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合集下载

生产过程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生产过程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生产过程偏差处理管理规程第一章:总则1.1目的本规程的目的是规范生产过程中偏差的处理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1.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涉及生产过程的部门和人员。

1.3定义(1)偏差:指生产过程中与预定目标存在的差异。

(2)关键控制点:指对产品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的生产过程环节。

(3)变异:指相同生产条件下生产出的产品在一些属性上的差异。

第二章:偏差分类和评估2.1偏差分类根据偏差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将偏差分为以下几类:(1)严重偏差:可能导致产品安全问题或无法满足质量标准要求的偏差。

(2)一般偏差:对产品品质有一定影响但不会导致产品安全问题或无法满足质量标准的偏差。

(3)可接受偏差:对产品品质无明显影响的偏差。

2.2偏差评估(1)严重偏差的评估应由质量部门负责,并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2)一般偏差的评估由质量部门、工艺工程师和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的偏差评估小组进行评估。

(3)可接受偏差的评估由生产部门负责,并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偏差报告和记录3.1偏差报告(1)偏差发生时,相关岗位人员应立即向质量部门报告,并填写偏差报告表。

(2)偏差报告表应包含以下内容:偏差描述、偏差分类、影响评估和处理建议等。

3.2偏差记录(1)偏差报告表应作为偏差记录,由质量部门负责归档和管理。

(2)偏差记录应包括偏差的详细描述、评估结果、处理措施和效果,以及相关人员的签字确认。

第四章:偏差处理4.1严重偏差处理(1)发生严重偏差时,应立即停止生产,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紧急处理。

(2)质量部门应组建临时小组,对严重偏差进行调查和处理,并提出改进措施。

(3)相关部门应按照质量部门的要求执行处理措施,并记录处理过程和结果。

4.2一般偏差处理(1)一般偏差应由偏差评估小组进行评估,并提出处理建议。

(2)相关部门应按照评估结果执行处理措施,并记录处理过程和结果。

4.3可接受偏差处理可接受偏差可由生产部门自行处理,并记录处理过程和结果。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制药起草部门:质量保证部题目:偏差处理管理规程第 1 页共9 页起草人审核人审核人审核人批准人部门/职务部门部门负责人质量保证部生产负责人质量受权人签名日期版本号:00颁发部门:生效日期:分发部门:目的:规定产品生产全过程和各经营工作中出现偏差的处理程序及要求,以加强对偏差的反馈处理,促进生产和经营工作正常进行。

范围:适用于公司物料、产品的接收、储存、生产、包装及分析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偏差责任:质量部门对偏差进行审核、批准、评估及跟踪调查小组负责整理收集有关文件及记录,并对偏差进行调查和分析管理层确保需要立即采取的措施完成,为调查及措施跟踪提供足够、合格的资源内容:1 术语或定义1.1 偏差(Deviation)是指对批准的指令(生产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和标准操作规程等)或规定的标准的偏离(ICHQ7a)。

2 具体管理程序内容2.1 偏差处理人员的职责2.1.1 所有职员2.1.1.1 接受偏差调查程序相关的培训课程。

2.1.1.2 按照偏差调查管理规程规定的时限上报直接主管、质量部人员、质量受权人,不得私自隐瞒偏差或对偏差进行处理。

2.1.2 调查小组2.1.2.1 调查小组由来自技术支持部门、质量部、生产及工程部等的专家组成,以进行全面、及时的调查。

2.1.2.2 整理收集适用于调查的支持文件及记录。

2.1.2.3 进行偏差分析。

对有偏差的批次、设备、仪器或工艺进行影响性分析和并提出可行性方案。

2.1.3 质量部门2.1.3.1 负责对偏差报告和调查系统的管理。

2.1.3.2 负责质量偏差管理文件,制定不同类型偏差处理规程及时限。

2.1.3.3 在调查过程中与调查组长协作。

2.1.3.4 对调查的范围和对产品影响性协调调查组进行再评估。

2.1.3.5 批准采取的纠正措施,确保纠正措施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2.1.3.6 批准调查报告,包括批准继续使用受调查影响物料、设备、区域、工艺、程序的书面解释。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2.3 重大偏差指已经或可能对产品质量造成不可挽回的实际和潜在影响的偏差。偏差出现后,已明显对产品质量产生了影响,需对其重新处理或销毁处理等或者当时没有发现产品的质量发生变化,但产品质量在贮藏过程中可能存在隐患,需对该产品进行重点留样及稳定性考察并可能采取产品召回等。例如:关键参数偏离、成品测试结果未达到质量标准或超过警戒水平、混药、混批、包装材料混淆、注射剂生产设备故障或损坏导致配制灌装超时等。
4.2.2.2 主管人员及QA到现场后,先了解偏差发生情况、已采取的紧急措施后现场处理情况,然后跟主管领导沟通,对偏差的类别再次评定,确定是否进一步采取纠正措施。如果需要,制定进一步的纠正措施并实施。QA根据采取的措施后的情况进行评估,防止偏差扩大发展。处理完成后,主管人员组织相关人员填写《偏差调查处理(二)---偏差处理及初步评估单》并将其和询问记录、《偏差发现及处理报告单》一起转交部门领导,同时详细说明偏差情况和现场QA评估意见。
生产、检验过程偏差,还要填写:
过程涉及的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设备编号
偏差详细描述:
发现人: 日期:
1、 偏差的分类初步评估:
对产品质量实际和潜在影响: 1、无 ------------------- 微小偏差 □
2、可以挽回-------------- 一般偏差 □
3、已经或可能不可挽回------ 重大偏差 □
部门:
质量保证部
题目: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编码:
修订:
替代:
SMP-02-0005-04
起草:
审阅: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执行
日期:
份数:
分发部门:
目的:规范GMP执行中涉及的所有与已批准的程序或标准发生偏离的偏差处理,确保产生的偏差作出正确处理,以保证产品质量。

4.2偏差处理标准管理规程

4.2偏差处理标准管理规程

目的:明确和规范偏差处理程序,确保任何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偏差得到有效的调查和评估,并采取及时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保证产品质量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质量的可控性,防止类似偏差再次发生。

范围:适用于西药基地生产、检验、管理等全过程中发生的任何与产品质量相关的偏差。

责任:质检部,总经理,生产部。

内容:1定义:1.1偏差:指与已经批准的影响产品质量的标准、规定、条件、安全、环境等不相符的情况。

如:产品检验/环境监测/校验等超标、过程控制缺陷/工艺参数漂移、物料平衡超限、混淆/污染/人为差错、产品/物料储存异常、设备故障、客户投诉、违反法规、与已批准的标准/程序/指令不相符等偏差事件。

1.2偏差分级1.2.1严重偏差:严重危及产品质量安全和产品质量形象,及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导致或可能导致整批报废或成品召回的偏差事件。

1.2.2重大偏差:对产品质量产生或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偏差。

1.2.3次要偏差:对产品质量不会产生影响的偏差,或有预期的临时性调整。

1.3偏差原因类别:1.3.1人员/实施:违反操作工艺/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未经批准修改工艺参数,记录填写/修改不规范,关键岗位人员临时调整不符合规定等。

1.3.2设备/设施:由于生产/实验室设备设施,如动力运行故障、设备/仪器故障;或对设备/设施/系统的监测未能如期执行或监测结果超标等。

1.3.3产品/物料:原辅料/包装材料检验不合格,或虽检验合格,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异常。

1.3.4文件/记录:现有的工艺规程、SOP、质量标准、批档案等存在缺陷。

1.3.5环境:因生产环境导致的偏差。

1.3.6其他。

2内容:2.1偏差的鉴定、隔离和报告2.1.1偏差事件均以《偏差处理单》形式报告。

2.1.2化验出现的超标事件(OOS),按OOS处理流程来进行处理,以《偏差处理单》形式报告。

2.1.3质量投诉事件,先鉴定投诉样品,按客户投诉管理规程进行处理,以《偏差处理记录》形式报告。

偏差处理规程

偏差处理规程

XXXXX有限公司质量保证管理制度1目的:规范各类偏差的处理程序,保证偏差均有相应的调查和处理,以推动公司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范围:适用于公司各类偏差以及公司安全生产中发生偏差的各个环节。

3责任:生产部部长、质保部部长、车间主任、技术员、各岗位操作人员、QA监督员、兼职质监员。

4偏差处理流程(见图)4.1偏差发生在清晰明确可靠的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等文件管理程序的基础下,才可能发生偏差和识别偏差。

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或存在发生偏差的可能性,要通过完善的组织机构,合理的文件系统,充分的人员培训来最大限度的预防偏差的发生。

4.2偏差的识别公司所有药品生产质量相关人员均要接受偏差管理程序培训,理解偏差概念并具备识别偏差的能力,其中一线操作员和QA现场检查人员关于偏差识别的培训、经验和能力非常关键。

各岗位操作员在现场发现偏差后必须立即告知现场QA或者上报部门负责人,现场QA或者部门负责人了解情况后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现场的紧急措施防止偏差的继续扩大。

4.3偏差记录和报告主管4.3.1偏差记录:任何偏离预定的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等的情况应当以文件形式记录并有清楚的解释和说明。

对产品质量有潜在影响的偏差应当进行调查,调查及结论均应记录在案。

各类偏差应有完整的偏差记录表格以保证偏差调查处理过程的可追溯性。

4.3.2偏差报告:任何偏离预定的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等的情况均应立即报告主管人员及质量管理部门,报告时应给出准确、完整的信息,以便进行偏差的正确分类和组织进行调查和处理。

并填写《偏差处理单》,详细描述偏差的内容。

内容包括:产品、物料或设备名称、批号/设备编号、工序等,偏差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及可能的原因等。

4.4判断是否需执行紧急措施偏差有时涉及安全问题或者其他紧急情况。

主管领导和技术人员应判断并执行偏差的紧急处置,以防止偏差继续扩大或恶化,并增强对相关潜在受影响的产品的控制。

偏差处理规程

偏差处理规程

编号:SMP-QA-425-00 题目:偏差处理规程共 6页第 1页制定人: 制定日期:审核人: 审核日期:批准人: 批准日期: 颁发部门:质量管理部 生效日期:分发部门:行政人事部、质量管理部、生产管理部、固体制剂车间、提取车间、饮片车间、公用工程部、计划物控部、供应部、营销中心目的:确立偏差处理规程,加强对于生产过程、检验过程、管理过程的控制,及时有效处理偏差,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和预防措施,杜绝故意偏差的发生。

范围:合用于生产、检验和管理全过程中发生的偏差。

责任者:质量管理部、生产管理部、各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

内容:1概念偏差是指偏离已批准的程序(指导文件)或者标准的任何情况。

2偏差的分类:2.1根据偏差管理的范围,可将偏差分为实验室偏差和生产偏差两类:2.1.1实验室偏差:指由于任何与检验过程相关的因素所引起的检验结果偏差,包括取样、样品容器、存放条件、检验操作、计算过程等问题引起的偏差。

包括检验结果超标(OOS)和超趋势结果(OOT)两类。

2.1.2生产偏差:指在排除实验室偏差以外的由于其他任何因素所造成的对产品质量产生实际或者潜在的影响的偏差。

2.2根据偏差对药品质量影响程度的大小,可将偏差分为次要偏差、主要偏差和严重偏差。

2.2.1次要偏差:属细小的对法规或者程序的偏离,不足以影响产品质量,无需进行深入的调查,但必须立刻采取纠正措施,并即将记录在批生产记录或者其他GMP受控文编号:SMP-QA-425-00 题目:偏差处理规程共 6页第 2页件中。

2.2.2主要偏差:属较大的偏差,此类偏差可能对产品的质量产生实际或者潜在的影响。

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查明原因,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整改。

2.2.3严重偏差:属重大的偏差,此类偏差可能对产品的质量、安全性或者有效性产生严重的后果,或者可能导致产品的报废。

必须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深入的调查,查明原因。

除必须建立纠正措施外,还必须建立长期的预防性措施。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目的】规偏差处理流程,当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偏差时,正确报告、调查并处理,减少因偏差造成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围】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的各种偏差,实验室异常结果除外。

【职责】1质量保证部1.1为偏差的管理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偏差的管理工作。

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偏差进行分类、调查、批准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对整改后的效果进行跟踪检查等日常管理工作;1.2质量保证部主管负责对偏差进行审核,批准除重大偏差之外的偏差。

2偏差发生部门及时、如实向质量保证部报告偏差,初步评估偏差对生产批次和相关批次带来的质量风险,采取应急处理措施,配合质量保证部进行偏差调查及制订纠正预防措施并实施。

3其他相关部门配合质量保证部对偏差进行调查和评估,制订纠正预防措施并落实,并将重大偏差告知各自职责围的相关客户。

4各部门责任人应当确保所有人员正确执行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法和操作规程,防止偏差的产生,且出现偏差后必须按程序上报。

5质量管理负责人确保所有偏差已经过调查并得到及时处理,批准重大偏差。

【容】1定义1.1偏差:是对批准的指令或规定的标准的偏离。

是指非计划的、不符合已建立的SOP、工艺规程、法律法规文件、验证体系和测试法或其他标准的事件,该事件可能会影响生产物料/产品的质量、功效或安全性,也可能会影响用于生产、贮藏、产品分发,及法律法规符合性的、已验证的设备或工艺。

1.2偏差管理:是指对生产或检验过程中出现的或怀疑存在的可能会影响产品质量的偏差的处理程序。

2偏差的围当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举例但不仅限于以下容),可认为出现偏3偏差根本原因类别3.1人员/操作:例如违反SOP操作,未经批准修改工艺参数,记录填写/修改不规及记录因污染、损坏需要更换等导致偏差的发生。

3.2设备/设施:例如由于生产设备和设施,如动力运行故障、设备、仪器故障;或对设备/设施系统的监测未能如期执行或监测结果超标等,导致偏差的发生。

3.3产品/物料:例如物料检验合格,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异常,导致偏差的发生。

偏差处理标准管理规程

偏差处理标准管理规程

偏差处理标准管理规程目的:规范偏差处理流程,当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偏差时,正确对其进行处理,减少因偏差造成的对产品的质量的影响。

适用范围:适用于原料、产品、工艺过程、程序、标准、厂房设施、环境控制、计量校准,以及与质量相关涉及GMP和SOP的所有偏差。

责任人:操作人员:识别偏差,如实记录偏差,并立即向部门负责人报告偏差。

偏差发生部门负责人:如有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对偏差进行紧急处理并负责立即报告QA偏差管理人员和偏差可能影响部门;负责批准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QA偏差管理员:负责给予偏差编号,偏差的分类,成立偏差调查小组,组织对偏差的调查及偏差影响的评估;负责纠正预防措施的审核,追踪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执行,并结束偏差和启动CAPA程序;负责偏差文件的归档。

偏差调查小组:由QA偏差管理员组织建立,由偏差发现人,偏差发生部门负责人,偏差可能影响部门主管OR经理,QC部门主管或经理(如需要),QA偏差管理员组成,负责调查偏差的根本原因;负责评估偏差的影响;负责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负责执行批准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QA部负责人:负责批准纠正和预防措施。

内容:1定义1.1偏差:指偏离已批准的程序(指导文件)或标准的任何的情况。

它包含偏离法律法规的要求、注册文件、工艺规程、批生产记录、质量标准、标准操作规程等,公用工程系统的偏差、计算机系统的偏差等。

1.2偏差分级:严重偏差(Critical):偏离法规、现行文件规定,对产品的质量、安全性或有效性产生严重的后果,可导致产品报废的偏差。

重要偏差(Major):偏离现行文件规定的情况,可能导致样品质量产生实际或者是潜在的影响,需要通过增加某些特定附加试验的方法来最终判定产品品质量的偏差。

一般偏差(Minor):偏离现行文件规定的情况,但不足以影响产质量。

1.3偏差根本原因的种类(帮助偏差趋势的统计分析):人员/行为:例如违反SOP操作,未经批准修改工艺参数,记录填写/修改不规范等导致偏差的发生。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1 目的建立偏差处理的操作程序,使所有的偏差得到调查和评估,确保所有偏差产生的风险得到有效处理,避免类似偏差的再次发生。

2 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与生产质量相关的活动中产生的一切偏差。

3 责任3.1 偏差发生部门职责3.1.1 负责向QA如实反应偏差,并填写偏差调查文档及时上报;3.1.2 负责采取紧急措施,防止偏差导致的损失进一步扩大;3.1.3 积极配合偏差调查,并参与偏差分析会议,参与制定并执行偏差处理措施;3.1.4 负责向质量保证部反馈措施执行情况,并配合质量保证部进行措施执行情况的确认。

3.2 偏差相关部门职责3.2.1 协助质量保证部进行偏差调查;3.2.2 参与偏差分析会议,参与制定并执行偏差处理措施;3.2.3 负责向质量保证部反馈措施执行情况,并配合质量保证部进行措施执行情况的确认。

3.3 质量保证部职责3.3.1 负责评价偏差级别,并根据不同的级别启动不同的偏差处理程序;3.3.2 负责组织偏差相关部门进行偏差调查,召开偏差分析会议,评价偏差处理措施;3.3.3 负责评估产品的最终处理;3.3.4 偏差调查报告的审核和批准;3.3.5 负责确认并评价相关部门的处理措施完成情况;3.3.6 负责建立和维护偏差台帐;3.3.7 负责年度偏差趋势分析和评估。

3.4 质量负责人3.4.1 为偏差调查以及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提供足够的资源;3.4.2 负责偏差影响评估的审核和批准;3.4.3 负责纠正预防措施的审核和批准;3.4.4 负责批准产品的最终处理;3.4.5 批准并关闭偏差。

4 定义4.1 偏差:指任何偏离已批准的程序或标准的情况,如违反了GMP的规定,或者偏离了生产工艺、物料平衡、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等情况。

4.2 CAPA(Corrective Action and Preventive Action):即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指为纠正已经发生的偏离,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1 目的:建立生产、检验过程中的偏差处理程序,确保公司产品的质量。

2 范围:所有生产及检验过程。

3 责任者:QA、QC、物控部、制造部、生产车间。

4 程序:4.1 偏差的定义偏差是指在生产或检验过程中出现任何偏离预定的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规程等的情况。

4.2偏差的来源偏差来源主要分三种:一、与生产工艺有关的偏差,在生产或检验过程中发生的与已经批准的文件或规定不相符的偏差。

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实际操作工艺参数、操作要求、反应现象偏离已经批准的工艺规程、SOP、BPR的规定,包括操作温度、PH、工艺时间限定、投料量偏差等;2)物料平衡或成品率不符合要求;3)中间体、成品质量不合格。

二、与生产条件有关的偏差,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水、电、蒸汽、压缩空气等动力系统的异常供应;2)生产设备发生的影响正常生产的故障;3)仪器仪表的校验偏差,以及发生的影响正常生产的故障;4)功能性测试失败;5)环境控制的偏差,如温湿度偏差,生产区发现昆虫,仓储条件不符合等。

三、其他偏差,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产品在有效期内不合格的,或产品留样检测不合格的;2)售出产品因质量问题引起投诉的;3)产品在有效期内因存在安全隐患,须召回的;4)违背已经制定的操作规程和管理标准要求的行为;5)检验用仪器发生故障等;6)文件错误、漏填或文件缺失等;7)在储存或运输过程中发生偏差;4.3 偏差的分类根据偏差的性质、对产品质量和安全影响程度分为三类:重大偏差、一般偏差和微小偏差。

一、重大偏差:重大偏差是指潜在影响人体健康,潜在影响注册行为,对市场或生产许可证书有重大影响的偏差。

如以下:a)成品质量不合格;b) 中间体质量项目第一次发生不合格,QA和车间应彻底调查此不合格项目发生的原因,包括会不会影响下一步中间体的质量和收率,是否影响终产品的质量。

如果此类不合格导致下步中间体不合格,或导致下步中间体收率降低5%以上,或导致最终产品杂质增大,以及导致最终产品增加新的杂质,则此偏差为重大偏差。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偏差管理规程目的:建立规范偏差管理规程,规定偏差的报告,记录,调查,处理,以及所采取的在纠正措施。

范围:任何偏离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等情况的偏差处理。

责任:1.操作人员或记录复核审核人员识别偏差,向部门主管报告偏差。

2.部门主管或技术人员负责偏差的即时处理,向质量管理部报告。

3.质量管理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评估偏差和提出纠正及预防措施,启动CAPA系统,质量管理部负责偏差的分类,编写偏差调查报告,保存相关偏差调查处理记录。

4.质量管理部经理批准偏差调查报告。

内容:1.偏差处理流程:见图一2.偏差识别2.1受过培训和有实际操作经验能力的操作人员和质量管理现场检查人员在现场操作时及时发现识别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操作规程,物料平衡限度方面发生的偏差2.2记录复核人员和审核人员在复核和审核过程中识别出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操作规程,物料平衡限度方面发生的偏差。

3.偏差记录和报告和报告主管3.1当偏差被识别后,立即在批生产记录或其他相关记录上做好记录,能清楚的解释和说明现场情况和处理情况,记录准确完整的信息。

3.2在识别偏差后1小时内报告部门主管,即时处理偏差。

部门主管在2小时内向质量管理部报告。

4.偏差的分类4.1偏差分类考虑下列因素:a.偏差的性质;b.偏差的范围大小;c.对产品质量的潜在影响的程度;d.是否影响患者的健康;e.是否影响注册文件;f.自身品种工艺特点。

4.2公司偏差分为重大偏差和一般性偏差。

4.3重大偏差包括a.产品质量不合格;b.精干包工序收得率和物料平衡超出范围达10个百分点以上;C.4.3一般性偏差包括除上诉重大偏差之外的一切偏差。

4.4质量管理部负责决定具体偏差的分类判定,相关部门(包括偏差发生的部门,跨职能调查团队成员)可以根据其专业知识对具体偏差的分类提出建议。

4.5质量管理部在接到偏差报告1个工作日内,将偏差分类判定,并告知偏差发生部门结果。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有限公司1.目的:明确和规范偏差处理程序,确保任何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偏差得到有效的调查和评估,并采取及时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保证产品质量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质量的可控性,防止类似偏差再次发生。

2.范围:适用于产品生产、包装或存放的所有过程中的偏差。

3.责任:质管科、生产技术科等相关部门及人员4.内容:4.1偏差处理流程4.2 偏差分类◆次要偏差:属细小的对法规或程序的偏离不足以影响产品质量无需进行深入的调查但必须立刻采取纠正措施并立即记录在批生产记录或其他GMP受控文件中。

◆主要偏差:属较重大的偏差该类偏差可能对产品的质量产生实际或潜在的影响。

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查明原因采取纠正措施进行整改。

◆重大偏差:该类偏差可能对产品的质量、安全性或有效性产生严重的后果或可能导致产品的报废。

必须按规定的程序进行深入的调查查明原因除必须建立纠正措施外还必须建立长期的预防性措施。

4.3 偏差处理人员职责◆所有职员●接受偏差调查程序相关的培训课程。

●按照偏差调查程序规定的时限上报直接主管、质量管理科人员、质量受权人,不得私自隐瞒偏差或对偏差进行处理。

◆调查小组●调查小组由来自技术部门、质量管理科、生产技术科及设备工程科等组成进行全面、及时的调查。

●整理收集适用于调查的文件及记录调查偏差的根本原因。

●进行偏差分析评估偏差的影响。

对有偏差的批次、设备、仪器或工艺进行影响性分析并提出可行性方案。

◆质量管理科●负责对偏差报告和调查系统的管理。

●负责质量偏差管理文件制定不同类型偏差处理规程及时限。

●在调查过程中与调查组长协作。

●对调查的范围和对产品影响性协调调查组进行再评估。

●批准采取的纠正措施确保纠正措施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批准调查报告包括批准继续使用受调查影响物料、设备、区域、工艺、程序的书面解释。

●审阅、评估调查延期完成的合理性。

●决定产品、系统、仪器设备的处置。

●审核和批准跟踪及预防措施报告。

◆管理层●确保需要立即采取的措施完成包括隔离整批或部分批次或停止生产操作。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目的:本规程规定了GMP偏差处理的规范程序,确保所有的偏差得到及时有效的调查和评估,适当的行动方案得到批准并实施,有效实施纠正预防措施,避免类似或相同的情况再次发生的原则。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在日常运作过程中涉及与GMP相关的不符合事件的处理。

职责:质量受权人:参与偏差处理过程并负责对主要偏差和重大偏差的关闭。

质量管理部:负责偏差处理的全过程,并负责次要偏差的最后关闭。

其他部门:负责本规程的实施。

内容:1. 定义1.1 偏差:是指一切涉及药品质量有关、不符合公司建立的GMP文件的异常情况或事件。

1.2 偏差分类1.2.1 根据偏差管理范围分1.2.1.1 实验室偏差:指由于任何与检验过程相关的因素所引起的检验结果偏差。

包括取样、样品容器、存放条件、检验操作、计算过程等问题引起的偏差。

包括超标结果(OOS)和非期望结果(OOE)。

1.2.1.2 ●非实验室偏差(生产偏差):指在排除实验室偏差以外的由于其他任何因素引起的对产品质量产生实际或潜在的影响偏差。

●非实验室偏差又分为非生产工艺偏差:系指因操作工未按程序操作、设备故障、生产环境或错误投料等原因所引起的产品质量产生实际或潜在的影响偏差。

●生产工艺偏差是指因工艺本身缺陷引起对产品质量产生实际或潜在的影响偏差,即使认为操作、设备和物料完全正确也不可避免。

1.2.2 根据偏差对药品质量影响程度的大小分1.2.2.1 次要偏差:属细小的对法规或者程序的偏离,不足以影响产品的质量,不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但必须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并立即记录在批生产记录或其他GMP受控文件中;1.2.2.2 主要偏差:可能对产品的质量产生实际或潜在的影响。

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查明原因,采取纠正预防措施进行整改。

1.2.2.2 重大偏差:可能对产品的质量、安全性或有效性产生严重的后果,或可能导致产品的回收、报废。

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深入的调查,查明原因,除必须建立纠正预防措施外,还必须建立长期的预防措施。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目的】规范偏差处理流程,当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偏差时,正确报告、调查并处理,减少因偏差造成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范围】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的各种偏差,实验室异常结果除外。

【职责】1质量保证部1.1为偏差的管理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偏差的管理工作。

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偏差进行分类、调查、批准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对整改后的效果进行跟踪检查等日常管理工作;1.2质量保证部主管负责对偏差进行审核,批准除重大偏差之外的偏差。

2偏差发生部门及时、如实向质量保证部报告偏差,初步评估偏差对生产批次和相关批次带来的质量风险,采取应急处理措施,配合质量保证部进行偏差调查及制订纠正预防措施并实施。

3其他相关部门配合质量保证部对偏差进行调查和评估,制订纠正预防措施并落实,并将重大偏差告知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相关客户。

4各部门责任人应当确保所有人员正确执行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防止偏差的产生,且出现偏差后必须按程序上报。

5质量管理负责人确保所有偏差已经过调查并得到及时处理,批准重大偏差。

【内容】1定义1.1偏差:是对批准的指令或规定的标准的偏离。

是指非计划的、不符合已建立的SOP、工艺规程、法律法规文件、验证体系和测试方法或其他标准的事件,该事件可能会影响生产物料/产品的质量、功效或安全性,也可能会影响用于生产、贮藏、产品分发,及法律法规符合性的、已验证的设备或工艺。

1.2偏差管理:是指对生产或检验过程中出现的或怀疑存在的可能会影响产品质量的偏差的处理程序。

2偏差的范围当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举例但不仅限于以下内容),可认为出现偏差:偏差范围编号示例过程缺陷01 生产过程中发生超出规定工艺控制参数或物料平衡限度;未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混淆02 两种或多种不同产品、不同批号、不同包材等发生混淆。

异物03 原辅料、包材、中间产品和成品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发现异物等异常情况。

过期的物料/产品/设备04物料、中间产品、成品超出正常的储存期限,使用了超出校准周期的仪器仪表等。

实验室偏差管理规程

实验室偏差管理规程

一、目的:建立实验室偏差管理规程,规范实验室偏差处理。

二、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实验室偏差处理。

三、职责:相关负责人对实施本标准负责。

四、内容:1 定义实验室偏差:是指偏离已批准的程序(指导文件)或标准的任何情况。

包括任何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异常情况,如物料、产品检验结果超标;设备故障;校验结果超标;环境监测结果超标;数据填写误差等;以及与药品相关的法律法规或已批准的标准、规程、指令不相符的意外或偏离事件。

2 偏差判断与分类2.1 此偏差适用于检验结果已产生但数据不可用现象,具体情况如下:2.1.1 检验方法确认时,一人正常完成批处理且检验结果符合要求,另一人完成批处理但结果或数据处于异常,则两人批处理数据不可用;2.1.2 仪器过夜过程中,出现异常,但批处理已完成,导致该批处理的数据不可用,需新建批处理;2.1.3 在数据复查中,仪器操作人员在处理批处理过程,出现挑数据现象,则该批处理数据不可用;2.1.4 操作人员设置参数错误导致该批处理数据不可用;2.1.5 若出现OOS与OOT时则按《OOS与OOT管理规程》执行。

2.2 偏差的识别、判断及分类,分为次要偏差、中等偏差、关键/重大偏差。

3 偏差出现与报告3.1 当出现实验室偏差时,检验人员应立即停止实验,保留所有实验溶液。

并立即报告负责人及现场QA。

3.2 负责人立即组织人员展开相关调查,必要时成立调查小组。

小组成员一般由实验室负责人、QA调查员及检验人员组成。

4 偏差调查4.1 人员调查a 产生结果后发现检验员操作错误。

b 评估检验员的资质、培训历史和相关工作经验。

c 评估检验员是否具有正确使用方法的能力,是否了解原理、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4.2 仪器设备调查a 仪器参数设置错误检验人员设置参数错误导致批处理不可用原因为仪器参数设置错误,重新进行样品检测。

b 仪器故障检验人员和实验室科长记录事件并注明导致批处理数据不可用原因为设备故障,重新进行样品检测,同时应审查相关仪器维护保养记录。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总1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 目的建立生产过程偏差管理规程,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对偏差作出正确处理。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实验室偏差以外包括生产过程中一切偏差的处理。

3 责任人全部员工接收偏差调查程序相关的培训;按照偏差调查程序规定的定时限上报直接主管、QA员、质量部经理、质量授权人,不得私自隐瞒偏差或对偏差进行处理。

QA员:负责整理收集适用于调查的支持文件及记录;负责质量偏差管理文件,制定不同类型偏差处理程序及时限。

调查小组:调查小组由质量领导小组成员组成,负责偏差的调查;进行偏差分析。

对偏差的批次、设备、仪器、或工艺进行影响性分析并提出实施方案。

质量部经理:负责对偏差报告和调查系统的管理;负责组织调查小组对调查的范围和对产品影响性再评估;审核和批准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跟踪报告,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批准调查报告,包括批准继续使用受调查影响物料、设备、区域、工艺、程序的书面解释;审阅、评估和批准调查延期完成的申请;相关部门配合调查小组进行偏差调查。

负责执行实施偏差处理措施的实施质量授权人:负责最终批准主要偏差和重要偏差:。

4 内容偏差偏差是指对批准的指令(生产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和标准操作规程等)或质量标准的偏离,它包括药品生产的全过程中发生的任何偏离批准的规程、处方、质量标准、趋势、设备或参数的非计划性差异。

物料平衡超出收率的合格范围。

生产过程未按程序操作,时间、温度、压力等控制超出工艺规定范围。

生产过程时工艺条件发生偏移、变化。

生产过程中设备突发异常,可能影响产品质量。

生产环境条件发生偏离。

产品质量(含量、外观、工序加工)发生偏移。

错误投料、跑料。

生产中一切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异常。

偏差处理原则要求所有可能参与调查的人员,包括从偏差事件的发现至文件保存的人员必须接受培训,明确偏差作用及处理程序;根据事件的严重性,规定报告及调查的时间周期,并在周期内完成;向不同的管理层报告;任何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已批准的文件操作。

生产过程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生产过程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生产过程偏差处理管理规程1、目的:建立生产过程偏差处理的工作标准,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对偏差做出正确处理。

2、范围: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切偏差。

3、责任:车间主任、管理人员、岗位管理人员、质量部门负责人、QA。

4、内容:4.1 偏差范围:4.1.1 物料平衡超出收率的合格范围。

4.1.2 生产过程时间控制超出工艺规定范围。

4.1.3 生产过程工艺条件发生偏移、变化。

4.1.4 生产过程中设备突发异常,可能影响产品质量。

4.1.5 产品质量(含量、外观)发生偏移。

4.1.6 跑料。

4.1.7 标签实用数与领用数发生差额。

4.1.8 生产中的一切异常。

4.2 偏差处理原则:确认不能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符合质量标准,安全、有效。

4.3 偏差处理程序4.3.1 凡发生偏差时,必须由发现人填写偏差报告单,内容包括:品名、规格、批号、批量、工序偏差的内容,发生的过程及原因、地点、填表人签字、日期。

将偏差报告单交给车间管理人员,并通知车间主任及质量部QA和负责人。

4.3.2 车间主任及车间管理人员会同有关人员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处理措施。

4.3.2.1 确认不影响产品最终质量的情况下继续加工。

4.3.2.2 确认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进行返工,或采取补救措施。

4.3.2.3 确认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采取再回收、再利用措施。

4.3.2.4 确认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应报废或销毁。

4.3.3 车间管理人员将上述调查结果(必要时应检验)及需采取的措施(详细叙述必要时应经过验证),写出书面报告,一式两份,经车间主任签字后附于偏差处理单之后,上报质量部。

经该部门负责人审核、批准、签字(必要时需经公司技术负责人批准、签字),一份留质量部,一份送回车间。

4.4 车间按批准的措施组织实施。

措施实施过程要在车间管理人员和质量部QA的控制下进行,并详细记入批记录,同时将偏差处理单及调查报告和处理措施报告附于批记录之后。

4.5 相关事宜:若调查发现有可能与本批次前后生产批次的产品有关联,则必须立即通知质量部负责人,采取措施停止相关批次的放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
规偏差处理流程,当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偏差时,正确报告、调查并处理,减少因偏差造成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围】
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的各种偏差,实验室异常结果除外。

【职责】
1质量保证部
1.1为偏差的管理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偏差的管理工作。

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偏差进行分类、调查、批准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对整改后的效果进行跟踪检查等日常管理工作;
1.2质量保证部主管负责对偏差进行审核,批准除重大偏差之外的偏差。

2偏差发生部门
及时、如实向质量保证部报告偏差,初步评估偏差对生产批次和相关批次带来的质量风险,采取应急处理措施,配合质量保证部进行偏差调查及制订纠正预防措施并实施。

3其他相关部门
配合质量保证部对偏差进行调查和评估,制订纠正预防措施并落实,并将重大偏差告知各自职责围的相关客户。

4各部门责任人
应当确保所有人员正确执行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法和操作规程,防止偏差的产生,且出现偏差后必须按程序上报。

5质量管理负责人
确保所有偏差已经过调查并得到及时处理,批准重大偏差。

【容】
1定义
1.1偏差:是对批准的指令或规定的标准的偏离。

是指非计划的、不符合已建立的SOP、
工艺规程、法律法规文件、验证体系和测试法或其他标准的事件,该事件可能会影响生产物料/产品的质量、功效或安全性,也可能会影响用于生产、贮藏、产品分发,及法律法规符合性的、已验证的设备或工艺。

1.2偏差管理:是指对生产或检验过程中出现的或怀疑存在的可能会影响产品质量的偏差的处理程序。

2偏差的围
当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举例但不仅限于以下容),可认为出现偏
3偏差根本原因类别
3.1人员/操作:例如违反SOP操作,未经批准修改工艺参数,记录填写/修改不规及记录因污染、损坏需要更换等导致偏差的发生。

3.2设备/设施:例如由于生产设备和设施,如动力运行故障、设备、仪器故障;或对设备/设施系统的监测未能如期执行或监测结果超标等,导致偏差的发生。

3.3产品/物料:例如物料检验合格,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异常,导致偏差的发生。

3.4文件/记录:例如现有的SOP、质量标准等存在缺陷,导致偏差的发生。

3.5环境:例如因生产环境或储存条件导致的偏差。

3.6其他。

4偏差的分类
根据偏差的性质、围对产品质量影响存在的程度,将偏差分为以下三类:
4.1次要偏差:指出现的偏离不影响产品质量或影响微小的偏差。

4.2主要偏差:属较大的偏差,此类偏差可能对产品的质量产生实际或潜在的影响。

4.3重大偏差:属大偏差,此类偏差可能对产品的质量、安全性或有效性产生重的后果,或可能导致产品的报废或召回。

4.4对于重复出现三次的次要偏差按主要偏差或重大偏差处理。

5偏差处理流程
5.1偏差发生及识别
当操作人员在操作中遇到“2 偏差的围”中列举的任偏离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操作规程或其它情况发生时,可以确定发生偏差。

5.2偏差报告及记录
5.2.1发现偏差人员应立即向部门主管和QA人员报告,报告时应客观准确的描述事实,不应带有任主观意向,说明偏差发生的时间、地点、操作人员、发生过程、参数、设计的产品、设备或系统等。

5.2.2偏差发生时,如遇紧急情况,经部门主管同意后可立即采取以下措施(包括但不仅限于此)以减少事件对生产物料/设备/区域/工艺/程序等的负面影响:
5.2.2.1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后的偏差物料或产品应进行隔离,置于待检状态,单独存放并进行标识,在偏差处理完成前,出现偏差的物料或产品不得擅自进行处理。

5.2.2.2任怀疑有问题的设备、仪器、系统应安放在一个安全的条件下,调查结束后可使用,如必要,需贴上明显的标识。

5.2.2.3通知相关部门人员(如批记录审批、产品放行,生产操作和工程等)。

5.2.3紧急措施处理完毕后,偏差发生部门填写《偏差报告表》,《偏差报告表》容包括产品、物料或设备名称,批号/设备编号,偏差发生的时间、当时的偏移现象(如涉及产品应详细写明产品所处的生产工序、状态),偏差围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并进行偏差发生的初步原因分析。

最迟在偏差发生1日将《偏差报告表》上报质量保证部偏差管理员或现场QA。

5.2.4由质量保证部偏差管理员对偏差进行分类编号,编号原则:PC-aa-bbccddd”,其中PC为偏差代号,aa代表偏差围号,bb代表年份、cc代表月份各取值两位、ddd 代表偏差流水号,取值从“001”开始,依次类推。

5.2.5由质量保证部偏差管理员对发生的偏差进行初步分析,初步评估偏差的性质、围、对产品质量潜在的影响程度,对偏差进行分类,由质量保证主管进行确认。

5.3偏差根本原因调查、评估、处理
5.3.1次要偏差的调查、评估、处理
偏差管理员及相关部门共同分析原因并评估偏差对产品质量造成的潜在影响,对于原因已知的偏差,偏差管理员可直接做出处理决定,并在《偏差处理表》上签署根本原因总结及处理意见,需要纠正预防的给出纠正预防措施的建议后,由质量保证主管在《偏差处理表》上审核批准,偏差管理员应监督落实。

质量保证部偏差管理员将原件存档,复印件交偏差发生部门,与生产相关的偏差还应再复印一份附于批生产记录中。

次要偏差调查处理结果在一完成。

5.3.2主要偏差和重大偏差的调查、评估、处理
5.3.2.1得知发生主要或重大偏差,质量保证部偏差管理员应立即赶往现场,调查取证并上报质量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应立即组织相关部门成立偏差调查组进行调查,并评估对产品质量及质量体系造成的潜在风险,偏差调查组应包括质量保证部、偏差发生部门、质量控制部、研发部、生产部、生产车间、销售部、采供部、后勤部、公司领导等相关人员。

5.3.2.2评估过程可采用下面的式:首先分析偏差所引起的失效模式,以及每种失效模式可能对产品质量产生的影响、偏差最差情况所造成的影响、必要时还应分析是否对质
量体系造成影响,从而确定偏差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并根据影响程度建议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

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分析工具进行分析,具体参见《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5.3.2.3调查组应对出现偏差所涉及的所有线索进行调查,包括记录、报告、设备设施、仪器仪表、环境、帐册、使用原辅料及包材、操作法、人员等情况进行调查。

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容:
(1)与偏差发生过程中涉及的人员进行面谈;
(2)回顾相关的SOP、质量标准、分析法、验证报告、产品质量回顾报告、设备校准记录、预防维护计划、变更控制等;
(3)复核所涉及批号的批生产记录、清洁记录、设备维修记录及预防维护记录等;(4)设备/设施检查及维修检查;
(5)复核相关的产品/物料/留样;
(6)回顾相关的投诉、稳定性考察结果、曾经发生过的类似的不符合事件趋势;(7)必要时访问或审计供应商;
(8)必要时偏差调查组还应对出现偏差产品的前、后批次进行追踪调查,检查其产品质量是否存在潜在的质量风险,分析偏差出现的原因,考虑是否需要通过增加加速稳定性试验或某些特定附加试验的法来最终判定中间产品或成品质量。

5.3.2.4偏差调查结束后,偏差管理员汇总调查组各成员的意见,填写《偏差调查报告》。

同时为避免偏差的再次发生,偏差调查组应提出纠正预防措施。

如需后续调查的,按照后续调查意见进行调查。

5.3.2.5质量保证部部长审核偏差调查处理意见和措施,并在《偏差处理表》上签字。

5.3.2.6质量管理负责人在《偏差处理表》上签署处理意见,并批准纠正预防措施。

5.3.2.7OOS调查依据《OOS和OOT管理规程》确认非实验室因素引起的OOS,再由QA偏差管理员组织转入供应商或生产系统的偏差调查。

此偏差调查材料的复印件附在OOS调查记录中。

5.3.2.8主要和重大偏差调查处理应在30日完成。

5.4偏差的跟踪
5.4.1《偏差处理表》批准后,偏差发生部门积极组织整改。

涉及重大的经济损失和影响的须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5.4.2质量保证部偏差管理员负责对纠正措施的完成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跟踪确认,按照《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规程》执行。

5.5偏差关闭
5.5.1次要偏差在执行偏差处理意见后,由质量保证部偏差管理员确认执行后的效果,评估后认为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即认为偏差处理结束,可关闭该偏差。

5.5.2主要偏差和重大偏差转入CAPA流程,待CAPA落实实施后可关闭。

5.6资料归档保存
5.6.1偏差管理员负责收集整理偏差资料,按照偏差分类以及上报的时间顺序分别填写《偏差管理台帐》。

5.6.2偏差资料应长期保存。

6偏差处理流程图
【依据】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2010年修订)》
偏差报告表
编号:REC-SMP-01-QA-011-01 版本号:01
偏差调查报告
编号:REC-SMP-01-QA-011-02 版本号:01
偏差处理表
编号:REC-SMP-01-QA-011-03 版本号:01
. .. . .
偏差管理台帐
.. 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