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宫廷音乐研究现状与反思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小结
在对宋代宫廷音乐研究成果的梳理中,本文共将其分为三个 部分来论述,即宋代宫廷音乐机构、音乐制度、音乐教育与乐人选 拔三个方面,但是这三者并不是不相往来、界限清楚分明,而是时 有交叠和融合的。例如张丽《宋代乐队编制研究》( 硕士学位论 文) 中,虽论述的是属于制度范畴的乐队编制,但同时它又必须 依托于宫廷音乐机构才能得以实施; 和雇是宋宫廷遴选乐人入宫 奏乐的一种途径,在献乐之前需要经过“轮训”这一阶段对州府 选拔的乐人进行统一培训,那这与宫廷音乐教育和乐人的选拔又 是紧密联系的。如果要将三者进行硬性的切割,恐怕是不明智且 不合理之举。
张国强《宋代教坊乐制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中,对宋代各 时期的教坊及其乐制沿革进行论述,认为教坊“不仅承应着宫廷 宴享中的音乐表演,而且还出现在一些庄重肃穆的场合,如奉天 书、奉安等。”,强调了教坊礼俗兼备的重要功能。韩启超在其硕 士学位论文《宋代宫廷燕乐盏制研究》中专门论述了宋代宫廷在 燕乐中乐盏制度研究,“‘燕乐’的内涵主要是指宋代宫廷宴飨中 演奏的音乐,重点论述宫廷燕乐分盏奉乐体制,其实质是指宋代 宫廷燕乐的演出体制,又称宋代宫廷盏乐制度,简称盏制。”作者 对九盏乐的基本范式进行了探究,并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宋代宫廷 燕乐“分盏奉乐”的形成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而张丽的《宋代乐 队编制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中“对各类乐队编制在历时中的发 展和演变给予了充分的注意。其中特别是对宋代教坊乐中以鼓、 板、笛类乐器为其乐队主要成分的乐队编制,从其发展、演变的角 度进行研究。”作 者 文 中 由 于 资 料 等 原 因 着 重 于 对 鼓 吹 乐 的 研 究,为宫廷仪仗活动的研究提供了参照。汪洋《宋代五礼仪式音 乐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分述了宋代吉、嘉、宾、军、凶五礼的用
对于宋代宫廷音乐机构具体有哪些,学者们已有了基本的共 识。太常寺、教坊、大晟府( 1105—1120 年) 到南宋的教乐所等这 些机构都曾主导过宋代宫廷音乐,还有代表军乐系统的东西班、 钧容直、清衙军,地方州府的衙前乐,同时在这些机构下面还有一 些所属机构,如云韶部、大乐署、鼓吹署等,但其具体的层级和所 属、职能等都还是进一步进行研究的方向。
·248·文学界
相对于专著,一些论文很早就注意到了宋代音乐机构设立上 的特殊性。李英在 1992 年发表了《宋代音乐机构述论》一文, “就宋代官方设置的六个音乐机构———教坊、云韶部、钧容直、东 西班乐、衙前乐、大晟府,在沿革、编制、执掌方面加以考述并进行 初步探索。”作者对 宋 代 音 乐 机 构 的 关 注 是 较 早,但 是 将 州 府 设 立的衙前乐作为 一 独 立 的 官 置 机 构 与 教 坊 、大 晟 府 并 列 进 行 论 述,似乎有些不够妥当。张丽《宋代教坊乐队的沿革及其历史文 化特征》对教坊这一宫廷燕乐机构在两宋间的变迁进行了考证, 尤其对教坊四部乐的考述和梳理,对我们了解教坊四部乐是很好 的借鉴。杨倩描《两宋诸班直番号及沿革考》对宋宫廷音乐机构 钧容直和东西班均有提及,为我们探究宋代宫廷军乐提供了一定 线索。
相对于宋代音乐教育来说,宋代宫廷乐人的选拔和遴选上有 较多的成果,越来越多的学者予以了高度的关注。如: 项阳《山 西乐户研究》、乔建《乐户: 田野调查与历史追踪》、项阳《轮值轮 训制度———中国传统 音 乐 主 脉 传 承 之 所 在 》、修 海 林《宋 代 宫 廷 与官学中的音乐 教 育 活 动 与 理 论 》等 文 论 都 提 及 宫 廷 乐 人 在 选
1 宋代宫廷音乐机构
关于宋代宫廷音乐机构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著作、学位论文 和期刊论文三个部分。其中具体研究宋代宫廷音乐机构的专著 基本不见,大部分都是在通论、断代史或者专题史的研究内容中 插入对于宋代宫廷音乐机构的相关论述。作为奠基的著作有日 本学者岸边成雄的《唐代音乐史的研究》,书中提到了宋代的宫 廷音乐机构教 坊。杨 荫 浏 先 生 在 他 的 具 有 里 程 碑 式 意 义 的《中 国古代音乐史稿》中,在宋代一章节中有专门论述宫廷的鼓吹乐 和燕乐的篇幅,其中就提到“宋代宫廷设置的《燕乐》机构,最重 要的是教坊,其次 有 云 韶 部、钧 容 直、东 西 班 等。”书 中 对 这 些 机 构的设置取消、组 织 规 模 和 职 能 的 转 变 等 给 予 了 一 定 篇 幅 的 描 写。杨荫浏先生还在前文论述宫廷雅乐时还提到了宫廷机构大 晟府的设立,不过只是顺笔提及,而未予以展开。杨先生对这些 机构的述及,为后之学者在研究宋代宫廷音乐机构时打下了基本 框架。
[5]张国强: 《宋代教坊乐制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艺 术研究院,2004 年。
[6]韩启超: 《宋代宫廷燕乐盏制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河 南大学,2004 年。
[7]张丽: 《宋代乐队编制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河南大 学,2001 年。
[8]刘媛媛: 《宋代宫廷音乐机构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武 汉音乐学院,2007 年。
乐制度。文中对具体的制度没有进行论述,而是只提到五礼中何 时用乐以及用乐的程式等都必须依附于礼。
期刊论文中论及宋代宫廷音乐制度的较为常见,由于篇幅以 及资料搜集等原 因,不 进 行 一 一 论 述,只 选 择 几 篇 作 简 单 梳 理。 黄竹三《“参军色”与“致语”考》中提到“参军色是宋代教坊的角 色,在中国伎艺演出史上有重要地位。它在宫廷乐舞演出中具有 指挥协调职能,有时还参加表演,驾出郊祀、游幸、燕射,参军色亦 导引动乐。”教坊隶 属 宫 廷,故 参 军 色 念 致 语 口 号 这 一 行 为 也 属 于宋代宫廷音 乐 表 演 程 式 中 的 一 部 分。韩 启 超《宋 代 乐 语 名 实 考辨》认为: “乐语,宋代文体的一种,有着固定的体制与规范,是 燕乐表演过程中,颂祝德美、沟通观演双方以及串联节目,组织演 出的词语,是以参军色为主的乐人所用的仪式性语言,也是解读 宋代音乐生活,探寻燕乐演出体制的一把钥匙。”在这里,乐语与 致语具有相似的表达,体现了宋代宫廷中音乐制度的程式性和规 范性。
关键词: 宫廷音乐; 制度; 机构 中图分类号: G5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2111( 2010) 06 - 0248 - 02
在音乐史学研究视角不断拓展和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中, “唐宋音乐变 革 说”、“唐 宋 音 乐 断 层 说”、“唐 宋 音 乐 转 型 说 ”等 说法随之被提出,学界开始关注造成唐宋音乐这种变化的各种深 层次原因,同时也注意到在这些因素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 现象。从宋代音乐文化来说,学者们讨论宋代音乐文化时主要将 其分为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两部分来论述,其中宫廷音乐以歌舞 大曲为代表,民间俗乐是以剧曲说唱为代表的。本文主要着眼于 宋代宫廷音乐的相关内容,对前人研究中所取得的的成绩,予以 概要的述评。
3 宋代宫廷音乐教育与乐人选拔
在修海林 的《中 国 古 代 音 乐 教 育 》中,有 专 门 章 节 叙 述 宋、 辽、金、元时期的音 乐 教 育,作 者 认 为“太 常 寺 及 所 署 音 乐 机 构, 主要从事雅乐活动,其教育行为也是为此服务的。…宋代教坊有 一定的管理制度。”之后作者论述了太常寺的教育行为包括在太 常寺教习音乐、通过物质奖励来推动对雅乐教习、制定考核升补 条例和学习课程提高乐工技艺等 10 个方面的内容。且认为当时 的官学教育是培养治才与专才,着眼于人格的全面培养,而并非 专注于音乐技艺教习。教育理念上以宋代理学有关的思想为代 表,提倡音乐是教育人的,应与自我道德修养一致。在其论述中 以《宋史. 乐志》为主要参考依据,并认为教坊为主要教习机构, 为古代音乐教育尤其是宋代宫廷音乐教育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 基础。
刘媛媛在其硕士学位论文《宋代宫廷音乐机构研究》中将宋 代宫廷音乐机构分为太常寺、教坊、教乐所、大晟府、钧容直、云韶 部、东西班七个名目,分别对其机构设置、职能和功能予以叙述, 条理清晰,各部门的职责论述详尽,但是文中以大晟府的设立为 重要依据而认 为 整 个 宋 代“重 雅 轻 俗 ”,有 些 一 概 而 论 了。孙 琳 硕士学位论文《唐宋宫廷雅乐之比较研究》主要探究唐宋宫廷雅 乐之异同,文中对音乐管理机构作了对比,“总体来说,唐宋时期 管理宫廷礼乐的机构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依旧是以太常寺为主要 机构。其中的大乐 署 主 掌 雅 乐,鼓 吹 署 掌 管 卤 簿 仪 仗 用 乐。”由 于文章着重点不同,故未对宫廷音乐机构予以展开。
拔上是有严 格 的 规 定,需 按 等 级 进 行 排 定。 如“十 五 年 有 五 上 考,七中考者,授散官,直本司”、“得难曲五十以上任供奉者为业 成”等等,都表明了当时对于宫廷乐人的选拔是有严格规定的。
对宋代音乐教育的研究和研究史的梳理很多学者都没有予 以关注,至于当时的音乐教育制度更是不曾得见,对现代学者来 说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普遍意义中的制度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 规范。笔者认为,音乐制度的范围较为广泛: 除了音乐机构中所 具有的相应的音乐制度,在音乐活动中的某一固定的程式也可属 于制度规范的范畴,宋代即是如此。统治者为了复古和提倡皇权 至上,在音乐活动和音乐机构中都有严格的规范和程序,尊卑有 序在此时得到较为严格的划分。
宋代宫廷音乐研究现状与反思
罗俊峰
(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 430079)
摘要: 唐代的歌舞伎乐、宋代的剧曲俗乐被认为是唐宋时期 音乐文化的代表,一直为学者们所津津乐道。随着研究的深入, 学者们在研究音乐本体的同时开始趋向于将音乐放入文化和社 会的背景中研究。本文将从音乐机构、音乐制度和音乐教育三个 方面对宋代的宫廷音乐进行梳理,观察音乐在不同背景下表现出 的意义。
宋代音乐教育的论文并不多见,专门论述宋代音乐教育的只 见修海林《宋代宫 廷 与 官 学 中 的 音 乐 教 育 活 动 与 理 论 》,而 大 多 只能从研究当时整体的教育风气与教育活动的论文中窥见一二。 修海林《宋代宫廷与官 学 中 的 音 乐 教 育 活 动 与 理 论 》与 其《中 国 古代音乐教育》中对宋代音乐教育的论述一脉相承,其中所论述 的内容相差无 几,此 不 赘 述。李 延 年《宋 元 教 育 小 说 初 探 》从 宋 代反应教育题材的小说着手,反应当时的教育情况,作者认为宋 元时期的教育小说在内容上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为主,且多为 官学教育小说,可见当时官方对教育的支持程度。李良玉《论两 宋时期的历史教育》中提到: 两宋官学教育仍以儒家经典为主要 内容,同时史学也是两宋官学的教学内容之一,并且在两宋时期 的历史教育是趋向通俗化与大众化的。这些讨论宋代教育内容 或活动的相关相关文章,无不体现了当时教育的兴盛之风。
参考文献:
[1]康瑞军: 《宋代宫廷音乐制度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 社,2009 年版。
[2]杨荫浏: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年版。
[3]修海林: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年版。
[4]孙琳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唐宋宫廷雅乐之比较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武 汉音乐学院,2006 年。
[9]汪洋《宋代五礼仪式音乐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河南 大学,2005 年。
[10]李英: 《宋代音乐机构述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2 年第 3 期。
2 宋代宫廷音乐制度
宋代宫廷音乐制度的研究,近几年逐渐为人们所关注,许多 文论对该内容都作了一定篇幅的论述,其中包括对某一具体制度 的的研究,也出现了单独论述宋代宫廷音乐制度的著作。
康瑞军《宋代 宫 廷 音 乐 制 度 研 究 》一 书,从 宋 代 宫 廷 音 乐 机 构与乐官制度、乐籍制度、和雇制度和演出体制及体征几个方面 系统的对宋代宫廷音乐制度进行了论述,提纲挈领式的将宋宫廷 音乐制度作了全面的梳理论述,其中作者对乐籍制度、和雇制度 的研究是一个新的论题和切入点,从社会学的角度而“把目光投 向人”。
在对宋代宫廷音乐研究成果的梳理中,本文共将其分为三个 部分来论述,即宋代宫廷音乐机构、音乐制度、音乐教育与乐人选 拔三个方面,但是这三者并不是不相往来、界限清楚分明,而是时 有交叠和融合的。例如张丽《宋代乐队编制研究》( 硕士学位论 文) 中,虽论述的是属于制度范畴的乐队编制,但同时它又必须 依托于宫廷音乐机构才能得以实施; 和雇是宋宫廷遴选乐人入宫 奏乐的一种途径,在献乐之前需要经过“轮训”这一阶段对州府 选拔的乐人进行统一培训,那这与宫廷音乐教育和乐人的选拔又 是紧密联系的。如果要将三者进行硬性的切割,恐怕是不明智且 不合理之举。
张国强《宋代教坊乐制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中,对宋代各 时期的教坊及其乐制沿革进行论述,认为教坊“不仅承应着宫廷 宴享中的音乐表演,而且还出现在一些庄重肃穆的场合,如奉天 书、奉安等。”,强调了教坊礼俗兼备的重要功能。韩启超在其硕 士学位论文《宋代宫廷燕乐盏制研究》中专门论述了宋代宫廷在 燕乐中乐盏制度研究,“‘燕乐’的内涵主要是指宋代宫廷宴飨中 演奏的音乐,重点论述宫廷燕乐分盏奉乐体制,其实质是指宋代 宫廷燕乐的演出体制,又称宋代宫廷盏乐制度,简称盏制。”作者 对九盏乐的基本范式进行了探究,并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宋代宫廷 燕乐“分盏奉乐”的形成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而张丽的《宋代乐 队编制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中“对各类乐队编制在历时中的发 展和演变给予了充分的注意。其中特别是对宋代教坊乐中以鼓、 板、笛类乐器为其乐队主要成分的乐队编制,从其发展、演变的角 度进行研究。”作 者 文 中 由 于 资 料 等 原 因 着 重 于 对 鼓 吹 乐 的 研 究,为宫廷仪仗活动的研究提供了参照。汪洋《宋代五礼仪式音 乐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分述了宋代吉、嘉、宾、军、凶五礼的用
对于宋代宫廷音乐机构具体有哪些,学者们已有了基本的共 识。太常寺、教坊、大晟府( 1105—1120 年) 到南宋的教乐所等这 些机构都曾主导过宋代宫廷音乐,还有代表军乐系统的东西班、 钧容直、清衙军,地方州府的衙前乐,同时在这些机构下面还有一 些所属机构,如云韶部、大乐署、鼓吹署等,但其具体的层级和所 属、职能等都还是进一步进行研究的方向。
·248·文学界
相对于专著,一些论文很早就注意到了宋代音乐机构设立上 的特殊性。李英在 1992 年发表了《宋代音乐机构述论》一文, “就宋代官方设置的六个音乐机构———教坊、云韶部、钧容直、东 西班乐、衙前乐、大晟府,在沿革、编制、执掌方面加以考述并进行 初步探索。”作者对 宋 代 音 乐 机 构 的 关 注 是 较 早,但 是 将 州 府 设 立的衙前乐作为 一 独 立 的 官 置 机 构 与 教 坊 、大 晟 府 并 列 进 行 论 述,似乎有些不够妥当。张丽《宋代教坊乐队的沿革及其历史文 化特征》对教坊这一宫廷燕乐机构在两宋间的变迁进行了考证, 尤其对教坊四部乐的考述和梳理,对我们了解教坊四部乐是很好 的借鉴。杨倩描《两宋诸班直番号及沿革考》对宋宫廷音乐机构 钧容直和东西班均有提及,为我们探究宋代宫廷军乐提供了一定 线索。
相对于宋代音乐教育来说,宋代宫廷乐人的选拔和遴选上有 较多的成果,越来越多的学者予以了高度的关注。如: 项阳《山 西乐户研究》、乔建《乐户: 田野调查与历史追踪》、项阳《轮值轮 训制度———中国传统 音 乐 主 脉 传 承 之 所 在 》、修 海 林《宋 代 宫 廷 与官学中的音乐 教 育 活 动 与 理 论 》等 文 论 都 提 及 宫 廷 乐 人 在 选
1 宋代宫廷音乐机构
关于宋代宫廷音乐机构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著作、学位论文 和期刊论文三个部分。其中具体研究宋代宫廷音乐机构的专著 基本不见,大部分都是在通论、断代史或者专题史的研究内容中 插入对于宋代宫廷音乐机构的相关论述。作为奠基的著作有日 本学者岸边成雄的《唐代音乐史的研究》,书中提到了宋代的宫 廷音乐机构教 坊。杨 荫 浏 先 生 在 他 的 具 有 里 程 碑 式 意 义 的《中 国古代音乐史稿》中,在宋代一章节中有专门论述宫廷的鼓吹乐 和燕乐的篇幅,其中就提到“宋代宫廷设置的《燕乐》机构,最重 要的是教坊,其次 有 云 韶 部、钧 容 直、东 西 班 等。”书 中 对 这 些 机 构的设置取消、组 织 规 模 和 职 能 的 转 变 等 给 予 了 一 定 篇 幅 的 描 写。杨荫浏先生还在前文论述宫廷雅乐时还提到了宫廷机构大 晟府的设立,不过只是顺笔提及,而未予以展开。杨先生对这些 机构的述及,为后之学者在研究宋代宫廷音乐机构时打下了基本 框架。
[5]张国强: 《宋代教坊乐制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艺 术研究院,2004 年。
[6]韩启超: 《宋代宫廷燕乐盏制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河 南大学,2004 年。
[7]张丽: 《宋代乐队编制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河南大 学,2001 年。
[8]刘媛媛: 《宋代宫廷音乐机构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武 汉音乐学院,2007 年。
乐制度。文中对具体的制度没有进行论述,而是只提到五礼中何 时用乐以及用乐的程式等都必须依附于礼。
期刊论文中论及宋代宫廷音乐制度的较为常见,由于篇幅以 及资料搜集等原 因,不 进 行 一 一 论 述,只 选 择 几 篇 作 简 单 梳 理。 黄竹三《“参军色”与“致语”考》中提到“参军色是宋代教坊的角 色,在中国伎艺演出史上有重要地位。它在宫廷乐舞演出中具有 指挥协调职能,有时还参加表演,驾出郊祀、游幸、燕射,参军色亦 导引动乐。”教坊隶 属 宫 廷,故 参 军 色 念 致 语 口 号 这 一 行 为 也 属 于宋代宫廷音 乐 表 演 程 式 中 的 一 部 分。韩 启 超《宋 代 乐 语 名 实 考辨》认为: “乐语,宋代文体的一种,有着固定的体制与规范,是 燕乐表演过程中,颂祝德美、沟通观演双方以及串联节目,组织演 出的词语,是以参军色为主的乐人所用的仪式性语言,也是解读 宋代音乐生活,探寻燕乐演出体制的一把钥匙。”在这里,乐语与 致语具有相似的表达,体现了宋代宫廷中音乐制度的程式性和规 范性。
关键词: 宫廷音乐; 制度; 机构 中图分类号: G5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2111( 2010) 06 - 0248 - 02
在音乐史学研究视角不断拓展和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中, “唐宋音乐变 革 说”、“唐 宋 音 乐 断 层 说”、“唐 宋 音 乐 转 型 说 ”等 说法随之被提出,学界开始关注造成唐宋音乐这种变化的各种深 层次原因,同时也注意到在这些因素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 现象。从宋代音乐文化来说,学者们讨论宋代音乐文化时主要将 其分为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两部分来论述,其中宫廷音乐以歌舞 大曲为代表,民间俗乐是以剧曲说唱为代表的。本文主要着眼于 宋代宫廷音乐的相关内容,对前人研究中所取得的的成绩,予以 概要的述评。
3 宋代宫廷音乐教育与乐人选拔
在修海林 的《中 国 古 代 音 乐 教 育 》中,有 专 门 章 节 叙 述 宋、 辽、金、元时期的音 乐 教 育,作 者 认 为“太 常 寺 及 所 署 音 乐 机 构, 主要从事雅乐活动,其教育行为也是为此服务的。…宋代教坊有 一定的管理制度。”之后作者论述了太常寺的教育行为包括在太 常寺教习音乐、通过物质奖励来推动对雅乐教习、制定考核升补 条例和学习课程提高乐工技艺等 10 个方面的内容。且认为当时 的官学教育是培养治才与专才,着眼于人格的全面培养,而并非 专注于音乐技艺教习。教育理念上以宋代理学有关的思想为代 表,提倡音乐是教育人的,应与自我道德修养一致。在其论述中 以《宋史. 乐志》为主要参考依据,并认为教坊为主要教习机构, 为古代音乐教育尤其是宋代宫廷音乐教育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 基础。
刘媛媛在其硕士学位论文《宋代宫廷音乐机构研究》中将宋 代宫廷音乐机构分为太常寺、教坊、教乐所、大晟府、钧容直、云韶 部、东西班七个名目,分别对其机构设置、职能和功能予以叙述, 条理清晰,各部门的职责论述详尽,但是文中以大晟府的设立为 重要依据而认 为 整 个 宋 代“重 雅 轻 俗 ”,有 些 一 概 而 论 了。孙 琳 硕士学位论文《唐宋宫廷雅乐之比较研究》主要探究唐宋宫廷雅 乐之异同,文中对音乐管理机构作了对比,“总体来说,唐宋时期 管理宫廷礼乐的机构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依旧是以太常寺为主要 机构。其中的大乐 署 主 掌 雅 乐,鼓 吹 署 掌 管 卤 簿 仪 仗 用 乐。”由 于文章着重点不同,故未对宫廷音乐机构予以展开。
拔上是有严 格 的 规 定,需 按 等 级 进 行 排 定。 如“十 五 年 有 五 上 考,七中考者,授散官,直本司”、“得难曲五十以上任供奉者为业 成”等等,都表明了当时对于宫廷乐人的选拔是有严格规定的。
对宋代音乐教育的研究和研究史的梳理很多学者都没有予 以关注,至于当时的音乐教育制度更是不曾得见,对现代学者来 说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普遍意义中的制度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 规范。笔者认为,音乐制度的范围较为广泛: 除了音乐机构中所 具有的相应的音乐制度,在音乐活动中的某一固定的程式也可属 于制度规范的范畴,宋代即是如此。统治者为了复古和提倡皇权 至上,在音乐活动和音乐机构中都有严格的规范和程序,尊卑有 序在此时得到较为严格的划分。
宋代宫廷音乐研究现状与反思
罗俊峰
(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 430079)
摘要: 唐代的歌舞伎乐、宋代的剧曲俗乐被认为是唐宋时期 音乐文化的代表,一直为学者们所津津乐道。随着研究的深入, 学者们在研究音乐本体的同时开始趋向于将音乐放入文化和社 会的背景中研究。本文将从音乐机构、音乐制度和音乐教育三个 方面对宋代的宫廷音乐进行梳理,观察音乐在不同背景下表现出 的意义。
宋代音乐教育的论文并不多见,专门论述宋代音乐教育的只 见修海林《宋代宫 廷 与 官 学 中 的 音 乐 教 育 活 动 与 理 论 》,而 大 多 只能从研究当时整体的教育风气与教育活动的论文中窥见一二。 修海林《宋代宫廷与官 学 中 的 音 乐 教 育 活 动 与 理 论 》与 其《中 国 古代音乐教育》中对宋代音乐教育的论述一脉相承,其中所论述 的内容相差无 几,此 不 赘 述。李 延 年《宋 元 教 育 小 说 初 探 》从 宋 代反应教育题材的小说着手,反应当时的教育情况,作者认为宋 元时期的教育小说在内容上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为主,且多为 官学教育小说,可见当时官方对教育的支持程度。李良玉《论两 宋时期的历史教育》中提到: 两宋官学教育仍以儒家经典为主要 内容,同时史学也是两宋官学的教学内容之一,并且在两宋时期 的历史教育是趋向通俗化与大众化的。这些讨论宋代教育内容 或活动的相关相关文章,无不体现了当时教育的兴盛之风。
参考文献:
[1]康瑞军: 《宋代宫廷音乐制度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 社,2009 年版。
[2]杨荫浏: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年版。
[3]修海林: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年版。
[4]孙琳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唐宋宫廷雅乐之比较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武 汉音乐学院,2006 年。
[9]汪洋《宋代五礼仪式音乐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河南 大学,2005 年。
[10]李英: 《宋代音乐机构述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2 年第 3 期。
2 宋代宫廷音乐制度
宋代宫廷音乐制度的研究,近几年逐渐为人们所关注,许多 文论对该内容都作了一定篇幅的论述,其中包括对某一具体制度 的的研究,也出现了单独论述宋代宫廷音乐制度的著作。
康瑞军《宋代 宫 廷 音 乐 制 度 研 究 》一 书,从 宋 代 宫 廷 音 乐 机 构与乐官制度、乐籍制度、和雇制度和演出体制及体征几个方面 系统的对宋代宫廷音乐制度进行了论述,提纲挈领式的将宋宫廷 音乐制度作了全面的梳理论述,其中作者对乐籍制度、和雇制度 的研究是一个新的论题和切入点,从社会学的角度而“把目光投 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