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安镇中心小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调研报告

伴随着社区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镇,一部分进城务工子女也跟随父母进入城镇生活。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情况受到广泛关注。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所有接受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学校如何实实在在地针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尽快地融入到新环境中快乐地学习和生活。但是,面对这些随父母迁入城市的孩子们的教育,确实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

一、我校的基本情况

1.分布情况

我校现有学生1122人,其中外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50余人,占学生总数的4.5%。近三年来,随迁子女入学情况为:一年级9人,三年级8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外省的有5人。

2.学习情况

通过调查与分析,在这些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中,60%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所欠缺,基本技能的水准有待提高,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正确引导。

3.生活状况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居住、食宿、穿着、学习等条件相对较差,多数学生能继续保持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但是少数价值观念有失偏颇的学生随即产生了抱怨、厌烦、自卑的心理。

4.心理状况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入学校后,60%的学生表现出真诚、善良、朴实的心理品质;但是,仍然有40%的学生往往有三种不良心理倾向:一是孤独、自我封闭。主要表现为不愿与他人,尤其是城市里的学生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的心理,猜疑心较强,喜欢独来独往,没有较好的伙伴;二是自控力差。表现为上课说话、做小动作,貌似听讲,实则神离,结果是一学就忘,一做就错;三是逆反心强。体现在心里有话不愿意倾诉,对于父母和老师的批评和劝导,往往不接受,甚至故意表现出抵触、不顺从的情绪。

二、保障措施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我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现状,我们采取了如下对策。

1、认真落实政府文件精神,切实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做出最大努力。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的要求,专门制定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民工子女)入学制度,做到无条件接收。

2.办好家长学校,提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监护人素质。学校从家长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家长学校,以“播种习惯收获成功”为目标,向家长宣传实施养成教育的目的意义,介绍学校实施养成教育的做法及相关的制度条文。指导家长学习家长读本,具体指导家长应培养孩子哪些方面的习惯及具体做法,提出家长需配合学校实施的具体做法。通过家校联系,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3、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洒下更多的爱。把问题较多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管理任务落到班级任课教师,给予这些孩子在生活、学习、思想道德上更多的爱,并把这一项工作作为对学校对教师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保证了关爱活动深入扎实而不走过场。通过学校共青团、少先队进行感恩教育,帮助进城务工子女正确认识父母外出打工的辛苦,提高他们自理、自立的自信心。我们通过捐赠生活物质、学习用品和现金等形式,与68户校内贫困学生家庭建立了帮扶对子。几年来,我校党员教师先后几次走访这些家庭,以各种形式的帮扶为贫困家庭捐赠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和现金折合人民币5千余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进城务工农民在对待子女的学习、成长发展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

1、进城务工农民对其子女教育方法学习较少,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进城务工的农民大多数文化素质不高,他们很少参加学习、接受家教培训,在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上存在误区。有的家长因为自己有某种理想没有实现,于是就把成功的希望转嫁到孩子身上。但在管教孩子方面显得束手无策。有的家长把教育看成一种“跳农门”的功利行为,认为只要学习好不管怎样都行,事事顺从孩子,从而忽视了教育本身价值取向,导致学生的理想非常盲目,不切实际,甚至出现很多不良习惯却麻木不仁。有的家长对孩子精神生活不够关心、认为孩子只要能吃好喝好就行,物质上满足孩子,“不能让孩子受半点委屈”。在精神上关爱却不足,很少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生活、劳动等方面的能力,对孩子的教育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有的家长因为孩子的成绩不很理想表现为对孩子很不满,经常非难、责骂,甚至对孩子进行侮辱、体罚。这类型的家长往往认为自己这样做是严格要求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家庭虐待。

2、缺乏亲情的抚慰导致生活问题。一方面,由于在外打工,经济较之老家显得较为宽裕,对子女生活的支付能力较强,所以在生活(主要是物质生活)上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尽量答应,有的是宁可委屈自己也要答应孩子,因此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满意度较高;但由于条件所限,有一部分孩子因为存在自卑心理,又爱慕虚荣,觉得当地孩子有的东西自己为什么不能达到,甚至不愿被同学瞧不起。另一方面由于父母忙于挣钱,与孩子交流的时间较少,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关爱,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城务工农民子女逐渐意识到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重要性,因此,都认为生活状况一般。

3、家庭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

从居住条件看,他们82.49%以上是租房,而且,最多的租过6次房,居住条件较差,80%以上的学生没有自己单独居室和专用书桌,学生在家庭中没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条件,学习和生活不得不受很多外事干扰,这不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和自我教育的开展。

从家长个人行为习惯看,具有表率作用极少,大多数家长言谈举止随意性强,很少考虑对孩子的影响。

4、户籍管理与学籍管理脱节

由于进城务工人员没有户口,没有固定居住地,入学后根据家长的工作变化随意流动,有的来了不办转入手续,走了也不带学籍,或人在学籍

不在,或学籍在人不在,容易造成学生流失,这给各学校学籍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5、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由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随意性大,随时插班跟班就读,影响教学进度;二是有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合拍,还有的来自外省,教材不一致,学习态度不同,学习习惯不适应,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四、建议

1、加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籍管理,全省乃至全国一盘棋,加强学籍网络管理,学号或学籍管理卡随学生异动,保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不流失。

2、随着学校布局调整,许多边远规模小、教育效益差的学校将撤并,大量的学生将进城上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也将增多。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特别是保育寄宿条件的改善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3、以学校为依托,加强乡村少年宫建设,丰富学生节假日生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让他们同城市里的孩子一样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