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教学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竹影》教学的教案设计

《竹影》教学的教案设计

《竹影》教学的教案设计

第一章:教学目标

1.1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竹影》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一些生词和短语,提高他们的词汇量。

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竹子的绘画和文学艺术。

1.2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和描述文中的情节和人物。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运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创作。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对文中的描写和表达进行分析和评价。

1.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关注,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

2.1 课文内容概述

简要介绍《竹影》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包括画家徐悲鸿创作竹子画的过程和他对竹子的独特感受。

2.2 生词和短语

列出文中出现的一些生词和短语,并进行解释和例句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3 课文分析和讨论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理解文中的描写和表达。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教学方法

3.1 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和生词。

3.2 互动式教学法

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3 小组合作学习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第四章:教学步骤

4.1 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竹子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竹子的兴趣和关注。

4.2 课文阅读和理解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中的内容和情节。

教师提问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他们理解课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竹影》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商南县清油河初中杨红珍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散文。孩子们借着月光画竹影,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美,不由自主地走到艺术的殿堂门口。领路人——“爸爸”出现,给孩子们讲解了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又因势利导地给他们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美的表现形式,说明了艺术和美有时就蕴含在孩子们的童趣活动中。真可谓“引入门墙无意中,寓教于乐见匠心”。古朴简约的语言,意蕴绵长的语句,蕴涵着作者对艺术独特的体验和感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字词。

2、理解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4、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加深对艺术创造的认识和体验。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品读文章古朴简约、意蕴绵长的语音。

3 、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中国画的内在美,提高艺术修养,初步形成审美观、价值观。

2、感受生活、热爱生活,体验蕴涵在自己生活中的艺术和美

教学重点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领会蕴涵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教学难点:

联系日常生活,启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认识和体验。

教学突破: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让学生知道:艺术并非高不可攀,它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了解作者丰子凯。

(2)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1)查找并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2)了解作者丰子凯。

《竹影》教案教学设计

《竹影》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

教案名称:《竹影》教案教学设计

学科领域:语文

年级:四年级

课时:2课时

编写日期:2024年10月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作者及背景,了解竹子的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激发学生对竹子的兴趣。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运用想象力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体会课文中描绘的竹子美景,运用想象力进行创意写作。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展示竹子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竹子的特点。

(2)播放竹子生长过程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竹子的生长环境。

(3)简介课文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学习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讲解生字词。

(3)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课文描绘的竹子美景。

3. 课堂讨论

(1)分组讨论:课文中描绘的竹子景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小组汇报: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竹子美景。

4. 创意写作

(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我心中的竹子”。

(2)学生运用想象力,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意写作。

(3)学生互相交流、欣赏佳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

《竹影》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讲解

《竹影》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讲解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理解《竹影》教案,能够熟练地讲解和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本文将全面深入地剖析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中《竹影》的指导教案,帮助同仁更好地掌握该篇作品及其教学理念。

一、教材分析

(一)阅读材料简介

《竹影》是中国著名作家老舍于1931年创作的一篇小说,被收录于《三四册》中。作品采用了插叙的方式,通过讲述陶思彤童年时与村里的竹子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竹子的喜爱之情,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之情。通过对这些情感的描绘,使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纽带,以及自然与人的协调共生。

(二)适用对象和阅读难度

《竹影》一篇小说适用于初中一年级左右的学生,考虑到其描写的主要是童年时的情感经历,因此学生对人性情感等方面的了解可能还比较浅薄。同时,此文篇幅简短,适合于课上分析阅读和阅读讲解类的教学。难度上,可能需要对一些古代汉语表达和寓意的解读过程进行深入探讨。

二、教学方法

(一)学生阅读

教师通过学生熟悉阅读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竹子的生长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发现作品的美感,从而增强对于自然美的产生,增加对于自然美的认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爱护自然的情感。

(二)逐句分析法

对于一些生僻字、古汉语、寓意深刻的成语,可以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讲解。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作品的情节,并且能够对一些存在语义误解的句子进行深入的讲解。

(三)情感分析法

《竹影》的主题是关于人性情感的体现,因此教师需要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情感分析法,使学生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到作者对于竹子的喜爱之情,以及通过竹子来体现的对自然的尊重与感激之情。

《竹影》说课稿

《竹影》说课稿

《竹影》说课稿

《竹影》说课稿

各位领导、专家、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丰子恺的《竹影》。

一、创意说明:

教材简析

《竹影》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是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散文作品中一篇内涵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文章描写了作者幼年时与小伙伴们在月下画竹影的有趣游戏及对中国画的认识,充满了童真、童趣,揭示出“艺术和美常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主旨。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是教学的重点;领会“艺术和美常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主旨是教学的难点。

目标定位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我确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学会在生活中去发现、创造美;认识到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根据教材的知识构建特点和七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问的特点,确立知识与能力目标: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提高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确立的过程和方法目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理念

创造性地学习运用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欲。有机渗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语文,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感悟,鼓励他们有创意地表达,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竹影》教学的教案设计

《竹影》教学的教案设计

《竹影》教学的教案设计

第一章: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吴昌硕的生平及其在绘画、篆刻方面的成就。

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字词意思。

理解并背诵诗歌《竹影》。

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学会欣赏中国山水画,了解其在绘画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诗歌《竹影》的字词理解、句子翻译和意境分析。

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及欣赏方法。

2.2 教学难点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对中国山水画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

3.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吴昌硕的绘画作品,引入对其诗歌《竹影》的学习。

3.2 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竹影》,查找生字词,理解句子意思。

教师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指导字词的正确书写。

3.3 合作探讨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歌的美感。

3.4 欣赏与实践

教师展示中国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其特点和欣赏方法。

学生尝试绘制简单的竹影画,体会绘画艺术的乐趣。

第四章:作业布置

背诵诗歌《竹影》。

选择一幅中国山水画作品,分析其特点和意境,写一篇短文。

第五章:教学反思

对学生进行评价,了解其在字词、句子、绘画等方面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不足,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为后续课程做好准备。第六章:教学用具与资源

6.1 教学用具

计算机和投影仪,用于展示绘画作品和教学内容。

毛笔、墨水、画纸等,供学生绘制竹影画使用。

丰子恺《竹影》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

丰子恺《竹影》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

丰子恺《竹影》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导语:《竹影》是丰子恺散文作品中一篇内涵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全文叙述几个小伙伴,借着月光,在自家的/"水门汀/"上游戏,描画映着的竹影,你一笔,我一画,竟然有几分中国画的意味。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丰子恺《竹影》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欢迎阅读参考!

丰子恺《竹影》教案及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本文篇幅较长,内容丰厚。要在一课时内授予学生,难度较大。所以我以为应该略枝叶而直取本根。此文收入《艺术卷》而非文学卷,可见丰子恺先生写此文主要目的是对孩童进行美育,所以我想在课堂引导学生反复探究“创造与模仿的关系”。

【课前预习资料】

丰子恺《儿童的画》、《学画回忆》、《图画与人生》,《素质教育在美国》节选,《倚天屠龙记》节选,朱光潜《谈美书简》文选。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文与可谷偃竹记》,郑板桥《题画诗》、《题竹石画》,白居易《池上竹下作》。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加点字注音并理解词义

弥漫眼梢惬意汀蘸

缕口头禅硕士参差不齐

2.概括课文内容。

二.整体感知,初步探究

出示图片“竹影”,讨论:竹影是谁画的?

思考:

1.我们四个人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我们把月亮画的画——了一份。(填一词)

2.在我们的资料中除描影外还有哪些复制图画或类似复制的方法?

3.小结:描、印、放大、临摹都是复制的一种,不是创造。朗读黄全愈的一段话作为小结:

黑板——学生的眼睛——经由学生的手把黑板上的样板“画”下来。由于没有“心”的参与,这只能是一个简单的由眼睛到手的过程,

可以说那是一个类似“复印”的过程。

4.讨论:爸爸说我们这不是画竹,“不过好玩罢了”。学某类西洋画的人能把自然描摹到几乎一样,这是不是绘画呢?

七年级语文《竹影》教案设计【优秀3篇】

七年级语文《竹影》教案设计【优秀3篇】

七年级语文《竹影》教案设计【优秀3篇】

教学目标篇一

一、知识与能力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七年级下册语文《竹影》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体会艺术和美就蕴含在孩子童稚的活动中。

2、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艺术。

教学时数: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同学们提前要预习课文

2、准备相关的课件:丰子凯图片与简介;几幅名家的竹画;几幅中国画和几幅外国画;有关竹的诗句……

导入新课:

师:伟大的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呢?我们不妨用我们这一单元所学的两篇文章来检验一下:请同学们用:“我发现了……的美,因为他(她、它)美在……”说话。

同学A:我发现了平桥村很美,因为它美在有优美的自然风光,美在热情淳朴的民风民情,美在友好好客的村民和小伙伴……

同学B:我发现了黄土高原上演的腰鼓很美,因为它美在场面的壮阔与豪迈,美在后生们的活跃与强盛,美在舞姿火烈与迅疾,美在声音的沉重与磁撞……

师:几丛青竹,在皎洁的月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它美不美呢?这节课我们将从《竹影》中找到答案。

合作达标:

一、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师:速读课文,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师指导: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各做了什么事?

生答: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爸爸给我艺术的启蒙。从中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从中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七年级《竹影》教学教案设计

七年级《竹影》教学教案设计

七年级《竹影》教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竹影》。

(2)理解诗歌中的生词和句子,领会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学会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和评价诗歌,培养审美情趣。

(3)运用诗歌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诗歌中的自然美和人生哲理,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2)学会珍惜友谊,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3)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培养高雅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诗歌的字词和句子的理解。

(2)诗歌意境和主题的把握。

(3)诗歌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2. 教学难点:

(1)诗歌中抽象意境的理解。

(2)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

三、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活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诗歌中的美。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熟读诗歌,了解诗歌背景,准备相关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查找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展示竹子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竹子的特点。

(2)播放轻松的音乐,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3)提问:你们对竹子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和句子。

(3)让学生结合课后习题,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竹影》教学设计_396

《竹影》教学设计_396

《竹影》教学设计

篇一:完整的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识记生字词

2、品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3、体会本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4、领略国画的内在美,提高自我的艺术修养

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竹,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竹,松竹梅岁寒三友之一;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王子酞曾说“何可一日无此君”苏东坡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竹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

肥,士俗不可医。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首奇妙的歌。竹是中华民族品格和情操的象征。修竹千竿,牵挂历代诗人,丹管一支,写尽人间春色。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跟竹有关的文章,让我们走进丰子恺先生的《竹影》

二、齐读目标,把握重点

三、了解作者,识记要点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浙江人,我国著名画家、散文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特别是他的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内涵深刻,耐人寻味,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代表作《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率真集》等

四、识记字词,掌握基础

惬()意口头禅()参差()不齐

用笔蘸()了朱砂()来撇()的水门汀()说说下面各词的词义

徘徊(pái huái) ,出现在文中的哪个地方,把整个句子读一读

(1)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2)比喻犹疑不决;(3)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文中指(1)。

依样画葫芦:照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喻方法简单,单纯模仿,不加改变。包罗:包括(指大范围)。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体味文章中优美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人物描写。

抓住语段要点,明白画竹的美术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1分钟)

用歌曲《丢手绢》引入“游戏”的话题,进而引出丰子恺的《竹影》。

二、整体感知(5分钟)

教师出示抢答题:⑴速读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⑵围绕“竹影”,文章写了四处情节,请参照“看竹影”这样的词语结构,写出其余三处情节。

学生进行抢答。没有抢答到小组进行纠正。

教师归纳:看竹影——描竹影——论竹影——悟竹影。(亦可对应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三、品读描写(15分钟)

师生合作朗读课文。教师分配任务:1、3、5组女生——旁白;1、3、5组男生——华明;2,4,6组女生——“我”;2,4,6组男生——弟弟;爸爸——老师。

教师出示问题: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 充满童趣, 你觉得哪些描写最生动, 并谈谈你的理解?(提示:描写

既包括景物描写也包括人物描写)

小组选择讨论的内容。教师进行干预,形成两组讨论景物描写,四组讨论人物描写(四组又分华明组、“我”组、弟弟组、爸爸组) 小组进行讨论3分钟。小组进行黑板展示2分钟。

教师在适当的地方进行点拨、归纳,提示学生注意:景物描写的艺术化、人物描写的动作、语言的童趣。

四、略读文段(10分钟)

教师导学:老师刚才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些生动的描写都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后面还有四个自然段几乎没有涉及。尤其是5、6两个自然段都是爸爸的话语,介绍了画竹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

2022《竹影》教学设计

2022《竹影》教学设计

2022《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1

1、学习课文生动而充溢童趣的描写。

2、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3、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4、在日常生活中培育对艺术的憧憬和酷爱之情,培育学生文化意识。

1、文生动而充溢童趣的描写。

2、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1、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

2、在文学中体会艺术的美,在艺术中体会文学的美。

诵读法;鉴赏;探讨;比较阅读;提问;点拨。

一课时

一、导入

大家看到的两幅漫画是“瞻瞻的车㈡脚踏车”;一幅是

“瞻瞻的黄包车”。这是我国闻名的画家、散文家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丰子恺先生曾说:“我企慕这种孩子们的生活的天真,艳羡这种孩子们的世界的广阔。”是啊!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华蜜的回忆,有美妙的憧憬,当然,更多留下的是像丰子恺漫画中童年的趣事,充溢了童真、童趣,今日,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的童年,去看看他童年的一件趣事。

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竹影》。

二、学生简介作者丰子恺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朗读新字词:

qiè tīng cēn cī piě zhàn chán

满意水门汀参差不齐撇蘸口头禅

(过渡:生字同学们驾驭得不错,我们还布置了大家朗读课文,信任同学们肯定仔细的读了课文,那么我们一起来思索回答这样两个问题。)

2、概括课文内容。

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溢童真、童趣的嬉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觉。

3、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明确:本文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过渡语)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在婆娑的竹影中,他们感受了到美。

《竹影》教学设计(6篇)

《竹影》教学设计(6篇)

《竹影》教学设计(精选6篇)

《竹影》教学设计(精选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展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局部,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收集的《竹影》教学设计(精选6篇),欢送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涉及到一些美术方面的知识,但的主旨并不局限于美术,而是富有童趣,并由竹影引发到其他如对孩子的引导、教育等。因此,学习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领会作者对绘画和生活有着怎样的理解和感悟。

1、给加框字注音

参差收藏惬意口头禅徘徊弥漫姿态水门汀

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竹影》,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感受竹影的趣味吧。

1、根据课题设问:影从何来?——”光”也。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写光的呢?以此引导学生阅读课文1、2小节。重点领会:

①这两段写出了光的——?

②这两段写出了孩子对光的什么感情?

2、除了1、2两节,还有哪里同样说明孩子们喜欢月光的呢?引

3、下面我们就来阅读这篇,读的时候注意整体感知的大意,想想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一篇古文《童趣》,描写了小孩子眼中的奇特的世界。本文也是写孩子眼中的世界。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速度可以稍快些,看看文中的小伙伴在夏夜乘凉时都看了些什么?做了哪些富有童趣的事情?

在这其中,你觉得最富有童趣的是哪些描写?为什么?其实每个人都有过童年,也有过充满童趣的心灵和思维,只是许多人在长大后就渐渐把童心丧失了。我们在童年时常常做游戏,用泥巴捏小动物,偷砖头垒房子,在墙壁、在地上到处画画……还可能因此被家长、老师责怪。其实这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有人在这个时候关心你、引导你,也许你就会有艺术上的发现,也许日后,你就会在这些方面有所成就。文中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很好的引导者。读一读中对父亲的描写,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父亲的善于引导,简要地作些评价。(主要有三处:)

用《竹影》教案培育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用《竹影》教案培育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近年来,教育领域对于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培育越来越引起关注。情感表达不仅是学生个人情感体验的表达,更是理解他人情感、拥有同理心、有效沟通的重要能力。如何帮助学生培育情感表达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之一。而在这个过程中,《竹影》这本古文阅读材料成为了一种很好的辅助教学工具。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竹影》教学来培育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一、竹影的特点与价值

《竹影》是一篇描写竹林中流芳百世的文章。作者通过对竹子的生长与特点的描写,表达了竹的坚韧性格、守正不阿的品质,并将这种精神寓于人物形象中。同时,这篇文章还表现了作者自身的情感体验,表达了对竹林之美的赞叹和感悟。竹影着丰富的意义和价值,它既是一篇古典文学作品,又是传递精神的良好媒介,尤其适合帮助学生进行情感阅读和情感表达。

二、以竹影教学为例

1、竹影阅读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竹影的阅读让学生有意识地关注情感体验,同时又有机会容易地体验、感知情感的魅力。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和呈现竹影的情感片段,激发学生阅读的情感体验,调动他们的想象力和情感与经验。例如,当学生读到这样的片段:“应有尽有,纵然荒凉,依然威严,高大的竹子像天空中一排排巍岸的山峰”,教师就

可以引导学生在头脑良善想象之下,钻进竹林之中,感受竹林之美,充分体验竹影那种强烈的审美情感体验。

2、竹影写作

当学生通过阅读竹影感排序列一定的的情感体验之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写作,要求学生透过这篇文章思考如何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自己感性的经历。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表达这样一种情感:“在一个春天的午后,我一个人来到公园的竹林中!在竹林散步时,我感受到自然和谐的氛围,我体验到的是快乐的感觉。经过这次的体验之后,我更加意识到自然之美对人的影响和其重要性。”

《竹影》教案

《竹影》教案

《竹影》教案

《竹影》教案(通用15篇)

《竹影》教案1

教学目标:

积累词语,掌握“幽暗、惬意、包罗、参差不齐”等词语的音、形、义,并学会运用。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画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景物变化,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培养从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

领略国画的内在美,提高艺术修养,初步形成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用简洁概括的语言复述课文,理清思路。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

研读有关国画常识的语句,体会画竹的内涵。

课时:1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查阅资料,完成下列填空。

《竹影》的作者是,他是我国xxxx和,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原名,共有文学、美术、音乐等著作一百多种。长于漫画与散文,漫画有《》,散文作品有《》、《》、《》、《》等。

初读课文,为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惬意()蘸()水门汀()口头禅()

徘徊()撇()参差不齐()幽暗()

丰硕()朱砂()

借助工具书,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并选择其中两、三个词语造句。

释义:

惬意:幽暗:

疏密:包罗:

参差不齐:口头禅:

造句:

1、搜集鉴赏绘画作品,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

2、再读课文,将预习中的问题记录下来。

遇到的疑难问题:

初读课文的感受:

[课堂学习]:

导入:童年是美好的、快乐的。我这儿有一首诗:“童年是七彩的梦/伴我在床头玩耍/童年是弯弯的小船/载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童年是快乐的小鸟张开翅膀/携我在自由的蓝天上飞翔//现在啊/童年却是一枚小小的铃铛/不管春与夏、秋与冬/永在我记忆深处/放声歌唱……是啊,人们回忆往事,总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今天我们学习丰子恺的《竹影》,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课文《竹影》的教案设计

课文《竹影》的教案设计

课文《竹影》的优秀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竹影》,理解课文大意。(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合作精神。(2)学会欣赏散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学会从文中提取有用信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对竹子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意境。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1. 导入新课:

(1)图片展示:展示竹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竹子的美。

(2)提问:你们对竹子有什么了解?你们喜欢竹子吗?

2. 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举例说明。

4. 理解课文:

(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

(2)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教师点评。

5. 欣赏与讨论:

(1)学生欣赏课文中描绘竹子的句子,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

(2)分组讨论:你们认为课文中的竹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作者喜欢竹子?

6. 小结与拓展:

(2)学生课后搜集关于竹子的诗歌、故事等,进行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影》教学设计方案

《竹影》教学设计方案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惬qiè意水门汀tīng徘pái徊huái参cēn差cī

点拨:注意多音字“参”“差”的读音。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太阳虽已落山,天还没有黑。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

(2)回头一看,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

二、重点句子

1.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号只要用墨笔就够了。

2.但这时候画家所描的,实在已经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所以不妨用红色来描。

三、文学(文体)常识

《竹影》选自《丰子恺文集》,作者丰子恺,原名丰润,现代画家、散文家(称谓)。

全文以“竹影”为线索,以几个少年充满童真童趣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说明艺术并非高不可攀,关键是要培

养在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

P128注释1丰子恺,原名丰润,画家、散文家

1.重点段:P131第5-6段

(1)竹子难画在哪里(

第5段)(2)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比喻)说明:中国画重写意(神似),西洋画重写实(形似)。

2.记叙线索:孩子兴趣转移(看人影—画竹影)

3.爸爸的角色:艺术领路人,寓教于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