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合集下载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无效吸氧

(一)临床表现

病人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查体:呼吸急促,胸闷,缺氧症状无改善,氧分压下降,口唇及指(趾)甲床紫绀、鼻翼煽动等。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均发生改变。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检查氧气装置、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是否漏气。

2.吸氧前检查吸氧管的通畅性,将吸氧管放入冷开水内,了解气泡溢出情况。吸氧管要妥善固定,避免脱落、移位。在吸氧过程中随时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对使用鼻导管吸氧者,鼻导管容易被分泌物堵塞。

3.遵医嘱或根据病人的病情调节吸氧流量。

4.对气管切开的病人,采用气管套管供给氧气。

5.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分泌物较多的病人,宜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6.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定时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7.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恢复有效的氧气供给。

气道粘膜干燥

(一)临床表现

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刺激性咳嗽,无痰或痰液黏稠,不易咳出。部分病人有鼻衄或痰中带血。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及时补充氧气湿化瓶内的湿化液。对有张口呼吸习惯的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争取其配合改用鼻腔呼吸;对病情严重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

2.根据病人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轻度缺氧1~2L/min,中度缺氧2~4L/min,重度缺氧4~6L/min,小儿1~2L/min。吸氧浓度控制在45%以下。

3.加温加湿吸氧装置能防止气道黏膜干燥。

4.对于气道黏膜干燥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

氧中毒

(一)临床表现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十八、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一)目的

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

(二)准备

1、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自我介绍。

2、环境要求:清洁、干燥、宽敞。

3、用物准备:氧气筒、氧气扳手、流量表、湿化瓶、棉签、换药碗、吸氧卡、吸氧管、灭菌注射用水、启瓶器、弯盘、湿小毛巾2块(擦瓶、擦氧气筒用)、胶布、手消毒剂。

(三)操作评估

1、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意识、治疗情况及缺氧程度。

2、评估患者鼻腔情况;鼻腔有无分泌物阻塞、鼻腔黏膜有无炎症、鼻中隔弯曲、息肉等,既往有无鼻部疾患。

3、患者心理状态、合作程度。

4、评估患者氧疗效果。

(四)操作步骤

转抄核对医嘱→查对床头卡、腕带、解释→评估患者全身及局部→再次核对医嘱→洗手→戴口罩→备物→到氧气间装表:检查氧气筒空满标识→擦灰→消毒手→打开总开关→除尘→装表→接湿化瓶(倒灭菌注射用水1∕3或1∕2)→关小开关→开大开关→开小开关→检查吸氧装置是否通畅、漏气→关小开关→推治疗车、氧气筒装置至床旁→查对床号、姓名、输氧卡→评估环境→取舒适位→选择清洁鼻孔→连接鼻导管管→开小开关→根据医嘱调流量→湿润鼻塞并检查是否通畅→轻插鼻孔固定→取舒适位→整理床单位→交代注意事项→固定氧气筒→消毒手→核对、记录开始吸氧时间、氧流量并签名→整理用物→洗手→取口罩→记录签全名→吸氧过程中巡视观察缺氧是否改善。

停止吸氧:准备用物(一次性手套、弯盘、纱布、消毒液)→核对解释→戴手套取下鼻塞→擦净鼻面部→关小开关→关总开关→开小开关放余气→分离吸氧管→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卸下流量表、湿化瓶→消毒手→记录停氧时间→用物终末处置→洗手→取口罩→记录签全名。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一、无效吸氧

(一)发生原因

1.中心供氧或氧气瓶气压低,吸氧装置连接不紧密。

2.吸氧管扭曲、堵塞、脱落。

3.吸氧流量未达病情要求。

4.气管切开病人采用鼻导管(鼻塞)吸氧,氧气从套管溢出,未能有效进入气管及肺。

5.气道内分泌物过多,而未及时吸出,导致氧气不能进入呼吸道。

(二)临床表现

病人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查体:呼吸急促,胸闷,缺氧症状无改善,氧分压下降,口唇及指(趾)甲床紫绀、鼻翼煽动等。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均可发生改变。

(三)预防及处理

1.检查氧气装置、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是否漏气,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

2.吸氧前检查吸氧管的通畅性,将吸氧管放入冷开水内,了解气泡溢出情况。吸氧管要妥善固定,避免脱落、移位。在吸氧过程中随时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是对使用鼻导管吸氧者,鼻导管容易被分泌物堵塞,影响吸氧效果。

3.遵医嘱或根据病人的病情调节吸氧流量。

4.对气管切开的病人,采用气管套管供给氧气。

5.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分泌物多的病人,宜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6.吸氧过程中,严密管擦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如病人是否由烦躁不安变为安静、心率是否变慢、呼吸是否平稳、发绀有无消失等。并定时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

7.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恢复有效的氧气供给。

二、气道粘膜干燥

(一)发生原因

1.氧气湿化瓶内湿化液不足,尤其是病人发热、呼吸急速或

张口呼吸,导致体内水分蒸发过多,加重气道粘膜干燥。

2.吸氧流量过大,氧浓度>60%。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一、无效吸氧

(一)发生原因

1.中心供氧或氧气瓶气压低,吸氧装置连接不紧密。

2.吸氧管扭曲、堵塞、脱落。

3.吸氧流量未达病情要求。

4.气管切开病人采用鼻导管(鼻塞)吸氧,氧气从套管溢出,未能有效进入气管及肺。

5.气道内分泌物过多,而未及时吸出,导致氧气不能进入呼吸道。

(二)临床表现

病人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查体:呼吸急促,胸闷,缺氧症状无改善,氧分压下降,口唇及指(趾)甲床紫绀、鼻翼煽动等。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均可发生改变。

(三)预防及处理

1.检查氧气装置、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是否漏气,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

2.吸氧前检查吸氧管的通畅性,将吸氧管放入冷开水内,了解气泡溢出情况。吸氧管要妥善固定,避免脱落、移位。在吸氧过程中随时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是对使用鼻导管吸氧者,鼻导管容易被分泌物堵塞,影响吸氧效果。

3.遵医嘱或根据病人的病情调节吸氧流量。

4.对气管切开的病人,采用气管套管供给氧气。

5.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分泌物多的病人,宜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6.吸氧过程中,严密管擦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如病人是否由烦躁不安变为安静、心率是否变慢、呼吸是否平稳、发绀有无消失等。并定时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

7.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恢复有效的氧气供给。

二、气道粘膜干燥

(一)发生原因

1.氧气湿化瓶内湿化液不足,尤其是病人发热、呼吸急速或

张口呼吸,导致体内水分蒸发过多,加重气道粘膜干燥。

2.吸氧流量过大,氧浓度>60%。

氧气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氧气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氧气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无效吸氧

1.原因

(1)氧流量未达病情要求。

(2)供氧装置连接不紧密,有漏气;吸氧管道脱落、扭曲、堵塞。

(3)呼吸道不通畅,如气道内分泌物过多,未及时吸出,从而使氧气不能进入呼吸道:

2.临床表现

病人缺氧症状无好转,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等较前无改善甚至恶化。

3.预防和处理

(1)认真检查供氧装置及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有无漏气。

(2)吸氧前检查吸氧导管的通畅情况。妥善固定吸氧管道,避免脱落、移位、扭曲折叠。吸氧过程中经常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是鼻导管吸氧者,因为鼻导管易被分泌物堵塞。

(3)仔细评估病人情况,调节相应的氧流量以保证吸氧效果。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5)在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

(6)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氧中毒

氧为生命活动所必需,但0.5个大气压以上的氧对任何细胞都有毒性作用,可引起氧中毒。

1.原因

临床上在氧疗中发生氧中毒较少见,一般认为在安全的“压力”时程阈限内是不会发生的,但在疲劳、健康水平下降、精神紧张等情况下的病人可能易于发生。

吸氧持续时间超过24 h,氧浓度高于60%,如此长时间、高浓度给氧,肺泡气和动脉氧分压(PaO2)升高,使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氧分压差升高,氧弥散加速,组织细胞获氧过多,产生的过氧化氢、过氧化物基、羟基和单一态激发氧,可导致细胞酶失活和核酸损害,从而使细胞死亡,引起氧中毒。

2.临床表现

第五章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第五章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第五章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第五章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无效吸氧

(一)发生原因

1、中心供氧站或氧气瓶气压低,吸氧装置连接不紧密。

2、吸氧管扭曲、堵塞、脱落。

3、吸氧流量未达病情要求。

4、气管切开病人采用鼻导管(鼻塞)吸氧,氧气从套管溢出,未能有效进入气管及肺。

5、气道内分泌物过多,而未及时吸出,导致氧气不能进入呼吸道。

(二)临床表现

病人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查体:呼吸急促,胸闷,缺氧症状无改善,氧分压下降,口唇及指(趾)甲床紫绀、鼻翼煽动等。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均发生改变。

(三)预防及处理

1、检查氧气装置、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是否漏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吸氧前检查吸氧管的通畅性,将吸氧管放入冷开水内,了解气泡溢出情况。吸氧管要妥善固定,避免脱落、移位。在吸氧过程中随时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是对使用鼻导管吸氧者,鼻导管容易被分泌物堵塞,影响吸氧效果。

3、遵医嘱或根据病人的病情调节吸氧流量。

4、对气管切开的病人,采用气管套管供给氧气。

5、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分泌物多的病人,宜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6、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如病人是否由烦躁不安变为安静、心率是否变慢、呼吸是否平稳、发绀有无消失等。并定时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

7、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恢

复有效的氧气供给。

二、气道黏膜干燥

(一)发生原因

1、氧气湿化瓶内湿化液不足,氧气湿化不充分,尤其是病人发热、呼吸急

速或张口呼吸,导致体内水分蒸发过多,加重气道黏膜干燥。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呼吸道分泌物(粘膜)干燥。

预防与处理规范:

氧气吸入前一定要湿化,以防呼吸道粘膜和分泌物干燥。

并发症2:呼吸抑制

预防与处理规范:

低氧血症时,PaO2的降低可刺激周围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增加肺部通气。患者长期靠这一反射性维持呼吸时,(如肺源性心脏病,Ⅱ型呼衰的患者),吸入高浓度氧后,PaO2的升高可使这一反射机制消除,抑制患者的自主呼吸,甚至出现呼吸停止。因此,对这类患者需进行低流量、低浓度的控制性给氧,并监测PaO2的变化,维持患者的PaO2在60mmHg即可。

并发症3:肺不张

预防与处理规范:

患者吸入高浓度的氧气后,肺泡内氧气被大量置换,一旦支气管阻塞,肺泡内的氧气可被循环的血流迅速吸收,导致肺泡塌陷,引起肺不张。预防呼吸道阻塞是防止吸收性肺不张的关键,预防措施包括鼓励患者深呼吸和咳嗽、加强痰液的排出、经常改变体位、降低给氧浓度(<60%)等。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可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来预防。

并发症4:晶状体后纤维组织的增生

预防与处理规范:

使用高浓度氧气后,过高的动脉氧分压(PaO2达到140mmHg 以上)是引起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的主要威胁因素。因此新生儿给氧浓度应严格控制在60%以下,并控制吸氧时间。

并发症5:无效吸氧

预防与处理规范:

1、检查供氧装置、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是否漏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吸氧前检查吸氧管的通畅,将吸氧管放入冷开水内,了解气泡溢出情况。吸氧管要妥善固定,避免脱落、移位。在吸氧过程中随时检查吸氧管有无堵塞,尤其是对使用鼻导管吸氧管者,鼻导管容易被分泌物堵塞,影响吸氧管效果。

吸氧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吸氧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吸氧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氧中毒】

预防:

1、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

2、加强巡视,告诉病人及家属在吸氧过程中勿自行随意调节氧流量。

3、用氧过程中,应观察病人缺氧情况,按病情选择合适的用氧方法

及氧浓度。

4、定期检查吸氧装置是否完好。

处理:

1、对于长期高浓度吸氧者,若出现胸痛、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

应警惕氧中毒可能。

2、持续血氧饱和度监测,定时做好血气分析.

3、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

【气道黏膜干燥】

预防:

1、做好氧气湿化,保持湿化水在规定的范围,按要求每天更换吸氧

装置。

2、每天二次做好鼻导管护理。

3、吸氧过程中,需要调节氧流量时,应先取下鼻导管,调节好氧流量

后,再与病人连接。停用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防止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而损伤肺部组织。

处理:

1、鼓励病人适当增加饮水量。

2、氧气吸入前一定要先湿化.

3、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以保持气道湿润。

4、遵医嘱给予化痰药治疗。

氧气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氧气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氧气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一)氧中毒

预防:

1、高浓度供氧不宜时间过长。

2、有效控制吸入氧气的浓度和时间。

处理:

1、选择机械通气。

2、密切观察出现胸骨后不适及疼痛,吸气时加重,咳嗽、呼吸困难等。

3、持续血氧饱和度监测,定期做血气分析。

(二)呼吸道分泌物干燥

预防:

1、湿化瓶装置,以湿化氧气。

2、用氧者,应每日更换导管1-2次,并由另一侧鼻孔插入。

3、适当补充水分。

处理:

补充体内水分,必要时可以选择雾化吸入的方式促进气道湿化,比如使用生理盐水。

(三)呼吸抑制

预防:

低流量、低浓度控制性给氧。

处理:

1、机械通气

2、给予呼吸中枢兴奋剂

(四)吸收性肺不张

预防:

1、预防呼吸道阻塞。

2、鼓励患者深呼吸和咳嗽,加强痰液排出。

处理:

1、抗感染治疗。

2、加强痰液的引流。

3、改变体位,降低给氧浓度。

(五)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预防:

1、氧浓度低于40%以下,并控制呼吸。

2、控制吸氧时间。

处理:

冷凝治疗和激光治疗。

氧气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氧气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氧气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无效吸氧

1、原因

(1)氧流量未达病情要求。

(2)供氧装置连接不紧密,有漏气;吸氧管道脱落、扭曲、堵塞。

(3)呼吸道不通畅,如气道内分泌物过多,未及时吸出,从而使氧气不能进入呼吸道。

2、临床表现

病人缺氧症状无好转,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等较前无改善甚至恶化。

3、预防和处理

(1)认真检查供氧装置及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有无漏气。

(2)吸氧前检查吸氧导管的通畅情况。妥善固定吸氧管道,避免脱落、移位、扭曲折叠。吸氧过程中经常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是鼻导管吸氧者,因为鼻导管易被分泌物堵塞。

(3)仔细评估病人情况,调节相应的氧流量以保证吸氧效果。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5)在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

(6)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氧中毒

氧为生命活动所必需,但0.5个大气压以上的氧对任何细胞都有毒性作用,可引起氧中毒。

1、原因

临床上在氧疗中发生氧中毒较少见,一般认为在安全的“压力”时程阈限内是不会发生的,但在疲劳、健康水平下降、精神紧张等情况下的病人可能易于发生。吸氧持续时间超过24h,氧浓度高于60%,如此长时间、高浓度给氧,肺泡气和动脉氧分压(PaO2)升高,使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氧分压差升高,氧弥散加速,组织细胞获氧过多,产生的过氧化氢、过氧化物基、羟基和单一态激发氧,可导致细胞酶失活和核酸损害,从而使细胞死亡,引起氧中毒。

2、临床表现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并发症

1.干燥和刺激:氧气吸入会导致口腔和呼吸道的干燥,从而导致口干、咽喉痛、鼻塞等不适感觉。

2.氧中毒:长时间吸入高浓度的氧气,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病

变和肺气肿,表现为失眠、头痛、共济失调等症状。

3.火灾:氧气是一种助燃剂,氧气吸入过程中,如果有火源或者使用

不当的丙烷或氢气装置,可能引发火灾。

4.气胸:氧气吸入时,如果与气管插管或胸廓有关的组织发生破裂,

可能导致气胸。

二、预防和处理

1.干燥和刺激: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预防或处理干燥和刺激问题:

a.使用湿化器:将氧气通入湿化器中,使氧气湿润,减少干燥感。

b.使用口腔滋润剂:使用口腔滋润剂涂抹在口腔黏膜上,减轻口干和

咽喉痛。

c.适当加湿:保持室内空气湿度,可以使用加湿器。

2.氧中毒:预防和处理氧中毒的方法包括:

a.控制吸氧浓度:根据患者需氧情况,选择适当吸氧浓度。一般氧气

浓度不超过40%。

b.监测血氧饱和度:使用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吸氧浓度。

c.定时休息:使用氧气吸入时,要让患者定时休息,避免长时间吸氧。

3.火灾:预防火灾并处理火灾的方法包括:

a.使用正确的氧气装置:选择合格的氧气装置,确保装置安全可靠。

b.避免火源:在使用氧气装置时,要远离火源,禁止吸烟。

c.学习火灾应对知识:学习火灾应对知识,了解如何使用灭火器和其

他应急措施。

4.气胸:预防和处理气胸的方法包括:

a.定期检查气管插管和胸廓:对于气管插管患者,要定期检查插管是

否与气胸有关的组织发生破裂。

b.使用合适的氧气装置:选择适合患者的氧气装置,避免使用不当的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无效吸氧

(一)临床表现

病人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查体:呼吸急促,胸闷,缺氧症状无改善,氧分压下降,口唇及指(趾)甲床紫绀、鼻翼煽动等。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均发生改变。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检查氧气装置、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是否漏气。

2.吸氧前检查吸氧管的通畅性,将吸氧管放入冷开水内,了解气泡溢出情况。吸氧管要妥善固定,避免脱落、移位。在吸氧过程中随时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对使用鼻导管吸氧者,鼻导管容易被分泌物堵塞。

3.遵医嘱或根据病人的病情调节吸氧流量。

4.对气管切开的病人,采用气管套管供给氧气。

5.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分泌物较多的病人,宜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6.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定时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7.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恢复有效的氧气供给。

气道粘膜干燥

(一)临床表现

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刺激性咳嗽,无痰或痰液黏稠,不易咳出。部分病人有鼻衄或痰中带血。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及时补充氧气湿化瓶内的湿化液。对有张口呼吸习惯的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争

取其配合改用鼻腔呼吸;对病情严重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

2.根据病人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轻度缺氧1~2L/min,中度缺氧2~4L/min,重度缺氧4~6L/min,小儿1~2L/min。吸氧浓度控制在45%以下。

3.加温加湿吸氧装置能防止气道黏膜干燥。

4.对于气道黏膜干燥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

氧中毒

(一)临床表现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预防及处理
气道粘膜干燥 1 保证气道湿化 2 调节适当氧流量 3 加强气道湿化
预防及处理
氧中毒 1 严格掌握吸氧指正 2 严格控制吸氧浓度 3 做好健康宣教 4 动态观察氧疗效果
预防及处理
感染 1 定期更换消毒氧气湿化装置 2 保持口腔清洁 3 如有感染症,给予抗生素治疗
预防及处理
续给氧。 2 加强病情观察及健康宣教 3 动态监测用氧效果 4 一旦发生,应调低氧流量至1-2K/min,应用呼吸兴奋
剂,保持呼吸道通畅。 5 经上述处理无效者建立人工气道。
预防及处理
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1 对新生儿,避免长时间、高浓度的吸氧 2 出现视力障碍的患儿,定期眼底检查 3 已发生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者,应早日行手术治疗。
鼻衄 1 规范鼻导管使用流程 2 选择合适的吸氧管 3 加强气道湿化 4 如出现鼻衄,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局部止血处理
预防及处理
过敏反应 1 询问过敏史,选择合适的吸氧材料 2 发生过敏时,去除过敏源,给予对症处理。
预防及处理
二氧化碳麻醉 1 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存着,应低流量、低浓度持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的预防 及处理
tcf
常见并发症
无效吸氧 气道粘膜干燥 氧中毒 感染 鼻衄 过敏反应 二氧化碳麻醉 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预防及处理

第五章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第五章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第五章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

处理

第五章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一、无效吸氧

一)发生原因

1、中心供氧站或氧气瓶气压低,吸氧装置连接不紧密。

2、吸氧管扭曲、堵塞、脱落。

3、吸氧流量未达病情要求。

4、气管切开病人采用鼻导管(鼻塞)吸氧,氧气从套管溢出,未能有效进入气管及肺。

5、气道内分泌物过多,而未及时吸出,导致氧气不能进入呼吸道。

二)临床表现

病人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查体:呼吸急促,胸闷,缺氧症状无改善,氧分压下降,口唇及指(趾)甲床紫绀、鼻翼煽动等。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均发生改变。

三)预防及处理

1、检查氧气装置、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是否漏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吸氧前检查吸氧管的通畅性,将吸氧管放入冷开水内,了解气泡溢出情况。吸氧管要妥善固定,避免脱落、移位。在吸氧过程中随时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是对使用鼻导管吸氧者,鼻导管容易被分泌物堵塞,影响吸氧效果。

3、遵医嘱或根据病人的病情调节吸氧流量。

4、对气管切开的病人,采用气管套管供给氧气。

5、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分泌物多的病人,宜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6、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如病人是否由烦躁不安变为安静、心率是否变慢、呼吸是否平稳、发绀有无消失等。并定时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

7、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恢复有效的氧气供给。

二、气道黏膜干燥

一)发生原因

1、氧气湿化瓶内湿化液不足,氧气湿化不充分,特别是病人发热、呼吸急速或张口呼吸,导致体内水分蒸发过多,加重气道黏膜干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八、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一)目的

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

(二)准备

1、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自我介绍。

2、环境要求:清洁、干燥、宽敞。

3、用物准备:氧气筒、氧气扳手、流量表、湿化瓶、棉签、换药碗、吸氧卡、吸氧管、灭菌注射用水、启瓶器、弯盘、湿小毛巾2块(擦瓶、擦氧气筒用)、胶布、手消毒剂。

(三)操作评估

1、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意识、治疗情况及缺氧程度。

2、评估患者鼻腔情况;鼻腔有无分泌物阻塞、鼻腔黏膜有无炎症、鼻中隔弯曲、息肉等,既往有无鼻部疾患。

3、患者心理状态、合作程度。

4、评估患者氧疗效果。

(四)操作步骤

转抄核对医嘱T查对床头卡、腕带、解释一评估患者全身及局部T再次核对医嘱一洗手一戴口罩一备物一到氧气间装表:检查氧气筒空满标识T擦灰一消毒手T打开总开关一除尘一装表一接湿化瓶(倒灭菌注射用水1/3或1 / 2)-关小开关一开大开关一开小开关一检查吸氧装置是否通畅、漏气-关小开关一推治疗车、氧气筒装置至床旁一查对床号、姓名、输氧卡一评估环境一取舒适位一选择清洁鼻孔一连接鼻导管管-开小开关一根据医嘱调流量一湿润鼻塞并检查是否通畅-轻插鼻孔固定-取舒适位-整理床单位-交代注意事项-固定氧气筒-消毒手—核对、记录开始吸氧时间、氧流量并签名—整理用物—洗手—取口罩—记录签全名—吸氧过程中巡视观察缺氧是否改善。

停止吸氧:准备用物(一次性手套、弯盘、纱布、消毒液)-核对解释-戴手套取下鼻塞-擦净鼻面部-关小开关-关总开关-开小开关放余气-分离吸氧管-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卸下流量表、湿化瓶-消毒手-记录停氧时间-用物终末处置-洗手-取口罩-记录签全名。

(五)并发症及预防处理

1、无效吸氧

预防:

⑴用氧前仔细检查吸氧装置、流量表指示与流量是否正确,吸氧管保持通畅不漏气。

⑵遵医嘱调节氧流量,吸氧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缺氧状态有无改善。

⑶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分泌物结痂堵塞吸氧管。

处理措施:立即查明原因-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尽快恢复有效氧气供给-严密观察用氧效果- 记录2、气道黏膜干燥

预防:

⑴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及时补充湿化瓶内的蒸馏水,保证吸入的氧气充分湿化。

⑵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吸氧浓度一般控制在45%以下。

⑶过度通气的患者要多补充水分,张口呼吸的患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

⑷双侧鼻孔交替插管,减少鼻粘膜的刺激和压迫。处理措施:保证有效的湿化-指导患者呼吸-调节氧气流量-观察呼吸道刺激症状-记录

3、氧中毒

预防:

⑴严格掌握给氧指征,选择恰当的给氧方式。

⑵严格控制吸氧浓度和时间,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氧流量,尽量避免长时间、高流量给氧。

⑶给氧过程中加强巡视,认真观察氧疗效果。

⑷准确记录患者用氧浓度、起止时间。

⑸告知患者及家属勿随意调节氧流量。

处理措施:通知医生一遵医嘱降低吸氧流量一动态监测血气分析一观察病情变化一记录

4、腹胀预防:选择合适的给养途径,正确掌握鼻导管给养的方法,插管前应仔细测量深度,以防插入过深,鼻导管误入食管。

处理流程:通知医生一取半坐卧位一遵医嘱进行胃肠减压和肛管排气一观察腹胀缓解及用氧效

果f记录

5、肺组织损伤

预防:

⑴吸氧时,需调节好流量后,方可连接鼻导管给患者吸氧。

⑵吸氧过程中需要改变流量,先把吸氧管和患者的鼻导管断开,流量调节适宜后在连接。

⑶向患者宣传用氧安全,切勿自行调节氧流量。

处理流程:通知医生f遵医嘱对症处理f严密观察病情变化f记录。

6、感染

预防:

⑴定期更换吸氧管,每日更换氧气湿化瓶及湿化液

⑵每日口腔护理两次。

⑶插管动作宜轻柔,以保护鼻腔黏膜的完整性,避免发生破损。

处理流程:评估f初步判断f通知医生f遵医嘱用药f测量体温f口腔护理f观察病情变化f 记录。

7、二氧化碳麻醉

预防:

⑴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存者,应以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为宜。

⑵对慢性呼衰病人采用限限制性给氧,常用低流量持续鼻导管(或)鼻塞吸氧。

⑶加强对病人及家属说明低流量吸氧的特点和重要性。避免病人或家属擅自调大吸氧流量。

⑷在血气分析动态监测下调整用氧浓度,以纠正低氧血症、不升高PaC02为原则。

⑸ 准确记录还在的缺氧程度、用氧浓度、起止时间及用氧后疾病改善情况。

处理流程:评估f初步判断f通知医生f遵医嘱调整氧流量f用呼吸呼吸兴奋剂f持续不缓解者做好人工气道术前准备f保持呼吸道通畅f观察缺氧改善状态f记录。

8、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预防:

⑴合理用氧是护理及预防的关键。

⑵对新生儿,尤其是早产低体重儿勿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吸氧浓度小于40%

⑶对于曾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后出现视力障碍的患儿应定期行眼底检查。

处理流程:评估f初步判断f通知医生f遵医嘱监测血气f做好术前准备f观察病情变f记录。

9 、烧伤

预防:

⑴氧气筒应放在阴凉处,注意安全用氧,严禁烟火。

⑵为病人吸氧时要妥善固定吸氧装置,防止氧气外漏氧气表及螺旋口处勿涂有,不可用带油的

手拧螺旋。

⑶病人吸氧时要着棉质外衣。勿穿着用腈纶材料做的枕巾和衣服,避免由衣服或头发与枕巾摩

擦产生静电火花而引起火灾。

处理流程:迅速关闭氧气开关f用床单保护患者f及时疏松其他人员f控制火情f报警察病情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