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合集下载

【优质人教】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新版

【优质人教】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新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I 、II 两卷,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2、Ⅰ卷的答案用2B 铅笔填涂到答题卡上;Ⅱ卷的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1.在商代,占卜是商王日常活动的重要内容,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

这种方式( )A.减少了商王决策的盲目性B.是行政机构不健全的必然产物C.使王权充满了神秘色彩D.解决了贵族在权力分配上的矛盾2.周灭商后,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形成这种政治风格的制度基础主要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礼乐制度D.王位世袭制3.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

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A.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D.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4.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 .分封制逐渐瓦解B .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C .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D .宗法制已完全崩溃5.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但他对夏、商、周的制度也有明显的继承,这主要体现在( )A.皇位世袭B.中央官制C.地方行政D.皇权至上6.皇帝制度形成后,其居处称“行在所”,所居称“禁中”,服食之物称“御”,所用车马称“乘舆”,皇帝有病称“不豫”,皇帝去世称“驾崩”,入葬的坟墓称“陵”。

皇帝的父母、妻妾和儿女也有专门的称号。

此称谓( )A .使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血缘政治B .体现了皇权上天赐予的神秘性C .意在突出皇帝与众不同的地位D .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趋势7.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

【2019-2020】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

【2019-2020】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
6.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作者认为嬴政最大的贡献在于:()
A.废除分封制B.实行郡县制
C.建立皇帝制度D.开创统一格局
7.如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_____,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空缺部分应是()
A.嫡长子继承制遭到破坏B.贵族政治逐渐削弱
C.周天子失去天下大宗地位D.地方与中央相抗衡
4.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宝玉抢读贾环四不像灯谜”的场景。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妾室所生,是异父同母的兄弟,但在剧中两人的地位有天壤之别。从传统的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形成B.个人素质的差异
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
B.“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
C.选调翰林等官入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
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19.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太尉B.皇帝
C.丞相D.御史大夫
8.每年的春节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皇位世袭B.独断性和随意性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9.贵族的基本特点是独立领土领民,经济上完全独立于君主,政治上相对独立于君主,是能够与君主抗衡的社会力量。古代中国从社会结构、生存条件上决定贵族阶级消亡的制度是:()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春秋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春秋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春秋乡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1908年,虹口大戏院仅能容纳观众250人。

十多年后,上海电影院平均座位数量约为700个左右。

而20世纪30年代,电影院的平均观众容量扩大至990个座位左右……最大容量的大光明电影院将近2000个。

”材料表明A.电影业竞争较为激烈B.电影成为民众娱乐主流C.电影大众化有所发展D.中国电影事业走向成熟参考答案:C【详解】从材料“仅能容纳观众250人”“平均座位数量约为700个左右”“扩大至990个座位左右”“将近2000个”中可以看出,上海电影院的规模不断扩大,这说明观影人数逐步增长,观看电影日益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娱乐方式,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上海电影院规模的扩大,不能反映电影业的竞争情况,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对民众消费情况进行对比,故B项错误;材料仅仅反映的是上海影院的发展情况,不能说明中国电影制作和发行的情况,故D项错误。

【点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仅能容纳观众250人”“平均座位数量约为700个左右”“扩大至990个座位左右”“将近2000个”。

2. 《国语齐语》载:“工之子恒为工。

”《荀子儒效》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

”《唐六典》载:“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

”上述记载A.表明了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B.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C.说明了手工业存在人身依附关系D.反映了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参考答案:B材料“工之子恒为工……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反映了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承,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手工业存在人身依附关系,而是反映技术的世代传承,故C错误;仅仅凭材料内容也不能说明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工之子恒为工……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承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2020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带解析Word版)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2020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带解析Word版)

舒城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一、单项选择题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诗中“齐鲁”是古来对山东的别称,这一称谓最早源于( )A. 宗法制B. 分封制C. 礼乐制D. 郡县制【答案】B【解析】【详解】西周时实行分封制,其中齐国和鲁国的封地都在今天的山东地区,因此后世以“齐鲁”称谓山东,故选B项;宗法制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与“齐鲁”称谓无关,排除A项;礼乐制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与“齐鲁”称谓无关,排除C项;郡县制是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标志着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血缘政治,排除D项。

2.西周时“通过严格区分血缘关系的嫡庶亲疏,建立了森严的上下、长幼、尊卑、贵贱等级秩序,并使之长期有条不紊地保持下去”的制度是A. 世袭制B. 禅让制C. 分封制D 宗法制【答案】D【解析】【详解】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排除A;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民主推举首领制度的办法,排除B;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周王为了巩固统治而把王族,功臣,贵族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的制度,排除C;宗法制是按照血缘等级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故选D。

3.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秦、汉、元、清这四个朝代的制度或机构中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是①郡县制②郡国并行制③行省制度④军机处A. ①③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结束了春秋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①正确;西汉在地方上则实行“郡国并行制”,即一方面设郡,另一方面分封同姓和异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诸侯国后来逐渐成为割据一方的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排除②;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③正确;军机处有利于加强皇权,能迅速处理政务,利于提高效率,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④正确;故排除ACD,所以选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眼“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运用所学知识逐一分析选项皆可得出答案。

【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六安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六安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六安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我国古代传统家族观念中,有“长兄如父”“无父从兄”“幼子不如长孙”的说法,这反映了中国古代()A.家族社会和睦 B.贵族王位世袭 C.宗法观念浓厚 D.分封等级森严2.西周“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天子,日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反映了西周诸侯对周天子要尽的义务是()A.帮助镇守疆土 B.随时派兵作战 C.及时缴纳贡赋 D.按时朝觐述职3.张岂之认为,“西周的分封制称为封建,即封邦建国。

分封制即狭义的封建,但不等同于封建”。

西周的“封建”()①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②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③确立君主专制制度④中央权力得到了高度的集中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4.西周建立后,封王室召公奭于燕,封成王弟叔虞于晋,封周公子伯禽于鲁,封殷商后代微子于宋。

古代中国讲究“同姓不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鲁宋可以通婚 B.燕晋可以通婚C.鲁燕可以通婚 D.宋晋不可以通婚5.《礼记》记载: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豆:古代盛食器具)这表明当时()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B.实行礼乐制度C.权力高度集中 D.体现了民主色彩6.据《左传》记载,为缓和与郑庄公之间的矛盾,周与郑国交换人质以示互信,周平王的儿子狐在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儿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质。

这表明()A.分封制已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B.周天子的权威削弱C.郑庄公没有履行诸侯的义务 D.君臣关系走向平等7.据史载,夏后启讨伐有扈氏时说自己是“恭行天罚”,对部下们则说:“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戳于社”。

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子畏上帝,不敢不征”。

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该材料表明夏、商、周时期的中国()A.集权政治制度已形成 B.神权与王权有机结合C.占卜和迷信活动盛行 D.宗法等级观日渐凸显8.下列文献记载,按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之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②“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机房”③“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④“封建亲戚,以藩屏周”A.④①③② B.④①②③ C.①②④③ D.③④①②9.有学者指出,吕不韦任秦国丞相时,就经常不自觉地越位,他精于怎样获得权力,但是不懂得放弃权力。

2020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一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0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一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0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一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不同点是A.是各区域范围内生产力和分工发展的产物B.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C.既是区域性经济集团,又具有政治联盟的性质D.各地经济依赖性加强的产物参考答案:C2. 在19世纪的国际贸易中,以下哪一国家长期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A. 英国B. 法国C. 美国D.德意志参考答案:A略3. 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这一“转折”主要是指()A.欧洲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B.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C.农业文明已经转向工业文明D.欧洲经济发展开始超过亚洲参考答案:B4. 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代转变为官方学说,最主要的原因是A.儒学自身的改造B.统治者的提倡C.社会环境的变化D.其它学说的衰落参考答案:A5. 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受棉花出口的刺激,一些过去不种棉的地区,如江苏华亭县农民“改禾种花”,“江西、浙江、湖北等处,向只专事蚕桑者,今皆种植棉花。

”这表明A.农业格局发生根本改变B.棉纺织业成为支柱产业C.封建土地制度受到冲击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参考答案:D根据材料中的“受棉花出口的刺激”,说明江苏等地的农民“改禾种花”或“改桑种花”是为了将棉花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表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故答案为D项。

A、B项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土地制度的变化,排除C 项。

点睛:鸦片战争后,我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一方面表现为传统的家庭手工业,主要是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走向衰落,并且与农业分离,以男耕女织相结合为特征的小农经济结构开始走向瓦解,即纺与织分开,织与耕分开;另一方面表现为,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其中包括经济作物的扩种和粮食生产的商品化。

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减少了它们在农业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成分。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80分)1.在谈到秦朝郡县制时,柳宗元说:“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

”柳宗元的观点是()A.郡县制推动了秦朝统一B.郡县制阻碍了社会进步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D.郡县制有利于民族融合2.下表为西汉时期若干帝王在位时,太学中博士弟子人数变化统计表(注:据袁行霈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第二卷改编)。

表中人数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帝王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平帝博士弟子50人100人200人1000人3000人7000人A.儒学的社会地位在不断提升B.进入官学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C.官位被垄断的情形彻底改变D.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结束3.汉代的陶塑、画像石和画像砖堪称“艺苑三绝”。

右图的这尊“说唱俑”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汉代的()A.教育成就和社会生活B.社会生活和文学成就C.教育成就和文学成就D.社会生活和艺术成就4.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农书《齐民要术》成书于北朝,它不仅记载了很多黄河流域人们的农业生产经验,还介绍了“甘蔗”“芭蕉”“橄榄”“龙眼”等南方作物的习性和加工、贮藏、食用方法。

这反映了()A.作者更重视南方的农业生产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C.古代科学家注重民生D.南北各地区物种交流5.科举制在唐朝分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每年举行考试,科目主要有明经、进士、明书、明算等。

明经主要考儒家经典;进士科在隋朝仅试策论,贞观八年加试经史,唐高宗末年加试帖经、杂文,天宝年间以诗赋作为录取的主要标准。

据此可知()A.唐玄宗加试经史B.科举制在唐朝得到进一步完善C.武则天扩充国学规模D.唐太宗以诗赋作为录取主要标准6.北宋前期,政府设置封驳司专门负责官文的传递、审查和反馈。

皇帝的诏书、宰相和其他部门的公文都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送交有关部门执行。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含解析
A.帮助镇守疆土B.随时派兵作战
C.及时缴纳贡赋D.按时朝觐述职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诸侯朝天子”可知西周诸侯对周天子要尽的义务是按时朝觐述职,故D项正确。帮助镇守疆土、随时派兵作战、及时缴纳贡赋都是诸侯的义务,但是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BC项。
3.张岂之认为,“西周的分封制称为封建,即封邦建国。分封制即狭义的封建,但不等同于封建。西周的“封建”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长兄如父”“无父从兄”“幼子不如长孙”是宗法制的影响,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宗法观念的浓厚,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家庭和睦,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是宗法制的影响,和王位世袭制和、分封制无关,故BD错误。
2.西周“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天子,日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反映了西周诸侯对周天子要尽的义务是( )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含解析)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
1.在我国古代传统家族观念中,有长兄如父”“无父从兄”“幼子不如长孙”的说法,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 家族社会和睦
B. 贵族王位世袭
C. 宗法观念浓厚
D. 分封等级森严
【答案】C
【解析】
4.西周建立后,封王室召公奭于燕,封成王弟叔虞于晋,封周公子伯禽于鲁,封殷商后代徽子于宋。古代中国讲究“同姓不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鲁宋可以通婚B. 燕晋可以通婚
C. 鲁燕可以通婚D. 宋晋不可以通婚
【答案】A
【解析】
【详解】“周王室贵族召公奭封国燕”“成王弟叔虞封国晋”“周公长子伯禽封国鲁”说明燕国、晋国和鲁国是姬姓封国;“殷商贵族微子启封国宋”说明宋国不是姬姓封国。因此,晋燕、燕鲁不能通婚,故BC项错误;宋晋、 鲁宋可以通婚,故排除D,选A。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总分:100分时间:10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计70分。

)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2.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3.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

这表现在()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4.西周发迹于富庶的渭河谷地,定都岐山脚下的镐京。

如何控制新增的广大东部地区?周公决定继承武王的规划,在洛邑新建一个都城,称为成周,镐京则称为宗周。

镐京为“宗周”,意在强调()A.周为天下之大宗B.周公是天下共主C.镐京是周的发迹之地D.镐京是周的都城所在5.据《礼记》记载:“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所以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

"由此可知,西周“乐”制的设计旨在()A.建立和维系宗法制 B.确立贵族等级秩序C.维系社会秩序稳定D.弥补分封制度缺陷6.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中作者意在表明()A.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B.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7.成语“黎民百姓”今指普通老百姓。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25小题、共50分)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2.《文化周刊》评论我国古代某些政治制度时认为:“我国上古社会是契约社会,其核心价值是严格嫡庶的权益分配,以嫡统庶,以庶辅嫡。

”与此评论观点无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度B.宗法制度C.丞相制度D.世官制度3. 史载汉武帝元朔五年,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都城在城北二里(《永州府志·城池》)。

汉武帝元鼎六年置零陵郡,泉陵侯国属零陵郡管辖。

东汉光武帝刘秀改泉陵国为泉陵县。

材料表明:A.封国是朝廷的主要依靠力量B.封国对朝廷构成严重威胁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D.封国自主权削弱,加强了皇权4.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5.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修撰一种簿状谱牒,按士族姓氏和郡望排列,同时详列士族家族成员的名字、官位及血缘关系,“考之簿世然后授任”,甚至“有司选举必稽谱籍”。

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当时:A.宗法关系是划分政治权力的依据 B.全凭家世做官体现了政治的黑暗C.士族专权剥夺了中央选官的权力 D.士族在社会政治上有强大的影响6.学者萧功秦论及古代某一制度时说:“它既是维系政治精英与社会精英相互依存关系的纽带,也是维系社会各阶层对君主、儒家意识形态和国家权威效忠的基础”。

这一制度应是: A.科举制度B.君主制度C.分封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7.读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建制简表,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A.县作为基层行政机构而存在B.州的地位呈现上升态势C.古代地方行政机构比较臃肿D.地方拥有较强的自主权8.“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2019学年度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1.在商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说明商朝时( )A.祭祀是唯一的政治活动 B.对外战争是唯一的政治活动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负责祭祀占卜的官员政治地位最高2.姓名是人的符号,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名字之后。

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体现了( )A.男尊女卑思想B.专制王权的影响C.个人主义心理D.家族宗法观念3.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4.西周实行系统完整的宗法制度。

依据当时的宗法制,下列对“士”这一阶层叙述正确的是( )A.相对于卿大夫是大宗B.士不再实行宗法制C.士实行嫡长子继承制D.士一定与周王室同姓5、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

也就是说“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实行“诸子有份”。

此规定( )A.是分封制影响的产物B.是宗法制影响的产物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6.周制同姓百世不通婚,这样,各国间同姓多是兄弟,异姓多是甥舅,彼此都有血缘关系,可以增加相互间的联系。

如周天子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

这说明西周实行同姓不婚的实质是( ) A.加强周天子同诸侯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合作 B.保持周王室血统的纯正性C.通过血缘宗法关系加强对诸侯国的控制 D.确立长幼有序的宗法理念7.“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

”这说明分封制( )A.加强了皇权专制统治B.开创了地方分权体制C.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D.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8.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六安市舒城中学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舒城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统考高一历史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4分,计80分)1.“中世纪中期的宗教文化……处处崩裂有声,一些裂缝日益扩大,关于人的新鲜思想的涓涓细流从中流出。

”这里的“新鲜思想”的流出是指A. 基督教产生B. 文艺复兴发生C. 新航路开辟D. 启蒙运动兴起【答案】B【解析】【详解】文艺复兴运动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以人文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表面上看是复兴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实际上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的反封建斗争,所以是“新鲜思想”,故B项正确;基督教产生于1世纪,不属于中世纪,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不是思想解放运动,不属于“新鲜思想”,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兴起于17、18世纪,已经是近代,不属于中世纪,故D项错误。

2.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下图中的航线由麦哲伦舰队首先开辟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D【解析】【详解】麦哲伦进行的是环球航行,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是航线④,故D项正确;①是哥伦布,②是迪亚士,③是达伽马。

故排除A、B、C三项。

3.在2013年10月纪念哥伦布首次抵达美洲的活动中,有人说“今天是种族日,是美洲发现日,是两个世界相遇日”。

这一说法所依据的正确史实应包括①早期殖民者大量屠杀印第安人②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③新航路架起沟通欧美的桥梁④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由此交汇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美洲的发现,使得欧洲人给印第安人带来了杀戮和奴役,印第安人数量锐减。

故①项正确。

1492年,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率领由三艘不大的船组成的船队,从西班牙起程,开始横渡大西洋。

经过两个多月的航行,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

故②项正确。

美洲的发现架起沟通欧美的桥梁,美洲由此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计70分.)1. 《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答案】A【考点】分封制【解析】【解答】从材料信息看,贵族朝会时,天子、三公、诸侯、诸伯、诸子、九夷、八蛮等都有严格的列位礼节,这种礼仪规定体现了分封制下的等级特征,A项正确;材料中的“公”是爵位,而“三公九卿制”中的“公”是官职,B项错误;“郡县制”和“郡国并行制”都与材料中公、侯、伯、子所体现的“封邦建国”的本义相悖,C、D两项错误。

故选A。

2. 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答案】D【考点】宗法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宗法制。

【解答】“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反映了“长子”“长孙”在家族中的地位至关重要,这是受宗法观念的影响,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家族和睦、等级秩序和贵族世袭等信息,故排除A、B、C三项。

故选D。

3.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

这表现在()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答案】B【考点】宗法制【解析】题干主要涉及到的概念是宗法制。

宗法制度除了血缘关系的特征外,还有政治等级的核心特征,在分析选项时要把这两点考虑进去。

【解答】A.中的习俗与两处特点没有关系。

B.中的“嫡”反映了血缘关系,“长”反映了等级关系。

C.没有体现等级关系。

D.只强调了身份、地位、门第的对等,不能完全反映政治等级关系。

4. 西周发迹于富庶的渭河谷地,定都岐山脚下的镐京。

如何控制新增的广大东部地区?周公决定继承武王的规划,在洛邑新建一个都城,称为成周,镐京则称为宗周。

镐京为“宗周”,意在强调()A.周为天下之大宗B.周公是天下共主C.镐京是周的发迹之地D.镐京是周的都城所在【答案】A【考点】历史文化常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社会政治经济。

要求学生结合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社会环境特征来分析。

【解答】A.宗周是按照宗法血缘关系来称呼命名的,意思是强调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

B.周公不是天下共主,周王才是天下共主。

C.宗周是依据宗法血缘关系来称呼的,西周的发源地体现不出血缘关系的特点。

D.材料的意思明显不是强调都城的意思。

5. 据《礼记》记载:“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所以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

”由此可知,西周“乐”制的设计,旨在()A.巩固宗法制的统治B.确立贵族等级秩序C.维系社会秩序稳定D.弥补分封制度缺陷【答案】C【考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解析】本题关键词是关键词“莫不和敬”“莫不和顺”“莫不和亲”“合父子君臣”,结合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莫不和敬”“莫不和顺”“莫不和亲”“合父子君臣”可知“乐”制旨在缓和等级矛盾、维系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

“乐”制在于维护宗法制和等级次序,非“建立”和“确立”,可排除A、B项;“乐”制与分封制是文化和政治两个不同领域的制度,“乐”制是为了维护分封制,非弥补分封制度缺陷,可排除D项。

故选C。

6.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A.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答案】D【考点】分封制【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宗法和分封制度,对维护周的长期统治起到重要作用,利大于弊,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可知,主要论述了西周的分封制度,而非强调宗法制度以及宗法分封间的关系,故B、C项错误;根据材料“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可知,分封制在其设立之初就蕴含了‘国’与‘家’的对立因素,隐含着国家的分裂割据,故D项正确。

故选D。

7. 成语“黎民百姓”今指普通老百姓。

但“百姓”原指贵族阶层,后来随着“百姓”地位的降低,才和“黎民”一起成为一般平民的统称。

这里引起“百姓”词义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化出现,宗法制遭到破坏B.隋唐时期科举制的推行,导致世家大族开始衰落C.两宋时期城市商业迅速发展,市民队伍迅速扩大D.近代“西学东渐”,西方自由平等思想广泛传播【答案】A【考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宗法制【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演变的相关知识。

【解答】在宗法制下,只有贵族阶层才有姓氏,一般平民有名无姓。

而随着春秋战国社会的经济大变革,宗法贵族的特权逐渐被消除,平民也有了自己的姓氏,而贵族的地位日渐下降,“百姓”不再是特权了,故A正确。

B项“隋唐时期”错误,排除。

C项“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扩大”与“百姓”词义变化不符,排除。

D项明显错误,排除。

故选A。

8. 周初分封,受封诸侯从周天子那里不仅得到土地、部族民众和表示身份与权力的彝器等,还获得了因地制宜的行政权和开疆拓土的军事征伐权。

由此可知,当时分封()A.削弱了国家一统政治格局 B.提高了诸侯国的政治地位C.有利于各地区开发和管理D.旨在拓展周王室统治疆域【答案】C【考点】分封制【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

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的影响。

【解答】通过材料“获得了因地制宜的行政权和开疆拓土的军事征伐权”可以看出分封制有利于地区的开发与管理,故C正确;A叙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材料信息与诸侯国政治地位无关,排除B;分封制的目的是维护周的统治,而不是拓展疆域,排除D。

9. 据载,周文王在周地举行过祈请商远祖先王成汤、太甲等册命周方伯为天下共主的典礼,武王灭商后,继续保留这项礼仪。

周王的这一做法()A.意在强调周政权的正统性B.使商朝文化得到了传承光大C.使中国古代政权一脉相承D.表明商先王认可周共主地位【答案】A【考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从夏朝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形成了“家天下”政治局面。

【解答】A.周文王与武王时,举行祈请商远祖先王册命周方伯为天下共主的典礼,意在强调周与商一样具有正统性,A项正确;B.材料没有涉及周对商文化的传承,排除B项;C.周灭商,取而代之,这是政权更替,不是一脉相承,排除C项;D.周王通过祈请方式使商先王认可周共主地位的合法性,并不代表商先王对周共主地位的认可,排除D项。

10. 西周时期,士是最下层贵族,但到了春秋时期,士的地位上升,他们当中的许多成员,凭借智力作为新的谋生手段,他们的思想主张也得到传播。

这一现象()A.推动了周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B.反映了分封制度的逐渐瓦解C.导致了宗法制的瓦解和崩溃D.加剧了当时社会局势的动荡【答案】B【考点】分封制【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的演变情况。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依据材料“的地位上升,他们当中的许多成员,凭借智力作为新的谋生手段,他们的思想主张也得到传播”可知,分封制在最基层开始瓦解,排除B。

A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C说法片面,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D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11. 西周分封的诸国,主要分布在七个地区:其一为王畿所在的渭水流域;其二为黄河汾水流域;其三为洛阳、开封、安阳三角地带;其四为成周的近畿;其五为鲁南、苏北一带;其六为豫南、鄂北一带;其七为鄂南、湘赣一带。

这说明西周分封的着眼点是()A.控制农业生产区B.加强对东方的控制C.强化对地方的有效管理D.防止地方离心力【答案】A【考点】分封制【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

【解答】西周分封的七个主要地区都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所以西周分封制的着眼点是为了控制农业生产区,A正确。

题干中的七个地区并非全部在东方,B排除。

CD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选A。

12. 汉水流域襄阳境内周台遗址和郭家庙墓地的周代文化遗存表现出明显的姬周文化风格,出土器物的组合、形制、纹饰与中原姬周文化遗存基本相同,且一脉相承。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有利于凝聚亲族B.频繁战争促进了文化交流C.分封制推动了族群融合D.礼乐制度维系了等级秩序【答案】C【考点】分封制【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的影响。

从历史上看,汉水流域襄阳境内在历史上属于楚国的地域,但这里的历史文化遗存却表现出周文化风格,考生要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一历史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解答】根据材料汉水流域的文化遗址具有“明显的姬周文化风格“,说明此时周朝的文化对于周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推动西周文化传播的主要因素是分封制的推行,故C选项正确;材料中主旨是周朝文化对于周边的影响,而宗法制度主要是解决贵族内部的矛盾,对于文化传播到其它地区作用不明显,因此A选项错误;战争往往带有破坏性,它与文化的交流关系并不明显,故B选项错误;礼乐制度主要是维系统治阶级的等级秩序,而非将周朝的文化传播到其它地区,故D选项错误。

13. 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

()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B.秦C.汉D.唐【答案】B【考点】汉字的形成演变【解析】本题以碑文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汉字的形成演变的掌握,以及学生对材料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

【解答】周没有县制,汉唐不符合“始为县”,变七国为一国,并四海,行县制,符合这些要素的只有秦。

本题是考查中国古代各朝代的特征。

14.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答案】C【考点】分封制【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