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宫廷音乐研究现状与反思
宋代宫廷雅乐研究现状与反思
迹及其帝王符号 、 礼乐符号 等。 笔 者发现近些年关 于雅乐 的学
位论文还是有许多的 , 其 中直接 以宋代雅乐 为主题 的学 位论文 有五篇 , 另外一些硕、 博 士论文中也涉及了宋代雅乐。 ・ 根据 已 有研究成果笔者暂将宋代雅乐分为七个部分予 以分析。 ( 1 ) 关于宋代雅乐特点 的介 绍。著作 和论 文中介绍宋代雅 乐的特点 , 一般都是从雅乐 的应用场合 、 乐曲 内容 、 乐 曲创制及
2 反 思
( 河南 大学 艺术学 院, 河 南 开封
摘 要: 杨 荫 浏 曾 经提 到 最 重视 宫 廷 雅 乐的 朝 代 是 宋代 和 清代 。 宋代 统 治者 为 了巩 固其 地 位 , 十 分 重视 雅 乐 的地 位 。 宋 代雅 乐, 也一直是学者们 比较 关注的 问题。本 文从 宋代雅 乐的 特点、 宋代统治者对雅 乐的态度 、 大晟府等几方 面对宋代雅 乐 已
有研 究成果进行梳理 , 以期对宋代雅乐有更加 系统的认识。
关键 词 : 宋代 雅 乐 的特 点 ; 宋 代 雅 乐 的评 价 ; 宋 君 臣对 雅 乐
的 态 度
雅乐一般泛指宫廷的祭祀活动和朝会仪礼 中所 用的音乐 。 起源于周代的礼乐制度 , 用于郊社 、 宗庙 、 宫廷仪礼 射乡以及 军 事上 的大典等。受儒家思 想的影响 历朝统治者认 为雅 乐具有 “ 化民” 和巩 固政权 的作用 , 对雅乐持 比较重视 的态 度。宋朝统 治者对雅乐的重视主要表现在宋代 的六 次雅乐 改制、 宋代君 臣 对雅乐的态度等几个方面 。关于宋代宫廷雅乐的研究成果 主要 包括著作 、 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三个部分 。 +
现有研究成果集 中在 了雅乐 的改制、 宋代君 臣对雅乐 的态 度、 大晟府及其影响 , 以及宋代雅乐和其他朝代 的比较这几个方 面 。另外 , 认为南宋雅乐 由于其特殊的社会背景 , 基本承袭 了北 标题 、 乐律制 度 等几 方 面来 进 行 的介 绍 。韩 伟 《 宋 代乐 论 研 宋雅乐 , , f Y . . - , b f c 萃青几篇文 章涉 及了南宋雅乐 C ,那么笔者认 为既 究》 、 邱源媛《 唐宋雅乐 的对 比研 究》 等这些学位 论文都 采用 了 然是宋代雅乐 , 为何 只强调北宋雅乐 , 难道南宋雅乐真 的是对于 大量 的篇幅介绍雅乐的特 点。李幼平《 宋 代音乐艺术实践 中的 北宋雅乐一成不变 的承袭吗 ?对 于宋代雅 乐的评价 问题 , 一直 黄钟标准音高》 " 、 l中有纪《 E 北宋士大夫 的八音思想一 陈祥 颇有争议。对宋雅乐持批判态度主要是从宋代雅乐依照古法制 道与陈呖的 雅乐构 想》 等也有相关介 绍。李幼平 《 宋代音 乐 律这个 问题上来考量 的, 另外 也有学者对其持肯 定的态度 。笔 艺术实践中的黄钟标准音高》 主要介绍 了关 于黄钟音高的乐论。 者认为应以客 观的态度去分析才会得到合理的判 断。 田中有纪的《 北宋士大夫的八音思想——陈祥道与陈哂的雅乐 宋 明理学的形成确实对宋代社会 产生了巨大 的影 响, 其 中 构想》 分析了有关雅乐的北宋士大夫 的讨论 , 特别考察以八音 的 些代表人物的音乐思想也对宋代雅 乐产生 了很重要 的影响。 概念为基础的王安石学派 的乐论 。 、 但是就 目前笔者掌握的资料来看 , 只是 提出新儒学 的形成 使宋 ( 2 ) 宋代君 臣对雅乐 的态度 。宋 代君 臣极 其重 视宋代 雅 代雅乐具有了复古和神秘 的特点 , 其实笔者认为应该对 一些主 乐, 主要与其社会背景和政治 目的有着必然 的联系。相 关著作 要代表人物的音乐思想进行考证 , 从而使我们对新儒学 对宋代 主要介绍了宋代统治者重视雅乐的原因, 如夏野《 中国古代音乐 雅乐的影响有一个更加全 面的了解和认识 。 史简编》 及金文达《 中国古代音乐史》 。学位论文 : 初益辰 《 宋代 宫廷音乐机构设置研究》 从宋统治者本身 和宋 宫廷 音乐机构对 参 考文 献 : 1 ]林萃青. 宋代音乐史论文集——理论 与描述 [ M] . 上海 音乐 雅乐的重视进行了详细 的介绍 。郑月平《 从历史文化学 的角度 [ 学院出版 社, 2 0 l 2 . 解读北宋之雅乐》 分别从北宋各朝皇帝 、 儒臣乐论等方面强调了 [ 2 ]邱源媛. 唐 宋雅乐 的对 比研究 [ D] . 郑月平. 从历 史文化 学 宋 统 治 者 的态 度 。 的角度解读北宋之雅乐 [ D] . 孔琳. 唐宋 宫廷雅乐之 比较研 ( 3 ) 关于对宋代雅乐的评价 问题 。当今学术界对其 持有 以 究[ D] . 李明明. 中国古代雅乐 文化 分期研 究[ D ] . 路佳琳. 下三种态度 : 首先 , 持否定 的态度 。孙琳《 唐宋宫廷雅乐 之 比较 北宋景佑—— 嘉祜年 间的雅乐研究[ D ] . 研究》 、 郑月平《 从历史文化学 的角度解读 北宋之雅乐 》 等分 别 3 ]李幼平. 宋代音乐艺术实践 中的黄钟标准 音高[ J ] . 音乐研 从雅乐 的律 吕制作和乐论上 、 应用场合来强调雅乐 的复古性 , 并 [ 究, 2 0 0 1 ( 2 ) . 具有神秘色彩。其次 , 持肯定态度 的观点。黄炳寅在其《 中国音 4 ]田中有纪. 北宋士大夫的八音 思想—— 陈祥道 与 陈呖的雅 乐与文学史话集》 中提到 “ 宋朝学者在追 求音乐革 新 的精 神 [ 乐构想[ J ] . 中华民族专题. 颇值称道 , 论其治学态度则 已脱离 旧臼而重视较科学之实验研 5 ]黄炳寅. 中国音 乐与文学史话集[ M] 。 国家 出版 社 印行( 台 究” , 对雅乐持肯定态度。第三 , 持部分肯定 的态度 。李方元 在 [ 湾) , 1 9 8 2 . 其《 宋史 ・ 乐志》 中说道 : “ 宋代雅 乐之所 以有超过 前代的影 响 6 ]寇文娟. 关于“ 宋代雅乐评价” 问题 的几点思考 [ J ] . 乐府新 和成绩 ……不仅使雅乐的地位得到 了一定 的恢 复 , 而且还使 其 [
探源宋代宫廷音乐机构与制度
兰台世界2012·7月下旬WENBOKAOGU宫廷音乐始于夏、商,是古代宫廷衍生的产物之一。
经过西周、西汉两朝的发展后,在唐代达到第三个高峰期。
宋代的宫廷音乐在一定程度上承袭了前朝,但宋代统治者对于雅乐的重视,使宋代的宫廷音乐机构的设立同样重雅轻俗。
随着管理俗乐的音乐机构教坊最终被废黜,在南宋时期,宫廷音乐活动中开始出现和雇乐人;和雇制度也由此逐步替代了传统的乐籍制度,并促使宫廷音乐走向世俗化与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一、宋代之前的宫廷音乐机构与制度宫廷音乐是古代宫廷衍生的产物之一,作为古代帝王和上层社会的享用之乐,其兴衰与中国古代宫廷的确立和发展息息相关。
宫廷音乐具有雅乐和俗乐两大不同功用。
雅乐是指在古代祭祀、朝会等正规大型场合使用的正统音乐,同时也是统治阶级用于礼乐教化的一种工具。
而俗乐则是帝王、后宫和朝臣在非正式礼仪场合所享受的一种音乐形式,是上层阶级的一种宴会之乐、流行音乐。
宫廷音乐最早出现在夏、商时期,是当时人神沟通的重要手段之一,多用于侍奉、祭拜、娱乐鬼神。
西周时制定了一套完善的礼乐制度,而随礼的基本是雅乐。
这套等级森严礼乐制度的形成,也标志着中国古代宫廷音乐的正式确立。
西周的宫廷音乐被大量运用在祭祀、巫礼、驱疫、教育、宴享等重要场合,而作为其主体的雅乐也呈现出肃穆庄重、神圣崇高的特点,宫廷音乐在礼仪性方面的发展达到一个顶峰。
随着西周王朝的没落,礼乐制度也逐渐势衰,虽然春秋战国有孔子的大力倡导,也未能恢复往日的辉煌。
俗乐在这阶段开始兴起并进入宫廷,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
汉朝是俗乐兴盛的时代,在汉代郊庙祭祀乐中大多所采用是俗乐,民间的楚歌楚舞在上层统治者中极为盛行,而专业管理俗乐的音乐机构———乐府也出现在这时期。
大唐是中国古代三大盛世王朝之一,其国力昌盛、经济繁荣前所未有,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非常活跃。
唐代统治者大多思想开明,因此唐代宫廷音乐所受束缚极少,除了对魏晋南北朝和隋朝的宫廷音乐加以吸收继承外,对各种外来异域音乐也兼蓄并收,宫廷音乐的种类和技巧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远远超越了以往的时代,俗乐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宋代宫廷音乐“重雅轻俗”之现象探究
宋代宫廷音乐“重雅轻俗”之现象探究作者:欧阳雨禾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06期摘要:宋代宫廷音乐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属宋代的宫廷音乐机构,有教坊、大乐署、教乐所、鼓吹署、大晟府等,这些音乐机构在宫廷音乐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宋代宫廷雅乐机构大晟府中用乐、制乐形式是宋重雅轻俗的最高体现。
纵观有宋一代,宫廷音乐占据了当时音乐的最大比重,而宫廷音乐机构也以其严密的系统和严格的分工在宫廷音乐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与前代的对比,简单阐释了宋代宫廷音乐机构的重雅轻俗现象及此现象产生的原因。
宋代文人社会风气覆盖在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活的每一个部分,作为宋代文化、社会之一部分的音乐文化,也渗透着理学的思想。
宋代的宫廷音乐文化,主流的雅乐思想神秘而复古。
宋代宫廷音乐机构在整个音乐机构的历史中也是独领风骚的。
一、宋代之前的宫廷音乐机构与制度夏、商时期产生了宫廷音乐,宫廷音乐为古代宫廷所衍生的产物之一。
夏、商时期,宫廷音乐的作用是人与神沟通的重要手段之一。
到了西周时期,制定了一套完善的礼乐制度,音乐这套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也正式确立了中国古代宫廷音乐的开始。
汉朝时期俗乐开始兴盛,乐府是专门管理俗乐的音乐机构。
经过西周、西汉两朝的发展后,在唐代达到鼎盛期。
大唐国力昌盛、经济繁荣,文化交流也非常丰富,唐朝的宫廷音乐机构为太常寺、教坊和梨园。
宋代宫廷音乐机构是宋代宫廷音乐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类别相当丰富,有教坊,还有大乐署、鼓吹署、教乐所、大晟府、钧容直、东西班、云韶部等,这些音乐机构在宫廷音乐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宋代音乐特别是宫廷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宋代宫廷音乐机构具有演出功能、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等功能性身份,具有“重雅轻俗”之倾向。
二、宋代宫廷音乐机构的形成中国经历了五代十国的混乱之后,出现了宋朝。
宋朝初建时社会并不稳定,它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承上启下的转折期。
宋代雅乐复古的主要表现及其评价
宋代雅乐复古的主要表现及其评价一、介绍宋代雅乐1. 宋代雅乐的概念和起源宋代雅乐,又称为宫廷雅乐,是我国古代宫廷音乐的一种,起源于北宋时期的宫廷音乐。
北宋时期,宫廷雅乐在宫廷内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和推广,成为当时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宋代雅乐的流行和影响宋代雅乐在宫廷中非常受欢迎,成为了宫廷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音乐家们在宫廷雅乐的发展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使得宫廷雅乐在当时成为了一种非常流行的艺术形式。
二、宋代雅乐复古的主要表现1. 音乐风格的复古在宫廷雅乐中,可以看到很多古代音乐的影子,例如古曲《流水》、《长亭怨慢》等。
这些曲目在宫廷雅乐中得到了重新演绎和传唱,使得古代音乐得到了复古和再传承。
2. 乐器的复古运用宫廷雅乐中使用了很多古代乐器,如筝、琵琶、笙等。
这些古代乐器通过宫廷雅乐得到了重新的发挥和运用,也使得古代乐器得到了复古和再次的推广。
3. 曲目的复古创新在宫廷雅乐中,音乐家们通过创新和改革,使得一些古代音乐得到了新的演绎和再创作。
这种符合当时审美观念的创新,也使得宫廷雅乐中的曲目得到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发展。
三、宋代雅乐复古的评价1. 对古代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宫廷雅乐在复古中展现了对古代音乐的保护和传承,使得古代音乐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推广和传播。
这为后世的音乐文化传承留下了重要的文化遗产。
2. 对古代音乐的再创新和发展宫廷雅乐中的复古并非简单地照搬古代音乐,而是在对古代音乐进行重新理解和再创作的基础上,得到了更加丰富和多样的发展,这对于古代音乐的继续创新和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3. 对当代音乐文化的启发和影响宫廷雅乐的复古也为当代音乐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意,使得古代音乐在当代得到了新的发展和传承,同时也为当代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四、结语宫廷雅乐的复古展现了对古代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为当代音乐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意。
通过宫廷雅乐的复古,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音乐的魅力和价值,同时也为古代音乐的再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宋代宫廷音乐(全文)
宋代宫廷音乐机构研究中文摘要宋代宫廷音乐机构是宋代宫廷音乐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类别相当之丰富,有教坊,还有大乐署、鼓吹署、教乐所、大晟府、钧容直、东西班、云韶部等,这些音乐机构在宫廷音乐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宋代音乐特别是宫廷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虽然对于宋代音乐的研究论著为数不少,但是针对宋代宫廷音乐的研究则并不多,而以宋代宫廷音乐机构为研究对象的论述则更是薄弱,本文利用文献佐证的方法,对宋代宫廷音乐机构作了一系列简要的梳理。
本文主要以历史时期为脉络,分析宋代宫廷音乐机构的构成与特点,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首先绪论部分主要陈述了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研究现状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然后以历史时期为脉络,详细分析了宫廷音乐机构,考察宋代宫廷音乐机构与乐官制度的渊源与构成,指出宋代的上述制度有相当一部分继承自唐末五代,而在其三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又呈现出区别显著的三个阶段。
其次指出宋代宫廷音乐机构‚重雅轻俗‛的特性,着重分析了大晟府为宋代宫廷音乐机构‚重雅轻俗‛之典型,接着阐述了宋代宫廷音乐机构‚重雅轻俗‛现象的原因。
最后论述宋代宫廷音乐机构的历史地位及意义。
关键词:宋代宫廷音乐机构ABSTRACT目录1 绪论 (4)1.1研究意义及目的 (4)1.2研究现状 (5)1.3研究方法 (9)1.4研究内容 (10)2 中晚唐至宋以前的音乐机构 (11)2.1音乐机构的缩减 (11)2.2教坊职能的集中 (16)3 宋初至元丰改制时的音乐机构 (21)3.1太常寺 (21)3.2太常礼院及礼仪院 (22)3.3宣微院 (24)3.4教坊及铃辖教坊所 (26)3.5云韶部 (29)3.6钧容直与东西班 (33)3.7详定大乐所 (36)4 元丰改制至绍兴时期的音乐机构 (42)4.1太常寺 (42)4.2教坊及铃辖教坊所 (44)4.3钧容直 (45)4.4大晟府 (49)5 绍兴以后的音乐机构与乐官制度 (51)5.1太常寺 (51)5.2教坊及教乐所 (52)5.3钧容直 (55)6 宋代宫廷音乐机构“重雅轻俗”的特征分析 (58)6.1宋代宫廷音乐机构的“雅俗”轻重 (58)6.1.1与前朝之比较 (58)6.1.2以宋朝本朝为限 (60)6.2大晟府为宋代宫廷音乐机构“重雅轻俗”的典型 (62)6.2.1大晟府建立的雅化本质及其对其它机构的影响 (62)6.2.2大晟府乐器的雅化性质 (64)6.2.3大晟府定律方面的极端雅化 (66)6.3宋代宫廷音乐机构“重雅轻俗”现象的原因 (67)6.3.1宋朝君臣对“重雅轻俗”之影响 (67)6.3.2官方音乐机构之性质决定“重雅轻俗” (68)6.3.3儒家及理学思想对其所产生的影响 (69)7 宋代宫廷音乐机构的历史地位及意义 (72)结论 (78)参考文献 (81)致谢 (84)1 绪论1.1研究意义及目的宋代音乐,处于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从‚中古伎乐‛到‚近世俗乐‛的转型期,歌舞大曲的衰落,市民音乐从表演内容到演出场合方面的兴盛情形,已为今人所熟知。
宋元时期的宫廷音乐探析
关键词:宋元时期;宫廷音乐;分析宋元时期的宫廷音乐主要包括雅乐、鼓吹乐和燕乐这三种形式,具有政治性色彩,也具有阶级性色彩,创作者和表演者在社会上具有复杂的社会关系,所表演的音乐作品与普通的阶级存在一定的差异。
宫廷音乐的特点就是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劳动人民为统治阶级创作的作品内容和形式都有一些特殊性,由于处于底层的劳动人民对音乐的感知是不同的,作品也会有一些差异。
宋元时期的宫廷音乐为统治阶级服务,配合统治阶层的政治理论,达到礼乐治国的效果。
一、宋元时期宫廷音乐的类型(一)雅乐雅乐,是统治阶级巩固自身统治的音乐文化手段,因此,雅乐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
在宋元时期,雅乐在不同的场合,乐曲内容也会存在一定差异,乐曲的创制和标题都有不同的特点,韵律制作及表演方式也有独到的特点。
雅乐主要用于祭祀场合和朝会,是在庙堂和朝会典礼上演奏的乐曲。
在仪式中间会经常用到雅乐,内容多数是朝堂庙会一类的,统治者希望在思想上统治人民,雅乐中包含了一类“瑞曲”,这些具有祥瑞气氛的乐曲来自自然界的某些声音,有时具有浓浓的迷信色彩。
统治者把这些内容连接起来,来展现音乐的政治活动作用。
雅乐中也有传说中的远古歌曲,这些歌曲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对这些内容进行创作后,雅乐就更加有利于服务政治统治。
雅乐的创作多数反映了统治者想要通过文化手段统治人民的心态,这种统治类型的音乐思想越集中,乐律也就越加完整。
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雅乐的价值代表着统治阶级的地位。
(二)鼓吹乐鼓吹乐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鼓吹乐顾名思义就是吹奏打击乐器,在配合其他乐器的时候展现出乐曲的合奏形式。
宋代宫廷音乐急剧衰落,乐工不足,鼓吹乐一般出现在皇帝出行时。
鼓吹乐歌词也经常改换,大部分都是有职位的官员们进行填写,鼓吹乐的演奏人员,不是专业的乐工,只是在举行庙会典礼之前,由太常寺的鼓吹手负责在民间征集专场鼓吹乐人员,经过训练之后,由这些乐工去演奏乐曲,这种从民间选拔乐工的方式,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音乐传承的一种方式。
宋代宫廷音乐研究现状与反思
宋 代 宫 廷 音 乐 研 究 现 状 与 反 思
罗俊 峰
( 中师 范 大 学 , 北 武 汉 4 0 7 ) 华 湖 30 9
摘 要 : 代 的 歌 舞 伎 乐 、 代 的剧 曲俗 乐被 认 为 是 唐 宋 时 期 唐 宋
相对于专著 , 一些论 文很早就 注意 到了宋代音乐机构设立上
的 研 究 是 一个 新 的论 题 和切 人 点 , 社 会 学 的角 度 而 “ 目光 投 从 把
l
和燕乐 的篇幅 , 中就提 到“ 其 宋代 宫廷设 置 的《 乐》 燕 机构 , 最重
要 的是教坊 , 其次有 云韶 部 、 钧容 直、 东西班 等。 书中对 这些 机 ”
构 的设 置 取 消 、 织 规 模 和 职 能 的 转 变 等 给 予 了 一 定 篇 幅 的 描 组
说 法 随之 被 提 出 , 界开 始 关 注造 成 唐 宋 音 乐 这 种 变 化 的 各 种 深 学
钧容直和东西班均有提及 , 为我们探究宋代宫廷 军乐 提供 了一定
线索 。
对于宋代宫廷音乐机构具体有哪些 , 学者们 已有了基本 的共 识 。太常寺 、 教坊 、 大晟府 ( 15 10年) 1O —12 到南宋 的教乐所等这 些机构都曾主导过宋代宫廷音 乐 , 有代表军 乐系统 的东西 班、 还 钧容直 、 清衙军 , 地方州府 的衙前乐 , 同时在 这些机构下面还有一 些所属机构 , 如云韶部 、 大乐署 、 鼓吹署 等 , 但其具 体的层级和所 属、 职能等都还是进一步进行研究的方向。
方 面对 宋代 的宫廷音 乐进行梳理 , 观察音 乐在不同背词 : 廷 音 乐 ; 度 ; 构 宫 制 机
述, 似乎有些不够妥 当。张丽《 宋代 教坊 乐队的沿革及 其历史文
浅析宋代宫廷音乐的机构、特色和影响
浅析宋代宫廷音乐的机构、特色和影响当今,不少学者认为,宫廷音乐在宋代是处于一个大的融合时期。
因为宋代在继承隋唐的宫廷音乐形式之后,在宫廷音乐领域实现了较大规模的改革和发展,其艺术性不仅使得本朝的宫廷音乐和民间俗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对周边一些国家的宫廷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现在,从太子冠礼时所奏音乐入手,浅析宋代宫廷音乐的机构、特色和影响。
太子冠礼根据《周礼》的记载,最早是把礼仪形式分为了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这五大类,而在之后的两千多年的古代历史中,也大致沿袭了这样的分类方法。
太子冠礼,就属于其中的嘉礼。
关于宋代太子冠礼的记载,最早的记录是在宋真宗时期。
对于皇室而言,男子的冠礼是具有极特殊意义的。
宋代皇室男子自周朝开始,如果皇帝去世,太子虽然可以随时登基,但并不意味着太子就直接可以掌握军政大权,而冠礼就是一个分界线。
举行过冠礼的太子就被认作是成年人,可以直接掌握军政大权,反之则可能需要其他成年的皇族成员或者大臣进行辅政。
所以,太子冠礼是封建朝代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仪式。
既然是极为重要的仪式,那么仪式必定会有相关的宫廷音乐机构进行奏乐。
根据《宋史》记载,宋代在太子冠礼仪式上,关于音乐的使用,有这样的步骤:撞黄钟之钟,右五钟皆应。
殿上鸣鞭,皇帝出西阁乘撵,《乾安之乐》作,殿上合扇。
引导皇帝出,降撵即坐,卷帘扇开,鞭鸣乐止。
同时,在太子冠礼期间,会将《乾安之乐》、《肃安之乐》、《钦安之乐》、《顺安之乐》、《懿安之乐》、《成安之乐》和《正安之乐》交替使用。
从如此繁琐的细节和过程,就足以看出宋代对仪典上音乐的使用有多么的看重。
宋代宫廷音乐的机构宋代时期,统治者非常重视宫廷音乐的发展。
这一点,从宋代设立的宫廷音乐的机构就可以看出。
宋太祖精通音律一、太常礼院、太常礼仪院太常礼院成立于唐代时期,从唐至五代时期,太常礼院的重要性都非常明显。
到了宋代初年,太常礼院依旧存在,根据《玉海》记载:太常,匆以禁林之长主判,而私咚有别。
宋朝音乐感想
宋朝音乐感想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兵变,收复南平、后蜀、南汉、南唐等几个割据政权,建立北宋王朝后,虽然边境战事不断,但国内相对承平,生产迅速恢复,经济得到发展,工商业空前繁荣,城市随之而兴盛。
随着宋王室的南迁,造成了科学文化的大规模南移,促进了南方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商业的进一步繁荣,音乐艺术循着市民音乐的新方向得到更大的发展。
宋代音乐艺术虽然继承了隋唐时期的各种优良传统,但在音乐形态、表现形式上已有了较大的改变,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宋代艺术的表演中心由宫廷转移到了民间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各种音乐形式的表演需要一定的观赏对象和演出场所。
唐代音乐是以宫廷音乐为主、民间音乐为辅的格式。
散乐又称百戏,在隋唐时期是各种杂耍、戏曲的统称,其地位远不如处于鼎盛时期的宫廷音乐。
由于唐代宫廷音乐多用于典礼仪式和各种宴请活动,其表演主要是在宫廷及贵族范围内,而民间音乐在这种辉煌的表演场面的映衬下,便显得平淡了许多。
宋代音乐则不同,由于宫廷音乐的逐步衰弱,其艺术活动场所转移到了更加广阔的城市和乡村,瓦舍和勾栏的出现促进了宋代说唱、散乐等音乐艺术形式的进一步发展。
在北宋的汴梁,瓦舍遍布东、南、西、北四城。
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卷”载:“街南有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
”勾栏是百戏杂剧的演出场所,它是百戏瓦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宋代繁多的娱乐节目集中在瓦舍和固定场所的演出,标志着我国历史上市民艺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
宋代宫廷音乐的表演形式向多样化、小型化方向转变《宋史·乐志》中保留了一段关于宋代宫廷音乐的重要资料:“宋初循旧制,置教坊,凡四部(雅乐、宴乐、清乐、散乐),每春秋圣节三大宴:其第一,皇帝升坐,宰相进酒,庭中吹箪利,以众乐合之,赐群臣酒,皆就坐,宰相饮,作《倾杯乐》,百官饮,作《三台》。
第二,皇帝再举酒,群臣立于席后,乐已歌起。
第三,皇帝举酒,如第二之制,以次进食。
宋代宫廷音乐与文化传承研究宋代宫廷音乐的发展与文化传承探索其对中国音乐史的影响
宋代宫廷音乐与文化传承研究宋代宫廷音乐的发展与文化传承探索其对中国音乐史的影响宋代宫廷音乐与文化传承研究宋代宫廷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发展与文化传承对于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宋代宫廷音乐的发展与其对中国音乐史的影响进行探究。
一、宋代宫廷音乐的发展宫廷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在宋代达到了繁荣的顶峰。
宋朝的统治者高度重视音乐艺术,将其作为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的背景下,宋代宫廷音乐得到了迅速发展。
首先,宋代宫廷音乐得到了更加系统和规范的组织。
宫廷设立了官方的音乐机构,如太常寺、御乐院等,负责宫廷音乐的创作、演奏和传承。
这些机构在管理和培养音乐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宫廷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宋代宫廷音乐的曲调和演奏技巧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提升。
在曲调方面,宋代宫廷音乐汲取了五代十国时期的音乐特点,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演奏技巧方面,宫廷音乐中逐渐引入了各种乐器,如筝、琵琶、笙等,丰富了演奏的层次和效果。
最后,宋代宫廷音乐的演奏形式也得到了创新和发展。
除了传统的乐舞形式外,宋代宫廷音乐还引入了宴会和祭祀等场合的演奏,使宫廷音乐更加贴近生活和实际需求。
同时,宫廷音乐还开始注重声音的和谐和抑扬顿挫的处理,使演奏更加精致和动人。
二、宋代宫廷音乐的文化传承宋代宫廷音乐的发展与文化传承紧密相连,它将传统音乐与新的艺术形式相结合,为后世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素材。
首先,宋代宫廷音乐注重了对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扬。
宫廷音乐中广泛采用了古乐的元素,如《太平乐府》等。
这样的传承使得宋代宫廷音乐在艺术上更加深沉和丰富,同时也有助于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宋代宫廷音乐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融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最为频繁的时期之一,宫廷音乐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在曲调和演奏技巧上,宫廷音乐吸收了外来音乐的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宋代音乐的转型及起因探微
二、黄自音乐美学思想的本质
1、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黄自的音乐美学思想既强调中国音乐的民族性,也注重与世界音乐的交流与 融合。他倡导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与西方现代音乐的技术相结合,创造出具有 民族性和世界性的音乐作品。
2、传统和创新的结合
黄自认为,音乐的传统和创新并不是矛盾的,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他主张 在继承和发扬中国音乐的传统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和借鉴西方的音乐创新理 念和技术,实现传统和创新的结合。
参考内容
黄自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音乐美学思想不仅为中国音乐的 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同时也对全球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次演示将探讨 黄自音乐美学思想的基本观点及其本质。
一、黄自音乐美学思想的基本观 点
1、“中西结合”的音乐创作理 念
黄自认为,中国的音乐发展应该借鉴西方的音乐理论和技术,同时也要保持 和发扬中国音乐的传统特色。他主张将西方音乐的创作技巧和中国音乐的元素相 结合,实现“中西结合”的音乐创作理念。
2、市民阶层的壮大
市民阶层的壮大为宋代音乐转型提供了更多的观众和参与者。市民对音乐的 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促使音乐表演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变化。此外,市民阶层还成 为了新的音乐创作的主体,推动了音乐的创新和发展。
3、佛教和道教的兴盛
宋代佛教和道教的兴盛对音乐转型产生了影响。佛教和道教的音乐表演形式 多样,内容丰富,为宋代音乐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灵感。此外,佛教和道教的传 播也促进了各地音乐的交流和融合。
3、对后世的影响
宋代音乐的转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曲子与唱赚的形式在后世仍然得 以传承和发展,成为了中国音乐的重要遗产之一。商品化模式也为中国音乐的繁 荣提供了经济支持和社会基础。此外,宋代音乐的多元性和创新性也对后世产生 了启示,促进了中国音乐的持续发展。
北宋的音乐文化曲艺与宫廷乐舞的繁荣
北宋的音乐文化曲艺与宫廷乐舞的繁荣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其中音乐文化曲艺和宫廷乐舞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北宋时期音乐文化曲艺与宫廷乐舞的繁荣,并分析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一、北宋音乐文化曲艺的多样性北宋时期的音乐文化曲艺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
它融合了民间音乐和宫廷音乐的特点,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北宋音乐。
北宋的音乐有明确定位的特点,具有地方特色。
不同地区的音乐文化曲艺在北宋受到了广泛发展。
流行于北方地区的大曲是北宋时期最受欢迎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
大曲包括词牌、表演、音乐等多个要素,演出形式上更加注重戏剧性和表演的技巧。
大曲以歌唱和舞蹈为主,以家庭、爱情、官场等社会生活为题材,结合了词牌和音乐的表现形式,使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生活。
另外,北宋时期还兴起了相声。
相声是一种口技表演艺术,以幽默诙谐、语言拓展等为特点。
相声以对话形式进行,艺人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和表情来表达观点和情感。
相声的出现丰富了北宋时期的曲艺形式,使人们能够在欢笑中领略生活的智慧和深度。
二、宫廷乐舞的繁荣北宋的宫廷乐舞在广泛开展的同时也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和重视。
宫廷乐舞是皇家宴会、庆典和宴请外宾等场合的重要表演形式。
它不仅展示了宫廷文化的繁荣,也反映了时代的审美和文化追求。
在北宋时期,宫廷乐舞的演出规模和档次都大幅提升。
皇帝常常亲自参与乐舞的编排和演出,使乐舞成为一种具有政治意义和象征意义的表演形式。
宫廷乐舞以舞者的创作和演出为核心,注重舞者的技巧和表演力。
乐舞既有庄严肃穆的宫廷乐舞,也有欢快活泼的宫廷舞蹈,使观众在赏析舞蹈的同时能够沉浸其中,感受宫廷文化的魅力。
三、音乐文化曲艺与宫廷乐舞对社会的影响北宋的音乐文化曲艺和宫廷乐舞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们促进了社交和文化交流。
音乐文化曲艺和宫廷乐舞为人们提供了交流和娱乐的平台,人们可以通过观赏演出和参与活动来增进感情和加深友谊。
宋朝的宫廷音乐
宋朝的宫廷音乐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宋朝被誉为文化繁荣的时代。
宫廷音乐作为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宋朝达到了辉煌的巅峰。
本文将介绍宋朝宫廷音乐的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一、宫廷音乐的特点宋朝宫廷音乐以宴乐为主,具有典雅高贵的特点。
宴乐主要分为“礼乐”和“宫廷乐”。
礼乐针对国家大典和重要礼仪,注重庄重和肃穆;而宫廷乐则是皇帝和贵族们日常娱乐的音乐形式,更加鲜活多样。
宫廷音乐受到宫廷礼仪约束,注重音乐与礼仪的结合。
音乐在宫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娱乐形式,同时也是展示皇权和尊严的一种方式。
宫廷音乐不断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深受贵族和文人士大夫的喜爱。
二、宫廷音乐的发展历程宋朝宫廷音乐的发展可以分为初创、全面发展和衰落三个阶段。
初创阶段,是指在宋朝建立之初,宫廷音乐开始萌芽。
当时的乐队规模较小,音乐形式相对简单,大多数是由乐师演奏乐器进行伴奏。
全面发展阶段,是指宋朝盛世时期,宫廷音乐达到了较为鼎盛的状态。
在这一时期,宫廷音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各种乐器得到广泛使用,乐队规模扩大,演奏形式更加多样化,音乐作品数量大量增加。
这段时期的宫廷音乐以“大曲”和“小曲”为主,韵律明快,旋律优美,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衰落阶段,是指宋朝中晚期,宫廷音乐逐渐走向没落。
这主要与外族入侵和社会动乱有关,宫廷音乐受到了削弱。
然而,由于宫廷音乐的流传与影响,其在民间音乐中仍然保留并得以传承。
三、宫廷音乐的地位和影响在宋朝社会中,宫廷音乐的地位举足轻重。
宫廷音乐作为皇帝和贵族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化底蕴的标志。
宫廷音乐的发展不仅影响了贵族和官员,也对普通百姓的音乐审美产生了一定影响。
宫廷音乐的艺术成就使其在历史上独树一帜。
宫廷音乐在旋律、曲式、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探索,为后世音乐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宫廷音乐的影响下,后来的音乐家们吸收了其中的精华,创作出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总之,宋朝宫廷音乐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从宋代音乐文化管窥宋代艺术转型
从宋代音乐文化管窥宋代艺术转型官嫔(1996-),女,土家族,湖北省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音乐史宋代分为北宋和南宋,宋代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它使中国音乐从宫廷转向民间,音乐的形式多种多样,出现了小唱、诸宫调、杂剧、叫果子等艺术形式,并通过专门的舞台即瓦舍、勾栏进行表演。
这种转型是在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影响下产生的。
政治方面,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宫廷教坊、梨园支离破碎,乐工们纷纷向民间逃离,加之赵匡胤实行“以兵立国”,大量招兵,缩减了其他开支,宫廷里的乐工被大量裁员,纷纷走向市井,为了生存,乐工们创新了许多的表演形式和风格,逐渐走向大众,音乐文化愈渐丰富多彩,娱乐性大大加强。
该时期的宋杂剧继承了唐代的歌舞戏、参军戏等表演形式,在演绎时加入了剧本,使表演更加通俗易懂。
南宋时,政治中心转到临安,大量北方移民南迁,南北方音乐在此期间交融碰撞,出现了新的音乐形式即杂剧,杂剧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技艺,“南戏”即“永嘉杂剧”就此形成;经济方面,农业发展繁盛,商业、手工业、纺织业、制陶业空前发达,商品经济繁荣,纸币“交子”出现,城市人口增加,百姓物质生活大大提高,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瓦舍、勾栏就此出现,它成为了民间和宫廷艺人的表演舞台。
城市经济繁荣、人口大量涌入,市民阶层逐渐扩大,民间音乐迅速发展,观众不仅限于达官贵人,更多的是市民百姓,宫廷音乐失去了自己的地位和受众,诸宫调、唱赚等深受老百姓喜爱的表演形式步入了历史的舞台;文化上,宋代重用文官,军阀的力量被削弱,军队纪律涣散,统治者崇文尊儒,理学观念深入人心,人们的思想和人生态度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文人士大夫创作了大量的词曲,随着市民音乐的繁盛,艺人们借此创作了曲子词,将文人的词进行演唱,深受广大群众的喜欢,这种通俗易懂、长短句相互参差的音乐风格,很快就进入了街头小巷,受到众人的喜爱并进行传唱,市民们受到文人雅士的影响,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瓦舍没有阶级限制,所以有些百姓会和文人交流,他们对音乐和文学的热爱空前高涨。
唐宋宫廷燕乐比较研究
唐宋宫廷燕乐比较研究唐宋两个时期都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宫廷文化最盛的时期,其中宫廷燕乐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音乐风格和影响等方面对唐宋宫廷燕乐进行比较研究。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唐朝的宫廷燕乐。
唐朝时期,由于国家繁荣昌盛,宫廷燕乐也随之兴起。
唐朝的宫廷燕乐受到了丝绸之路的影响,融合了来自中亚和西域的音乐元素。
唐朝的宫廷燕乐以钟磬为主要乐器,乐曲以庄严大气为主要特点,旋律多是慢节奏、高亢宏大。
与此同时,唐朝的宫廷燕乐也注重舞蹈表演,舞姿优美多变,洒脱而富有韵律感。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宋朝的宫廷燕乐。
宋朝宫廷燕乐与唐朝有所不同,宋朝时期的燕乐更加注重文人气息,风格更为精致和儒雅。
宋朝的宫廷燕乐乐器种类更加丰富,包括琵琶、笛子、箫等。
宋朝的宫廷燕乐以曲谱的整理和乐曲的演奏技巧的改进为特点,音乐更加清新、细腻,旋律更为优美。
与唐朝不同的是,宋朝的宫廷燕乐舞蹈表演相对较少,注重器乐演奏和歌唱。
除了音乐风格上的差异,唐宋两个时期的宫廷燕乐在社会影响上也有所不同。
唐朝时期,由于国家繁荣昌盛,宫廷燕乐的演奏和传承得到了较大的支持,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唐朝宫廷燕乐的风格和曲谱不仅对后世音乐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舞蹈、礼仪、文学等领域也有所促进。
宋朝时期,由于政治局势的变化和社会风气的转变,宫廷燕乐的影响力相对较弱。
不过,宋朝的宫廷燕乐对后世音乐的发展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唐宋时期的合奏形式和技巧在后世的音乐创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总的来说,唐宋两个时期的宫廷燕乐在音乐风格、表演形式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唐朝的宫廷燕乐以大气庄严为特点,更加注重舞蹈表演;而宋朝的宫廷燕乐则更加儒雅细腻,注重器乐演奏和歌唱。
无论是唐朝还是宋朝,宫廷燕乐对中国音乐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丰富了音乐的内容和形式。
宋代音乐的繁荣,宫廷乐、市井文化相互融合
宋代音乐的繁荣,宫廷乐、市井文化相互融合宋朝曾是中国封建王朝史上经济与文化繁荣发展的一个时代,虽然对外战争不如人意,但仍旧无法阻止它曾经辉煌的一面。
史学家陈寅恪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代市井音乐继承于唐代以来的宫廷音乐,宫廷乐走入市井文化中形成了以市民阶级为代表的音乐,不仅继承隋唐时期宫廷音乐的优点,同时也推动了元明时期说唱,戏曲的发展。
因而,相较于前后几代,宋代的市井音乐更显时代气息。
一、市井气息影响音乐发展的多方面因素1.宋代的建立为市井音乐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舞台公元960年,宋太祖发动兵变,建立北宋政权,至此各地割据逐步被消灭,国家逐渐走向稳定。
众所周知,战乱时代的珍藏古玩,高雅文化都不如一家人平平安安,吃饱穿暖重要,所以战争是文化发展的天敌,而一旦和平时代的来临,也就必然带来文化的大发展,而宋代市井音乐的发展正是源于此。
宋太祖以文立国,重用文臣,推崇儒学,广开科举,这也就推动了全民对于文化需求的发展,也就形成了市民阶级的文化需求,百姓对音乐文化的需要应运而生,有需求就会产生市场,这也是为什么市井文化会在宋代得到大发展的原因了。
2.对唐代宫廷乐的继承和市井阶级的壮大唐代时期的宫廷乐以排场盛大,篇幅大,持续时间长为特点,而支撑这种大型歌舞源自唐代经济实力强盛,国家富庶,唐代文化讲求华美,因此对宫廷的歌舞也就自然而然反映了唐代文化特色。
而宋代,在经历五代十国割据战争以后,宋代皇帝认识到需要休养生息,减少赋税和开支,来恢复经济。
同时儒家文化也要求统治者节俭,因此,排场盛大,衣着华美的唐代宫廷乐规模便逐渐没落。
受到这些影响,原有的宫廷乐便缩小了规模,并且只选择唐代宫廷乐中的部分进行编排,而这种方式也被称为“摘编”。
南宋时期,宫廷乐经历更大的低谷,宫廷乐的代表场所“教坊”也被取消,这就代表专门培训宫廷乐的歌姬失去教习场所,宫廷乐走向没落也就无可避免。
而那些被裁剪的歌舞乐师失去谋生手段,就不得转向民间演艺场所,这也就在客观上推动了民间市井歌舞文化的发展,他们带来的宫廷舞曲提高了民间市井音乐的水平与水准。
宋朝音乐心得体会
宋朝音乐心得体会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而且在音乐方面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通过深入研究宋朝音乐,我对其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宋朝音乐体现了中国古代音乐的重要传统。
宋朝时期,音乐一直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音乐的发展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宋朝音乐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音乐的种种表现形式,比如舞蹈、唱歌、乐器演奏等等。
这些形式丰富了音乐的表达方式,使得音乐更加生动和具有感染力。
其次,宋朝音乐给人一种和谐的感觉。
宋朝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民生安定。
这种社会环境也体现在音乐中,使得音乐具有一种平和、安详的特点。
宋朝音乐以其柔和的旋律、宽广的音域和舒缓的节奏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这种音乐风格与宋朝社会的和谐相契合,使得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够得到内心的平静和放松。
再次,宋朝音乐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思想的进步。
宋代是一个变革时期,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都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变化也反映在音乐中,比如在乐器制作技术方面的改进、音乐流派的更新等等。
宋朝音乐突破了以往的传统束缚,勇于创新,注重个性发展,更加注重音乐的内涵和表现力。
这种时代的变迁和创新也反映了当时思想的进步和人们对自由、个性化的追求。
此外,宋朝音乐还注重文化内涵和精神情感的表达。
宋代文化繁荣,儒家思想广为流传。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表达情感、传递文化价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宋朝音乐中的歌曲多以儒家经典、古代文学作品为词源,通过音乐的表现形式来传达其中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思想和情感的表达使得音乐充满了深情和内涵,让人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最后,宋朝音乐对后世音乐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宋朝音乐在曲调和乐曲的结构上有着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影响了后世的音乐创作。
尤其在元代,宋朝音乐成为元曲音乐的重要基础,对元曲音乐的创作和演奏技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音乐研究的特征分析与反思(上)
宋代音乐研究的特征分析与反思(上)宋代音乐研究的特征分析与反思(上)宋代在中国历史上是文化艺术界最繁荣昌盛的时期,其中特别是音乐、舞蹈圈成为相当重要的文化景观。
作为中国历史曾经产生伟大文化成就的宋朝,其音乐及文学的发展,在世界上也留有深远的影响力。
在宋朝,乐理、乐谱、声音也有了重大的突破,各种乐调、曲牌死早晚由宋朝乐师发掘并传播。
在音乐研究中,宋朝也出现了一系列音乐理论思想,音乐技艺得到极大提升,以及发展了音乐记谱体系,建立了一定的音乐系统。
同时,宋朝还发展出了许多非常有意义的音乐形式,如“回响音乐”、“配乐”以及一些特殊的音乐集成内容。
宋朝音乐研究,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乐理及文学研究的新时代开启的起点。
宋朝乐理学研究有其独特的主题,其中包括:乐学的基本内容(大调理论、音乐调式、曲调的表征、和声初步形成等);音乐理论的重要思想(“天地音乐并存”、“理学可视”);以及许多有关音律学、乐谱学、声乐学、作曲技巧、曲谱印刷技术和古典音乐保存技术的重要内容。
为了使更多人可以把握音乐的精髓,宋朝乐学家们还涌现出许多乐理著作,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无官录》、《古乐府注释》、《管子音问》等。
这些书籍是当时音乐理论思想的重要储备,也是宋朝乐理学的最全的纪录。
宋朝乐理之外,宋朝发展了许多其他有意义的音乐形式;如《磨耳朵》,即“口琴月”,由宋朝词人晏殊在宋末创作。
《磨耳朵》强调使用朗诵、视听节奏,以加强人和声乐配合,并强调声乐装饰的功能,增强音乐感染力。
宋朝还发展了一些更复杂的音乐格式,如“对对碰”,即“水窗”、“营地歌”、“回响夜曲”等,其中最能体现宋朝音乐精华的是“回响夜曲(回响音乐)”。
“回响夜曲”是宋朝的著名配乐,。
宫廷音乐总结
宫廷音乐总结介绍宫廷音乐是指在中国古代宫廷中演奏的音乐,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宫廷音乐以其庄重典雅的特点而闻名于世,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本文将对宫廷音乐的起源、特点以及影响进行总结。
起源宫廷音乐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宫廷生活。
早在西汉时期,宫廷就已经开始演奏音乐。
随着历代王朝的更迭,宫廷音乐逐渐发展壮大。
宋代时,宫廷音乐进一步得到了系统化的整理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明清时期,宫廷音乐达到了巅峰,成为中国古代音乐的一个高峰。
特点宫廷音乐具有独特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庄重典雅宫廷音乐注重庄重典雅的风格,体现了王朝的尊严和威严。
宫廷音乐的乐曲多以雅乐为主,包括宫廷舞曲、宫廷歌舞、宫廷祭祀音乐等。
这些乐曲旋律婉转悠扬,节奏平稳舒缓,给人一种庄重而高贵的感觉。
严谨规范宫廷音乐在演奏和创作方面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
演奏宫廷音乐的乐器种类繁多,其中包括琴、瑟、箜篌、笙等多种乐器。
演奏者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磨练才能胜任宫廷音乐的演奏工作。
意境深远宫廷音乐注重表达情感和意境。
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通常会通过琴弦、音色以及演奏技巧来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使乐曲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宫廷音乐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引发内心深处的共鸣。
影响宫廷音乐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宫廷音乐为后世的音乐家提供了丰富的音乐素材和创作灵感。
其次,宫廷音乐的演奏技巧以及音乐表达手法对后世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宫廷音乐也对其他艺术形式产生了影响,如京剧、舞蹈等。
结论宫廷音乐作为中国古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深远的影响。
它以庄重典雅、严谨规范和意境深远为特点,成为中国古代音乐的一朵奇葩。
随着时间的推移,宫廷音乐已经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但其独特的魅力仍然影响着后世的音乐发展。
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音乐以及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来说,宫廷音乐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修海林 的《中 国 古 代 音 乐 教 育 》中,有 专 门 章 节 叙 述 宋、 辽、金、元时期的音 乐 教 育,作 者 认 为“太 常 寺 及 所 署 音 乐 机 构, 主要从事雅乐活动,其教育行为也是为此服务的。…宋代教坊有 一定的管理制度。”之后作者论述了太常寺的教育行为包括在太 常寺教习音乐、通过物质奖励来推动对雅乐教习、制定考核升补 条例和学习课程提高乐工技艺等 10 个方面的内容。且认为当时 的官学教育是培养治才与专才,着眼于人格的全面培养,而并非 专注于音乐技艺教习。教育理念上以宋代理学有关的思想为代 表,提倡音乐是教育人的,应与自我道德修养一致。在其论述中 以《宋史. 乐志》为主要参考依据,并认为教坊为主要教习机构, 为古代音乐教育尤其是宋代宫廷音乐教育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 基础。
宋代宫廷音乐研究现状与反思
罗俊峰
(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 430079)
பைடு நூலகம்
摘要: 唐代的歌舞伎乐、宋代的剧曲俗乐被认为是唐宋时期 音乐文化的代表,一直为学者们所津津乐道。随着研究的深入, 学者们在研究音乐本体的同时开始趋向于将音乐放入文化和社 会的背景中研究。本文将从音乐机构、音乐制度和音乐教育三个 方面对宋代的宫廷音乐进行梳理,观察音乐在不同背景下表现出 的意义。
1 宋代宫廷音乐机构
关于宋代宫廷音乐机构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著作、学位论文 和期刊论文三个部分。其中具体研究宋代宫廷音乐机构的专著 基本不见,大部分都是在通论、断代史或者专题史的研究内容中 插入对于宋代宫廷音乐机构的相关论述。作为奠基的著作有日 本学者岸边成雄的《唐代音乐史的研究》,书中提到了宋代的宫 廷音乐机构教 坊。杨 荫 浏 先 生 在 他 的 具 有 里 程 碑 式 意 义 的《中 国古代音乐史稿》中,在宋代一章节中有专门论述宫廷的鼓吹乐 和燕乐的篇幅,其中就提到“宋代宫廷设置的《燕乐》机构,最重 要的是教坊,其次 有 云 韶 部、钧 容 直、东 西 班 等。”书 中 对 这 些 机 构的设置取消、组 织 规 模 和 职 能 的 转 变 等 给 予 了 一 定 篇 幅 的 描 写。杨荫浏先生还在前文论述宫廷雅乐时还提到了宫廷机构大 晟府的设立,不过只是顺笔提及,而未予以展开。杨先生对这些 机构的述及,为后之学者在研究宋代宫廷音乐机构时打下了基本 框架。
4 小结
在对宋代宫廷音乐研究成果的梳理中,本文共将其分为三个 部分来论述,即宋代宫廷音乐机构、音乐制度、音乐教育与乐人选 拔三个方面,但是这三者并不是不相往来、界限清楚分明,而是时 有交叠和融合的。例如张丽《宋代乐队编制研究》( 硕士学位论 文) 中,虽论述的是属于制度范畴的乐队编制,但同时它又必须 依托于宫廷音乐机构才能得以实施; 和雇是宋宫廷遴选乐人入宫 奏乐的一种途径,在献乐之前需要经过“轮训”这一阶段对州府 选拔的乐人进行统一培训,那这与宫廷音乐教育和乐人的选拔又 是紧密联系的。如果要将三者进行硬性的切割,恐怕是不明智且 不合理之举。
参考文献:
[1]康瑞军: 《宋代宫廷音乐制度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 社,2009 年版。
[2]杨荫浏: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年版。
[3]修海林: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年版。
[4]孙琳: 《唐宋宫廷雅乐之比较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武 汉音乐学院,2006 年。
张国强《宋代教坊乐制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中,对宋代各 时期的教坊及其乐制沿革进行论述,认为教坊“不仅承应着宫廷 宴享中的音乐表演,而且还出现在一些庄重肃穆的场合,如奉天 书、奉安等。”,强调了教坊礼俗兼备的重要功能。韩启超在其硕 士学位论文《宋代宫廷燕乐盏制研究》中专门论述了宋代宫廷在 燕乐中乐盏制度研究,“‘燕乐’的内涵主要是指宋代宫廷宴飨中 演奏的音乐,重点论述宫廷燕乐分盏奉乐体制,其实质是指宋代 宫廷燕乐的演出体制,又称宋代宫廷盏乐制度,简称盏制。”作者 对九盏乐的基本范式进行了探究,并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宋代宫廷 燕乐“分盏奉乐”的形成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而张丽的《宋代乐 队编制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中“对各类乐队编制在历时中的发 展和演变给予了充分的注意。其中特别是对宋代教坊乐中以鼓、 板、笛类乐器为其乐队主要成分的乐队编制,从其发展、演变的角 度进行研究。”作 者 文 中 由 于 资 料 等 原 因 着 重 于 对 鼓 吹 乐 的 研 究,为宫廷仪仗活动的研究提供了参照。汪洋《宋代五礼仪式音 乐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分述了宋代吉、嘉、宾、军、凶五礼的用
2 宋代宫廷音乐制度
宋代宫廷音乐制度的研究,近几年逐渐为人们所关注,许多 文论对该内容都作了一定篇幅的论述,其中包括对某一具体制度 的的研究,也出现了单独论述宋代宫廷音乐制度的著作。
康瑞军《宋代 宫 廷 音 乐 制 度 研 究 》一 书,从 宋 代 宫 廷 音 乐 机 构与乐官制度、乐籍制度、和雇制度和演出体制及体征几个方面 系统的对宋代宫廷音乐制度进行了论述,提纲挈领式的将宋宫廷 音乐制度作了全面的梳理论述,其中作者对乐籍制度、和雇制度 的研究是一个新的论题和切入点,从社会学的角度而“把目光投 向人”。
乐制度。文中对具体的制度没有进行论述,而是只提到五礼中何 时用乐以及用乐的程式等都必须依附于礼。
期刊论文中论及宋代宫廷音乐制度的较为常见,由于篇幅以 及资料搜集等原 因,不 进 行 一 一 论 述,只 选 择 几 篇 作 简 单 梳 理。 黄竹三《“参军色”与“致语”考》中提到“参军色是宋代教坊的角 色,在中国伎艺演出史上有重要地位。它在宫廷乐舞演出中具有 指挥协调职能,有时还参加表演,驾出郊祀、游幸、燕射,参军色亦 导引动乐。”教坊隶 属 宫 廷,故 参 军 色 念 致 语 口 号 这 一 行 为 也 属 于宋代宫廷音 乐 表 演 程 式 中 的 一 部 分。韩 启 超《宋 代 乐 语 名 实 考辨》认为: “乐语,宋代文体的一种,有着固定的体制与规范,是 燕乐表演过程中,颂祝德美、沟通观演双方以及串联节目,组织演 出的词语,是以参军色为主的乐人所用的仪式性语言,也是解读 宋代音乐生活,探寻燕乐演出体制的一把钥匙。”在这里,乐语与 致语具有相似的表达,体现了宋代宫廷中音乐制度的程式性和规 范性。
关键词: 宫廷音乐; 制度; 机构 中图分类号: G5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2111( 2010) 06 - 0248 - 02
在音乐史学研究视角不断拓展和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中, “唐宋音乐变 革 说”、“唐 宋 音 乐 断 层 说”、“唐 宋 音 乐 转 型 说 ”等 说法随之被提出,学界开始关注造成唐宋音乐这种变化的各种深 层次原因,同时也注意到在这些因素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 现象。从宋代音乐文化来说,学者们讨论宋代音乐文化时主要将 其分为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两部分来论述,其中宫廷音乐以歌舞 大曲为代表,民间俗乐是以剧曲说唱为代表的。本文主要着眼于 宋代宫廷音乐的相关内容,对前人研究中所取得的的成绩,予以 概要的述评。
[5]张国强: 《宋代教坊乐制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艺 术研究院,2004 年。
[6]韩启超: 《宋代宫廷燕乐盏制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河 南大学,2004 年。
[7]张丽: 《宋代乐队编制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河南大 学,2001 年。
[8]刘媛媛: 《宋代宫廷音乐机构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武 汉音乐学院,2007 年。
普遍意义中的制度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 规范。笔者认为,音乐制度的范围较为广泛: 除了音乐机构中所 具有的相应的音乐制度,在音乐活动中的某一固定的程式也可属 于制度规范的范畴,宋代即是如此。统治者为了复古和提倡皇权 至上,在音乐活动和音乐机构中都有严格的规范和程序,尊卑有 序在此时得到较为严格的划分。
宋代音乐教育的论文并不多见,专门论述宋代音乐教育的只 见修海林《宋代宫 廷 与 官 学 中 的 音 乐 教 育 活 动 与 理 论 》,而 大 多 只能从研究当时整体的教育风气与教育活动的论文中窥见一二。 修海林《宋代宫廷与官 学 中 的 音 乐 教 育 活 动 与 理 论 》与 其《中 国 古代音乐教育》中对宋代音乐教育的论述一脉相承,其中所论述 的内容相差无 几,此 不 赘 述。李 延 年《宋 元 教 育 小 说 初 探 》从 宋 代反应教育题材的小说着手,反应当时的教育情况,作者认为宋 元时期的教育小说在内容上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为主,且多为 官学教育小说,可见当时官方对教育的支持程度。李良玉《论两 宋时期的历史教育》中提到: 两宋官学教育仍以儒家经典为主要 内容,同时史学也是两宋官学的教学内容之一,并且在两宋时期 的历史教育是趋向通俗化与大众化的。这些讨论宋代教育内容 或活动的相关相关文章,无不体现了当时教育的兴盛之风。
·248·文学界
相对于专著,一些论文很早就注意到了宋代音乐机构设立上 的特殊性。李英在 1992 年发表了《宋代音乐机构述论》一文, “就宋代官方设置的六个音乐机构———教坊、云韶部、钧容直、东 西班乐、衙前乐、大晟府,在沿革、编制、执掌方面加以考述并进行 初步探索。”作者对 宋 代 音 乐 机 构 的 关 注 是 较 早,但 是 将 州 府 设 立的衙前乐作为 一 独 立 的 官 置 机 构 与 教 坊 、大 晟 府 并 列 进 行 论 述,似乎有些不够妥当。张丽《宋代教坊乐队的沿革及其历史文 化特征》对教坊这一宫廷燕乐机构在两宋间的变迁进行了考证, 尤其对教坊四部乐的考述和梳理,对我们了解教坊四部乐是很好 的借鉴。杨倩描《两宋诸班直番号及沿革考》对宋宫廷音乐机构 钧容直和东西班均有提及,为我们探究宋代宫廷军乐提供了一定 线索。
拔上是有严 格 的 规 定,需 按 等 级 进 行 排 定。 如“十 五 年 有 五 上 考,七中考者,授散官,直本司”、“得难曲五十以上任供奉者为业 成”等等,都表明了当时对于宫廷乐人的选拔是有严格规定的。
对宋代音乐教育的研究和研究史的梳理很多学者都没有予 以关注,至于当时的音乐教育制度更是不曾得见,对现代学者来 说有较大的研究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