策环 境方面,政府的支持政策、法规和税收政策等都会对 长期护理保险的供给产生影响。同时,市场需求和保 险公司风险评估也会影响长期护理保险的供给。例如 ,当市场需求增加时,保险公司可能会增加长期护理 保险的供应;而当风险评估显示市场需求不足或风险 过高时,保险公司可能会减少供应或提高保费。
04
医养结合视角下长期护理 保险制度的构建
构建目标与原则
目标
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国情、满足老年人需求、体现医养结合特点的长期护理保险制 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原则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保障基本、公平公正;科学设计、稳步推进;统筹协调、 政策联动。
构建策略与方法
策略
以社会长期护理保险为主体,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为补充,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长期护理保障体系。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2
医养结合概述
医养结合的定义与内涵
医养结合是指将医疗与养老资源相结合,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与照护需求 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医养结合旨在整合医疗、康复、护理、养老等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连续性 的健康与照护服务。
医养结合包括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多种模式,应结合老年人的实际情 况与需求进行选择。
长期护理保险的定义与特点
长期护理保险(Long-Term Care Insurance,LTCI)是一种保险产品 ,旨在为保险人提供长期护理服务的 费用覆盖。它通常涵盖了家庭照顾、 成人日间照顾、辅助生活设施、记忆 护理、护理中心或持续护理退休社区 的费用。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文献综述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文献综述摘要:长期护理保险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加深、失能失智老人增多现象的战略举措,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本篇文章对国内外关于长期护理保险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研究和发展给予帮助。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模式;文献综述长期护理保险是解决我国老龄化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不仅关乎到我国老年人的幸福生活,也是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建立完善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使得我国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照顾,一方面减轻了子女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带动了护理养老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一、国内文献综述目前,我国对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尚未做出法律性、政策性的规定,我国学者对于长期护理保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度模式选择和现状分析两个方面。
在制度模式选择方面,曹信邦(2014)认为失能老人长期护理风险具有社会风险性和财务风险性,这种属性决定了保险是化解风险的有利手段,而私人保险市场失灵等缺陷难以化解失能老人的护理风险,所以社会长期护理保险是化解失能老人护理风险的制度选择。
王乐芝、曾水英(2015)关于商业保险模式和社会保险模式的争论焦点,进行了国内学者的学术观点的总结,支持商业保险模式的学者普遍认为商业保险的存在是必要的,因为人们可以自由的选择参保方式,且商业保险能够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控制医疗成本;支持社会保险的学者认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均收入无法满足商业保险的需要,应该建立惠普的社会保障制度。
孙东雅(2017)认为应该以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主体,将其从医疗保险中独立出来,从而实现各自的目标。
黄枫,吴纯杰(2018)收集了最新的跟踪调查数据,利用极大似然法和Robinson幂函数求解方法,分别模拟了失能补贴、社会长期护理保险以及政府补贴下的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等三种模式,测算出我国政府的财政负担值和个人缴费率等参数,通过研究表明政府补贴下的社会长期护理保险更有利于发挥政府部门的政策性主导作用,平衡家庭和社会养老责任。
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长期护理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满足老年人和残疾人的长期护理需求,我国逐步建立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本文将从背景介绍、制度构建、政府角色和未来展望四个方面论述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一、背景介绍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人口与护理需求呈正相关。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49亿,占总人口的18.1%。
这意味着老年人口增加带来的长期护理问题日益突出。
二、制度构建为了解决老年人和残疾人的长期护理问题,我国逐步建立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这一制度的构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险责任范围:长期护理保险主要覆盖老年人和残疾人的长期护理需求。
保险责任范围包括日常生活照顾、医疗护理服务、康复护理等。
2. 参保范围和标准: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行全民参保,包括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
参保标准主要以年龄和残疾程度为依据。
3. 经费来源:长期护理保险的经费来源包括个人缴费、雇主缴费和政府财政拨款等。
个人和雇主缴费比例根据不同地区和职工性质有所差异。
4. 报销比例和限额: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规定了不同护理项目的报销比例和限额。
不同地区和年度的报销比例和限额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三、政府角色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中,政府在推动、监管和实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 制定政策和法规:政府制定和完善长期护理保险相关政策和法规,为制度的顺利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2. 经费保障和管理:政府负责长期护理保险经费的保障和管理。
包括财政拨款、统一管理和监督经费使用情况等。
3. 组织协调和服务监管:政府组织和协调各级政府部门、医疗机构、护理服务机构等,确保长期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四、未来展望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长期护理保险制度:1. 拓宽参保渠道:鼓励更多的人群参与长期护理保险,提高保险制度的覆盖率和公平性。
我国老年人失能状况、护理方式选择与长期护理保险发展:一个文献综述
我国老年人失能状况、护理方式选择与长期护理保险发展:一个文献综述赵红;任文静【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失能老年人口的护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长期护理保险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失能人口长期护理问题的一项有效措施,现有研究对我国失能人口状况、失能人口护理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基于此,首先介绍分析我国老龄化发展的现状,然后从失能状况分析、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方式选择、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等方面入手,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发展现状,从长期护理保险筹资分担、长期护理保险经办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深化研究的方向.【期刊名称】《经济研究导刊》【年(卷),期】2019(000)012【总页数】4页(P48-51)【关键词】失能状况;护理方式选择;长期护理保险;人口老龄化;文献综述【作者】赵红;任文静【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山东青岛 266071;青岛大学,山东青岛 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40引言近年来,我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冲击日益严峻,截至2017年年末,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已经达到2.4亿人次,占总人口的17.3%,失能失智人口在4 000万人次左右,预计到了2050年,老龄化人口将达到4.8亿,占总人口的约35%,失能失智人口将超过上亿人。
解决失能老人的护理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长期护理保险是解决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问题的有效措施。
2016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在青岛等15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截至2017年年底,已有超过7.5万人享受到了保障待遇,赔付护理金大约5.7亿元,基金的支付比例超过了70%。
本文首先梳理了已有研究对老年人失能情况的研究状况,进一步分析了现有的关于失能老年人护理方式选择以及现有研究中关于长期护理保险的分析和争论。
本文试图通过对老年人失能状况、护理方式选择及长期护理保险研究等方面已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找出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方面继续深化研究的方向和空间,以及可借鉴方法和经验,并提出研究展望。
我国老年人失能状况护理方式选择与长期护理保险发展:一个文献综述
我国老年人失能状况护理方式选择与长期护理保险发展:一个文献综述引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人失能问题日益凸显。
失能不仅给老年人本人带来身体和心理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针对老年人失能问题的护理方式选择和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对我国老年人失能状况护理方式选择和长期护理保险发展进行探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老年人失能状况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失能问题日益凸显。
失能是指人因身体或精神功能的持续、完全或部分丧失而无法独立生活。
根据我国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失能人口占比为8.2%。
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75岁以上老年人中约有40% 的人可能会在未来10年内失能。
老年人失能不仅给个体带来身体和心理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如何有效地护理失能老年人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老年人失能护理方式选择老年人失能护理的方式选择对于老年人的健康和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的老年人失能护理方式主要包括家庭护理、社区护理和机构护理。
家庭护理是指在家庭环境中进行的护理,主要由家庭成员或雇佣的护工来进行。
社区护理是指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康复中心等机构提供的护理服务。
机构护理则是指将失能老年人安置在养老院、康复中心等机构中接受护理。
在现实生活中,我国老年人失能的护理方式多以家庭护理为主。
相比之下,机构护理的选择相对较少。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还不完善,机构护理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老年人和家属对于机构护理存在一定的排斥和抵触心理。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机构护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我国需要不断完善机构护理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老年人对机构护理的满意度,以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护理需求。
三、长期护理保险发展长期护理保险是指为失能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支持和服务的保险制度。
我国老年人失能状况、护理方式选择与长期护理保险发展一个文献综述
我国老年人失能状况、护理方式选择与长期护理保险发展一个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老年人失能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失能老年人在生活自理、日常活动等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得到相应的护理和照料。
然而,当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失能老年人的护理需求。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老年人失能状况、护理方式选择以及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提供决策参考,推动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具体来说,本文首先对我国老年人失能状况进行概述,包括失能老年人的数量、比例、失能程度以及主要失能原因等。
分析老年人护理方式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包括家庭护理、社区护理和机构护理等不同护理方式的优缺点,以及老年人自身、家庭、社会等因素对护理方式选择的影响。
再次,对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评价,包括长期护理保险的定义、覆盖范围、给付标准、筹资机制等方面。
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提出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政策建议和实践路径,以期为改善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我国老年人失能状况分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失能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社会福祉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失能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身体或精神功能出现障碍,无法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老年人失能主要包括日常生活能力失能、认知能力失能和情感交流能力失能等。
我国老年人失能状况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失能率高,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有约15%的老年人存在日常生活能力失能,而80岁及以上老年人失能率更高。
二是失能类型多样,既有身体失能,也有认知和情感交流失能。
其中,日常生活能力失能是最常见的失能类型,表现为行动不便、自理能力下降等。
认知能力失能则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思维混乱等,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交能力。
【研究】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模式研究
随着政府、社会与民众的逐步重视,老龄化现象及折射的问题己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许多有识之士都在考虑,究竟通过什么样的有效手段才能维护和促进全民健康,才能够有力地保证资金筹集及使用的公平性、有效性,这不仅是我国政府必须思考的问题,亦愈来愈深刻地影响了其他行业,譬如医疗健康业、保险业。但截至到现在,我国大多数商业性保险公司尚未开发出适合市场和我国国情的商业性健康险,能够推出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险公司更是如过江之螂,少之又少。
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的研究思路主要从现阶段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经营模式及存在问题着手,结合国际上较成熟的长期护理险经营模式及其发展的相关政策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国情努力探索适合我国长期健康保险发展的新经营模式。
二
相关概念界定
长期护理保险作为一种全新的、保障功能全面的险种,侧重于提供护理保障及经济补偿。主要指的是当被保险人在丧失基本的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或者身故时,所给予的一种补偿。一是雪中送炭,当老龄人发生巨额的长期护理费用时,及时补偿老龄人发生的费用,二是未雨绸缪,提前让中、青年人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合理地规划好自己的退休生涯,筹划好自己将来可能发生的、潜在的长期护理费用,确保晚年生活无忧。
【关键字】研究
论文
我国长期护理保障发展模式研究
申请人:彭依婷
学科(专业):护理学
指导教师:胡婷婷
2017年01月
网络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专业班级护理学层次姓名胡婷婷学号3040229
一、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我国长期护理保障发展模式研究
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三、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要求:
经济学视角下的”老龄健康
从经济学视角看,健康可以被视为一种资本。因为投资健康就能“生产”出健康工作的时间,进一步能带来个人收益及社会效益;但“老龄健康”的折旧率却大大超过青年和中年人的健康资本,因此它是非常特殊的资本。本文将老年人的个体健康水平作为“老龄健康”生产函数的因变量,影响“老龄健康”的因素比较多,比如国内外学者研究过的诸如婚姻、养老模式、居住模式、经济来源等都可以作为该函数的自变量。
日本和以色列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经验借鉴-保险论文-经济学论文
日本和以色列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经验借鉴-保险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日以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长期护理的目的在于保证那些不具备完全自我照料能力的人能继续得到其个人喜欢的以及较高的生活质量,获得最大可能的程度、自主、参与、个人满足及人格尊严.欧美日等国家设立该项制度就是为持续的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提供医护服务,满足其生活不能自理的需求。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及高龄化老年人口长期护理需求的日渐增长,欧美等国家先后颁布了相关长期护理保险法案,建立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美国、法国先后于20 世纪70、80 年代设立了长期护理商业保险;荷兰于1968 年颁布了长期护理社会保险法,以色列在1988 年、德国1995 年、卢森堡1998 年、日本2000 年、韩国2008 年都先后颁布了社会化的长期护理保险法案,建立了长期护理社会保险制度。
二、日以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运行特征比较在建立护理保险制度的国家,根据实施主体的不同存在两种运作模式:一是由政府作为管理主体,采用强制保险方式,属于社会保险范畴,以德国、日本和以色列为代表;二是由商业保险公司作为经营主体采用自愿保险方式,属于商业保险范畴,以美国为代表。
下面就日本、以色列的社会保险类型的护理保险制度的运行特征进行对比分析。
1、资金来源。
日本的护理保险制度采用多方筹资的方式,被保险者缴纳50%的保险费,另外公费负担50%.公费中,中央政府占25%,都道府县和市町村各占12.5%.保险费中,33%来自于40~ 岁的人员,17%来自65 岁以上的人员。
以色列于1988 年开始实施《长期护理保险法》,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以家庭护理保险为主的社会化护理保险制度的国家。
以色列法律曾规定,雇主和雇员每月各缴纳工资的0.1%作为护理保险基金。
但是,政府出于减轻雇主负担和降低劳动成本的考虑,目前雇主缴费率有所下降,不足0.1%的部分由政府补偿。
国内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综述
国内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综述韩 锦( 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摘 要】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老龄化发展迅速,老年人慢性疾病的爆发催生了对长期护理的大量需求,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成为我国当前一项重要任务。
文章对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必要性、障碍性因素和优化路径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梳理,以期对我国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长期护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文献综述目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长期护理保险建设被提上日程,以期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以及改善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各国对长期护理保险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我国认为长期护理保险是对被保险人因功能丧失,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入住康复中心或要在家中接受他人护理时产生的种种费用给予补偿的一种健康保险(李琼,2003)。
这是一种主要针对老年人,为其负担家庭护理、专业护理及其他相关服务项目费用支出的新型健康保险产品。
一、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分析学术界从多个角度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下简称长护险制度)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
韩振燕(2012)从家庭结构方面考虑,认为现今家庭的小型化、少子化,女性就业率的提高导致“照料断层”,长期照料矛盾激化,使得家庭照护转为社会照护逐渐成为大势所趋。
江崇光(2018)从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出发,认为处于老年期的个体和家庭,由于生理衰老,经济能力受限,家庭成员间支撑力减弱,更需要社会保障体系、正式护理体系等社会“反哺”手段安度晚年。
朱大伟(2018)从制度层面考虑,认为长护险制度作为政府“兜底”保障功能的基础,不仅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举措,同时也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
孙晓锦(2015)更是通过列举一系列老年权益保障相关政策,表明现今老年人权益保障走上了正轨,长期护理作为老年人权益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度的建立更是必不可少。
还有部分学者从经济方面考虑,认为高昂的长期护理费用会加重家庭和政府的财政负担,而长护险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缓解该问题。
长期护理保险论文
长期护理保险论文【摘要】从护理机构的选择来看,可以采用社区护理机构的模式。
社区护理的模式也与中国孝老文化的观念不冲突,普通民众也比较容易接受,易受热捧。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保险公司人口老龄化一、国外长期护理的保险模式长期护理保险是为了在被保险人需要保险人履行护理义务时提供保障。
长期护理期限一般比较长,主要是为了保证消费者保持身体状态保持现状,而且能够保证生活质量不下降。
(一)商业保险模式以美国为例:长期护理保险保险费的承担方式分为四部分分担,一部分是由政府给予老年人生活补贴的费用和低收入家庭医疗补贴的费用,另一部分是由法定的护理保险模式下政府分担的部分,再一部分就是被保险人个人承担的份额。
加上养老补贴费用、医疗补贴等费用,政府在长期护理保险中的保费分担率占比就较高,基本达到长期护理保险总保费的60%,私人则支付剩余的40%。
而且美国的长期护理保险保单的生成比较灵活,可以是单独作为一份保单签发,也可以作为终身寿险的一份批单,附在主保单后面,具有同样的效率。
在投保时,和国内的寿险投保形式相似,可以单独投保,也可以团体投保,而且后者的费率也低于前者。
(二)政策保险模式1.澳大利亚模式。
1988年,澳大利亚经过联邦政府提议,并通过其他国家机构的商议,最终通过了《长期护理保险法》。
《长期护理保险法》规定了由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各地区州政府协力为澳大利亚公民免费提供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成立专门的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公司,并各自承担一定的保险费责任比例,负责老年人的老年生活费用。
其中包括老年人的生活费,医疗费、护理费等,并且通过其他机构,提供中心机构护理服务或居家护理服务等方式,做到了真正的老有所养。
2.德国模式。
德国政府将购买长期护理保险规定为一项公民的义务。
它规定,凡是购买法定医疗保险的人,则必须在规定的国家机构享受作为此类保险的投保人的权力;凡是在私营保险公司购买私人保险的人,就必须在私营保险公司购买长期护理保险。
护理文献综述论文
护理文献综述论文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护理的专业性也不断提升。
护理文献综述论文是一种针对某个护理主题的统一收集、整理和阐述的学术性论文,目的是为护理领域的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护理实践的发展。
本文将从护理文献综述论文的基础要件、编写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护理文献综述论文的基础要件1.主题选定主题选定是护理文献综述论文的基础,主题可以涉及护理实践、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等多个领域。
选定主题需要考虑以下几点:自身兴趣、领域知识、学术价值、现实需求等。
2.搜集文献对于选定的主题,需要通过文献检索工具对相关文献进行搜索和筛选,并不断补充和更新。
文献的来源可以包括库藏书籍、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等。
3.筛选文献文献筛选是护理文献综述论文的关键环节,要保证选入文献的质量与全面性,需要严格遵守筛选标准。
在筛选文献时,可以采用质量评估工具进行筛选。
4.撰写综述综述是整个护理文献综述论文的核心,需要围绕主题对已筛选的文献进行分析和综合,阐述相关研究成果,总结不同观点的优劣,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编写方法1.概述主题在开篇的地方,需要简单概述选定的主题并说明其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2.总述文献在阐述主题的时候,需要将文献进行总述,归纳出文献的主要观点和结论,以供后续分析和总结。
3.分析文献在撰写综述部分时,需要对已筛选的文献进行深入的分析,展开与主题相关的细节问题,并进一步阐释文献的观点和结论。
4.总结见解最后,在阐述完所有相关文献后,需要对文献综述的主要结论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建议,以达到丰富观点和推动实践的目的。
三、注意事项1.分类管理文献在文献检索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分类管理的方式,将找到的文献进行归类,便于以后的阅读、筛选和撰写综述。
2.严格遵守筛选标准为了避免出现冗余或者不合格的文献,筛选标准要设定得严格,要结合实践,不断进行更新、修改和完善。
3.准备综述模板准备一个综述模板,可以有助于针对不同主题的综述快速撰写,并缩短时间和提高质量。
医院长期护理保险管理制度
医院长期护理保险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长期护理保险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口的比例逐渐增加,老年人长期护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护理需求,我国建立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通过保险的形式来为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服务。
医院长期护理保险管理制度的建立是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一个补充和完善。
医院是老年人长期护理的主要场所,因此医院长期护理保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完善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医院长期护理保险管理制度展开讨论,从保险制度的意义、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保险制度的保障范围、保险的运作机制、保险的管理和监督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意义长期护理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险制度,主要是为失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提供长期护理服务。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我国的养老护理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能够有效地解决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对于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能够解决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其次,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能够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解决老年人养老护理的问题,降低家庭和社会的养老护理负担。
最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能够促进医院的发展,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
三、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保证制度的公平、公正、可持续发展。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均衡性原则、公平性原则、负担能力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首先,均衡性原则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
均衡性原则要求保险制度在经济、社会和文化上都要有所均衡,保证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
其次,公平性原则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
公平性原则要求保险制度对所有参保者的权益进行保障,使每一个参保者都能够享受到长期护理保险的服务。
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管理制度范文
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管理制度范文长期护理保险是一种为提供长期护理服务而设立的保险制度。
由于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规范管理流程,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包括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的基本原则、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管理和监督等。
一、基本原则(一)公平公正原则: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管理制度应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保障每一位符合条件的参保人享受相应的服务和待遇。
(二)依法依规原则: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管理制度必须严格依法依规开展,合法合规经营。
(三)多元化原则: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管理制度应根据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
(四)综合平衡原则: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管理制度要在充分考虑经济可行性的前提下,保持各项服务内容的平衡和稳定。
(五)科学规范原则: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管理制度要科学规范,遵循适应发展变化的需要,及时调整和改进。
二、服务对象长期护理保险服务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群:(一)失能老年人:指因身体或智力等原因导致自理能力丧失的65岁以上老年人。
(二)残障人群:包括身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等具有一定残疾程度的人群。
(三)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指患有慢性病且长期需要护理照顾的人群。
三、服务内容长期护理保险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日常生活照料:包括饮食、洗澡、穿衣、如厕、卧床翻身等日常生活照料。
(二)医疗护理:指提供给参保人医疗护理服务,包括定期巡诊、康复训练、药物管理等。
(三)精神护理:指提供给参保人心理、精神上的护理和支持。
(四)康复护理:指提供给参保人康复相关的护理和康复训练。
四、服务管理(一)服务评估:对参保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护理需求等各个方面,以确定合适的服务内容和形式。
(二)服务计划:制定个性化的服务计划,根据参保人的护理需求和生活习惯等制定具体的服务方案。
(三)服务提供:将服务计划付诸实施,提供全面、专业的护理服务。
关于长期护理保险的文献综述
关于长期护理保险的文献综述
肖丽萍;吴飞
【期刊名称】《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36)3
【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形势严峻,建立契合我国实际需求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满足老年人照护需求、提升其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学界围绕长期护理保险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研究成果数量呈高速增长趋势。
现有关于长期护理保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建立的现实需求和国际经验方面,长期护理保险在我国制度选择、资金筹集、待遇给付及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实践状况也是学界研究的焦点。
通过梳理现有文献,发现有关长期护理保险的研究还有很大探索空间,未来需加强对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的参保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重视长期护理保险多方参与主体间的互动研究,重点关注长期护理保险的效率、公平及可持续性研究。
【总页数】6页(P38-43)
【作者】肖丽萍;吴飞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40.625
【相关文献】
1.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2.我国老年人失能状况、护理方式选择与长期护理保险发展:一个文献综述
3.关于我国长期照护保险的文献综述
4.关于山东省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文献综述
5.有关长期护理保险供给的文献综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选择:一个研究综述(上)2015-05-27摘要:在中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失能、失智和高龄老人规模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选择问题的研究意义重大。
已有文献虽然在研究方法和侧重点上各不相同,但有关制度选择的观点基本可以分为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和商业保险作为补充、采取商业保险模式、采取过渡型长期护理策略三类。
文章在对国内研究成果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借鉴美国长期护理商业保险规模有限的经验,对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选择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逆向选择,替代品在国际上,较早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发达国家,大多采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化解老年人长期护理费用的风险,如美国、德国和日本等。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失能、失智等有长期护理需求的老年人口规模日益庞大,中国老年人、家庭和社会面临严重的长期护理风险。
因此,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一、概念界定与研究内容(一) 概念界定美国是较早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国家之一,美国健康保险学会对长期护理给出了明确定义:“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地为患有慢性疾病,如早老性痴呆等认知障碍或处于伤残状态下,即功能性损伤的人提供的护理。
它包括医疗服务、社会服务、居家服务、运送服务或其他支持性的服务。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长期护理是指由非专业照料者(家人、朋友或邻居等)和专业照料者进行的照料活动,以保证自我照料能力不完全的人的生活质量、最高程度的独立生活能力和人格尊严。
这两个定义都强调长期护理的目的是对患慢性疾病或丧失日常生活能力的人进行修复和修补,并不是指治愈疾病或保全生命。
与慢性疾病的治疗不同,长期护理旨在为失能、失智或半失能、半失智等失去或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人提供支持性服务,尽可能持久地维持和增进患者的生理机能,保证其生活质量。
长期护理通常是指老年人长期护理,周期通常较长,一般可长达半年、数年甚至十年以上,护理费用高昂。
1988年有学者研究伤残老人护理的费用筹资和费用补偿问题(Alice等,1988)。
较多是利用保险的大数法则机制分散老年人长期护理费用支付的风险。
美国健康保险学会认为,长期护理保险是为消费者设计的,对其在发生长期护理时存在的潜在巨额护理费用支出提供保障。
美国寿险管理协会和科隆通用再保险公司等也对长期护理保险进行了定义。
纵观国内外机构与学者观点,长期护理保险是对因年老、慢性疾病等导致生活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的护理费用进行的一种补偿。
(二)研究内容虽然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但至今却无真正意义上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
尽管最近两年,加快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和促进健康保险业发展的公共政策中有涉及发展长期护理保险产品,但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学术界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安排展开了讨论。
辜胜阻(1988)指出了长期护理问题的重要性,介绍了美国学者测量生活能力丧失程度的4种测量方法和功能丧失的3种类型(轻度、中度和重度)。
1988~2014年,中国知网上共有5 766篇论文涉及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安排,且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一是中国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学者们一致认为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二是从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展开研究,主要运用微观数据分析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试图将长期护理保险较大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
三是对国际先进经验展开分析,梳理不同国家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契机、各自面临的挑战,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在研究内容上,仅侧重需求和制度安排,而国外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制度运行效率及绩效。
在研究方法上,国内以定性研究为主,辅以少量微观数据用于平均护理时间的测算和参保意愿研究;国外研究则侧重于定量分析,主要运用生命周期模型、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等工具分析非正式护理对长期护理保险的替代作用、长期护理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以及如何保证长期护理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有关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安排及改革的文献,对主流观点进行了总结和阐释。
二、国内外关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研究(一)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国内学术界已经就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必要性达成一致,该制度的建立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家庭结构的变化、女性就业率的上升等都给失能、失智的老年人带来长期护理的现实需求。
尽管中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但有关长期护理费用却未涵盖在内。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有明显的现实需求。
国内学术界认为,整合城市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老年护理病床和乡镇卫生院等医养资源,建立具有较好医疗和服务的老年护理院,能促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和推广。
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可降低制度的设计成本和公共政策的执行成本。
(二)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研究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与长期护理的需求是两个概念,要明确区分。
长期护理的需求与身体健康状况有关,而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与财务状况有关。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王新军、郑超,2014)。
根据健康状况的不同,可将老年人分为健康的老年人和不健康的老年人①。
健康的老年人尽管年老,但依然可以为家庭和社会做贡献,属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对象。
不健康的老年人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帮助,需要“被养”和“被护理”,属于需要长期护理的对象。
在不健康的老年人中,特别是失能、失智群体,对长期护理的需求最为明显。
老年人的财务状况直接影响老年人的长期护理保险需求。
老年人需要长期护理保险,是为了解决因失能、失智不确定性带来的财务风险问题(吕国营、韩丽,2014;景跃军、李元,2014)。
这些不确定性包括长期护理时间的不确定和长期护理费用的不确定(吕国营、韩丽,2014)。
长期护理时间的不确定包括老年人从什么时候开始需要长期护理和需要多长时间的长期护理。
尽管国内学者黄匡时、陆杰华(2014)认为,中国老年人的平均预期照料时间为4~8年(其中男性为4~5年,女性为7~8年),但每个老年人所需要的长期护理时间仍不确定。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寿命大大延长,需要长期护理的时间可能也会不断延长。
长期护理费用的不确定是失能、失智老年人面临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Jeffrey等,2007、2008;吕国营、韩丽,2014;王新军、郑超,2014)。
这个不确定性是指一旦需要长期护理,护理费用可能极其高昂。
失能老年人的护理费用是同龄全能老人的2倍以上(景跃军、李元,2014)。
2011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接受长期护理的老年人平均每月护理费用约为2 000元(王新军、郑超,2014),是大多数老年人及家庭负担不起的。
国内外有关长期护理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但研究方法不同。
国内的研究多侧重影响因素的描述性分析,仅有少数学者利用回归模型进行实证。
如荆涛等(2011)选取收入、利率、通货膨胀、社会保险支出4个变量运用对数模型进行线性回归分析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影响因素。
而国外的研究明显不同,更多侧重某单一影响因素的具体分析,较少涉及所有影响因子的全面分析。
如Lakdawalla等(2002)研究家庭成员对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影响时,将长期护理提供者分为正式护理和非正式护理两类。
当人均寿命延长,婚姻保持更持久时,由配偶提供的非正式护理会减少对专业长期护理的需求,进而降低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
(三)国际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设计不同国家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契机不同。
美国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为了解决老年人的道德风险引起的医疗费用攀升的问题(杨红燕,2004)。
美国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无论是社会保险医疗照顾计划还是私人医疗保险均不包含长期护理费用的补偿;医疗救助计划也仅覆盖贫困老年人的一部分长期护理费用。
大多数投保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将医院当成护理院,加剧了医疗保险费用的攀升,因此美国开始探讨建立专门的保险制度。
日本的情况与美国类似,老年人也是通过住院享受长期护理服务,导致医疗保险基金严重收不抵支,因此在2000年启动介护保险。
德国的情况有别于美国和日本。
德国在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之前,其健康社会保险体系严格区分为“疾病”和“护理”(郝君富、李心愉,2014)。
因“疾病”导致的护理费用由健康保险疾病基金支出,而因“失能”等导致的长期护理费用主要由社会救助计划支付。
社会救助提供的长期护理服务融资受益范围有限,护理方式以非正式的家庭护理为主,但又缺乏对非正式护理人员的法律认可和支持,导致部分有长期护理需求的老人只能去护理院入住。
相对居家护理而言,护理院护理费用较高,且远高于平均的养老金水平。
在20世纪80年代,德国大约有70%的老人无法支付护理费用,因此德国开始尝试社会救助计划改革,并促成了长期护理保险的建立。
不同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融资方式不同。
美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属于商业保险范畴,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其覆盖面仍非常有限。
德国的长期护理保险是强制性的社会保险,在1995年启动,是德国社会保险中最年轻的分支,其实行“护理保险跟随医疗保险”的原则,由雇员和雇主各承担一半的保费,覆盖面约90%。
日本的长期护理社会保险于2000年正式实施,是社会保险体系的“第五支柱”,由税收和社会保险1∶1共同筹资。
日本政府以中央政府∶都道府县∶市町村=2∶1∶1比例负担50%的资金,另外50%由公民负担,其中19%的保险费来自65岁以上的第一类参保对象,31%的保险费来自40~65岁的第二类参保对象。
韩国在2008年建立了长期护理社会保险制度,采取了与日本类似的护理保险制度,但也有别于日本(高春兰、班娟,2013)。
韩国将全民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其保险费被列入国民健康保险框架内,在原健康保险的基础上增收一定比例的护理保险费。
韩国与日本在资金筹集方式上类似,区别在于韩国的保险缴费比例和个人承担部分高于日本。
不同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共同点在于鼓励家庭护理。
美国的长期护理商业保险经过多年发展,虽然规模有限,但在接受过护理服务的被保险人中有4/5选择的是在家中或社区接受护理。
德国的长期护理社会保险也是“居家护理优先”,其在政策制定时对居家护理提供了更高的支付水平。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的给付主要包括居家给付和住院给付。
二者相比,居家给付范围更宽,涉及护理计划和居家护理给付的支出及用于购买辅助设备甚至用于危房改造的补贴。
三、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选择(一)国内学术界的共鸣与争论时至今日,不少国家已经建立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根据主要筹资来源不同,全球共有三类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一是来源于税收的福利模式,以奥地利、丹麦和瑞典等国家为代表;二是来源于个人缴费的长期护理商业保险模式,以美国和法国为代表;三是来源于企业缴费的长期护理社会保险模式,以德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