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心理学简答题汇总(20210206033137)

合集下载

心理学简答题整理(含答案)

心理学简答题整理(含答案)

1..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

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

(2)智力的结构差异,即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

另外,人的智力发展有早晚差异。

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

2.试述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一、遗忘的原因的两种解释:(1)消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2)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它刺激的干扰。

二、影响因素:不能回忆主要是缺少提取信息的线索。

一个线索对提取的有效性主要依赖于以下因素(条件):(1)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

(2)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

(3)情绪的作用。

3. 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人格结构包括:(1)知——情——意系统。

(2)心理状态系统。

(3)人格动力系统。

(4)心理特征系统。

(5)自我调控系统。

关系:以上五种人格系统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相互之间会有重合,这种重合使各成分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4. 试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5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例如,对食物、水、空气、睡眠、性等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便是安全需要,即表现为个体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免除恐惧和焦虑等;这之后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即个体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等;随后出现的是尊重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受到他人的尊重。

在上述这些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量层次。

(2)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即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人心胸开阔,独立性强,具有创造性;他们知道自己的需要,能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是怎样一个人,自己的使命是什么。

心理学试题库—简答题

心理学试题库—简答题

心理学试题库—简答题心理学简答题1、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其中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感知、思维、想象、记忆等等)、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和理想等)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2、知觉有哪些基本特性?答: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和知觉的恒常性3、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哪些答: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注意的选择作用、知觉者本身的主观因素4、什么是记忆?记忆过程包括哪几个基本环节?答: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或再认)5、影响识记效果的条件有哪些?答:目的任务对识记效果的影响、活动的任务、性质对识记的影响、材料的数量和性质对识记的影响、识记方法对识记的影响6、影响遗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遗忘?答:原因:衰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干扰说: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压抑说: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提取失败:在提取有关的信息的时候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

针对遗忘产生的原因及遗忘发展的先快后慢的规律,一、正确地组织复习和练习,以便及时强化,加深理解,纳入经验系统,巩固所记内容。

正确组织复习的方法是:趁热打铁,及时复习;制定复习计划要有科学性;复习要经常性和多样化和经常运用识记过的材料。

二、(一)掌握科学有效的识记方法良好的记忆方法:第一,意义识记和理解识记。

第二,多通道协同记忆。

第三,记忆术。

目前最流行而又取得公认的记忆术是PQ4R法。

三、(三)加强正确再认和回忆的实践1、阅读与试图回忆。

2、有效地进行追忆7、如何正确组织复习?答:趁热打铁,及时复习;制定复习计划要有科学性;复习要经常性和多样化和经常运用识记过的材料8、什么是思维?思维的基本过程有哪些?答: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10、在概念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答:正确对待已有经验、正确地使用变式、恰当地使用概念的否定例子、适时给概念下定义、在实践中运用概念11、什么是问题解决?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答: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

简答题:1、简述心理学的根本任务。

〔1〕描述心理现象〔2〕提示心理规律〔3〕将心理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2、研究心理学应遵循哪此原则?〔1〕客观性原则〔2〕开展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3、简答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方法。

〔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心理测验法〔5〕个案研究法。

4、为什么说脑是心理的器官?第一,日常生活经历证明第二,医学临床经历证明第三,科学实验证明5、简述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

〔1〕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6、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1〕感觉与知觉的联系首先,知觉是在感觉的根底上产生的,但不是感觉数量的简单相加。

其次,感觉和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二者常常交织在一起。

〔2〕感觉与知觉的区别首先,二者在感觉与反映客观事物属性方面的区别。

其次,二者在分析器方面的区别。

再次,经历在感觉与知觉活动动中起的作用不同。

7、简述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

第一,对象和背景的差异性。

第二,对象的活动性。

第三,刺激物的新颖性。

第四,刺激物的强度影响选择性。

8、简述知觉活动的规律。

〔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9、如何减少前摄抑制和后摄制的干扰?〔1〕让先学习或复习的材料到达100%的稳固。

〔2〕减少前后学习或复习的两种材料的类似程度。

〔3〕防止回忆材料时的系列位置效应。

〔4〕注意科学用脑。

10、简述区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

艾宾浩斯把材料完全熟记后,分别在不同的时间间隔重新学习这些材料,结果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的开展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根据这一遗忘规律他绘制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11、简述如何进展复习。

首先,复习要及时,屡次进展。

其次,复习要多样化。

第三,要正确运用集中复习与分布复习的方法。

12、简述保持与遗忘的规律。

〔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2〕适当超额学习〔3〕减少前摄抑制与后抑制的干扰〔4〕正确组织复习13、思维与语言有什么系。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仅供参考)1学习理论的研究内容有哪些?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最核心的研究内容,它主要回答以下三方面的问题:①学习的实质是什么?即学习的结果到底使学习者形成了什么技能,或者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外部的行为操作还是内部的心理结构?是简单的一条一条经验的积累,还是整体的经验结构?②学习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即学习是怎样实现的,或者说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③学习有哪些规律和条件?即学习过程受到哪些条件和因素的影响木有小的学习徐奥遵循怎样的原则。

1.评价是否产生学习的标准是什么?①主体身上必须产生某种变化,我们才能做出学习已经发生的推论。

②这种变化是能够相对持久保持的③主体的变化时由他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即后天习得的,排除由成熟或先天反应倾向所导致的变化2.干扰说的内容是什么?干扰说认为,以往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时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

只要干扰一旦排除,记忆也就能恢复。

此学说的依据是“刺激-反应”理论,最明显的证据是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

4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说明了什么?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操作与激动水平之间的曲线关系随着操作的难以和情绪的高低而发生变化。

这说明在学习内容复杂的时候,高度的激动水平不利于问题解决,如盛怒或狂喜时,解答难题的效果不佳;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在高度激动水平上效果好;一般难度的学习内容,适宜于中等激动水平上的学习。

5.什么是智力?一般能力也叫智力,是指从事一切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其中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

一般能力是各种特殊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6.什么是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个人行为和认知活动的一种抽象的。

一般的方法。

首先,凡是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均属于学习策略范畴。

其次,学习策略范畴。

其次,学习策略不等于具体的学习方法,而是学习方法的选择、组织和加工。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1.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简答题答案要点:(1)有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2)培养间接兴趣;(3)自觉与干扰作斗争;(4)注意实际操作。

2.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答案要点:(1)明确观察目的任务,激发学生观察兴趣;(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第一,要让学生在观察之前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第二,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观察;第三,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多辨、多思;第四,要指导学生做好观察总结;(3)对学生进行观察的实践训练。

3.简述遗忘规律及避免措施。

答案要点: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揭示了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避免措施:有效地组织复习;适当地超额学习;科学用脑。

4.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答案要点:(1)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博学广识;(2)教师应树立创造教育观念,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加强训练;(3)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参加创造性活动5. 简述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要点:(1)联系: ①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②情绪受制于情感,情感作为比较稳定深刻的心理反应,一定程度影响着情绪的表现。

(2)区别: ①情绪更多的是表现为生理性,是生理需要满足与否而引发的心理体验;情感则更多表现出其社会性,是与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②情绪具有情境性、短暂性和冲动性;而情感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③情绪具有外显性,而情感具有内隐性。

6.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答案要点:(1)明确学习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具体意义;(2)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3)更新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求兴趣;(5)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学生学习成功。

7.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答案要点:(1)家庭教育;(2)学校教育;(3)社会教育;(4)自我教育。

1.学习心理学的实践意义有哪些?答案要点:(1)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活动,提高生产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2)心理学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3)心理学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4)心理学对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简答题汇总

心理学简答题汇总

心理学简答题汇总本文将收集并解答一些常见的心理学简答题,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1.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和动物的思维、情感、行为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2.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古希腊时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讨论思想、意识等问题。

- 近代启蒙时期:启蒙运动提倡理性和实验主义,形成神经学和心理物理学。

- 经典理性主义时期:德国心理学派创立实验心理学,建立了心理学研究的基础方法。

- 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派主张以行为为研究对象展开行为主义研究。

- 20世纪4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需要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观念,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

- 20世纪80年代近现代:脑科学的出现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对心理学的影响。

3. 心理学的分支心理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分支:- 生理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4. 心理障碍的分类心理障碍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焦虑性障碍- 心境障碍- 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症状性障碍- 人格障碍- 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障碍5. 心理咨询的过程心理咨询的过程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 第二步:确定咨询目标。

- 第三步:进行评估。

- 第四步:制定治疗计划。

- 第五步:实施治疗计划。

- 第六步:评估治疗效果。

6. 心理学的伦理要求心理学研究有以下伦理要求:- 知情同意- 保密- 自愿参与- 停止实验的权利- 没有伤害- 做好后续照顾本篇文档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第一章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心理学是研究的对象是心理现象,是个体行为及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

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心理动力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世界观、理想、兴趣等;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注意、感知觉、记忆、思维等)、情绪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特征包括:能力和人格。

2.心理学家进行研究的目标是什么?一般来说,人类渴望了解和解释自己行为、更渴望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心理学家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探索,找出如下五个问题的答案:(一)一种行为的本质是什么?(描述行为)(二)这种行为为什么会产生?(解释行为)(三)这种行为将在什么时候更容易发生呢?(预测行为)(四)影响这种行为的条件包括哪些?(控制行为)(五)怎样才能使这种行为发生变化呢?(改善行为)3.人的心理的实质是什么?心理是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但就其内容来说,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4.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包括:代表人、产生时代、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研究方法、基本观点、评价)包括:代表人、产生时代、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研究方法、基本观点、评价)一.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该学派于19世纪末产生于德国。

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

该学派是用实验法独立研究心理学问题的学派,促进了西方心理学派的兴起和美国心理学的发展。

它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现代心理学组成部分。

但由于它确定的研究对象过于狭窄并陷入元素主义与内省主义境地,因而遭到许多心理学家的反对。

二.机能主义美?威廉詹姆斯。

19世纪末在美国兴起。

研究对象:意识的过程。

基本观点:意识是对环境适应的产物,认知,行为是适应环境的手段。

这一观点推动了美国的心理学研究面向实际,也吸引了大批一般民众的注意。

三.行为主义学于1913年产生于美国,其创始人是华生,杰出代表人还有斯金纳、班杜拉。

研究对象是人的行为,并提出“刺激—反应”(S—R)的行为公式。

心理知识简答题

心理知识简答题

心理知识简答题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涉及的内容相当丰富和复杂。

本文将回答一些关于心理学的简答题,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它旨在揭示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背后的原因,帮助我们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从而改善个人和社会的生活质量。

二、心理学的分支领域有哪些?心理学的分支领域包括临床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

每个分支领域都以特定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来探索不同方面的心理现象。

三、什么是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理解和认知。

它包括对自己的身体、性格、才能、价值观等方面的认知。

自我概念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它可以塑造自我形象和决策过程。

四、什么是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一种学习形式,它通过在刺激之间建立联系,使得一种刺激在先前没有引起反应的情况下,通过与其他刺激相连而引发反应。

经典条件反射的著名案例是巴普洛夫的狗。

他通过将食物和铃声相关联,使得狗在听到铃声时分泌唾液。

五、什么是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理论由心理学家弗斯特在1957年提出,它指出人们会为了保持一致性,而调整与已有信念、价值观或行为不一致的认知。

当个体面临矛盾的认知时,会感到不舒服,从而通过改变信念或行为来减少认知失调。

六、人类对什么类型的人脸更容易产生亲和感?研究发现,人类对称美的人脸更容易产生亲和感。

对称美是指左右对称的人脸外貌特征,包括眼睛、鼻子、嘴巴等。

这种对称性能够传递个体的健康和遗传优势,因此在人类心理中引起良好的印象。

七、什么是心理投射?心理投射是指个体将自己的感受、欲望、价值观等内心体验投射到他人身上的心理过程。

通过心理投射,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情感,但同时也可能导致误解和偏见。

八、什么是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心理功能发生异常,导致个体行为和感受出现严重的异常或不适应。

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心理学 简答题 汇总

心理学 简答题 汇总

1.简述“最近发展区”及其教学意义。

(4次)2.简述布鲁纳的学习观。

3.简述知识学习的作用。

4.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有哪些特点,培养要求5.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2003三、简答题1.简述性格差异的教学含义。

2.简述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

(4次)3.简述问题解决的含义,基本特点,过程,影响因素,如何提高(6次)4.简述教学目的的功能。

意义5.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主要措施,迁移的作用(6)6.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意义2004四、简答题1.简述教学中的感知规律。

3.简述性格的基本特性。

4.简述学习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

2005四、简答题1.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简述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

4简述学习策略的四个特征,基本原则5简述有效进行知识概括的基本方法。

200632、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基本途径(4)34、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2)20071.简述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

(1)2.简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简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的类型。

5.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200832、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基本内容35、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32.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35.简述发散思维的特征2009四、简答题。

每题5分。

1.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履行的义务有哪些?2.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3.如何全面理解素质教育的基本含义。

4.什么是启发性教学原则,贯彻这一原则有什么要求。

20091.简述知觉的特性?3.简述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作用?2009.236、简述教学反思的三种类型。

37、简述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38、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39、简述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20041.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主要有哪些作用?2.何谓心理发展?3.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间记忆的时间各是多少?2002.436.简述观察法的主要优点和不足。

37.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

名词解释题1.社会知觉:心理学术语,指具有社会意义的那种知觉,而社会意义是离不开人的,所以社会知觉也称人知觉、对人知觉、人际知觉、包括个体自我的知觉,对群体成员和群体本身的知觉。

2.认知发展:心理学将个体认识的功能系统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称为认知发展3、心理健康(广义):从广义上讲,心里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久的心里状态22.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4.匮乏动机:与满足基本需要相关的动机,指的是基体的基本需要或匮乏行需要,它在本质上是有机体身上赤字形成的需要。

5.焦虑(焦虑障碍):指受不合乎现实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它所表现出的行为事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极度焦虑的体验6.心境: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当人们处于某种心境时,会以同样的情绪体验看待周围事物。

7.学习: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南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

简答题1.简述影响人际吸引的条件。

.答:(1)相似性与互补性,人们倾向于喜欢那些与我们具有相似态度和价值观的人,并与之表现相互吸引(2)个人品质,随着人际交往的深入,外在因素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而交往者的内在品质却变得越来越重要(3)接近性与熟悉性,空间上距离较近的个体,相互间接触的机会较多,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2.简述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答:(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环境因素(4)早期童年经验(5)自然物理因素3.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答:(1)从需要角度看:情绪更多的是与人的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情感更多的与人的精神或是社会需要相联系(2)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情绪发生早,情感发生晚(3)从反应特点看: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外显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4.简述感受性与刺激强度的关系。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1.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行为以及心理过程的科学。

它探索人类心灵的运作方式,研究人类的认知、情感、人际关系、发展变化等方面。

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心理学研究主要采用实证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观察研究和调查研究。

实验研究通过控制和操作变量,对特定因果关系进行检验;观察研究通过观察和记录行为来揭示现象的规律;调查研究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以了解群体特征和个体经验。

3.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记忆、研究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的分支学科。

它关注人类信息处理的各个方面,在探索人类思维活动的同时,通过实验证据验证认知理论。

4. 什么是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流派。

它将心理学定义为对可观察行为的研究,忽略了心理过程和思维。

行为主义心理学注重外部刺激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主张通过条件反射和强化来解释行为。

5.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个体在群体中的互动关系的学科。

它研究人们是如何受到社会环境和他人影响的,涉及到人们的态度、偏见、信念、亲社会行为等方面。

6.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有哪些?心理学应用广泛,涵盖了许多领域。

临床心理学关注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教育心理学研究研究与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工业与组织心理学致力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组织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员工招聘、培训和评估等也需要心理学知识。

7.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是什么样的?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不同的学派和理论的兴衰。

从哲学的心灵哲学到实证科学的心理实证主义,再到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兴起,心理学不断拓展和深化了我们对人类心智和行为的认识。

以上是对心理学常见问题的简单回答。

心理学是一门复杂而庞大的领域,各个分支和学说都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

简答题:1.知觉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格式塔原则规律:接近性、相似性、连续性、封闭性、良好图形)2.选择性:根据当前需要,对外来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组织加工的特性。

3.理解性:指人们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去理解和解释事物,并用语词加以标志的知觉特性。

4.恒常性:人们在刺激变化的情况下把事物知觉成稳定不变的整体的现象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2.教师的社会角色:1.学习的指导者;(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指导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发展各种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行为规范的示范者;(教师作为社会文化价值与道德准则的传递者,要时刻反省自己的思想品德,行为作风,处世态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3.心理保健者;(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和人格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4.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建立良好的秩序,督促学生遵守纪律,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民主领导)5.教育科研人员;(掌握现代教育与方法)6.家长代理人。

(沟通家长,严格要求)3.学校心理辅导原则:教育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 尊重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 保密性原则。

4.注意分配的条件:注意分配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在同时进行着的几种活动中,必须每一种活动是相当熟悉的,其中一种是自动化了的或部分自动化了的。

5.如何提高记忆能力明确记忆的目的任务(记忆的目的任务是影响记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记忆目标的任务越明确,具体,记忆效果就越好)充分利用无意记忆(无意记忆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下去获取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记忆,在全面性,精准性和巩固性以及速度方面,比机械记忆的效果要好)合理安排记忆材料(长短意义结合,难易结合,分间隙记忆)适当应用记忆术(口诀法,谐音法,推算法等)6心理学的基本任务1.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智商测验)2.理解和说明人的心理;(心理分析)3.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

心理知识简答题

心理知识简答题

心理知识简答题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行为和思维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认知、情感、社会交往、发展、心理障碍等。

通过对心理学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并且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回答一些与心理学相关的简答题。

1.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系统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它的目标是理解人类的思维过程、情感和行为,并且找到影响这些方面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2. 什么是认知?认知是指人类的思维能力,包括感知、记忆、注意力、理解、推理和解决问题等。

认知心理学研究了人类的思维如何运作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3. 什么是情绪?情绪是人类对特定刺激产生的主观体验。

它们通常与生理和心理的反应相伴随,并且可以在个体之间传播。

情绪可以是积极的,如快乐和喜悦,也可以是消极的,如恐惧和愤怒。

4.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它关注个体与他人的互动、社会认知和社会关系等方面。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群体行为和社会互动的原因。

5. 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学科。

它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以及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心理变化。

通过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不同阶段的人类心理成长和适应过程。

6. 什么是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个体在情绪、思维或行为方面出现异常的情况。

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症等。

心理障碍可以对个体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并且可能需要心理咨询、药物治疗或其他干预措施。

7. 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一种通过与心理学专家交流来解决个人或情感问题的过程。

心理咨询师会倾听和理解个体的问题,并提供支持、建议和技巧,以帮助他们解决困扰。

8. 什么是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帮助个体认识和改变消极或不健康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来缓解心理问题。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

心理学简答题汇总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

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2、学习心理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1)在理论上:心理学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

心理学理论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

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和学习。

(2)实践意义: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生产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

心理学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

心理学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医疗效果。

心理学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心理学必须遵循什么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

4、唯心主义心理观与唯物主义心理观的区别是什么?(1)唯心主义认为心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的,心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2)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的产生有赖于物质的存在,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心理是物质的产物.5、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怎样?(1)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2)两种信号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二信号系统调节和控制着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产生人的心理。

6、简述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及其建立的条件?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是无条件刺激物和条件刺激物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暂时神经联系。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1-1、简述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1-2、简述人的心理的实质。

1-3、简述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1-4、什么是观察法?应用观察法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1-5、简述测验法的优点和缺点。

1-6、简述问卷法。

1-7、简述个案研究法。

1-8、简述实验室实验法。

1-9、简述自然实验法。

1-10、简述谈话法。

1-11、简述20世纪40年代后,心理学在发展方向上的特点。

2-1、简述两种信号系统。

2-2、什么是非条件性抑制?它包括哪两种类型?2-3、什么是条件性抑制?它包括哪两种类型?2-4、简述工具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关系?2-5、简述神经冲动的产生及其传导过程。

2-6、简述相互诱导的含义及种类。

2-7、什么是兴奋或抑制的扩散与集中?举例分析决定兴奋或抑制的扩散与集中的重要条件。

2-8、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含义及其形成的基本条件。

2-9、简述边缘系统的含义及其功能。

2-10、举例分析什么是消退抑制。

2-11、举例分析什么是分化抑制。

3-1、简述动物心理发展的阶段。

3-2、简述人类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的含义。

3-3、简述人类心理的基本特点。

3-4、简述人类心理社会制约性的表现。

3-5、简述语言在人类心理发生中的作用。

3-6、简述劳动在人类心理发生中的作用。

3-7、简述环境和教育在人类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3-8、简述人类心理发展的动力。

3-9、简述华生在儿童教育方面的主张。

3-10、简述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

3-11、简述维果斯基的教学与发展的关系观。

3-12、简述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4-1、简述感觉的同时对比现象。

4-2、简述错觉及几何图形错觉的种类。

4-3、什么是观察?主要的观察品质有哪些?4-4、什么是深度知觉?形成人的深度知觉的线索有哪些?4- 5、什么是似动知觉?并请举例分析。

4-6、什么是感觉的适应现象?并请举例说明。

4-7、简述感觉的继时对比现象。

4-8、简述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定律。

心理学考试简答题及答案

心理学考试简答题及答案

心理学考试简答题及答案简答题1: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本我代表原始冲动和欲望,遵循快乐原则;自我在本我和现实之间进行调解,遵循现实原则;超我代表道德和社会规范,遵循道德原则。

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简答题2:描述学习心理学中的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的区别。

答案:经典条件作用是由巴甫洛夫提出,主要涉及刺激-反应(S-R)的关联,其中无条件刺激(UCS)引发无条件反应(UCR),通过条件刺激(CS)与无条件刺激(UCS)的配对,使条件刺激(CS)单独也能引发条件反应(CR)。

操作条件作用则是由斯金纳提出,强调行为的后果对行为的强化或削弱,包括正强化、负强化、正惩罚和负惩罚。

简答题3:解释认知失调理论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认知失调理论由费斯廷格提出,认为当个体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认知(信念、态度或行为)时,会产生心理不适感。

为了减少这种不适,个体会通过改变认知、增加新的认知或减少原有认知的方式来恢复平衡。

在日常生活中,这一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在做出选择后,往往会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即使面对相反的证据。

简答题4:阐述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答案:自我效能感是由班杜拉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心。

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更有可能面对挑战,坚持努力,并在困难面前保持积极态度。

相反,低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可能会在面对挑战时轻易放弃,缺乏尝试的勇气。

简答题5:描述依恋理论中安全型依恋、焦虑型依恋和回避型依恋的特点。

答案:依恋理论由鲍尔比和艾因斯沃斯等人提出,描述了婴儿与照顾者之间的情感联系。

安全型依恋的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稳定的关爱和支持,他们通常能够建立信任和安全感。

焦虑型依恋的个体可能因为照顾者的不一致性而感到不确定和焦虑,他们可能会过度寻求关注和安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心理学1. 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主要有哪些作用?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2. 简要说明学生作为要素之一从哪些方面影响学与教过程。

学生这一要素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

以年龄差异为例,年龄差异主要体现为思维水平的差异。

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它们是所有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内在条件。

在学生这一要素中,无论群体差异还是个体差异,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 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 如何指导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1) 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①通过别人评价逐步过渡到自我评价②从外部行为的评价过渡到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的评价(2)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①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帮助学生建立自尊感②帮助学生克服闭锁性和自卑感(3)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①通过实践帮助学生锻炼自我控制能力②教授自我控制的策略和方法。

2. 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1) 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个别化教学。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

3. 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1)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2)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3)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4.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1 )家庭教养方式,专制型、威信型、放任型、忽视型(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

5. 如何进行健康人格的构建?健康人格是统合人格,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1)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统合(2)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社会的统合(3)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自己实践活动的统合。

3 学习的基本理论1. 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主要条件?意义学习即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条件:(1)学生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2)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3)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

4 学习动机1.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树立自信心①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②设置合理的目标,形成任务指向而不是自我指向③进行归因训练,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自信;对的成就的学生,教授他们有效的学习方法(2)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①使任务更有趣,具有成就性,内在性和利用性②引发认知冲突③合理使用表扬(受表扬组、手训斥组、观察组、控制组) ,④2. 自我效能感的含义以及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1)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

(2)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二是个体的行为结果的归因方式。

5 学习迁移1. 迁移的作用?(1) 迁移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2. 如何应用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迁移(为迁移而教)?(1) 精选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2)合理的编排教学内容,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致化、网络化(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把具有最大迁移价值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放在首位(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⑸ 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习。

3. 影响迁移的因素?(1) 相似性,教材的相似性,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相似性,教学情景的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相应的背景水平,原有认知结构,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认知策略(3) 学习定势与心向,学习定势表现为促进和阻碍。

6知识的学习1. 课堂上提高知识直观的方法?(1) 灵活运用各种直观首段,在学习初期一般是先模像再实物直观(2)加强词(言语直观)和形象(实物与模像直观)的配合,对学习精确度感性知识,以形象为主词为辅,对学习不很精确的感性知识,以词为主形象为辅(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前了解直观的目的任务,观察中把握观察程序,并做好记录,观察后写出观察报告(4) 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和消退学生消极被动的直观方式。

2. 课堂上有效知识概括的方法?(1) 用好正、反例证,正例有利于信息的概括,反例有利于信息的辨别(2)正确运用变式(3) 科学的进行比较,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4) 自觉的进行概括,最常用的方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3. 错误观念的特性、转变条件和促进转变的教学?(1)错误观念是指个体日常直觉经验与科学理论相违背的认知体系,特性:广泛性、自觉性、顽固性、隐蔽性(2)转变条件:①引发学习者对原有观念的不满②意识到新观念的可能性③ 显示新观念的合理性④意识到新观念的有效性(3)教学中的转变:①诊断错误观念②引发认知冲突③理解新观念④运用新观念⑤反思观念转变的过程。

4. 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1)深度加工与主动参与(2)运用记忆术,关键词法、缩减法(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的过度学习,学习熟练度150%最好⑸ 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 (先密后疏,先多后少),阅读和背诵结合。

5. 知识直观的类型及优缺点?(1)实物直观。

优点:在实际生活中很快的发挥作用,迁移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缺点:本质要素和非本质要素混杂在一起。

(2)模像直观。

优点:可以人为的排除无关因素,突出本质要素;可根据观察需要,扩大直观范围。

缺点:非实物本身,因此与实际实物之间存在差距,迁移性差。

(3)言语直观。

优点: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限制,灵活性强;可运用语调和生动形象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感情。

缺点:不如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鲜明、完整、稳定。

7 学习技能1. 技能的含义,分类及作用?(1) 技能指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2)分为动作技能(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和心智技能(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3) 调解和控制作用,是获得经验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前提条件,影响学习者的个性品质。

2. 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1) 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建立活动的目标映像和目标期望过程。

(2) 操作模仿,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是重要环节。

(3) 操作整合,是关键。

(4)操作熟练,动作执行达到高度的自动化和完善化,建立了动力定势即大脑皮层的概括的、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

3. 动作技能的培训?(1) 准确的示范和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形成稳定清晰的动觉。

4. 心智技能的培训?(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注重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使用正确的言语(4)创设条件,提供心智技能练习、应用的机会。

5. 技能与能力的关系?(1) 从性质上看,技能是具体的操作程序,能力是个体表现的倾向性(2)从范围上看,技能具有特定性,能力具有普遍性(3)能力是技能形成的前提(4)技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8 学习策略1. 学习策略的分类?(1) 认知策略① 复述策略(为了记住某段信息不断重复的过程) :随意识记与有意识记、整体识记与部分识记、排除相互干扰、多感官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复习时间合理安排、试图回忆、画线。

② 精细加工策略(使人们更好的记住正在学习的东西而作的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或升华的过程) :记忆术(位置记忆法、首位字母缩略词法、关键词法、谐音法) 、做笔记、扩展与引申、提问、生成性学习。

③ 组织策略(构建新知识的内在联系过程) :聚类组织策略、概括法、纲要法、构建网络法、比较法。

(2) 元认知策略① 计划策略: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问题、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② 监控策略:自我提问法、自我检查、集中注意。

③ 调解策略:调整阅读速度、复查。

(3) 资源管理策略① 学习时间管理②学习环境设置③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④学习工具的利用⑤社会人力资源的利用。

2. 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要素、方法?(1)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发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产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2)要素:策略与巩固练习、自我抑制及监控策略的使用、了解策略的价值和适用范围(3) 方法:指导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程序性训练法、完形训练法、合作学习模式。

3. 指导教学模式的步骤?激发、演讲、练习、反馈、迁移。

(1)先向学生解释所选定学习策略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在具体应用中不断给以提示(2)让学生口头叙述和明确解释所操作的每一个步骤(3)在教学中依据每种策略来选择适当的事例以说明其应用的多种可能性。

4. 程序性训练法的步骤?(1)将某一活动技能,按有关原理分解成可执行、易操作的小步骤(2)通过活动实例示范各个步骤,并要求学生按步骤活动(3)要求学生记忆各步骤,并坚持练习,直至达到自动化程度。

5. 完形训练法的步骤?(1)提供一个几乎完整的提纲,需要学生听课或阅读时填写一些支持性细节(2)提供一个只有主题的提纲,要求填写所有支持性的细节(3)提供一个只有支持性的细节,要求填写主要的观点9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1. 问题解决的过程、方法、影响因素?(1) 过程:发现问题(首要环节) 、理解和表征问题(正确认识问题空间即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和操作)、提出假设(算法式和启发式) 、检验假设(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 。

(2)方法:算法式(把解决问题的所有解决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 、启发式(目标手段训练法、发推法、简化法、类比法。

(3)影响因素:问题特征、已有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

2.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1)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首先帮助学生掌握和记忆大量的知识,其次运用变式,提高知识的概括,最后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网络化结构。

(2) 教授学生运用策略。

首先在具体的学科中教授思维方法,其次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 提供多种练习机会促进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

(4)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反思和评价。

3. 影响学生正确表征问题的因素?(1) 不能有效的识别相关问题的信息,即找出相关信息,忽略无关细节。

(2) 缺少某一问题领域的特定知识。

(3) 太急于得出答案。

4. 影响创造性的主要因素?(1)环境。

家庭、学校、社会环境。

创造性比智力更易受环境的影响;温暖、融洽和民主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创造性的培养;学校气氛民主,教师不以权威方式管理学生,学习活动有较多自由;社会文化环境同样影响创造性的发展。

(2)智力。

其与创造性成非线性关系,是高创造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低智商无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的智商可高可低;高创造性必有高智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