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执业中药师专业知识一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合集下载

中医药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教材复习课件:专业知识一

中医药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教材复习课件:专业知识一

砜类无活性的代谢物。
8. 含硝基的药物
如氯霉素
9. 酯和酰胺类药物
酯和酰胺类药物,如羧酸酯、硝酸酯、磺酸酯、酰胺等药 物在体内代谢生成酸、醇或胺
酰胺和酯相比,酰胺比酯更稳定而难以水解
X型题
药物代谢中的第Ⅰ相生物转化包括
A. 氧化反应 B. 还原反应 C. 水解反应 D. 结合反应 E. 脱烷基反应 答案:ABCE
(3)酮类药物:
酮类药物在酶的催化下经代谢生成相应的仲醇 如镇痛药美沙酮经代谢后生成美沙醇
7. 含硫的药物 硫醚类药物主要经历S-脱烷基和S-氧化; 含硫的羰基化合物会发生氧化脱硫代谢; 亚砜类药物则可能经过氧化成砜或还原成硫醚。
(1)硫醚的脱烷基:如抗肿瘤活性的药物6_甲基巯嘌呤
(2)硫醚的S-氧化反应:硫醚类药物氧化生成亚砜;如驱
最佳选择题 在药物分子中引入哪种基团可使亲脂性增加 A. 羟基
B. 烃基
C. 氨基 D. 羧基 E. 磺酸基 答案:B
最佳选择题 在药物分子中引入哪种基团可使亲水性增加 A. 苯基
B. 卤素
C. 烃基
D. 羟基
E. 酯基 答案:D
最佳选择题
可使药物分子酸性显著增加的基团是
A. 羟基 B. 烃基 C. 氨基 D. 羧基
3.含饱和碳原子的药物 长碳链的烷烃常在碳链末端甲基上氧化生成羟基,羟基化合 物可被脱氢酶进一步氧化生成羧基称为ω -氧化;
氧化还会发生在碳链末端倒数第二位碳上,称ω -1氧化;
处于羰基α -位的碳原子易被氧化,如镇静催眠药地西
泮在羰基的α -碳原子经代谢羟基化后生成替马西泮或发 生脱甲基和α -碳原子羟基化代谢生成奥沙西泮,两者均 为活性代谢产物。
答案:CBEA

执业药师-执业中药师-中药一核心知识点整理

执业药师-执业中药师-中药一核心知识点整理
延胡索
延胡索乙素
防己
汉防己甲素、汉防己乙素
糖和苷
苷的水解
酸水解的易难顺序为:N-苷>O-苷>S-苷>C-苷(记忆:NO!死开(SC))
含氰苷的药材
苦杏仁、桃仁、郁李仁
醌类化合物
蒽醌类
大黄、虎杖、何首乌、决明子、芦荟
记忆:何首乌拿着虎杖打翻了大紫明宫的丹炉
菲醌类
丹参
萘醌
紫草
理化性质
酸性:含COOH>含二个以上β-OH>含一个β-OH>含二个以上α-OH>含一个α-OH
常温
贮藏温度为10℃~30℃
散剂
不宜制成散剂
易吸湿或易氧化变质,刺激性大、腐蚀性强,含挥发性成分较多且剂量大的药物
有关规定
内服散剂(细粉),儿科用及局部(最细粉),眼用(极细粉)
质量要求
除另有规定外,散剂含水分不得超过9.0%,化学药局部用散剂和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中药局部散剂及儿科用散剂,除另有规定外,通过七号筛(中药通过六号筛)的粉末重量不得少于95%。
香豆素和木脂素
含香豆素
秦皮、前胡、肿节风、补骨脂(记忆:前秦的胭脂总是香)
含木脂素
五味子、厚朴、连翘、细辛(记忆:五根细木头连起来比较厚)
荧光性质
羟基香豆素在紫外光下显示蓝色荧光
光化学毒性
光敏作用
黄酮类
含黄酮类
异黄酮类(葛根)、黄酮类(黄芩、银杏叶、槐花)、二氢黄酮类(陈皮、满山红)
(记忆:红橙黄,银槐哥)
百合科
川贝母
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青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
炉贝:具棕色斑点,习称“虎皮斑”

中药专业知识一 第三章 中药化学与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专业知识一 第三章 中药化学与药效物质基础

第三章中药化学与药效物质基础第一部分化合物结构及常用中药主要考点:1.不同结构类型化合物的定义及结构分类2.含各类成分的常用中药3.《中国药典》所规定的质量控制成分4.代表化合物的结构类型5.代表化合物的主要药理活性与临床使用注意(不良反应、毒性)(一)生物碱定义:生物碱指来源于生物界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

特点:大多有较复杂的环状结构,氮原子结合在环内(特例:有机胺类生物碱N原子不在环内)。

1.生物碱结构分类总结“鼻烟壶”最佳选择题槟榔碱的结构类型是A.简单吡啶类B.简单莨菪碱类C.简单嘧啶类D.简单异喹啉类E.简单吲哚类『正确答案』A2.含生物碱常用中药化学结构类型与质量控制成分(2015、2016、2017A、B)“苦”大“稠”深“麻”将“机”“豆”比“苦”火烧“连”营,功亏“异喹”“胡索”“异喹”“防己””苄”心“花”心“菪”漾“花”“仙”子“萜”“川”花“钱”多“吲哚”“里”“雷公”长“内酯”生物碱天仙黄马千里川,雷公严防黄花山。

天仙(天仙子)黄(黄连)马(马钱子)千里(千里光)川(川乌),雷公(雷公藤)严(延胡索)防(防己)黄(麻黄)花(洋金花)山(山豆根)。

最佳选择题麻黄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正确答案』A配伍选择题A.防己B.雷公藤C.洋金花D.山豆根E.马钱子《中国药典》中,以阿托品为质量控制成分的中药是《中国药典》中,以苦参碱为质量控制成分的中药是『正确答案』C,D配伍选择题A.防己B.雷公藤C.洋金花D.山豆根E.马钱子《中国药典》中,以东莨菪碱为质量控制成分的中药是《中国药典》中,以番木鳖碱为质量控制成分的中药是『正确答案』C,E配伍选择题A.雷公藤碱B.汉防己甲素C.阿托品D.氧化苦参碱E.士的宁结构类型为倍半萜大环内酯生物碱的化学成分是结构类型为苄基异喹啉衍生物的化学成分是『正确答案』A,B3.含生物碱常用中药生物活性与毒性(2017A、2015B)经典例题配伍选择题A.莨菪碱B.苦参碱C.麻黄碱D.去甲乌药碱E.汉防己甲素具有中枢兴奋作用的有机胺类生物碱是『正确答案』C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双稠哌啶类生物碱是『正确答案』B配伍选择题A.莨菪碱B.苦参碱C.麻黄碱D.去甲乌药碱E.汉防己甲素具有解痉镇痛、解有机磷中毒和散瞳作用的生物碱是『正确答案』A最佳选择题含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且具有肝肾毒性的中药是A.麻黄B.延胡索C.洋金花D.千里光E.雷公藤『正确答案』D最佳选择题具有胃肠道症状、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女性闭经、肾功能受损等副作用的含生物碱药物是A.川乌B.马钱子C.千里光D.雷公藤E.洋金花『正确答案』D引申知识点(1)——川乌中所含生物碱的毒性(2016A)毒性大小:双酯型乌头碱>单酯型乌头碱>无酯键的醇胺型生物碱川乌中主要毒性生物碱在炮制过程中的水解反应(2017A、2015C)最佳选择题川乌的主要毒性成分是A.双酯型生物碱B.单酯型生物碱C.季铵型生物碱D.醇胺型生物碱E.有机胺生物碱『正确答案』A最佳选择题川乌经炮制,生物碱类成分结构改变,毒性降低,其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是A.氧化反应B.还原反应C.水解反应D.聚合反应E.加成反应『正确答案』C(二)糖和苷1.糖的定义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从化学结构上看,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类化合物以及它们的缩聚物和衍生物。

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知识一考点预习题(有答案):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知识一考点预习题(有答案):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知识一考点预习题: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最佳选择题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大的是A.石油醚B.氯仿C.水D.乙酸乙酯E.乙醚『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考察常用溶剂极性顺序:水 > 甲醇 > 乙醇 > 丙酮 > 正丁醇 > 乙酸乙酯 > 乙醚 > 氯仿 > 苯 > 四氯化碳 > 石油醚最佳选择题常用重结晶溶剂极性最大的是:A.水B.甲醇C.丙酮D.四氯化碳E.石油醚『正确答案』A配伍选择题A.水B.甲醇C.乙醇D.乙酸乙酯E.石油醚1.对多糖溶解度最大的溶剂是『正确答案』A2.脱脂常用的溶剂是『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考察溶剂与中药成分“相似相溶”原理。

多项选择题与极性有关的概念有A.偶极矩B.比旋光度C.极化度D.介电常数E.折光率『正确答案』ACD『答案解析』考察极性相关因素配伍选择题A.浸渍法B.渗漉法C.煎煮法D.回流提取法E.连续回流提取法1.不加热而浸出效率较高的是『正确答案』B2.以水为溶剂加热提取的是『正确答案』C3.有机溶剂用量少而提取效率高的是『正确答案』E4.自中药中提取含挥发性成分时不宜采用的方法是『正确答案』C5.提取受热易破坏的成分最简单的方法是『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最佳选择题浸渍法宜选用的温度是A.常温B.高温C.超高温D.低温E.超低温『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考察浸渍法适用温度。

通常为常温或温热(60~80℃)。

浸渍法、渗漉法为冷提法;煎煮法、回流法、连续回流法为热提法。

对含有大量淀粉、树胶、果胶、黏液质中药的有效成分常选用的提取方法是A.浸渍法B.水蒸气蒸馏法C.煎煮法D.回流提取法E.升华法『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考察不同提取方法的适用范围。

淀粉、树胶、果胶、黏液质在加热条件下易被溶出,不利于过滤;用煎煮法提取时易糊化。

最佳选择题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是A.水B.甲醇C.二氧化碳D.三氧化二铝E.二氧化硅『正确答案』C多项选择题适用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成分需满足的条件A.挥发性B.水不溶性C.升华性D.耐热性E.旋光性『正确答案』ABD『答案解析』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的,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的提取。

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历年分值范围28 - 30分)中药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研究内容包括中药化学成分的:①结构特点;②理化性质;③提取分离方法;④结构鉴定;⑤生物合成途径;⑥生物活性等。

第一节绪论【要点提示】1.常用溶剂的极性。

2.不同提取方法的特点与适用范围。

3-不同分离方法的原理。

4.不同色谱分离方法的原理、栽体性质及适用范围。

5.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方法。

一、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生物碱、有机酸、苯丙素类化合物、香豆素类化合物、木脂素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三萜皂苷、甾体皂苷、强心苷和鞣质等。

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如多糖、蛋白质、鞣质、色素、树脂、油脂和蜡、无机盐等在多数情况下被视为无效成分。

二、中药化学成分理化性质中药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包括:性状、挥发性、旋光件、水中溶解性、有机溶剂中溶解性、酸性、碱性、荧光性质、发泡性、溶血性、显色反应、沉淀反应、水解反应、酶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三、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一)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 1.常用的溶剂2.选择溶剂的原则:相似相溶溶剂 溶解成分水无机酸盐、有机酸靛、生物碱敌、糖、氨基酸、蛋臼质、球类乙醇(甲醇)除蛋白质、多糖以外的各种成分 乙酸己醮、三氯甲烷、乙醚、苯 游离的生物碱、苷元、萜和挥发油 石油醚油脂、蜡3.常用提取法的比较方法提取装置 是否加热 所用溶剂 提取效率 适用范围和特点浸渍法带盖容器 不加热水或醇 +成分遇热不稳定或含大量淀粉、树胶、果胶、黏液质的中药渗漉法 渗漉简不加热 水或醇++煎煮法 砂锅 加热 水 +++ 成分遇热稳定及不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回流提取法回流装置加热有机溶剂+++遇热稳定的成分连续回流提取法索氏提取器加热有机溶剂++++遇热稳定的成分,节省溶剂,时间长水蒸气蒸馏法水蒸气蒸馏装置加热水具有挥发性、水不溶性、热稳定性的成分升华法升华装置加热升华性成分4.超声波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溶剂进行提取的方法。

中药专业知识(一)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专业知识(一)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专业知识(一)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一、中药化学成分的主要结构类型生物碱、有机酸,苯丙素类化合物,香豆素类化合物、木脂素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强心苷、萜类化合物、甾体皂苷,鞣质和三萜皂苷等。

二、常用提取法的比较方法是否加热所用溶剂提取效率适用范围和特点浸渍法不加热水或醇 + 成分遇热不稳定或含大量淀粉、树渗漉法不加热水或醇 ++ 胶、果胶、粘液质的中药煎煮法加热水 +++ 成分遇热稳定及不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回流提取法加热有机溶剂 +++ 遇热稳定的成分连续回流提取法加热有机溶剂++++ 遇热稳定的成分,节省溶剂,时间长水蒸气蒸馏法加热水具有挥发性、水不溶性、热稳定性的成分升华法加热升华性成分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以C02最为常见三、常用分离方法的原理方法原理方法原理结晶法溶解度离子交换法解离度萃取法分配系数分子筛作用,按分子由聚酰胺吸附色谱法氢键吸附凝胶过滤法大到小的顺序先后流分馏法沸点出并得到分离四、生物碱的理化性质(l)性状:多数生物碱为结晶形固体,少数为非结晶形粉末。

特殊性状:①小檗碱、蛇根碱呈黄色:②药根碱、小檗红碱呈红色:③利血平在紫外光下显荧光;④咖啡因显升华性。

(2)溶解性:①亲脂性生物碱:叔胺碱和仲胺碱;②亲水性生物碱:季铵碱(小檗碱)、含N-氧化物结构的生物碱、小分子生物碱、酰胺类生物碱(3)碱性:碱性大小用pKa表示。

pKa越大,碱性越强。

一般生物碱的碱性强弱顺序:季铵碱>仲铵碱>伯铵碱>叔铵碱>芳铵>酰胺。

(4)旋光性:含有手性碳原子或本身为手性分子的生物碱都有旋光性,且多呈左旋光性。

五、生物碱类的生物活性药材成分生物活性麻黄麻黄碱、伪麻黄碱麻黄碱:收缩血管、兴奋中枢、类似肾上腺素作用伪麻黄碱:升压、利尿苦参、山豆根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消肿利尿、抗肿瘤、抗心率失常黄连、黄柏小檗碱抗菌、抗病毒、抗炎延胡索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延胡索总生物碱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效果。

(精)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讲义: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精)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讲义: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讲义: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化学成分1.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如麻黄碱、甘草皂苷、芦丁、大黄素。

2.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化学成分,如淀粉、树脂、叶绿素、蛋白质等。

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相对性:一些过去被认为是无效成分的化合物,如某些多糖、多肽、蛋白质和油脂类成分等,现已发现它们具有新的生物活性或药效。

鹧鸪氨酸(驱虫);天花粉蛋白(引产);茯苓多糖、猪苓多糖(抗肿瘤)第一节绪论三、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一)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1.浸渍法:常温,适于遇热易破坏或挥发性成分及含淀粉、黏液质、果胶较多的中药。

缺点:时间长,效率低,易发霉,体积大。

3.煎煮法:必须以水为溶剂。

缺点:对含挥发性和加热易破坏成分不适用。

4.回流提取法:优点:效率较高缺点:不适用遇热易破坏成分,溶剂消耗大。

5.连续回流提取法:索氏提取器优点:提取效率高,节省溶剂,操作简单。

缺点:不适用遇热破坏成分。

7.升华法:具有升华性的成分。

如樟树中的樟脑、茶叶中的咖啡因。

8.超声提取法:利用超声波产生强烈的空化效应和搅拌作用。

9.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最常用CO2作为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物质。

优点:低温下提取,对“热敏性”成分尤其适用。

缺点:对极性大化合物提取效果较差,设备造价高。

(二)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精制1.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1)结晶及重结晶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溶剂中溶解度差异。

①结晶的条件结晶的关键:选择合适的溶剂。

③溶剂的选择原则:根据“相似相溶”原则,即极性物质易溶于极性溶剂中,难溶于非极性溶剂中,非极性物质相反。

a、不与重结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b.高温对结晶物质溶解度大,低温溶解度小。

c.对杂质的溶解度或者很大(待重结晶物质析出时,杂质仍留在母液中)或者很小(待重结晶物质溶解在溶剂里,过滤除去杂质)。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题库考点(最新版)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题库考点(最新版)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题库考点(最新版)1、单选结构中氮原子不在环状结构内的生物碱是()A.麻黄碱B.槲皮素C.小檗碱D.东莨菪碱E.青蒿素正确答案:A2、多选含木脂素类成分的中药是(江南博哥)()A.五味子B.牛蒡子C.连翘D.厚朴E.补骨脂正确答案:A, B, C, D3、多选鉴别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反应有()A.三氯化铁反应B.冰醋酸-铜离子反应C.酸水解反应D.氨基酸反应E.三氯乙酸反应正确答案:B, C, D4、单选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青蒿素是其主要抗疟有效成分,系我国学者于20世纪70年代初首次从青蒿中分离得到。

临床应用表明青蒿素对间日疟或恶性疟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的优点,是一种高效、速效的抗疟有效单体化合物。

青蒿素的结构类型是()A.单萜B.倍半萜C.二萜D.三萜E.四萜正确答案:B5、单选槐花为豆科植物槐树的干燥花及花蕾,花部分习称槐花,花蕾部分习称槐米。

槐米含有芦丁、槲皮素、皂苷、白桦脂醇、槐二醇以及槐米甲、乙、丙素和黏液质等。

芦丁的化学结构类型为()A.黄酮B.黄酮醇C.二氢黄酮D.异黄酮E.查尔酮正确答案:B6、单选强心甾烯蟾毒类与强心苷类不同之处在于强心苷甾体母核C-3位羟基连接的()A.脂肪酸氨基酸酯B.糖链C.脂肪酸酯类D.硫酸酯类E.乙酸酯类正确答案:B7、单选下列化合物中,按碱性强弱排序正确的是()A.季铵碱>脂肪杂环碱>酰胺>芳香胺B.脂肪杂环碱>季铵碱>酰胺>芳香胺C.脂肪杂环碱>季铵碱>芳香胺>酰胺D.季铵碱>脂肪杂环碱>芳香胺>酰胺E.季铵碱>酰胺>脂肪杂环碱>芳香胺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碱的碱性。

极弱碱(pKa<2),如酰胺键、N-五元芳杂环类生物碱;弱碱(pKa=2=7),如芳香胺、N-六元芳杂环类生物碱;中强碱(pKa=7~11),如脂胺、脂杂环类生物碱;强碱(pKa>11),如季铵碱、胍类生物碱。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中药化学结构的主要结构类型包括:香豆素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苯丙素类化合物、本脂素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强心苷、萜类化合物、生物碱、甾体皂苷、鞣质三萜皂苷等。

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分成。

无效反应,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如多糖、蛋白质、鞣质、色素、树脂、油脂和蜡、无机盐等。

中药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研究包括:碱性、酸性、挥发性、旋光性、水中溶解性、有机溶剂中溶解性、性状、发泡性、溶血性、荧光性质、显色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酶解反应、水解反应。

从药材中提取化学成分的方法有:溶剂法、水蒸气蒸馏法以及升华法等。

用溶剂法提取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常用的方法有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和超临界萃取法等。

中药化学成分分离的原理: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间进行分离、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性进行分离、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别进行分离、根据物质解离程度不同进行分离以及根据物质的沸进行分离。

中药化学成分是遣药组方的物质基础。

中药主要是复方用药,从化学成分上看,可能存在同一种药共存成分之间和异种中药成分之间的复合作用。

中药化学在中药质量控制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中药指纹图谱重各种色谱法、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质谱及其联用技术、DNA分子诊断技术、X射线衍射法等现代分析技术的运用。

生物碱主要分布于植物界,在动物界中少有发现。

生物碱绝大多数存在于双子叶植物中,已知有50多个科的120多个属中存在生物碱。

生物碱在植物体内多数集中分布于某一器官或某一部位,如金鸡纳生物碱主要分布在金鸡纳树皮中。

目前较新的分类方法是按生源途径结合化学结构类型分类。

主要要求掌握以下五种基本母核类型生物碱的结构特征。

(1)吡啶类生物碱:此类生物碱多来源于赖氨酸,是由吡啶或哌啶衍生的生物碱。

(2)莨菪烷类生物碱:此类生物碱多来源于鸟氨酸,由莨菪烷环系的C3-醇羟基与有机酸缩合成酯。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被广泛认为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中药的药效是由其中的化学成分共同发挥作用产生的,因此对中药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对揭示中药的药效和相关机理、深化中医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药化学成分分类中药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黄酮类、甙类、挥发油、活性多糖、养分、氨基酸、有机酸、酚类等。

其中生物碱是中药中较为重要的化学成分之一,具有多种不同结构的成分,如吗啡、阿托品、马兜铃酸等。

黄酮类化合物也是中药中常见的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调节血脂等多种生物活性。

甙类化合物是中药中有代表性的化学成分,如人参皂苷、冬虫夏草甙、五味子苷等,具有活血、行气、营养、抗疲劳、调节免疫等作用。

挥发油则是中药的又一重要成分,如薄荷脑、丁香油等,具有镇痛、抗菌、辅助消化等作用。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在机体内发挥生物活性,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目前有很多关于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的研究,下面我们就针对几种典型的中药化学成分介绍一下它们的药效作用。

生物碱1.吗啡吗啡是一种天然的生物碱化合物,其具有强效镇痛、呼吸抑制、消除瘙痒、治疗腹泻等药效。

吗啡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能够抑制疼痛传递。

此外,吗啡还可以使人感到欣快和兴奋,因此被滥用成为毒品。

2.马兜铃酸马兜铃酸是草本植物马兜铃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明显的收敛、治疗泻痢的作用。

另外,马兜铃酸还可致肝功能损害,长期过量使用会带来一定的危害。

黄酮类1.槲皮素槲皮素是一种黄酮类物质,广泛存在于中药中,如菊花、银杏、丹参等。

槲皮素具有抗氧化、抗炎、抑制肿瘤细胞、降低血压、镇静安眠等药理作用。

研究表明,槲皮素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它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保护心脏、肝脏、肾脏、大脑等器官免受氧化损伤。

2.大黄素大黄素是一种黄酮类成分,广泛存在于中药中,如黄芩、黄连、大黄等。

大黄素不仅能够抑制炎症、杀灭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

2020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三章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2020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三章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第一节生物碱一、生物碱的基本内容(一)定义生物碱是指来源于生物界(主要是植物界)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

特点:大多具有复杂的环状结构,氮原子结合在环内(特例:有机胺类生物碱N原子不在环内)。

多项选择题关于生物碱的说法,正确的有A.大多具有碱性B.大多具有酸性C.大多具有生物活性D.结构中都含有氮原子E.结构中都含有金属原子『正确答案』ACD『答案解析』生物碱是指来源于生物界(主要是植物界)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

大多数生物碱分子结构中具有复杂的环状结构,且氮原子多位于环内;多具有碱性,可与酸成盐;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

(二)生物碱的分布植物类型科属双子叶植物(多见,已知有50多个科的120多个属)如毛茛科(黄连属黄连,乌头属乌头、附子)、防己科(汉防己、北豆根)、罂粟科(罂粟、延胡索)、茄科(曼陀罗属洋金花、颠茄属颠茄、莨菪属莨菪)、马钱科(马钱子)、小檗科(三颗针)、豆科(苦参属苦参、槐属苦豆子)、芸香科吴茱萸属(吴茱萸)等单子叶植物如石蒜科、百合科(贝母属的川贝母、浙贝母)、兰科等裸子植物如麻黄科、红豆杉科、三尖杉科和松柏科等低等植物如烟碱存在于蕨类植物中,麦角生物碱存在于菌类植物中地衣、苔藓类植物中仅发现少数简单的吲哚类生物碱。

藻类、水生类植物中未发现生物碱。

宝马别逗罂粟(毛茛科、马钱科、茄科、豆科、罂粟科)防己终于小破(防己科、吴茱萸属、小檗科)多项选择题含生物碱的常见科属有A.毛茛科B.防己科C.伞形科D.五加科E.茄科『正确答案』ABE『答案解析』宝马别逗罂粟=毛茛科、马钱科、茄科、豆科、罂粟科防己终于小破=防己科、吴茱萸属、小檗科引申知识点——生物碱分布特点(了解):(1)在植物体中多数集中分布于某一器官或某一部位(金鸡纳生物碱——树皮;麻黄——髓部;黄柏——树皮;三颗针——根部);(2)在不同的植物中含量差别很大;(3)同科同属的植物常含有相同结构类型生物碱;(4)生物碱极少和萜类和挥发油共存于一植物中;(5)绝大多数生物碱以有机酸盐形式存在。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学科概述:1、定义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理论,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2、掌握内容:中药学成分(活性成分)的(1)主要类型、结构特征(各论)(2)理化性质(各论)(3)提取、分离(绪论)(4)结构鉴定(绪论)(5)了解生源途径3、药效物质基础——有效成分。

麻黄——左旋麻黄素(平喘、解痉)等生物碱以及挥发油、淀粉、树脂、叶绿素、纤维素和草酸钙等;甘草——甘草酸(抗炎、抗过敏和治疗胃溃疡)等皂苷以及黄酮类、淀粉、纤维素和草酸钙等。

淀粉、树脂和叶绿素等一般被认为是无效成分或者杂质3、有效成分与无效成分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且能起到防治疾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关系:二者的划分是相对的,应该合理辩证地看待。

e.g.氨基酸、蛋白质和多糖类,在多数情况下均被视为无效成分,在加工过程中尽量设法除去。

但在鹧鸪菜、天花粉和猪苓等药物中,却分别被证实是该中药驱虫(鹧鸪菜中的氨基酸)、引产(天花粉中的蛋白质)以及抗肿瘤(猪苓中的多糖)的有效成分。

4、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学科的帮助1)节省时间以吗啡为例,1804~1806年发现,1925年提出正确结构,1952年人工全合成,总共花了约150年时间。

利血平从发现、确定结构,到人工全合成,只用了几年时间(1952~1956年)。

2)样品用量大幅减少过去在测定化合物结构时,用化学方法,一般需要至少几百毫克或甚至几克的纯物质。

核磁共振(NMR)、质谱(MS)及X线单晶衍射(X—Ray crystal analysis),结构测定需要的样品量已大幅度降低,十几毫克甚至几毫克就可以完成测定工作。

第一节绪论一、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二、中药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性状、挥发性、旋光性、水中溶解性、有机溶剂中溶解性、酸性、碱性、荧光性质、发泡性、溶血性、显色反应、沉淀反应、水解反应、酶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中药专业知识一习题(附答案) 第三章 中药化学与药效物质基础

中药专业知识一习题(附答案) 第三章 中药化学与药效物质基础

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第一部分化合物结构及常用中药考查重点1.不同结构类型化合物的定义及结构分类2.含各类成分的常用中药3.《中国药典》所规定的质量控制成分4.代表化合物的结构类型5.代表化合物的主要药理活性与临床使用注意(不良反应、毒性)(一)化合物定义及结构分类最佳选择题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醌类化合物是A.不饱和酮类化合物B.不饱和酸类化合物C.不饱和醛类化合物D.多元醇类化合物E.多元酸类化合物『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考查醌类化合物的定义。

醌类化合物是具有αβ-α′β′不饱和酮的结构的化合物。

最佳选择题乙型强心苷元甾体母核中C17位上的取代基是A.醛基B.六元不饱和内酯环C.戊酸D.螺缩酮E.五元不饱和内酯环『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考查强心苷的结构特点。

强心苷C-17位取代的是不饱和内酯环。

甲型强心苷——五元不饱和内酯环乙型强心苷——六元不饱和内酯环多项选择题关于生物碱的说法,正确的有A.大多具有碱性B.大多具有酸性C.大多具有生物活性D.结构中都含有氮原子E.结构中都含有金属原子『正确答案』ACD『答案解析』考查生物碱的定义。

生物碱是指来源于生物界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

特点:大多具有复杂的环状结构,氮原子结合在环内(特例:有机胺类生物碱N原子不在环内)。

知识点扩展配伍选择题1.属于生物碱的是2.属于醌类的是『正确答案』E、B『答案解析』考查化合物的结构A:阿魏酸——有机酸类B:紫草素——萘醌类C:龙脑——单萜类D:补骨脂内酯——香豆素类E:莨菪碱——生物碱类配伍选择题1.麻黄的主要化学成分是2.黄芩苷的苷元结构是『正确答案』A、B『答案解析』麻黄的主要成分为生物碱;黄芩苷的苷元为黄酮,且具有邻三酚羟基结构。

A是生物碱B是黄酮C是香豆素D是有机酸E是单萜最佳选择题葛根素的结构是『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葛根素是异黄酮类化合物。

A是异黄酮B是β-紫罗兰酮C是三萜皂苷元D是有机酸E是生物碱配伍选择题A.五碳醛糖B.六碳醛糖C.甲基五碳醛糖D.六碳酮糖E.2,6-二去氧糖1.木糖是2.葡萄糖是3.洋地黄毒糖是『正确答案』ABE『答案解析』考查单糖的结构分类“阿拉不喝无碳糖,给我半缸葡萄糖。

执业中药专业一中药化学成分及药效物质基础

执业中药专业一中药化学成分及药效物质基础

一、糖和苷1.单糖五碳醛糖:D-木糖、L-阿拉伯糖、D-核糖“五阿哥很木”六碳醛糖:D-葡萄糖、D-甘露糖、D-半乳糖甲基五碳醛糖:D-鸡纳糖、L-鼠李糖、D-夫糖“家禽”六碳酮糖:D-果糖糖醛酸:D-葡萄糖醛酸、D-半乳糖醛酸2.二塘:蔗糖、麦芽糖3.苷氧苷-醇苷:獐牙菜苷、红景天苷、毛茛苷氧苷-酚苷:天麻苷、水杨苷“天分”氧苷-氰苷:苦杏仁苷氧苷-酯苷:山慈菇A、土槿皮甲酸乙酸“A纸”氧苷-吲哚苷:靛苷“电影”硫苷:萝卜苷、芥子苷氮苷:腺苷、巴豆苷碳苷:芦荟苷、牡荆素“谈目录”4.含氰苷类化合物(苦杏仁苷):桃仁、郁李仁、苦杏仁“逃狱苦”二、醌类化合物苯醌萘醌:紫草菲醌:丹参蒽醌:大黄、虎杖、何首乌、决明子、茜草“紫2丹3飞,大丈夫何患无子”羟基蒽醌类:芦荟三、香豆素类简单香豆素类:七叶内酯、白蜡素、伞形花内酯、秦皮甲乙素、茵芋苷呋喃香豆素类:白芷内脂、补骨脂内脂、前胡内脂“白骨精扶拐杖”吡喃香豆素类:花椒内脂、邪蒿内脂“比较花心邪恶”异香豆素类:茵陈炔内脂、仙鹤炔内脂“异常缺心眼”含香豆素类中药:补骨脂、肿节风、前胡、秦皮“姑节胡琴,香”含木脂素类中药:五味子、厚朴、连翘、细心“五魄连心,木”四、黄酮类黄酮类:黄芩、银杏叶、槐花(芦丁)异黄酮类:葛根素(大豆素)二氢黄酮类:陈皮(橙皮苷)、满山红(杜鹃素)五、萜类单环单萜:薄荷醇双环单萜:龙脑冰片环烯醚萜苷:栀子苷、京尼平苷、鸡血藤苷、梓醇、梓苷裂环环烯醚萜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苷“苦到张牙裂嘴”倍半萜:青蒿素、马桑毒素二萜:穿心莲内酯、芫花酯、雷公藤内酯、银杏内酯、紫杉醇“一箭双雕”六、挥发油单萜薄荷:薄荷、艾叶(桉油精)倍半萜:莪术(吉马酮)芳香族:肉桂(桂皮醇)七、皂苷类1.三萜皂苷四环三萜:羊毛甾烷型(猪苓酸A)“养猪”、达玛烷型(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g)“达人”五环三萜:齐墩果烷(人参皂苷Rb0、甘草次酸、柴胡皂苷A/B、合欢皮)“七环在五环后穷酸”乌苏烷、乌苏酸(熊果酸)“五环穷的呜呜哭”羽扇豆烷“五环齐乌羽”2.甾体皂苷:麦冬、知母、菝葜、薯蓣含三萜皂苷的中药:人参、三七、甘草(五环)、柴胡(五环)、合欢皮(五环)、黄芪(五环穷瘦黄)、商陆(四环富商)八、强心苷甲型:香加皮、罗布麻叶乙型:蟾蜍、海葱九、其他成分有机酸类:金银花(绿原酸)“金绿色”、当归(阿魏酸)、丹参(丹酚酸B)、马兜铃鞣质:五倍子蜕皮激素类:牛膝十、化学成分反应1.生物碱“三碘二酸一盐”:硅化铋钾、硅钨酸、苦味酸、雷氏铵盐2.苷类Molish反应:浓硫酸-a-萘酚“流氓试剂”3.醌类Feigl反应(总)、无色亚甲蓝(小分子醌如苯萘“无色小”)、Kesting-Craven(带取代基小分子醌“特殊小KC”)、borntrager(B反应,酚羟基芦荟色变过程)、金属离子反应(大分子醌如蒽醌,区别苯与蒽)4.黄酮类四氢硼钠还原反应(二氢黄酮类专属显色)、铝盐、锆盐、镁盐、三氯化铁、碱性试剂显色5.皂苷显色反应Liebermann:总反应醋酐-浓硫酸:区别三萜皂苷与甾体皂苷三氯乙酸、三氯甲烷、浓硫酸、五氯化锑、芳香醛-硫酸6.强心苷Raymond、Legal、Kedde、Baljet “RLKB”区别甲乙型强心苷K-K反应:游离a-去氧糖呫旽氢醇反应:a-去氧糖7.鞣质鉴别反应:三氯化铁沉淀反应:乙酸铅、乙酸铜、氯化亚锡等重金属、生物碱氨溶液(沉淀反应试剂)炮制方法清炒-炒黄:牛蒡子、白芥子、王不留行、莱菔子、苍耳子清炒-炒焦:山楂、栀子清炒-炒碳:大蓟、蒲黄、荆芥麸炒:枳壳、苍术米炒:斑蝥土炒:白术、山药砂炒:马钱子、骨碎补、鳖甲、鸡内金滑石粉炒:水蛭蛤粉炒:阿胶酒炙:大黄、黄连、丹参、川芎、蕲蛇、白芍、当归醋炙:甘遂、延胡索、柴胡、乳香、香附盐炙:杜仲、黄柏、车前子、泽泻蜜炙:马兜铃、黄芪、甘草、麻黄、枇杷叶姜炙:厚朴、竹茹油炙:淫羊藿、蛤蚧、三七明煅:白矾、石膏、牡蛎、石决明煅淬:代赭石、炉甘石、自然铜扣锅煅:血余炭蒸:人参、天麻、地黄、黄芩、黄精、何首乌(黑豆)煮:川乌、藤黄(豆腐)、附子(盐水、甘草、黑豆)、吴茱萸(甘草)复制:半夏、天南星发酵:六神曲发芽:麦芽制霜:巴豆、西瓜霜煨:肉豆蔻(麦麸)提净:芒硝(鲜萝卜)水飞:朱砂、雄黄。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第一节绪论中药化学研究什么?大纲要求:一、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中药化学成分源于天然产物,结构复杂,化合物数量巨大。

考试主要关注由二次代谢所产生的各类中药化学成分。

各类化合物分值分布各类化合物基本结构单元:二、中药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中药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研究包括:性状、挥发性、旋光性、水中溶解性、有机溶剂中溶解性、酸性、碱性、荧光性质、发泡性、溶血性、显色反应、沉淀反应、水解反应、酶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三、中药化学常用提取方法注意:提取方法中的超声、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属于溶剂法。

但是因为比较特殊,单独列出。

1.溶剂法(1)常见溶剂分类(了解)(2)常见溶剂极性顺序(了解)水>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醚>氯仿>苯>四氯化碳>石油醚“水醇性大,氯苯醚小”(3)常用溶剂提取法1)浸渍法定义:在常温或温热(60℃~80℃)条件下用适当的溶剂浸渍药材以溶出其中有效成分的方法。

2)渗漉法定义:不断向粉碎的中药材中添加新鲜浸出溶剂,使其渗过药材,从渗漉筒下端出口流出浸出液的一种方法。

3)煎煮法定义:中药材加入水浸泡后加热煮沸,将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的方法。

4)回流法定义:用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加热回流提取中药成分的方法。

5)连续回流法定义:采用索氏提取器进行回流。

回流法与连续回流法不同溶剂提取法要点总结最佳选择题有效成分遇热不稳定的中药,适宜的提取方法是A.冷浸法B.连续回流提取法C.煎煮法D.水蒸气蒸馏法E.升华法『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冷浸法不需要加热,因此适合有效成分遇热不稳定的中药。

最佳选择题不宜用煎煮法提取的中药化学成分是A.挥发油B.皂苷C.黄酮苷D.多糖E.蒽醌苷『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含挥发性成分或有效成分遇热易分解、含淀粉多的中药的提取不宜用煎煮法。

挥发油是挥发性成分。

2.水蒸气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用于提取具有挥发性的、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第3章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第3节-第5节一、A1、存在于新鲜植物中,植物经两年以上贮存几乎检测不到的成分是A、苯醌B、萘醌C、蒽醌D、蒽酮E、蒽酚2、大黄素型与茜草型蒽醌化合物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A、羟基数目不同B、甲氧基数目不同C、羟甲基数目不同D、羟基在母核上的分布不同E、连接糖的个数不同3、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醌类化合物是A、不饱和酮类化合物B、不饱和酸类化合物C、不饱和醛类化合物D、多元醇类化合物E、多元酸类化合物4、可以提取带一个α-OH的蒽醌的溶剂是A、5%的碳酸氢钠B、5%氢氧化钠C、1%的氢氧化钠D、1%的碳酸氢钠E、5%的碳酸钠5、酸性最强的蒽醌类衍生物中含有的基团是A、2个β-OHB、3个α-OHC、2个β-OH,1个α-OHD、1个COOHE、3个α-OH6、游离蒽醌不具有的性质A、多溶于乙醇、乙醚、苯、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B、亲脂性C、亲水性D、升华性E、酸性7、下列羟基蒽醌中,酸性最弱的是A、1-羟基蒽醌B、2-羟基蒽醌C、1,2-二羟基蒽醌D、1,8-二羟基蒽醌E、3,6-二羟基蒽醌8、Borntrager反应呈阳性的是A、酚羟基蒽醌B、苯胺C、苯酚D、苯醌E、萘醌9、关于蒽醌类衍生物酸性强弱的说法,正确的是A、酚羟基越多,酸性越强B、氨基越多,酸性越强C、芳基越多,酸性越强D、甲基越多,酸性越强E、甲氧基越多,酸性越强10、蒽醌类衍生物酸性强弱的排列顺序为A、含两个以上β-OH>含-COOH>含一个β-OH>含两个以上α-OH>含一个α-OHB、含-COOH>含两个以上β-OH>含一个β-OH>含两个以上α-OH>含一个α-OHC、含两个以上β-OH>含一个β-OH>含两个以上α-OH>含一个α-OH>含-COOHD、含-COOH>含一个β-OH>含两个以上β-OH>含两个以上α-OH>含一个α-OHE、含-COOH>含一个α-OH>含两个以上β-OH>含一个β-OH>含两个以上α-OH11、醌类化合物结构中的助色团是A、酮羰基B、醇羟基C、酚羟基D、苯环E、甲基12、下列能提取含1个β-OH的蒽醌的溶剂是A、5%Na2CO3溶液B、5%NaHCO3溶液C、5%NaOH溶液D、1%NaOH溶液E、1%NaHCO3溶液13、Kestig-Craven反应可用于检识A、所有醌类化合物B、羟基蒽醌C、苯醌D、菲醌E、蒽醌14、木脂素的基本骨架是A、C6-C6B、C6-C3C、C6-C3-C6D、C3-C6E、C6-C515、属于木脂素类化合物的是A、花椒内酯B、邪蒿内酯C、厚朴酚D、欧前胡内酯E、仙鹤草内酯16、主要含有木脂素成分的中药A、五味子B、人参C、薄荷D、柴胡E、三七17、按照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单糖是A、多元醇B、羧酸C、多羟基的醛或酮D、酯E、醚18、低聚糖含有的糖基个数的范围A、2~9个B、20~70个C、50~80个D、20~90个E、20~100个19、酶水解后可产生氢氰酸的苷是A、硫苷B、氰苷C、酯苷D、酚苷E、碳苷20、能够被酸、碱、酶水解的苷是A、硫苷B、氰苷C、酯苷D、醇苷E、碳苷21、属于硫苷类化合物的是A、红景天苷B、天麻苷C、萝卜苷D、苦杏仁苷E、芦荟苷22、属于碳苷类化合物的是A、红景天苷B、天麻苷C、萝卜苷D、苦杏仁苷E、芦荟苷23、属于氰苷类化合物的是A、红景天苷B、天麻苷C、萝卜苷D、苦杏仁苷E、芦荟苷24、以下属于醇苷类化合物的是A、红景天苷B、天麻苷C、萝卜苷D、苦杏仁苷E、芦荟苷25、苷的结构特征是A、糖与非糖物质通过糖的2位碳原子连接B、糖与非糖物质通过糖的3位碳原子连接C、糖与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D、糖与非糖物质通过糖的6位碳原子连接E、糖与非糖物质通过糖的4位碳原子连接26、以下属于甲基五碳醛糖的是A、L-阿拉伯糖B、L-鼠李糖C、D-半乳糖D、D-葡萄糖E、D-果糖27、苷类能发生酸催化的水解反应,其作用的机制是A、苷原子先质子化,然后断键生成碳负离子或半椅型中间体,在水中溶剂化而成糖B、苷键原子先断裂,然后苷原子质子化,再在水中溶剂化而成苷元C、苷原子先质子化,然后断键生成碳正离子,在水中溶剂化而成苷元D、苷原子先质子化,然后断键生成碳正离子或半椅型中间体,在水中溶剂化而成糖E、苷键原子先断裂,然后苷原子质子化,再在水中溶剂化而成糖28、可用Molish反应鉴别的化合物是A、麻黄碱B、伪麻黄碱C、五味子醇甲D、葡萄糖E、五味子醇乙29、最难发生酸水解的苷是A、硫苷B、氰苷C、酯苷D、酚苷E、碳苷30、最容易被酸水解的糖苷是A、七碳糖苷B、五碳糖苷C、甲基五碳糖苷D、六碳糖苷E、糖上连接羧基的糖苷31、苷类水解后生成的混合物一般是A、外消旋B、左旋C、无旋光性D、右旋E、内消旋32、糖类化合物可发生硼酸络合反应,是因为其含有A、端羟基B、醛基C、酮基D、邻二羟基E、缩醛羟基33、Molish反应的组成试剂是A、邻苯二甲酸/苯胺B、蒽酮/浓硫酸C、苯酚/浓硫酸D、醋酐/浓硫酸E、α-萘酚/浓硫酸34、香豆素之所以有荧光是因为结构中含有A、苯环B、酚羟基C、烷基D、甲氧基E、羧基35、与碱作用发生开环的化合物是A、厚朴酚B、麻黄素C、大黄素D、紫草素E、紫花前胡素36、《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总含量不得少于A、0.70%B、0.60%C、0.65%D、0.50%E、0.80%37、《中国药典》规定,前胡中白花前胡甲素的含量测定的方法为A、GCB、TLCSC、HPLCD、IRE、UV38、《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秦皮中的含量成分为A、秦皮甲素B、秦皮乙素C、总香豆素D、总多糖E、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39、香豆素类化合物在碱中长时间放置A、不发生变化B、生成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盐C、生成顺式邻羟基桂皮酸D、生成反式邻羟基桂皮酸盐E、生成反式邻羟基桂皮酸40、下列关于香豆素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A、游离香豆素具有较好的结晶B、小分子香豆素有挥发性C、香豆素苷具有升华性D、游离的香豆素易溶于有机溶剂E、香豆素苷类能溶于水41、呋喃香豆素大多显示的荧光颜色为A、蓝色B、淡绿色C、紫色D、红色E、棕色42、以下属于异香豆素的是A、茵芋苷B、补骨脂内酯C、邪蒿内酯D、仙鹤草内酯E、茴芹内酯43、在紫外光下多显出蓝色荧光的是A、麻黄碱B、甘草酸C、大豆皂苷D、七叶内酯E、大黄素44、香豆素可溶于热稀碱中是由于A、甲氧基B、醇羟基C、酮基D、糖链E、内酯环45、Gibb反应的阳性结果是A、红色B、蓝色C、黑色D、黄色E、砖红色46、《中国药典》中,前胡的质量控制成分的结构类型是A、香豆素类B、黄酮类C、蒽醌D、木脂素类E、二萜类47、补骨脂的成分是A、简单木脂素B、联苯环辛烯型木脂素C、呋喃香豆素D、简单香豆素E、吡喃香豆素48、白花前胡的成分是A、简单木脂素B、联苯环辛烯型木脂素C、呋喃香豆素D、简单香豆素E、吡喃香豆素49、具有酚羟基的香豆素类可与三氯化铁试剂产生颜色反应,其显示的颜色是A、蓝绿色B、橙黄色C、黄绿色D、墨绿色E、紫红色50、以下可以与异羟肟酸铁反应的化合物是A、香豆素类B、木脂素类C、查耳酮类D、羟基蒽醌E、生物碱类二、B1、A.醋酐反应B.三氯乙酸反应C.无色亚甲蓝显色试验D.Molish反应E.Borntrager反应<1> 、羟基蒽醌类化合物遇碱颜色加深的反应是A B C D E<2> 、用于区分萘醌和蒽醌的反应是A B C D E2、A.萘醌类B.二蒽酮类C.邻菲醌类D.对菲醌类E.蒽酮碳苷类<1> 、芦荟苷属于A B C D E<2> 、紫草素属于A B C D E<3> 、丹参醌Ⅰ属于A B C D E<4> 、番泻苷A属于A B C D E<5> 、丹参新醌甲属于A B C D E3、A.二蒽酮类B.二蒽醌类C.二糖类D.二黄酮类E.二萜类<1> 、番泻苷A属于A B C D E<2> 、芸香糖属于A B C D E<3> 、穿心莲内酯属于A B C D E<4> 、银杏内酯属于A B C D E4、A.双环氧木脂素B.联苯环辛烯型木脂素C.环木脂内脂木脂素D.新木脂素E.简单木脂素<1> 、中药厚朴中所含厚朴酚的结构类型为A B C D E<2> 、中药五味子中所含五味子素的结构类型为A B C D E5、A.五碳醛糖B.甲基五碳糖C.六碳醛糖D.六碳酮糖E.糖醛酸指出下列糖的类型<1> 、α-L-鼠李糖A B C D E<2> 、β-D-葡萄糖A B C D E<3> 、D-木糖A B C D E<4> 、D-葡萄糖醛酸A B C D E<5> 、D-果糖A B C D E6、A.獐牙菜苦苷B.苦杏仁苷C.芥子苷D.天麻苷E.牡荆素<1> 、属于醇苷类化合物的是A B C D E<2> 、属于酚苷类化合物的是A B C D E<3> 、属于碳苷类化合物的是A B C D E<4> 、属于硫苷类化合物的是A B C D E。

2020年执业中药师考试最难的部分: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思维导图,一图破难点!

2020年执业中药师考试最难的部分: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思维导图,一图破难点!

(五)其他香豆素类
具香味,分子量小的有挥发性和升华性。
1.性状
可见光下无荧光性,在紫外下多显荧光。 7-OH香豆素呈较强的蓝色荧光。
2.荧光性质
香豆素具有内酯环,溶于碱水溶液。
3.内酯的碱水解
香豆素
理化性质
可判断香豆素的C-6位是否有取代。
Gibb’s反应(蓝色)及Emerson反应(红色)。
4.显色反应
香豆素具有光敏作用,呋喃香豆素可引起皮肤损伤甚至皮肤 癌。
5.呋叶苷等,对痢疾细菌有强大的抑制作 用。
(一)秦皮
《中国药典》测定白花前胡甲、乙素的含量。
(二)前胡
《中国药典》测定异秦皮啶和迷迭香酸的含量。
(三)肿节风 草珊瑚
含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中国药典》测定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
3.脂肪族化合物
化学组成
4.其他类化合物:如芥子油、大蒜油等。
挥发油在低温下析出结晶,称为“析脑”,析出物称 为“脑”,滤去析出物的油为“脱脑油”。
1.性状
挥发油
常温下易挥发,涂在纸上不留痕迹,而脂肪油则留下永久性 油迹,可与脂肪油区别。
中和1g挥发油中游离酸性成分所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挥发油中羧酸和酚类成分
薁类(倍半萜)
3.倍半萜
穿心莲内酯、银杏内酯、雷公藤甲、乙素、甜菊苷。
4.二萜
味苦,亲水性。
1.性状
中药地黄、玄参等在炮制及放置过程变黑。 与皮肤接触可使皮肤染成蓝色。
2.显色
理化性质
比例最大,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
1.萜类化合物
2.芳香族化合物:如桂皮醛等。
如人参中人参炔醇、鱼腥草中癸酰乙醛(鱼腥草素)。

2020年执业中药师专业知识一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2020年执业中药师专业知识一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精讲班考试章节2015 2016 2017中药化学27 28 33重点掌握:1.代表中药所含化学成分2.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3.重点化合物理化性质第一节绪论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一)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1.浸渍法特点:不加热,适于遇热易破坏的成分及含淀粉、粘液质、果胶较多的中药。

缺点:时间长,效率低,易发霉,体积大。

2.渗漉法特点:提取效率高于浸渍法,不加热,不破坏成分。

缺点:溶液体积大,时间长。

3.煎煮法常用水为提取溶剂。

特点:简便,可提取药材中大多数成分。

缺点:对含挥发性和加热易破坏成分不适用。

4.回流提取法优点:效率较高(较浸渍、渗漉法)缺点:不适用遇热易破坏成分,溶剂消耗大5.连续回流提取利用索氏提取器进行提取。

优点:提取效率高,节省溶剂,操作简单。

缺点:加热时间长,不适用遇热易破坏成分6.水蒸气蒸馏法适于挥发性成分,如挥发油提取。

7.升华法具有升华性的成分。

如樟脑、咖啡因。

8.超声提取法利用空化作用、搅拌作用破坏细胞,效率高。

9.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最常用CO2作为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物质。

历年考点【最佳选择题】1.挥发油的提取方法采用的是()。

A.回流提取法B.浸渍法C.渗漉法D.连续回流提取法E.水蒸气蒸馏法都牛网校答案:E历年考点【配伍选择题】A.连续回流提取法B.渗漉法C.煎煮法D.升华法E.水蒸气蒸馏法1.适用于挥发性成分提取的方法是()。

都牛网校答案:E2.以水为溶剂时常用的提取方法是()。

都牛网校答案:C3.利用索氏提取器提取的方法是()。

都牛网校答案:A历年考点【多项选择题】1.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有()。

A.浸渍法B.结晶法C.凝胶色谱法D.水蒸汽蒸馏法E.煎煮法都牛网校答案:ADE(二)中药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精制1.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1)结晶及重结晶(2)利用两种以上不同溶剂极性差异分离①水提醇沉法:多糖、蛋白质等沉淀②醇提水沉法:树脂、叶绿素等亲脂性成分。

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绪论
提取分离方法
提取
浸渍
适用于不宜遇热的,含淀粉、粘液质、果胶多的
时间长、效率低、水提液易发霉变质,
渗漉
提取效率高于浸渍法,不破坏成分
消耗溶剂、时间长
煎煮
简便,可提取大多数成分,必须水为溶剂,
易挥发易加热破坏的成分不适用
回流提取
效率高,以有机溶剂为提取溶剂,
不适用与遇热易破坏成分,耗溶剂。
防己
化学结构
双苄基异喹啉类,甲素(7位甲氧基,极性小)和乙素(7位酚羟基、极性大)为指标
生理活性
甲素:抗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抗炎、抗溃疡,乙素:抗炎镇痛降压、抗肿瘤
川乌
化学结构
二萜类生物碱: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常和乙酸或苯甲酸结合成双酯型生物碱(毒)
炮制变化
炮制:碱水中加热,水解酯键成单酯型乌头次碱(低毒)或醇胺型乌头原碱(无毒)
加热近沸投晶体溶解,趁热过滤,放冷析出晶体,杂质应高温低温溶解度都很大或都很小。
纯度判定方法:结晶形态与色泽;熔点熔距短;色谱(三个以上的展开剂);质谱核磁等。
极性差异
水提醇沉法:中药水提取液加入乙醇,降低极性,沉淀出高极性物质如多糖、蛋白质
醇提水沉法:中药乙醇提取液加入水,增加极性,沉淀出小极性物质如树脂、叶绿素
CCl4易溶可溶难溶
鉴别反应
沉淀试剂、氯化汞加热(莨菪碱红色、东莨菪碱白色)
Vitali反应发烟硝酸和苛性碱醇液鉴别是否存在莨菪酸,樟柳碱(无莨菪酸)阴性
DDL反应(过碘酸氧化乙酰丙酮缩合反应)樟柳碱阳性(含羟基莨菪酸),其他都阴性,
生理活性
莨菪碱:解经镇痛、解有机磷中毒、散瞳
东莨菪碱:外加镇静麻醉

2020年执业中药师资格证考试 中药一 第三章第7节

2020年执业中药师资格证考试 中药一 第三章第7节

第七节 萜类和挥发油类 1A+1B=2
【2013年,A型题】地黄在炮制或放置过程中容易变黑的原因是 ()
A. 其化学成分中含有人参二醇苷 B. 其化学成分中含有强心苷 C. 其化学成分中含有环烯醚萜类 D. 其化学成分中含有人参三醇苷 E. 其化学成分中含有洋地黄苷 【答案】:E
第七节 萜类和挥发油类 1A+1B=2
(中药冰片) 兴奋、镇痛
第七节 萜类和挥发油类 1A+1B=2
结构实例
CH2OH
OH
H
OH
香叶醇
薄荷醇
龙脑
第七节 萜类和挥发油类 1A+1B=2
2、环烯醚萜类 定义:为臭蚁二醛的缩醛衍生物,属单萜类化合物
CHO CHO 臭蚁二醛
OR' RC H
OR'
缩醛
O Oglc 环烯醚萜苷
第七节 萜类和挥发油类 1A+1B=2
10 OH
O O
gLc
第七节 萜类和挥发油类 1A+1B=2
总结
分类
主要化合物
环烯醚 萜苷 C-4位有取代基
栀子苷、京尼平苷和京尼平苷酸、 鸡屎藤苷
4-去甲基 裂环环烯醚萜苷
梓醇和梓苷、玄参苷 龙胆苦苷,獐牙菜苷
记忆方法: (1)北京(京尼平苷和京尼平苷酸)的栀(栀子苷)子花开, 有鸡(鸡屎藤苷)环(环烯醚萜)绕咧着嘴(2)长(獐牙菜苷) 着呀,胆(龙胆)子都吓裂了
莪术根挥发油中的莪术醇
第七节 萜类和挥发油类 1A+1B=2
2018A9 莪术醇为莪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之,其结构类型是 A.倍半萜 B.半萜 C.单萜 D.二萜 E.二倍半萜
【答案】: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