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股收益与净资产收益率辨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股收益与净资产收益率辨析
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是评价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两个重要指标,也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两个指标。每股收益是指当期净利润除以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即每股普通股所获得的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是指当期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即单位股东权益所获得的净利润。一般情况下,若某公司的每股收益较高,那么其净资产收益率也较高。但是,当对不同公司进行比较时,每股收益高的公司其净资产收益率不一定也高。下面举例说明。
例1:公司A和公司B的股本均为5000万元,流通在外的普通股均为5000万股,且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均为2600万元,但两个公司的股东权益不同,公司A的股东权益为17000万元,公司B的股东权益为19000万元。这样,尽管两个公司的每股收益均为0.52元/股(2600÷5000),净资产收益率却是不同的,公司B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3.68%(2600÷19000),要比公司A的净资产收益率15.29%(2600÷17000)低,这从每股收益上是看不出来的。换句话说,公司B比公司A使用更多的权益资本才能获得相同的净利润2600万元,因此,公司B的资本获利能力要比公司A低。
例2:公司E以面值1元平价发行500万元的普通股,无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公益金和未分配利润,当年实现净利润为200万元,则每股收益为0.4元/股(200÷500),净资产收益率为40%(200÷500)。公司F以5元/股的价格发行面值为1元的普通股500万股,则全部资本为2500万元(500×5),从而资本公积为2000万元(2500-500)。假设无盈余公积、公益金和未分配利润,无负债资本,当年实现净利润为400万元,则每股收益为0.8元/股(400÷500),净资产收益率为16%(400÷2500)。可见,尽管公司E的盈利能力(净利润200万元)低于公司F(净利润400万元),从而公司E的每股收益低于公司F,但公司E的净资产收益率却大大高于公司F.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公司F使用了投资者投入的除股本以外的资本公积2000万元,这部分资金同样为实现400万元的净利润做出了贡献,而在计算每股收益时却掩盖了这部分资金所创造的收益,并且把这部分资金所创造的收益全部看成了股本创造的收益。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由于每年的股东权益是变化的,而普通股股本可以几年保持不变,因此,净资产收益率比每股收益更加准确地反映了股东权益资本所创造的收益。因此,建议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对每股收益进行修正:
第一种方法是把除普通股股本以外的其他股东权益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公益金和未分配利润等)按普通股的面值折算成普通股股本,计算当量普通股总股本,然后再计算当量每股收益。如例1中,假设普通股面值为1元/股,则公司A的当量普通股股本为17000万股,当量每股收益为0.1529元/股(2600÷17000);公司B的当量普通股股本为19000万股,当量每股收益为0.1368元/股(2600÷19000)。两公司的当量每股收益与其净资产收益率相一致。
第二种方法是将全部资本创造的净利润按资本进行分摊,计算出普通股股本所创造的当量净利润,然后再计算当量每股收益。如例1中,公司A的普通股股本创造的当量净利润为764.7059万元(5000÷17000×2600),当量每股收益为0.1529元/股(764.7059÷5000);公司B的普通股股本创造的当量净利润为684.2105万元
(5000÷19000×2600),当量每股收益为0.1368元/股(684.2105÷5000)。
以上两种方法计算的当量每股收益是一样的。
一、分析方法说明
我们把沪深所有上市公司作为一个整体考察对象,则其每股收益可以表示为:
每股收益=净利润总和/股本总和
设股本总和为S,相应净利润总和为B,对应的每股收益为A,
上式可以表示为:A=B/S
(1)为了更好地分析新股、配股和资产重组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带来的影响,我们按照上市公司是否发生了新股发行、配股或资产重组等状态,将所有上市公司分成四组:第一组为新股集合,记为N群体,其相应的股本总和、净利润总和与平均每股收益分别记为S1、B1和A1;第二组为配股集合,记为P群体,其相应的股本总和、净利润总和与平均每股收益分别记为S2、B2和A2;第三组为资产重组集合,记为Z群体(这里将发生重大资产重组行为,但同时属于当年上市新股或发生过配股的样本进行扣除),其相应的股本总和、净利润总和与平均每股收益分别记为S3、
B3和A3;第四组为自然基本组,指不属于新股、未发生配股或重组行为的样本集合,即自然经营状态集合,记为J,其相应的股本总和、净利润总和与平均每股收益分别记为S0、B0和A0。
根据上述分类,则:S=S0+S1+S2+S3
(2)B=B0+B1+B2+B3
(3)由(1)、(2)、(3)式,我们可以得到:A =
B0/S+B1/S+B2/S+B3/S=B0/S0×S0/S+B1/S1×S1/S+B2/S2×S2/S+B3/S3×S3/S=A0×S0/S+A1×S1/S+A2×S2/S+A3×S3/S
(4)等式(4)的含义为:总样本的平均每股收益等于相应组别的每股收益的加权平均,其权重为相应组别的股本和占总股本的比重。由等式(4)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到:A =A0×S0/S+(A1-A0+A0)×S1/S+(A2-A0+A0)×S2/S+(A3-A0+A0)×S3/S=A0×(S0/S+S1/S+S2/S+S3/S)+(A1-A0)×S1/S+(A2-A0)×S2/S+(A3-A0)×S3/S=A0+(A1-A0)×S1/S+(A2-A0)×S2/S+(A3
-A0)×S3/S
(5)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透彻地了解新股发行、配股和资产重组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
我们认为,一个存在的公司都有自然状态成分,新股、配股或资产重组是对自然状态施加了外力,这种外力影响了相应公司的业绩,其影响即为(Ai-A0),(I=1,2,3),对总体业绩的贡献为(Ai-A0)×Si/S,(I=1,2,3)。因此,我们可以阐述等式(5)的经济学意义,即:总样本加权平均每股收益等于自然状态每股收益与各种外力对经营业绩的贡献之和;A0/A为自然状态对平均每股收益的贡献度,(Ai-A0)/A×Si/S,(I=1,2,3)为不同外力对平均每股收益的贡献度。
二、方法使用-具体案例分析
根据上述方法,我们对1999、1998年度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构成进行分析。1998年的有关结果如下:每股收益=自然状态基础贡献+新股贡献+配股贡献+重组贡献=A0+(A1-A0)×S1/S+(A2-A0)×S2/S+(A3-A0)×S3/S=0.106+(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