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课件 PPT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60张PPT).ppt
背景
春秋末期,正值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 也是战乱纷争的年代。周朝的礼制日渐崩坏,名存 实亡,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阶段。人们本性中最 原始的欲望如脱缰野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 念。
在生活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下,为了维护 社会稳定,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孔子建立 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
“四书”“五经”“十三经”
四书名单:《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五经是儒 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 子的编辑或修改。
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 《论语》、《孝经》,共七经; 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 十二经。
以具体的行为要求来说理,深刻而平实。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yuè何?” (《八佾yì》)
➢ 而:如果 ➢ 如……何:固定句式,怎样对待……呢?/把……怎么样
呢?/对……怎么办呢? ➢ 礼:礼仪制度 ➢ 乐:音乐舞蹈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 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
学而第一 (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 之门”) 为政第二 (主要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 八佾第三 (主要记录孔子谈论礼乐) 里仁第四 (主要讲仁德的道理) 公冶长第五 (主要讲评价古今人物及其得失) 雍也第六 (记录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 述而第七 (主要记录孔子的容貌和言行) 泰伯第八 (主要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 子罕第九 (主要记孔子言论,重点为孔子的行事风格,提倡 和不提倡做的事)
《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
课文研读
读书人
志向远大,意志坚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
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把……当做
停止
并列连词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 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 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 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 (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 • (2)30—50岁,欲仕不能。 • (3)50—55岁,在鲁从政。 • (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 (5)68—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论语》简介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 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
实践,从事
请事斯语矣。”
课文研读
从孔子的回答看,达到“仁”的境界的纲领是什么?
是克己复礼,即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克
己对内,复礼对外,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
自觉地遵守礼,这是儒家的最高理想,也是孔子的毕生
追求。
对内
非礼勿视 克制
仁
克己 复礼
由己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对外
非礼勿动
自己 合乎礼
要求 自己
课文研读
一个字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大概,表示推测、估计
宽恕 (《卫灵公》)
子贡问:“有什么是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 孔子(就回答)说:“那就应该是“宽恕”了吧! 自己不想要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论语》十二章(共46张PPT)
古今异义
•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 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三
词类活用
• 学而时习之 • 时:名词-状语,按时
• 吾日三省吾身 • 日:名词-状语,每日
• 温故而知新 •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词类活用
• 传不习乎 •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 几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课文探究
•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 不是勉强去做。 •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 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通假字
• 不亦说乎 • 说:同悦,喜悦、愉快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 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古今异义
• 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 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的液体
在其中
好的方面, 优点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 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 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第十章
河、河流
流逝
这
舍弃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 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 惧。”
聪明的人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 的人无所畏惧。
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仁: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勇:见义勇为。 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 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语矣。”
录。在《论语》中,我们会看到差异性、特殊性、
多样性。
“论”和“语”呈现出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论”字意味着这部书是贯通的、整体的;“语” 字则提示这是一部对话体的书,有对话就会有特 殊性,这种特殊性是由于情境的不同产生的。
读《论语》既要把握义理的贯通,思考它一以 贯之的内核;又要看到《论语》和千姿百态的人、 各种各样的事之间的具体关联,在贯通性和特殊 性中把握《论语》的精神。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
矣。”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
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
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在这里所谈的好学,其实是一种态度,无论 是“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还是“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都与修养德行有密切的关系。所以, “好学”是立德修身的方式,是提升自我,获得进步的 手段。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会讲礼仪呢?做 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 或者译为: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要礼仪、 学礼仪有什么用?做人如果没有仁德,要音乐有什么用 呢?”
12 《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30张PPT).ppt
(15)文中有许多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的主张,就其中的一 点谈谈你的体会。 体会:
(示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 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要多看到别人的优点,并努力学习这些有利于自 己成长的优点。而当发现别人的短处和缺点时,首先要反思自己是否也 有同样的问题。以人为镜,不要再次犯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书 读 其百 义遍 自 见
12、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广 坚定 恳切 仁德,高尚的道德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 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第12章讲
学习方法:要勤学多问、联系实际,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个人修养的提高:要坚定志向
4、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以 (之) 为 师 矣。”(《为政》)
学过的(知识) 领悟
可以 凭 (这一点)做 结尾语气词,了 借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 一点)做老师了。”
第四章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转折连词,
迷惑,感到迷茫而无
“却”“可是” 所适从而无所得
第十章:
正确的学习态度: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名作动,
使动用法
吃 8、子曰:“饭
疏粗食粮,饮水,使…曲…肱弯而曲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 如浮云。” (《述而》)
正当的行为
对,对于 好像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使胳膊弯曲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表转折关系 , 诚信 但是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治学:学思结合,独立思考,谦虚好学, 联系实际。
修身:坚定志向,重道厚义,自我反省, 循序渐进。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子罕》)
多种形式练读,要求: 1.字正腔圆。“字正”就是字音准确, “腔圆”就是发音饱满。 2.抑扬顿挫。读准节奏,注意语速语调。
疏通文意
理解重点词语。 不亦说乎 (通“悦”,高兴愉快) 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 吾日三省吾身(日,名作状,每天;三, 表示多次。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 识。)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三十而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 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 “多么贤德啊,颜回!”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 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 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 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 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 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孔子在河岸上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 日夜不停。”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 变。”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 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修身:坚定志向,重道厚义,自我反省, 循序渐进。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子罕》)
多种形式练读,要求: 1.字正腔圆。“字正”就是字音准确, “腔圆”就是发音饱满。 2.抑扬顿挫。读准节奏,注意语速语调。
疏通文意
理解重点词语。 不亦说乎 (通“悦”,高兴愉快) 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 吾日三省吾身(日,名作状,每天;三, 表示多次。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 识。)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三十而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 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 “多么贤德啊,颜回!”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 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 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 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 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 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孔子在河岸上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 日夜不停。”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 变。”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 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4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讲的是时光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诉了我要珍惜时 间,趁着青春年少多学一些知识。
修身做人篇
(六则)
疏通文意
修身做人篇
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 乎?人不知而 不 愠 ⑤ , 不 亦 君 子 ⑥ 乎 ? ” (《学而⑦》)
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论语》共20篇,由 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④三省 ( xǐ ng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替。 ⑥信:真诚,诚实。
⑦传(chuán): 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 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
疏通文意
修身做人篇
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 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为政》)
儒家重要的经典著作。宋朝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
《孟子》合称为“四书”。
朗读
yuè
yùn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xǐng wèi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逝,流逝。斯,这,指河水。舍,舍弃。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课堂练习 1、理解性默写(8分)
修身做人篇
(六则)
疏通文意
修身做人篇
1.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 乎?人不知而 不 愠 ⑤ , 不 亦 君 子 ⑥ 乎 ? ” (《学而⑦》)
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论语》共20篇,由 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④三省 ( xǐ ng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替。 ⑥信:真诚,诚实。
⑦传(chuán): 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 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
疏通文意
修身做人篇
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 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为政》)
儒家重要的经典著作。宋朝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
《孟子》合称为“四书”。
朗读
yuè
yùn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xǐng wèi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逝,流逝。斯,这,指河水。舍,舍弃。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课堂练习 1、理解性默写(8分)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2《论语十二章》课件 (共69张PPT)
4.子曰:“温故 而知新,可以 为师矣。”
5. 子曰:“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 6. 子曰:“善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7. 子曰: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 8. 子曰:“饭疏食 饮水,曲肱 而枕之 ,乐 亦在其中矣。不义 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 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
齐读课文,纠正节奏
1.来,不亦 / 乐乎?人不知 / 而不愠, 不亦 / 君子乎?
2. 曾子曰:吾日 三省吾身:为人谋 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
而不
不习乎?
3.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 ,六十 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 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 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 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第四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旧的知识
(得到新的体会,悟出新的道理)
做,成为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 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成 为老师了。”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 越过,超过
<可理解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矩。” 规矩,规范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 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 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
《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共23张ppt).ppt
新2.”孔。子认为“学”与“思”是什么关系?
理解作者观点孔子认为,读书学习时,“学”与“思”缺一不可。“学” 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结合, 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不可偏废其一。
研读课文
3.结合第9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这是可供学习的地方。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短处,这是值得自省的地方。对别人的长处,要加以学习并保持;对别人 的短处,要加以警惕并戒除。这样,无论别人好与坏,对自己都有益处,所以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 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 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 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文学常识——《论语》
研读课文
1.“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这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 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绝对达不到“知新”的目 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 师”。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
古今异义
➢ 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泛指多次。今义:二加一后所得 的数目)
➢ 饭疏食,饮水 (古义:粗糙,粗粝。今义:清除阻 塞使通畅;疏通)
➢ 饭疏食,饮水 (古义: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 热水为“汤”。今义: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 三军可夺帅也 (古义:改变。今义:强取;抢)
一词多义
➢ 1.知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2.为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可以为师矣
理解作者观点孔子认为,读书学习时,“学”与“思”缺一不可。“学” 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结合, 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不可偏废其一。
研读课文
3.结合第9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这是可供学习的地方。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短处,这是值得自省的地方。对别人的长处,要加以学习并保持;对别人 的短处,要加以警惕并戒除。这样,无论别人好与坏,对自己都有益处,所以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 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 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 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文学常识——《论语》
研读课文
1.“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这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 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绝对达不到“知新”的目 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 师”。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
古今异义
➢ 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泛指多次。今义:二加一后所得 的数目)
➢ 饭疏食,饮水 (古义:粗糙,粗粝。今义:清除阻 塞使通畅;疏通)
➢ 饭疏食,饮水 (古义: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 热水为“汤”。今义: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 三军可夺帅也 (古义:改变。今义:强取;抢)
一词多义
➢ 1.知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2.为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课件(27张ppt)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林 孔子墓地
《论(lú n)语》属语录体散 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 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 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 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 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 朱熹把它列为“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 《中庸》)之一,成为儒家 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 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 始人。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 理家,曾修《诗》、《书》, 定 《 礼》 、 《乐 》 ,序 《周 易》,作《春秋》。孔子的思 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 远的影响。
孔府大成殿
大成殿孔子像
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fù )尼山全貌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一定要学思结合。
12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 中矣。
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既要多提问题, 又要多想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
学习态度: 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指导:
1.单音字换成双音字 2.弄清虚词的用法 3.补充出省略部分 4.调整句子的语序 5.揣摩句子的语气 6.注意古今义的不同 7.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8.文言文特殊句式
1 “信”
(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2
“达”
(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
3 “雅”
(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 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5、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抱来自青岛的朋友, 二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是说过吗:
《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
君子?
• 安居乐道,敏而好学 • 学习《诗经》的重要性 • 推己及人 • 克己复礼 • 智、仁、勇兼备 • 仁而懂礼 • 重义轻利
虚心学习,自我反省 文质彬彬 持之以恒 仁为己任 追求理想不惧牺牲
《论语》
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 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 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 的一般原则;
孟子 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与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
并称"孔孟”,被后世尊为“圣人”。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者七十二人。孔子 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 誉为“万世师表”,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
•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 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
点明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和远大的志向,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 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能够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仁” 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实现仁道是漫长而艰巨的。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特殊句式
• 克己复礼为仁 •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判断句 定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
仁
亻
二
与 人 相 关
和 人与人相处 他
人
和善 相
处
治国措施 2
仁?
品格
7
11
为人处世的方法
10
忍耐和克制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42张
知识回顾
•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和质朴配合适当,这样之
(《雍也》)
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质:质朴、朴实。 文:华美、文采。 野:粗野、鄙俗。 史:虚饰、浮夸。 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
6输、质入胜标文题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这句话是讲君子的气质。质是先天的、朴实无华的,是质朴本 性;文是后天的,经过修饰获得的,如衣着装饰、谈吐文采之 类。“质胜文”,就是缺少后天的修饰、装点,就会显得粗野、 鄙俗。这也是儒家和道家不一样的地方,道家特别强调天真、 自然。“文胜质”,则是一种矫枉过正,装点太多就显得浮华、 虚伪。所以君子就要处理好质、文的关系,协调发展:内心真 实、朴素,待人接物有礼有节,说话办事有礼貌修养,这也正 是儒家中庸之道在君子气质上的体现。
有智慧的人能将事理看的明白通透不会迷惑,因为知道大小、 轻重、缓急、本末,判断力自然就强大; 仁德的人存公心去私欲,乐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敬人, 爱人”则“人恒敬之,人恒爱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则不会招人怨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会招 人感激,人我关系处理得完善了,就不会忧虑; 真正的勇者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之心,横逆忧患之来, 淡然处之,这才是大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通假字
• 不亦说乎 • 说:同“悦”,喜悦、愉快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迷惑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 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 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 关系。
品质高尚 6.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忍受 担忧,发愁 乐趣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 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 (这种清苦)而发愁,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 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顺承 跟从、学习
在其中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好的方面, 优点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 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 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 己的缺点。”
• 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 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 的毛病。
表而折转 不生气愠,,发怒不亦指∕道君德子上有乎修养?的”人人家不了解(我)
孔子说:“学习(知识),然后按时去温习,不 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 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 子吗? ①学习方法 ②学习的乐趣 ③个人修养
zēng
每天
反省
wèi
谋划,商量办 法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的学习,循序渐进。
得到新的体会,悟出新的道理
温习 表承接
做,成为
4.子曰:“温故∕ 而知新,可 以∕为师矣.”
旧的知识
可以 凭借
孔子说:“温习学过 的(旧的)知识, 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 成为老师。”
• 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还要能 “知新”)
表转折,却
转折,却 有害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夺志也。”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 气却不可改变。”
•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广泛
并列 坚守 恳切
12.子夏曰:“博学 ∕而 笃志,切问∕
并列
仁德
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 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 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河、河流 流逝 这
舍弃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
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
停
。
”
•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
•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 明时间的宝贵。
军队
普通人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
听读课文,试着把文章分成学习方法、学 习态度和修身做人三大类。
学习方法:第一、 四、五、十二章
学习态度:第六、七、九、十章
修身做人:第一、二、三、八、十一章
先生,指孔子
按时复习
也、也是 yuè
1. 子曰:“学 ∕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
表顺接
代指学习的内容 通“悦” ,愉
有志同朋道∕自合远的人方来,不 亦 ∕乐 乎?人快不。知∕
《论语》十二章课件
《论语》
•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 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记 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史书, 共20篇。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 书”(《孟子》、《中庸》、《大 学》、《论语》)之一。宋朝宰相赵 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语录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 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 记录故称之为语录体。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课文探究
个人修养: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1.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
•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 质。(学习态度)
代词,学问
7.子曰:“知 之
……的人
者∕不如 好之
以……为乐趣
喜欢、爱好
名词意动
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 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 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乐
•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 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迷惑、疑惑 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越过、超过 规范
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 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 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 出规矩。
尽心竭力
我
自己
泛指多次
老师传授的知识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真诚,诚实
复习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 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 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 个人修养: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
通“又”,
表零数 顺承
独立做事情
3.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有关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中国古代著名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 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政治 主张“仁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 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 弟子多达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 “至圣 先师,万世师表”,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吃饭
8.子曰名词:作“动饭词疏食饮冷水水 ,弯曲着肱胳膊而枕之,乐亦
粗粮
顺承
乐趣
在其中矣。不正当义手而段富且贵,对于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 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 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几个 走路 一定
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