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计算介绍及相关案例

合集下载

GE矩阵+计算方法+案例(一班三组)

GE矩阵+计算方法+案例(一班三组)

GE矩阵法及其使用方法介绍一、GE矩阵法概述GE矩阵法又称通用电器公司法、麦肯锡矩阵、九盒矩阵法、行业吸引力矩阵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于70年代开发了新的投资组合分析方法。

对企业进行业务选择和定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GE矩阵可以用来根据事业单位在市场上的实力和所在市场的吸引力对这些事业单位进行评估,也可以表述一个公司的事业单位组合判断其强项和弱点。

在需要对产业吸引力和业务实力作广义而灵活的定义时,可以以GE矩阵为基础进行战略规划。

按市场吸引力和业务自身实力两个维度评估现有业务(或事业单位),每个维度分三级,分成九个格以表示两个维度上不同级别的组合。

两个维度上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确定评价指标。

二、方格分析计算方法介绍:GE矩阵可以用来根据事业单位在市场上的实力和所在市场的吸引力对这些事业单位进行评估,也可以表述一个公司的事业单位组合判断其强项和弱点。

在需要对产业吸引力和业务实力作广义而灵活的定义时,可以以GE矩阵为基础进行战略规划。

按市场吸引力和业务自身实力两个维度评估现有业务(或事业单位),每个维度分三级,分成九个格以表示两个维度上不同级别的组合。

两个维度上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确定评价指标。

绘制GE矩阵,需要找出外部(行业吸引力)和内部(企业竞争力)因素,然后对各因素加权,得出衡量内部因素和市场吸引力外部因素的标准。

当然,在开始搜集资料前仔细选择哪些有意义的战略事业单位是十分重要的。

1. 定义各因素。

选择要评估业务(或产品)的企业竞争实力和市场吸引力所需的重要因素。

在GE内部,分别称之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下面列出的是经常考虑的一些因素(可能需要根据各公司情况作出一些增减)。

确定这些因素的方法可以采取头脑风暴法或名义群体法等,关键是不能遗漏重要因素,也不能将微不足道的因素纳人分析中。

2. 估测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从外部因素开始,纵览这张表(使用同一组经理),并根据每一因素的吸引力大小对其评分。

网格絮凝斜管沉淀池计算案例

网格絮凝斜管沉淀池计算案例
0.070
0.013
.

0.10
.
.
i=
槽内起点水深:h1=ℎ
0.040m2
.
0.152
51.41
0.00048
.
0.00048
5.3
0.10
超负荷 30%时出水槽内流量 Q=0.01215×1.3=0.01579m3/s,集水总槽内流速
取 0.3m/s,槽宽 b=0.2m。
.
槽内终点水深:h4=
池子总高度为:0.3+1.5+1.5+0.6+0.87=4.8m。
(3)参数复核
1)雷诺数:
水力半径 R=d/4=30/4=7.5mm
运动粘度=0.01cm2/s(t=20℃)
Re=0.75*0.2/=0.75*0.2/0.01=15
2)沉淀时间:
T=l/ =1000/2.373=421s=7.02min
絮凝池的反应过程共分为三段,第一段放置密型网格,过栅流速设置为
0.25m/s,第二段放置疏型网格,过栅流速设置为 0.22m/s,第三段放置栅条。第
一段过孔流速为 0.3~0.2m/s,第二段过孔流速为 0.2~0.15m/s,第三段过孔流速为
0.15~0.1m/s。
以下为絮凝过程中不同段的竖井隔墙上孔洞尺寸及过孔流速,共 15 个竖井,
(4)排水渠计算
集水槽坡降为 0.15,水面坡降为 0.035m。
排水渠底的标高在集水槽的基础上降低 0.2m,宽度设置为 0.4m。
七、排泥方式及计算
沉淀池日排泥量为 472.23m3/d,则每小时为 19.68m3/h。设置每小时排泥一
次。设置排泥管的管径为 DN200mm,管道横截面为 0.0314 m2,穿孔管长度为

网格计算如何改善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现状剖析与案例研究

网格计算如何改善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现状剖析与案例研究

网格计算如何改善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现状剖析与案例研究【引言】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网格计算逐渐成为解决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

本文将对网格计算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方面的应用进行剖析,并通过案例研究具体探讨其改善现状的作用。

【第一部分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现状述评】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是当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

然而,当前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工作依然面临一系列挑战和困难。

例如,环境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困难、资源管理和监测不够精细、协同决策和执法难度较大等。

这些问题使得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工作无法得到有效推进和改善。

【第二部分网格计算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中的应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网格计算应运而生,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网格计算在环境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将环境监测数据、气象数据等信息进行高效集成和共享,并利用高性能计算资源进行数据处理和模拟,可以提供准确的环境信息和预测结果,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网格计算在资源管理和监测方面也有显著效果。

通过构建环境资源网格和生态监测网格,实现资源的统一调度、监测和管理,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水平。

此外,网格计算还能提供协同决策和执法的技术支撑,通过构建决策和执法网格,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和联动执法,提升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的整体效能。

【第三部分网格计算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中的案例研究】1. 案例一:基于网格计算的水污染监测与治理以某污染严重的河流为例,通过部署水质监测传感器和高性能计算节点构建水污染监测网格,实时采集和分析水质信息,并针对监测结果进行治理措施的制定。

通过网格计算的支持,实现了对水污染源的准确定位,有效治理了水污染问题。

2. 案例二:基于网格计算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与保护某自然保护区通过部署环境监测设备和计算节点构建生态监测网格,实现对野生动植物种群、气候变化等因素的监测和预测。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模拟,制定并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如控制游客数量、禁止捕杀野生动物等,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

hypermesh-hyperview应用技巧与高级实例

hypermesh-hyperview应用技巧与高级实例

hypermesh-hyperview应用技巧与高级实例目录1. 引言1.1 背景和意义1.2 结构概述1.3 目的2. HyperMesh基础应用技巧2.1 网格建模2.2 材料定义和属性设置2.3 边界条件设置3. HyperView结果后处理技巧3.1 数据导入与预处理3.2 结果展示与分析3.3 动画与报告生成4. HyperMesh高级实例讲解4.1 汇合区域的创建和优化4.2 拓扑优化与形状优化方法比较分析4.3 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案例研究5 结论和总结1. 引言1.1 背景和意义在工程设计与分析领域中,有着众多的设计软件和仿真工具。

其中,Hypermesh与HyperView作为Altair HyperWorks软件套件中的两大核心模块,提供了强大而全面的功能,被广泛应用于结构、材料、流体等领域的建模、优化以及后处理等任务。

Hypermesh作为一款先进的有限元前处理软件,在结构建模方面具备丰富的功能和强大的求解能力。

通过其快速且高效的网格划分算法,用户可以轻松地将复杂几何图形转换成可用于数值计算的网格模型。

此外,在材料定义和属性设置、边界条件设置等方面,Hypermesh提供了灵活性强、易于操作的工具,使得用户能够更加精确地描述系统,并满足各种特定需求。

与此同时,HyperView则是一款专业级别的有限元后处理工具。

它不仅支持各类有限元结果数据文件的导入,并能够对结果进行处理、展示和分析,而且还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可视化功能。

用户可通过HyperView直观地查看、评估仿真结果,并生成动画和报告,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达仿真结果。

本文将重点介绍Hypermesh与HyperView的应用技巧与高级实例,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两款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工程设计与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1.2 结构概述本文共分为5个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第1节)中,我们将介绍本文的背景、意义和结构概述。

其次,第2节将详细讲解Hypermesh的基础应用技巧,包括网格建模、材料定义和属性设置、边界条件设置等方面。

网格计算法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

网格计算法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

网格计算法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1. 引言1.1 介绍网格计算法网格计算法是一种数值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科学领域中。

它通过将研究区域划分为规则的网格单元,然后对每个单元进行计算和求解,从而得到整个区域的数值结果。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能够有效地处理复杂的数学模型,同时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在实际测量领域中,网格计算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快速准确地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通过将实际测量数据输入到网格计算模型中,可以进行各种复杂的数值运算,从而得到更加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快速解决实际测量中遇到的难题,还可以为实际测量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网格计算法在实际测量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泛的发展前景。

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实际测量问题,促进实际测量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1.2 引入实际测量领域实际测量是现实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涉及到地质勘探、气象预测、医学影像处理、工程测量等众多领域。

在实际测量中,准确的数据和信息是至关重要的,而网格计算法的应用为实际测量提供了一种高效、精确的计算方法。

通过网格计算法,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对实际测量中的复杂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到更加可靠的结果。

在地质勘探中,网格计算法可以帮助我们模拟地下结构,找出潜在的矿藏资源;在气象预测中,可以通过网格计算法对大气环流进行模拟,提高气象预测的准确性;在医学影像处理中,可以利用网格计算法对医学影像进行分析和处理,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病情;在工程测量中,可以通过网格计算法对建筑物结构进行模拟和分析,确保工程质量。

网格计算法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它为实际测量提供了一种高效、精确的计算方法,为实际测量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网格计算法在测量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为实际测量工作带来更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机遇。

2. 正文2.1 网格计算法原理及特点网格计算法(Gri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计算资源共享的计算模式,通过将多个计算资源(包括计算机、存储和网络等)整合在一个虚拟的分布式系统中,实现对大规模数据和复杂计算任务的高效处理。

细胞计数板计算公式案例

细胞计数板计算公式案例

细胞计数板计算公式案例细胞计数板是生物学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工具,用于对细胞数量进行精确计数。

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细胞数量的准确计数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细胞计数板通过其特殊的设计和计数方法,能够帮助实验人员快速、准确地完成细胞数量的计数工作。

在使用细胞计数板进行细胞计数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以确保得到准确的细胞数量。

在细胞计数板中,细胞被装在一个特殊的网格中,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数量,然后根据网格的大小和细胞的数量来计算细胞的浓度。

在进行细胞计数时,通常会选择一个小的网格进行计数,然后根据该网格中细胞的数量来推算整个细胞计数板中的细胞数量。

为了得到准确的结果,需要使用适当的计算公式来进行计算。

以下是一个细胞计数板计算公式的案例:假设在一个细胞计数板中,我们选择了一个小网格进行细胞计数,然后得到了该网格中细胞的数量为N。

此时,我们需要根据该数量来计算细胞的浓度。

通常情况下,细胞计数板的网格大小为1mm²,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公式来计算细胞的浓度:细胞浓度 = N × 10^4 / V。

其中,N为选择的小网格中细胞的数量,V为用于稀释细胞的液体的体积。

在这个公式中,N需要乘以10^4是因为1mm²等于10^-4 cm²,而V则是用于稀释细胞的液体的体积,通常以毫升为单位。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选择的小网格中细胞的数量为50个,而用于稀释细胞的液体的体积为1毫升,那么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以得到细胞的浓度为:细胞浓度 = 50 × 10^4 / 1 = 5 × 10^5 cells/ml。

通过这个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得到细胞的浓度,从而为后续的实验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除了上述的计算公式外,对于不同类型的细胞计数板,可能会有不同的计算公式适用。

因此,在进行细胞计数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以确保得到准确的细胞数量。

浅谈网格技术

浅谈网格技术
技术浅谈帮助浅谈网格网格技术网格布网格化管理网格计算ps网格网格员系统标签
第 + 卷第 < 期 ! "" # 年 ( 月
无 锡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8.A5/ -N ,8T1 IA9616862 -N :2JCA-/-7B
Z-/ O + [-O < \2KO !""#
浅 谈 网 格 技 术
付东云
(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江苏* 南京 * !&+""" )
摘要: 信 息网格使用户和应用程序可以通过任何类型的 网络安 全地访 问任何 地方的任 何信息。 网格是 把整个因 特网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 实现计算资源、 存储资 源、 数 据资源、 信息 资源、 知识资 源、 专 家资源 的全面 共享。 网格强调全面地共享资源、 全面地应用服务。我们目前的技 术还没 有实现资 源层面 的全面 共享, 只是信 息的传 输, 所 以属于网络技术, 而非网格 技术。 网格 技术 做为 一个 新的 互联 网新 一次 浪潮 的标 志, 就是 要将 万 维网 ( ,-./0 ,102 ,23) 升 华为网格 ( 4.256 4/-35/ 4.10 ) , 即实现 ,,, 到 444 的变革。该文介绍了网格的概念以及网格的特性、 网格的 应用、 网格的 高性能表现、 实现网格计算的目标解决的问题以及世 界和中国网格的发展。 关键词: 网格; 7/-389 ; 资源虚拟化; 网格计算; 校园网格; 虚拟现实 中图分类号: :;<(<* * 文献标识码: =* * 文章编号: &#%&$%’’" ( !""# ) $"#$!#$"<

网络计划技术 有案例

网络计划技术 有案例

j
(1)最早开始时间(ES)
ESi-j=max{EFh-i }=max{ESh-i+Dh-i }
紧前工作全部完成后,本工作才能开始。
注:起点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为0
(2)最早完成时间(EF):
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本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工作 延续时间。
即EFi-j=ESi-j+Di-j 计算规则:“顺线累加,逢圈取大”
1 挖1 4
2
垫1 1 挖2
4
垫2
砌1
3 1 6
7
8
砌2
填1
2 3 10 11 12
砌3 填2
4 3
5
挖3
9
垫3
2 13
填3
4
7
1
3
2 14
网络图的编制步骤:
1.编制工作一览表: 列项,计算工程量、劳动量、延续时间,确定施工组织方式(分段 流水、依次施工、平行施工)。 2.绘制网络图: 较小项目――直接绘图 较大项目――可按施工阶段或层段分块绘图,再行拼接
结点时间参数
时间参数的计算方法
图上计算法 表上计算法 电算法
双代号网络图的计算 (一)概述 1.计算目的:求出工期;找出关键线路; 计算出时差。 2 .计算条件:线路上每个工序的延续时间都是确定的 (肯定型)。 3.计算内容: 每项工序(工作)的开始及结束时间(最早、最迟) 每项工序(工作)的时差(总时差、自由时差) 4.计算方法:图上、表上、分析、矩阵 5.计算手段:手算、电算 时间参数的计算步骤: 计算ES与EF 计算工期T 计算LF与LS 计 算TF 计算FF
计算FF
例4:已知网络计划如图示,试进行时间参数的计算,并指出关键线路和总工期。 ⑤ 5 ① 5 ③ 6 ④ 3 ⑥

openfoam mesh 解读

openfoam mesh 解读

openfoam mesh 解读【原创版】目录1.OpenFOAM 介绍2.OpenFOAM 中的网格(mesh)概念3.OpenFOAM 网格文件的格式与结构4.OpenFOAM 网格的创建与编辑5.OpenFOAM 网格的应用案例正文【1.OpenFOAM 介绍】OpenFOAM 是一个开源的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广泛应用于工程和科学领域。

OpenFOAM 基于 C++编写,提供了一个完整的 CFD 求解器体系结构,包括湍流模型、边界层、多相流、化学反应等。

用户可以利用OpenFOAM 进行网格划分、求解和后处理等操作,满足各种流体动力学问题的求解需求。

【2.OpenFOAM 中的网格(mesh)概念】在 OpenFOAM 中,网格(mesh)是求解流体动力学问题的基础。

网格是将求解域离散化的结果,通过将求解域划分为多个小区域(单元),并在每个小区域内指定适当的数学模型和物理参数,从而实现对流体动力学问题的数值求解。

【3.OpenFOAM 网格文件的格式与结构】OpenFOAM 中的网格文件采用.msh 格式。

一个典型的.msh 文件包含以下几部分:1.文件头:包含文件的类型、版本和时间等信息;2.网格类型定义:定义网格的单元类型(如四面体、六面体等);3.网格单元信息:存储每个单元的节点坐标和单元类型;4.节点属性:定义节点的物理属性,如速度、压力等;5.区域和边界信息:定义求解域的区域和边界;6.其他信息:如求解器设置、初始条件等。

【4.OpenFOAM 网格的创建与编辑】OpenFOAM 提供了网格创建和编辑的工具,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创建或编辑网格文件。

常用的网格创建和编辑工具包括:1.foamMesh:用于创建和编辑.msh 格式的网格文件;2.polyMesh:用于将.msh 文件转换为.pmx 格式的网格文件;3.pmxMesh:用于编辑.pmx 格式的网格文件;4.fvMesh:用于将.pmx 文件转换为.fv 格式的文件,以进行求解。

网格布用量计算公式

网格布用量计算公式

网格布用量计算公式网格布是一种常用的工业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在使用网格布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来计算所需的用量,以确保材料的充分利用和项目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介绍网格布用量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网格布用量的计算公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网格布的面积、网格布的密度、网格布的厚度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方面的计算方法。

1. 网格布的面积。

网格布的面积通常是指网格布的长度和宽度的乘积。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测量网格布的长度和宽度来获得。

假设网格布的长度为L,宽度为W,则网格布的面积S=L×W。

2. 网格布的密度。

网格布的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网格的数量。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统计单位面积内网格的数量来获得。

假设单位面积内网格的数量为N,则网格布的密度D=N/S。

3. 网格布的厚度。

网格布的厚度通常是指网格布的厚度。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测量网格布的厚度来获得。

假设网格布的厚度为T,则网格布的厚度为T。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网格布的用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用量=面积×密度×厚度。

具体的计算步骤如下:1. 首先测量网格布的长度和宽度,计算出网格布的面积S。

2. 然后统计单位面积内网格的数量,计算出网格布的密度D。

3. 最后测量网格布的厚度,计算出网格布的厚度T。

4. 将上述三个数值代入公式,即可计算出网格布的用量。

下面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说明网格布用量的计算方法。

假设某工程需要使用网格布来加固混凝土结构,已知网格布的长度为5m,宽度为2m,单位面积内网格的数量为100个,网格布的厚度为0.5mm。

则根据上述公式,网格布的用量为:用量=5m×2m×100个/5m2×0.5mm=1000个×0.5mm=500mm。

因此,该工程需要使用500mm的网格布来加固混凝土结构。

在实际应用中,网格布用量的计算还需要考虑到实际施工中的浪费和损耗,因此在计算时需要适当增加一定的余量。

4_2网格过渡的实现

4_2网格过渡的实现

1:2网格过渡的实现1:2网格过渡是常见的网格过渡形式,由于其形成直角梯形的形状,其2D 网格的雅克比为0.67左右,模型的计算可信度较高,得到广泛的应用。

下面通过案例详细的说明1:2网格过渡是如何实现的。

首先打开12.hm文件,在该文件中只有一个曲面,模型的尺寸为150*400mm,将该曲面划分为三部分,即细密网格区,过渡网格区及粗网格区,细密网格区的宽度为9mm,考虑到网格的长宽比一般在1—2间计算精度的可信度较高,因此这里我们取拉伸方向的长度为宽度方向的一半,网格在x向方向的尺寸为3mm,在y向的尺寸为6mm。

为了实现网格的自动过渡,过渡网格区的宽度为6mm(该尺寸为细密网格区在Y向的网格尺寸值)。

按下F12,弹出2D网格划分的面板,选择细密网格区的surf,设定网格的尺寸为6mm,mesh type为quads only通过鼠标的左击及右击调整各个边的数字,使其在X方向有3个网格,其在Y向的网格树为67。

对过渡网格区的曲面进行分割,每次分割的曲面内的网格数为4*2n(即网格数为4,8,16,32,64等数),按下F11键,在split surf line中的nodes选择如图所示的节点,lines选择刚刚绘制的曲线,完成曲面的分割,分割好的曲面如图所示,使一曲面侧有3个网格,而另外一个曲面侧有64个网格。

分割好的曲面如图所示。

按下F12,弹出2D网格划分的面板,选择过渡网格区的surf,设定网格的尺寸为12mm,mesh type为quads only,完成一侧曲面的网格划分。

采用同样的方法,将余下的三个网格过渡为1个网格,完成过渡网格区的网格划分。

按下F12,弹出2D网格划分的面板,选择粗网格区的surf,设定网格的尺寸为12mm,mesh type为quads only,完成剩余曲面的网格划分。

在过渡完成后,我们要检查edge,一般来说,检查edge的功能主要是合并不连接的节点,这里容差的选取相对重要,一般来说容差值略小于最小网格尺寸,最小网格尺寸可以由check elements中的length查看得到,生成edge并合并后,我们可以通过F5隐藏网格来观察edge内部有无edge,从而查看网格的正确性。

dem应用案例

dem应用案例

dem应用案例DEM(数字高程模型)是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生成的地形模型,它利用地理空间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可以提供三维网格数据、数字图像以及地形功能分析。

DEM应用案例多种多样,以下就几个比较典型的案例进行介绍。

一、DEM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中国自然资源部、国土资源部共同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中,要求使用降尺度方法将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制作成1:10万或更小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土地覆盖数据,而DEM便是实现此任务的重要工具之一。

DEM可用于生成坡度、坡向、高程、流域等空间分析用的参数,而这些数据的加入有助于土地利用规划的有效实现。

DEM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能够实现可视化的、多维度的数据展示,使规划人员在规划过程中更好的把握地形、水力等信息,拓展规划的视野。

二、DEM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DEM可以较为清晰的反映城市地面地形的真实情况。

地形地貌是影响城市规划的重要要素之一,采用DEM计算高程、坡度、水路网络、土地利用等数据,可对城市规划、道路规划、变电站选址等工作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DEM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亦可辅助城市市政工程的调查及设计。

比如,在提升城市道路的排水能力时,创建DEM的高程数据、坡度数据,可为相关工程提供高效准确的参考。

三、DEM在农业生态方面的应用DEM可结合其他生态地理信息系统,利用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土地的适宜程度,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

农业生态信息系统的生成过程中,可通过DEM生成数字高程模型,根据高程地形、坡度、坡向、景观指数及生态因素、气象因素等,模拟群落/植被生态系统等生态过程,为农业生态平衡提供有力支持。

因此,DEM在农业生态方面的应用不仅可以确保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减轻农作物的生育过程;同时可以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使整个饲养产业生态化和科学化。

总之,DEM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它能够帮助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有效地探索数据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更准确的预测。

openfoam的propeller算例

openfoam的propeller算例

OpenFOAM是一个开源的CFD(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它提供了丰富的求解器和网格生成工具,可以用于模拟各种流体力学问题。

其中,propeller(螺旋桨)算例是一个常见的测试案例,用于研究螺旋桨在水中的性能。

本文将介绍在OpenFOAM中进行propeller算例的建模、网格划分、求解器设置等步骤,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利用OpenFOAM进行螺旋桨性能的模拟研究。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propeller算例之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几何模型和流体域。

通常情况下,可以使用CAD软件设计螺旋桨的几何模型,并将其导入OpenFOAM中进行后续处理。

二、网格划分1. 网格生成:首先需要对螺旋桨和周围流体域进行网格划分。

可以使用snappyHexMesh等工具进行自动网格划分,也可以手动划分网格。

2. 网格质量:在进行网格划分时,需要特别注意网格的质量。

良好的网格质量对于螺旋桨性能的模拟非常重要,可以减小数值误差,提高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三、边界条件设置在进行propeller算例的模拟时,需要设置合适的边界条件。

通常情况下,螺旋桨的叶片表面需要设置为旋转壁面(rotatingWall),周围流体域设置为入口、出口、对称等边界条件。

四、求解器选择在OpenFOAM中,有多种求解器可以用于propeller算例的模拟,如icoFoam、pimpleFoam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求解器进行模拟计算。

五、模拟计算1. 初始化条件:在进行模拟计算之前,需要设置合适的初值和边界条件。

2. 模拟参数:设置合适的模拟参数,如时间步长、迭代次数等。

3. 模拟过程:开始进行模拟计算,观察流场的变化,调整参数和边界条件以获得稳定的模拟结果。

六、结果分析1. 流场分布:通过模拟计算得到的结果,可以分析螺旋桨周围的流场分布情况,了解螺旋桨的性能表现。

2. 力学特性:通过模拟计算得到的力学数据,可以分析螺旋桨的推进性能、扭矩特性等。

七、结论通过对propeller算例的模拟研究,可以得出螺旋桨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为螺旋桨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和指导。

云计算技术应用案例

云计算技术应用案例

云计算技术应用案例云计算技术是指将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网格技术、虚拟化技术、分布式处理技术、自动化管理技术等综合的计算方式,提供一种基于个人计算设备或由一组计算设备组成的网络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池,并通过互联网以服务方式动态地分配给用户所需的计算资源。

云计算技术让存储和计算变得更加简单,因此,云计算已被广泛用于企业、政府和家庭。

下面介绍几个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案例。

1. 谷歌云平台谷歌云平台是一款融合了计算、存储、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强大的云计算服务的平台。

它支持虚拟的机器,可以横跨多个地理位置管理容器,还支持数据分析、数据库管理、开发工具等服务。

谷歌云平台可以为业务和应用程序提供无限的计算能力。

例如,在人工智能方面,谷歌云平台提供了自然语言处理、推荐系统、对话机器人、图像识别等服务,可以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智能应用和系统。

此外,在游戏开发领域,谷歌云平台可以提供的虚拟机器器等计算资源,可以让游戏厂商快速构建在线游戏系统,大大简化了游戏开发的流程。

2. 借助云计算提高医疗保健的效率在当前世界范围内,由于人口增长和医疗保健需求的增加,健康管理成为重要的挑战。

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正在有力地推动医疗保健领域的创新,包括远程医疗、电子健康纪录、3D打印等。

云计算技术可以让医疗保健人员访问病人信息和病历,进行更好的诊断和治疗。

例如,电子健康记录可以更好地记录病人的医疗历史,以提高医疗保健机构的效率,并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另外,例如3D打印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制作生机互补的义肢和医疗器械。

3. 网站托管云计算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托管其网站,大大降低运营成本。

通过云计算技术,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计算和存储资源,更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通过托管网站,企业可以节省IT管理和维护的成本,从而更好地专注于其核心业务。

此外,云计算技术也提供了强大的安全保障,可以更好地保护企业的信息安全。

例如,AWS云计算服务提供的强大安全防护功能,可以协助企业保护其业务和数据免受安全攻击和突发事件的影响。

网格计算介绍及相关案例

网格计算介绍及相关案例

网格计算介绍及相关案例网格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计算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组织成一个统一的虚拟计算环境,使得用户可以透明地获取和利用分散的、异构的计算资源。

这种分散的互联计算环境可以包括多台计算机、存储设备、网络和传感器等,这些设备可能位于不同的物理位置,由不同的管理者管理。

网格计算的目标是提供高性能、可扩展性、高度灵活和可靠的计算服务。

网格计算的运行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任务型和数据型。

任务型网格计算是将任务分解成小任务在各个计算节点上并行执行,每个计算节点独立计算一部分,并将结果返回给任务协调者进行集成。

数据型网格计算则是将数据存储在可以共享的存储设备上,各个计算节点可以根据需要访问这些共享数据进行计算。

网格计算可以应用在许多领域,下面是一些网格计算的相关案例:1.生物医学研究:网格计算可以用于模拟和分析蛋白质结构、分子动力学模拟、基因组学数据的分析和解读等。

例如,生物医学研究者可以使用网格计算来加速药物筛选和设计过程,通过对大量分子进行模拟和计算,寻找具有潜力的药物候选物。

2.天文学研究:天文学家常常需要处理和分析来自多个天文观测站的大量数据,网格计算可以帮助天文学家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

例如,使用网格计算可以实现天体模拟、星系演化研究和脉冲星信号的检测等。

3.航空航天工程:航空航天工程常常需要进行复杂的数值模拟和工程计算,网格计算可以提供大规模的计算资源来支持这些计算需求。

例如,航空航天工程师可以使用网格计算来模拟飞机在不同飞行状态下的气动特性,以提高飞机的性能和安全性。

4.金融风险分析:金融行业需要对大量的金融数据进行分析和风险评估,网格计算可以提供高性能的计算资源来支持大规模的数据分析。

例如,金融机构可以使用网格计算来进行金融衍生品的定价和风险度量,以支持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

5.大规模数据处理: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许多领域都面临着大规模数据处理的挑战,网格计算可以提供高性能和可扩展的计算资源来支持大规模数据处理。

钢板网重量 (2)

钢板网重量 (2)

钢板网重量1. 简介钢板网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在建筑、工业和农业等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

钢板网的重量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对于设计、运输和安装过程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了解如何计算钢板网的重量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钢板网重量的计算方法,并提供一个实际的案例进行说明。

2. 钢板网重量计算方法钢板网的重量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网格尺寸:即钢板网单元格的大小。

一般来说,网格尺寸越大,钢板网的重量也就越重。

•材料厚度:钢板网的材料厚度也会对其重量产生影响。

通常情况下,厚度越大,重量也就越重。

•边框材料:钢板网的边框材料也会对其重量产生影响。

不同材料的密度不同,因此边框材料的选择也会对钢板网的重量有一定影响。

根据以上因素,钢板网的重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重量 = (网格尺寸 × 网格尺寸 × 材料厚度 × 单位面积重量) + (边框长度 × 边框宽度 × 边框厚度 × 单位长度重量)其中,单位面积重量是指钢板网材料的密度,单位长度重量是指边框材料的密度。

3. 计算案例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演示如何计算钢板网的重量。

假设我们有一块钢板网,其网格尺寸为50cm × 50cm,材料厚度为2mm,边框材料为钢材,边框长度为1m,边框宽度为4cm,边框厚度为5mm。

假设钢板网材料的密度为7.8g/cm³,钢材的密度为7.85 g/cm³。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进行如下计算:•单位面积重量 = 7.8 g/cm³•单位长度重量 = 7.85 g/cm³计算网格面积:网格面积 = 网格尺寸 × 网格尺寸= 50cm × 50cm= 2500cm²计算边框体积:边框体积 = 边框长度 × 边框宽度 × 边框厚度= 1m × 4cm × 5mm= 800cm³计算钢板网重量:重量 = (网格面积 × 材料厚度 × 单位面积重量) + (边框体积 × 单位长度重量)= (2500cm² × 2mm × 7.8 g/cm³) + (800cm³ × 7.85 g/cm³)≈ 9.75 kg因此,这块钢板网的重量约为9.75 kg。

计算流体力学网格生成技术

计算流体力学网格生成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网格生成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未来,我们期 待更高质量的网格、更高效的生成算法,以及更精确的数值模拟。”
这些摘录只是《计算流体力学网格生成技术》一书的冰山一角,如果大家对 这本书或这一领域感兴趣,强烈推荐大家亲自阅读原书,以深入了解网格生成技 术的魅力和挑战。
阅读感受
最近,我阅读了《计算流体力学网格生成技术》这本书,深感其内容丰富、 深入浅出,对于我理解计算流体力学以及网格生成技术有着极大的帮助。这本书 由张来平等作者撰写,科学社于2017年,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计算流体力学中的 网格生成技术,对于我们这些希望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本非 常值得阅读的书籍。
第一章介绍了CFD的基本概念和网格生成技术的重要性。这一章为后面的内 容打下基础,使得读者能够对CFD和网格生成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二章详细阐述了网格生成的基本原理,包括几何建模、网格类型、网格生 成算法等。这一章是理解网格生成技术的关键,通过这一章,读者可以掌握网格 生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另外,书中还提到了多重网格计算所需的多级粗网格生成技术,并行网格生 成及网格分区技术等内容。这些内容让我对网格生成技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 让我明白了这一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潜力。
书中还介绍了复杂外形的描述与表面网格生成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我们理 解计算流体力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计算流体力学网格生成技术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生成
这些
流体力 学
网格

网格环境下的数据管理和计算模型研究

网格环境下的数据管理和计算模型研究

网格环境下的数据管理和计算模型研究篇一:网格环境下的数据管理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 研究目的和内容1.3 研究方法和途径第二章:网格计算与数据管理的关系2.1 网格计算概述2.2 数据管理在网格计算中的重要性2.3 网格环境下数据管理的挑战第三章:网格环境下的数据管理模型3.1 数据管理模型概述3.2 分布式文件系统3.3 数据库管理系统3.4 数据缓存技术3.5 数据流管理第四章:网格环境下的数据计算模型4.1 数据计算模型概述4.2 分布式数据处理4.3 并行计算模型4.4 数据挖掘和分析第五章:网格环境下的数据管理和计算模型融合研究 5.1 数据管理和计算模型的融合需求5.2 融合研究现状和挑战5.3 网格环境下的数据管理和计算模型融合方法第六章:案例研究与实验验证6.1 实验设计和实施6.2 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6.3 结果验证与评估第七章:结论与展望7.1 研究工作总结7.2 研究成果与创新点7.3 研究展望与未来工作参考文献篇二:网格环境下的数据计算模型研究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 研究目的和内容1.3 研究方法和途径第二章:网格计算与数据计算模型的关系2.1 网格计算概述2.2 数据计算模型在网格计算中的应用2.3 网格环境下数据计算模型的挑战第三章:网格环境下的数据计算模型概述3.1 数据计算模型概念及分类3.2 分布式计算模型3.3 并行计算模型3.4 数据挖掘和分析模型第四章:网格环境下的数据计算模型设计与实现 4.1 模型设计方法4.2 模型实现技术4.3 模型优化和性能提升第五章:网格环境下的数据计算模型应用与案例研究 5.1 应用场景分析5.2 案例研究设计与实施5.3 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第六章:数据计算模型的改进与展望6.1 模型改进的需求6.2 研究现状与挑战6.3 数据计算模型的未来发展方向第七章:结论与展望7.1 研究工作总结7.2 研究成果与创新点7.3 研究展望与未来工作参考文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地震工程仿真格网
(Network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 Simulation Grid,NEES Grid)
• 目标是使地震研究人员能够进行各种地震工程实 验数据分析的大规模计算任务.
远程分布式计算与通信项目
(Dis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DisCom2)
GIMPS(搜索梅森素数的分布式网络计算)
Folding@home(研究蛋白质折叠,误解,
聚合及由此引起的相关疾病)
Folding@home是一个研究研究蛋白质折叠, 误折,聚合及由此引起的相关疾病的分布 式计算工程。使用联网式的计算方式和大 量的分布式计算能力来模拟蛋白质折叠的 过程,并指引我们近期对由折叠引起的疾 病的一系列研究。
• 目标是创建一个用于访问美国能源部三个 武器实验室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格网, 以支 持国防计划中远程计算和分布式计算这两 个关键战略领域复杂的分析、设计、制造、 认证功能。
Globus
• 目标是构建一个格网软件基础设施。研究 内容包括资源管理、数据访问、应用开发、 格网安全等。 • 目前全球许多用户利用Globus工具包创建格 网和开发格网应用。
更多网格计算…
天体物理虚拟天文台(Astronomical Virtual
Observatory,AVO)
亚太地区格网(APGrid) 英国国家格网(U.K. National Grid) 美国科学格网(DOE Science Grid ) 信息动力格网(Information Power Grid,IPG) 美国国家技术格网(National Technology Grid) 国际虚拟数据格网实验室(International Virtual Data Grid Laboratory,iVDGL) …
网格计算
网格计算即分布式计算,是一门计算机科学。它研 究如何把一个需要非常巨大的计算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 分成许多小的部分,然后把这些部分分配给许多计算机 进行处理,最后把这些计算结果综合起来得到最终结果。 最近的分布式计算项目已经被用于使用世界各地成千上 万志愿者的计算机的闲置计算能力,通过因特网,您可 以分析来自外太空的电讯号,寻找隐蔽的黑洞,并探索 可能存在的外星智慧生命;您可以寻找超过1000万位数 字的梅森质数;您也可以寻找并发现对抗艾滋病毒更为 有效的药物。用以完成需要惊人的计算量的庞大项目。
Folding@home 得出的结果
United Devices (UD) (寻找抗癌药物)
• United Devices (简称 UD )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 是一家提供专业分布运算解决方案的公司。其分布运算解 决方案的涉及范围甚广,包括生命科学、金融服务、工业 制造、政府机构、科研机构、娱乐及媒体等等。就在 2004 年 1 月 7 日,UD 宣布在全世界有超过 200 个国家共计 2500 多万 CPU 加入而成为运行中的最大的分布运算平台。 当前 UD 上运行主要是针对癌症药物的研究,主要由牛津 大学化学系、美国国家癌症研究基金会主持。研究结果将 完全公开(需要指出的是这只是研制治疗癌症药品万里长 征中的一步,但这无疑将加速整个研制过程。不管最后是 谁制造出药品,这都将造福全人类)。
地球系统格网(Earth System Grid II,
ESG)
• 由阿贡国家实验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等 五个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联 合承担。主要目标是解决从全球地球系统 模型分析和发现知识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为下一代气候研究提供一个无缝的强大的 虚拟协同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