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第一章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绪论
理论体系即旅游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它直接体现了旅 游学的学科内容,即由对象研究而产生的与对象相对应的 理论。旅游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成便是由对旅游学对象的 研究及其任务的实施而形成的相关内容。
清华版•高等院校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规划教材
旅游学概论
李肇荣 曹华盛 主 编 饶雪梅 连 漪 副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与内容 旅游学的研究概况 旅游学的学科性质 与体系 旅游学的研究方法
学习目的与提要
旅游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旅游活 动和旅游业活动的产生、发展、 结构及其相关的各种关系矛盾运 动规律和影响的综合性边缘科学 。本章主要介绍旅游学的研究对 象与内容、国内外旅游学研究概 况、旅游学的学科性质与体系和 旅游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本章的 学习,使学生对旅游学的学科领 域有一个初步了解。本章分四节 来学习: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增长,旅游研 究成果逐渐丰富,如美国伦德博格的《旅游业》、日本田 中喜一的《旅游事业论》、津田升的《国际观光论》和前 田勇的《观光概论》、英国克里斯托弗•霍洛韦的《旅游业》、 南斯拉夫翁科维奇的《旅游经济学》等是代表性著作。
二、我国旅游学的研究状况
1927年春创刊的《旅行杂志》(于1954年停刊),是中 国第一本旅游杂志,它为我国旅游研究的开端搭建了平台。
一、旅游学的学科性质
一、旅游学的学科性质 二、旅游学的学科体系
对旅游学是不是一门学科、是哪一个层次的学科、旅游 学科的性质等存有争议。由于旅游学不成熟以及人们对这门 学科的性质认识不深,一些人并不认为它能构成一个体系, 形成一门学科,或者认为它只是某一学科的分支。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
• 2、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旅行产生的根本前提
• •
旅行产生的根本前提:社会大分工。它产生于原始 社会末期,它是伴随商业活动的兴起而产生的 旅行:是人们出于迁徙以外的任何目的,离开自己 的常住地到异地作短暂停留并按原计划返回的行为。
•
• 总结: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
道
迁徙与旅行的区别 1 、迁徙目的是为求生存而不是消 遣游玩。 2 、迁徙离开原来居住地而不是暂 时的。 3 、旅行离开后一般还要返回原来 住地。
二、旅游专业学生为什么要学习 《旅游学概论》?
• 一是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旅游的总体认识 (其它课程则是形成部分或某方面的认识) • 二是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பைடு நூலகம்
本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和作用
景区(点)经营与管理 旅游心理学 旅游资源规划、 开发、保护
主要客源国概况
旅游学概论
旅游市场营销
重点 难点
中国古代旅行的类型,近代旅游的产生,现代 旅游发展的特点,现代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近代旅游产生的原因,现代旅游发展的原因, 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阶段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今天的旅游业从何而来?旅游业在发生着怎样 课堂导入 的变化?
旅游活动是否自古有之?
第一节
十九世纪中叶之前旅行的发展
随着旅游活动的发展,过去的客栈、 驿站已经不能适应旅客的需要, 因此,在铁路、公路和码头 建造了许多较舒适 的旅馆。
19世纪初,在德国的巴登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豪华的旅馆
四、近代旅游发展的基本特征
• • • • (一)旅游者阶层结构单一的现象有所改变 (二)旅游活动内容单调的现象有所改变 (三)旅游活动组织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四)旅游条件大大改善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绪论
二、国内的旅游定义
1、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1985年对旅游的定义 为:“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 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 余性和享受性。”
• 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并且 指出了旅游的一些主要特点,即:异地性、业余 性、享受性。
2、李天元对旅游下的定义: 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
3、流动性 线上运动:即旅游者从离家外出到结束旅
游返家这一空间移动过程。 点上运动: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逗留活
动。 4、暂时性:是在时间、地点上的特点。 5、综合性 旅游活动的构成内容上 旅游活动的涉及范围上 提供服务的行业与部门的多样性
第三节 旅游的基本属性
一、社会属性。 旅游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不同社会时期,旅游现 象具有不同的特点。
• 旅游 = 混血
•
•
极端
•
身份
•
丰盛
•
造梦
•
创世
• 旅行会让人谦卑,你会知 道地球之大,永远有着与你 截然不同的人、事、物在地 球的彼端发生。见的世面广 了,也就不会把自己局限在 小格局里,不再愤世嫉俗, 与人为敌。
第一节 旅游的概念
一、旅游的词义 • “旅”——即旅行,指人们在空间上从一个地到另一地方的
•3、特点 •(1)从课程内容构成看,旅游学概论具有 综合性的特点。 •(2)从课程内容深浅程度看,旅游学概论 具有基础性的特点
•二、旅游专业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旅游学概论》? •一是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旅游的总体认识 •二是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推荐资料
• 中国旅游出版社、旅游教育出版社、广东旅游出 版社等);我国现有旅游专刊12种(旅游学刊等 ),旅游专报7种(中国旅游报等)。
《旅游学概论》(第1章)
3、 旅游学是研究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社会环境方面影响 的科学 概括而言,旅游学是将旅游作为综合的社会现象,以世界范围 为统一整体研究旅游的产生发展及其活动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二)旅游学研究的任务
从旅游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出发,对旅游活动的产生 ( 和发展、旅游活动的三要素(主体——旅游者、客体—— 旅游资源、媒介——旅游业)、旅游业的构成、旅游市场、 旅游经济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问题,作出比较科学的系统 的阐述。 具体而言: 1、阐明旅游的本质和社会性质,揭示旅游活动的产生、 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研究旅游活动的基本因素以及 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3、研究旅游业的实质、结构和组织。 4、阐明旅游行政组织和旅游政策的重要意义。 5、研究旅游活动及旅游业产生的各种社会影响 。
【Q】国内外旅游学研究概况如何?
一、国外旅游学研究概况 其研究的发展可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之前:主要从经济角 度来研究旅游经济问题。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 的进一步发展,西方国家旅游业也以较快的速 度向前发展。 最早对旅游活动进行比较系统研究的国家是 意大利、奥地利、德国、英国和美国。
[Q] 旅游的本质属性有哪些?
1、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2、旅游是精神上的高层次消费活动; 3、旅游是一种以审美为特征的休闲活动; 4、旅游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Q]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一、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要素:行、游、住、 食、购、娱六个方面。 二、旅游活动体系的构成要素: 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 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 旅游活动的中介体——旅游业。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综合性特点的凸显,跨 文化、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逐步被采用,从旅游地 理和经济以外的其他学科角度对旅游的研究也涌现出 了 许多成果。 但是我国旅游研究还存在着 理论落后于时间的滞 后现象和定量分析不足的问题。 旅游研究又是一个多 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尚有 一定的难度,应开拓研究范围,改进研究方法,逐步 地加以完善和发展。
第1章 绪论《旅游学概论》PPT课件
第1章 绪论
1.1 旅游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1.1.1 国际旅游研究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旅游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旅游的经济研究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 纪60年代)
2)旅游研究的全面发展和旅游学的形成阶 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3)旅游学的综合研究阶段(20世纪90年代 至今)
1.1 旅游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研究对象:
➢ 旅游活动及与旅游活动有关的各种社会现象所特有的规律
性的东西,就是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 旅游是一项由人的主观意志和其他有关的客观条件共同引
发的社会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现象。
➢ 这一活动的实现或现象的发生,有三个方面的要素是不可
或缺的:
一是旅游主体, 即旅游者;
二是旅游客体, 即旅游对象,或 称旅游资源;
三是联结主体与 客体的旅游媒体, 即现代意义上的 旅游业。
1.2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
①旅游发展史的研 究。源自②旅游活动的基本 要素以及各要素之
间关系的研究。
③旅游与文化及旅 游与社会的研究。
④将旅游作为一种 地理现象进行的研
究。
⑤旅游行政组织和 旅游政策法规的研
究。
⑥旅游实务的研究。
3)我国旅游学学科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尽管我国的旅游学界提出了一系列与旅游相 关的概念,如旅游影响、旅游动机、旅游细分市场、 旅游目的地、旅游收益增值率等,但这些概念很少 为旅游研究所独有。
其次,这些旅游概念没有形成一个独特的系统。
最后,旅游学没有以经验来检验其陈述正确与否的 特有标准。
1.4 旅游学的研究方法
②这些概念 要形成一个 独特的逻辑 结构;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 旅游概述
第一节 旅游的基本概念
李天元: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它原因离 开自己的长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以及由此 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旅游一词作为一般日常用语,其含义不包括以商务为代表的事务性外出活 动。但在旅游研究中,差旅事务性活动应纳入旅游概念的范畴,因为: 差旅期间几乎都伴有参观或游览活动 旅游接待国或地区都把因事来访者的消费纳入旅游收入账户 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众多国际组织都将事务性来访者纳入旅游者的统 计范畴
三、旅游活动的构成
三要素论:
旅游主体—旅游者(主体地位) 旅游客体—旅游资源(客体、对象的地位) 旅游媒体—旅游业(媒介、桥梁和纽带)
六要素论:
吃、住、行、游、购、娱六类活动。
旅游者 (主体)
旅游服务业 (中介体)
三个支柱
旅游饭店
旅行社
旅游资源 (客体)
旅游交通
行宿游食购娱
四、旅游活动的特征
旅游行为特征—文化干涉
旅游者以异乡人的身份前往旅游目的地,他所表现出的 不同文化气息会与当地文化形成反差,一般认为,在旅 游发展的不同生命周期,旅游者对这种文化反差会采取 不同的态度,从顺应到漠视在到干涉。
旅游者对当地文化的干涉表现为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 互为矛盾,一种是旅游者对当地文化的古老、陈旧、落 后表示蔑视,通常,旅游出发地文化属高势能文化,而 旅游目的地文化属于低势能文化,对于高势能文化的 “携带”者——旅游者,往往会为自己拥有的先进文化 感到骄傲和自豪,而对当地文化的表示出傲慢与偏见甚 至干涉。另一种是旅游者极力追捧当地那些极具特色的 民俗文化,并竭力保护即将消失的文化遗产,这种情况 都是旅游者本能的占有意识在旅游文化上的体现。
旅游消费与日常消费不同 由于旅游本身的特征,旅游消费与人们日常生活消费存 在许多差异。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绪论课件
• 例4:目的定义( 上世纪50年代)
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旅游研究: “旅游是暂时在异地的人的空余时间 的活动,主要是出于修养;其次是出 于受教育、扩大知识和交际的原因的 旅行;再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 动,以及改变有关的关系和作用。 (强调旅游的基本目的是消遣和增长 知识)
• 例5:供需定义
•◎什么是旅游?
考证
• 关于“旅”,《周易》中有旅卦,唐代学者孔颖达在 《周易正义》中解释“旅”字是这样说的:“旅者, 客寄之名,羁旅之称。失其本居而寄他方,谓之 为旅。 ”
• ——旅卦是《易经》第56卦火山旅(旅卦)依义顺时,属下下卦。象曰:飞鸟树上垒窝巢, 小人使计举火烧,君占此卦为不吉,一切谋望枉徒劳。
• 例2:综合性定义( 1942年)
• 瑞士学者汉沃克尔和克拉普夫:旅游 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 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 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会牵涉任何赚钱 的活动。(强调旅游必将产生经济和 社会关系,即旅游的综合性内涵。上 世纪70年代为“旅游科学专家国际 联合会AIEST”所采用,又称“艾斯特” 定义)
• 例3:流动定义( 1974年)
• 英国的伯卡特和梅特列克:“旅游发 生于人们前往和逗留在各种旅游地的 活动,是人们离开他平时居住和工作 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一个旅游目的 地运动和逗留在该地的各种活动。” (强调旅游的本质特征异地性和暂时 性)
• 英国里考瑞什:“旅游是人的运动, 是市场的运动而非一项产业的运动, 总之,是流动人口对接待地区及其居 民的影响。(强调旅游活动的本质是 人的流动以及旅游对东道社会的重要 影响)
1980,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伯特·麦金 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旅游是
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访问者的过程 中,由于游客、旅游企业、东道政府 及东道地区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产生 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强调 旅游引发的各种现象和关系,即旅游 的综合性。)
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旅游
根据停留时间分为:过夜的国际旅游和不 过夜的国际一日游。
国际旅游
入境旅游 出境旅游
过夜旅游
不过夜一日游 过夜旅游 不过夜一日游
图 1-1 国际旅游分类图
3.太空旅游:太空旅游至少有4种途径,即 飞机的抛物线飞行、接近太空的高空飞行、 亚轨道飞行和轨道飞行。 (二)按照旅游活动的内容划分
4.商务旅游:一般商务旅游、政务旅游、学 术旅游、其他商务旅游。如参加世博会、服 装节、糖酒会等。(上海世博会展馆)
5.文化旅游:考古游、工业游、农业游、大学游、 红色旅游等。如:让游客从事农耕、收获、采摘、 垂钓、饲养等活动,享受回归自然的乐趣。
6.探亲访友:婚礼、葬礼、生日、纪念日等, 这种旅游能够满足个人某种需求。如:享受和亲 人团聚的乐趣。
互助为指导思想的一种交友旅游活动,是经济旅行(没 有中间商)。互助游就是交朋友去旅游,使网络上的人 脉关系走向现实世界,强调旅行不该只是"我路过",而 应该是"我体验"。
(六)按旅游费用的来源划分 以旅游费用来源可划分为自费旅游、公费旅游、
社会旅游、奖励旅游等。 (七)按旅行方式划分
以旅行方式不同来可划分为徒步旅行、汽车旅 行、自行车旅行、航空旅行、铁路旅行、游船等。
4
马丁.普(美 国 1979)
为了消遣而进行的旅行, 在某一个国家逗留的时间 至少超过24小时。
该定义强调旅游的时间性, 指出了各国在统计国际入境 旅游人数的时间标准。
5 伯特麦金 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访 该定义强调旅游的综合性, 托什和夏 问者的过程中,由于游客、 指出旅游引发的各种现象和 西肯特格 游旅企业、东道政府及东道 关系。 波特(美 地区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产 国 1980) 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旅游学概论第1章-旅游历史
行为与动机 旅游者活动 东道主与游客关系 社会影响
旅游心理学 旅游人类学 旅游社会学
心理学 人类学 社会学
旅游文化活动 旅游经济活动 供求关系 旅游资源因素 旅游统计因素
旅游文化学 旅游经济学 旅游地理学 旅游统计
文化学 美 学 经济学 地理学 统计学
2、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
(1)宗教旅行
资料:关于宗教旅行
宗教旅行是以宗教朝圣为目的的旅行,这种旅行在 古代出现很早,也十分盛行。 宗教旅游,大体上可归纳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主 张宗教旅游主要指的是宗教信徒因宗教目的而从事 的旅游活动,如朝圣、求法、传法、云游等。另一 种观点认为,围绕宗教旅游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便 可视之为宗教旅游。 就宗教旅游而言,上述两种观点显然也立足于不同 的界定角度。第一种观点立足的是旅游的目的,第 二种则是旅游资源
掌握常 用专业 术语
熟悉基本 专业理论 知识
建立适当的学习途径:
图书馆、阅览室学习
课堂听课
网络学习
社会实践活动
多观察、多看、多去想,理论联系实际
本课程的考核办法
学生的总评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
试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考核成绩又细分为 课堂表现、案例讨论和平时作业成绩。平时 考核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 占总评成绩的70%。
旅游学
旅游活动
旅行社管理 饭店管理 旅游交通管理 风景区经营管理 旅游会计
管理学 市场学 交通运输管理 环境学 市场营销
旅游企业管理
旅游产业活动
旅游市场营销 社会学 行业质量管理 旅游行业管理 政策法规 行业发展规划 规划学 法学
旅游学概论第一至八章((不是权威资料,仅供参考))
旅游学概论第⼀⾄⼋章((不是权威资料,仅供参考))第⼀章旅游产⽣与发展第⼀节原始社会早期⼈类迁移活动(原始社会早期—新⽯器时代中期)1. ⽬前的基本共识:⼈类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是从早期的旅⾏活动发展演进⽽来。
2. 运⽤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解释为何为原始社会⼈类活动为迁移:背景:(1)⼈类⽣活状态⼀直处于饥饿和⾃然灾害中的不确定因素中;(2)没有剩余物。
背景说明:到新⽯器时代中期,缺乏劳动剩余物,还不存在有意识的⾃愿外出旅⾏的需要。
迁移:(1)在这段时期⼈类从某地迁到另⼀个地⽅,但此类活动都因为⾃然因素,⼈为因素的威胁⽽被迫进⾏,出于求⽣本能。
因此,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段时间⼈类没有客观上的展开旅游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没有外出旅⾏的愿望⼈类的迁移活动带有被迫性和求⽣性。
不为现今意义上的旅⾏或旅游活动。
第⼆节⼈类旅⾏需要的产⽣和发展旅⾏需要产⽣的背景:(经商,贸易)(原始社会末期---奴⾪制度早期)三次社会⼤分⼯:(1)畜牧业和农业;部落间交换仅有的少量劳动剩余物。
(2)⼿⼯业和畜牧业,农业:⽣产技术提⾼进步,产品交换数量范围变⼤,⼿⼯业产品的⽣产⽬的是为了交换。
(3)商业和农牧,⼿⼯业:原始社会⽡解奴⾪制社会形成,易货贸易的发展,⼈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产需求情况,去交换⾃⼰的产品和货品,由此产⽣了旅⾏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因此,⼈类最初旅⾏活动不是消遣和度假活动,⽽是出于现实主义⽬的,特别是经商贸易,扩⼤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促发产⽣的经济活动,在最初年代,商⼈开创了旅⾏的通路。
奴⾪制社会的旅⾏发展:(奴⾪制社会时期)(1)西⽅代表:古罗马帝国奴⾪制国家的发展繁荣,客观上为当时旅⾏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疆域辽阔,秩序稳定,⽣产技术提⾼,航海技术较发达,许多宽阔的⼤道,旅店产⽣。
旅⾏活动基本上在本国境内进⾏,以较近距离旅⾏为主,也有国际性经商贸易旅⾏。
(2)东⽅代表:中国商朝与西⽅相似,商朝为中国奴⾪制社会经济繁荣时期,交通运输⼯具从夏朝⾈车的普及和⼤型牲⼝⽤于交通运输,春秋战国时期,商贸活动更⼤发展,出现⾏踪遍天下的⼤商⼈,吕不韦等。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
第一章旅游第一节旅游与旅游学一、旅游学(一)旅游学是新兴的边缘学科旅游学研究的是人类旅游活动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它与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环境学、管理学、生态学及历史、地理等都有密切联系(二)旅游学研究的内容旅游学研究的内容一般包括:(1)旅游历史;(2)旅游的主体——旅游者(3)旅游的客体——旅游资源(4)旅游媒介——旅游业(5)旅游业的影响(6)旅游营销(7)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二、“旅游”一词的来源讨论:无论是汉语中的“旅游”,还是英语中的“Tourism”,在使用中都存在一词多义的情况。
请看下列对话:对话一:“暑假期间你去哪了?”“到西藏旅游去了。
”对话二:“你喜欢从事什么工作?”“旅游。
”对话三:“你是学什么专业的?”“旅游。
”对话四:“你认为当今世界发展中,最突出的现象是什么?”“旅游。
”对话一中的“旅游”是指旅游活动。
对话二中的“旅游”是指旅游行业或旅游业。
对话三中的“旅游”是指旅游学科或专业。
对话四中的“旅游”是指一种内涵更为广泛的发展现象。
由于语境不同,“旅游”一词的含义也不尽相同。
对于中文语境我们比较容易理解,但对于英文中的“Tourism”一词,若不认真体会其语境,而一概译为“旅游”,则很可能引起混淆或使人产生误一、旅游旅游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
各国专家学者以国际组织对旅游的定义很多,比较权威的定义有以下两个(一)“艾斯特”定义是由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与1942年提出的,后来被旅游科学转接国际联合会所采用艾斯特定义的内容是:“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不会导致长期定局,并且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但是请大家思考一下。
现在我们都有出差的经历,某个集团经理出差进行商务会谈,在前往及返回的过程中,会涉及到游览观光,当然,主要目的还是赚钱。
这就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商务旅游。
那按照埃斯特这个定义,商务旅游也就不算旅游了吗?(二)世界旅游组织定义按照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定义,旅游时“人们为了休闲、上午和其他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环境,到漏泄地方去以及在哪些地方停留的活动”那么请大家思考。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旅游学基本概念 旅游学理论基础
旅游学概述 旅游学研究方法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旅游学概述
旅游学定义
旅游学是一门研究旅游活动及其现象的学科 旅游学涉及旅游需求、供给、市场、资源、环境等多个方面 旅游学旨在揭示旅游活动的规律为旅游规划、开发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旅游学具有跨学科的特点涉及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旅游业概念与分类
旅游业定义:为旅游者提供服务 的一系列行业和部门的集合。
旅游业的分类:根据服务类型和 业务范围可以分为传统旅游业和 现代旅游业。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旅游业的构成:旅行社、酒店、 交通运输、景点等。
旅游业的特点:综合性、敏感性、 劳动密集型等。
04
旅游学研究方法
旅游学研究方法概述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实验法:通过控制一定条件下的实验观察实验结果的变化分析原因。 观察法:通过实地观察、记录和分析旅游现象获取第一手资料。 内容分析法:对旅游相关资料进行定量分析挖掘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05
旅游学理论基础
旅游学理论基础概述
旅游学定义: 研究旅游活动 及其现象发生、 发展的规律和 机理的科学。
旅游学的研究方 法与意义
03
旅游学基本概念
旅游者定义与分类
添加标题
旅游者的定义:指离开常住国到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暂时性访问、观 光、度假、休闲等活动的个人或群体。
添加标题
旅游者的分类:按照旅游目的可分为观光旅游者、度假旅游者、商务 旅游者、会议旅游者等;按照旅游时间可分为长期旅游者和短期旅游 者。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
❖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从农业、畜牧业 和手工业中分离出来
一、古代旅行活动(19世纪40年代以前)
1、基本状况
(1)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沒有旅行 的物质基础,仅有受战争、自然等因素的影响为生存而 被迫进行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行的范畴。
❖
现代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
❖
旅游活动基本类型的特点
❖
旅游活动的经济影响
第一节 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人类旅游活动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大体经历了 三个阶段
▪ 19世纪40年代以前:
古代旅行阶段
▪ 18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近代旅游阶段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现代旅游阶段
其整个发展演进过程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 面
2、特点
(1)从旅行的形式看:第一,商务旅行居主 导地位;第二,其他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中,
又以宗教旅行为主要形式。(如,伊斯兰教规 定:全世界有经济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要作一 次长途旅行,到麦加去朝觐)
(2)从参加旅行的人数及其成员看:参加人 数较少,主要是统治阶级、少数富人和一部分 文人。
(3)从旅行活动的发展看:封建社会已经开 始出现为旅行活动服务的交通、旅店、饭馆等 旅行服务行业。
第一章 旅游产生与发展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旅游活动
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现代旅游活动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基本状况
及其原因;认识现代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要
求学生初步了解旅游的起源、发展演变及其规
律。
本章教学重点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旅游活动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旅游学概论1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的发展,认识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一最基本的旅游活动发展规律。
(一)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一般)识记:原始社会早期的社会经济特点;人类迁徙活动的原因和目的。
理解:原始社会的人类迁徙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二)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重点)识记: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的特点理解: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三)封建社会的旅行发展(重点)理解: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的特点;欧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发展的特点;封建社会旅行发展的特点。
(四)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重点)识记:铁路运输方式对于旅游发展的影响;近代旅游业诞生的标志。
理解: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托马斯·库克被尊为旅游业先驱的原因。
(五)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旅游活动的影响(一般)识记:现代旅游产生的标志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旅游活动的影响(六)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次重点)识记:现代旅游的概念理解: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第二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作为旅游学研究对象的旅游概念,学会分析并掌握旅游活动的性质,熟悉旅游活动的特点及意义,了解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以及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常用指标。
(一)旅游的概念(重点)识记:“艾斯特”定义;旅游的定义理解:“艾斯特”定义的内容和特点(二)旅游活动的类型(次重点)识记: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国际旅游、国内旅游的概念理解: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差别(三)旅游活动的性质(重点)理解:旅游活动是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旅游活动的性质。
(四)旅游活动的特点(重点)识记:大众旅游、奖励旅游、社会旅游的概念理解:旅游活动的特点;旅游活动的普及性;旅游活动的地理集中性;旅游活动的季节性;旅游活动季节性的成因。
应用:分析旅游活动季节性的成因及表现(五)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指标(一般)识记: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常用指标;旅游收入、国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支出的概念第三章旅游者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旅游者的概念,影响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及其意义,了解旅游者类型的划分方法并熟悉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求特点。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旅游与旅游活动
1933年,英国的F.W.奥格威尔出版《旅游活动》一书, 主要研究了旅游者的流动规律。 1935年,德国的吕克斯曼发表《旅游业概论》,英国的 诺尔瓦勒出版《旅游事业论》。 20世纪40和50年代,涌现了一批有影响的旅游研究论 著,如瑞士圣加尔大学亨泽克尔和伯尔尼大学克雷夫的著 作《普通旅游学概要》、意大利特罗伊西的《旅游及旅游 收入的经济理论》、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贝内克的《旅游业 基本理论》等。
二、旅游的本质
1、审美本质 旅游活动追求精神享受 审美享受是旅游活动的本质
2、社会本质
“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与世隔绝而独立生
存”——亚里士多德
“人生不能无群”——荀子
旅游是一种积极而健康的社会交往
活动
“中心化交往模式”下的人们受到压抑
“全通道化交往模式”是人们追求的健康
愉快的社会关系
怎样理解关于旅游的定义!
1、指出了旅游的5个基本特征
异地性 旅游的 特点
暂时性
流动性
享受性 非定居和非就业性
2、指出了旅游活动具有多种目的和动机 观赏自然风光――――――――了解自然 体验异国、异地风情―――――了解社会 增长知识、探险、保健――――完善自我 商务、公务、会议――――――发展事业
2、关于旅游活动
• • • • • 旅游与旅游活动的区别 人类旅游活动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旅游活动有哪些类型? 旅游活动基本类型有哪些特征? 旅游活动对经济、社会、政治的影响?
3、关于旅游者
• 什么的旅游者?特别是对旅游者应 怎样进行统计? • 旅游者产生的条件是怎样的?
4、关于旅游资源
• • • • 什么旅游资源?有哪些特点? 旅游资源包括哪些类型? 我国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应怎样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开发 和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国际旅馆协会
第六节 旅游组织
二、我国的旅游组织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旅游组织可分为行政、行业和学 术团体三种。
1. 旅游行政管理机构
• • • • 三个层次:国家旅游局、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 和县(市)旅游局 国家旅游局: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 是国务院直属的主管全国旅游行业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 下设七个职能司:办公室、综合协调司、政策法规司、 旅游促进与国际联络司、规划发展与财务司、质量规范 与管理司、人事劳动教育司
第六节 旅游组织
一、国际性的旅游组织
1. 世界旅游组织(Word Tourism Organization, WTO)
• • •
成立于1975年,总部设在马德里 最高权力机构:全体成员大会,每两年召开一 次 现有正式会员144个,我国于1983年10月5日被 该组织接纳为第106个成员国。
第六节 旅游组织
• 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 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 旅游的属性?
• 社会、文化、经济、消费
• 旅游的特点?
• 广泛、综合、参与、季节
• 旅游的类型?
• 国内、国际 观光、度假、公务、专项
一、国际性的旅游组织
2. 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PATA)
• • • • 成立于1951年,总部设在美国旧金山 每年召开一次 成立于1951年5月,提出了著名的“艾斯特”定义 宗旨是鼓励、支持成员间的交流,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推 广科研应用,并出版发行《旅游评论》季刊,是一个民 间性的学术团体
3. 国际旅游科学专家协会
第四节 旅游的特点
一、广泛性
1. 旅游者构成的广泛性 2. 旅游地域的广阔性和活动领域的多面性 3. 旅游内容的丰富性及其所属性质的多样性
二、综合性
• 指旅游是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 社会活动
第四节 旅游的特点
亲临其境、身体力 行的不可替代性 分为主动参与、被动参与
旅游 精神愉悦
目的
在何处进行
异地 或常住地
异地
联系
• 只有旅行而没有游览构不成旅游; • 没有以旅行为前提的也仅仅是游览而不是 旅游。 • 只有旅行和游览相结合才能构成完整的旅 游。
三、旅游的内容
• 旅游是以“游”为主,集食、住、行、游、 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活动。
• 游览是旅游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
四、季节性
• 指旅游活动因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的 制约而呈现出淡季、旺季、平季的差异性
第五节 旅游的类型
一、按旅游区域划分: 1. • • • 国内旅游 地方性旅游(当地居民在本区、本县、本市范围内的短 期旅游) 区域性旅游(离开居住地到邻近地区的风景名胜区) 全国性旅游跨省份的
2.
国际旅游 根据国界和国籍:出境游、入境游 根据旅途长短:跨国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
第五节 旅游的类型
二、按旅游目的划分: 1. 观光旅游
• • 人类早期的旅游形式,目前最主要和最普遍的 旅游活动类型 所谓观光旅游,主要指旅游者到异国他乡游览 自然山水、鉴赏文物古迹、领略风土民情,从 中获得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审美情趣, 以达到消遣娱乐、积极休息和愉悦身心的效果。
第五节 旅游的类型
第六节 旅游组织
一、国际性的旅游组织
4. 世界旅游社协会(WATA)
• • • • • • 成立于1949年,总部设在日内瓦 每年出版年刊——《世界旅游社协会万能钥匙 成立于1947年,总部设在巴黎 正式会员:各国的全国性旅馆协会 联系会员:旅馆相关的其他组织以及旅馆企业、旅馆院 校乃至个人。 主要宗旨:联络其会员并研讨国际旅游的旅馆供需情况, 促进会员之间的交流合作。
第一章 旅游概述
学习目标 • 了解旅游产生的过程 • 明确旅游的定义和属性 • 掌握旅游的特点和类型
第一节
旅游的产生
尽管世界各地社会发展有快有慢,旅游的 产生有先有后,但都经历了一个从萌芽、产生、 发展而日趋成熟的过程。
研究结果表明:旅游是在旅行中孕育,又 是在旅行中分离出来的。
第一节
旅游的产生
三、旅游的产生源于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 求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成熟。
虽然旅游古已有之,但绝非有了人类就有旅 游。 旅游是人类进化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 定阶段的产物,并伴随着人类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发 展变化的。 就个体而言,旅游者的产生,是追求自身价值 实现的文化意识和经济条件成熟的结果。 人类具有自觉目的意识的旅行萌芽于原始社会 的末期。而具有现代意义的旅行和旅游活动是文明 社会的产物,首先在世界的文明古国中出现。
2. 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
3. 旅游设施和管理服务是一定社会文化 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
第三节 旅游的本质属性
三、旅游的经济属性 四、旅游的消费属性 旅游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超出 生存需要的一种高级消费形式。 所谓高级消费,主要是就旅游消 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而言。将衣食住行 等物质消费和游览、娱乐等一系列劳 务消费有机的结合起来。
第六节 旅游组织
二、我国的旅游组织
2. 旅游行业组织
(1)中国旅游协会 • 成立于1986年1月 (2)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 • 成立于1986年2月 • 挂靠国家旅游局,受其委托,协助检查旅游饭店星级评 定工作。
3. 旅游学术团体
• 中国旅游文学研究会 1987年成立于安徽九华山
思考
• 旅游的定义?
第二节 旅游的定义和内容
• 一、旅游的定义 • 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 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 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主要动力 和目的
二、旅游、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区别与比较
旅行
就业、 商贸、 求学、 迁居等 异地
游览
边走边看。
具有‘步移景 异’功能和动 与静相结合的 活动形式。
《旅游概论》
• 为什么要学习《旅游概论》? • 《旅游概论》能带给你什么?
• 周穆王与西王母
• 哪些人称为旅游者?有什么特征?
你喜欢哪一种旅游资源? 历 史 文 物 古 迹
民 族 文 化
事
件
娱 乐 设 施
自 然 风 光
动 植 物 资 源
你知道旅游业包括哪些吗?
饭 店
旅 行 社
旅 游 景 点
商人 推销商品、占领市场、外出进行产品交换,长途贩卖 ﹥ 经商旅行
(三)经商旅行中孕育着旅游的因子
经商的目的——赚钱
(四) “享乐旅行”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 生
所谓“享乐旅行”,是指出自消遣娱乐和享受 人生价值的需要而进行的非功利性的旅行活动。 实质上就是具有现代旅游意义和本质特征的古 代旅游活动。
二、按旅游目的划分: 3. 公务旅游
• 指以某种公务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它是以某些 具体功利性目的和旅游相结合的旅游形式,是 旅游内涵的一种延伸。
•
主要包括:商务旅游和会议旅游
第五节 旅游的类型
二、按旅游目的划分: 4. 专项旅游
• • 指以满足某种特定需要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具 备定向性和专题性。 主要包括: 宗教旅游、购物旅游、会展旅游
• 旅游是在异地他乡从事的活动
第三节 旅游的本质属性
一、旅游的社会属性 1. 旅游主体具有社会性
旅游主体——旅游者
2. 旅游客体的社会性
旅游客体——旅游资源以及社会对旅游者活 动所能提供的各种条件
3. 社会的发展进步,促使人们的旅游观念发 生变化。
第三节 旅游的本质属性
二、旅游的文化属性 1. 旅游者是依赖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产 生的
第五节 旅游的类型
三、新型旅游
1. 乡村旅游
• 指以农业资源为对象的观光、度假、娱乐、康乐、民俗、 科考、访祖等的复合型旅游活动。 包括:观光农业旅游、休闲农业旅游和生态农业旅游。
•
2. 工业旅游
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
3. 诸如自由行或自助游、自驾游、驴友团、无景 点游、高山徒步旅游、乘骑马匹或骆驼旅游、 草原或沙漠探险、生态旅游等均属于新兴旅游 形式。
旅游市场指什么?
你知道旅游会带来哪些影响吗?
经 济 影 响
环 境 影 响
社 会 文 化 影 响
《旅游概论》课程简介
• 第一章 旅游概述
• 第二章 旅游简史 • 第三章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 第四章 旅游业的构成 • 第五章 旅游市场
• 第六章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 第七章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一、 旅行源于迁徙活动
人类不停地迁徙,四处寻找适宜的生存环
境。
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旅行的物质基础, 主观上亦无外出旅行的愿望。当时人类迁移活 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他们不属于现今意 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思考:“迁徙”和“旅行”共同的特征是 什么? 空间移动
二、旅游在旅行的发展中孕育和分离
(一)旅行观念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人类历史上三次社会大分工的结果—商业的产 生 人类的剩余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商业随之 而生,这就是人类旅行观念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 (二)商人开创了旅行的先河
二、按旅游目的划分: 2. 度假旅游
• • 旅游者多为来自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富裕的旅 游者或一些中老年人士。 为避暑避寒,寻求幽雅清静的生活环境,欢度 假期、治疗疾病,或参加一些有益健康的体育 活动和一些有趣味、有特色的消遣娱乐活动, 以达到消除疲劳、减少疾病、适意娱情、增进 健康的目的。
第五节 旅游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