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语文-古典诗歌鉴赏-专题练习(三)
2015-2017年三年高考语文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5-古典诗歌鉴赏(含答案)
2017年高考一、【2017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王昌龄《古意》)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晁补之《吴松道中》)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张耒《感春》)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答案】15.C16.B17.《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解析】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C项,应该是“万家井邑出现”,不是“万亩良田,井然有序”。
结合地理位置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具体分析选项的时候要注意结合题目、作者、注释等内容。
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分类汇编(教师版)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分类汇编(教师版)新课标1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翻译:贡院里香烟缭绕,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宽阔的庭中一清早就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
举子们紧张肃穆地战斗,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
郡县里向京都献上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朝廷中分等授予官职,依赖着执政大臣。
我感到惭愧的是身体衰病心神已尽,选拔超群的英才,全仗诸位来识别辨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14.BE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答:【答案】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新课标2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译文我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及参考答案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及参考答案一、【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7题。
(共12分)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书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3分)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王昌龄《古意》)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晁补之《吴松道中》)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张耒《感春》)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二、【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11分)秋兴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0.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
(6分)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5分)三、【新课标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11分)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2017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习题库附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4-2015学年度???学校5月月考卷试卷副标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第3页共38页◎第4页共38页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二、现代文阅读(题型注释)三、文言文阅读(题型注释)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5分)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尽心上》1.孔子被称为“圣人”,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思想,被后人称为“”。
(2分)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孟子的三乐,每一点不超过10个字。
(3分)【答案】【小题1】仁政亚圣(2分,每空1分)1.①父母兄弟的天伦之乐;②德行完满之乐(或无愧于心之乐、内心坦荡之乐);③教育英才之乐。
(3分,每点1分。
如果用原文回答,最多给1分)【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解答此道题目,需要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答案,根据对孔子和孟子有关内容的掌握,作答即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试题分析:回答此题,根据“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句话加以分析,用自己的话加以阐释、分析。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阅读下列文言文,然后翻译。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径流之大,两涘①渚②崖③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④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⑤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全国各地2017届高三各类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一)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一、(2017届河北省定州中学新高三上学期周练)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各题。
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8.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4分)9.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4分)【答案】8.比拟、排比。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9.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于风雪的豪迈气概,“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8.【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属于鉴赏题,鉴赏的对象是“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考生首先应明确鉴赏语言的角度,然后再针对涉及的诗句进行逐句分析。
鉴赏的角度有:修辞角度、感官角度、写景角度、遣词造句角度、描写角度等。
本题在题干中已经给出了赏析的角度即“两种修辞手法”,目标明确之后考生再来分析诗句中所写的内容,来判断使用的修辞。
9.【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小令前两句交代了孤舟的背景:时间是入夜,地点是洞庭湖,遥岸青荧的灯火,衬出了客船的冷寂。
“洞庭湖”“灯火青荧”,形象、色彩都有如绘画,足见作者驾驭语言及构筑意境的纯熟能力。
孤- 1 -舟无伴,船外又是昏茫茫一片,可想而知诗人只能蜷缩在船舱中,从而自然地度入“舟中”的题面。
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专题卷 古代诗歌鉴赏
2017届高三语文复习专题卷古代诗歌鉴赏1.(2016·河北保定市高三调研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①乡魂,追②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①黯:形容心情忧郁。
②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
(1)与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相比,本词在描写秋天景物方面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一句在全词中有怎样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1.【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做题时注意把握词中的重要意象,如“碧云”“黄叶”“寒波”“斜阳”“芳草”等,理解代表了秋天的传统典型意象的内涵,再结合下片思乡之愁,总结出意境特点。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的能力。
考查的句子出现在上片结尾,属于写景句,根据这两个信息提示,可以明确它在表情达意和篇章结构上的两大作用。
【答案】(1)《渔家傲·秋思》选取了大雁、边声、号角与千嶂、孤城、长烟、落日等意象,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展现了一幅萧瑟悲凉、荒僻寂寥的边塞秋景图。
本词选取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等意象,用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寥廓苍茫的江野秋景图。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古诗题鉴赏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古诗题鉴赏高考关系到人才选拔,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古诗题鉴赏,仅供大家参考!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古诗题鉴赏一【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参考答案14.BE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14.试题分析:B项说法错误。
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古诗题鉴赏二【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03)诗歌的语言特点-表达含蓄性、凝练性、跳跃性
(三)用典故
[【东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东篱”多借以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 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折腰】] 《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做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 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 [【鸿鹄】] 《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于大泽乡,后 以“鸿鹄”喻人有远大志向。如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长亭】] 古代驿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 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投笔】] 《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掷笔感叹,要效法傅 介子、张骞立功边庭,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建功立业。如辛弃疾《水调歌 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白居易《琵琶行》
在描写琵琶女声情并茂弹奏琵琶妙音之后,并不直接 说琵琶音乐多美妙,多富有强烈的感染力,而是采用侧面 烘托的方法,推出一个无声的画面:“东舟西舫悄无言,
惟见江心秋月白”,在琵琶演奏结束后,东面的船西面的
舫,不论是主人还是客人,船上所有的人全都悄然无言, 只见江心月白风平,这就有力地表现出听者如醉如痴、如 梦初醒的恍惚情状,从而把琵琶音乐的美妙及其强烈的感 染力充分烘托了出来,堪称高妙之笔。
松下问童子,尊师在何方? 言师采药去。采药在何处? 只在此山中,此山何处寻? 云深不知处。
崔颢《长干曲》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整首诗不作任何描写叙述,但一个年轻女子活泼爽朗而又令人亲 近的形象跃然眼前:长江上两舟相逢,一个船家女,主动打问应面而 来的男子家住何处,是哪里人,她不等对方答话,又立即作男了自我 介绍。后两句可以理解为女子的自语,或理解为她因为自己的热情主 动而显得唐突,想极力掩饰我自己的羞窘:“停船相问,别无他用, 也许你我是同乡……”长江滔滔。两舟邂逅逅,一对青年男女的友好 相遇所引起的新鲜与亲切之感,通过读者自由的想象,得到了显现,
全国各地2017届高三各类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一)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
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一、(2017届河北省定州中学新高三上学期周练)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各题。
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8.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4分)9.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4分)【答案】8.比拟、排比。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9.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于风雪的豪迈气概,“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8.【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属于鉴赏题,鉴赏的对象是“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考生首先应明确鉴赏语言的角度,然后再针对涉及的诗句进行逐句分析。
鉴赏的角度有:修辞角度、感官角度、写景角度、遣词造句角度、描写角度等。
本题在题干中已经给出了赏析的角度即“两种修辞手法”,目标明确之后考生再来分析诗句中所写的内容,来判断使用的修辞。
9.【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小令前两句交代了孤舟的背景:时间是入夜,地点是洞庭湖,遥岸青荧的灯火,衬出了客船的冷寂。
“洞庭湖”“灯火青荧”,形象、色彩都有如绘画,足见作者驾驭语言及构筑意境的纯熟能力。
孤舟无伴,船外又是昏茫茫一片,可想而知诗人只能蜷缩在船舱中,从而自然地度入“舟中”的题面。
2017高考语文真题之诗歌鉴赏专题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题一、【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参考答案14.BE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14.试题分析:B项说法错误。
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这首诗写出他主持礼部考试时,见到考场中英才济济,考试场面寂静、肃穆而充满生气,为朝廷得添新人而由衷地感到喜悦。
从诗中可知,考试时间是在初春时节。
首联着力渲染了礼部试的考场环境——群英毕至,贡院里肃穆幽雅,试院中焚起了香,以消除人多的异味,且能增添祥瑞肃穆的气氛。
颔联重点描绘士子答题情况,考生们大清早就入场了,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
试题下发后,考生奋笔疾书,一片沙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
颈联表明考试意义,诗人对此景象不禁发生感慨,济济多士,尽是天下英才,国家的栋梁。
尾联自谦衰病,谆谆嘱托同僚,作为选拔人才的考官,应当具有慧眼认真鉴别。
诗中说自己老病,精神不济。
阅卷挑选人才之事要拜托同仁,那是谦逊之辞。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
3.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8题。
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书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3分)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王昌龄《古意》)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晁补之《吴松道中》)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张耒《感春》)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15) C(16) B(17) 意象:本诗选取浣女、鸡鸣、舟市、山桥、万井、莺啼等富有生活气息的意象,而另两首诗歌选取的猿鸣、枫树林等意象多为自然景物。
抒情:本诗作者陶醉于山水之趣,宽解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另两首诗歌都有沉郁惆怅凄凉之感,离家远去思乡之意。
【江苏卷】秋兴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0.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
(6分)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5分)10.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届高三语文专题练习(三)古典诗歌鉴赏一、(2017届安徽屯溪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完成8~9题。
(11分)从军北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两首边塞诗各自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9.这两首诗,首句意象、意境相似,在诗中表达作用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5分)二、(2017届福建三明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11分)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台城:在今南京鸡鸣山南,从东晋到南朝结束一直是皇宫所在地。
结绮临春:结绮和临春是南朝皇帝陈后主在台城营造的两座高楼。
后庭花:是指南朝皇帝陈后主自谱新曲《玉树后庭花》。
(1)这两首诗都属于什么思想主题?你认为两首诗前联中最传神的字各是哪个?请简要赏析。
(5分)(2)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何差异?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三、(2017届甘肃兰州一中高三上9月考)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题。
秋霖①张维屏秋霖十日失高秋,独眺江天起暮愁。
正寂寥时惟有雁,极空蒙处并无舟。
蒙蒙路滑征夫骑,漠漠寒生思妇楼。
已若阴霾害禾稼,更催霜雪上人头。
【注】①秋霖:秋天的淫雨。
8.首联“独眺”起统领作用,扣“眺”字,作者在诗中具体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概括。
(6分)9.尾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5分)四、(2017届甘肃兰州一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苏秀道中①(宋)曾几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
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8.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5分)9.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6分)五、(2017届甘肃天水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点绛唇再和送钱公永苏轼莫唱阳关,风流公子方终宴。
秦山禹甸①。
缥缈真奇观。
北望平原,落日山衔半。
孤帆远。
我歌君乱②雪。
一送西飞雁。
【注】①秦山禹甸:指会稽。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上会稽,祭大禹”。
②乱:古代乐曲、辞赋的末章。
此处作动词,唱和。
14.词的上片“莫唱阳关……秦山禹甸”两处用典,对全词的情感抒发分别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15.古人认为这首词下片末三句“超脱”,“超脱(高超脱俗)”体现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6分)六、(2017届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三10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11分)虞美人舒亶①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
②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南朝宋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14.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上片的前两句写诗人日暮登楼所见,寥寥几笔,由下及上地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
B.本词用字精妙,“芙蓉落尽天涵水”中“涵”字写出了天空苍茫、水天一色的特点。
C.“贴云寒”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双燕背飞的心理感受,更寄寓了诗人内心的凄凉。
D.此词上片主写景,下片主言情,用语清婉雅丽,情真意切,不失为赠答词中的佳作。
15.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8分)七、(2017届广东省中山一中高三上第二次统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11分)浣溪沙苏轼软草平莎①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②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使君③元是此中人。
注释:①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
②耦耕,两人各持一犁并肩而耕。
③使君,指作者自己。
8.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5分)9.词的下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分)八、(2017届贵州遵义航天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模拟)古诗文阅读及默写(17分)满江红·梅吴潜①试马东风,且来问,南枝②消息。
正小墅、几株斜倚,数花轻拆。
自有山中幽态度,谁知世上真颜色。
叹君家、五岭我双溪,俱成客。
长塞管,孤城笛。
天未晓,人犹寂。
有几多心事,露清月白。
好把寒英③都放了,莫教春讯能占得。
问竹篱、茅舍景如何,惟渠④识。
注:①吴潜: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安徽人,曾任宰相,积极抗元,被奸臣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被贬广东。
②南枝:代指梅花。
③寒英:指梅花。
④渠:南方方言,他。
8.词中两处写到“问”,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6分)9.这首词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5分)九、(2017届贵州遵义四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蟹【明】徐子熙瀚海潮声万泒①浑,鱼虾随势尽惊奔。
雄戈老甲瞠双眼,独立寒秋捍禹门②。
螃蟹咏(其三)【清】曹雪芹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③,皮里春秋空黑黄④!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注】①泒(gū):水。
②禹门:龙门。
③经纬:纵横交错的道路;纲纪、法度。
④皮里春秋:这里表示心机诡深。
空黑黄:这里指花样再多也徒劳。
这两首诗歌分别塑造了怎样的螃蟹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
(5分)9.徐子熙的《蟹》采用了哪些手法?请选择其中的两种,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十、(2017届河北沧州一中高三10月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5分)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6分)十一、(2017届河北定州中学高三上周练(10.16))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秋前风雨顿凉范成大秋期如约不须催,雨脚风声两快哉。
但得暑光如寇退,不辞老景似潮来。
酒杯触拨诗情动,书卷招邀病眼开。
明日更凉吾已卜,暮云浑作乱峰堆。
(1)诗中哪些地方具体体现了题目中的“顿凉”?(3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十二、(2017届河南顶级名校高三10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十五使君(其一)①杜甫宿雨南江涨,波涛乱远峰。
孤亭凌喷薄,万井逼舂容②。
霄汉愁高鸟,泥沙困老龙。
天边同客舍,携我豁心胸。
【注】①巴西:唐绵州和阆州都称巴西,此处指绵州。
②万井指巴郡。
舂容:江水冲激之声。
8.与诗的首联相比,颈联描写江涨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9.本诗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请简要分析。
(6分)十三、(2017届黑龙江大庆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塞下曲王昌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①。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临洮:今甘肃岷县一带,是长城起点。
8.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相比,本诗颔联描写的景物特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9.请对本诗尾联进行赏析。
(6分)十四、(2017届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唐崇徽公主手痕①欧阳修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朝和亲公主之一,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
生卒年不详。
手痕:在今山西灵台。
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
B.诗从对比开始,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
C.颔联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
诗人在这里沿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
D.颈联诗人寓于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
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
”E.在时间上,这首诗两度由古及今作大幅度的跳跃,使诗情波澜起伏,把读者的感情之流导入诗人以激情冲击而成的曲折回荡的河道中。
15.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6分)十五、(2017届黑龙江大庆市高三上第一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送桂州严大夫韩愈苍苍森八桂①,兹地在湘南。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②。
远胜登仙去,飞鸾③不假骖④。
注①八桂:桂州的别称,因桂树大片成林、桂花满地得名;②甘,同“柑;③鸾:凤凰鸟;④骖(cān):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这里作动词用,驾的意思。
8.“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将簪”被称为千古名句,试简要赏析。
(5分)9.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写道:“劝甘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跟韩诗尾联比较,两者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十六、(2017届黑龙江大庆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结客少年场行孔绍安结客佩吴钩,横行度陇头。
雁在弓前落,云从阵后浮。
吴师惊燧象①,燕将警奔牛②。
转蓬③飞不息,冰河结未流。
若使三边定,当封万户侯。
【注】①吴师惊燧象:春秋时,吴楚大战,吴军打到了郢都。
燕昭王让人在大象尾部系上火把冲向吴军把他们吓退了。
②燕将警奔牛:写战国时燕攻齐,围即墨,齐将田单用牛千馀头,灌脂束于牛尾,燃之,牛惊,突奔燕军,燕军大溃。
③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比喻飘零无定。
14.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结客佩吴钩,横行度陇头”,突出结客少年侠客的形象特征,“横行”是走遍之意,“陇头”,古代之边疆。
B.“雁在弓前落”写他本事的高超。
“云从阵后浮”与“雁在弓前落”。
虚实结合,描绘了一副较为广阔的场景,既写他射箭本领的高超,又表达了对结客少年的赞美。
C.“吴师惊燧象,燕将警奔牛”是用典,以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个战例,从正面进一步来表现结客少年的军事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