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苏科版
苏科课标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目标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2.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解决问题.重点、难点重点:1.三条性质的推导.2.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解决问题.难点: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解决问题时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逆向思维现在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利用同位角相等,或者内错角相等,或者同旁内角互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三种方法.在这一节课里:大家把思维的指向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数量关系又该如何表达?二、实践探究1.学生画图活动: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出两条平行线a∥b,再画一条截线c与直线a、b相交,标出所形成的八个角.2.学生测量这些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表内.3.学生根据测量所得数据作出猜想.图中哪些角是同位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图中哪些角是内错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图中哪些角是同旁内角?它们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在详尽分析后,让学生写出猜想.4.学生验证猜测.学生活动: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同样度量并计算各个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5.师生归纳平行线的性质,教师板书.平行线具有性质: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称为两直线平行,内错相等.性质3:两条直线按被第三条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称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教师让学生结合右图,用符号语言表达平行线的这三条性质,教师同时板书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因为a∥b,因为∠1=∠2,所以∠1=∠2,所以a∥b.因为a∥b,因为∠2=∠3,所以∠2=∠3,所以a∥b.因为a∥b,因为∠2+∠4=180°,所以∠2+∠4=180°,所以a∥b.6.教师引导学生理清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判定的区别.学生交流后,师生归纳:两者的条件和结论正好相反由角的数量关系(指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得出两条直线平行的论述是平行线的判定,这里角的关系是条件,两直线平行是结论.由已知的两条直线平行得出角的数量关系(指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的论述是平行线的性质,这里两直线平行是条件,角的关系是结论.7.进一步研究平行线三条性质之间的关系.教师:大家能根据性质1,推出性质2成立的道理吗?结合上图,教师启发分析:考察性质1、性质2的结论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1换成∠3,教师再问∠1与∠3有什么关系?并完成说理过程,教师纠正学生错误,规范地给出说理过程.因为a∥b,所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3=∠1(对顶角相等),所以∠2=∠3.教师说明:这是有两步的说理,第一步推理根据平行线性质1,第二步推理的条件不仅有∠1=∠2,还有∠3=∠1.∠2=∠3是根据等式性质.根据等式性质得到的结论可以不写理由.学生仿照以下说理,说出如何根据性质1得到性质3的道理.8.平行线性质应用.。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1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1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7.2节“探索平行线的性质1”是学生在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以及平行线的概念后,进一步研究平行线的性质。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平行线的性质及推论,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探究并发现平行线的性质,进而总结出一般性结论。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基础,对直线、射线、线段和平行线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平行线的性质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和思考来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及推论。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平行线的性质及推论。
2.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平行线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
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通过引导发现,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几何图形资料,如直线、射线、线段和平行线的图片。
2.准备探究活动所需的各种教具,如直尺、三角板、圆规等。
3.准备课件,用于展示问题和引导学生的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直线、射线、线段和平行线的图片,让学生回顾这些基本几何图形的概念。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平行线有哪些性质呢?”让学生思考,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做铺垫。
2.呈现(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每组发放一些几何图形资料和探究工具。
教师提出探究任务:“请你们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观察、操作和思考,发现并总结平行线的性质。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
- 1 - 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第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运用它进行简单的运算和证明,能够运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一基本事实证明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掌握相关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其互换;3.在定理的探索中锻炼观察能力,并尝试与他人合作开展讨论、研究,并表达自己的见解;4.在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方法,逐步形成严谨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探究平行线的性质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与联系.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情景导入:小明沿正北方向走到A 点,向左转50º行进到B 点,为了保证继续行进的方向与开始时平行,小明应向哪个方向转多少度?二、复习提问(1) 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哪些?怎样用符号语言表述?(2) 若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有什么关系呢?三、探究新知 实验猜想:既然同学们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那么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利用“几何画板”制作的课件的动画演示初步得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四、例题:例题1:例1 如图是梯形上底的一部分,已经量得∠A =115°,∠D =100°,梯形另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4 32 1ACB DE E D C B A例题2:如图,已知AB∥CD,∠1=110º,你能求出∠2、∠3、∠4的度数吗?例3:如图,在△ABC中,(1)若∠BDE=120º,∠B=60º.请说明DE∥BC.(2)若DE∥BC,且∠C=40º.求∠CED的度数.对比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从角的相等或互补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是平行线的判定;反过来,由直线的平行得到角的相等或互补关系,是平行线的性质.五、练习:1.如图,AB、CD被EF所截,AB∥CD.按要求填空:若∠1=120°,则∠2=_°();∠3=-∠1=°()2.如图,已知AB∥CD,AD∥BC.填空:(1)∵ AB∥CD (已知),∴∠1=∠();(2)∵ AD∥BC(已知)∴∠2=∠().3.如图,已知AB∥CD,AD∥BC.判断∠1与∠2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六、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会正确运用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说出来告诉大家.七、课后作业:1.2.思考题(选做).已知:如图∠1=∠2,∠A=∠C,说明:AE∥BC.- 2 -。
七年级数学下册 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案1 (新版)苏科版
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理解、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说理、计算;2.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活动过程,提高对图形的认识、分析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根据图形中的已知条件,通过简单说理或推理,得出欲求结果.教学重点对平行线性质的掌握与应用.教学难点对平行线性质1的探究.教学过程(教师)学生活动设计思路创设情境,设疑激思——引入新课:如图,工人在修一条高速公路时前方遇到一座高山,为了降低施工难度,工程师决定绕过这座山,如果第一个弯左拐30°,那么第二个弯朝哪个方向才能不改变原来的方向?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让学生积极思考,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发表自己的观点(对错不论),激发他们探索新知的兴趣.利用情景导入,引出新问题,为学生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作好铺垫,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提问:根据同位角相等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回顾旧知.2.让学生知道两个命题之间内在的联系.通过复习回忆平行线的条件来引入新课的目的,一是温故而知新,促使学生实现知识思维的正迁移;二是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比较性质与判定的不同.探究新知实验猜想:作出两条平行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标出∠1、∠2,能借助你所画的图想办法解决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有怎样的数量关系?1.通过动手画图,度量角度,剪纸拼图操作并独立思考,在小组中交流结论;2.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的“度量”功能和图形的“平移”功能,直观验证相关结论.两者结合,得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样的基本事实.通过动手画图,度量角度,剪纸拼图等简单易行的操作调动所有学生参加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再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小组交流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再利用“几何画板”演示,让学生在操作和直观感知中感受数学事实.知识不再是教师灌输,而是由学生体验感悟而得,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乐学爱学.实践探索:通过课件的动画演示,当a与b不平行时,∠1与∠2的度数是否相等.引导学生当条件“两直线不平行”时,结论“同位角相等”不成立.1.三种语言互译:∵a∥b(已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观察思考,并归纳、小结得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并在图形变式中,体会“两直线不平行,同位角不相等.”在学生合作交流后,教师归纳并板演平行线的性质,规范文字语言,通过图形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互译,以及相关的反例,加深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例题1:如图,已知AB∥EF,DE∥BC.那么图中∠ADE与∠EFC相等吗?为什么?让学生自己学会分析,试用几何语言写出过程.参考答案:因为AB∥EF(已知),所以∠B=∠EF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因为DE∥BC(已知),所以∠B=∠ADE(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所以∠ADE=∠EFC(等量代换).师生互动,帮助学生理解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推理打下基础.例题2:如图,∠1与∠2互为补角,∠3=117o.求∠4的度数.进一步让学生自己写出解题过程.参考答案:因为∠1与∠2互为补角,即∠1+∠2=180o,所以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所以∠3=∠5=117o(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所以∠4=180o-∠5=180o-117o=63o.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从解题过程中了解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逐步提高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如图,B、C、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A=75°,∠1=55°,∠2=75°,求∠B的度数.学生思考、尝试运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老师适度点拨,并根据学生的解题情况板书规范的说理过程(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表现,可安排小组讨论).参考答案:解:因为∠A=∠2=75°(已知),所以AB∥C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B=∠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因为∠1=55°(已知),所以∠B=55°(等量代换).本题复习巩固学生已学知识及运用上述知识来解决,进一步提高学生“执果索因”的能力,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能力.能力检测:运用本节课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前面提及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图,工人在修一条高速公路时前方遇到一座高山,为了降低施工难度,工程师决定绕过这座山,如果第一个弯左拐30°,那么第二个弯朝哪个方向才能不改变原来的方向?积极思考解决办法——运用本节课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关键是根据题意可知由a∥b,可得同位角相等,所以向右拐30°才能不改变原来的方向.首尾呼应,既检测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学以致用”的道理.小结:1.知道两直线平行,你能得到哪些结论?2.平行线的性质与识别之间有何关系?3.在运用性质和判定回答问题时应注意什么?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困惑?共同小结.师生互动,总结学习成果,体验成功.课后作业:1.课本P15练一练第1、2题;2.思考题(选做):已知:如图,AB∥CD,∠1=∠2,则GP与QH的位置关系是什么?并说明理由.完成课后作业,选做思考题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完成.这样设计课后作业即可实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不但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同时也让学生了解逻辑推理的步骤,培养学生推理的能力,也为下节课的引入埋下了伏笔.。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2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探索平行线的性质》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并熟练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给出了丰富的实例,通过观察、猜想、证明等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直线的性质,对直线有一定的认识。
但平行线的性质较为抽象,需要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能熟练运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线的性质。
2.难点:平行线性质的证明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猜想、证明平行线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平行线的性质。
2.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行线现象,如楼梯、轨道等,引导学生关注平行线。
提问:你们观察到平行线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猜想平行线的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猜想。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自己的操作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得出平行线的性质。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有关平行线性质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解答疑惑。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行线的性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平行线性质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1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平行线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探究,又有实践操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等基本概念,对几何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平行线的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熟练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平行线的性质2.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平行线的性质。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平行线的性质图片、实例等。
2.教学卡片:用于学生分组讨论。
3.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板书:用于记录关键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实例,如 road、trn 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平行关系。
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平行线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提问:“你们发现平行线有哪些性质?”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套教学卡片。
要求学生根据卡片上的图形,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判断。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4.巩固(10分钟)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7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精品教案.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7.2 平行线的性质【学习目标】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
2、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并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计算。
3、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线性质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平行的性质【学习难点】应用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 【情境创设】在练习本上画两条平行线AB 、CD ,再画直线EF ,使EF 与AB 、CD 相交。
指出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课堂导学】1、如图,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a ∥b ,那么∠2和∠3相等吗?为什么?2、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AB ∥CD ,那么∠2和∠3互补吗?为什么?3、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 ;(2)两直线平行, ; (3)两直线平行, 。
如右图:∵a∥b(已知)∴= ()如右图:∵a∥b(已知)∴= ()如右图:∵a∥b(已知)∴+ =1800()【例题讲解】例1.如右图,BD平分∠ABC,ED∥BC,∠1=25°。
求∠2、∠3的度数.例2.如图,AD∥BC,∠A=∠C试说明AB∥DCA D EF B C【课堂检测】1.如图,如果AB//CD,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得∠1=∠CDE,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得∠1=∠BDF;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1+_____=180°.2.如图,如果∠BAC=∠ACD,那么____//____,∠BCD+∠_____=180°.3.如图,直线a//b,∠1=45°,则∠2=_ ___°,∠3=__ _°4.书本第15页练一练。
7.2.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
b
2
知识点:初识辅助线 例 3、如图所示,AB∥ED,
D=42°,BC 垂直于 CD 吗?
∠B=48°, ∠
A
B
A
B
CF
E
D
图(1)
GC
E
D
图(2)
图(1),过点 C 作 CF∥AB, 则∠BCF=∠B=48° 又∵AB∥ED ∴CF∥ED(平行线传递性) ∴∠FCD=∠D=42° ∴∠BCD=∠BCF+∠FCD =48°+42° =90° ∴BC⊥CD(垂直定义)
作辅助线的时候, 只能说作 CF∥AB, 而不能说作 CF∥AB ∥ED ,而是再证明 CF ∥ED ,利用的是 平行线的传递性.
本题证明方法很 多,还可以延长线段 BC 与 ED 相交,利用 三角形内角和知识也 可解决.
图(2),过点 C 作 CG ∥AB,利用两条直线 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再利用周角知识,也可求出∠ BCD 度数
通过平行线的性 质转化角度之间的关 系,要寻找已知角与 所求角之间的关联和 变化线路.
C
F
O
已知:BC∥AD,BE∥AF. B A (1)求证:∠A=∠B. (2)若∠DOB=135°,求∠A 度数.
练习 2. 如图,AB∥CD,根据图中标注的角,
由平行线的性质,
下列关系中成立的是(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 (主备人)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思路方法技巧) (个人)
一、知识准备.
1、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线的概念,以及如何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证明等方法,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性质。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提高他们的几何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平行线的概念,也有一定的作图基础。
但是对于平行线的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证明等过程,来理解和掌握。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平行线的特征,猜想平行线的性质,并通过证明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猜想、证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几何思维能力。
3.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平行线的性质。
2.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猜想、证明平行线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观察、猜想、证明平行线的性质。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平行线的性质的图片、例题、练习题等。
2.准备直尺、圆规等作图工具,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平行线的特征。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平行线有哪些性质呢?”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平行线的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平行线的性质。
同时,让学生用直尺和圆规尝试作图,验证平行线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每组选择一道练习题,用直尺和圆规作图,验证平行线的性质。
教师在旁边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选择几道题目,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作图过程,并解释平行线的性质。
七年级数学下册7_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案新版苏科版3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学目标 1.掌握平行线的三个特征(即性质定理),并能解决一些问题.2.理解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与应用教学难点平行线性质的运用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反过来,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二、探索新知合作交流一:看课本第13页图7—10。
1.猜一猜∠1和∠2相等吗?书上是如何验证的?你还有别的方法吗?2.图中还有其它同位角吗?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验证你的猜想。
3.在图7-10上任意画一条直线去截平行线AB、CD,所得的同位角都相等呢?通过操作我们得到: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符号语言:∵a∥b,∴∠1=∠2.合作交流二:如图:已知a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符号语言:∵a∥b,∴∠2=∠3.合作交流三:如图,已知a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符号语言∵a∥b,∴∠ 2+ ∠ 4=180°.三、学以致用1324132ab412ababc1234d例1如图,已知直线a ∥b,∠1 = 500,求∠2的度数.变式1.已知条件不变,求∠3,∠4的度数?变式2.如图,已知∠3 =∠4, ∠1=47°, 求∠2的度数?例2 如图,AB ∥CD ,∠A =∠D,判断AF 与ED 得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四、梳理知识平行线的性质:由“线”定“角”,平行线的判定:由“角”定“线”。
五、当堂检测 课本15页练一练1-3作业:《建构式生态课堂学习手册》第5页课时3 课外作业:《补充习题》第4页平行线的性质EBAF C D。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探索平行线的性质》这一节内容是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并对平行线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平行线的性质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观。
四. 教学重难点1.平行线的性质的推导和证明。
2.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图片,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思考。
3.准备黑板和粉笔,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行线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平行线的存在,并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的性质。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平行线的性质,并进行讲解和解释。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解答,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给予学生解答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平行线的性质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doc
7. 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总课时数 1第4课时主备教师 朱玲 参备教师 朱秋阳 教学目标 1.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三条性质的推导;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解决问题时的过程.教学 设 计一、 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板书)二、 出示目标(一)过渡语:我们要达到什么目标呢?请看: (二) 出示目标1.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2.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解决问题.三、 自学指导(一)过渡语:怎样才能达到当堂目标呢?请同学们按照指导认真自学。
(二) 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P (13~15).要求:1. 按P13 “探究”中的要求画图,理解平行线的性质。
2. 填“做一做”的1, 2两题,并会仿照其格式写出性质1,性质2,性质3的过程;3. 注意例题的步骤和格式。
如有疑问,可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6分钟后,看谁能背诵以上知识点性质1,性质2,性质3。
四、 先学(一)学生自学,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自学。
(二)检测1.过渡语:能回答上面几个问题的请举手。
教师提问2.过渡语:上面的问题同学们都能答上来了,那能不能正确应用呢?请看检测题。
1、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a//b, Zl=121°,求Z3的度数。
2、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由Z1=Z2,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为什么?cC3、如图,已知ZABC+ZACB=UO° , BO、CO分别是ZABC和ZACB的平分线,EF过点0且平行于BC,求ZB0C的度数。
2. 8分钟独立完成。
要求:作图用铅笔。
解题规范,书写工整。
分别请两位同学说出答案,其他同学做到练习本上。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五、后教(一)先交换练习本后更正请同学们认真看堂上板演的内容,能发现错误并能更正的请举手。
(指明尖子生更正)(二)讨论:(先让尖子生“兵教兵”)尖子生讲的不对或不全的,教师更正或补充)2.评:(1) L1//L2, L3丄L1.L3与L2有怎么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在教材中,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归纳能力,对于平行线的概念已有初步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平行线的性质理解不深,难以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线的性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平行线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分析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性质。
3.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行线的性质,并进行板书。
4.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行线的性质及运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行线的性质:1.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3.平行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时,内错角相等。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教案设计
§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学习目标】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在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
3.通过探究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以及综合运用平行线性质、判定等知识解题。
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及推导过程.【自主预学】1.预习课本P13到P15,有哪些疑惑?2.若∠1与∠2是同旁内角,∠1=50º,则()A.∠2=50ºB.∠2=130ºC.∠2=50º或∠2=130ºD.∠2的大小不定3.如图,OP∥QR∥ST,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1+∠2+∠3=180°B.∠1+∠2-∠3=90°C.∠1-∠2+∠3=90°D.∠2+∠3-∠1=180°【互动研学】一、创境引入课本P13数学实验室.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二、新知探究1.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说明“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说明“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如图,AD∥BC,∠A=∠C.AB与DC平行吗?为什么?你还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吗?321cbaFECDBA3.(1)如果∠3+∠4=180°,那么∠1与∠2是否相等?为什么?(2)如图,如果AB ∥CD ,∠B =37°,∠D =37°,那么BC 与DE 平行吗? 为什么? (3)如图,已知AB ∥CD ,∠B =120°,∠D =130°,求∠BED 的度数.(1)题图 (2)题图 (3)题图三、应用提升 4.在图(1)、图(2)图(3)、图(4)中,AB ∥CD ,说明∠A 、∠E 、∠C 的等量关系.图(1) 图(2) 图(3) 图(4) 四、自主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 五、当堂反馈1.如图,①如果AD ∥BC ,那么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___+∠ABC =180°;②如果AB ∥CD ,那么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_____+∠ABC =180°2.如图,平行直线a 、b 被直线l 所截,如果∠1=75°,那么∠2=______°,∠3=___°, ∠4=_______°,∠5=_______°,∠6=_______°,∠7=_______°,∠8=_______°._3.如图,Rt ABC △中,90ACB ∠=°,DE 过点C 且平行于AB ,若35BCE ∠=°,则A ∠的度数为( )A .35°B .45°C .55°D .65°4.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条ABCD 沿EF 折叠,若158∠=o ,则AEG ∠= .5.已知,如图14,a ∥b ,c ∥d,∠1=48°,求∠2,∠3,∠4的度数。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2)》优秀教学设计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2)》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2)》是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对平行线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具体性质的证明和运用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引导和帮助,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线的性质。
2.难点:平行线性质的证明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通过问题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平行线的性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平行线的性质。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准备一些平行线的性质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
例如,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在现实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行线?它们有什么特点?”等。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平行线的性质的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这些平行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平行线的性质。
可以让学生用直尺和圆规作图,或者进行一些实际测量。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探索平行的性质教案一、教材分析平行线的性质是继平行线的判定之后,是学生今后学习与平行线有关的几何知识的基础,因此这节课在初中数学知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及条件解决问题。
2、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3、通过尝试数学语言的表达体验,数学语言的优美与经验,培养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三条性质的推导,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及条件解决问题难点: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及条件解决问题四、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是什么?2、如何说明直线a//b? b【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平行线的判定,强调条件是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和同旁内角互补,结论是两条直线平行,通过研究角的数量关系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为新知的探索做铺垫。
(二)、新知探究(一)情景导入如右图,世界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建于公元1173年,为8层圆柱形建筑,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塔高54.5米. 目前,它与地面所成的较小的角为85º,它与地面所成的较大的角是多少度?先分析问题较小的角即角1=85º,然后师生共同探讨如何求角3,想到角3=180-85,那如何说明角1=角2呢?生4 3 2 1 a回答同位角,那么同位角一定相等吗?前提条件是什么?生:平行。
那是否结论是正确的呢?接下来一起探究。
【设计意图】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新课,从实物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二、性质探究猜测估计: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有什么关系呢?根据以上的生活情景的引入,学生不难猜测出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实践探究:任意画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检验你得出的结论。
学生自己动手画出并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认真思考后,回答。
生1:通过量角器量的方式发现同位角相等。
初中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2.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及条件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尝试数学语言的表达,体验数学语言的优美与精炼,培养数学的学习兴趣.2.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重点难点重点1.三条性质的推导.2.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及条件解决问题.难点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及条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引入:现在同学们B经掌握了利用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三种方法,那么把思维反过来,是否正确可行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三个性质的探究[画图]在练习本上画两条平行线AB、CD,再画直线MN与直线AB、CD相交,指出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操作1]将上图(1)剪成上图(2)、(3)、(4)、(5)所示的四块,分别把上图(1)中的同位角、内错角重叠你会发现什么?[操作2]将上图(3)、(4)分别剪成两部分并按下图所示拼在一起.你发现每对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归纳]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后两个性质的推理[议一议]你能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说明“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成立的理由吗?如图,因为a//b,所以∠1=∠2.又因为∠1与∠3是对顶角,∠1=∠3.所以∠2=∠3.[想一想]类似地,请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说明“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成立的理由.3.平行线的条件和性质的区别平行线的条件平行线的性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是在“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前提下,从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出两条直线平行.是指在两条直线平行的前提下,能够得到的与图形有关的位置及数量关系.三、知识应用例题:如图7-15,AB//CD,∠A=∠D.判断AF与E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解:AF//ED.因为AB//CD,所以∠D=∠BED.理由是: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这样,由∠A=∠D、∠D=∠BED,可得∠A=B∠ED.因为∠A=∠BED,所以AF//ED理由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评]要推得两直线的平行关系,则必须运用三个判别方法中的一种,而运用的基础就是已知条件所能推得的结果,这里就要运用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四、巩固提高完成教材第15页“练一练”1、2、3题.五、总结反思1.本节课学习的数学知识:平行线的性质2.本节课学习的数学方法:(1)运用转化思想,把直线的平行问题转化为角的关系.问题;(2)运用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反思](1)如何判别两直线平行?(2)两直线平行,有哪些性质?六、作业布置习题7.2第2、3、4、5题.。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是学生在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以及平行线的概念后,进一步研究平行线的性质。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推理、交流等活动,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平行线知识体系的进一步拓展,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思维挑战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概念,对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行线的性质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还需要加强。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同,对于一些空间图形的理解和操作能力有所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践、思考、交流等方式,逐步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平行线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发现平行线的性质。
2.实践操作法: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含有丰富图片和例题的教学PPT。
2.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教材、练习册等。
3.教具:准备一些直线、射线、线段和平行线的模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行线现象,如楼梯、操场、书本等,引导学生关注平行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平行线的性质。
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观察、操作,验证平行线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由两直线平行得到两角的关系,由两角的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的灵活这转换。
2、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经历两种关系的转换过程。
2、应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有条理地写出推理的过程。
三、课前准备:
预习课本、直尺、三角板。
四、教学方法:
引导探索法,讨论法、讲练结合法。
五、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知识准备)
1、利用一块三角板和一把画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a、b;
2、画直线c使它与直线a、b均相交;
3、写出一组同位角、一组内错角、一组同旁内角,并用量角器量出它们的度数;
4、观察各组角度数的关系,你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
(二)观察发现,得出结论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1、请你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说明说明成立的理由。
如图:
因为a∥b,
所以∠1=∠2
又因为∠1与∠3是对顶角
∠1=∠3
所以∠2=∠3
2、类似地、请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与同学们交流。
3、学生画图板演,小组讨论,个体学习,全班合作交流。
(三)学会应用
如图AD∥BC,∠A=∠C,试说明AB∥DC
所以∠C=∠CDE
又因为∠A=∠C
所以∠A=∠CDE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可以知道AB∥DC
练一练如图, a∥b∠1=55,∠2=68,求∠3、∠4、
∠5的度数。
(四)拓展探究,练习巩固
杨老师画了一个△ABC,他问同学们∠A+∠B+∠C等于多少度?你能有几种方法得到结论、画图并简述你的理由。
(五)布置作业
P15习题7.2 3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