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免疫系统

合集下载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章 免疫系统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章 免疫系统
3.脾的功能
(1)滤血:主要部位是脾索和边缘区.
(2)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
(3)造血:
(4)储血:约可储血40ml
思考题
• 1、何谓血-胸腺屏障? • 2 、淋巴组织的分类。 • 3、简述淋巴结和脾脏的一般结构。 • 4、髓索和脾索的异同。
豆形,位于淋巴回流的通路上,成群分布于 肺门、腹股沟及腋下等处,是滤过淋巴和产生 免疫应答的重要器官。
1.淋巴结的组织结构
被膜:薄层致密结缔组织,数条输入淋巴管伸 入实质形成小梁,小梁相互连接,形成淋巴结 的粗支架。淋巴结门:CT+血管+神经+2-3输 出淋巴管。
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
(1)皮质位于被膜下方,由浅层皮质、副皮质区和皮质淋 巴窦组成。
➢髓窦(medullary sinus)髓质淋巴窦,与
皮质淋巴窦的结构相同,但较宽大,腔内的巨 噬细胞较多,故有较强的滤过作用。
(3)淋巴结内的淋巴通路: 输入淋巴管 被膜下淋巴窦
输出淋巴管
髓窦
皮质 窄通道
淋巴流经一个淋巴结约需数小时,含抗原愈多 则流速愈慢。
2.淋巴细胞再循环 (recirculation of lymphocyte) 周围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内的淋巴细胞可
血窦外侧有较多
的巨噬细胞,其
突起可通过内皮
间隙伸向窦腔。
2.脾的血液通路 脾动脉分支为小梁动脉,小 梁动脉分支进入动脉周围淋巴鞘内,称为 中央动脉。中央动脉沿途发出一些小分支 形成毛细血管供应白髓,其末端膨大形成 边缘窦。中央动脉主干在穿出白髓进入脾 索时分支形成一些直行的微动脉,形似笔 毛,故称笔毛微动脉。
髓质位于中央、色浅、相互连续。 胸腺基质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巨噬c
胸腺细胞:淋巴干细胞 T细胞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习指导——免疫系统(人卫版)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习指导——免疫系统(人卫版)

---------------------------------------------------------------最新资料推荐------------------------------------------------------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习指导——免疫系统(人卫版)第九章免疫系统一、实习目的 1.掌握淋巴结、脾脏的光镜结构。

2.熟悉胸腺的光镜结构。

3.掌握脾血窦的超微结构。

二、实习内容(一)淋巴结本片取材于人淋巴结, HE 染色。

1.肉眼观察切片呈椭圆形,大致可以看出标本周围的粉色线条是被膜,其下方染成深蓝色的一层是皮质,标本中央色淡的为髓质,一侧的凹陷区为淋巴结门。

2.低倍镜观察(1)被膜:为标本最表面的结缔组织,染成粉红色,常伸向实质形成小梁,构成淋巴结的支架。

(2)皮质:位于被膜下方,可看到有许多淋巴小结排列成一层,淋巴小结是由密集的淋巴细胞聚集形成,周围部染色较深,中央部着色较浅,称生发中心。

在被膜与淋巴小结间及小梁周围,有空隙显白色,此即为皮质淋巴窦,分别称为被膜下窦和小梁周窦。

位于皮质深层的弥散淋巴组织称副皮质区。

(3)髓质:1 / 6在皮质淋巴小结的深面,可看到淋巴细胞呈索状排列,染色深,叫髓索,它们相互连接成网状。

髓索之间的腔隙为髓窦,在髓质内还可见到条状的结缔组织为小梁。

2.高倍镜观察(1)被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包绕整个淋巴结,在凸侧可看到输入淋巴管,壁薄,腔面有一层内皮。

在淋巴结门处可见输出淋巴管、动脉和静脉出入。

(2)皮质:①淋巴小结:在淋巴小结的周围密集分布着许多小淋巴细胞,它们的细胞核小,圆形,染色较深。

在淋巴结的生发中心,可见到大、中淋巴细胞,细胞核比小淋巴细胞大,呈圆形,染色淡,并且可见一些分裂相;②副皮质区:是位于淋巴小结间及皮质与髓质交界处的弥散淋巴组织,以小淋巴细胞为主。

此区可见高内皮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③皮质淋巴窦:位于被膜下和小梁周边的不规则腔隙,内含星状的网状组织及少量的淋巴细胞。

组织学与胚胎学免疫系统

组织学与胚胎学免疫系统

淋巴细胞增殖 不受抗原
3 Thymus (胸腺) :
被膜 capsule 胸腺小叶
Thymic lobule
胸腺上皮细胞、巨噬细胞、 肥大细胞、成纤维细胞等
胸腺皮质(cortex):外周 基质细胞thymic stromal cells 胸腺细胞thymocytes(胸腺细胞-T ce 胸腺髓质(medulla)中央
二、名词解释
淋巴细胞再循环 单核吞噬系统血--胸腺屏障
胸腺功能
产生、培育T细胞,并向周围淋巴器官输送。 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各种胸腺基质细胞可分泌胸 腺素、胸腺生成素和多种细胞因子,不仅促进T细 胞的成熟发育,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
4 Lymph node (淋巴结)
capsule(被膜): trabeculae ( 小梁), afferent lymphatic vessels(输入淋巴 管), hilus( 淋巴门),efferent lymphatic vessels(输出淋 巴管). cortex(皮质): medulla(髓质):
动脉
心脏 作用:有利于识别抗原;扩大免疫反应 输出淋巴管
淋巴组织
Cap
Cap后微静脉
Hale Waihona Puke 深层皮质单位髓窦静脉
胸导管 右淋巴导管
淋巴管
5、 脾 Spleen
被膜:平滑肌,被膜表 面有间皮。
动脉周围淋巴鞘 中央动脉 弥散淋巴组织(T细胞)
白髓
White pulp
淋巴小结(脾小体)
B淋巴细胞
边缘区marginal zone:该区含有T细胞及B细胞。
是自身细胞的标志,分MHC-Ⅰ类分子和MHC-Ⅱ类分子。
一、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1ymphocyte):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免疫系统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免疫系统

以上各类细胞并不是各自独立的细胞群体,一些树 突状细胞,实际上可能是同一类的细胞摄取抗原后,携 带着抗原在移行过程中不同成熟阶段的表现而已。
面纱细胞
培养的树 突状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是指 分散在许多器官和组织中的 一些形状不同、名称各异, 但都来源于骨髓幼单核细胞, 并具有吞噬能力的巨噬细胞。
1. 巨噬细胞
是最重要的抗原 呈递细胞。在特异 性免疫应答中,多 数抗原须经巨噬细 胞摄取、加工、处 理并呈递给淋巴细 胞后,方可进行免 疫应答。
2.郎格汉斯细胞
主要存在于皮 肤的表皮,能捕 获、识别、处理 侵入表皮内的抗 原(异物或细 菌),并将抗原 呈递给T细胞,启 动Tc细胞的免疫 应答。
3. 滤泡树突细胞
分布于淋巴结、 脾脏及黏膜的淋巴 小结等处,该细胞 能捕获、处理和呈 递进入周围淋巴器 官和淋巴组织的抗 原或抗原抗体复合 物。
4. 交错突细胞
分布于胸腺 髓质和周围淋 巴器官的胸腺 依赖区内,可 分泌胸腺素并 将抗原呈递给 邻近的T细胞。
4. 微皱褶细胞
主要分布于 肠相关淋巴组织 处,位于黏膜上 皮之间,能从肠 道捕捉抗原,处 理后呈递给上皮 下的淋巴细胞
1.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细胞)
T细胞分三个亚群:
细胞毒性T 细胞(Tc细胞):通过释放穿孔 素和颗粒酶,直接攻击带异抗原的肿瘤细胞、病 毒感染细胞和异体细胞(20-30%);
辅助性T 细胞(Th细胞):辅助B细胞和Tc细 胞进行免疫应答(65%);
调节性(抑制性)T 细胞(Tr/Ts细胞):抑制 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对免疫应答进行负调节,使 免疫应答不致过于强烈。
根据发育部位、形态结构、表面标志和免疫 功能的不同,一般将淋巴细胞分为下列四种: 1.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细胞) 2.骨髓依赖淋巴细胞/囊依赖淋巴细胞(B细胞) 3.杀伤淋巴细胞(K细胞) 4.自然杀伤淋巴细胞(NK细胞)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 免疫系统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 免疫系统
实验四 免疫系统
目的要求: 掌握胸腺、淋巴结和脾的结构。
观察内容: 10号 胸腺 11号 淋巴结 12号 脾 39号 消化管的淋巴组织
10号 胸腺
(未成年人的胸腺切片)
被膜 皮质 髓质
胸腺组织结构 H - E 高倍 胸腺小体
胸腺髓质光镜图 (示胸腺小体)
11号 淋巴结
(淋巴结切片)
皮质 淋巴小结
生发中心
副皮质区
髓窦 髓索
髓质 淋巴结结构模式图
阑 尾 光 镜 图
(阑尾切片)
消化管的淋巴组织
消化管的淋巴组织
画图要求
四张任选一张画图。 尽量在低倍镜下画。 器官结构必须画完整。
下节课内容
实验五
19号 20号 21号 22号
消化管
食管 胃 回肠 结肠


图16 淋巴结副皮质区光镜图 (示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淋巴结髓质光镜图
脾白髓光镜图
生发中心
副皮质区
髓窦 髓索
皮质
髓质 淋巴结结构模式图
被膜
淋巴结
淋巴结皮质
皮质淋巴窦 淋巴小结 生发中心
副皮质区
淋巴结髓质
髓索 髓窦
淋巴结(髓质)
淋巴结(髓质)
12号 脾
(脾切片)
中央动脉
脾 Spleen
动脉周围 淋巴鞘
淋巴小结
白髓
脾索 红髓
脾血窦
脾(白髓)
脾(红髓)
39号 消化管的淋巴组织

《组织学与胚胎学》免疫系统

《组织学与胚胎学》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
Immune system
1
1
免疫:机体免除疾病的能力
—— 抵抗力
免疫是机体识别、排斥和消灭所有 异体物质的过程和能力
p2
入侵的病原微生物 异体细胞和大分子物质
抗原
自身体内发生变化的细胞(肿瘤细胞)
机体对抗原产生的识别、排斥和消灭的这种 生物学反应,称为免疫反应或免疫应答
免疫系统:人体的防御系统
淋巴细胞再循环(recirculation of lymphocyte)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血循环中的 淋巴C
淋巴组织
淋巴结 外周淋巴器官 脾
扁桃体
p 31
初始T细胞 初始B细胞
产生免疫应答
淋巴结
1. 分布
沿着淋巴管分布,以 颈部、腋下、肠系膜、 腹股沟和脊柱前区为多
p 32
2. 结构
▪ 肾形,豆形 ▪ 淋巴结门部 ▪ 致密结缔组织被膜,伸入实质形成
小梁,成为支架结构(间质) ▪ 实质:分成皮质和髓质两部分 ▪ 输入(凸面)和输出淋巴管(门部)
MHC-Ⅱ类分子: 某些免疫细胞表面
2、T细胞和B细胞表面有特异性的抗原受体
每个淋巴细胞表面只有一种抗原受体
p5
淋巴器官
中枢淋巴器官
(胸腺、骨髓)
外周淋巴器官
(淋巴结、脾、扁桃体)
淋巴组织 弥散淋巴组织
淋巴小结
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抗原p6 提呈细胞
一、主要的免疫细胞
1. 淋巴细胞 (核心成分)
5%~10%
可直接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 不需要抗原提呈细胞的帮助 不需借助抗体
p 13
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的变化
胸腺

组织学与胚胎学-免疫系统

组织学与胚胎学-免疫系统

淋巴组织(1ymph tissue):
指含有大量淋巴细胞的网状组织。
分两类:
弥散淋巴组织(diffuse lymphoid tissue):
在网状组织内弥漫分布着大量淋巴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
浆细胞。
含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或称高内皮微静脉(high endothelial
venule),为淋巴细胞从血液重新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
皮质上皮细胞: 或称星形上皮细胞(stellate epithelial cell)
免 疫 系 统功能:细网胸胸胞架腺腺呈,上细星网皮胞形孔细的,内胞分细 悬 化质胞浮十膜突着分与起密重胸较集要腺长的。细,质胸相膜腺互相细连互胞接直。构接成接皮触质,内对立诱体导
胸腺哺育细胞(thymic nurse cell):
(二)胸腺的功能
培育成熟的T细胞。 胸腺上皮细胞分泌胸腺素(thymosin)和胸腺生成素
(thymopoietin)等,促进胸腺细胞的分化。 将处女型T细胞输送到周围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参与
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细胞免疫)。
免 疫 系 统
1.皮质(cortex):
位于被膜内侧和小叶间隔周围。 组成:
免 疫 系 统
淋巴器官(1ymph organ)
一、胸腺 (thymus): 是T细胞分化发育的唯一场所。 在胚胎早期由内胚层和外胚层上皮组成。 当淋巴干细胞迁入后才发育成为中枢淋巴器官。 不含网状纤维。 有明显的年龄变化。
出生时:重10~15g 。
青春期时:重达30~40g,以后逐渐退化。
第十一章
免疫系统
Immune System
免 疫 系 统
免疫系统组成:
免疫细胞:是核心成分。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抗原呈 递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和粒细胞等。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课件:第10章免疫系统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课件:第10章免疫系统

• 动脉周围淋巴鞘(periarterial lymphatic sheath): 由位于中央动脉(central artery)周围的淋巴组织构成。
主要含大量T细胞,属于胸腺依赖区,同时含有巨噬细胞、交 错突细胞等,但无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 脾小结(splenic corpusle):
即脾内的淋巴小结,位于淋巴鞘与边缘区之间,其结构与 淋巴结的淋巴小结相同,主要由大量B细胞组成,同时含有巨 噬细胞等。产生免疫应答时脾小结较大,有生发中心,其帽部 朝向红髓。
包括被膜下淋巴窦和小梁周窦。皮质淋巴窦由扁平连续的 内皮细胞围成窦壁,窦腔内为星形的内皮细胞支撑,许多巨噬 细胞附着在窦壁上,淋巴在窦内缓慢流动,利于巨噬细胞清除 抗原(图10-10)。
2.髓质 位于淋巴结的中央,由髓索和髓窦构成(图10-11)。
• 髓索(medullary cord): 主要由B细胞和浆细胞组成,与副皮质区相连,髓索内
第10章 免疫系统
Immune System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免疫系统由免疫细胞(immune cell)、淋巴组织 (lymphoid tissue)和淋巴器官(lymphoid organ)组 成。主要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稳定。免疫系 统这种外察诸异,内审诸己的分子基础是①所有体细胞表 面都有主要组织相容性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olecules,MHC)。②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表 面有特异性抗原受体。
体内具有捕获、吞噬和处理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特 异性淋巴细胞,激发T细胞活化、增殖的一类细胞,统称为 抗原呈递细胞,主要有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在体内数量少, 但分布广泛,细胞的共同特点是具有树枝状要包括血液中的DC,表皮及消化管内的朗 格汉斯细胞,心、肺、肾等器官结缔组织中的间质DC,淋巴 窦内的面纱细胞,以及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中的交错突细胞。 不同的DC可能是同一种细胞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血液DC进 入表皮及心、肺、肾等处后,成为朗格汉斯或间质DC,捕获 和处理抗原后这些表面具有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DC又迁 移到淋巴,变为面纱细胞,再迁移到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的T 细胞区,进一步变为突起多而相互交错的交错突细胞,其表 面有大量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并将抗原呈递给特异性 淋巴细胞,激发免疫应答。DC的抗原呈递能力远强于巨噬细 胞。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12章 免疫系统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12章 免疫系统

巨噬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抗原提呈细胞 (树突状、交错突)
其它细胞 (粒细胞、肥大细胞等)
(一)淋巴细胞
T细胞(Tc、Th、Ts) (靶细胞) 初始、效应、记忆性T细胞
B细胞 初始、效应(浆细胞、Ig)
淋巴细胞 记忆性B细胞
NK细胞
T淋巴细胞
初始T细胞
细胞Ag 免疫
效(1应周T)(C T细Ag胞记(忆数)性年T) C
一、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T、B、NK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再循环)
巨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DC)
二、淋巴组织
以网状组织为支架,网孔中充满淋巴 细胞和其它免疫细胞。 1. 弥散淋巴组织 2. 淋巴小结(淋巴滤泡)
三、淋巴器官
• 中枢淋巴器官:胸腺、骨髓。 • 外周淋巴器官:淋巴结、脾、扁桃体。 中枢与外周淋巴器官区别:
二、淋巴组织 (lymphoid tissue)
以网状组织为支架,网孔中 充满淋巴细胞和其它免疫细胞。
1.弥散的淋巴组织 2. 淋巴小结
1. 弥散的淋巴组织
(diffuse lymphoid tissue)
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明显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高内皮微静脉)——淋巴细胞 由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通道
5、交错突细胞 interdigitating cell (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
血液 →郎格汉斯细胞→面纱细胞 间质DC (淋巴)
(表面具有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
(捕和处理抗原物质)
骨髓
T细胞区 交错突细胞
巨噬细胞(左)向T细胞(右)提呈抗原电镜像
面纱细胞扫描电镜像
交错突细胞电镜像 (1交错突细胞 2 淋巴细胞)

组织学与胚胎学 免疫系统

组织学与胚胎学  免疫系统
红细胞
2、免疫:进行免疫应答 3、造血:胚胎早期造血,出生后仍
含造血干细胞
复习题
1、名解: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抗原提 呈细胞、血胸腺屏障、胸腺依赖区、 动脉周围淋巴鞘
2、简述淋巴结皮质的组织结构.
3、简述脾血窦的结构.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高内皮微静脉)
淋巴管 血液
有利于识别抗原,促进免疫细胞间的协作,使 散在于全身的免疫细胞成为一整体
(二)巨噬细胞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巨噬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分布于全身各处的单核细胞和由其分化 而来的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
包括:单核细胞,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的 巨噬细胞,骨组织的破骨细胞,神经 组织的小胶质细胞,肝巨噬细胞和肺 巨噬细胞等。
(胸腺产生, 进入外周, 处于静息状态)
初始T细胞
(接受抗原提呈,
转化、增殖和分化)
效应T细胞
记忆性T细胞
(大部分)
(小部分)
行使细胞免疫
处静息状态,长期
保持免疫记忆,保持
迅速再次反应的能力
T 细胞分三个亚群疫, Th2细胞辅助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通过释放穿孔
输出淋巴管
2、副皮质区
位于皮质深层,为较大片的弥散淋巴组织 ,主要是T细胞,还有交错突细胞、巨噬细胞 和少量B细胞等。又称胸腺依赖区。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由立方形内皮细
胞围成, 是血液中淋 巴细胞进入淋巴组织 的通道。
3.皮质淋巴窦(被膜下窦、小梁周窦)
皮质淋巴窦
3.皮质淋巴窦(被膜下窦、小梁周窦)
第12章 免疫系统
immune system
主讲人:邓 婷
目的要求
1. 熟悉免疫系统的组成。 2. 熟悉胸腺的结构与功能。 3. 掌握淋巴结和脾的结构与功能。 4. 了解淋巴细胞的分类及各类淋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章 免疫系统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章 免疫系统
结构扁平的内皮细胞围成的一个窦壁,在内皮细 胞的外面有薄层基板、少量的网状纤维及一层扁平的 网状细胞。窦腔的里面有星形的内皮细胞支撑窦腔, 有许多巨噬细胞附着于内皮细胞、腔中有少量淋巴细 胞。
(2)髓质:
髓索(medullary cord)淋巴索 ,是相互
连接的索状淋巴组织,索内主要含B细胞及少 量T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及巨噬细胞。髓 索中央常有一条扁平内皮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是血内淋巴细胞进入髓索的通道。
(2)边缘区(marginal zone):位于白髓和红 髓交界处,宽约100μm。该区的淋巴细胞稀疏, 含有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中央动脉侧支 分支而成的一些毛细血管,其末端在白髓和边 缘区之间膨大形成的小血窦,称为边缘窦。
(3)红髓(red pulp):
约占脾实质的2/3,含有大量血细胞,在 新鲜脾切面上呈现红色。红髓由脾索及脾窦组 成。
功能:吞噬细菌、病毒、异物。加工处理 抗原、参与机体免疫反应。
二、淋巴组织(Lymphoid tissue)
以网状组织为支架,网眼中充满大量淋巴细胞及一些 免疫辅助细胞等,淋巴组织分为两种:弥散淋巴组织和淋 巴小结。
(一)弥散淋巴组织(diffuse lymphoid tissue)
形态结构:细胞呈弥散性、均匀分布,与周围 的组织 无明显分界。以T淋巴细胞为主,是T细胞分裂、分化的 部位。含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其内皮细胞立方状;是血 液中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
② 胸腺细胞来源于骨髓的淋巴干细胞,在胸 腺内分化发育成熟T细胞。
外层皮质 早期胸腺细胞群 体积大 幼稚 增殖
能力强
被选择,凡能与机体自
身抗原相结合或与自身
MHC抗原不相容的淘汰。
深层皮质 髓质 胸腺细胞体积变小,3%-5% 则 继续分化成熟T细胞。具有正常的免疫应答 潜能。 周围淋巴器官,抗原激活行使 功能。

组织学与胚胎学免疫系统

组织学与胚胎学免疫系统
2.淋巴小结:
二、淋巴组织
弥散淋巴组织
以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为支架,网眼中含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
无明显界限,结构弥散
高内皮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01
小结帽
02
淋巴小结
03
分区 明区、暗区、小结帽
04
淋巴小结内 95%为 B细胞
05
暗区 大的 B细胞,嗜碱性强,着色深
06
明区 由暗区细胞分化形成两种小淋巴细胞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1)被膜:
(2)实质 白髓
致密结缔组织,形成小梁,弹性纤维和平滑肌
红髓 最大的淋巴器官,位于血循环通路上。 脾的结构:
(二)脾
脾结构示意图
脾窦
边缘区
动脉周围淋巴鞘
脾索
白髓的脾小体
中央动脉
小梁动、静脉
被膜
小梁
动脉周围淋巴鞘:弥散淋巴组织。以T淋巴细胞 为主(胸腺依赖区)
组织和器官
巨噬细胞(结缔组织) 柯否细胞(肝) 尘细胞(肺) 小胶质细胞(神经组织) 破骨细胞(骨组织) 郎格汉斯细胞(皮肤)
来源及组成:
分类:
定义:
常见毛细血管后微静脉(高内皮静脉)
1.弥散淋巴组织:
初级淋巴小结: 次级淋巴小结: 有生发中心 暗区 明区 小结帽
脾A→小梁A→中央A→笔毛微A→开放到脾索
↓ ↙
脾的功能:
01
滤血 免疫应答 造血 贮血
02
C、皮质淋巴窦:被膜下窦、小梁周窦
01
弥散淋巴组织
02
淋巴小结
03
(B 细胞区)
04
淋巴小结 弥散淋巴组织皮质淋巴窦
05

《组织学与胚胎学》免疫系统

《组织学与胚胎学》免疫系统

第一节 Immune Cell 免疫细胞
Lymphocyte 淋巴细胞
• T lymphocyte(T淋巴细胞,T细胞)
借助MHC识别抗原,参与细胞免疫应答。
• B lymphocyte(B淋巴细胞,B细胞与体液免疫应答。
• nature killer cell(NK细胞)
淋巴样DC:淋巴前体细胞经血流直接进入
淋巴器官,如胸腺DC。
• 与发育中胸腺的阴性选择有关,引起胸腺性 (中枢性)自身抗原耐受性。
巨噬细胞(macrophage):
在炎性或其他因子的刺激下,巨噬细胞活化, 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增强。T细胞分泌的淋巴 因子可使巨噬细胞进一步活化。
活化巨噬细胞表面的MHC-Ⅱ分子上调,能处 理和呈递抗原给T细胞,促进细胞免疫应答。
能捕捉、加工和处理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特 异性淋巴细胞,启动或调节免疫应答反应。
• 专职APC:包括dendritic cell(DC,树突状细
胞) 、macrophage和B cell。 • 非专职APC:包括某些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等。
树突状细胞(DC):
起源于骨髓多能干细胞。 分布广,有树枝状突起,高表达MHC-II类分子。 具有很强的免疫刺激能力、能启动T细胞初级免
细胞再循环。
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 成熟NK细胞:位于外周血,不表达T、B细胞的特异
受体,无需中介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感染细胞。 骨髓中的NK细胞含颗粒较少,活性很弱。 新生儿外周血NK细胞含有较多的颗粒,活性较强。
成人外周血NK细胞含颗粒多,活性很强。
二、抗原呈递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
生发中心 淋巴小结 淋巴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
动脉周围 淋巴鞘
淋巴小结
白髓
脾索 脾血窦
红髓
22
脾(白髓)
23
脾(红髓)
24
25
26
27
28
39号 消化管的淋巴组织
(阑尾切片)
29
消化管的淋巴组织
30
消化管的淋巴组织
31
32
33
34
画图要求
四张任选一张画图。 尽量在低倍镜下画。 器官结构必须画完整。
35
下节内容
❖实验五 消化管
大家好
1
实验四 免疫系统
目的要求: 掌握胸腺、淋巴结和脾的结构。
观察内容: 10号 胸腺 11号 淋巴结 12号 脾 39号 消化管的淋巴组织
2
10号 胸腺
(未成年人的胸腺切片)
3
被膜 皮质 髓质
4
胸腺组织结构 H - E 高倍 胸腺小体
5
胸腺髓质光镜图 (示胸腺小体)
6
7
8
11号 淋巴结
(淋巴结切片)
9
皮质淋巴窦 淋巴小结
生发中心
副皮质区
髓窦 髓索
皮质
髓质 淋巴结结构模式图
被膜
10
淋巴结
11
淋巴结皮质
皮质淋巴窦 淋巴小结 生发中心
副皮质区
12
13
淋巴结髓质
髓索 髓窦
14
淋巴结(髓质)
15
淋巴结(髓质)
16
17
18
19
20
12号 脾
(脾切片)
21
中央动脉
脾 Spleen
❖19号 ❖20号 ❖21号 ❖22号
食管 胃 回肠 结肠
36


37
图16 淋巴结副皮质区光镜图 (示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38
淋巴结髓质光镜图
39
脾白髓光镜图
40
图30 扁桃体光镜图
41
腭扁桃体
42
皮质淋巴窦 淋巴小结
生发中心
副皮质区
髓窦 髓索
髓质
淋巴结结构模式图
43
阑 尾 光 镜 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