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0 《咕咚》教学反思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参考3)20 咕咚(教学反思)
《咕咚》教学反思《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教育学生: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确定了以下几点:1、低年级学生还是以玩为主,抓住学生这一年龄特征,在导入新课时,我先用课件模仿大自然和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接着故做神秘地发出“咕咚”的声音,再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声音,从而引入课文学习。
这课的导入方式是为了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营造一种将阅读期待。
2、文本的意义,只有在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在教学时我希望着力让学生参与有感情朗读、看图想像、即兴表演、动作模仿等活动,让他们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领学生深入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对话关系,使他们由读文、看图,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
3、本课故事情节简单有趣,理解起来并无太大困难,但文章篇幅较长,所以我设想采用“集中——发散”的方式,挑出文中所有的对白,制成小剧本,然后再以读带讲、以句带段。
让学生在精彩的表演和丰富的想象中愉快地完成本课的学习。
在教这堂课的时候,课前的设计落实得不错,学生对于模拟声音的课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而奠定了学生热情投入学习的基调。
在教师范读和学生自读课文之后,大家就能够迅速地将文章中的对白找出来组成一个小剧本。
学生对于小剧本的表演形式也表现出相当的积极性,并且以句带段,有效地提升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和升华。
看得出,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这堂课也体现出许多问题和不足,希望能对以后的教学起到借鉴作用。
注重课堂朗读,但形式不够丰富,并且教师的示范性还不够到位。
在课堂上分角色、分层次的朗读比较多,但是相对缺乏集体朗读,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可以整合全班进行分角色朗读。
而且作为低年级学生,教师的朗读示范性作用也不可忽略,但在课堂上引导有余、示范不足。
没有什么比教师亲身示范更能让学生直观地体验。
《咕咚》教学反思(精选6篇)
《咕咚》教学反思(精选6篇)《咕咚》教学反思(精选6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咕咚》教学反思(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咕咚》教学反思篇1《咕咚》是一年级下册课文单元的第二十篇课文,在以识字、朗读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同时,要让孩子理解不能盲目跟风、人云亦云的深刻道理。
整篇课文以丰富多彩的连环画串联起来,故事性趣味性强,浅显易懂,所以我设计了随文识字、角色扮演、野牛采访等环节,希望通过这些教学环节让孩子们在朗读中识字、在朗读中体会小动物们不同的感情。
而在这一次的上课和评课后,我有了以下两点思考。
一、紧扣关键词这是一篇很有趣味的童话故事,以小动物们之间的对话与动作推动情节的发展,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重点关注了小动物说话前的动作和语气词,比如“拔腿就跑”、“吓了一跳”等短语,孩子们也基本理解了动物害怕的心理。
但在评课时,孔老师点出了这样两句话让我看:“兔子一边跑一边叫”和“小猴子一边跑一边大叫”,其中有这样一个词语的变化老师如果能点出来,孩子们就会自然地关注“叫”和“大叫”,从而感受到小猴子因为听兔子说咕咚可怕而感到更加害怕的心情。
在这里或许我不需要一个劲儿的引导学生去观察小猴子的表情,而是可以换一个关注点,带领孩子们去抓住关键词,体会人物情感。
二、落到朗读上童话故事中的对话很多,那么朗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是我在上这节课时的不足之处,用过多的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感情的分析代替了让学生多朗读,确实有些喧宾夺主了,情感的体会最终还是要落到朗读上的。
比如在教学小猴子听兔子说咕咚来了,快跑啊的时候,我是引导孩子们关注“可怕极了”这样的词语,试图通过这样的词语来感受这两只动物的恐惧心理。
而事实上,在孔老师的建议下,我想我可以换一种方式,把“兔子说‘不好啦!咕咚来了!’与小猴子听见了,也大声叫起来‘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这两句话中兔子与猴子说的感叹句标红,分别请两位同学进行朗读,从朗读中自然的发现这两种动物说话内容的不同之处,从而感受心理的差异。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的1.凭借汉语拼音和*图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2.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并能悟出寓意。
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设疑。
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咕咚,这是一篇阅读课。
随后板书课题。
咕咚是什么东西?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们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就会知道了。
二、指导朗读课文,可按整体部分整体三步来指导。
(一)从整体指导读课文。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
2.对照*图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共讲了几种小动物,能按出场顺序说出来。
3.同桌共读一遍课文,读后互相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分段指导读课文。
可带着课后问题读,读后再回答。
1.指名读第1~2段。
(1)师问:咕咚指的是什么?生答: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2)师问: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怎样?从哪可以看出来?生答:这声音很大很重。
因为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的。
(3)师问:兔子为什么跑?(课后第1题)生答:兔子听见这又大又响的咕咚声很害怕,吓跑了。
(4)指导看第一幅*图。
说说图意。
举例: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还没有沉到湖底,溅起的水花还没有落下来,兔子已经撒腿跑了。
它很害怕,一边跑还一边喊: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2.指名读3~4段。
(1)师问: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他还说了什么?(课后第2题)生答: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也跟着跑起来。
他说: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2)师问:还有谁都跟着跑起来?(课后第3题)他们又喊叫什么?生答:听了猴子的话,狐狸、山羊、小鹿都跟着跑起来。
他们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3)请三个同学分别把兔子、小猴子和大伙喊叫的话读一读,并说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最后一问比较难,老师可做提示。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知道吗?大自然是很神奇的!黑黑的土里会长出绿绿的芽,小小的花瓣会散发出阵阵的清香,甜甜的果实里呀又会藏着各种各样的种子。
听!大自然还会发出很多声音呢。
(猜声音)再听,咕咚!这是什么声音呀?好奇怪哦。
猜一猜。
【设计意图】由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可以训练学生主动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是不是呢?答案就藏在一个有趣的故事里。
故事的名字就叫《咕咚》。
师:虽然我们没有学过“咕咚”两个字,但是去掉“口”字旁是什么字?生回答:“古”和“冬”。
师:这两个字我们再熟悉不过了,拿出你们的手,跟老师一起写一下。
(板书课题:咕咚)最美的故事要用最美的坐姿来听!我们的故事开始了。
播放录音。
故事听完了。
考考你听得怎么样?听出来了吗,“咕咚”是什么呀?指名说。
(2人)相机出示答案: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
【设计意图】有效地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课堂上应该有学生安静的思考问题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通过自己集中精力的听,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生初读,学习生字词原来,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
这声音还吓坏了那么多的动物呢!真有意思!这么有趣的故事,让我们自己读读吧!看,我们的主人公小兔子给你们带来了3个任务,我们先看下这些任务:1、用铅笔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数数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轻轻打开书,。
双手拿书,稍微往前倾斜,好,开始读吧!(师,走着绕一圈。
读完,站在讲台上。
)(等声音渐渐低时)问:读完了吗?——读完了。
我发现大家读得都很认真!好,把书放下。
【设计意图】以小动物送任务的形式来给学生提读书时的要求,学生会更愿意去接受,去尝试,去完成。
1、你圈出了哪些生字?老师这边有些课文里的难读生字,你们要来试试吗?(课件出示加拼音的生字)请同学们借助拼音宝宝,自由读一读,字音读准确了。
《咕咚》教学反思
《咕咚》教学反思《咕咚》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咕咚》教学反思1《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使幼儿明白: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从画面上看,每张画面上的小动物都是黑白色的线描画,线条非常流畅,改变了孩子以往的阅读习惯:孩子们以前看到的都是彩色的画面,而现在看到却是黑白的画面,一下子就能吸引幼儿的眼球,使幼儿非常想看下去。
教学开始部分我采用情景导入法:让幼儿亲自用耳朵听“咕咚”的声音,然后教师扮演小老鼠,做出吓一跳的表情,同时提出发散性问题:“小老鼠为什么会吓一跳?”让幼儿尽情的去想去说。
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法一下子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他们纷纷大胆猜测,为学习《咕咚》注入了动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中我找出重点页面:1、小老鼠跑遇到第一只小动物:小兔。
抛出问题:A、小老鼠遇到了谁?B、小老鼠会怎样对小兔说?C、小兔害怕吗?D、从哪里看出小兔很害怕?E、小兔会怎样做?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充分想,幼儿充分的说,一步一步,循循渐进,帮助幼儿理解了画面内容。
从而为学习遇到小羊、狐狸等小动物埋下了伏笔。
因为后面遇到的小动物,旁白和对话几乎是重复的语言。
2、出示大熊:大熊的出现是这个故事的转折点,孩子们也很好奇。
于是我让幼儿猜:“大熊害怕吗?”孩子们议论纷纷,发生了争执。
这时,我让幼儿观察大熊的表情,通过我的引导,孩子们幼儿共同的答案,继续探究大熊会怎样做?两张重点页面的出示,是本节课出彩的地方,使幼儿学习本次绘本,不仅有了兴趣,而且还有知识能力的提高。
表演绘本,我给孩子们准备了胸饰:老鼠、兔子、狐狸、山羊、猪、斑马、大熊各一,其余的孩子都来扮演青蛙。
绘本的表演,使幼儿绘本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
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在说“快逃!”时,把“逃”字都说成了“跑”,是不是孩子对“跑”字的理解更直接、更具体呢?“逃”字太抽象了。
《咕咚》教学反思2《咕咚来了》是第二册一篇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
2024年《咕咚》教学反思(精选13篇)
2024年《咕咚》教学反思(精选13篇)《咕咚》教学反思篇1《咕咚》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在教学时,我力求能够让学生通过品读、表演领悟文章深刻的道理:1、从一开始就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我就播放了一段和课文有关的动画短片,同学们看了动画中惊慌的小兔子,都笑了,我忙问:“你都看到了什么?”“看了动画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孩子们都活跃起来了,举手说起来,兴趣被调动起来。
特别是陈雅琴、张哲岩、赵涵毅这些学生都积极举手发言,在练习说话时要求做到说完整的一句话。
2、这是一篇全文没有拼音的课文,本课识字教学我是巩固看图猜读的识字方法,如:“鹿和象”。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还引导借助形声字的特点猜读,如:“咕、咚、吓、拦”重点讲这几个字。
课堂上孩子都很积极,特别是中等偏上的孩子积极发言,这时候我会引导中下等学生发言,激发兴趣,有一点进步就会去表扬,让他们有信心。
这些孩子也悄悄的举起了手,鼓励他们大声回答问题。
借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有趣味的画面中(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图片)一边读课文,一边梳理故事情节,在教学时我希望让学生参与有感情朗读、看图想象、即兴表演、动作模仿等活动,使他们由读课文、看图片,进入悟境。
在整个环节中,我一直注重课堂常规的培养,收放要做到及时。
在PPT中我设计了“看图读句连线”这个练习中,学生不仅了解了故事内容,而且在语境中再次复现了生字。
这个环节中第一幅图比较难,所以找了个成绩中等偏上的孩子俞佳烨,说话比较有条理性,第二幅图稍微简单点,让一个平时不太举手发言的孩子王思颖说,只要说对一点我就加以肯定,鼓励。
3、本课故事情节简单有趣,理解起来不大困难,但文章篇幅较长,所以我挑出文中所有的对白,在PPT上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分角色的去读,在读中去悟,去理解。
在教这堂课的时候,课前的设计落实得不错,学生对于模拟声音的课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而让学生热情投入学习。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动画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木瓜从树上掉下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1)导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视频,仔细看,认真听。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学生观察、交流。
2.出示“咕咚”词卡,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视频,结合形声字的规律,自己猜猜读音。
3.小结猜读方法。
(1)小结:“咕咚”是一种声音,是很重的东西掉到水里发出的声音,就像我们刚才听到的那样。
右边的“古”“冬”,表示字的读音。
(2)板贴卡片:形声字猜读。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结合阅读经验,回顾猜字方法1.导语:《咕咚》和我们上学期学过的课文《小蜗牛》一样,没有全文注音。
那碰到不认识的生字,我们怎么猜出它们的意思,甚至读音呢?2.回顾猜字方法。
(1)课件出示一年级上册《小蜗牛》课后练习题。
(2)小结板贴:我们在图画的帮助下了解了生字的意思。
板贴卡片:看图知义。
三、多种方法,猜认生字1.出示句子:木瓜熟了。
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
(1)出示图片,提示:图片中画的掉进湖里的水果就是“木瓜”,掉进去的地方就是“湖”。
出示木瓜和湖的词卡、实物图片,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这两个事物,并建立事物和字形之间的关联。
(2)结合阅读经验,认识“熟”。
①提问:请大家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在哪里见过这个字呢?有谁还能想得起它的读音和意思?预设1:《四个太阳》中的“果子熟了”。
预设2:《端午粽》中的“煮熟的粽子”。
②学生一起再读读这两个句子,在复习回顾中再次熟悉它的读音、字形和意思。
③板贴卡片:阅读经验。
(3)结合阅读经验和生活实际,认识“掉”。
①提问:这个字我们在哪里见过面呢?预设1:《猴子捞月亮》中四个“月亮掉进井里啦!”预设2:《狐狸与乌鸦》中“乌鸦一开口,肉就掉了下来。
”②教师动作演示,如丢掉粉笔、碰掉橡皮,让学生明白“掉”的意思。
(4)借助拼音,读准这两个字。
《咕咚》教学反思15篇
《咕咚》教学反思15篇《咕咚》教学反思1最近家长开放日上了一节《咕咚》,总算完完整整的上下来了,自我感觉还可以,但听了师傅的指导发现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从头开始,第一个问题是给“咚”注音时“d“没写好,写成了英语里的”d“,这个是我平常没注意到的,但作为一年级的老师,这个是我的疏忽,老师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要给学生做师范,拼音是低段教学的一个重点,所以在平常的写时都要认真、规范。
然后是文本读得还不够,让学生找出不同小动物的反应,教案上是写先读每一段再找答案,但在实际教学中高估了学生,以为学生能找出答案,但从学生的举手发言情况看,只有少部分学生能找到答案,大部分学生文本读得还不够,所以答案不能很快的找出,以后在教学中,还要再注重对文本的读,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再来分析文本,这样会更有效。
《咕咚》教学反思2最初在选择课文的时候,实则也是纠结了一番,因为课文所剩无几,考虑到自己的驾驭能力,也是选了又选,最终选定这个故事性及趣味性比较强的《咕咚来了》。
备课时,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觉得由板画入手,既新颖又代替了板书,故事情节一目了然,孩子们也很容易进入文本当中去。
作为一堂低年级语文课,本课兼容识字、写字、课文分析、朗读、表演等多方面,仅仅40分钟面面俱到有点牵强,有很多值得回味、思考、改正的方面,还请各位老师指点一二。
一、识字与写字。
在进入课文之前以复习会认字导入,小老师领读。
这里遗漏了拿生字可以说一个句子来回忆课文内容,应该具体复习到该字的音、形、意。
比如说“着”、“看”可作为形近字出现,以组词区别;“喊叫”说个句子,其实都能达到最终目的。
写字方面记忆法、组词这方面考虑周全。
但是该有的近反义词点的不够透,还有一个重要的耳刀旁在指导时发生口误,都误以为了三笔,实则我是提的是两笔,写时不该顿笔,很遗憾,不过课后我又重新指导了一遍。
二、内容简析。
在图文对照方面做的很好,孩子们能够像看绘本一样深入理解文本及小兔子的表情、语气、语言乃至心理。
《咕咚》教学反思与评价【3篇】
《咕咚》教学反思与评价【精选3篇】《咕咚》教学反思与评价【精选3篇】一《咕咚》是一篇好玩的童话故事,告知我们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肯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在教学时,我力求能够让同学通过品读文章深刻的道理。
一、设疑引入,激发爱好爱好是同学最好的老师。
依据低班级同学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课上,我采纳了实物作了一个试验,把一块石头从高空扔进水桶里,发出咕咚的声音,引导同学思索:这是什么声音,你想知道吗?接着板书:咕咚。
这样,同学的学习爱好提高了,乐观性也调动起来了。
二、图文结合,感知内容依据低班级同学认知事物的特点,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同学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同学认真观看3幅图,把3幅图连起来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图文对比,同学自学争论:哪些自然段写了1、2、3幅图。
这样图文对比,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争论自学,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说出来。
三、抓住重点语句,理解内容本文的重点是通过朗读训练让同学加深对课文中心愿思的理解。
让同学在看懂图意,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让同学争论:当听到咕咚声音时,小兔、小猴、狐狸、大象、野牛等怎样做?谁做的对?为什么?接着我依据同学的回答抓住重点,指导朗读,如:小猴儿,大伙儿说的活要读出慌张紧急的语气;野牛说的话应不慌不忙,表现它做事不盲目,不跟别人跑,弄清事实真相。
这样,通过多次反复朗读品尝课文,充分调动同学学习乐观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同学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力量。
四、角色表演,渗透德育教学《咕咚》这篇课文时,让同学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制造力量,绽开想象,进行角色表演。
表演前,强调对角色的理解,留意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演后,可让同学进行角色独白,并对角色进行评点,使同学在好玩的表演和评点中,进展思维,提高语言力量,陶冶思想情操。
以上指导方法的结合运用,我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同学的表达、表演还待于提高,今后多训练培育。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要求1、会认“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能根据学过的方法猜测生字的读音,进而把课文读熟、读懂。
3、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
2、了解课文内容。
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教学课时两课时。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背景图片,猜一猜:小动物们为什么要奔跑?2、引入新课,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在课文中标出生字、新词。
2、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记住的。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6、再读课文,完成填空。
全文共有个自然段,讲了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也跟着跑,只有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弄清了事情真相的故事。
?三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吓怕跟家羊象都2、指导观察生字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指导“家、象、都”的笔顺和书写。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4、展示书法作品,进行讲评。
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
这种由课堂走向生活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了解课文内容。
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跟从的道理。
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图,教学课件。
一复习导入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吓怕跟家羊象都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自由读第1、2自然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的1.凭借汉语拼音和*图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2.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并能悟出寓意。
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设疑。
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咕咚,这是一篇阅读课。
随后板书课题。
咕咚是什么东西?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们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就会知道了。
二、指导朗读课文,可按整体部分整体三步来指导。
(一)从整体指导读课文。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
2.对照*图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共讲了几种小动物,能按出场顺序说出来。
3.同桌共读一遍课文,读后互相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分段指导读课文。
可带着课后问题读,读后再回答。
1.指名读第1~2段。
(1)师问:咕咚指的是什么?生答: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2)师问: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怎样?从哪可以看出来?生答:这声音很大很重。
因为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的。
(3)师问:兔子为什么跑?(课后第1题)生答:兔子听见这又大又响的咕咚声很害怕,吓跑了。
(4)指导看第一幅*图。
说说图意。
举例: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还没有沉到湖底,溅起的水花还没有落下来,兔子已经撒腿跑了。
它很害怕,一边跑还一边喊: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2.指名读3~4段。
(1)师问: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他还说了什么?(课后第2题)生答: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也跟着跑起来。
他说: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2)师问:还有谁都跟着跑起来?(课后第3题)他们又喊叫什么?生答:听了猴子的话,狐狸、山羊、小鹿都跟着跑起来。
他们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3)请三个同学分别把兔子、小猴子和大伙喊叫的话读一读,并说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最后一问比较难,老师可做提示。
《咕咚》教学反思(多篇)
《咕咚》教学反思《咕咚》教学反思1《咕咚》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告诉我们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在教学时,我力求能够让学生通过品读、表演领悟__深刻的道理。
一、设疑引入,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课上,我采用了实物作了一个实验,把一块石头从高空扔进水桶里,发出咕咚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声音,你想知道吗?接着板书:咕咚。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二、图文结合,感知内容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3幅图,把3幅图连起来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图文对照,学生自学讨论:哪些自然段写了1、2、3幅图。
这样图文对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自学,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说出来。
三、抓住重点语句,理解内容__的重点是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加深对课文中心意思的理解。
让学生在看懂图意,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当听到咕咚声音时,小兔、小猴、狐狸、大象、野牛等怎样做?谁做的对?为什么?接着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重点,指导朗读,如:小猴儿,大伙儿说的活要读出惊慌紧张的语气;野牛说的话应不慌不忙,表现它做事不盲目,不跟别人跑,弄清事实真相。
这样,通过多次反复朗读品味课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
四、角色表演,渗透德育教学《咕咚》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展开想象,进行角色表演。
表演前,强调对角色的理解,注意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演后,可让学生进行角色独白,并对角色进行评点,使学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评点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
以上指导方法的结合运用,我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学生的表达、表演还待于提高,今后多训练培养。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20 咕咚》教学反思(三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20 咕咚》教学反思(一)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做到了以下几点∶1、图文结合,感知课文内容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我充分利用课文"连环画"的特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4幅图,然后图文对照,学生自学讨论;哪些白然段写了1、2、3、4幅图。
这样图文对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自学,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用自已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说出来。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本文的重点是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加深对课文中心意思的理解。
我让学生在看懂图意,感知课文的根底上,让学生讨论∶当听到咕咚声音时,小兔、小猴、狐狸、大象、野牛等怎样做?谁做的对?为什么?接着我根据学生的答复抓住重点,因势利导,指导朗读,如∶小猴儿,大伙儿说的活要读出惊慌紧张的语气;野牛说的话应不慌不忙,表现它做事不盲目,不跟别人跑,弄清事实真相。
这样,通过屡次反复朗读品味课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
3、角色演评,渗透德育童话故事的教学运用"角色演评的方法,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对童话隐含的思想因素得到内化和升华。
教学?咕咚?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理解的根底上,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展开想象,进行角色表演。
表演前,强调对角色的理解,注意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演后,可让学生进行角色独白,并对角色进行评点,使学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评点中,开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教育学生要学习野牛做事弄清事实真相的精神。
以上指导方法的结合运用,我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开展了思维,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情操也得到陶冶。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20 咕咚》教学反思(二)《咕咚》是第二册一篇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
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内容浅易易懂,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
那么,如何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学训练课,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指导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咕咚》教学反思(7篇)
学习。这课的导入方式是为了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营造一 动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
种将阅读期盼。
角色表演,升华情感
图文结合,感知内容
童话故事的教学运用“角色演评〞的方法,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
依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 理解,而且使学生对童话隐含的思想因素得到内化和升华。教学《咕咚》
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认真观看 3 幅图,把 3 幅图连起来问:课 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制造能力,展开想象,
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图文对比,学生自学商量:哪些自然段写了 1、 进行角色表演。表演前,强调对角色的理解,留意角色的语言、动作、神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童话故事,情节生动好玩,内容浅易易懂,
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 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这个故事教育学生: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肯定
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咕咚》教学反思〔通用 7 篇〕,仅供参考,欢迎大 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在教学本课时,我在各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内容
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教育学生: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肯定要动脑
本文的重点是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加深对课文中心意思的理解。让学
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生在看懂图意,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商量:当听到咕咚声音时,小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兔、小猴、狐狸、大象、野牛等怎样做?谁做的对?为什么?接着我依据
2、需要加强孩子对课文道理的把握,课堂中这一点做的不够好。
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对话关系,使他们由读文、看图,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0咕咚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跟”7个汉字。
学习“羊字头。
”“足字旁”2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或亲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并能悟出寓意。
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4幅插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揭题激发期待1.教师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教师再故做神秘地发出“咕咚”的声音,再让学生猜,从而引入课文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
2.对照插图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共讲了几种小动物,能按出场顺序说出来。
3.同桌共读一遍课文,读后互相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以读为本顺学而导(一)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2、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
3、“撒腿就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害怕?你也有过吗?4、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谁来喊一喊?5、指导朗读(二)学习3—7自然段1、听到他的喊声,狐狸、猴子、小鹿、松鼠,他们是怎么做的?(跟、跑)读3、4自然段。
2、狮子跟他们有什么不同?他是怎么做的?(追、问)读5—7自然段,划出描写狮子的句子。
3、对比两幅图,小动物们和狮子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答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比较表现明白道理1.小组讨论,狮子的表现跟其他动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2.你觉得狮子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第二课时一、识字教学1、读一读多媒体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认读,读准字音。
2、认一认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赛读词语)3、玩一玩①同桌拿出识字卡片,互相认读②摘果子,(多媒体示一棵苹果树,苹果上分别写了生字,认对了,苹果就会掉下来)4、议一议①小组合作学习,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参考1)20 咕咚【精编】.doc
《咕咚》教学反思《咕咚》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在教学时,我力求能够让学生通过品读、表演领悟文章深刻的道理:1、为了从一开始就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我一开始就播放了一段和课文有关的动画短片,同学们看了动画中惊慌的小兔子,都笑了,我忙问:“你都看到了什么?”“看了动画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孩子们都活跃起来了,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看来,他们真的非常想学习这篇课文呢,兴趣被调动起来。
2、文本的意义,只有在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在教学时我希望着力让学生参与有感情朗读、看图想象、即兴表演、动作模仿等活动,让他们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领学生深入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对话关系,使他们由读文、看图,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
3、本课故事情节简单有趣,理解起来并无太大困难,但文章篇幅较长,所以我设想采用“集中——发散”的方式,挑出文中所有的对白,制成小>剧本,然后再以读带讲、以句带段。
让学生在精彩的表演和丰富的想象中愉快地完成本课的学习。
在教这堂课的时候,课前的设计落实得不错,学生对于模拟声音的课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而奠定了学生热情投入学习的基调。
在教师范读和学生自读课文之后,大家就能够迅速地将文章中的对白找出来组成一个小剧本。
学生对于小剧本的表演形式也表现出相当的积极性,并且以句带段,有效地提升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和升华。
看得出,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这堂课也体现出许多问题和不足,希望能对以后的教学起到借鉴作用。
注重课堂朗读,但形式不够丰富,在课堂上分角色、分层次的朗读比较多,但是相对缺乏集体朗读,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在进行深入的课文分析之时,因为新课之前的导入让学生们感觉很新鲜有趣,而进入课文分析之后,要让学生从刚才的热烈中投入另外一个冷静思考的氛围是需要有耐心和信心的,课堂不能永远热闹喧天,安静地思考才能真正出现有价值的思考结果,而作为教师不仅仅要给学生积极引导,还要有等待的耐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咕咚》教学反思
篇一:
《咕咚》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在教学时,我力求能够让学生通过品读、表演领悟文章深刻的道理:
1、为了从一开始就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我一开始就播放了一段和课文有关的动画短片,同学们看了动画中惊慌的小兔子,都笑了,我忙问:“你都看到了什么?”“看了动画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孩子们都活跃起来了,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看来,他们真的非常想学习这篇课文呢,兴趣被调动起来。
2、文本的意义,只有在学生主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在教学时我希望着力让学生参与有感情朗读、看图想象、即兴表演、动作模仿等活动,让他们能从各自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引领学生深入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对话关系,使他们由读文、看图,进入悟境、悟情、悟理的阅读境界。
3、本课故事情节简单有趣,理解起来并无太大困难,但文章篇幅较长,所以我设想采用“集中——发散”的方式,挑出文中所有的对白,制成小>剧本,然后再以读带讲、
以句带段。
让学生在精彩的表演和丰富的想象中愉快地完成本课的学习。
在教这堂课的时候,课前的设计落实得不错,学生对于模拟声音的课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而奠定了学生热情投入学习的基调。
在教师范读和学生自读课文之后,大家就能够迅速地将文章中的对白找出来组成一个小剧本。
学生对于小剧本的表演形式也表现出相当的积极性,并且以句带段,有效地提升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和升华。
看得出,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这堂课也体现出许多问题和不足,希望能对以后的教学起到借鉴作用。
注重课堂朗读,但形式不够丰富,在课堂上分角色、分层次的朗读比较多,但是相对缺乏集体朗读,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在进行深入的课文分析之时,因为新课之前的导入让学生们感觉很新鲜有趣,而进入课文分析之后,要让学生从刚才的热烈中投入另外一个冷静思考的氛围是需要有耐心和信心的,课堂不能永远热闹喧天,安静地思考才能真正出现有价值的思考结果,而作为教师不仅仅要给学生积极引导,还要有等待的耐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真正实现有趣、高效的课堂。
篇二:
《咕咚》是第二册一篇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
故事情节
生动有趣,内容浅易易懂,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
那么,如何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学训练课,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指导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设疑引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形象有趣,富有悬念性的东西最能吸引其注意力。
于是,我采用了实物作了一个实验,用木瓜在高空扔进水桶里,发出咕咚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声音,你想知道吗?接着板书:咕咚,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二、图文结合,感知课文内容
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在听录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3 幅图,把3 幅图连起来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图文对照,学生自学讨论:哪些自然段写了1 、2 、3 、4幅图。
这样图文对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自学,很快地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以及它们的联系,并能看着图,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意思说出来。
三、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本文的重点是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加深对课文中心意
思的理解。
我让学生在看懂图意,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当听到咕咚声音时,小兔、小猴、狐狸、大象、野牛等怎样做?谁做的对?为什么?接着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重点,因势利导,指导朗读,如:小猴儿,大伙儿说的活要读出惊慌紧张的语气;野牛说的话应不慌不忙,表现它做事不盲目,不跟别人跑,弄清事实真相。
这样,通过多次反复朗读品味课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学的能力。
四、角色演评,渗透德育
童话故事的教学运用“角色演评”的方法,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对童话隐含的思想因素得到内化和升华。
教学《咕咚》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展开想象,进行角色表演。
表演前,强调对角色的理解,注意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演后,可让学生进行角色独白,并对角色进行评点,使学生在有趣的表演和评点中,发展思维,提高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教育学生要学习野牛做事弄清事实真相的精神。
以上指导方法的结合运用,我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情操也得到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