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赛一等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案(精选5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案(精选5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案(精选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鲁迅及《朝花夕拾》

2、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境的写法;体会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3、学习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重、难点分析]

1、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

2、理解“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

3、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围绕教学重难点,采用自主研读与合作探究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搜寻写作素材,把所学的方法用到实践中来,让学生学会写作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分析教材,准备PPT课件;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借助工具书,疏通生字、词语

[说课]

本文是作者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是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恋歌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出作者

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教学本文,课先分别品读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板块,然后分析两部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理解本文主旨,把握课文的结果技巧

第一课时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介绍作家作品;掌握字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质课教案4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质课教案4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质课优秀教案优

秀4篇

优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鲁迅及其对他的评价: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2、了解作品的相关知识:《》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于《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里。

3、掌握下列字的正确读音:

确凿菜畦蟋蟀缠络觅食竹筛渊博鼎沸倜傥锡箔桑葚

油蛉

斑蟊收敛珊瑚骨髓秕谷罕至绣像盔甲叵测窦

4、掌握下列词语解释:

确凿鉴赏人迹罕至质朴方正倜傥缠络恭敬

5、描写景物的方法: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即找出所要描绘的景物独特而又细微的地方,并用准确的语言把它传神地描述出来。

景物描写的作用:对景物进行生动细致地描写,实际上多是为了

寄托与抒发的感情。

6、记叙的顺序:学习一篇记叙文,要把握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分为:顺叙、倒叙和插叙。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可使文章脉络清楚,条理分明,有头有尾。倒叙是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这样的顺序可以加强表现力,突出记叙的重点。插叙是在记叙过程当中,插入另一些有关情节,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对主要情节起到补充衬托的作用。

7、对比:是将两个事物放在一起作比较,从而突出优劣正误。

二、能力目标

1、学习状物、叙事、写人的方法,特别要注意学习百草园中景物描写一段能够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多角度有序描写的方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以下就是我我为大家整理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优秀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鲁迅及《朝花夕拾》

2、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境的写法;体会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3、学习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重、难点分析]

1、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

2、理解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

3、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围绕教学重难点,采用自主研读与合作探究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搜寻写作素材,把所学的方法用到实践中来,让学生学会写作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分析教材,准备PPT课件;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借助工具书,疏通生字、词语

[说课]

本文是作者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是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恋歌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出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教学本文,课先分别品读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板块,然后分析两部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理解本文主旨,把握课文的结果技巧

第一课时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选入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重点学习默读,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标题、开头、

结尾和关键语句了解文章大意。还需引导学生获得情感上的体验和精

神上的启发,激发其对学习生活的思考和热爱。学习《从百草园到三

味书屋》,要引导学生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

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理解“先生"这个

人物形象,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人物的写法。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升入初中,首次学习默读,需要教师的具体指导。学生已在小学时接触过鲁迅的文章,教师可在课堂中将新旧知识相串联,温故知新。本课所反映的学习生活内容与今天的学生有一定距离,可以从比较入手,让同学们看看与自己的生活、学习有哪些共同和不同之处,从而激发兴趣,深化理解。

【群属】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学习主题】

“大鲁迅”与“小鲁迅"的时空对话

【学习目标】

一、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

的基本内容。(重点)

二、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和通

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难点)

三、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

趣。

【核心任务】

童年是一段难以割舍的回忆,是脑海中的真,也是现实背后的梦。请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完成鲁迅回忆录的制作。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童年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童年的小伙伴、小秘密是我们的快乐和美好。今夏六月,我们刚刚告别童年,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8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8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8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1

【教材重点】

1、观察和描写景物时抓住景物的特点,注意一定的顺序。

2、描写的语言形象、准确。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

掌握14个字,了解观察对于描写景物的意义。

2、能力训练:

初步学会观察景物、描写景物的方法。

3、思想情感教育:

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

【学情学法】

初一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写景往往比较概括,不够具体,条理不够清楚,重要的原因就是观察不够仔细,没有掌握观察的方法。国际著名的心理学家皮阿杰研究表明,初一学生观察力已有一定的发展,但比较肤浅,缺少精确性、概括性。培养初一学生的观察力,必须经常不断地向他们明确地提出观察目的和具体方法。针对初一学生的实际,因此本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会观察、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本人的特长,采用“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八字结构模式。读是学生感知教材;议是分析、理解、掌握教材;练是巩固、应用新知识,形成技能;讲是教师启发、指导学生读、议、练,讲清规律。读是基础,议是关键,练是应用,讲串始终。

这种课堂教学结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依据心理学情感、意识倾向性的发展知识在教学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课时】

__的教学时数为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教师指出学生在写景及观察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明确学习__的目的是学会描写、观察景物的方法。这样既突出了__的学习重点,又让学生明确学习__的目的,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个思维定向,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儿童的我”这一视角,探寻学习生活,研读寿镜吾先生的形象。

2.从读者这一视角,比较三味书屋和百草园的异同。

3.从“成年的我”这一视角,探讨鲁迅写作这篇文章的深意。

【教学重难点】

从读者这一视角,比较三味书屋和百草园的异同。

从“成年的我”这一视角,探讨鲁迅写作这篇文章的深意。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讲到百草园让童年的鲁迅恋恋不舍,但纵使再不舍,随着年龄的长大,他还是要去“三味书屋”读书了。究竟那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少年不安的心能否得到安放呢?

二、走进三味书屋,尝各种滋味

【学习活动一】一味:品读书屋滋味

请同学们默读三味书屋的10-24自然段,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在少年鲁迅的眼中三味书屋的学习滋味,并结合课文说说你的依据,并用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三味书屋回答。

明确:

(1)呆板枯燥。

“只要读书”“不应该问”“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读书生活枯燥)——读书对课

教师小结:“一万个为什么”是少年特有的标签,少年总是充满了求知的欲望,但是在这样的私塾里却遭到了棒头一喝,的确扫兴。(2)有点可笑。

“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先生博学、质朴、“和蔼”答礼,但面对“我”的“怪哉”之问,脸上有“怒色”,想到不渊博的长妈妈都能讲“美女蛇”,少年鲁迅的心底难免有困惑、不解,对“渊博的宿儒”作了不动声色的调侃。

教师小结:你的发现有深度,当少年的自由有了约束,当少年的崇拜遭遇失望,的确令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篇1

第一部分

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第3至8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提问:文章的第3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起过渡(或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对百草园的景物的描写,过渡到关于百草园中有关传说的叙述上去。

②提问:这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里写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这个故事带有神怪色彩,结局是邪不压正,美女蛇被制服了。

③合作探究,蛇的故事(突出这节的难点问题)

1、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对于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历来看法不一。有的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

2、写百草园插入一段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增加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使得它更有情趣。其他方面不必涉及。)

想一想: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一联想对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

“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⑷让学生齐读课文第7、8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提问:这两段写了什么?

写了雪天捕鸟,是百草园冬天的乐趣。

②提问:默读课文第7段,同时找出写捕鸟方法的动词,分析使用这些动词的表现力量。

作者用“扫、支、撒、系、牵、看、拉”等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

③提问:第8段写出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这和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关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8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8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8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2、学习两相对照的结构。

3、学习语言的揣摩。

【重点难点】

1、重点:

⑴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

⑵记叙的感情色彩。

2、难点:

⑴两相比较的结构。

⑵对三味书屋内容和写法的理解。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试卷

二、导入新课

1、作者作品简介: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幼时受过诗书经传的教育,稍长又喜杂览,读了许多野史杂记。1898年到南京求学,四年后东渡日本留学。初学医,后弃医从文。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时,在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任部员、金事等职。同时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兼教。1918年5月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抨击吃人的旧利教和封建制度,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7年10月,定居上海,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艺运动的主将。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近一千万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阐静来”,鲁迅借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可以说《朝花夕抬》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百草园,绍

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优秀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优秀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优秀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篇一

目的要求:

一、认识鲁迅。

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

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失落感。

明白鲁迅“夕拾”“朝花”的深刻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爱憎感情。

二、学习本文依照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的记叙和生动、具体的描写。

三、能够记叙自己经历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要求内容充实,增进记叙的兴趣。

要点难点

学习要点应放在第一大段“百草园”。即作家抓住特点写景和写景中确切使用形容词、动词这一部分。只有深刻体味到在“百草园”这个自由广阔的天地里能够享受到无穷乐趣这一点,才能进一步理解“三味书屋”单调、沉闷、枯燥的生活是怎样束缚和摧残着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的。

难点:

1.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2.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3.理解结尾的话。

4.理解行文中叙述口吻的变化。

写作背景

本文的发表、结集和写作背景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最早发表于同年10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副题:《旧事重提之六》,后由作者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

从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看,我国正处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高潮时期,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顺利北伐,冲击着北洋军阀的统治。另一方面,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加紧迫害革命力量,斗争很尖锐。无论是在1924年的女师大事件中,还是1926年发生的“三·一八”惨案中,鲁迅先生始终坚定地站在爱国青年学生一边,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无花的蔷薇之二》、《死地》、《可惨与可笑》等一系列文章,与反动势力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战斗。当然,这也就更加触怒了封建军阀,而被诬陷,被通缉。为了安全起见,鲁迅先生在许寿裳等友人的敦促和帮助下,先是暂避在西城锦什坊的莽原社里,后又辗转住进几家外国医院,最后于9月初到达厦门,经林语堂推荐,在厦门大学国文系任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教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教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学习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的的方法。

二、教学设想:以《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教学生学习默读,学习通过关注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本堂课的阅读任务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本节课我们的阅读任务是: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学生齐读)把握基本内容就是知道文章写了什么,比如写了什么人,什么事。了解文章大意就是了解为什么写这些人和事,想要要表达什么。

投影展示: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二)落实目标

1.感受并验证阅读时要关注标题的方法

(1)读标题。

要想知道《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了什么内容,首先需要做什么?先读哪里?你们试着读一下标题。

我们想一想,通过读标题,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猜想?有什么疑问?

师指出两个关注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从……到……

(2)明确全文的阅读方式——默读。指出默读的优点及默读的要求。

刚才我们读标题的方式叫朗读。这篇文章很长,我们换一种方式——默读。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不互相干扰,保持环境安静,这样更便于思考,又不易疲劳。

怎么默读呢?(学生说)。除了同学说的,还要注意:

投影展示:

六不: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不分心不停

顿(六不是阅读速度快的要领)

两到:眼到心到(认清文字,不能一目十行,边读边想两到理解的前提)

三注意:生字词猜读或跳过去一气读完速度

初中毕业要达到的默读速度是每分钟500字,我们初学,不强求500字,但我们比一比,谁读得又快又好,我们争取6、7分钟读完。读完举手示意老师。既然要比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优秀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优秀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优秀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抓住事物的特点,用恰当的顺序写景。

(2)学习两相对照的文章结构。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2)运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领悟学习和生活的真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正确的认识生活,体味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难点是描写三味书屋部分,对部分内容的理解以及对难解词语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导入:歌曲小小少年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小说集:《呐喊》《狂人日记》《彷徨》

杂文集:《二心集》《坟》

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

二、题目解读

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体现了作者的写作顺序。先写“百草园”的

乐趣,再写“三味书屋”的乏味。

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暗示了文章的主题。通过“百草园”的乐趣和“三味书屋”的乏味的对比,有力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三味”的含义(“三味”是指“经书之味,史书之味,子书之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和范围。

三、课文阅读

确凿záo菜畦qí蟋蟀shuài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

计)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古代纪实文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个伟大的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和形式,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学的理解和欣赏,并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背景和作家简介介绍;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要情节和故事线索介绍,以及其中符合古代文学写作规律的手法和特点分析;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语言规范和词汇,培养学生的

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实施:

1.课前活动:

分组让学生阅读一篇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相关的文章,并汇报阅读心得。

2.引入新课:

授课教师首先介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陈继儒和作品背景,让学生对这部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产生兴趣。

3.阅读引导:

通过分配不同段落让学生快速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要情节和故事线索,然后与同桌交流,理解作品的主要语境。

4.文学品味:

介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使用的古代文学手法和特点,如“墨家”的贡献,古代背景下的社会阶层与女性地位,以及文学形式的变化等,让学生对古代文学有完整的认识。

5.语言练习:

让学生从作品中选择一段语言规范特别好的句子进行欣赏,并讲解其中的语言技巧和文学用法,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优秀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优秀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优秀3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㈠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作家作品;积累词语;体会课文写景的精妙;把握作品主题。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

反复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结合自身实际,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深思课文的主题。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联系自我实际,思考自己如何走好成长途中的每一步。

教学重点:

1、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描写三味书屋的内容的理解困难;

教学方法:

提问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拓展延伸、作业练习)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童年的歌谣、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46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写下了一篇优美散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伴随这首优美的乐章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看一看鲁迅先生的童年和我们的童年有哪些不同?

二、了解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1、解题:

我们一起来看到这个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大家想一想,我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呢?

明确: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写了两个地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先写了百草园,再写了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设计方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设计方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内容,并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并通过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

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写作思维的培养和写作技巧的提高。

3.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任务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内容:

1. 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和背景。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3. 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小说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4. 进行写作活动,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读后感或观后感。

教学方法:

1. 教师讲授与分析法:通过讲解和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内容,引导学生对

小说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2.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为小组,探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主题等,培养学生的

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写作活动:学生通过写作活动来表达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步骤:

步骤一:介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和背景。

1. 教师简要介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陆游和小说的背景。

2. 引导学生了解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小说创作的历史背景。

步骤二: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8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8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8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朗读、品析、讨论,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作者写景时抓住景物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2.难点:理解百草园生活是儿童热爱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生动体现。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第一单元的__多是反映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学过后会勾起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在生活的反思,还会有新的感触和更深的认识。

启发:童年生活在你的心目中有什么特点?

(二)板书课题,作者

回顾有关鲁迅的知识,口答明确:鲁迅原名及籍贯、地位、主要作品及学过的作品、__的出处。

(三)释题

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确__有两部分内容:百草园生活、.三味书屋生活

(四)听范读录音(或默读)。要求:听后分别概括两种生活的特点。

(五)整体感知

1.概括两种生活的特点

1-8段:叙述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自由快乐、丰富多彩、有无限趣味;

9-24段:叙述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单调枯燥、乏味、受束缚。

2.你最喜欢哪部分,简述理由。

(六)细读百草园部分,划出中心句。

1.小组讨论:鲁迅为什么说百草园是他的乐园?

从优美的景物(乐景)、美女蛇故事(乐闻)和雪地里捕鸟(乐事)三方面表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2.延伸

(1)利用多媒体展示百草园的图片

(2)齐读第二段,为下列描述对象加上能突出其特点的词语,思考:这一段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优秀5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优秀5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优秀5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篇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目标〗

①、识记积累有关字、词和文学文体常识。

②、学习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

〖重点〗

目标②

〖难点〗

目标②中“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教学的目标、教材重点,选用的教法和预计效果如下:

提问法、讨论法—— 能精讲、善导、内容要点集中,思维方向集中。

比较练习法——优化训练,突出重点,使难点形象化。

读写结合法——以写促读、突出“应用语文”。

谈话法、演示法——作激趣、引思,突出“与生活密切联系”,创设良好课堂气氛。

〖学法指导〗

1、根据单元的要求,要求学生自觉使用工具书。

2、根据课文内容特点,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和课后练习,会速读(或跳读)、研读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布置预习〗

(1)、查字典:给课文“预习提示”中和阅读过程中的生字注音,连同课文注释中的文字注音一起拼读,并抄录积累。

(2)、阅读理解课文中注释的词义,其他生词查词典解决,抄录积累。

(3)、指出本文的文体,作者及其称号、著作,抄录积累。

(4)、通读全文,熟读课文第②段和第⑦段描写:“捕鸟”过程的文字。

(5)、以《我的乐园》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对身边生活作细致观察,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课堂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先由上单元写“家庭生活”引入学生另一个身边生活“学校生活”,交代本单元学习的就是“学校生活”,然后投影课本插页中鲁迅像,并强调鲁迅作品在中国文学上的影响和在教材中的地位引入本课学习,板书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全新设计)

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状况,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留恋。

2、品位作者的成长历程,感悟成长。

3、学习本文鲜活生动的语言。

1、了解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状况,感悟成长。

2、初步了解“现在的成年的我”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回忆一下上学期学习过的鲁迅的《风筝》,从那篇课文里,你认识到一个怎样的鲁迅?(小时候不许弟弟放风筝,也做过错事;勇于自我剖析,自我悔悟;是一个批判封建思想的斗士。)

2、其实,鲁迅先生也有天真幼稚、富有童心的一面,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认识一下童年的鲁迅。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学生互相交流自己预习过程中积累的生字词以及初读课文后留下的印象。建议用“这是一篇的课文”的句式说一句话。(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

2、课文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是怎样过渡的?(先写百草园,那是“我”童年的乐园;

再现写三味书屋,那是令“我”难忘的地方。中间用一个过渡段把两部分内容连接起来了。)三、赏玩百草园,走进三味书屋

(一)赏玩百草园

1、百草园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那儿有什么?它究竟有什么魅力,竟让作者几十

年后仍然念念不忘,并写下这篇文章来回忆呢?今天就让我们借助作者的文字,和童年的“我”一起去赏玩百草园。要求把你和童年的“我”看到的事物、听到的声音、玩过的游戏记

下来,然后向同学们介绍一下百草园。提示:

可以介绍百草园的某一处,例如:“我喜欢百草园的泥墙根一带,那儿?”

可以介绍百草园的某一季节,例如:“我喜欢百草园的春天,那时?”

可以介绍百草园的动植物,例如:“我喜欢百草园的动物,那黄蜂?那叫天子?那蟋蟀?”或“我喜欢百草园的植物,那桑葚?那何首乌?那木莲?”

可以介绍百草园的某一事,例如:“我喜欢在百草园里听阿长讲故事?”或“我喜欢在百草园里捕鸟?”

可以介绍百草园的色彩,例如:“我喜欢百草园的艳丽色彩?”

可以介绍百草园的声音,例如:“我喜欢百草园的美妙声音?”

2、百草园的一草一木都那么有趣味,想像一下童年的“我”在百草园都会玩什么?体会“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提示:

童年的“我”喜欢痴痴地看?

童年的“我”喜欢认真地听?

童年的“我”喜欢不停地拔?

童年的“我”喜欢努力地摘?

童年的“我”喜欢高兴地拍?

童年的“我”喜欢专心地捕?

(二)走近三味书屋

1、私塾是我国古代私人设立的教学场所,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招收学童入学,以启蒙识字、四书五经为学习内容,十分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和生活习惯的教育,一般有严格的规矩。三味书屋是当时绍兴城里有名的私塾。鲁迅长大了,家里把他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了。“三味书屋”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童年的“我”走近三味书屋去探访一番。请认真阅读写“三味书屋”的部分,圈点批注,并写下你对三味书屋的认识。提示:

三味书屋的陈设?

三味书屋的先生?

三味书屋的教材?

三味书屋的规矩?

三味书屋的戒尺?

三味书屋的学生?

三味书屋的课堂?

三味书屋的后园?

三味书屋的乐趣?

2、与现代学校相比,你喜欢“三味书屋”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说出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

四、认识鲁迅,理解主题

1、通过学习本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童年鲁迅,依据是什么?提示:

我看到了一个爱玩好动的童年鲁迅?

我看到了一个天真幼稚的童年鲁迅?

我看到了一个充满好奇心的童年鲁迅?

我看到了一个聪明好学的童年鲁迅?

我看到了一个热爱自然的童年鲁迅?

2、现在的成年的“我”回忆童年时期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时有些什么感慨?找到文中写成年的“我”的心理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章开头写道,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结尾写道:“他(买“我”的画儿的同窗)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这两处完全是历经波折的成年人对物是人非、家道变故的感慨,对百草园、老屋、画儿有留恋,也有不幸易主的酸涩。

文中还有一处写道:“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这是用调侃的语气,不动声色地对当时做人之险的揭露和批判。(要结合《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来理解这句话。)

3、关于这篇课文的主题,有多种说法,比较典型的有以下三种说法可供参考。你的观点

是怎样的?

(1)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

际的私塾教育。

(2)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

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3)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提示: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1)和(2)有政治化倾向之嫌,(3)最易为

现在的人们所接受,最为合理。

五、学习写景之妙

1、第二段写景有什么特点?

一是抓住了事物的特点,符合儿童的心理。例如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都是儿童特

有的感受。二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物皆备。三是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的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整体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从动物写到植物。几种

顺序配合来写,活泼多姿。

2、仿写训练。让学生回忆自己熟悉的某一处景物,可以是校园一角、小区某处、房前屋后、田边地头等,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写,为使语句生动形象,最好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

鲁迅先生用他敏锐的眼光和深刻的思想解剖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民精神,为唤醒麻木的国民而呐喊,给广大读者留下了冷峻、严肃的深刻印象。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来看,鲁迅先生的童年也曾天真幼稚,顽皮淘气。因此,伟人也有平凡的一面,鲁迅先生的文章并不都那么难。请同学们课下后阅读他的《朝花夕拾》,你会更加全面地了解先生童年和青年时代的生活和思想。

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状况,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留恋。

2、品位作者的成长历程,感悟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