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 鲁科版
鲁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三节《沉淀溶解平衡》
第3节 沉淀溶解平衡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并能结合实例进行描述;
2. 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能写出溶度积的表达式,知道溶度积常数(溶度积)的含义,知道溶度积是沉
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溶度积可以反映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3. 能够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生成与转化过程进行分析,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并能够对相
关实验的现象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 过程与方法:
利用栏目和补充实例展开讨论,从而激发兴趣,在“观察思考”先演示在解释现象,更深层次的建立沉淀溶解平衡概念。从前面所学分析平衡问题的思路出发,遵循规律进而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认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起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溶度积常数的含义,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转化的本质 教学难点:沉淀的转化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引入】已知牙齿表面有一层坚硬的牙釉质羟基磷酸钙[ Ca 5(PO 4)3(OH)],它对牙齿起到保护作用。使用
含氟牙膏能生成更难溶且耐酸的氟磷酸钙[Ca 5(PO 4)3F]覆盖在牙齿表面,抵抗H+的侵袭 。 另外溶洞的形成是石灰石岩层在经历了数万年的岁月侵蚀之后形成的。它是难溶性的CaCO 3与溶洞中的CO 2以及地下水作用生成了可溶性的Ca(HCO 3)2,后Ca(HCO 3)2在受压或地壳运动产生的热量的作用下又分解成CaCO 3、CO 2和H 2O,这些变化都与难溶电解质的在水溶液中的行为有关,即与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有关。我们知道:物质的溶解是绝对的,不溶是相对的。
鲁教版化学上册工作计划
鲁教版化学上册工作计划
鲁教版化学上册工作计划1
本学期初三化学新课将在3月上旬结束,其余时间转入总复习。总复习和综合训练时间,约为88天(包括阶段性质量检测和学校安排的集体活动),现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研究化学新课程标准,不断更新、完善化学教学和总复习的指导思想。
1、立足教材,不超新课标,紧扣课本。复习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重复和循环,而是追求的是螺旋式的上升和提高,关键是提高,对所学知识做到引申、扩展。进行纵横联系,强化知识掌握的系统性、条理性、全面性和完整性。加强知识的综合度,达到深化提高。
2、立足双基,求真务实。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复习和训练。对一些重要的概念、知识点和考点,作专题分析、研究,在运用中加深理解巩固。
3、提高解题能力,扎实运用知识。复习时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独立性和评价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多项知识的能力和技能,提高学生思维、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4、分类教学和指导,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存在智力发展的不同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思路。对知识掌握好的学生采取以指导为主,放手让学生自己钻研,学会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技能、潜能;对中等学生要求跟上复习进度,在复习中提高,在训练中强化;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做到全面了解,有针对性的逐个逐点辅导,耐心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总体能力水平。
二、复习的具体做法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化学知识的认知、理解、掌握是一个由浅如深、由简到繁、有低到高、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第一阶段为章节全面复习阶段,做到务真求实,实致全面。把分散的知识加以整
三种版本必修化学教材比较与教学实践-精选文档
三种版本必修化学教材比较与教学实践1前言
物质结构基础知识既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理解以化学知识为主的科学课程的奠基性知识。实践证明,在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教材(以下简称为人教版)进行教学时,通过综合人教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以下简称为鲁教版)和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教材(以下简称为苏教版)等三种版本教材的优势,合理组织教材内容,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2课程标准中对于物质结构基础的要求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性质”中指出:“高中化学课程,有助于学生增进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现代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这是对高中教材中物质结构基础所处重要位置的定性认识。
课程标准必修2主题1“物质结构基础”的内容标准包括:1)理解元素的含义,认识同位素的应用;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3)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4)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5)认识化学键的含义,知道阴、阳离子间可以形成离子键,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共价键;
6)运用模型了解碳的成键特征,描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7)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活动与探究建议包括以下内容。
1)查阅资料并讨论:放射性同位素在能源、农业、医疗、考古等方面的应用。
鲁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一节_弱电解质的电离(第1课时)
弱电解质的电离
实验探究1: 分别试验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 醋酸与等量镁条的反应。 实验3-1
实验要点: ☻ 盐酸和醋酸浓度均为1mol/L; ☻ 镁条用砂纸打磨、长度相同(表面积相同); ☻ 观察、比较气球鼓起的快慢等现象.
2019/3/3
江西省鹰潭市第一中学 桂耀荣
6
弱电解质的电离
与镁条反应的现象 1mol/L CH3COOH 1mol/L HCl 对实验现象的 解释
强弱电解质≠物质的溶解性大小
2019/3/3
江西省鹰潭市第一中学 桂耀荣
18
弱电解质的电离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CH3COOH → CH3COO - + H+
CH3COO - + H+ → CH3COOH
CH3COOH
CH3COO - + H+
思考与交流:
(1)当醋酸溶于水后, V(电离)和 V(结合) 怎 样变化? (2) 当V(电离) = V(结合) 时,可逆过程达到一 种怎样的状态?画出V~t图。
镁与醋酸反应较快,产生气泡, 气球鼓起较慢。
镁与盐酸反应非常剧烈,产生 大量的气泡,气球鼓起很快。 ☻ 镁与等浓度的盐酸、醋酸反应
的速率, 前者快于后者。 ☻等浓度的盐酸中c(H+)比醋酸大.
2019/3/3
江西省鹰潭市第一中学 桂耀荣
最新鲁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复习资料全套带答案
最新鲁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复习资料全套带答案
第一章本章复习课
练基础落实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铁表面镀锌,铁作阳极
B.船底镶嵌锌块,锌作负极,以防船体被腐蚀
C.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O2+2H2O+4e-―→4OH-
D.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阳极反应:2Cl-―→Cl2↑+2e-
答案 A
解析铁表面镀锌,铁应作阴极而锌作阳极,A错误;锌比铁活泼,在船底镶嵌锌块,可有效防护船体被腐蚀;钢铁的吸氧腐蚀中正极上O2得到e-被还原;工业电解食盐水的反应中阳极上Cl-失去e-被氧化,故B、C、D均正确。
2.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Y 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B .X 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 .Y 与滤纸接触处有氧气生成
D .X 与滤纸接触处变红 答案 A
解析 根据图示的装置可以得出左侧的装置为原电池,右侧的装置为电解池。根据原电池的构成规律:Zn 为负极,Cu 为正极,则X 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Cu―→Cu2++2e -,Y 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2H ++2e
-―→H2↑。因为在Y 电极附近H +的浓度减小,将使H2O H ++OH -平衡向右移动,移动的结果是[OH -]>[H +],显碱性,所以Y 电极附近变红色。
3.在下图装置中,通电后可观察到Cu 极溶解,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直流电源中,A 是正极
B .两池内CuSO4溶液浓度均不改变
C .两铁极上最初析出物相同
D .P 池内溶液的质量逐渐减小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知:铜电极溶解,发生氧化反应,即铜为阳极,A 为正极,B 为负极,Pt 为阳极,铁均为阴极,则P 电解池中的电解反应方程式为2CuSO4+2H2O=====通电
鲁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第1课时)
化学反应速率
4、把0.6molX气体的0.4molY气体混合于2L容 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3X+Y= nZ+2W。 2min末已生成0.2molW,若测知 V(z)=0.1mol/(L· min),则 ⑴上述反应中Z气体的计量数n的值是(D ) A.1 B.2 C.3 D.4 ⑵上述反应在2min末时,已消耗的Y占原来的 百分比是( B) A.20% B.25% C.33% D.50% 反应物的消耗量 转化率= ×100% 反应物的起始量
2019/4/28
江西省鹰潭市第一中学 桂耀荣
13
化学反应速率
2、在25℃时,向100 mL含HCl 14.6 g的盐酸中, 放入5.6 g铁粉,反应进行到2s时收集到氢气1.12 L(标况),之后反应又进行了4s,铁粉全溶解。若 不考虑体积变化,则: (1)前2s内用FeCl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0.25mol/(L· s) ; 为 (2)后4s内用HCl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为 0.25mol/(L· s) ; (3)前2s与后4s比较,反应速率 前2s 较快, 其原因可能 前2s时段盐酸浓度比后4s时段大 。
v (NO)=0.3/(5×30) =0.002 mol/L· s
2019/4/28
江西省鹰潭市第一中学 桂耀荣
10
高中化学 1.1.3反应焓变的计算教案 鲁教版选修4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三课时反应焓变的计算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盖斯定律求算反应焓变,了解反应焓变与变化途径无关,仅仅与状态有关。
2.通过键能的变化求算反应焓变,了解物质的结构与其能量变化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盖斯定律求算反应焓变的过程,体会数学、物理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性,注意理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思考带给人的愉快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以及反应焓变的计算
教学难点:
反应焓变的计算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
图
请学生们先看书P7~P8关于盖斯定律的内容。我们来讨论盖斯定律的定义和应用。
讨论并归纳:
不管化学反应是分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是相同的。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焓变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这就是盖斯定律。图示:反应焓变和反应路径的关系
ΔH=ΔH1+ΔH2
例1、请根据方程式:
①C(石墨,s)+O2(g)==CO2(g) △H1=-393.5kJ/mol
②C(金刚石,s)+O2(g)==CO2(g) △H2=-395.0kJ/mol
写出石墨变成金刚石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kPa时),这个方程式给你什么样的启示?学生看书,不懂的可以提
问。
学生参考P8例题在下面
做题,有一个同学上讲台
板演。
由方程式①-②有:
C(石墨,s) == C(金刚石,
s)
△H3==△H1-△H2==1.5
kJ/mol
启示:由石墨转变为金刚
石需要吸收能量,根据物
质变化遵循能量最低原
鲁科版选修四《化学反应速率》评课稿
鲁科版选修四《化学反应速率》评课稿
一、课程简介
《化学反应速率》是鲁科版高中选修四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以及控制反应速率的方法等内容。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能够通过实验和计算等手段分析和解决与反应速率相关的问题。
二、课程重点内容
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定义
•介绍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定义,以及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强调了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反应速率对化学反应过程的重要性。
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探讨了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压力、催化剂等。
•详细介绍了这些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机理和实际应用。
3. 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
•探究了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之间的关系。
•强调了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变化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求解反应速率方程。
4. 控制反应速率的方法
•介绍了控制反应速率的方法,包括调节反应温度、浓度、压力等。
•探讨了如何通过催化剂来提高反应速率,并分析了催化剂的作用原理。
三、教学特点和优势
1. 紧密联系实际应用
本课程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实验,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
原理与实际生活和工业应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2. 强调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3. 重视学生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合作、互相交流,提高他们的
团队合作能力和学习效果。
四、教学目标和要求
高中化学新课程选修教材
高中化学新课程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分析
重点讲解了新课程标准增加的知识内容-----化学动力学和化学热力学内容。对选修课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新课程给我们的启示
二、选修模块4的课程标准解读及教材分析
新课程给我们带来的变化
"教师的观念变化了
"教师教的方式转变了
"教师的研究能力提升了
"学生参与度提高了
"课堂教学变得活跃了
"师生关系融洽了
"学生学的方式改变了
面对选修新课程还要做好的
"新教材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途径。
"教师必须理解新教材所体现的新理念,了解新教材编制的思路和特点,才能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新教材。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从知识的灌输者、指导者转变为学生探究活动的参入者、合作者、组织者,在探究活动中和学生同学习、共成长。
"认识、接受、实施。
化学反应原理教材新知识概况
《化学反应与能量》增加"化学反应的焓变"的应用及盖斯定律的探讨与计算等知识增强学生探索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在具有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的初步概念并已经能够定量描述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基础上引入"焓变"与"熵变"定量探讨化学进行的方向;引入"化学平衡常数"定量探讨和描述化学反应的限度;应用化学平衡常数定量探讨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引入"反应速率常数"定量探讨浓度、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引入"活化能",结合反应速率常数定量探讨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是在能够应用理论定量分析化学反应的可能性、计算反应的最大反应限度和平衡移动情况的基础上引入"电离平衡常数"对水溶液中的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进行定量探讨和研究;引入"溶度积"对沉淀在水中的溶解平衡和沉淀的溶解与生成、转化进行定量研究和探讨。
鲁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公开课教学课件共20张PPT
本节收获: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一)反应热 1、概念:一定温度
释放或吸收 +吸热
2、表示 Q -放热
3、获取反应热数据的方法
} 理论计算 热化学
实验测定
(二)反应热的实验测定
1、原理Q= C(T2-T1) = C0m(T2-T1)
2、探究实验
课后作业:
家庭趣味实验:
(1)配制碳酸钠溶液 (2)自制量热计, (3)测量一定量碳酸钠 溶液与醋酸溶液反应的反应热。
实验视频:
复习回顾铝热反应的实验,观察实 验现象,并由此总结化学反应的特 征。
化学反应的特征是:有新物质 生成,有能量变化
演示实验: 将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钡晶体混合 于小烧杯中,迅速用玻璃棒搅拌, 并将小烧杯放置滴有水的玻璃片上,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⑴反应混合物呈糊状物
⑵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⑶烧杯和玻璃片之间的水结冰粘结
B、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发生 能量变化。
C、化学反应中放出的热才是反应热
D、化学反应总是放出热量
随堂练习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 反应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化学反应中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吸收 的热量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
课程名称《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学科:化学 年级:高二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 版本:鲁科版
不同模块和3种版本教材“原电池”的比较研究与教学建议
不同模块和3种版本教材“原电池”的比较研究与教学建议
摘要:在高中化学必修2或是选修4中教师对“原电池”的教学仍出现不少问题,其原因之一是教师对教材理解不够透彻。本文通过对三种版本教材有关原电池内容进行比较,以便教师优化组合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原电池;不同版本;铜锌原电池;工作原理;教学建议
1 问题的提出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简称原电池)是电化学的基础知识,是物理和化学学科的重要交叉点,在化学2和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2个模块中出现。高中化学教材中原电池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离子反应以及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等知识,了解原电池的重要装置,体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探究过程,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电池,理解化学科学与社会、科技和生活的重要联系,而且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综合能力的极好切入点。
由于模块课标要求以及教材版本的差异性,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原电池”的教学课后调查时,仍有约80%的学生存在疑问,比如,为什么双液原电池的电流要远小于单液原电池?为什么双液原电池中的电解液是ZnSO4溶液和CuSO4溶液而不是其他的电解液?为什么采用两个烧杯和盐桥就可以避免电流衰减的问题?盐桥是否可以长期使用?应该说,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都很深刻,但是为什么在课堂上没有解决这些问题呢?究其原因,教师在教学时没有深刻掌握3种版本教材以及课标要求,没有站在学生角度上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组合。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原电池”在不同模块的课标要求和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组织,旨在“原电池”课堂教学中采用优化教学策略,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释疑解惑。
关于“元素周期律”的三个版本教材分析比较
关于“元素周期律”的三个版本教材分析比较
摘要
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撰写教材分析研究报告的一般性思路,运用比较法对人教版、苏教版、鲁科版的章节结构、知识点呈现顺序、栏目呈现方式和习题设置上进行了对比分析。从章节结构上看,鲁科版的结构更清晰、条理,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可以有效增强学习的效果。从知识点呈现顺序上看,人教版首先给出了元素周期表的内容,以此为基础,学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而苏教版和鲁科版首先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原子结构的递变性规律,从而得出元素周期律。从栏目呈现方式上看,鲁科版较人教版、苏教版设置更为丰富;从习题设置上看,鲁教版教材相对于苏教版与人教版教材侧重于活动习题的设置。
一、问题的提出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理论,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而教材是知识内容的载体,是教师教学的媒介。怎样更好地完成元素周期律部分的教学,实现教学目标,需要我们对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今后的教学。
二、文献综述
本研究以“元素周期律”为篇名,在“CNKI中国知网中国期刊数据库”中对2011年到2015年五年的相关研究进行检索,共检索到在《课程教材教法》、《教育教学研究》、《中国教育期刊》、《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科学》等发表的与元素周期律相关的文献277篇。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从表中可以看出,从2011年到2015年,关于元素周期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集中于教学实践研究、考察研究和教材编写研究。
“元素周期律”的教学实践研究在这里指的是277篇研究中与元素周期律的课堂教学教学有关的研究,包括元素周期律的教学设想、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和建议等,占研究总数的39.3%。
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教材分析PPT课件
原子结构
化学2
原子核的结构、原子中各微粒的关系、 原子核的结构、原子中各微粒的关系、 核外电子排布(1~18号元素) 核外电子排布( ~ 号元素) 号元素
物质结构 与性质
核外电子运动的量子力学模型、 核外电子运动的量子力学模型、核外 电子排布(能量最低原理、 电子排布(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 容原理、洪特规则) 容原理、洪特规则)
核素、 核素、同位素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原子得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 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 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间的关系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本节教材主线
P3 交流研讨 P3 迁移应用 质子、 中子、 电 质子 、 中子 、 子间的电量关系 和质量关系
原子核
核外电子的 运动特点
核外 电子
原 子 的 构 成
核外电子排 布规律( 布规律 ( 原 子结构示意 图)
化学2(必修) 化学2 必修) 深 第一章 第二章
1. 原子结构 -- 与原子得 个 失 电子能 个 力 强弱的 个讨论 2. 元素周期 个 律 和元素 个周期表 化 对 具 体 物 质 性 质 的 认 识 1.化学键 2.化学反应 2.化学反应 个中的物质 个变化和能 个量变化 3.化学反应 3.化学反应 个的速率和 个限度
补全了关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认识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高三化学化学反应方向、限度和速率知识精讲 鲁教版
高三化学化学反应方向、限度和速率知识精讲鲁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高考第一轮复习《化学选修4》
第2章化学反应方向、限度和速率
第3节化学反应速率、合成氨
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表示方法及简单计算。
2、浓度、压强、温度及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反应速率常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4、合成氨反应的特点以及外部条件对合成氨反应的影响。
5、合成氨的适宜条件和生产流程。
二. 教学目的:
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掌握其表示方法及简单计算。
2、掌握浓度、压强、温度及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理解反应速率常数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4、了解合成氨反应的特点以及外部条件对合成氨反应的影响。
5、了解合成氨的生产流程、综合分析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三. 重点和难点:
1、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及简单计算。
2、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反应速率常数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4、合成氨适宜条件的综合分析及选择。
四. 考点分析:
本节内容在高考中的主要考查点是
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及简单计算。
2、外部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合成氨适宜条件的综合分析及选择。
五. 知识要点:
(一)
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_____________。
2、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阿累尼乌斯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元反应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碰撞理论的基本要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渡态理论基本要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年鲁科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 》:第1章第二节知能优化训练
1.下列关于电解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的负极就是阴极
B.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阴极
C.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D.阳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解析:选C。解答本题需了解电解池阴、阳极的判断及电解的特点。电解池的阴、阳极是根据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确定的。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为电解池的阴极,该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为阳极,该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2.
如图,X、Y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现a极板质量增加,b极板处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符合这一情况的是()
A.Y为直流电源负极,a为电解池阳极
B.X为直流电源负极,b为电解池阳极
C.溶液若为蓝色,溶液有可能是CuCl2溶液
D.b可能为铁棒
解析:选B。a极板质量增加,一定为阴极,则X为负极,Y为正极,b极为阳极。溶液若为CuCl2溶液,b极将产生黄绿色气体(Cl2),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若b为铁棒,则不可能有气体产生。
3.(原创题)某同学欲在铜钥匙上镀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用铜钥匙做阳极,碳棒做阴极,CuSO4溶液做电解质溶液
B.Zn与铜钥匙用导线相连插入ZnSO4溶液中
C.Zn做阳极,铜钥匙做阴极,ZnSO4溶液做电镀液电解
D.在电镀过程中溶液中的Zn2+浓度减小,Cu2+浓度增大
解析:选C。电镀时,镀件做阴极,镀层金属做阳极,含镀层金属离子的盐溶液做电镀液,电镀过程中阴极金属不参加反应,电镀液浓度不变。
4.某学生欲完成2HCl+2Ag===2AgCl↓+H2↑反应,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是()
鲁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 鲁科版
高 要 求 栏
化学前沿 料
目
化学与技术 身体内的化学
追根寻源 拓展视野
较深入
学海无涯 *内容 更深入
方法导引
一般资料性栏目
较深入分析问题、较全面拓展知识
更深入的提高内容
需要教师明确的几点知识
提高对熵的认识
1.建立有序与无序的概念; 8枚硬币分布方式:
123456789 正8 7 6 5 4 3 2 1 0 反0 1 2 3 4 5 6 7 8
5.为什么不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讨论化学平衡移动? N2 + 3H2 === 2NH3 Kx=8.33 加入0.10mol N2 Qx=8.39>8.33 反应平衡左移 CaCO3 === CaO + CO2
只有均相、封闭体系、只改变一个热力学量时,
勒夏特列原理才能成立。
本教材在编写“化学平衡移动”这一部分时,完
全避开勒夏特原理,从简单的Qc与Kc比较来讨论平衡
的方向,既正确又简洁。
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
反应历程
理 论 基 础
化学反应 速率的定 量描述
影响化学 反应速率 的因素
定量研究基础
温度 浓度 压强 催化剂
将基元反应的概念作为反应速率教学的起点
现存问题:*学生不了解化学反应是如何进行的。 *滥用质量作用定律、碰撞理论 片面解释活化能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尽可能地启发同学开动脑筋、动手实践,经过理 性思考之后,再做出归纳、介绍理论。避免填鸭 式的知识罗列。
富有张力,适于教师因材施教
教材主体内容保持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基本 要求范围内,使教材适用于学生的主体部分。
在基本要求之上,以提高性栏目或符号“*” 标注形式设计了提高内容,以满足部分学生 的高要求。
1 8 28 56 70 56 28 8 1
2.从分子微观运动看熵与混乱度的关系;
水 Smθ/(J·K-1·mol-1)
s ~16
l ~70
g ~189
v
r
t
水 Smθ/(J·K-1·mol-1)
乙烯 Smθ/(J·K-1·mol-1)
~16(8%) ~54(28%) 119(63%)
~2.6(1%) ~66.5% (30%)
150.5 (69%)
3.摩尔熵变的规律; (1)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Sm(g)>Sm(l)>Sm(s) (2)同类物质,摩尔质量越大,Sm值越大 (3)摩尔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结构越复杂Sm值越大 (4)同一物质随温度升高而熵值增大 4.化学反应熵变的计算
熵增加原理与反应方向的判据
1.△H -T △S < 0(两种因素的结合); 2. △ G =△H -T △S < 0 (T、P); 3.△G与△Gθ判据的关系及条件 4.由不自发到自发的转变温度
定量 表示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溶剂化作用
电解质 溶于水 后的变 化
第2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盐类的水解
溶质
在水
溶
中的
质
变化
在
弱电解质 的
电离平衡
水
中
的
溶质
行
与水
为
的相
互作
盐类的 水解
用
电离平 衡常数
影响电离 平衡因素
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 中的行为
盐类水解原理 水解平衡移动 水解原理应用
盐在水 溶液中 的行为
沉弱 气 氧
淀电 体 化
解
还
质
原
反
应
焓
平
变
衡
与
常
熵
数
变
判
判
据
据
物 物在 质 质生 检 制活 验 备中 与 与的 含 纯应 量 化用 测 定
教材栏目介绍
多样化的栏目使得教材内容丰富多彩
联想·质疑
基
活动·探究
本
要
观察·思考
求
栏 目
交流·研讨
迁移·应用
本章自我评价
方法导引
提
历史回眸 一 般
资料在线 资
*注重教材内部内容的衔接,在前后章的内容、章内 各节内容,以及各处内容的编写上都特别注意了这 一点。
*注重与大学内容的衔接,不是简单地将大学内容搬 来,简单下移,而是精心设计、精心选择,遵循螺 旋式上升的认识规律,在深入浅出上下功夫,让学 生在中学阶段对相关问题有一个正确的概念、基本 的了解,更深层次、更全面的理解以及更高水平的 把握留待大学阶段解决。因此,本教材在这方面比 较好地解决了中学内容与大学内容的衔接问题。
本教材所介绍的化学反应原理是一些有关化学 反应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它们不仅具有理论 意义,而且具有实际价值。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一些经典原理的含义或应用 发生了质的变化,本教材尽量避免内容在科 学性上与现代科学脱节,注重科学性,尤其 避免为了“浅出”而随意地、错误地解释概 念,使本教材在科学性上具有相对长的生命 力。
H2O
Δ
r
G
θ m
0
1.反应方向及限度,常温常压下热力学不稳定
2.长期共存,动力学稳定性(趋向平衡的速率)
3.一触即发:烧红的铁丝,铂黑:爆炸。
反应速率与条件
说明:化学反应既有热力学问题(方向、限度), 又有动力学问题:三方面的内容。
1. 速率及影 响速率的条件 ( 温度、 浓度、 催化剂 ) 2. 反应历程 3. 反应能力与结构的关系
产生直流电
化学电源
金属腐蚀 (电化学腐蚀)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化学反应 判据:反应焓变(△H)
化 学
化方
反应熵变(△S)
反
认 识 化
学 热
向 影响规律:△H — T△S
力 学
定量描述:化学平衡常数
限
度
平衡转化率
应
共 同
条 件 的
优
学
反
应
化
学
影响因素:T 、c 、P
化学反应速率有差别:
化 影 响
化学反应 限度的定 量描述
反应条件 对化学平 衡的影响
化学
平衡
平衡常数 转化率 温度 浓度 压强
为什么不用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的办法引入平衡常数?
1.实验平衡常数与标准平衡常数; 2. KP与KC的关系; 3.平衡转化率与产率; 4.温度影响平衡常数的定量描述;
ln K (T2 ) H ( 1 1 ) K (T1 ) R T1 T2
k A exp Ea RT
ln
k2 k1
Ea R
1 T1
1 T2
3.阿伦尼乌斯公式提出过程的警示; 4.进一步认识“活化能”
第四节
化
提
学
化方
合成氨反应
高
工
学 向 能否自发进行?
生
艺
热 力 学
理
限 度
怎样能促使化学平衡
论
向合成氨方向移动? 分
产 效 率
适学
教材内容体系的 创新性设计
《化学反应原理》的体系结构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能量转化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能与电能 的相互转化
焓变概念 焓变计算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解
——原电池
原理 应用
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反应的 热效应
反应热
定量测定
反应的焓变
热化学方程式
宜
工
的
艺
合
流
成
程
化
析
氨
学
高压对设备材质、
动 速 怎样能提高合成氨
加工制造的要求
力 率 反应速率?
温度对催化剂活性
学
的影响
……
为什么N2:H2=1:3时平衡混合物中氨含量最高? 为什么适当提高P(N2)对合成氨反应速率有利?
NHNH NHNH HNHN HNHN
HHHH HNNH HNNH HHHH
以H2+Cl2反应为例 H2+Cl2=2HCl 总(包)反应
Cl
2
热、光 2 Cl
Cl
H2
HCl
H
反应历程
H Cl2 HCl Cl基元反应( 一步完成的反应)
Cl Cl Cl2
2.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dlnk Ea dT RT 2
鲁科版“新世纪”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反应原理》
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原理》
选修模块的功能定位
《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的对象: 对化学有兴趣并将升入大学学习理科的部
分学生 不是面对所有高中学生。
本模块教材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提高性。
《化学反应原理》 选修模块的教材编写特点
注重科学性,并突出新思想、新内容
工
动速
反应历程、基元反应
业
力 率 定量描述:化学反应速率
学
影响因素: c 、T、催化剂
合 成 氨
创新性举例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
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 共同 影响
把握整体思路 不在概念细节上纠缠
反应焓变
反应熵变
吸热 放热
熵增 熵减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限度 (反应达平衡状态)
化学反应 平衡状态 的建立
本教材特意安排了揭示化学反应复杂性的内容: “ 化学反应是怎样进行的”,提出 “反应历程”和“基元反应 ”的概念。这些概念对学生正确地理解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若干 问题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只有基元反应层面才能直接应用质量作用定律、才有活 化能确定的物理意义、才能应用碰撞理论、才能认识催 化作用的原理。
高 要 求 栏
化学前沿 料
目
化学与技术 身体内的化学
追根寻源 拓展视野
较深入
学海无涯 *内容 更深入
方法导引
一般资料性栏目
较深入分析问题、较全面拓展知识
更深入的提高内容
需要教师明确的几点知识
提高对熵的认识
1.建立有序与无序的概念; 8枚硬币分布方式:
123456789 正8 7 6 5 4 3 2 1 0 反0 1 2 3 4 5 6 7 8
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必需建立在基元反应的基础上
1.总反应与基元反应速率方程;
例一:2N2+5O2+2H2O ===
4HNO3 长期共存
Δ
r
G
θ m
698热kJ力·mo学l-不1稳定性K,≈1动01力22 学稳定性(亿万年
)
(没有氧,充满硝酸,没有生命的世界)
Δ例rG二θm : H22+87k12JO·m2ol2-918K
5.为什么不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讨论化学平衡移动? N2 + 3H2 === 2NH3 Kx=8.33 加入0.10mol N2 Qx=8.39>8.33 反应平衡左移 CaCO3 === CaO + CO2
只有均相、封闭体系、只改变一个热力学量时,
勒夏特列原理才能成立。
本教材在编写“化学平衡移动”这一部分时,完
突出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的特点
*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 *强调实验对于理论产生的重要性 例:平衡常数概念、速率概念都是通过实验数据导出。 *介绍知识时避免将理论绝对化
理论的得出无不源自实验事实,理论的正确性必须 经过实验的检验。
任何理论都存在局限性,都有其应用范围。 任何理论都不能随意使用,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
升高温度,对△H>0的反应有利; 降低温度,对△H<0的发应有利; 温度对△H=0的发应应平衡无影响
不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的角度引入平衡常数
用平衡时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来引入平衡常数 概念就不得不套用只适用于基元反应的质量作用定律 来处理正、逆反应的速率方程,这是与现代化学反应 原理相矛盾的。
本教材根据实验总结、概括出经验平衡常数概念 顺理成章地引出了中学教材要求的经验平衡常数 (不是热力学平衡常数),避开了上述矛盾。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行为
认识 物质 在水 溶液 中的 行为
溶剂
水
加入一种 电解质
水溶液
加入多种 电解质
水溶液
自身电离
物质的存在形态 电离、水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
离子反应
第1节 水溶液
水的电离
纯
水 水
溶液的酸碱度
溶
液
加
入
电解质在
水溶液中
溶
的存在形态
质
水的电离平衡 离子积常数
溶液酸碱性 pH计算
溶液中 存在H+ OH-
突出现代化学正在逐步走向定量化的特征
自始至终注意提供定量的信息,并设计了一定数量的 定量计算内容(反应的焓变、平衡常数、平衡转化 率等),给同学们提供有关化学反应定量研究的基 本训练。
合理处理抽象概念
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例如焓变、熵等物理函 数)力求从同学熟悉的事实出发,用浅显的语言, 分析其物理意义。尽量避免繁杂的数学推导或者 不讲过程只端出结论的两种偏颇做法。
全避开勒夏特原理,从简单的Qc与Kc比较来讨论平衡
的方向,既正确又简洁。
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
反应历程
理 论 基 础
化学反应 速率的定 量描述
影响化学 反应速率 的因素
定量研究基础
温度 浓度 压强 催化剂
将基元反应的概念作为反应速率教学的起点
现存问题:*学生不了解化学反应是如何进行的。 *滥用质量作用定律、碰撞理论 片面解释活化能概念。
第3节 沉淀溶解平衡
平衡常数 (溶度积)
沉淀溶解平衡
来自百度文库
沉淀溶解 平衡的移动
沉淀的溶解 沉淀的生成 沉淀的转化
沉淀在水中 建立的一种 化学平衡
利用化学平衡 移动原理分析 沉淀溶解平衡 问题
沉淀溶解平 衡的应用
第4节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 发生的条件
离子发应能否 进行的理论判据
离子反应的应用
生生 生 发
成成 成 生
重视知识的框架结构,重在介绍学术思想
不是为了应试而围绕有限的知识点组织素材,而是使知识 点服从于知识的框架结构,并尽可能使同学们多了解 学术思想的形成、演变与发展,从本质上理解这些人 类知识结晶的精髓。
注重知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注重与必修内容的衔接,尽可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 出发,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线索进入到新的 学习内容中去。
定量计算
根据盖斯定律
根据生成焓计 算反应的焓变
第2节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电解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外加直流电
装置: 电解池
电极反应:
阴极:还原反应 阳极:氧化反应
电解熔融 氯化钠
电解食 盐水
电解精 炼铜
电镀
第3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电解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装置: 原电池
电极反应:
阴极:还原反应 阳极:氧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