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天线波束赋形GOB算法与EBB算法比较

合集下载

智能天线技术的工作原理概要

智能天线技术的工作原理概要

智能天线技术的工作原理智能天线技术的工作原理,特征和技术优势分析智能天线(SmartAntenna或IntelligentAntenna)最初应用于雷达,声纳及军用通信领域.近年来,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发展迅速,DSP芯片处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和芯片价格的不断下降,使得利用数字技术在基带形成天线波束成为可行,促使智能天线技术开始在.采用波束空间处理方式可以从多波束中选择信号最强的几个波束,以取得符合质量要求的信号,在满足阵列接收效果的前提下减少运算量和降低系统复杂度.波束赋型算法概况智能天线技术研究的核心是波束赋型的算法.从是否需要参考信号(导频序列或导频信道)的角度来划分,这些算法可分为盲算法,半盲算法和非盲算法三类.非盲算法是指须借助参考信号的算法.由于发送时的参考信号是预先知道的,对接收到的参考信号进行处理可以确定出信道响应,再按一定准则(如著名的迫零准则)确定各加权值,或者直接根据某一准则自适应地调整权值(也即算法模型的抽头系数),以使输出误差尽量减小或稳定在可预知的范围内.常用的准则有MMSE(最小均方误差),LMS(最小均方)和RLS(递归最小二乘)等等;而自适应调整则采取最优化方法,最常见的就是最大梯度下降法.盲算法则无须发送参考信号或导频信号,而是充分利用调制信号本身固有的,与具体承载信息比特无关的一些特征(如恒包络,子空间,有限符号集,循环平稳等)来调整权值以使输出误差尽量小.常见的算法有常数模算法(CMA),子空间算法,判决反馈算法等等.常数模算法利用了调制信号具有恒定的包络这一特点,具体又分最小二乘CMA算法,解析CMA算法,多目标LS-CMA算法等;子空间算法则将接收端包含有其它用户干扰及信道噪声的混合空间划分为信号子空间和噪声子空间,对信号子空间进行处理;判决反馈算法则由收端自己估计发送的信号,通过多次的迭代,使智能天线输出向最优结果不断逼近.非盲算法相对盲算法而言,通常误差较小,收敛速度也较快,但发送参考信号浪费了一定的系统带宽.为此,学者们又发展了半盲算法,即先用非盲算法确定初始权值,再用盲算法进行跟踪和调整.这样做一方面可综合二者的优点,一方面也是与实际的通信系统相一致的,因为通常导频信息不是时时发送而是与对应的业务信道时分复用的.智能天线的优点智能天线可以明显改善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提高系统的容量.具体体现在下列方面:提高频谱利用率.采用智能天线技术代替普通天线,提高小区内频谱复用率,可以在不新建或尽量少建基站的基础上增加系统容量,降低运营商成本.迅速解决稠密市区容量瓶颈.未来的智能天线应能允许任一无线信道与任一波束配对,这样就可按需分配信道,保证呼叫阻塞严重的地区获得较多信道资源,等效于增加了此类地区的无线网络容量.抑制干扰信号.智能天线对来自各个方向的波束进行空间滤波.它通过对各天线元的激励进行调整,优化天线阵列方向图,将零点对准干扰方向,大大提高阵列的输出信干比,改善了系统质量,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对于软容量的CDMA系统,信干比的提高还意味着系统容量的提高.抗衰落.高频无线通信的主要问题是信号的衰落,普通全向天线或定向天线都会因衰落使信号失真较大.如果采用智能天线。

Mimo技术研究

Mimo技术研究

MIMO技术研究MIMO理论与技术特点一.MIMO是什么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通信系统是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同时采用多副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

适用于多散射体的无线环境,来自每个发射天线的信号在每个接收天线中是不相关的,接收机端利用这种不相关性对多个天线发送的数据进行分离和检测。

MIMO技术最主要的特征:发射端和接收端都采用多个天线,在空间进行复用,实现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即MIMO系统就是一个用多天线来抑制信道衰落的无线系统。

1908马可尼第一次提出利用MIMO技术来对抗多径衰落。

1998年贝尔实验室采用垂直-分层空时(V-BLAST)算法建立了一个MIMO实验系统。

其利用空间复用技术使得该系统的频谱效率在20~40 bit/s/Hz 之间,把MIMO从理论层面推向了实际应用,从这里开始,有关MIMO的应用研究才大规模的展开。

现阶段的LTE系统,用的是4-8天线技术,在第五代通信系统中,几十个、上百个的大规模天线阵列都将是可能。

说明MIMO早已经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MIMO理论与技术1.MIMO系统信道容量对于MIMO系统,它的组织形式基本都如下图所示。

图2-1:MIMO系统原理图对于发射天线数为N,接收天线数为M的MIMO系统,假定信道为独立的瑞利衰落信道,并且N、M很大,则信道容量:()()2min ,log /2C M N B ρ≈⎡⎤⎣⎦其中B 为信号带宽,ρ为接收端平均信噪比,min(M,N)为M ,N 的较小者。

上式表明:功率和带宽固定时,多入多出系统的最大容量或容量上限随最小天线数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而智能天线的信道容量,是随着天线数目的增加而呈现对数增长的,从这一点来看,MIMO 相对于智能天线,有着它自己的优势。

2.MIMO 技术分类1)空间分集技术分集技术包括接收分集和发射分集。

TD-SCDMA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TD-SCDMA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15
CDMA扩频通信
多址技术:区分不同用户
频分多址
时分多址
16
码分多址
CDMA扩频通信
系统结构

信源

编码
信道 编码
数字 调制
扩频
加扰
脉冲 成型 滤波
D/A 转换
Bit 比特
Symbol 符号
Chip 码片

信源
宿
解码
信道 解码
数字 解调
解扩
解扰
噪声
空中信道
脉冲 成型 滤波
A/D 转换
17
CDMA扩频通信
TD-SCDMA系统中的资源单元
一个信道就是载频/时隙/扩频码的组合,也叫一个资源单位(Resource Unit) 。 一个16位扩频码划分的信道是最基本的资源单位,即BRU。 下行信道固定SF = 1,16;上行依据业务不同,SF可取1,2,4,8,16
基本资源单元 BRU=RUSF16
37
RU速率计算
如果扩频因子为SF=16,采用QPSK调制方式,则每码道承载的毛
速率(即BRU毛速率)为17.6kbit/s。计算公式如下:
38
附-数字调制
QPSK数字调制就是把2个连续的二进制比特映射成一个复数值的数 据符号,映射关系见下图:
39
不同RU速率
考虑到实际中存在冗余,BRU纯速率=17.6/2=8.8kbit/s
TD-SCDMA关键技术
12
TD-SCDMA关键指标
TD-SCDMA与其他两个标准主要技术指标对比
13
TD-SCDMA关键指标
业务容量指标对比
WCDMA (10M频带)
5MHz 上行 5MHz下行

波束赋形在智能天线测试中的有效应用

波束赋形在智能天线测试中的有效应用

波束赋形在智能天线测试中的有效应用摘要:在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智能天线获得了迅速发展。

结合目前的智能电线应用做分析发现其结构存在着复杂性,而且相关指标比较多,因此难以保证天线的一致性。

就天线的方向测试图而言,其具有多种波束,比如单元波束、广播波束等。

受到测试效率的限制,在合成波束测试的时候仅仅是测试几个典型波束,所以测试工作的全面性不够,这难以实现对智能天线的准确评价。

就现阶段的分析来看,智能天线测试对其应用有着突出的价值,所以分析讨论智能天线测试的方法等有积极意义。

文章对智能天线测试中的波束赋形应用进行分析,旨在指导实践。

关键词:波束赋形;智能天线;测试智能天线测试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智能天线的具体性能以及参数,从而对天线的使用进行规划和调整。

基于智能天线安全、稳定使用的要求,需要对智能天线的具体情况进行掌握,而掌握相关参数或者是性能指标必须要开展测试工作。

智能电线的结构复杂、相关指标也比较的多,所以测试工作的困难度是比较大的。

就现阶段的智能天线测试来看,波束赋形在测试工作中的具体利用能够为实践提供参考与指导,以此深度讨论波束赋形的应用有突出现实价值。

一、智能天线概述在移动通信不断进步的大环境下,用户数据需求不断增长,且呈现出了爆发式性特征,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传输大量数据的天线有了用武之地,比如在视频直播、虚拟现实游戏实现的过程中都需要可以传输大量数据信息的天线[1]。

大量数据传输对通信的可靠性以及延时性提出了苛刻的条件,而大数据传输又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所以开发能够实现通信要求的天线便成为了当下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在强烈的社会需求刺激和科技创新大环境下,5G技术蓬勃发展,并在社会实践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在解决通信问题方面表现出了突出价值[2]。

就5G技术的具体使用来看,大规模天线阵列是其关键技术,其应用不仅可以大幅度的提升网络的容量以及用户的体验,也能够对通信行业的持续发展产生显著的影响。

智能天线技术的工作原理、特征和技术

智能天线技术的工作原理、特征和技术

智能天线(SmartAntenna或IntelligentAntenna)最初应用于雷达、声纳及军用通信领域。

近年来,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发展迅速,DSP芯片处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和芯片价格的不断下降,使得利用数字技术在基带形成天线波束成为可行,促使智能天线技术开始在无线通信中广泛应用。

由于智能天线能显著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容量,并增加了天线系统的灵活性,未来几乎所有先进的移动通信系统都将采用该技术。

智能天线提高系统性能的原理智能天线分为两大类:多波束天线与自适应天线阵列。

多波束天线利用多个并行波束覆盖整个用户区,每个波束的指向是固定的,波束宽度也随天线元数目而确定。

当用户在小区中移动时,基站在不同的相应波束中进行选择,使接收信号最强。

因为用户信号并不一定在波束中心,当用户位于波束边缘及干扰信号位于波束中央时,接收效果最差,所以多波束天线不能实现信号最佳接收,一般只用作接收天线。

但是与自适应天线阵列相比,多波束天线具有结构简单、无须判定用户信号到达方向的优点。

自适应天线阵列一般采用4~16天线阵元结构,阵元间距为半个波长。

天线阵元分布方式有直线型、圆环型和平面型。

自适应天线阵列是智能天线的主要类型,可以完成用户信号接收和发送。

自适应天线阵列系统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识别用户信号到达方向,并在此方向形成天线主波束。

现在,简要地介绍一下智能天线如何克服无线通信中的时延扩展和多径衰落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容量。

设天线阵列的不同天线元对信号施以不同的权值,然后相加,产生一个输出信号。

如果定义“天线增益”为在一定输出信噪比的情况下所需要输入信号功率的降低,“分集增益”为在有衰落的情况下给定误码率所需要输入信噪比的降低,那么一般来说,M元的天线阵列可以提供M倍的天线增益加上一个分集增益,具体提高的值决定于天线阵元间的相关性。

首先我们考虑多波束天线。

多波束天线是在一个扇区内放置多个天线来覆盖整个扇区,每个天线只覆盖一部分角度范围。

移动基站天线及波束赋形天线研究

移动基站天线及波束赋形天线研究

移动基站天线及波束赋形天线研究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基站天线及波束赋形天线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信号覆盖范围和通信质量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移动基站天线及波束赋形天线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综述当前研究现状,详细阐述理论分析,介绍实验研究,并总结研究成果和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的主题和研究领域主要是移动基站天线及波束赋形天线的分析和研究。

移动基站天线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进而实现移动设备的通信。

而波束赋形天线是一种利用特定算法和结构,对天线波束进行赋形,以提高信号质量和覆盖范围的天线技术。

因此,本文的研究旨在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和覆盖范围,为现代社会的无线通信提供更稳定、高效的支撑。

近年来,移动基站天线和波束赋形天线技术得到了广泛和研究。

在移动基站天线方面,研究者们不断追求更高的性能、更宽的频带和更小的体积。

在波束赋形天线方面,研究者们致力于研究更优的算法和结构,以实现更精确的波束赋形,提高信号质量。

尽管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移动基站天线设计的主要原则是实现信号的稳定传输和接收,同时需要考虑天线的增益、方向性、极化、交叉极化等参数。

一般来说,移动基站天线的主要形式包括偶极子天线、螺旋天线、微带天线等。

对于波束赋形天线,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天线的相位或振幅分布,使得天线主瓣指向所需的方向,同时抑制其他方向的干扰。

常见的波束赋形技术包括基于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等优化方法的天线设计。

为了验证移动基站天线及波束赋形天线的理论分析,需要进行实验研究。

实验设备应包括发射和接收天线、信号源、频谱分析仪、网络分析仪等。

数据采集方法主要包括S参数测量、辐射场测量、近场测量等,分析方法则包括数值模拟和统计分析等。

实验结果应该包括天线的性能指标实测值和理论值的比较,以评估理论的正确性和天线的实际性能。

智能天线1

智能天线1

EBB和GOB外场测试结果比较—功率电平
智能天线技术优势
智能天线大大降低了系统干扰,改善系统性能
用干扰抑制度Υ来度量智能天 线带来的系统干扰抑制的效果
Pmax maxP( ) maxP( ) P( ) 1 N P( ) Pmean m ean n N n 1
智能天线技术进展-小型化的其他选择
双排7阵元天线 小间距天线
天线阵元之间的间距小
于λ/2 前排4阵元,后排3阵元 可以有效减小横向尺寸和 风阻 赋形增益较低 业务波束较宽,干扰抑制 能力下降 可以有效减小天线尺寸 和风阻 如何在缩小阵元间距的 同时保证天线阵电气性 能不受影响是小间距天 线实现的主要困难
智能天线实际外形
天线阵原理

阵列天线的辐射电磁场是组成该天线阵的 各单元辐射场的总和(矢量和)。

以二阵元天线阵为例加以说明。把功率P馈给一个单天线时,在天线最 大辐射方向A点产生场强Eo,当把同样的功率馈给等幅同相二元天线阵 时,每个天线单元得到一半功率。所以在A点各产生相同的场强 , 由于两个天线单元在A点波程差为0,场强为同向叠加,合成场强为 。也就是说,总馈电功率不变,而在A点产生的场强却增大到原来的 倍,功率密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 A点 A点 A点: 波程差 Δd = 0 相位差 Δφ= 0 a
下行:波束赋形后低旁瓣泄漏,大大减小对小区内/小 区间其他用户信号的干扰,有效提高下行系统容量
智能天线技术优势
智能天线获取的DOA信息提供了用户终 端的方位信息,以用来实现用户定位
通过获得的用户信息,可以用于接力切换, 提高了切换的成功率和系统效率
智能天线技术进展-6阵元 VS. 8阵元
性能上: 6阵元系统+优化 算法优于普通8阵 元系统,完全满足 系统性能要求

移动基站天线及波束赋形天线研究

移动基站天线及波束赋形天线研究

移动基站天线及波束赋形天线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基站天线及波束赋形天线在提升网络覆盖、增强信号质量和提高频谱效率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移动基站天线及其波束赋形技术,探讨其设计原理、性能优化和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移动基站天线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包括其工作原理、辐射特性以及不同类型天线的优缺点。

随后,将重点分析波束赋形天线的关键技术,如波束形成算法、阵列结构设计和信号处理技术等。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本文旨在揭示波束赋形天线在提高信号增益、降低干扰以及提升系统容量等方面的优势。

本文还将关注移动基站天线及波束赋形天线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例如,如何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实现高效的天线布局和波束管理,以及如何在保证性能的同时降低天线系统的成本和复杂度。

本文将对移动基站天线及波束赋形天线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探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对天线性能的影响,以及天线系统在5G、6G等未来通信网络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无线通信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和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移动基站天线概述移动基站天线是无线通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实现无线信号的收发和波束赋形,从而确保无线通信的顺畅进行。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日益增长,移动基站天线也在不断演进和优化。

移动基站天线通常由多个天线单元组成,这些天线单元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组成阵列,以实现信号的定向传输和接收。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频段,移动基站天线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全向天线、定向天线、扇形天线等。

其中,全向天线能够向各个方向均匀地辐射信号,适用于覆盖范围广、用户分布均匀的场景;定向天线则能够将信号集中向特定方向传输,适用于需要高精度覆盖和减少干扰的场景。

除了天线类型外,移动基站天线的性能还受到天线增益、波束宽度、极化方式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天线增益决定了天线辐射信号的强度,而波束宽度则决定了天线覆盖的区域范围。

智能天线自适应波束赋形算法的研究

智能天线自适应波束赋形算法的研究

[ d2 ( n) ] - 2 W T R x d + W T R x x W
其中 : R x d 为有用信号和参考信号的互相关系数 , R x x 为有
用信号的自相关系数 ,对 W 取梯度 ,再令其为零可得 : W OPT = R x x - 1 R x d 。由此可见 ,当知道参考波形信号 d ( n) 时 , 可 取得最佳权值 , 方法是 : W N ( n + 1) = W N ( n) + μ w [ e2
时 , R 更新为 : R ( n + 1)
=
nR ( n)
+
x ( n + 1) n +1
xH( n
+ 1)
,
利用矩阵逆定理 , 更新矩阵 R 的逆为 : R - 1 ( n) = R - 1 ( n -
1) -
R - 1 ( n - 1) x ( n) x H ( n) R - 1 ( n 1 + x H ( n) R - 1 ( n - 1) x ( n)
AU +1
阵列天线中相位依次后移且相移可能不等 ,表达式为 U =
[ e-
αj 1
e -
αj 2
… e -
αj N
]T
,其中 αN
பைடு நூலகம்
=
2πd λ
si
nβn
,βn
为第
n
个信号的人射角 。经过天线系统后信号变为 :
y ( n)
=
w T xN ( n)
=
xN T ( n)
w ,信噪扰比为
SINR =
Ps PI
关键词 :智能天线 ;自适应波束赋形 ;算法分类 中图分类号 : TN828. 6 文献标识码 :A

八天线TD-LTE系统的波束赋形算法分析

八天线TD-LTE系统的波束赋形算法分析

八天线TD-LTE系统的波束赋形算法分析郭彬;樊迅;曹伟;李亚麟;蒋智宁【摘要】多天线是天线技术的发展趋势,TD-LTE引入了8发2收的天线配置.基于小间距多天线阵列,利用TDD系统信道互易性,波束赋形技术可以根据上行导频获得信道信息,形成对基带(中频)信号的最佳组合或者分配,补偿无线传播过程中由空间损耗、多径效应等因素引入的信号衰落与失真,同时降低同信道用户间的干扰.EBB(Eigen-based Beamforming)算法是波束赋形主要算法之一,该算法中在整个波束空间中,找到使接收信号功率最大的赋形权矢量.通过仿真,对EBB算法在各种应用场景下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八天线EBB波束赋形算法可以正确实现波束合成,在低速或上行信道信息估计误差较小情况下能够明显提高系统性能.【期刊名称】《电讯技术》【年(卷),期】2010(050)008【总页数】5页(P41-45)【关键词】TD-LTE;波束赋形;特征值分解;EBB;SCM-E【作者】郭彬;樊迅;曹伟;李亚麟;蒋智宁【作者单位】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0070;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0070;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0070;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0070;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9.51 引言长期演进项目(Long Term Evolution,LTE)[1]是3G通信技术的演进技术,其中定义了LTE-FDD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和LTE-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两种方式。

多天线技术是LTE中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多天线系统可以获得分集增益、阵列增益以及空分复用增益。

波束赋形技术是一种基于小间距多天线阵列的线性预处理技术,可以根据系统性能指标,形成对基带(中频)信号的最佳组合或者分配。

TD 问题及解答

TD 问题及解答

1、1个码道8.8Kbps是如何计算的?答:1280000*704/6400/161.28是码片速率,6400是一个子帧(5ms)的码片数,704是一个时隙中数据的码片数(352*2),16是指码道数。

TD-SCDMA无线帧中一个5ms的突发含有两个数据块儿共704个码片,对于不同的扩频因子t对应不同的符号数是704/t 。

一个SF16(基本RU)符号数是704/16=44,在QPSK的调制方式下一个符号代表2bit,在8PSK方式下一个符号是3bit,所以SF16的码道速率为44*2/5ms=17.6kbit/s(QPSK)或44*3/5ms=26.4kbit/s(8PSK);同样一个SF1的码道速率为281.6kbit/s或422.4kit/s基本码道的速率为17.6kbps,但是这并不表示用户业务速率,因为用户实际的业务数据在调制前,需要经过加CRC码、交织、1/2(或1/3)卷积编码/Turbo编码、信道速率匹配等步骤,因此用户数据应远小于44bit根据3GPP协议标准,对于下行12.2K语音业务,在一个TTI(20ms)内,经过CRC校验、添加尾比特、卷积编码、速率匹配、子帧分割之后,每子帧的size为164bits,下行扩频码均采用SF=16的OVSF码,因此midamble码前后的数据块最多只能容纳22个chips,加上QPSK调制,数据块内只能容纳44个符号,所以要传输164bits的数据,必须要占用两个码道资源才够。

就是说一帧为328bits,用户速率为32.8kbit/s,而SF16的码道速率为44*2/5ms =17.6kbit/s(QPSK),17.6kbit/sX2=35.2>32.8kbit/s.故需要俩码道.2、td的智能天线波束从实际来讲能同时赋形几个?理论上讲应该有无数个,但实际TD中目前能有几个波束赋形?答:大家都知道,目前已经产业化的智能天线主要是8天线阵元的天线,于是很多人会关注智能天线是否由于阵元的限制只能支持8个用户,或者说只能赋8个波束,实际上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智能天线波束赋形技术

智能天线波束赋形技术

智能天线波束赋形技术近年来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以及其他无线应用的开发使得无线频谱资源日趋紧张,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容量,满足用户数量增加和新业务开展的需要,就必须提高系统频谱的利用率。

因此,如何更为有效地复用无线资源成为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首要问题。

智能天线技术研究了无线资源的空域可分特性,是进一步提高系统容量的有效途径。

本文对于智能天线技术信号处理领域内的波束赋形技术的相关研究作一个总结,概述了波束赋形的概念原理、一般方法、性能指标以及一些相关问题,并通过对现存的大量具体算法的分类分析,综述了该领域的技术现状以及发展方向。

一、智能天线与波束赋形技术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用户通常分布在各个方向,加之无线移动信道的多径效应,有用信号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布。

其一,当基站接收信号时,来自各个用户的有用信号到达基站的方向可能不同,且信号与其到达角度之间存在复杂的依赖关系;其二,当基站发射信号时,可被用户有效接收的也只是部分的信号。

考虑到这一因素,调整天线方向图使其能实现指向性的接收与发射是很自然的想法,这也就是波束赋形概念的最初来源。

随着信号处理,尤其是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的普及以及算法的发展,原来必须依靠射频硬件实现的波束赋形转为使用中频或者基带的数字信号处理来实现。

在这一基础上,结合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又进一步出现了智能天线的概念。

智能天线的目标是能根据实际信道情况实时调整自身参数,有效追踪多个用户,在系统中实现空分多址(SDMA)。

智能天线一般由射频部分的无线信号接收发射,A/D、D/A转换,以及基带(或者中频)部分的数字信号处理组成。

传统意义上的波束赋形与多种信号处理方法融合,使得这一概念的确切含义逐渐模糊。

习惯上,在与自适应天线阵列的信号处理相关的文献中,波束赋形特指根据参数计算最优权重矢量的过程;而在其他场合有时特指严格意义上的空域波束赋形,有时则泛指根据测量以及估算参量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可包括时域和空域)的过程。

TD-LTE双流波束赋形技术

TD-LTE双流波束赋形技术

TD-LTE双流波束赋形技术TD-LTE为了追求更高的传输速率,在LTE R9中引入了智能天线双流波束赋形技术,即在TD-SCDMA现有的智能天线上,引入两个数据流,对于每个数据流分别进行波束赋形。

该技术把智能天线波束赋形技术与MIMO系统的空间复用技术结合在一起,相应的,把智能天线带来的赋形增益和干扰抑制增益与MIMO带来的空间复用增益结合在一起。

多天线是天线技术发展趋势,现有TD-SCDMA已经引入了8天线,理论上可以带来9dB波束赋形增益,有效地增加了小区的覆盖范围,降低了系统干扰。

在TD-LTE网络基站侧也引入了8发2收的天线配置,到LTE-A则引入了8发8收的天线配置。

在TD-LTE中引入8天线,一方面提升了网络的覆盖能力,同时也降低了TD-LTE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TDD系统在波束赋形方面的优势,可以满足TDD系统平滑演进的需求。

传统的智能天线波束赋形技术通常的波束赋形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小间距的天线阵列多天线传输技术。

其主要原理是利用空间信道的强相关性和波的干涉原理产生强方向性的辐射方向图,使方向图的主瓣指向用户来波方向,这样保证终端收到的信号有最大的接收功率,并降低了对其他方向的干扰。

而LTE利用MIMO技术,可以在不增加带宽资源的情况下,显著的提升网络容量。

多天线理论表明,假设发送天线数和接收天线数分别为nT与nR,则MIMO系统的容量为单入单出(SISO)系统的min(nT,nR)倍,这是传统的其他技术所做不到的。

因而在LTE系统中引入MIMO技术,极大地满足了更高的传输速率的而要求。

图1: 智能天线波束赋形示意图。

TM8中的双流波束赋形技术在LTE Release 8中给出的是单流波束赋形,相同的时间和频率资源分配一个数据流。

鉴于双流波束赋形对于单流波束赋形能更进一步的提高频谱效率,扩大小区覆盖范围,提高系统容量,在Release9中给出了双流波束赋形,不同的数据流可以面向单个用户或多个用户。

TD-LTE中智能天线的优化

TD-LTE中智能天线的优化

TD-LTE系统中智能天线技术的优化摘要在3G系统中,智能天线已得到了成熟而广泛的应用,但在TD-LTE系统中,它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不能满足4G网络的需求。

为了尽可能提升TD-LTE 系统的性能,本文从智能天线的信号模型、MIMO技术、波束赋形技术及算法等方面介绍了智能天线技术的优化方案,并对比了3G 与4G系统中不同算法的优劣性,最后得出EBB算法在TD-LTE 系统中有较好的特性,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TD-LTE系统的性能,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

关键词:TD-LTE;智能天线;波束赋形;MIMO技术;EBB算法Abstract: in 3G system, smart antenna has been a maturely and widely used, but in the TD-LTE system, it also poses a low,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4G network.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D-LTE system as far as possib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ptimization scheme of the smart antenna technology from the aspects of smart antenna signal model, MIMO technology, beamforming technology and algorithm, and compares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different algorithms of 3G and 4G system. lastly,theconclusion came the EBB algorithm has better performance in TD-LTE system, to upgrade the performance of TD-LTE system to the hilt, so as to meet the needs of users.Keywords: TD-LTE; smart antenna; beamforming; MIMO technology; EBB algorithm0 引言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天线技术在移动通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智能天线广播波束赋形应用探讨

智能天线广播波束赋形应用探讨

注 :若配 合天 线 型号调 整权值 效 果会更 好 。
( )场 景应 用探讨 三
图 1 T D帧 结 构 图
1密集城区场景 .
( )场 景 特 点 1
波 瓣 宽 度 的大 小 反 映 了 天 线 的 能 量 辐 射 集 中程 度 ,波 瓣
宽度越窄天线主瓣 (d 3B角内) 能量越集中, 旁瓣对 周边 小区干
( )场 景 特 点 1
波束宽度建议调整为 6 5度,波束图参见图 3 。该波束主瓣 能 量集中在 6 度 角的范围内,旁瓣干扰相对较小 ,配合天线 的 5 方向、下倾 角可 以较容易解决 由于密集城 区站间距相对较小 导致 的导频污染,可 以合理地控 制覆盖范 围及切换带 。
密集城区建筑物平均 高度超过 3 0米 ,建筑物较为密集 , 平均楼间距约 1  ̄2 0 0米: 区域 内通常存在大量写字楼、 商场、 店铺等建筑 ,区域 内话 务量 密集、业务速率要求较高 ,是数 据业务发展的重 点区域 。密集城 区无线信号 的传播环境复杂 。
( )优 化 建 议 2 密集 城 区 的 T ~ C M D SD A网络 , 线 环 境 复 杂 , 点 间距 小 , 无 站 同 时 可 能 存 在 由于 选 址 问题 导 致 的站 点布 局 不 合 理 , 容 易产
因地 制 宜 , 达 到 良好 覆 盖 效 果 。
( )广 播波 束赋形 的介 绍 二
天线的垂直波瓣 宽度和下倾 角决定基站 覆盖的距离 ,而 天线 的水平波瓣 宽度和方位角度 决定覆盖的范围 。广播波束 是在广播时隙形成 ,实现对整个小区的广播。T D系统 中,在
帧 结 构 中 为广 播 信 道 设 置 了专 门的 时 隙 。 1 T 帧 结 构 图 。 图 为 D 图 2 软 件 调 整 波 束 宽度

一文看懂波束赋形 毫米波

一文看懂波束赋形 毫米波

一文看懂波束赋形和毫米波1. 引言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毫米波技术和波束赋形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

波束赋形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变信号的相位和幅度来使信号形成指定方向的技术,而毫米波则是指频率在30~300GHz之间的电磁波。

本文将针对波束赋形和毫米波进行介绍和分析。

2. 波束赋形波束赋形技术是无线通信中的一种重要技术,通过合理设计天线阵列的的幅相分布,使得信号能够集中辐射在指定方向,并抑制其他方向的辐射。

波束赋形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传输距离、容量和可靠性。

波束赋形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天线阵列的间距和相位差来产生干涉,从而形成空间波束。

具体而言,通过调整每个天线元的幅度与相位差,可以使得信号在特定方向上能够叠加而形成较强的波束。

这样一来,在其他方向上的辐射则会被削弱。

波束赋形技术的关键问题包括波束形成、波束跟踪和波束跟踪反馈。

波束形成是指通过调整天线阵列中各个天线元的幅度与相位差,使得信号能够朝特定的方向传输。

波束跟踪是指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通过检测用户位置的变化,实时调整波束的指向。

波束跟踪反馈是指通过信道状态信息(CSI)反馈机制,将波束赋形的结果反馈给基站,从而进一步优化波束赋形效果。

3. 毫米波6GHz),毫米波有着更毫米波指的是频率在30300GHz之间的电磁波。

相比于传统的通信频段(如2GHz高的频率和更大的带宽,能够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

毫米波技术在5G无线通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毫米波技术在5G通信中的优势主要包括更大的带宽、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短的延迟。

由于毫米波频段拥有较大的带宽资源,可以同时支持多个用户进行高速数据传输,从而提高整个网络的容量。

同时,毫米波频段的传输速率更高,能够满足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

此外,毫米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传播距离较短,可以降低信号传输的延迟。

然而,毫米波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主要包括信号传播损耗和穿透性差。

由于毫米波频段的波长较短,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建筑物、植被和雨雪等物体的阻挡,导致信号传播损耗较大。

移动平台智能天线通信系统研究

移动平台智能天线通信系统研究

科学与财富近年来,智能天线技术已经成为移动通信中最具有吸引力的技术之一。

起初智能天线计数最初主要应用在雷达、军事抗干扰通信,但是其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却是在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等技术的发展后,伴随着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使得基带无线波束得以实现,并且大幅度提高了无线系统的识别性和灵敏性。

智能天线实现的前提是依靠先进技术,把无线电信号沿着特定的某些方向进行转变,使其电频接受率提高,将信号转变幅度增加,所以说,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天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其自身进行信号的发射与接受功能。

这也直接决定了天线的好坏直接可以决定移动通信系统的功能功能。

所以智能天线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占有明显的优势,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通信质量更能最大限度地节约整体造价,改善管理。

一、智能天线的基本概念智能天线是一种多天线技术,主要是采用天线阵列形成可以控制的波束,并具有定向用户和追踪用户位置的功能。

所以具有可以定位的优点。

此外它还具有增加通信容量的速率、降低电磁干扰、另外可以减少手机和基站发射之间的发射功率。

二、智能天线在移动领域的应用优势1、缩短时延扩展智能天线可从多方面提高通信系统的质量,具体来说的话智能天线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缩短时延扩展。

(1)智能天线在发射的时候能够集聚在目标方向上,因此能够在传播的过程中减少多径反射数目,缩短了发射的时间。

(2)是智能天线在接收的时候相比传统天线更高效,接收主要通过分集合并实现,从而达到降低多径衰落的目的。

(3)智能天线还能够过滤掉除了信号之外的多侧言号,以此来降低多径的衰落。

智能天线还具有能够增大的容量的优点,智能天线是一个自干扰系统,对该系统的容量的限制的主要因素是自身系统的干扰。

简而言之,换句话说降低干扰对智能天线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提高信号质量,降低外界的干扰在移动通讯中,有用的信号和干扰信号在入射角度上有所不同。

智能天线利用移动通讯的这个特征,可选择合适的接收信号方式,主要通过接收信号的主瓣对准需要接收信号的角度来实现。

一种基于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波束赋形算法

一种基于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波束赋形算法

一种基于自适应阵列天线的波束赋形算法
王靖;施刚;李娟
【期刊名称】《电讯技术》
【年(卷),期】2007(047)004
【摘要】自适应阵列天线中的数字波束赋形(DBF)技术是智能天线数字信号处理部分的核心.提出了一种可用于自适应阵列波束赋形的SMI-LMS算法--由SMI(采样协方差矩阵求逆)算法决定LMS(最小均方)算法的初始权向量.该算法充分结合了SMI算法收敛速度快和LMS算法稳态误差小的优点,能在较强干扰环境下,确保权向量的快速收敛和跟踪速度.与传统的LMS算法相比,SMI-LMS算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能、较快的跟踪速度和较小的输出误差,并可以有效改善自适应方向图的副瓣性能.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结论.
【总页数】5页(P138-142)
【作者】王靖;施刚;李娟
【作者单位】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信息科学系,南京,210042;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信息科学系,南京,210042;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信息科学系,南京,210042【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828.6
【相关文献】
1.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阵列天线波束赋形研究 [J], 谢欢欢;杨伯朝
2.一种星载阵列天线的高效波束赋形算法 [J], 马晓峰;冯丹萍;吴玉清;盛卫星;肖争
鸣;沈鹏;仲洛清
3.一种圆形天线阵列的波束赋形算法 [J], 宗耀
4.一种自适应阵列天线波束赋形合成算法 [J], 曾浩
5.基于粒子群算法的阵列天线波束赋形 [J], 刘燕;郭陈江;丁君;许家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比较常用的波束赋形算法有2种:GOB算法和EBB算法。

GOB算法是一种固定波束扫描的方法,对于固定位置的用户,其波束指向是固定的,波束宽度也随天
线阵元数目而确定。

当用户在小区中移动时,它通过测向确定用户信号DOA,然后根据信号DOA选取预先设定的波束赋形系数进行加权,将方向图的主瓣指向用户方向,从而提高用户的信噪比。

EBB算法是一种自适应的波束赋形算法,方向图没有固定的形状,随着信号及干扰而变化。

其原则是使期望用户接收功率最大
的同时,还要满足对其他用户干扰最小。

实际设备中采用了EBB算法,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仅下行有波束赋形技术,上行方向,手机天线无法进行波束赋形,基站多个天线此时主要用于分集接收。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天线阵的运用,上行信号到达每个天线的时间是不一致的,但天线之间的相差是可以预知的,只要将每个天线上的上行信号做一个加权处理,所得信号将是同相信号,将天线阵上的信号相加,即可增加10logN*N db(此处应为10logN db——本人注)的信噪比;同理下行时,首先根据上行信号估计
空间特性,然后在天线阵上发送具有相差的信号,使各个天线下行信号到达接受机的信号同相。

上下行中相位的加权运算就是波束赋形。

注解:波束赋形工作由基站完成
GOB 与EBB算法的区别
目前智能天线的赋形算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GOB(Grid Of Beam)算法(又称波束扫描法):它是基于参数模型(利用信道的空域参数)的算法,使基站实现下行指向性发射。

GOB算法的基本思路如下:
将整个空间分为L个区域,并为每个区域设置一个初始角度。

以各个区域的初始角度的方向向量为加权系数,计算接收信号功率,然后找到最大功率对应的区域,再将该区域的初始角度当作估计的到达角。

利用上下行信道对称的特点,确定赋形角度。

二、EBB(Eigenvalue Based Beamforming)算法(即特征向量法):通过对空间
相关矩阵进行特征值的分解来得到权矢量。

实现方法就是找到第K个用户的权矢量w^(k) 使得r最大
EBB算法的基本思路如下:
(1)对于整个波束空间,找到使接收信号功率最大的赋形权矢量。

这通过对用户空间相关矩阵进行特征分解,找到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即为权矢量。

(2)对用户空间相关矩阵进行特征分解,求得到达角度个数和对应方向。

两种算法的比较:
从算法难度来看,EBB算法的实现难度略高于GOB算法;
EBB算法得到的是全局最优解,而GOB算法得到的是局部最优解;
在低速情况下,EBB算法性能优于GOB;
在高速情况下,EBB算法与GOB算法性能基本相当
在城区,无线的传播环境很恶劣,EBB算法的优势也更加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