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 教学设计(新)

合集下载

《窗》教学设计

《窗》教学设计
小学和初 中的作 文教学不论 是在 内容 上 , 还是在 教 学方式 抑 或要求 上 , 都有 很多 的不 同 , 刚升人 初 中的学 生在生 活上 , 习 习惯上 都有很 大 的 区别 , 学生从 六 学 小 年级步人七年级虽然说 只是迈 出一小 步 , 但这 一步 之遥 却令 不少农 村 孩 子对 中学 作 文 写 作 无所 适 从 , 而 生 望 畏 , 结 果 , 然导 致我 们农 村学 校 的孩子 作文 水平 停 其 必 滞 不前 , 与市 区的学生 的作 文差距越来越大 。 因此 , 笔者认 为 , 村 教师 若 能做 好 中小 学 作文 教 农 学 的衔 接训 练 , 学生 尽快 适应 中学 写作要 求 , 使 提高 作 文写作水平 , 势必起到事半 功倍 的作用 。那么 我们该 如 坎, 这是语文教 师进行作 文教 学衔接 训练 的一个基本 的 前提条件 。我 们 可 以通 过 多种方 式 , 比如 开主 题班 会 、 座谈会 、 文体活 动等等来 促进学 生之 间的交流 。作 为语 文教师还可 以结 合教材来 帮助学 生克服 困难 , 现行 的 如 人教版七 年 级语 文 上册 的第一 单 元 就有 一 个 关 于“ 人 生” 的话题 , 我们可 以通过这个 话题来 开展 活动 , 比如举 行辩论会 、 演讲 、 观摩学 习先 进人物事 迹等 , 学生认 识 让 到人 生是 一个要 勇 于面对 困难 , 于挑 战 的过 程 , 识 敢 认 到对待人生也应该有一种积极 乐观 的健康 的心态 , 才能 使 自己今后 的生 活更精 彩 , 更有 意义 。同时 , 可 以结 还
童怎样差一 点跌 到 湖 中, 着夏装 的姑 娘 是 多 么美丽 、 身 动人 。接 着又是 一场 扣人 心 弦 的 网球 赛 。他 听着这 栩 栩如 生的描 述 , 仿佛 亲眼看到 了窗外所发 生的一切 。

窗.doc教学设计

窗.doc教学设计

《窗》教学设计教学课题:《窗》(配有课件)教学背景:本单元属于小说单元,编者在编撰时颇具匠心,囊括了古今中外各具特色的几篇名著。

有批判我国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与迫害的;有表现我国古代卓越的民间艺术,赞美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的;有反映黑暗腐朽的沙皇统治的;有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丑陋的人际关系的。

让学生从各个角度了解世间百态,窥探人性的美丑善恶,通过批判他人的丑恶来修正自己的德行,提升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1、理清小说的情节。

学习小说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深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认识人性的美与丑。

3、学习本文独特的结尾方式。

教材分析:《窗》是篇颇具开放型思维空间的现代小小说,情节相对简短但却极富意外。

作者以对比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美与丑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灵,再以出人意料,耐人寻味的“欧.亨利”式的结尾,讽刺了自私的人心胸狭窄,目光短浅,以卑劣丑恶的灵魂不会找到亦美亦善的境界,只有无私的人,心胸宽广,视野开阔,以纯洁高尚的人格才能浇灌出绚丽多彩的春天。

显示了极其深刻的扬善贬恶的道德力量。

学习本文可以抓住对比鲜明的人物形象,对学生进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小组合作”模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盖屋为何要留窗户?对,一为空气的流通,二为看窗外的世界,窗外有柳绿桃红,有莺飞燕舞,窗外的世界很精彩,可人们也常说:站在外面看窗户,每一个窗户里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

今天我们透过泰格特的《窗》,看看里面发生了怎样精彩的故事吧!二、学习目标(课件出示)1、学习小说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深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认识人性的美与丑。

3、学习本文独特的结尾方式。

三、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知情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1、本文故事发生在,文中的主要人物是和,他们的病情都很。

一开始两人的关系,他们经常,靠窗的病人还为同伴描述,后来不靠窗的病人因为,所以在同伴生命垂危时。

当不靠窗的病人终于住到靠窗的位置时才发现,窗外只有。

初中课文《窗》教案

初中课文《窗》教案

初中课文《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课文所传达的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哲理,增强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分析盲人和健全人看窗外的不同感受及其原因。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哲理思想的把握。

2.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你们认为,什么是真正的‘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而导入对本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熟悉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盲人和健全人看窗外的不同感受及其原因,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阐述课文所传达的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哲理。

5.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如何关爱他人、珍惜生命,并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在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但对于课文所涉及的哲理思想还有一定的模糊认识。

2. 教学改进:针对学生对哲理思想的模糊认识,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课文内容的解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总之,《窗》这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窗》教学设计.

《窗》教学设计.

《窗》教学设计北京门头沟区育园中学孙瑞雪一、教学初步设想《窗》是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语文实验版教材必修五第三单元的一篇议论散文,这类文章学生曾经接触过,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窗》的语言虽不是很难懂,但文中所蕴含的意义,学生理解起来还是会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应给学生讲清议论散文的特点,指导学生掌握感受和鉴赏优秀作品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欣赏课文精彩的语言,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深刻思想和哲理,学习于平凡中见深意的写法。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的优美。

阅读作品,品味语言,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从新的角度、用新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辨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通过讨论式学习,学习本文于平凡中见深意的写法,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意识。

2、难点:比较阅读。

使学生体会对于同一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和感受,从而得出不同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利用网络搜集钱钟书先生的有关资料。

(二)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补充1、散文知识(1)什么是散文从广义讲,散文是泛指那些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

今天我们所说的散文是与小说、戏剧、诗歌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喻理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性文体。

散文的选材范围海阔天空,表现形式灵便轻捷,行文活泼自由,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无一不可。

散文的创作,常常是撷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甚至点滴小事,或自然界中的一片叶、一朵花、一棵树、一间屋、一扇门、一扇窗、一把椅来寄托作者的情思,表达主观感受,流露某种意愿、希望和追求。

散文常用象征、衬托的手法,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寄寓某种思想感情和生活哲理。

(2)散文的分类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今日教案-《窗》教学教学设计其四

今日教案-《窗》教学教学设计其四

今日教案:《窗》教学教学设计其四(PPT、一张张出示电池图片并讲解名称,适当的讲2个电池的作用,一般用在哪里)活动延伸:师: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分享了安装电池的秘密,小朋友们回家后还可以问问爸爸妈妈(剩余的两种电池)一般是用在什么地方的。

【教案参考】大班健康教学设计其四按照学校要求,教师都需要用到教案,一篇好的教案需要我们精心构思,好的教案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写一份教案?为你推荐《【教案参考】大班健康教学设计其四》,希望您喜欢。

集体预设目标:1.通过反复感受,知道歌曲名称,了解歌曲内容,引起学唱歌的兴趣。

2.初步学习在念白处跟随老师说出抬起头、闭上嘴的语言节奏。

3.了解漱口过程,知道讲卫生的孩子人人喜爱。

重、难点:念白时语言节奏准确准备:小花杯一个、娃娃一个过程:一.边拍手边念语言节奏:好宝宝,真能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二.生活模仿律动在老师带领下,按四分音符的节奏做出穿衣、刷牙、洗脸、做操的动作三.新授歌曲1.感受理解音乐及内容A.出示小花杯,老师演示漱口老师在干什么?老师还会唱一首《漱口歌》呢 B.清唱第一遍。

歌里唱了什么?我刚才在干什么?C.清唱第二遍喝口什么水?(清清水)什么叫清清水?我是怎样漱口的?幼儿跟老师学:抬起头、闭上嘴漱口时嘴里怎样?老师示范做鼓动腮帮的动作2.进一步感受A.出示娃娃,清唱歌曲娃娃是怎样漱口的?幼儿说出歌词内容,老师做出相应动作B.老师完整的唱C.幼儿按歌词顺序做漱口动作四.复习:《小花狗》教案范本:教学设计方案其四作为教师,你一定写过教案吧,一篇好的教案需要我们精心构思,要想在教学中不断进取,其秘诀之一就是编写好教案。

教案要写哪些内容呢?可以看看本站收集的《教案范本:教学设计方案其四》,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

展示积累选择第一、二、三自然段中自己背得最流利、最有感情的部分,背诵给同桌听。

赏读“可爱”,晶“情”动“情”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你是从哪些方面感受到“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又是从哪些描写体会到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的'?2、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窗》优秀教案(通用6篇)

《窗》优秀教案(通用6篇)

《窗》优秀教案(通用6篇)《窗》优秀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窗》优秀教案(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窗》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人性的美与丑;2.理解对比描写对凸现人物形象的作用;3.理清情节结构,学习本文精巧的构思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完成《练习册》第116-117页的一到四题)二、学生速读课文,理清小说结构。

(按照小说的结构特点,把课文分为四个部分)明确:第一部分(1-3)开端。

写两人关系的融洽。

第二部分(4-7)发展。

写“不靠窗口的病人”从“享受”到“困扰”。

第三部分(8-12)高潮。

写“不靠窗口的病人”见死不救。

第四部分(13-15)结局。

写“不靠窗口的病人”被抬到靠近窗口的那张床上,但“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三、学生再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1.文章一开始反映出两个人的关系应该是融洽的,请在文中找出证据。

明确:“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靠近窗口的病人,每天在仰坐时,都为同伴描述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的全部内容”。

2.文章第三段写靠近窗户的病人为同伴描述他并未见到“窗外景物”,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明确:他这样做是为了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为他人送去一些快乐,用对美好生活的描述鼓舞病友的意志,表现了同志临终前仍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

3.读完全文,我们知道窗外的这座美丽的公园,都是“靠近窗口的病人”精心编造的。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明确:目的是解除同伴的痛苦。

编造得如此丰富优美,描述得这么生动有趣,这正是他自身美好心灵的写照。

4.文章第六段的“想法”在文中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实际是指什么?“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明确:①为什么偏是他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的?②嫉妒心③“不靠窗口的病人”的自私的心理。

《窗》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窗》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窗》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课文《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 掌握作者莫怀戚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提高阅读和分析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 学会欣赏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评价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良好习惯。

2. 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2.2 作者简介莫怀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作品以真实、细腻、富有哲理性著称。

他的作品关注人生、关注人性,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 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欣赏现代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3.2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

2. 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评价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2.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窗口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4.2 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作品中人物和情节的看法。

4.3 合作探讨1. 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变化。

2. 全班交流:从不同角度评价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4.4 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4.5 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选择一部现代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窗口》美术教学设计

《窗口》美术教学设计

《窗口》美术教学设计《窗口》是一本美术教材的教学设计。

本教材旨在培养学生对窗户的观察能力和创意表达能力。

通过观察和绘画窗户的主题,帮助学生加深对窗户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

本教学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窗户的观察能力。

通过观察不同窗户的形状、结构、材质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帮助学生学会用艺术眼光去观察事物。

2. 培养学生对窗户的创意表达能力。

通过绘画和创作窗户的作品,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窗户的理解和想法。

3. 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

通过欣赏和评价窗户艺术作品,帮助学生培养对美感和审美品味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1. 窗户的形状、结构和材质。

2. 窗户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3. 窗户的美感和艺术表达。

三、教学活动:1. 观察窗户和分析窗户的形状、结构和材质。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或社区附近观察窗户,并利用图片或实物进行讲解。

学生可以用素描或照片记录他们观察到的窗户。

2. 绘画窗户的形状和结构。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选择一个窗户的形状和结构进行绘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形状和比例等基本美术元素进行表达。

3. 创作窗户的环境。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窗户的场景,绘画窗户周围的环境,如建筑物、街道、植物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色彩、光影和纹理等技巧进行表达。

4. 欣赏和评价窗户艺术作品。

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窗户艺术作品给学生观赏,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评价。

学生可以描述作品的风格、表现主题以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5. 制作窗户艺术作品展览。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自己绘制的窗户作品制作成展板,并在学校或社区内举办窗户艺术作品展览,让更多的人欣赏和体验学生的创意和艺术。

通过《窗口》美术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培养对窗户的观察能力和创意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观察和绘画窗户的形状、结构和材质,加深对窗户的理解,并培养自己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

《窗》教学设计

《窗》教学设计

《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窗”的象征意义,掌握文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悟人性的美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文中人物形象,理解“窗”的深层含义。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读写结合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窗户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窗户的作用。

(2)引导学生思考:窗户除了通风、采光,还可能有什么更深层的意义?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讲解易错的字词。

3、整体感知(1)请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提问: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主要人物有哪些?4、精读课文(1)分小组讨论:文中的两位病人性格有何不同?从哪些细节可以看出?(2)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靠窗的病人能看到美丽的风景,而不靠窗的病人却什么也看不到?5、探究“窗”的象征意义(1)组织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思考“窗”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

6、拓展延伸(1)假如你是文中的不靠窗病人,当你知道真相后,你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请写一篇短文。

(2)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7、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生字词、人物形象、“窗”的象征意义。

(2)强调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要拥有善良的心灵,不能被自私和嫉妒蒙蔽双眼。

8、布置作业(1)推荐阅读相关主题的书籍,如《巴黎圣母院》。

(2)以“心灵之窗”为主题,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中深入理解课文。

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人性的问题,使语文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

《窗》教案12篇

《窗》教案12篇

《窗》教案12篇下面是分享的《窗》教案12篇,以供借鉴。

《窗》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幼儿讲出小兔用冰块做的窗户在不同季节的变化。

2、学习词:挡、融化、发抖。

3、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活动准备:1、图片:小兔家的窗户。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一、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内容,发现小兔家的窗发生的变化。

1、教师同时出示一、二、三幅图,引导幼儿有序观察图片。

教师:图片上有谁?是什么季节,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引导幼儿逐一观察三幅图,了解故事内容。

图一:(1)小兔用什么盖了一间房子?什么季节到了?天气怎么样了?(2)小兔住在屋里觉得怎么样,为什么?他怎么想的?图二:(1)小兔走到哪里,搬来了什么?做什么用?图三:(1)窗子装好了,现在小兔住在屋里感到怎么样?(引导幼儿观察小兔的神态、感受。

)3、出示第四幅图,引导幼儿感知故事的结尾。

(1)春天来了,小兔发现了什么?它怎么样了?(2)这时谁来了?它告诉小兔什么道理?想一想,小兔该用什么装在窗户上?二、运用已有经验,幼儿尝试讲述故事。

1、鼓励幼儿按图片顺序尝试独立讲述故事,教师适当提醒。

2、引导个别幼儿讲述,提醒幼儿安静的倾听。

三、学习故事,引导幼儿能够运用适当的`词汇有序地讲述故事。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词汇的运用。

学习词:挡、融化、发抖。

2、教师利用留白、等待等方法帮助幼儿一起讲述故事。

3、幼儿与同伴互相讲述故事。

活动延伸: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图片,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讲述故事。

看图讲述:小兔家的窗小兔用大萝卜盖了一间房,窗户还没有装好,它就住在里面了。

冬天到了,天气真冷!大雪飘呀飘,大风吹呀吹,吹进了小兔的屋子里。

小兔冷得发抖,他看看窗户说:”我得找样东西来挡挡风。

”它走到小河边,看到小河结冰了,就搬了一块冰,挡在窗框上。

冰挡住了风雪,小兔真高兴。

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小兔从外面回来,看见窗户山的冰不见了,地上有一滩水,小兔急得哭了。

《窗》的教案范文

《窗》的教案范文

《窗》的教案范文窗是人生活中一个常见而又必需的物品,它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我们所处的不同环境中。

窗在日常生活中不仅提供了自然光线,而且让人们可以向外望去,感受外面的世界。

本教案将围绕“窗”这一主题,帮助学生了解窗的形态、功能以及文化象征意义,并激发学生对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描述,了解窗的不同形态和功能。

2.培养学生对窗文化象征意义的理解能力。

3.激发学生对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能用艺术形式表达出来。

教学内容:一、什么是窗?(10分钟)1.师生对话: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窗的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窗的定义:窗是连接室内外的一个通道,可以让人们透过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向外看风景,同时也让光线进入室内。

二、窗的形态和功能(15分钟)1.教师展示不同类型的窗户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窗的形态和特点。

2.学生小组合作,分析不同的窗户形态和其功能的关系,并进行分享。

三、窗的文化象征意义(15分钟)1.教师介绍窗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窗纱”和“明窗净几”等有关窗的习语,以及窗花、窗棂等富有民间艺术特色的装饰。

2.让学生进行讨论,探讨窗在自己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或是个人对窗的特殊情感和体验。

四、窗的创作表达(30分钟)1.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窗的艺术样本(如窗画、窗雕等),并简要介绍其特点和背景。

2.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可以选择绘画、雕刻、摄影等方式,表达自己对窗的想象和情感。

3.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窗的设计与改造(20分钟)1.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现代建筑中窗的创新设计,如绿色环保建筑中的太阳能窗等。

2.学生小组合作,自由发挥创意,设计并讲述自己理想中的窗的形态和功能。

3.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评价:1.观察和描述窗的形态和特点。

2.参与讨论窗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3.完成对窗的个人表达作品,并能理解和评价他人作品。

《窗》教学设计

《窗》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展示重点字词读音及解释;
明确议论性散文的特点: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参照导学案,了解作者背景。掌握生字词,扫除字词障碍,并熟读全文。
了解议论性散文这种文体。
课文结构与内容梳理
第一课时
第三部分,窗与眼睛,阐述了窗对于心灵的意义。适时关窗,从容地享受窗给我们的精神生活。
作业:如果生活中没有窗,人会感到封闭、压抑,那么有了窗,人们的生活有何改变呢?试举一例,加以论述。
阅读散文,抓住关键词,概括每段段意。
抓住关键词:“我们因此明白”
抓住关键词:“同时”“我们不妨这样说”“所以”
抓住关键词:“这指示出”
作业:窗是生活中常见事物,作者通过这一小事物揭示出深刻哲理。请你用心观察生活,举一日常事物,说说它能带给你怎样的联想?
对第一课时布置的作业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小组之间交流想法。(5分钟)
展示作业。(3-5分钟)
朗读诗歌,体会诗人感情(5分钟)
思考作答(8-10分钟)
学生体会预设:歌德疲于从政,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归隐”为自己的心灵找寻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充满着向往自然、向往宁静的情感。
提问:
1.歌德与陶渊明的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追求?
2.与优越物质生活相比,他们更愿意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这给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明确:人生离不开精神生活。人生不免会面对困惑,难寻生命意义,因此需要我们不断丰富精神世界。
展示作品。
总结:
钱钟书在《窗》这一课中表现了窗对于人及心灵的意义,他告诉我们有精神生活和精神追求的人生才是自由的人生,真正的人生。我们该用心感知、享受自然世界和社会人生,达到精神的自由境界。(5分钟)

《窗》教学案(扬州市武坚中学 徐海民)

《窗》教学案(扬州市武坚中学 徐海民)

武坚中学语文教研组公开课简案(2014.4.9)
窗泰格特
执教人:徐海民(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教学目标
学习阅读小小说的基本方法,并尝试进行有一定创造性的阅读;深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认识人性的美与丑。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小小说的结构特色,品味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分析人物形象,展开想像,拓展思维空间。

教学手段及其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诵读法、激疑探究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1课时):
一、导入新课,疏通字词
二、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三、再读讨论小说情节
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如何展开的?
四、悟读探讨文章主旨
1、靠窗病人为同伴描述的“窗外景色”是真的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何用大量的篇幅描写窗外风景?
2、你是如何看待这两位病人的?
五、体会标题独具魅力
小说为什么以“窗”作为标题?
六、品味语言精练含蓄
重点品味小说结尾一句
七、布置作业。

初中课文《窗》教案设计

初中课文《窗》教案设计

初中课文《窗》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窗》,理解课文大意,分析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理解窗口的意义。

3.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到自由的珍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窗》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如他对窗口外景物的观察、内心的渴望等。

3. 分析象征手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窗口的象征意义。

学生通过讨论、发言,理解窗口在文中的重要作用。

4. 阅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自由的看法。

学生通过讨论、发言,表达自己对自由的认识和体会。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自由的珍贵,提醒学生珍惜现实生活中的自由。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由的作文。

三、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运用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提高感悟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堂回答问题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 学生对自由的认识和体会,通过课堂发言和课后作文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课文《窗》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六、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七、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的阅读理解,让学生充分理解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氛围。

4. 作业布置要结合课文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窗》的主旨,体会到自由的珍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窗》教学设计

《窗》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仍然把重点放在识字和朗读上。

课文以一只普通的气球,捧出了一颗颗活泼的童心,折射出童年真挚的友谊。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他们难以理解这种情感,因此我因势利导,以气球为切入口,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感悟科利亚及小伙伴们的内心世界,紧紧抓住“真没意思”、“科利亚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等重点词句让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感悟,而且利用课文中的空白点,为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学目标:1、认识“科、亚”等7个生字,会写“户、亚”等8个字。

会用“可爱的“高兴地”说句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科利亚的情感变化,感受同学之间的真挚情谊,并懂得珍惜友情。

教学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科利亚的心情变化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气球卡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谜语:大似西瓜,轻似鸿毛,不长翅膀,倒会飞跑。

--------打一玩具。

(气球)师板书。

2、谁能亲切地叫叫他的名字。

指名读、齐读。

过渡:小朋友真是聪明,谁能说说自己见过的气球?3、指名说。

小结:气球不仅漂亮,还能治病呢!(师板全课题)不信,请你们打开书105页,仔细听老师给你们讲讲。

【动动脑筋,猜猜谜语,既是学生最高兴的事,又能提取学生的生活经验来了解气球,可谓一举两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字或句子作上标记。

3、展示读:把你认为读的最好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及时正音。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充分地朗读,能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开拓思维,进行语言积累。

】三、多种方法,识字写字。

1、合作识字。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同桌合作识字。

2、交流识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有什么好办法?全班交流。

3、竞赛识字。

模拟“幸运52”中的“幸运搭档”。

(课件)出示“开始”、“呆呆地”、“窗户”、“病床”等词语,要求一名学生背对着这些词语,认真听、仔细看、动脑猜,另一学生给以语言描述或动作表示词语的意思给猜者提示,但绝对不可以说出该词语中的任一个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第课时《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把握人物形象,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对比描写对凸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本文精巧的构思方法,以及精炼含蓄的语言。

(三)情感目标:理解人性的美与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理解人性的美与丑。

教学难点:学会在作文中有波澜起伏的构思及精炼的语言。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世界是五彩缤纷、美丽丰富的,有位诗人说过:“打开窗户,阳光不只一种颜色。

”“窗户是房屋的眼睛,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我们的内心。

”多彩的世界在每个人的眼里都是各不相同的。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打开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笔下的《窗》,走进两位病人的内心世界。

二、学习新课:(一)正音辨形(轮读、正音、齐读、书写自己认为难写易错的字。

)俯瞰( kàn )一泓( hóng )消遣( qiăn )充塞(sâ)水禽( qín )斑斓( lán )咳嗽( sòu )洗漱( shù)卡住( qiă)挪动( nuó)手肘( zhŏu )扣人心弦(xián )争相斗妍( yán )气喘吁吁( xū)(二)整体感知,理清情节结构。

(掌握生字词后,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熟悉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熟悉了课文,我们知道本文的体裁是什么?(小说)2、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吗?(人物、情节、环境)3、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两位重病人)4、小说的环境是怎样的?(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两个人,设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5、一般说来,小说情节的发展有哪几个环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6、本文既为小说,是否也符合这样的情节发展规律?如果是,具体应该如何划分?讨论后明确:第一部分( 1-3 )开端。

写两人关系的融洽。

第二部分( 4-7 )发展。

写“远窗的病人”从“享受”到“困扰”。

第三部分( 8-12)高潮。

写“远窗的病人”见死不救。

第四部分(13-15)结局。

写“远窗的病人”被抬到靠近窗口的那张床上,但“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三)感知人物形象。

(1)近窗病人1、文章一开始反映出两位重病人的关系是融洽的,从哪些语句体现出来?明确:“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靠近窗口的病人,每天在仰坐时,都为同伴描述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的全部内容”。

2、靠窗的病人,为我们描述了什么?(注意:不是读课文)明确:有清澈的湖水,动、植物,商店和闹市;挽着手的情侣,顽皮的孩童,美丽的姑娘,扣人心弦的球赛。

3、讨论:窗外的美景是真的吗?靠窗的病人为什么会向另一位病人讲述他虚构的美景呢?明确:一方面,他这样做是为了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为他人送去一些快乐,用对美好生活的描述鼓舞病友的意志,另一方面也是他自身美好心灵的写照。

4、那我们可以看出靠窗的病人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友好、热爱生命,对生活有满腔热情,坚强乐观、无私善良、心胸开阔的人。

小结:近窗者的性格大家总结得都不错,不论他主观上是否为他人考虑,但客观上的确给别人带来了快乐和希望以及生命的勇气,作者对他是持肯定态度的。

(2)不靠窗病人(远窗病人)1、两位重病人原本相处得十分融洽,为什么后来不靠窗的病人却对病友见死不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这种心理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请同学们用小说中的语句把这个具体的过程说出来。

明确:A.这是一种极度的自私心理,这种自私心理最初是潜藏的,后来被欲望慢慢激发,发展成为用生命作为代价。

这是一种私欲与良心作战的过程……B.5、6、7节:津津有味一种享受突然产生了一种想法感到惭愧克制困扰彻夜难眠2、第6段中有一句“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他为什么会感到惭愧呢?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这种想法”指的是什么想法?课文中的哪些语句表现出了不靠窗病人的自私与冷酷?明确:A.那是良知与欲念的交战,这说明他还是对生活有着美好追求的人,还是有良心的人,他的嫉妒心有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最终贪欲战胜了善良。

B.“为什么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的?”C.9、11节:纹丝不动心想:……仍然盯着天花板3、不靠窗的病人想靠窗看景的想法正常不正常?你如何看待?(此问的设计是要结合生活实际,来看待不靠窗病人的所向所为,让学生有个心里的道德行为的底线。

)明确:不靠窗病人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想占有靠窗的床位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退一步说,人有点自私心也是正常合理的,况且他还曾为有过这种想法感到惭愧,也控制过,可是他的私欲膨胀到无法控制的地步,为了私欲,竟然在病友生死挣扎关头,见死不救,自私心泯灭了良心,行为卑劣无耻,不可原谅。

4、你如何看待这个不靠窗的病人?明确:本性善良、热爱生命、向往美好生活,也有过一丝向善的念头,但随着私欲的膨胀,嫉妒心的作祟,令其灵魂堕落,而变得冷酷无情、自私自利、见死不救的人。

小结:我们可以看到,嫉妒和自私是如何腐蚀人的灵魂的,就像铁受腐蚀而生锈一样。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道德行为底线。

(四)合作探究,归结写作技法。

(1)对比手法的运用每个人读了这篇文章,都能鲜明地感受到人物的灵魂美丑,那么作者是如何凸现这一点的呢?(先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谈对两位病人的态度看法。

)归结如下:靠窗的病人:自编窗外美景,关爱他人尽显高尚心灵可敬可佩不靠窗病人:见死而不相救,牺牲他人以利一己之私可鄙可憎(通过这样的交流,让学生充分感受两位病人一美一丑的灵魂。

)讨论: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对两个人物进行对比的?a:心理上的对比:一个乐于助人,热情帮助伙伴;一个嫉妒冷酷,对同伴见死不救b:行为上的对比:一个是生命垂危,痛苦挣扎;一个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c:人生态度的对比:一个乐观,一个消极d:思想境界的对比:人情冷暖人性善恶人格高下灵魂美丑e:前后情节的对比:不靠窗病人对靠窗病人前后态度的对比窗外之景的前后对比(虚—实,美—丑)小结:对比反衬:扬善贬恶、爱憎分明(2)人物形象刻画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要看仔细,看全面,不能放过一个细节。

学生分组讨论:四人一组,最后每组各选一个代表把本组的认识汇总起来。

)小说中,人物形象刻画的常用方法有哪些?本文主要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有何作用?请举例说明。

明确:①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等。

②本文中主要有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作用:使人物的性格更鲜明。

示例:(1)为什么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的?(欲望的开始)(2)他白昼无时不为这一想法所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

明确:除了被病痛折磨之外,还被这中自私的想法所困扰。

(3)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

明确:表现不靠窗的病人为想法所困扰,突出盯着天花板看已经不止一次。

(4)另一位病人仍然继续盯着......天花板。

明确:反应了他的自私,一心想夺窗的心理。

(5)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的挣扎着,他用一只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

明确:体现出他急不可耐,想临窗观景。

(3)重点探究,理解主题。

1、小小说篇幅短小,惜墨如金,为何用大量的篇幅描写窗外风景?提示:为下文不是公园而是一堵光秃秃的墙增强了悬念,造成了落差。

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公园美景,这些美景描绘越生动,我们就越信以为真,这些可以看成是蓄势,而最后却是一堵墙,自然是陡转。

陡转既要出乎意料之外,又要合乎情理之中。

总之,悬念、蓄势、陡转是小小说鲜明的结构特色。

2、为什么同是在一个位置观看,一位病人看到了丰富多彩的窗外世界,另一位病人只看到了一堵光秃秃的墙?深入研究课文,说出自己的理解。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明确:窗外确实只有一堵墙,远窗者心灵黑暗、心存妒忌,只能用“眼”去看,当然只看到墙;而近窗者心灵美好、善待他人,是用“心”去看,是用心、用感情来描述生活,所以他看到的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3、小说以“窗”为标题有何作用?明确:一语双关,景窗亦心窗,心美景才美。

4、这篇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可以说是娓娓叙来,但是这个跌宕的结尾,却给了我们沉重的一击。

同学们想想,如果开头就说破,透过窗户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小说的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明确:文章戛然而止,出人意料而又合情合理,耐人寻味,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和思索。

这就是“欧·亨利”式结尾特点(欧·亨利是美国20世纪初期的著名短篇小说作家,被誉为“美国的莫泊桑”),就是小说一开始叙述故事的正常发展,对最重要的事实却一直保密,结尾才点出真相。

这样的文章才显得有波澜、有魅力。

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不妨借鉴这种精巧的构思,给我们文章增添光辉。

(五)拓展延伸:好的作品的结尾,往往不是思绪的终结,而是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我们这篇《窗》也有一个精彩的结尾“他看到的只是一堵墙”。

读到这一结尾,你是不是受到了心灵的震撼?想象一下,他当时看到这堵“光秃秃的墙”时的情形?三、学生自主复习整理。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练习:1、“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试根据人物性格和小说情节,发挥想象,续写一段“他”心理活动。

2、完成《伴你学》同步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