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习共同体初三年级物理中考总复习 教学案设计(无答案)2、物态变化

合集下载

2019宝应县学习共同体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学期中考复习物态变化专题教案设计、练习(无答案)

2019宝应县学习共同体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学期中考复习物态变化专题教案设计、练习(无答案)

物态变化一、中考回顾与展望中考试题中热现象是考试的必考内容,但分值不高,不属于重点考查对象.考查的题型主要为填空题与选择题,还有少量的实验题与简答题.考点预测:1.日常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与解释尤其是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如霜、雨、雪、露、雾、冰雹、白汽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其它的水的物态变化现象.2.蒸发现象,尤其日常生活中与蒸发快慢相关的一些现象的分析或由于蒸发吸热引起的一些现象的分析.3.温度计的读数与使用.4.温度的计算,尤其是不准确的温度计的计算5.晶体与非晶体在物态变化中的差别,以及关于物态变化图像的分析.二、教学建议:1.理解温度及各物态变化相关的概念.在这一环节应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经验来理解.2.重点知识重点复习,如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的温度变化和热量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现象分析;“白气”、“白雾”等被人眼看得见的均不是气态,要注意分析水蒸气的来源。

三、典型例题:【例1】图中温度计甲的示数为______,读做__________,温度计乙的示数为_______,读做__________.解析:温度计甲的示数为3.2 ℃,读做3.2摄氏度;温度计乙的示数为-2.8 ℃,读做零下2.8摄氏度(或负2.8摄氏度).方法指导:本题主要考查温度计的读数方法:一要认清最小刻度值,二要认清零上刻度及零下刻度.本题中,两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都是0.2℃,而温度计乙的刻度值随液面下降而增大,说明温度计乙的示数为负值.通过本题再次说明,读题一目十行,对题意一知半解,或靠习惯性思维解题,是解题错误的主要原因,同学们一定要养成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例2】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也熔化一部分C.一点都没熔化B.全部熔化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解析:因冰是晶体,所以冰全部熔化之前,温度保持恒定(熔点).试管中冰的温度达到熔点后,由于试管内外温度相同,试管中的冰不能吸热.所以试管中的冰不会熔化.正确答案应是C.方法指导: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1)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熔化.本题烧杯中的冰全部熔化之前温度不变(0℃);(2)晶体熔化的条件:一是温度达到熔点,二是要继续吸热,两者缺一不可;(3)发生热传递的条件——物体间存在温度差.本题中,试管内冰的温度达到熔点后,由于和烧杯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相同,故不能发生热传递,即试管中的冰不能吸热,所以不会熔化.弄清题给的物理过程,选准解题的知识点,并将各知识点灵活、综合地应用于解题中,是正确解答物理问题的根本保证.【例3】一盆0 ℃的水放在0 ℃的环境里,用电风扇对它吹风,经过一段时间后A.水根本不结冰B.水可以结冰,结冰后质量不变C.水可以结冰,但结冰后质量小于开始时水的质量D.水可以结冰,结冰后环境的温度降低解析:水的温度处于凝固点0 ℃,只要放出热量,水就可以结成冰.但周围的环境也是0 ℃,与水之间没有温度差,所以靠热传递,0 ℃的水就不能结冰.但是用电风扇对它吹风时,可加快水的蒸发,水蒸发时要吸热,从而可使0 ℃的水放热,0 ℃的水放热便可以结冰.由于一部分水蒸发成为水蒸气,结冰后的质量将小于开始时水的质量.由此可以判断选项A和B不正确,选项C正确.至于选项D,我们进一步分析可知,如果蒸发剩余的水没完全结成冰,则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与外界环境不发生热传递,也就不能使环境的温度降低;若剩下的水全结成冰,温度刚好是0 ℃,这时蒸发停止,吸热也停止,即使用风扇吹,也不能使其温度降低,所以周围环境的温度仍然是0 ℃,故选项D不正确.方法指导:本题涉及两个知识点:第一点是达到凝固点能否凝固,主要看能否继续放热.第二点是蒸发在任何温度条件都可以发生,且吸热,这两个知识点综合考虑,才能正常解决此题,切不可凭印象认为没有温度差就不能放热,提醒同学们不要犯这样的错误.【例4】用来发射卫星的火箭,在它的头部涂了一层特殊物质,这种物质可以避免火箭因高速运动时与空气作用产生高温而被毁坏的危险.这种材料能起这种作用的主要原因是A.材料坚硬,不怕热B.材料不传热C.材料非常光滑,不易与空气作用生热D.材料受热熔化、汽化吸收了与空气作用产生的热解析:火箭在大气层中高速运动时,不可避免地要与空气产生作用,既使火箭的头部做得十分光滑,也会因与空气碰撞摩擦产生大量的热,使得火箭头部的温度很高,即使不能将火箭头部熔化也不可避免地向火箭内部传递大量的热,使得内部的仪器毁坏.火箭头部所涂的材料在与空气作用升温后会熔化,并迅速汽化,在熔化和汽化时吸收了大量的热,而自身的温度却不再升高,从而保护了火箭.由此可知选项D是正确的.方法指导:针对高科技产品,对于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必定有相应的措施.火箭运动必定产生热量,必须有相应的能吸热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不难想到应属于汽化的知识,因此同学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加强生活实际与理论知识的联系,灵活应用.物态变化巩固练习一、填空题1.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1)冬天,冻了冰的衣服也变干了__________;(2)冰雪化成水__________;(3)霜的形成__________;(4)夏天,自来水管常“出汗”__________.(5)大气中水蒸气凝成小水珠,形成降雨__________.2.把正在凝固的水放到0 ℃的房间里,水将__________继续凝固.(能/不能)3.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口中出来的气.夏天用口吹气能使热水变凉,这是因为加速了热水的__________,使水温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使手表面温度升高.4.在敞口的锅中烧水,直到水沸腾,再用猛火继续加热,这时水的温度将__________.5.住在非洲沙漠中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冰箱保鲜食物,人们发明了一种“沙漠冰箱”——罐中罐.它是由一个内罐和一个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上潮湿的沙子,如图所示,使用时将食物饮料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然后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在两罐间的沙子上撒些水,这样就能起到保鲜作用.请回答:(1)经常在两罐间撒些水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2)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6.由于水能够溶解多种物质,因此天然水总是溶有杂质,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水.如图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7.今年开春以来,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多次实施人工降雨,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___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就_________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_为雨滴落在地面上(填物态变化名称).二、选择题1.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它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则该图线可能是()A.冰的熔化图线B.松香的熔化图线C.玻璃的凝固图线D.铁水的凝固图线2.某饭店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能有热风吹到手上,手上的水很快被吹干,其主要原因是()A.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D.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3.如图是水的沸腾图象下列对此图象的理解正确的是()A.水在AB段沸腾,吸收热量,温度升高B.水在AB段沸腾,吸收热量,温度不变C.水在BC段沸腾,吸收热量,温度升高D.水在BC段沸腾,吸收热量,温度不变4.实验室有一只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在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读数为20 ℃,在测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读数为80 ℃,下面分别是温度计示数为41 ℃时对应的实际温度和实际温度为60 ℃时温度计的示数,其中正确的是 ( )A .41 ℃、60 ℃B .21 ℃、40 ℃C .35 ℃、56 ℃D .35 ℃、36 ℃5.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提供错误条件的是 ( )A .铁−−→−放热铁水 B .水蒸气−−→−放热水 C .液氮−−→−吸热氮气 D .碘−−→−吸热碘蒸气 6.下列有关天气现象及其成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刮风是水蒸发太多形成的B .大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 .霜是地面附近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 .雪花是高空水蒸气凝华形成的7.某同学做“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如图所示,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观察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 )A .水的温度有关B .水的表面积有关C .水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D .上述三个因素都有关8.冬天,在暖和的室内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的一面B .冰花结在玻璃窗上室内的一面C .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D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9.某同学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测量结果为36 ℃,所测温度低于实际温度可能( )A .使用前未将水银面甩回最低位置B .体温计置于腋下的时间太长C .体温计未与身体直接接触D .没有及时读出体温计显示的数据三、探究题:1.据某市报报道:天津一小男孩睡觉时,臀部将压在下面的打火机焐炸,丁烷气体外泄,致使屁股局部速冻成伤.请你运用所学过的热学知识解释产生这种事故的原因:2.黑龙江省漠河镇中学的师生们,做水的凝固实验,现在请你也来参与,他们将开水瓶内的热水倒在烧杯中,拿到室外,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在下边坐标上画出水的凝固图象.时间(min)1 2 3 4 5 6 温度(℃)65 45 28 13 0 0 时间(min) 7 8 9 10 11 12通过图象,请回答:(1)水的凝固点是多少?(2)黑龙江漠河当时的气温是多少?3.为了从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中分离水和酒精,张明同学依据已学过的知识,提出了一种方案.依据水和酒精的凝固点不同可将水和酒精分开.为此,他利用家中的电冰箱的冷冻室做了如下实验:他将配有不同比例的水和酒精的混合物放入冷冻室中,并用温度计(1)请你仔细看一看表中的数据和记录的现象,张明同学是否能将水和酒精从混合液中分开?(2)在水中添加酒精对水的凝固点有何影响?(3)这个结论在实际中有何应用?。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中考热点】在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题中,涉及本讲内容的试题大约占2~4分.考点一般有填空题、选择题.对本讲的考查主要是: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且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会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温度及摄氏温度的规定;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知道6种物态变化对应的现象、吸放热,会解释生活现象。

3.会认熔化凝固曲线图和液体沸腾的图像。

4.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物态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复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交流环境保护的有关问题,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热爱,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服务于生活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六种物态变化,并知道它们各自的吸、放热的关系。

难点: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

【教学方法】分组教学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一、引入:1、直接引入复习课题《物态变化》。

2、写出本章前四节内容,然后将全班分成四组,每组分别写出对应一节的知识点,从中选择写得最好的,备用。

二、新授(一)、温度、温度计1、投影第一组学生所写的知识点,第二组学生进行评价。

2、投影如下知识点,作为学生归纳的补充和加深:①温度的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冷的物体温度低,热的物体温度高。

②温度单位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代表 1℃。

2019学习共同体初三年级物理中考总复习导学案设计(无答案)2、物态变化

2019学习共同体初三年级物理中考总复习导学案设计(无答案)2、物态变化

第二章 物态变化(1课时)一、中考要求1.能描述固、液、气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3.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六种物态变化;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一些水循环现象。

二、知识要点梳理1.请将六种物态变化填入如图2-1方框中,并在横线上填上吸放热情况?再各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 熔化: 凝固: 汽化: 液化: 升华: 凝华: 2.比较汽化两种方式的异同点:3.如图2-2为晶体或非晶体的熔化或凝固图象,请说出各是哪个图象:A :B :C :D : 4.请你将王烽同学的课堂纪录补充完整。

(1)温度计的构造:内径很细的玻璃管、 、 和刻度。

(2)测量原理:利用测温液体 的性质。

(3)使用方法:①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 ;②将温度计的 与被测量的物体充分接触;③当温度计的示数 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 ;④读数时,视线要 。

三、直击考点 考点一 温度计的使用【典题演示】 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 。

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温度计放置的位置有四种情况,如图2-3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放置方式是 。

图2-3乙中所示的是分别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 ℃,水的温度是 ℃。

图2-1图2-2图2-3【思维点拨】选择正确的放置方式,实际上就是让同学们知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计的读数首先要知道是零上或零下,如果图上有零刻度很容易知道,如果图上没有零刻度,则上面数字比下面大的是;上面数字比下面小的是。

【名题选练】1.如图2-4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选填“A”、“B”或“C”).示数为℃。

2.一位护士用同一只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位病人的体温,只是测甲前把体温计用力甩几下,测得数是37.2℃,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结果乙、丙的体温读数均为37.8℃,则护士能知道病人的真实体温。

考点二关于六种物态变化的判断【典题演示】小红对下列物理现象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进行了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融化——凝固B.夏天.刚从冰柜里拿出的冰镇矿泉水的瓶壁“流汗”——液化C.秋天的夜晚,小草上出现露珠——升华D.冬天,人口里呼出“白气”——汽化【思维点拨】水蒸气有什么特点?我们看到的“白气”是什么?判断物态变化的思路是什么?【名题选练】1、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禁止抽烟”、“不要使用手机”等。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

一、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二、章节内容:第1节: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1. 定义: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2. 物态变化的分类:凝华、升华、液化、汽化、熔化、凝固。

第2节:物态变化中的热量变化1. 吸热过程:物质在吸收热量时发生的物态变化。

2. 放热过程:物质在放出热量时发生的物态变化。

3. 热量变化的实例:冰融化、水沸腾等。

第3节: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1. 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空调、冰箱、取暖器等。

2. 物态变化在科技领域的应用:超导、液晶等。

第4节:物态变化的计算1. 热量变化的计算公式:Q=mcΔT。

2.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守恒: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第5节:物态变化的相关实验1. 实验目的:验证物态变化的基本规律。

2. 实验器材:温度计、热量计、物质样品等。

3. 实验步骤:观察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测量热量变化。

三、教学目标:1. 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理解物态变化中的热量变化规律。

3. 了解物态变化在生活和科技领域的应用。

4. 学会使用相关公式进行物态变化的计算。

5. 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加深对物态变化规律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热量变化规律。

2. 运用举例法,分析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应用实例。

3. 运用演示法,展示物态变化的相关实验。

4. 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 利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物态变化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物态变化基本概念和分类的掌握。

2. 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物态变化热量变化规律的理解。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操作和分析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物态变化在生活和科技领域应用的理解。

六、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七、章节内容:第6节:物态变化的观察与分析1. 使用显微镜观察物态变化过程。

中考复习教案《物态变化》

中考复习教案《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在中考复习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和归纳基础知识,深入挖掘学生知识盲点,达成第一轮中考复习目标。

[专题解读]1、考纲要求:(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常见现象;。

2、中考概况:从历年广东省的中考试题来看,《物态变化》在中考中所占比例约为3~6%;主要考查学生对各种热现象定性的叙述,不涉及量的计算,由于热现象跟生活、生产关系密切,所以命题的思路和类型较多,常见于选择、填空和实验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复习成果的展示、分析与拓展,从多侧面多维度建立本章知识框架。

2、通过认识误区的解析,突破本章知识盲点和难点。

3、通过典型试题分析,了解中考常见题型和中考命题的趋势。

[重点难点]1、重点:构建本章知识框架;2、难点:应用物态变化的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复习(1)学生自主系统化本章知识优秀作业展示,班级讨论,探索高效复习方案;(2)课堂基础知识小测试通过现场测评,了解学生自主复习效果;(3)易错、易混知识归纳第一类:温度计的读数问题馨提示:读数时要找准零刻线的位置以及分辨清分度值第二类:晶体熔化的条件温馨提示: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并能继续吸收热量。

第三类:液体沸腾的特点温馨提示:液体沸腾的特点是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第四类:对“白气”的理解温馨提示:“白气”是指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师生共同完成,突破知识难点;二、典型例题分析1、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实验的理解例1:以下温度最接近25℃的是()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人的正常体温C、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D、珠海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例2:据报载,阿根廷科技人员发明了一项果蔬脱水新方法——升华脱水法,其原理很简单,先将水果蔬菜冷冻后,放进低压的环境中,使冰直接从固态变为态,达到果蔬脱水的目的。

物理中考总复习教案优秀教案

物理中考总复习教案优秀教案

物理中考总复习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和深化初中阶段物理基础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为高中阶段物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力学部分:牛顿运动定律、简单机械、能量守恒与转化2.热学部分:热现象、热力学定律、热量计算3.电磁学部分:电磁现象、电磁定律、电磁感应4.光学部分:光现象、光的传播、光的成像5.原子物理部分:原子结构、原子核物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与转化、电磁感应、光的成像2.教学难点:电磁感应、光的成像、热量计算四、教学策略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物理素养。

3.结合实验,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4.注重练习,巩固知识点,提高应试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力学部分1.导入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与力有关的现象?请举例说明。

2.复习牛顿运动定律讲解牛顿运动定律,引导学生回顾相关概念和公式。

3.简单机械讲解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4.能量守恒与转化讲解能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能量的转化过程。

5.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分组讨论答案。

第二课时:热学部分1.导入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与热有关的现象?请举例说明。

2.热现象讲解热膨胀、热传导等热现象。

3.热力学定律讲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4.热量计算讲解热量计算的方法和公式。

5.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分组讨论答案。

第三课时:电磁学部分1.导入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与电磁有关的现象?请举例说明。

2.电磁现象讲解电磁感应、电磁波等电磁现象。

3.电磁定律讲解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波传播规律等。

4.电磁感应讲解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感应定律。

5.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分组讨论答案。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了解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题型的应试技巧。

二、教学内容1. 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2. 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3.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的过程和特点4. 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5.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题型解析及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各种物态变化的特点和过程。

2. 难点: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分析,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题型的解题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各种物态变化的特点和过程。

2. 运用举例法,分析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题型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4.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探讨,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态变化的现象。

2. 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3. 详细讲解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的过程和特点。

4. 分析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进行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题型练习,讲解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物态变化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各种物态变化的特点和过程的理解。

3. 评价学生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在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题型练习中的表现。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各种物态变化的特点和过程等内容。

2. 生活实例图片:用于引导学生思考物态变化的现象。

3.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题型练习:用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2019年初三物理总复习教案(全)

2019年初三物理总复习教案(全)

初三物理教案一 运动的世界1、运动的相对性 一个物体对参照物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称该物体运动,若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称该物体静止。

例:教室相对于行走的人是运动的。

龙舟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龙舟相对于舟上的人是静止的。

2、长度的测量选:选择一个清晰的刻度开始测量放:放正刻度尺、紧靠被测物看:测量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刻度尺里面最小的刻度值)记:记下数值和单位例:图中测出的该物长度是 1.00 cm.3、长度单位换算1Km=103m 1m=10dm=100cm=103mm=106μm=109nm例:45μm=4.5⨯10-5m 0.23dm=2.3⨯107nm4、速度的计算公式:v=s/t 其中:(1)计算时将s 和t 的单位化成m/s 或者km/h(2)式中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个物体(3)懂得将题中的物理情景画成简图,找出相应的方程例: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了回声。

若汽艇以100m/s 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是多远?解:5秒内人走的路程为: S 船=V 船t=100m/s ⨯5s=500m5秒内声音走的路程为:S 声=V 声t=340m/s ⨯5s=1700m如右图可知:他喊时离高崖的距离为:S= (S 船+ S 声)/2=1100m5、平均速度严格按公式v=t s 来计算,切勿利用V=221V V +来计算。

例:汽车在长100m 的公路上行驶,前50m 的速度为20m/s,后50m 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这100m 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

解:前半段时间为:t=v s =sm m /2050=2.5s 后半段时间为:t=v s =sm m /1050=5s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t s =s m 5.7100=13.3m/s[应用练习]1.小明同学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 (选填“运动”、“静止”)(1)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_的;以行驶的公共汽车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的。

2019学习共同体初三年级物理中考总复习教学案设计(无答案)11、从粒子到宇宙

2019学习共同体初三年级物理中考总复习教学案设计(无答案)11、从粒子到宇宙

2019 学习共同体初三年级物理中考总复习教教案设计(无答案)11、从粒子到宇宙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1 课时)一、中考要求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经过察看和实验,初步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看法,并能解说某些热现象。

2、认识原子的核式模型。

认识人类研究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类研究将不断深入。

3、大概认识人类研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研究将不断深入。

4、对物质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概的认识;5、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和防备静电的方法。

二、知识重点梳理1、物质是由大批分子构成的,一般分子的直径的数目级为m。

2、分子间存在,分子处在永不暂停的运动中。

3、分子间不单存在,并且还存在。

4、自然界中只存在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

摩擦起电不是创建了电荷,不过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5、由原子构成;卢瑟福成立了模型,以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盖尔曼又提出质子和中子是由构成的。

6、科学家们以为,宇宙出生于距今约年的一次大爆炸。

人们认识到,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构造系统,由和会合而成的天系统统称为银河系,太阳是银河系中数以千亿计中的一颗。

天文学中,天体之间的距离遥远,人们用天文单位和光年做距离单位。

1AU= m; 1 l.y.= m。

三、直击考点考点一分子【典题演示】 1. 两滴水银凑近时,能自动联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物体不可以无穷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一匙糖加入水中,能使整杯水变甜,说明;酒精和水混淆后,整体积会,说明。

2. 以下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小雨濛濛 B. 桂花飘香 C .雪花飞舞D .树叶飘落【思想点拨】走进分子世界,你发现哪些规律?。

【名题选练】 1.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用手捏面包,面包的体积减小了,证明分子间有间隔B.关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证明分子间有斥力C.翻开香水瓶后,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到香味,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D.煤堆在墙角的时间久了,墙内也变黑了,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小明在学习“从粒子到宇宙”的知识后,有以下认识,此中正确的选项是( )A.扫地时尘埃飞舞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海绵简单被压缩能说明分子间有缝隙C.在研究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第一发现了质子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构造系统,它是有发源的、膨胀的和演化的3.将两个表面圆滑的铅块互相紧压后,发现它们会粘在一同,这说明;用丝绸摩掠过的有机玻璃棒凑近用毛皮摩掠过的橡胶棒,它们会互相吸引,这说明.4.在比较必定量的水和酒精混淆前后整体积大小的实验中,在直玻璃管中应先注入,目的是。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了解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和特点。

2. 使学生能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2. 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3.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4. 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和特点,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2. 教学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的原理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物态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态变化的定义和特点。

2. 知识讲解: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阐述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和特点。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让学生体会物态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物态变化接力游戏目的:通过游戏让学生加深对物态变化的理解和记忆。

方法: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排成一列,每组的第一名学生手持一个球(代表物质),随着老师的口令,学生需要将球按照不同的物态变化传递给组内的下一个学生。

例如,老师喊“熔化”,第一个学生将球传给第二个学生,第二个学生需要模拟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初三年级物理中考总复习教学案设计 第二章《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水循环)

初三年级物理中考总复习教学案设计  第二章《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水循环)

初三年级物理中考总复习教学案第二章《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水循环)一、考点梳理1、请写出下面框图各横线表示的物态变化及吸热、放热情况。

固态液态气态2、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晶体的凝固条件是(1);(2)。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相同/不同)3、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升华,要热,我们见过的事例有:;而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凝华,要热,我们见过的事例有:。

4、叫物态变化,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即吸热的物体能量,放热的物体能量。

物态变化有六种形式,其中的三个放热过程是、、。

5、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水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有:;;等。

自然界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这些能量主要来自于:。

二、典型例题【例1】人工降雨时,用飞机在适当的云中撒布干冰,靠干冰的_________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成小冰晶,小冰晶变大后,下落后成水,落到地面形成了雨。

渲染舞台气氛时,也是向舞台上喷撒干冰,从而制造出“白雾”,这“白雾”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而成的。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例2】在图中的虚线框内填上适当的物态变化的具体形式【例3】、如下图所示,是-10℃的冰块受热熔解,熔解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

分析图像可知:加热后最初5min内冰块呈态;冰块熔化过程持续分钟,此过程温度(升高/不变/降低),加热到25min时,冰全部变成℃的水。

由以上分析可知,冰是体(晶体/非晶体)。

那么,区分非晶体的重要依据是:。

三、课堂练习: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升华的是()A、放在箱子里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消失B、冬天挂在室外的冰冻的衣服变干C、放在饮料中的冰块过一会儿不见了D、灯丝变细2、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下,冰逐渐熔化的过程中:()A、冰的温度上升,水的温度不变B、水的温度上升,冰的温度不变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不变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上升3、在很冷的地区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其主要原因是( )A、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高B、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低C、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高D、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低水银(固)铜酒精(固)钨铝钢纯铁-39℃1083℃-117℃3410℃660℃1350℃1356℃B、水银温度计在气温为40℃的地方不能再使用C、电灯泡内的灯丝宜用钨丝制作,因为它的熔点较高D、用铜锅冶炼钢是可以的5、温度为0℃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冰、水、水蒸气都可能存在B、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了冰C、冰和水都可能存在,没有水蒸气D、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了水6、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以形式汽化的。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理解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 能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界中物态变化现象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及分类2. 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3.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举例4. 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5. 物态变化相关的考题解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2. 教学难点:物态变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相关考题的解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相互转化。

2. 运用举例法,分析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3. 采用互动教学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利用练习法,进行考题解析,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

2. 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介绍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3. 分析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4. 讨论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5. 进行考题解析,巩固所学知识。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物态变化的原理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应用,如制冷、空调等技术。

2. 介绍物态变化相关的科学家和科学实验,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3.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实验,观察物态变化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七、教学互动1. 设置课堂提问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开展课堂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学习共同体中考复习专题 实验复习教案设计(无答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学习共同体中考复习专题 实验复习教案设计(无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实验专题备课人累积课时授课人授课班级第1课时至第3课时共3课时复习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掌握声、光、热、力、电中的实验类型及考查方式;2、熟练掌握16个大型探究性实验;(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对考点的总结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熟悉中考实验题的考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重点难点实验考题类型的特点及考法复习内容声、光、热、力、电中的各类型演示及探究性实验课时第一课时增删内容复习过程一、5个间接测量型实验①测平均速度: v=S/t②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ρ=m/V③测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η=W有/W总例题:在做“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强和同学们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只滑轮重都相同,不计摩擦和绳重)。

(1)对于甲图所示的滑轮组,如果没有刻度尺,只要测出钩码重G,然后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秤使钩码升高,从弹簧秤上读出拉力值F,即可算出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

(2)比较甲、乙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知η甲η乙(选填:>、<或=)。

(3)实验后小强猜想,对于同一滑轮组(例如图乙),它的机械效率也可能不是固定的,于是他用实验进行了探究,并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你认为小强应采用的正确方法是什么?答:④测定值电阻的阻值: R=U/ I例题:如图是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器材,其中电池组电压为3V,R X的阻值约10Ω左右。

(1)老师提醒同学们,电压表选用3V的量程。

那么,电流表应选用的量程。

这样做的优点是①;②以免实验时间过长,因而影响阻值。

(2)将图中器材连接成测定R X阻值的实验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处于最左端时,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大)。

(3)小明同学已将前两次实验的数据记入了表中,第3次实验的电表指示如图14所示,请将读数填入表中,并完成表中的有关计算。

2019宝应县学习共同体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学期中考复习第二章 《物态变化》知识应用 教案设计、练习

2019宝应县学习共同体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学期中考复习第二章 《物态变化》知识应用 教案设计、练习

第二章《物态变化》(第2课时)一、复习提醒:1、知道水有三种状态,物质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2、知道蒸发现象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3、知道蒸发和沸腾统称为汽化现象,汽化时吸热;与之相反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时放热4、知道熔化和凝固是物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5、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是物质气态和固态之间直接相互转化的过程;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6、知道发生液化现象的条件,认识“白雾”7、了解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8、通过对水循环导图的再认识,归纳总结出物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

知道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9、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知道热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二、知识回顾1、通常情况下,人们将物质的称为物质的三态。

2、叫物态变化,物态变化与有关,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即吸热的物体能量,放热的物体能量。

物态变化有、、、、六种形式,其中的三个吸热过程是、、其中的三个放热过程是、、。

3、物质由变成的现象叫熔化;物质由变成的现象叫凝固。

4、物质由变成的现象叫汽化;物质由变成的现象叫凝固。

5、升华是物质由直接变成的现象,凝华是物质由直接变成的现象。

6、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以形式汽化的。

当夜间气温降低时,白天在空气中形成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等上面成小水珠,这就是露。

如果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当温度降低时,水蒸气就成小水珠附在这些浮尘上,形成雾。

深秋或冬天的夜晚,当地面温度迅速降到0ºC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而形成固态的小冰晶,这就是霜。

三、典型例题:【例题1】举例说明与下列物态变化相关的现象:(1)熔化:铁锭化成铁水、冰雪消融;(2)凝固:水结成冰、塑料桶成型;(3)汽化:潮湿的衣服变干了、洒在地上的水消失了;(4)液化:雾、露、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5)升华:冰冻的衣服变干;(6)凝华:霜;(7)先熔化后凝固:用电烙铁取焊锡并焊在接头处;(8)先汽化后液化:将烧红的铁件放入水中,听到响声并看到“白气”;(9)先液化后汽化:烧菜时厨房的窗户上出现水珠,过一会儿又消失了;(9)先升华后凝华:灯泡中的钨丝变细了,灯泡壁变黑。

中考物理 物态变化(二)复习教案

中考物理 物态变化(二)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章节(课题)名称物态变化复习(二)学时1总课时18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和各种变化中的吸、放热情况,能列举生活及自然界中六种物态变化的实例,特别是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相关现象。

2.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过程方法1.通过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水的沸腾实验以及碘升华和凝华实验的多媒体课件演示,一方面回顾探究实验的过程,另一方面对科学探究中实验设计方法进行训练,用图像法来直观表达实验现象进行归纳。

2.通过物态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本章知识的概括,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三对紧密相关的互逆过程,认识到物质运动变化形式是多样的,任何一种运动变化都有规律、有意识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研究自然科学时的审美意识。

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学生特征分析学生能把知识串起来,效果会更好,我也试图尝试在今后的复习中努力这样做。

由于复习过程缺少实验环节,实验题只是纸上谈兵,在以后的复习中要注意用视频或动画展示探究实验,加深学生对实验的印象,学会如何对付实验题。

如果时间允许当堂检测一下学生的掌握程度,这样整堂效果。

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1.温度计的使用以及物态变化的知识要点复习2.掌握六种物态变化,并知道它们与吸、放热的关系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难点六种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实例。

列举生活及自然界中六种物态变化的实例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札记一、复习提醒:二、知识回顾1、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一切物体都具有温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它是利用测温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所使用的是摄氏温标,它是由瑞典物理学家摄耳修斯首先规定的,以通常情况下的温度为零度,以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等份是摄氏温标的一个单位,叫做,用符号表示。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使学生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3. 培养学生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

2. 物态变化的分类: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3.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4. 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吸热和放热现象。

2. 教学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判断,以及在生活中应用实例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吸热和放热现象。

2.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态变化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物态变化的现象。

2. 讲解: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吸热和放热现象。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如冰淇淋熔化、水蒸气凝结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发现。

5.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练习题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物态变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与目标1. 教学内容:物态变化中的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过程的详细解析。

2.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各种物态变化过程,并理解它们背后的物理原理。

七、教学步骤1. 熔化与凝固:通过实验观察冰的熔化和水的凝固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2. 汽化与液化:利用酒精灯加热液体,观察蒸汽的形成和冷却凝结成水的过程,解释汽化和液化的原理。

3. 升华与凝华:展示干冰升华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和其在冷凝器中凝华成固态的二氧化碳,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2019学习共同体初三年级物理中考总复习教学案设计练习第二章《物态变化》 无答案

2019学习共同体初三年级物理中考总复习教学案设计练习第二章《物态变化》  无答案

初三年级物理中考总复习教学案第二章《物态变化》复习目标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

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一、考点梳理1、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它是利用测温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所使用的是摄氏温标,它是由瑞典物理学家摄耳修斯首先规定的,它以通常情况下的温度为零度,以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为100度。

在0度和100度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等份是摄氏温标的一个单位,叫做,用符号表示。

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和;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被测物体(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和);待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仍要与被测物体接触,视线要与液柱的。

4状态体积形状固态固定液态气态不固定5、汽化有两种方式和;液化有两种方法:和。

6、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相同点:蒸发和沸腾时都要热,都是现象。

不同点:蒸发只是发生在液体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可以在温度下发生。

而沸腾是在液体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只能在温度下发生。

7、液体蒸发时吸热,液体温度,蒸发有致冷作用。

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液体的;液体沸腾的条件是(1);(2)。

二、典型例题【例1】若某天室内温度为200C,此时小名同学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0 2 4 6 8 10 时间/min9095 100 温度/℃1标准大气压下【例2】右图是某同学用体温计测热水温度(70℃左右)的示意图。

请你指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1)________________;(2)_____ 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例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小名同学开始记时,每隔1min 记录一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90929496979899999999(1)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分析,如果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第9min 后,继续对水加热1min ,则水的沸点是______℃。

2019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物理复习教案-物态变化

2019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物理复习教案-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1.1熔化与凝固温度计的使用:(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学生体验“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总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测量前,三看清:量程、分度值、零刻度。

2、测量时,二要一不要: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侵入到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计数。

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使用温度计的注意事项:被测物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熔点和凝固点: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在之前学习知道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1、海波在熔化前:AB段,为固态,吸热,温度不断上升;熔化中:BC段,为固液共存态,吸热,温度不变;熔化后:CD段,为液态,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2、蜡在整个过程中无明显界限,吸热,温度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3、熔点:海波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即它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4、蜡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即它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没有熔点。

5、固体的分类:按是否有熔点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的固体叫晶体,例如海波、冰、各种金属。

非晶体:没有熔点的固体叫非晶体,例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6、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也有确定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总结:①晶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②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③晶体熔化的条件是;凝固的条件是。

1.2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3.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4.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的方式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沸腾(1)水的沸腾是一种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沸腾时需要加热,且达到一定的温度,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3)水在沸腾的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沸点.(3)沸腾的必要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蒸发1.无论是气温为3 ℃的冬天,还是气温为35 ℃的夏天,用湿布擦过的桌面都会逐渐变干.这种现象说明什么?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液化1.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瓶的外壁为什么会出现水珠?这说明了什么?答案: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饮料瓶,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小水珠,这是一种液化现象,液化放热.2.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是什么?使气体液化有什么好处?答案: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气体液化后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3.汽化和液化互为逆过程,汽化吸热,液化放热.4.如图是小红与小明在冬天室外的一段对话,你认为他们的对话是否有错误?若有说明理由.提示:思考时应区分水蒸气、小水珠与烟.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气体;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液态;烟是固体小颗粒组成的;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答案:都有错误.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不是水蒸气更不是“烟”.1.3升华与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物态变化(1课时)
一、中考要求
1.能描述固、液、气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3.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六种物态变化;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一些水循环现象。

二、知识要点梳理
1.请将六种物态变化填入如图2-1方框中,并在横线上填上吸放热情况?再各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 熔化: 凝固: 汽化: 液化: 升华: 凝华: 2.比较汽化两种方式的异同点:
3.如图2-2为晶体或非晶体的熔化或凝固图象,请说出各是哪个图象:
A :
B :
C :
D : 4.请你将王烽同学的课堂纪录补充完整。

(1)温度计的构造:内径很细的玻璃管、 、 和刻度。

(2)测量原理:利用测温液体 的性质。

(3)使用方法:①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 ;②将温度计的 与被测量的物体充分接触;③当温度计的示数 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 ;④读数时,视线要 。

三、直击考点 考点一 温度计的使用
【典题演示】 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 。

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温度计放置的位置有四种情况,如图2-3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放置方式是 。

图2-3乙中所示的是分别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 ℃,水的温度是 ℃。


2-1
图2-2
图2-3
【思维点拨】选择正确的放置方式,实际上就是让同学们知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温度计的读数首先要知道是零上或零下,如果图上有零刻度很容易知道,如果图上没有零刻度,则上面数字比下面大的是 ;上面数字比下面小的是 。

【名题选练】 温度计的使用:
①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的原理制成的。

②体温计的测量范围通常为_____。

③图所示温度计示数为_____℃。

考点二 关于六种物态变化的判断
【典题演示】 小红对下列物理现象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进行了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春天,冰雪融化——凝固
B .夏天.刚从冰柜里拿出的冰镇矿泉水的瓶壁 “流汗”——液化
C .秋天的夜晚,小草上出现露珠——升华
D .冬天,人口里呼出“白气”——汽化
【思维点拨】水蒸气有什么特点?我们看到的“白气”是什么?判断物态变化的思路是什么? 【名题选练】
1.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 .春天,冰封的河面解冻
B .夏天,剥开的冰棒冒“白气”
C .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 .冬天,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2. 庐山严冬经常会出现“雨松”现象,这种现象一般是由在朔风里飘扬的雨滴,并附于树枝、草等物体上形成的冰晶,如图;而松花江畔,严冬却经常出现“雾淞”现象,它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并附在树枝叶上形成的冰晶,如图。

从物态变化来看,“雨松”、“雾淞”的形成分别属于_______和_______现象。

考点三 关于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
【典题演示】 如图2-6所示,是小宇和小红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通过酒精
(1)实验中除了需要温度计外,还要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

(2)继续实验,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中的图 (甲/乙),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升高/不变/降低)。

(3)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

(4)根据记录在图中..
画出水的沸腾图像。

图2-6 图2-4
图2-5
(5)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写一种原因)
【思维点拨】水沸腾前后在温度、声音、气泡方面有何变化?水沸腾的条件是什么? 【名题选练】如图所示,小李同学用此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
(1)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右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右上图的坐
(2)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上图所示,此时的温度是 ℃;
(3)为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宜选用较大的冰块还是较小的冰块? ; (4)如果将冰块换成石蜡碎块做同样的实验,石蜡熔化过程中所得到的温度—时间图象是否与冰的相同? 为什么?
【易错探究】 11.学习了温度计的知识以后,小明想要在家里自制一支温度计能够测量水的沸点,现有下表中所列的两种物质,他应选用表中的液体 (酒精/水银)做测温物质.他自制的温度计如图所示,在标准大气压下,他把这个温度计先后放在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了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A 和B .他又将自制的该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边,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_____.
2. 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的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
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直接通入试管甲 的水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
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 .以下能验证水蒸
气液化放热的操作是
A .测出乙中的水温并与t 比较
B .测出烧瓶中的水温并与t 比较
C .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 比较
D .将另一杯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 比较
图2-7
o 图2-8
四、当堂演练
1.以下温度最接近20℃的是( )
A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 .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
C .人的正常体温
D .扬州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 2.下列各种现象,需要放出热量的是
A .北方冬天户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B .春天冰雪消融
C .用电吹风将湿头发吹干
D .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
3.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 ) A .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B .干冰迅速升华形成的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C .干冰先熔化再汽化形成的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D .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汽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4. 某同学对冰加热,他将冰熔化成水直至沸
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请结合图像 写出两个相关物理知识点:
a .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
5. (2014莱芜)如图所示是探究海波的熔化和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两次实验中实验器材的组装顺序都应是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为探究“水的沸腾”,应选择的实验装置是________图(选填“甲”或“乙”)。

(3)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________℃,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4)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立即停止沸腾,其原因是________。

6. 在研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
(1)如图是冰的熔化图像,若在此过程中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恒定,水的比热容是冰的2倍。

由A →B 的过程中,冰水混合物需要_____热量,内能_____,总体积_____。

冰的初温t 0=_____℃。

(2)如图是小军用“水浴法”做冰的熔化实验的装置。

实验结束后,由于小军忘记熄灭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温度计示数维持100℃不变(外界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则此时试管中的水_____(选填“沸腾”或“不沸腾”),理由是_____。

图2-11
图2-10
五、实战训练
1.加油站常年挂着“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标语.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A .汽化
B .液化
C .凝华
D .升华 2.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A .(1)(2)
B .(2)(4)
C .(3)(4)
D .(1)(3)
3.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
A.景区喷雾
B.人造雪景
C.撒盐融雪
D.人工降雨
4.如图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 冻室的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_,此过 程____(选填“吸热”、“放热”、“不吸放热”).
5.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其他小组测得的水的沸点都是100℃,唯有创新组误将盐水倒入烧杯加热,当盐水温度升到88℃时,每隔1min 读一次温度,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1)创新组烧杯中的盐水沸腾时,其沸点为____℃。

(2)老师认为创新组的实验很有意义,还可以继续深入研究。

请提出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
6.在探究碎冰块的熔化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并严格按老师的要求将水温与冰的温差控制在2℃.
(1)在图示装置的装配中,合理的装配顺序为 (用字母回答).
图2-12
图2-13 图2-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