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习听课记录
高中化学实习听课记录4
高中化学实习听课记录4
1 / 11 / 1
听 课 记 录 4
2014年9月13日
授 课 学 科
化学
学 校 教 师
班 级
课题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课型 新知识课
教师教课过程记录:
教课评论:
一、物质的量 知识点有条理性的教 1、物质的量( n ) 授给学生,会让学生
( 1)观点:表示含有必定数量粒子的会合体的物理量。 学得更好。
( 2)单位:摩尔 mol
( 3)理解: ① 物质的量是表示集体(大小)的物理量
② 集体为微观粒子构成的集体
( 4)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电子、中子、质子及其特定
构成
例: 1mol NaCl ( NaCl 为特定构成)
(赐予学生两分钟进行思虑理解)
( 5)物质的量不是表示粒子数量的物理量, 也不是表示宏观粒子
所形成的会合体的物理量。
( 6)“mol ”后边只好跟化学符号。
1mol H 2O 2mol Fe 0.2mol Na + 3mol e -
( 7)规定:1mol 粒子集体所含粒子数与 12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同样。
( 8) 1mol 粒子的数量约为 6.02×10 23
(赐予学生两分钟进行思虑理解) 2 、阿伏加德罗常数( N A )
( 1)观点: 1mol 任何粒子(集体)所含粒子数为常数,并称之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 2) N A 的含义: 1mol 粒子所含粒子数量约为 6.02×10
23
N A ≈6.02×10 23 mol -1
( 3)粒子数量 N 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n=N/N A
或
N A =N/n (单位一致)
听课随感:本节内容是学生进入高中后碰到的第一个比较难的知识点,因此在上新课的时候,讲堂上需要给学生思虑的时间,这是李老师在上课中的经验表现,此后我也会借鉴的。
高中化学听课记录10篇
高中化学听课记录10篇
高中化学听课记录10篇
1.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排列规律。老师详细介绍了周期表的分类和所代表的元素特征,我对元素周期表的组织和排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老师通过实验和示意图生动地解释了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和机理,让我在观察化学反应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发生的现象。
3. 本次课堂重点学习了物质的状态变化和相变规律。老师通过案例和实验展示了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化,使我对这些物质的性质和状态变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4. 这堂课上我们讨论了化学平衡的概念和表达式。老师引导我们分析了平衡反应的条件和影响因素,让我对平衡反应的现象和数学表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5. 本次化学课程我们学习了有机化学中的官能团和它们在化合物中的作用。通过举例和练习,我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特征有了更好的理解。
6.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动力学中的反应速率和速率方程。老师通过演示实验和计算题目,帮助我掌握了判断和计算反应速率的方法。
7. 本课我们学习了酸碱中的离子化现象和酸碱中和反应。老师通过实验和实际应用的例子,让我对酸碱溶液的性质和浓度计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8. 这节课我们聚焦于化学键的形成和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老师用生动的图示和实例解释了化学键的强度和稳定性,增加了我对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理解。
9. 本次课程我们学习了溶液中的溶解度和溶解热。老师通过实验和性质比较解释了溶质和溶剂在溶解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让我更加了解溶液的形成和性质变化。
10.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和实验技巧。老师强调了实验室的安全规范和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的方法,让我对化学实验的操作更加熟练和安全意识更强。
高中化学实习听课记录1
听 课 记 录1 2014 年 9 月 2 日
授 课 教 师 学 科 化学 学 校 班 级
课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课型 新知识课
教师教学过程记录: 一、化学实验安全 1、实验药品的存放 ①白磷:存放于水中(水的的作用:液封,隔绝空气) 红磷:存放于棕色试剂瓶中 ②钠、钾(活泼金属):存放于煤油中
(判定固体物质是否可存放在某种试剂中的依据:1、固体是否溶于
试剂,2、两者是否发生反应,3、固体物质密度大于液体,可形成液
封)
③氢氧化钠固体:存放于广口塑料试剂瓶中,密封。(易潮解)
氢氧化钠液体:存放于细口玻璃试剂瓶,橡胶塞。
O H S iO Na 2NaOH S iO 2322+==+
④浓硝酸(浓盐酸):盛放于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凉处。(易挥发,
光解)
⑤浓氨水:盛放在试剂瓶中,并密封保存。
2、危险药品的标志
①标志的区别与使用条件
②常见危险品的分类
腐蚀品:强酸、强碱。(浓硫酸,浓硝酸,氢氧化钠)
易燃气体:氢气、甲烷、氯气、一氧化碳
易燃液体:酒精
易燃固体:白磷
教学点评: 李老师在化学实验安
全这一章节,主要对
初中所学的一些关于实验安全、药品存放等问题进行讲授。 听课随感:
书上的内容很少的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去抓住重难点,补充部分重要的知识,这是我这节课所学到的。
最全面高中化学实习听课记录10
最全面高中化学实习听课记录10
我这次实习听课记录的课程为高中化学,主要内容是元素周期表的研究和化学键的类型。
1. 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
(1)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及其局限性
道尔顿在1803年提出了原子学说,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元素周期律。然而,随着一些新元素的发现和研究,人们发现这个周期律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所有元素。
(2)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律的贡献
门捷列夫在1869年根据元素的原子量和化学性质,把已知的元素进行了分类,形成了元素周期表。他发现了一些新的规律和未知元素的空缺位置,从而推动了元素的发现和研究。
(3)现代元素周期表
根据元素的电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现代的元素周期表得出了更为完整和准确的元素周期律。它不仅符合了以前的规律,还能够较好地解释一些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2. 化学键的类型
(1)离子键
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其中,金属原子通常会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成为阳离子;非金属原子则会接受这些电子,成为阴离子。由于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比较强,所以离子键通常有很高的熔点和挥发点。
(2)共价键
共价键是由原子之间共享电子而形成的。共价键又可分为单共价键、双共价键和三共价键等。在共价键中,原子间的电子云密度分布是基本相同的,因此这种键通常不会有竞争性的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强。
(3)金属键
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形成的。在一个金属结构中,金属原子会失去其外层电子,电子形成电子云,从而形成了金属键。金属键中的电子可以在整个金属结构中自由流动,因此这种键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高中化学实习听课记录9总2页
高中化学实习听课记录9(总2页)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地点:XX高中化学教室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基础
授课教师:XXX老师
听课记录:
今天我再次来到XX高中,继续旁听XXX老师的有机化学课。本节课中,XXX 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课程导入
XXX老师以问题导入的方式开启今天的课程,询问学生对“有机化学”这个概念的了解程度。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指出,虽然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有机化学制品,但是对于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却并不清楚。因此,本节课的主题是: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课程内容
1.有机化学的定义和特点
XXX老师首先讲解了有机化学的定义和特点。她指出,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有机化合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有机化学的特点是分子结构复杂,反应速度较慢,且反应具有方向性。
2.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应用
XXX老师接着介绍了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应用。她指出,有机化合物可以根据其结构特点分为烃类、醇类、醛类、酮类等。这些化合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如石油、食品、药物等。通过对不同类型有机化合物的讲解,老师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有机化学的应用范围。
3.有机化学的发展历程和前景
最后,XXX老师简要介绍了有机化学的发展历程和前景。她指出,有机化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目前已经成为一门非常成熟的学科。同时,老师强调了有机化学在未来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在绿色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评价
本节课中,XXX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小组讨论等。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同时,老师还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学的应用价值。此外,老师还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并耐心解答每一个问题。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更加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高中化学实习听课记录10
听课记录10
2014 年11 月 4 日
授课教师学科化学
学校
班级
课题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课型新知识课
教师教学过程记录:教学点评:H2+CuO==Cu+H2O
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H2 得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CuO 失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较为复杂,学生很容实际上在一个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进行的。易弄混,所以上课时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需要更多的重复,或
1、概念:把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判断依据)
者让学生自己叙述。
ICl+H 2O==HCl+HIO (不是)
Cl 2+2NaOH==NaCl+NaClO+H 2O (是)
2、实质:电子的转移(包括得失和偏移)
点燃
①2Na+Cl2==2NaCl (电子的得失)
当Na 在Cl2 中点燃的时候,先是Na 分解成Na原子,Cl2 分解成
Cl 原子;Na 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Cl 原子得到一个电
子变成氯离子;钠离子与氯离子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NaCl。
点燃
②H2+Cl2==2HCl (电子的偏移)
当氢气在氯气中点燃时,氢气和氯气先分解成氢原子和氯原子;
由于氯原子得电子能力更强,当氢原子与氯原子相互作用时,共
用电子对中电子更偏向氯原子,从而形成稳定的化合物HCl。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的关系。
分解
氧化还
原反应
置换化合
复分解
听课随感: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掌握一些复杂的知识内容。
高中化学实习听课记录6
听
课
记
录 6
2014年10月14日 授 课 学
科
化学
学 校
教 师
班
级
课题 物质的分类
教师教学过程记录:
一、分类
1、分类:人们把事物按设定的标准归纳在一起的方法
2、交叉分类法(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同一物质进行分类)
Na 2SO 4
钠盐
Na CO
3
钾盐
2
K 2SO 4
硫酸盐 K 2CO 3
碳酸盐 Na 2CO 3 既是钠盐,又是碳酸盐
3、树状分类法(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
课型
新知识课
教学点评:
本节课知识较为简单,大多是对初中知识的分类总结,所以学生的学习氛围比较好,课上问题的对答也流畅。
金属
单质
非金属
稀有气体
纯净物
酸
碱
不成盐
CO NO
化合物
盐
物质
氧化物 酸性 CO 2 其他
SO 2
碱性
成盐
CaO
CaO
混合物
两性
Al 2O 3
其他
Na 2O 2
听课随感:本节课知识较为简单,大多是对初中知识的分类总结,所以老师在上本节课时补充了较多的书外的知识。所以在课堂知识较为简单时,可以为学生补充部分课外知识。
高中化学实习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5
2014 年9 月17 日
授课教师学科化学
学校
班级
课题气体摩尔体积
课型新知识课
教师教学过程记录:
一、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
1、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
①构成物质的粒子的大小(物质的本性)【半径r】
②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距离的大小(温度和压强共同影响)
【距离d】
③构成物质的粒子的多少【物质的量n】
2、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
由d和n决定
3、影响固态、液态物质的体积的因素
由r和n决定
二、气体摩尔体积
1、含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V m 。
2、相关计算
⑴基本表达式:V m=V/n
⑵与气体质量的关系:m/M=V/V m
⑶与气体分子数的关系:V/V m=N/N A
3、影响因素
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决定于气体所处的温
度和压强,即温度和压强不同时,气体摩尔体积不同。
4、使用22.4L/mol都必须符合的特定条件:
⑴必须在标准状况下
⑵必须是气态物质
⑶物质的量为1mol
⑷体积约为22.4L
5、阿伏伽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形
同数目的分子(或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6、PV=nRT 教学点评:
本节课知识点较多,但条理性强,且本节课的内容与前面所学内容物质的量息息相关,所以,理解概念是首要任务。
听课随感:本节课内容较多,学生需要在已经掌握物质的量的相关内容后,才能更有效的学习。
(完整)高中化学实习听课记录3
听课记录 3
2014 年 9 月 8 日
授课
学科化学学校
教师班级
课题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课型复习课
教师教课过程记录:教课评论:
1、药品的寄存(教师发问,学生回答)复习课更多的是对前
2、混淆物与纯净物的划分面所学知识的一个回
盐酸能否为混淆物?答:是。顾与加深学生印象。
(语言环境不一样,盐酸所代表的意义不一
样)并对此中一些重要知
3、蒸发结晶与降温结晶识进行重申。
⑴NaCl 溶液(蒸发结晶)
⑵KNO 3溶液(降温结晶, KNO 3受热不稳固,且更节能环保)
⑶ KNO 3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所使用的操作:降温、过滤。
⑷ 过滤过程能否清洗的条件:(积淀上附着的物质能否为杂质)
①KNO 3饱和溶液析出 KNO 3晶体不需要清洗
②Na2SO4溶液和 BaCl2溶液反响获得积淀 BaSO4过滤时需
要清洗
⑸蒸发是将固体溶质从溶液中分别出来
4、蒸馏(加热需要使用石棉网的玻璃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
冷凝管的使用:远端进水,近端出水。
5、萃取(富集的作用)
从海水中提取 I 2
+H2O2萃取 CCl 4
I2(CCl4)蒸馏
海水( I-)I2I 2
听课随感:因为学生的基础较为单薄,所以,一节新内容上完后,复习课大将知识进行整理一下很有必需,会让学生的学习更扎实。
高中化学听课记录
高中化学听课记录
第一节课:化学反应基础
老师简要地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他解释了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他还提到了化学方程式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比例关系。
第二节课:离子反应
老师详细讲解了离子反应的概念和特点。他介绍了离子的定义以及离子反应的基本步骤。他还通过实例展示了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强调了电离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区别。
第三节课:化学平衡
老师深入解释了化学平衡的原理和条件。他介绍了平衡常数和平衡反应式的概念,以及如何根据反应式确定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他还讨论了平衡的移动和影响平衡的因素,如温度、浓度和压力。
第四节课:酸碱中和反应
老师讲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应用。他介绍了酸和碱的定义,并解释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过程。他还通过示意图演示了酸
碱指示剂的使用方法,并提到了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五节课:氧化还原反应
老师详细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基本规律。他解释了氧
化和还原的定义,并讲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定方法。他还通过实
验展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示例,并强调了氧化数的重要性。
第六节课:化学反应速率
老师讨论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和测定方法。他介绍了影
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表面积和催化剂。他还讲解了
如何通过实验确定反应速率,并提到了速率方程和速率常数的概念。
以上是我在高中化学课上听到的一些重要内容和知识点。希望
这份听课记录对你有帮助!
高中化学实习听课记录
听 课 记 录10 2014 年 11 月 4 日
授 课
教 师
学 科 化学 学 校 班 级 课题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课型
新知识课
教师教学过程记录: H 2+CuO==Cu+H 2O (H 2得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CuO 失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实际上在一个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进行的。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概念:把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判断依据) ICl+H 2O==HCl+HIO (不是)
Cl 2+2NaOH==NaCl+NaClO+H 2O (是)
2、实质:电子的转移(包括得失和偏移)
①2Na+Cl 2==2NaCl (电子的得失)
当Na 在Cl 2中点燃的时候,先是Na 分解成Na 原子,Cl 2分解成
Cl 原子;Na 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Cl 原子得到一个电
子变成氯离子;钠离子与氯离子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NaCl 。 ②H 2+Cl 2==2HCl (电子的偏移)
当氢气在氯气中点燃时,氢气和氯气先分解成氢原子和氯原子;
由于氯原子得电子能力更强,当氢原子与氯原子相互作用时,共
用电子对中电子更偏向氯原子,从而形成稳定的化合物HCl 。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的关系。 教学点评:
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较为复杂,学生很容易弄混,所以上课时
需要更多的重复,或
者让学生自己叙述。 听课随感: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掌握一些复杂的知识内容。
点燃 点燃 氧化还
原反应
置换 化合
分解 复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