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式气象传感器技术要求2020
便携式自动气象站技术指标
便携式自动气象站技术指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气象监测设备的便携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便携式自动气象站作为一种新型的气象监测设备,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易携带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野外探险、军事防卫、环境保护等领域。
本文将从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通讯方式等方面详细介绍便携式自动气象站的技术指标。
二、传感器1.温度传感器:使用高精度数字温度传感器,测量范围为-40℃~85℃,精度为±0.5℃。
2.湿度传感器:使用数字湿度传感器,测量范围为0~100%RH,精度为±2%RH。
3.大气压力传感器:使用高精度数字大气压力传感器,测量范围为30kPa~110kPa,精度为±0.1kPa。
4.风速传感器:使用数字风速传感器,测量范围为0~60m/s,精度为±0.5m/s。
5.风向传感器:使用数字风向传感器,测量范围为0~360度,精度为±5度。
6.降雨量传感器:使用数字降雨量传感器,测量范围为0~9999mm,精度为±1%。
三、数据采集与处理1.采集方式:便携式自动气象站采用实时采集方式,即每秒钟采集一次数据。
2.存储容量:便携式自动气象站的存储容量为4GB,可存储约100万条数据。
3.数据处理: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内置高性能处理器,能够快速处理大量数据,并进行实时分析和计算。
同时支持多种数据格式的导出。
四、通讯方式1.有线通讯:支持RS232、RS485等有线通讯方式。
2.无线通讯:支持GPRS、CDMA、3G等无线通讯方式,并具备远程监控和控制功能。
3.其他功能:支持短信报警、邮件报警等多种报警方式。
五、电源管理1.电池容量: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内置锂电池,容量为5000mAh。
2.工作时间: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可连续工作48小时。
3.充电方式:支持AC/DC适配器和太阳能充电两种方式。
六、结论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具有传感器精度高、数据采集与处理快、通讯方式多样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野外探险、军事防卫、环境保护等领域。
可穿戴智能手环通用技术要求
可穿戴智能手环通用技术要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可穿戴设备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其中,可穿戴智能手环作为一种常见的设备类型,已经在健康监测、运动追踪、消息提醒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确保可穿戴智能手环的质量和功能,以下是一些可穿戴智能手环的通用技术要求。
1.物理设计:可穿戴智能手环应具有人性化设计,考虑到舒适度和便携性。
手环应轻巧、柔软,并采用材料和制造工艺,以确保用户佩戴时的舒适感,并能适应各种手腕尺寸。
2.显示屏:可穿戴智能手环上应具有一个可读的、易于操作的显示屏。
显示屏应该具备高对比度、高亮度和高分辨率,并具备良好的触摸功能。
3.电池寿命:可穿戴智能手环应具备长时间的电池寿命,以便用户可以多天不间断地使用。
同时,它应该具备快速充电功能,以便用户可以快速充电并继续使用。
4.传感器:可穿戴智能手环应具备多种传感器,以便实现多种功能。
例如,加速度计可以用于测量步行和睡眠活动,心率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用户的心率变化,GPS可以用于追踪用户的运动轨迹等等。
5.连接性:可穿戴智能手环应具备可靠的无线连接功能,以便与智能手机或其他设备进行数据同步和互联。
它可以通过蓝牙、Wi-Fi或其他无线技术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6.防水性:由于可穿戴智能手环通常会暴露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环境中,因此它应具备一定的防水性能。
这可以防止由汗水、雨水或其他液体引起的损坏。
7.数据隐私和安全性:可穿戴智能手环应具备一定的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功能,以确保用户的个人信息得到保护。
它应该采用加密通信,具备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并采取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8.软件和应用程序:可穿戴智能手环应具备易于使用、功能齐全的软件和应用程序。
这些软件和应用程序应具备良好的用户界面,以及各种健康监测、运动追踪和消息提醒等功能。
9.可扩展性:可穿戴智能手环应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以便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它应该允许用户自定义功能和设置,并与其他设备和平台进行集成。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24版):可穿戴式健康管理设备技术要求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24版):可穿戴式健康管理设备技术要求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可穿戴式健康管理设备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
这些设备能够监测个体的生理参数,为医务人员提供实时数据,从而更好地进行临床管理和评估。
为规范可穿戴式健康管理设备的临床应用,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制定本管理办法。
1. 技术概述可穿戴式健康管理设备是指能够佩戴在身体上的电子设备,能够收集、存储和传输个体的生理参数数据。
这些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戒指等。
通过传感器等技术,可穿戴式健康管理设备能够监测个体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
2. 技术要求2.1 传感器准确性2.2 数据传输和存储安全性可穿戴式健康管理设备应采用加密的传输方式,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同时,设备内置的存储器应具备一定的加密和防篡改能力,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2.3 设备舒适性和易用性可穿戴式健康管理设备应具备良好的舒适性,能够适应不同体型和皮肤敏感度的个体。
设备的佩戴方式应简单易懂,使用界面应直观友好,方便个体操作。
2.4 电池寿命和充电方式可穿戴式健康管理设备的电池寿命应满足临床需求,能够满足至少一天的使用时间。
同时,设备充电方式应方便快捷,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充电。
2.5 数据分析和报告可穿戴式健康管理设备应能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相应的报告。
报告应简洁清晰,能够提供对个体健康状况的准确评估。
2.6 远程监测和云平台支持可穿戴式健康管理设备应能够通过云平台实现远程监测和管理。
医务人员能够实时查看个体的生理参数,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干预。
3. 临床应用流程可穿戴式健康管理设备在临床应用中的流程如下:3.1 个体注册和设备绑定个体在使用可穿戴式健康管理设备前,需要进行注册和绑定。
医疗机构应对个体进行身份认证,并将设备与个体身份进行绑定。
3.2 设备佩戴和数据采集个体佩戴可穿戴式健康管理设备,通过传感器采集个体的生理参数数据。
对传感器的主要技术要求
对传感器的主要技术要求传感器是一种可以检测和感知环境、物体或一些物理量的设备或装置。
它们在现代科技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控制、医疗诊断、环境监测、无人驾驶等。
对于传感器的技术要求涉及到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技术要求。
1.精确度和准确度:传感器必须具有高度的精确度和准确度,以确保所测量或检测的数据的准确性。
不同应用领域对传感器的要求各不相同,但无论是测量温度、压力、光照还是其他物理量,都需要具备较高的精确度。
2.灵敏度:传感器应具有高灵敏度,能够检测到微小的变化或细微的信号。
这对于一些需要监测小范围内的微弱信号的应用尤为重要,比如医疗诊断中对生物体的观测,对微小病变或异常的检测。
3.响应时间:传感器对待被测量物理量的变化应具有尽快的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的长短决定了传感器能否及时捕捉到变化,对于一些需要快速响应的应用,如交通流量检测、救援行动等,要求传感器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准确的数据。
4.稳定性和可靠性:传感器应具有稳定的性能和长期可靠的工作能力。
传感器在各种极端环境中能够持续稳定地工作,具有较低的失效率,并能在长时间使用后保持良好的性能。
5.抗干扰性和抗干扰能力:传感器应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能够排除外部干扰或噪声对其测量结果的影响。
尤其在现代电子设备密集的环境中,传感器在工作时需要能准确地识别感兴趣的信号,并抵御其他频率或能量的干扰。
6.温度稳定性:传感器应具有一定的温度稳定性,能够在不同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
温度变化对于一些应用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传感器需要具备较好的温度鲁棒性。
7.尺寸和功耗:对于一些要求小型化和低功耗的应用,如可穿戴设备或无人机等领域,传感器需要具备小尺寸和低功耗的特点。
8.成本和可扩展性:传感器的成本要具备一定的可接受范围,以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求。
同时,传感器还应具备可扩展性,能够方便地与其他设备或系统进行集成和协同工作。
9.数据处理和通信能力:对于一些需要传感器与其他设备或网络进行通信和数据处理的应用,传感器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和通信能力,能够处理和传输采集到的数据。
气象参数传感器标准
气象参数传感器标准
1. 目的
本文定义了气象参数传感器型号和数据采集要求,以确保气象参数传感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气象参数传感器的型号和数据采集要求。
3. 术语
3.1 气象参数传感器:用于采集气象参数的传感器类型。
4. 需求
4.1 气象参数传感器的型号
4.1.1 传感器可以根据应用环境的需要,采用现场可编程控制型(remote programmable control model)、现场可编程定值型(fixed programmable val low model)、程控型(program Controlled model)等形式。
4.1.2 传感器可用气象参数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高度表示)、风向、风速、雨量、地面振动、地面湿度、可见光、紫外线等。
4.1.3 气象参数传感器的分辨率及抗干扰能力需满足要求。
4.2 气象参数传感器的数据采集要求
4.2.1 气象参数传感器应能采集数据实时传输给中央处理单元。
4.2.2 气象参数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要求能和中央处理单元联网,并实现数据传输与控制功能,可以实现气象参数传感器的自报警等功能。
4.2.3 气象参数传感器应采集的数据范围要求能根据用户的应用环境进行定制。
4.2.4 气象参数传感器的传输距离要求能够满足传输数据的要求,距离不到安全距离范围要采取特殊措施防止模糊。
5. 文件格式
本文件包含气象参数传感器型号和数据采集要求等信息,文件格式为Word文档。
可穿戴式生物传感器方向研究生就业
可穿戴式生物传感器方向研究生就业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可穿戴式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可穿戴设备的技术要求
可穿戴设备的技术要求可穿戴设备是指可以佩戴在身上并与用户进行交互的电子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耳机等。
随着智能科技的不断发展,可穿戴设备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为了满足用户对可穿戴设备的需求,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技术要求。
首先,可穿戴设备应具备优秀的硬件性能。
这包括高性能处理器、大容量存储器、高分辨率的显示屏和灵敏的触摸屏。
硬件的优秀性能保证了设备的稳定运行和流畅的用户体验。
其次,可穿戴设备应拥有持久的电池寿命。
由于可穿戴设备需要长时间佩戴,因此电池的寿命至关重要。
用户希望能够使用设备一整天而不必频繁充电。
为了实现这一要求,可穿戴设备应采用低功耗的电子元件和效率高的电池管理系统。
再次,可穿戴设备应支持多种连接方式。
用户希望能够通过蓝牙、Wi-Fi等多种方式与其他设备和互联网进行连接。
这样用户就可以接收来自手机、电脑等其他设备的提醒、通知以及实时数据,并实现与其他设备的互动。
此外,可穿戴设备应具备良好的防水、防尘性能。
由于可穿戴设备与用户贴身接触,所以必须具备一定的防水和防尘性能,以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环境。
另外,可穿戴设备应具备高精度的传感器。
为了提供准确的数据和功能,如计步、心率监测、睡眠质量监测等,可穿戴设备必须配备高精度的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能够精确地采集各种生物和运动数据,并通过算法进行分析和处理。
此外,可穿戴设备应具备人性化的设计。
舒适的佩戴感、简洁易用的操作界面、美观时尚的外观设计等都是提高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
人性化的设计可以让用户更加愿意佩戴设备,并更好地享受设备带来的便利。
最后,可穿戴设备应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机制。
由于可穿戴设备会记录用户的运动轨迹、个人习惯等敏感信息,因此隐私保护是不可忽视的。
厂商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数据加密、权限控制、用户隐私协议等,以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安全。
综上所述,可穿戴设备的技术要求包括:优秀的硬件性能、持久的电池寿命、多种连接方式、防水、防尘性能、高精度的传感器、人性化的设计、良好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机制等。
气象五参数自动监测标准
气象五参数自动监测标准
气象五参数自动监测标准是指在气象观测领域中,对以下五个参数的自动监测所需遵循的标准:温度、湿度、气压、风速和风向。
一、温度的自动监测需满足以下标准:
1. 传感器的精度应达到±0.5℃或更高;
2. 温度传感器应安装在阴凉处,避免直接阳光照射;
3. 温度传感器的安装高度应在1.5米以上;
4. 温度传感器的周围应保持无遮挡且空气流通。
二、湿度的自动监测需满足以下标准:
1. 湿度传感器的精度应达到±3%RH或更高;
2. 湿度传感器应安装在不受日照、降雨和风的影响下;
3. 湿度传感器的安装高度应在1.5米以上;
4. 湿度传感器周围应保持无遮挡且空气流通。
三、气压的自动监测需满足以下标准:
1. 气压传感器的精度应达到±0.5hPa或更高;
2. 气压传感器应安装在不受日照、降雨和风的影响下;
3. 气压传感器的安装高度应在1.5米以上;
4. 气压传感器周围应保持无遮挡且空气流通。
四、风速和风向的自动监测需满足以下标准:
1. 风速传感器的精度应达到±0.5m/s或更高;
2. 风速传感器应安装在不受日照、降雨和风的影响下;
3. 风速传感器的安装高度应在10米以上;
4. 风向传感器应安装在风速传感器的上方;
5. 风向传感器的安装高度应与风速传感器相同;
6. 风向传感器周围应保持无遮挡且空气流通。
以上标准是保障气象五参数自动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必要条件,对于提升气象预报和科学研究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可穿戴智能手环技术要求
可穿戴智能手环技术要求1.传感器技术:可穿戴智能手环需要配备高精度的传感器,以便实时监测用户的生理指标,例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等。
这些传感器应具有低功耗、高精度和可靠性。
2.数据收集和存储能力:可穿戴智能手环应提供足够的存储空间,以便存储用户的运动和健康数据。
同时,它还应具备数据传输功能,可以将数据上传到云端服务器或其他设备上,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访问和共享数据。
3.电池技术:可穿戴智能手环通常需要长时间使用,因此需要具备高容量的电池或者优化的节能设计,以保证设备能够持续工作。
同时,应提供方便快捷的充电方式,以便用户能够轻松充电。
4.数据分析和算法:可穿戴智能手环的数据分析和算法是实现多种健康和运动功能的基础。
它们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数据,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和运动指导,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和改善自己的健康。
5.显示屏和用户界面:可穿戴智能手环通常需要显示屏和用户界面,以便用户可以方便地查看自己的数据和操作设备。
显示屏应具备较高的分辨率、可视角度和能耗控制能力,用户界面应简洁明了、易于操作。
6.舒适性和防水性:可穿戴智能手环需要舒适的佩戴体验,因为用户通常会长时间佩戴它。
同时,它还应具备防水功能,以便用户可以在各种环境中使用,例如在运动、游泳等活动中。
7.运动识别和定位技术:可穿戴智能手环通常能够识别用户的运动状态和姿势,并提供相应的运动数据和建议。
为了实现这一功能,手环需要配备加速度计、陀螺仪等传感器,并采用先进的运动识别和定位技术。
8.设备互连和兼容性: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可穿戴智能手环需要能够与其他设备进行互连,并且具备兼容性,以便用户可以将其与智能手机、电脑或其他设备配对使用。
总之,随着可穿戴智能手环技术的不断发展,它们需要具备更高的功能和性能,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服务。
各种传感器、数据分析、舒适性和防水性、设备互连等方面的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将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健康管理和运动指导。
可穿戴生物医学传感器技术的研究进展
可穿戴生物医学传感器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
在这个过程中,可穿戴生物医学传感器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方向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
这项技术不仅可以用于监测人体的生理数据,还可以用于治疗和预防很多疾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可穿戴生物医学传感器技术的研究进展。
一、背景介绍可穿戴生物医学传感器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它能够通过传感器和移动设备实时监测身体的健康状况。
与传统的体检方式相比,可穿戴传感器技术具有高精度、低成本和便携性等优势,因此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二、技术原理可穿戴生物医学传感器技术的核心是传感器。
传感器可以采集人体的生理信号,如心电、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然后将这些信号通过一个计算机程序进行处理。
最终,这些数据会被传输到一部移动设备上,如智能手机或手表。
与传统的检测方式相比,可穿戴生物医学传感器技术的最大优势是能够实时监测人体的健康状况。
传统的检测方式大多是周期性的,比如一年一次的体检。
但是,人体的健康状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所以周期性的检测可能会漏掉一些疾病的发展。
而可穿戴传感器技术可以实时监测人体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疾病的发展趋势,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三、应用领域可穿戴生物医学传感器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1.健康监测可穿戴生物医学传感器技术可以监测人体的各项健康指标,如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这些数据能够帮助人们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持健康。
2.疾病预防在疾病预防方面,可穿戴生物医学传感器技术也有很大的作用。
比如,可以通过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来预防高血压和心脏病等疾病的发生。
3.医疗诊断可穿戴生物医学传感器技术也可以用于医疗诊断。
比如,通过监测心电图等指标来诊断心律失常或其他心脏疾病。
此外,可穿戴传感器技术还可以用于计算人体的能量消耗和运动状态等指标,从而为健身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四、发展趋势目前,可穿戴生物医学传感器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智能家居气候控制器的技术要求
智能家居气候控制器的技术要求智能家居气候控制器的技术要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智能家居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种趋势。
在智能家居系统中,气候控制器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通过传感器来感知环境温湿度等参数,并通过控制器来调整各种设备来达到舒适的居住环境。
下面将对智能家居气候控制器的技术要求进行详细阐述。
1. 高精度的传感器:智能家居气候控制器需要搭配高精度的温度、湿度等传感器,以确保对环境参数的准确感知。
传感器应具备高精度、低功耗、快速响应等特点,以便快速获取环境数据。
2. 智能算法:气候控制器需要能够根据感知到的环境参数做出智能决策,调整相关设备。
因此,需要具备一套优秀的智能算法,能够通过与环境参数建立模型,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并做出相应的调整控制。
3. 多设备兼容性:智能家居系统中的设备种类繁多,包括空调、暖气、通风等,因此气候控制器应具备与各种设备的兼容性,能够与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设备进行互动和控制。
4. 网络连接性:为了实现智能控制和远程监控,气候控制器需要具备网络连接性。
它可以连接到家庭内部的局域网,也可以连接到云服务器进行远程控制。
通过连接到互联网,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电脑来对家中的气候进行控制和监控。
5. 用户友好的操作界面:气候控制器的操作界面应设计得简洁易懂,方便用户使用。
可以通过触摸屏、手机应用或远程遥控器等方式与用户进行交互,使用户可以轻松地进行设备的操作和参数调整。
6. 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智能家居涉及到用户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因此气候控制器需要有良好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能力。
它应具备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安全机制,确保用户的个人信息不被泄漏。
7. 可靠性和稳定性:智能家居气候控制器需要具备稳定可靠的工作能力,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并对意外断电等情况有良好的响应机制,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8. 节能环保:智能家居气候控制器应具备节能环保的特性,通过智能调控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时间,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可穿戴式气象传感器技术要求》2020
可穿戴式气象传感器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主要适用于具有蓝牙传输功能,提供部分气象要素测量的可穿戴式气象传感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1.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概述和指南GB/T 242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术语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 2423.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GB/T 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GB/T 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GB 31241 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GB 4943.1 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6833.3 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静电放电敏感度试验GB 6833.5 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辐射敏感度试验SJ/T 11363 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SJ/T 11365 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JJF 1101 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校准规范JJG 1084 数字式气压计检定规程JJG 879 紫外辐射照度计检定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可穿戴式气象传感器可直接穿戴在身上,具有蓝牙传输功能,可提供部分气象要素测量的一种便携式设备。
4 要求4.1 外观和结构4.1.1 外观应整洁,无损伤和变形现象。
4.1.2 各零部件应安装稳固可靠,色泽均匀,无毛刺、锐边和划痕等。
4.1.3 按键等应灵活可靠;产品的标志应清晰、完整。
4.2 蓝牙性能,应符合蓝牙4.0协议。
《可穿戴式气象传感器技术要求》编制说明
气象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可穿戴式气象传感器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根据中国气象局气法函(2019)58号-下达2020年气象行业标准制修订及预研究项目计划的通知立项。
2.协作单位上海康阔光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气象局上海物质管理处3.主要工作过程主要工作过程包括资料收集阶段、方案研究与制定阶段、编制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等。
2019年10月-2020年1月,标准起草小组首先开展了标准资料的收集工作。
小组广泛地收集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和技术资料等,发现可穿戴式的气象传感器是为公众感知周围真实的大气环境,需要使用者长时间接触,气象要素测量的准确性、锂电池的安全性、电磁兼容及有害物质的限制需要全面的评估规范,满足公众安全的参与大气体征感知的需求。
可穿戴式气象传感器通过数据上传的蓝牙接口,收集实时气象数据,弥补现有观测数据的不足。
根据资料收集阶段的收获以及确定的技术要求,标准起草小组对具体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讨论和研究,着手编制标准草案。
在前期技术资料收集、调研、方案研究和总结的基础上,标准起草小组对标准草案进行修改和完善,2020年3月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和标准编制说明。
4.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为汪亮、唐修雄,起草工作分工如下:汪亮,负责相关标准的收集,编制试验方案,负责标准的起草和编制说明编写工作;唐修雄,参与方案确定,组织和协调等。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标准编制原则:提出可穿戴式气象传感器技术规范和检测方法,使相应的检测和评价工作有标准可依、有方法可循。
标准主要内容包括:产品的组成,主要由温度测量单元、湿度测量单元、气压测量单元、紫外辐射测量单元、蓝牙通信接口和电池等单元组成;技术要求:(1)一般要求,主要是对产品外观、结构和工艺要求,包括外观应整洁,无损伤和变形现象;各零部件应安装稳固可靠,色泽均匀,无毛刺、锐边和划痕等;按键等应灵活可靠;(2)蓝牙性能,应符合蓝牙4.0协议;电磁兼容要求;(3)测量要求,测量范围,温度-10~55℃,测量误差±1℃;湿度10%~90%RH,测量误差±5%RH;气压300~1100HPa,测量误差±2HPa;紫外辐射,UV等级0~15@365nm等技术指标的要求;(4)传感器所使用的锂电池安全性能应符合GB 31241的规定;(5)传感器及其附件中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SJ/T 11363的要求;(6)工作温湿度要求,传感器温度为-10~60℃,湿度为0%~90%;(7)振动试验,在工作状态下,非包装产品受到频率范围为10Hz~55Hz,峰值加速度为20m/s2,扫描周期为1min的连续扫频振动后应能正常工作,零部件不应有松动、损坏现象;(8)24h盐雾环境试验后,传感器外壳及其附件表面不应出现目视可见的腐蚀点、盐析等;(9)传感器承受4KV接触放电和8KV空气放电试验后,应能正常工作。
《高空气象观测 探空仪(2020修订)》编制说明
气象行业标准《高空气象观测卫星导航探空仪》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本标准由全国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提出并归口。
任务于2019年4月22日由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下达立项,见《法规司关于下达2019年第二批气象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气法函〔2019〕25号),项目编号QX/T-2019-51,项目名称《高空气象观测探空仪》。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云南省气象信息中心,江西省大气探测技术中心。
2019年10月25日,申请调整项目名称为《高空气象观测卫星导航探空仪》,将卫星导航探空仪与L波段探空仪分别编写,本项目仅针对卫星导航探空仪,法规司已同意该调整申请。
2.主要工作过程2019年6月,编写组针对本标准的结构、技术指标形成初稿。
2019年9月召开研讨会,会上一致同意将标准名称修改为《高空气象观测卫星导航探空仪》,对技术指标进行深入讨论,同时学习了相关国家标准和国军标等标准和规范,确定本标准在技术指标提出及检验规则方面与相关标准协调,增加了“术语与定义”一章,修改了部分表述、统一格式。
2019年9月19日在2018年、2019年度气象观测类山洪标准化建设项目中期检查活动上,汇报了标准的编制情况,观测司同意标准名称调整。
10月在标准化信息网上提出调整名称申请,12月法规司批准。
起草组经多次讨论与修改,于2019年12月提交征求意见稿,开始征求意见。
3.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晓毓,杨荣康,郭启云,蔺汝罡,杨国彬,曾杨。
主要分工如下:任晓毓,负责组织标准的技术讨论、起草标准文本和编制说明,协调起草组成员的工作。
杨荣康,负责制定标准框架结构、对技术内容审定、把关。
郭启云,负责对标准文本进行核对,修改标准文本。
蔺汝罡、杨国彬、曾杨,负责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和文献,汇总处理专家征求意见,并对标准文字进行校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穿戴式气象传感器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具有蓝牙传输功能,提供部分气象要素测量的可穿戴式气象传感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1.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概述和指南
GB/T 242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术语
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 2423.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 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GB/T 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GB 31241 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
GB 4943.1 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 6833.3 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静电放电敏感度试验
GB 6833.5 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辐射敏感度试验
SJ/T 11363 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
SJ/T 11365 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
JJF 1101 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校准规范
JJG 1084 数字式气压计检定规程
JJG 879 紫外辐射照度计检定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可穿戴式气象传感器
可直接穿戴在身上,具有蓝牙传输功能,可提供部分气象要素测量的一种便携式设备。
4 要求
4.1 外观和结构
1
4.1.1 外观应整洁,无损伤和变形现象。
4.1.2 各零部件应安装稳固可靠,色泽均匀,无毛刺、锐边和划痕等。
4.1.3 按键等应灵活可靠;产品的标志应清晰、完整。
4.2 蓝牙性能,应符合蓝牙4.0协议。
4.3 电磁辐射敏感度要求
产品的电磁辐射敏感度限制应符合GB 6833.5的要求。
4.4 性能要求
产品因至少包含以下一种气象要素。
4.4.1 温度-10~55℃,测量误差±1℃。
4.4.2 湿度10%~90%RH,测量误差±5%RH。
4.4.3 气压300~1100HPa,测量误差±2HPa。
4.4.4 紫外辐射,UV等级0~15@365nm。
4.5 产品所使用的锂电池应符合GB 31241的规定。
4.6 产品及其附件中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SJ/T 11363的要求。
4.7 工作温湿度要求,产品温度为-10~60℃,湿度为0%~90%。
20m/s~10Hz55Hz,峰值加速度为4.8 振动试验,在工作状态下,非包装产品受到频率2,扫描
范围为的连续扫频振动后应能正常工作,零部件不应有松动、损坏现象。
周期为1min
24h盐雾环境试验后,产品外壳及其附件表面不应出现目视可见的腐蚀点、盐析等。
4.9
空气放电试验后,应能正常工作。
接触放电和产品承受4.10 4KV8KV
2
4.11 产品的安全要求应符合GB 4943.1的规定。
5 试验方法
5.1 外观和结构
用目测法和手感检验进行外观和结构检查,应符合4.1的要求
5.2 蓝牙性能测试
依据蓝牙4.0协议规定进行性能检查,应能正确传送数据。
5.3 电磁辐射敏感度测试
按GB 6833.5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5.4 性能测试
5.4.1 温湿度测量
按JJF 1101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5.4.2 气压测量
按JJG 1084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5.4.3 紫外辐射测量
按JJG 879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5.4.3.1 紫外辐射标准器
UV-365波段的二级紫外辐射照度计(或一级紫外辐射照度计)一台做为测量标准器。
5.4.3.2 紫外辐射源
UV-365波段的测量用紫外辐射源采用365nm的LED光源。
所使用的辐射源紫外辐射变化率在
15min内不超过±2.0%。
5.4.3.3 非线性误差测试方法
3
5.4.3.3.1 固定产品与标准器,使其工作接收面无遮拦正对辐射源的发光面,并垂直于光轴,接收面中心于辐射源的距离一致。
5.4.3.3.2 点燃紫外辐射源,预热30min。
固定产品与标准器不变,移动辐射源,使产品输出紫外辐射等级为14,相应的标准器照度值为X。
然后移动辐射源,使产品输出紫外辐射等级为2,相应的标14准器照度值为X。
按照公式(1)计算紫外辐射功能的非线性误差f。
12f = ( 7 x X/X – 1 ) x 100% (1)
1421
相对示值误差测试方法5.4.3.4
固定三台待测产品,使其工作接收面无遮拦正对辐射源的发光面,并垂直于光轴,接收面
5.4.3.4.1
中心于辐射源的距离一致。
固定待测产品位置不变,移动辐射源,分别记录待测产品
30min5.4.3.4.2 点燃紫外辐射源,预热,记录各产品输的紫外辐射值,取三台产品的平均值作为平均辐射值,使产品平均紫外辐射等级为10 E。
按照公式(2)计算紫外辐射功能的相对示值误差ΔE。
出紫外辐射等级(2)
ΔE = (E - 10) x 10%
锂电池测试5.5
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按GB 31241
5.6 有害物质测试
按SJ/T 11365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5.7 工作环境适应性测试
5.7.1 工作温度下限试验
按 GB/T 2423.1 试验A 进行。
受试样品须进行初始检测工作正常,按工作温度下限设定测试温度为-10℃,加电运行检查2h,受试样品工作应正常。
恢复时间为2h。
5.7.2 工作温度上限试验
按 GB/T 2423.1 试验B 进行。
受试样品须进行初始检测工作正常,按工作温度上限设定测试温度为60℃,加电运行检查2h,受试样品工作应正常。
恢复时间为2h。
5.7.3 工作调节下恒定湿热试验
按 GB/T 2423.1 试验Cab 进行。
受试样品须进行初始检测工作正常,按工作温度、湿度上限设定4
测试温度为60℃,相对湿度90%,加电运行检查2h,受试样品工作应正常。
恢复时间为2h。
5.8 振动测试
按 GB/T 2423.10 试验Fc 进行。
受试样品须进行初始检测工作正常,按工作位置固定在振动台上。
受试样品在不工作状态下,按4.8的规定值,分别在3个互相垂直方向进行振动。
按4.8规定的频率范围由低到高扫频测试。
5.9 盐雾测试
按GB/T 2423.17 试验Kb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5.10 静电放电测试
按GB 6833.3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5.11 安全测试
按GB 4943.1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