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个中医护理方案

合集下载

国家52个中医护理方案

国家52个中医护理方案

国家52个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是指中医学在护理实践中的运用,通过中医的理论和方法,针对不同疾病和个体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下面将介绍国家52个中医护理方案。

1.失眠症:通过针灸、按摩和中药调理,调整脾胃功能,安神助眠。

2.便秘:通过中药泻下和推拿手法,改善肠道蠕动,达到通便的效果。

3.高血压:采用穴位按摩和草药调理,降低血压,改善心脏功能。

4.糖尿病:通过饮食控制、针刺和中药调理,调节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

5.冠心病:采用中药调理和推拿手法,舒张血管,改善心脏供血。

6.慢性胃炎:通过中药调理和食疗,保护胃黏膜,缓解症状。

7.脑卒中:使用针刺和中药调理,促进脑细胞再生,恢复运动功能。

8.哮喘:采用推拿手法和草药调理,舒展气管,减轻病情。

9.慢性肾炎:通过中药调理和食疗,减轻肾脏负担,保护肾功能。

10.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推拿手法和中药调理,缓解腰痛,改善脊柱功能。

11.风湿关节炎:使用针刺和中药调理,减轻关节疼痛,改善活动能力。

12.痛经:通过中药调理和推拿手法,调节血气,缓解痛经。

13.月经失调:采用中药调理和针灸,改善内分泌功能,调整月经周期。

14.慢性咽炎:通过食疗和中药调理,减少咽炎发作,缓解症状。

15.肝炎:使用中药调理和针刺,提高免疫力,促进肝细胞修复。

16.乏力症:通过中药调理和按摩,补气养血,增加体力。

17.子宫肌瘤:采用中药调理和推拿手法,缓解瘤块,改善月经。

18.肺结核:通过中药调理和针刺,抗菌排痰,促进康复。

19.白血病:采用中药调理和针刺,增强免疫力,促进血液恢复。

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1. 高血压

中医护理方案: - 饮食调理:避免高盐和高脂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

当控制食量,以减轻体重压力。 - 中药治疗:可使用降血压药物如丹参、山楂等,

同时配合其他药物来调节血压。 - 中医按摩:通过按摩穴位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高血压症状。

2. 糖尿病

中医护理方案: - 饮食调理:控制糖分摄入,适量摄入蛋白质和脂肪,增加膳

食纤维的摄入量。 - 中药治疗:使用降血糖的中药如苦瓜、黄芪等来调节血糖水平。- 中医针灸: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胰岛素分泌和血糖代谢。

3. 冠心病

中医护理方案: - 饮食调理: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减少热量摄入,控制体重。 - 中药治疗:使用中药如黄芪、丹参等来促进心血管功能恢复。 - 中医推拿:

通过推拿技术按摩胸部和心脏区域,缓解冠心病引起的胸闷症状。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中医护理方案: - 饮食调理:低盐、低脂饮食,增加蛋白质摄入,补充维生素

和矿物质。 - 中药治疗:使用中药如金银花、桑白皮等具有祛痰和舒张支气管作用

的药物。 - 中医推拿:通过推拿按摩胸部和背部的穴位,缓解呼吸困难和咳嗽症状。

5. 慢性胃炎

中医护理方案: - 饮食调理:忌烟、酒,避免辛辣食物和油腻食品,多吃易消

化的食物。 - 中药治疗:使用中药如黄连、白及等来抑制胃酸分泌和缓解炎症。 -

中医针灸:通过针灸刺激胃部穴位,促进胃部血液循环,改善胃炎症状。

6. 慢性肾炎

中医护理方案: - 饮食调理:低盐、低脂、低蛋白饮食,控制体重,避免过度

劳累。 - 中药治疗:使用中药如薏苡仁、金银花等来促进尿液排出和改善肾脏功能。- 中医推拿:通过推拿按摩肾部和腰部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和肾脏代谢。

中医护理方案工作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工作方案

中医院

2019年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规范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疗效,按照二甲评审细则要求,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为病人提供好的护理服务

二、实施目标

到2019年底每个病区开展2个以上疾病的中医护理方案,全院实施中医护理方案数达到12个以上,科室有相应病种均应全部实施。

三、实施方法

1、培训阶段:护理部对科室护士长和中医护理小组成员进行中医护理方案的修订和运用、总结优化进行培训。科室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52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修订自己科室的中医护理方案并组织科室人员培训,进行培训效果考核,要求人人熟练掌握护理方

案的应用。

2、实施阶段:各科室对所收治病人有相应病种者均应全部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同时做好数据收集工作。

3、效果评价分析阶段:科室每季度对所实施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

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护理部对全院的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指导和总结分析,对实施病人数较少的中医护理方案提出改进措施。实施科室每季度前将中医护理方案总结分析上传到护理部,科室保留实施疗效评价表及相关资料。

四、重点内容

1、进行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考核,提高护理人员运用中医护理方案的能力。不定期开展中医护理方案使用分析评价总结会,及时优化、完善中医护理方案,并在中医护理方案的基础上, 修订中医护理常规,指导临床中医护理工作,提高中医护理临床疗效。

20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20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护理部

目录

1、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1

2、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9)

3、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 (18)

4、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 (26)

5、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32 6、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377、中风(脑埂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42

8、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 (50)

9、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58)

10、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 (63)

11、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68)

12、中风(脑埂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73)

13、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81)

14、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86)

15、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92

16、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96

17、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101 18、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 (106)

19、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111)

20、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115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121

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123

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 (131)

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篇一」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内阻证:皮目黄染,黄色鲜明,恶心或呕吐,口干苦或口臭,胁肋灼痛,或纳呆,或腹胀,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畅,舌苔黄腻。

(二)肝脾血瘀证:胁痛如刺,痛处不移,朱砂掌,或蜘蛛痣色暗,或毛细血管扩张,胁下积块,胁肋久痛,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

(三)肝郁脾虚证:胁肋胀痛或窜痛,急躁易怒,喜太息,口干口苦,或咽部有异物感,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腹胀,嗳气,乳房胀痛或结块,便溏,舌质淡红,苔薄黄或薄白。

(四)脾虚湿盛证: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便溏或黏滞不爽,腹胀,气短,乏力,恶心或呕吐,自汗,口淡不欲饮,面色萎黄,舌质淡或齿痕多,舌苔薄白或腻。

(五)肝肾阴虚证:腰痛或腰酸膝软,眼干涩,五心烦热或低热,耳鸣,耳聋,头晕,眼花,胁肋隐痛,劳累加重,口干咽燥,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少苔。

(六)脾肾阳虚证:五更泄,腰痛或腰酸腿软,阳痿,早泄,耳鸣,耳聋,形寒肢冷,小便清长或夜尿频数,舌质淡胖,苔润。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胁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的时间、伴随症状以及与气候、饮食、情志、劳倦的关系,避免疼痛的诱发因素。

2、病室宜安静,减少外界不良刺激,疼痛发作时卧床休息。

3、遵医嘱局部中药离子导入。

4、遵医嘱药熨,热熨疼痛部位。湿热内阻证不宜此法。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肝俞、章门、阳陵泉等穴。

6、遵医嘱肝病治疗仪治疗。

(二)腹胀

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观察腹胀发作的规律,定期测量腹围及体重。避免腹胀发作的诱因,如饮食过饱、低钾等。

19种病中医护理方案

19种病中医护理方案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

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

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

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

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

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

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

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

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

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

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19种病的中医护理方案

19种病的中医护理方案

(二)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 2)。 2.药熨法(详见附录 2)。 3.穴位注射(详见附录 2)。 4.艾灸(详见附录 2)。 5.耳穴贴压(详见附录 2)。 6.穴位按摩(详见附录 2)。 7.拔火罐(详见附录 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无异味。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3.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 4.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凉,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 服。 5.避免服用止痛药物,尤其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免掩盖病情 及加重对胃黏膜的损害。避免服用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如解热镇痛 药、强的松等。 6.观察患者大便颜色、性状、有无出血情况发生。 (二)饮食指导 忌油炸、辛辣食物、酒类等助火之品。避免过饥过饱。 1.肝胃不和证:宜食疏肝理气的食品,如佛手、山楂、山药、萝 卜、生姜等。忌食壅阻气机的食物,如豆类、红薯、南瓜等。食疗方: 山药粥、萝卜汤。 2.脾胃气虚证:宜食补中健胃的食品,如大枣、白扁豆、山药。 食疗方:大枣山药粥。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
科室:
入院日期: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ID(住院号):
文化程度:
证候诊断:肝胃不和证□
脾胃气虚证□
脾胃虚寒证□
一、中医护理效果评价
出院日期:
住院天数:
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 否□
肝胃郁热证□

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1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内阻证:皮目黄染,黄色鲜明,恶心或呕吐,口干苦或口臭,胁肋灼痛,或纳呆,或腹胀,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畅,舌苔黄腻。

(二)肝脾血瘀证:胁痛如刺,痛处不移,朱砂掌,或蜘蛛痣色暗,或毛细血管扩张,胁下积块,胁肋久痛,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

(三)肝郁脾虚证:胁肋胀痛或窜痛,急躁易怒,喜太息,口干口苦,或咽部有异物感,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腹胀,嗳气,乳房胀痛或结块,便溏,舌质淡红,苔薄黄或薄白。

(四)脾虚湿盛证: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便溏或黏滞不爽,腹胀,气短,乏力,恶心或呕吐,自汗,口淡不欲饮,面色萎黄,舌质淡或齿痕多,舌苔薄白或腻。

(五)肝肾阴虚证:腰痛或腰酸膝软,眼干涩,五心烦热或低热,耳鸣,耳聋,头晕,眼花,胁肋隐痛,劳累加重,口干咽燥,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少苔。

(六)脾肾阳虚证:五更泄,腰痛或腰酸腿软,阳痿,早泄,耳鸣,耳聋,形寒肢冷,小便清长或夜尿频数,舌质淡胖,苔润。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胁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的时间、伴随症状以及与气候、饮食、情志、劳倦的关系,避免疼痛的诱发因素。

2、病室宜安静,减少外界不良刺激,疼痛发作时卧床休息。

3、遵医嘱局部中药离子导入。

4、遵医嘱药熨,热熨疼痛部位。湿热内阻证不宜此法。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肝俞、章门、阳陵泉等穴。

6、遵医嘱肝病治疗仪治疗。

(二)腹胀

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观察腹胀发作的规律,定期测量腹围及体重。避免腹胀发作的诱因,如饮食过饱、低钾等。

19种病的中医护理方案

19种病的中医护理方案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

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

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

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

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

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

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

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

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

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

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19个中医护理方案讲课教案

19个中医护理方案讲课教案

19个中医护理方案

附件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

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

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

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

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

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

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

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

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

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

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9种病的中医护理方案

9种病的中医护理方案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

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

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

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

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

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

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

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

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

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

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2023年中医护理方案

2023年中医护理方案

2023年中医护理方案

2023年中医护理方案1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出现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3.遵医嘱穴位贴敷,隐痛取中脘、建里、神阙、关元等穴;胀痛取气海、天枢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气海、胃俞、合谷、足三里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神阙、气海、关元等穴。

6.遵医嘱药熨法,取胃脘部。

7.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肝胆等穴。

8.遵医嘱拔火罐,取脾俞、胃俞、肾俞、肝俞等穴。

(二)嗳气、反酸

1.观察嗳气、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蛇串疮中医护理方案

蛇串疮中医护理方案

蛇串疮中医护理方案篇一:19个中医护理方案

附件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

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

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

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

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

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

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

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

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

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

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个精选病种中医护理优质方案

个精选病种中医护理优质方案

19 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目录

1、胃疡中医护理方案 2 、暴聋中医护理方案 3 、外感

发热衷医护理方案 4 、哮病中医护理方案 5 、消渴病肾病中

医护理方案 6 、乳痈中医护理方案 7 、蛇串疮中医护理方案8、带下证中医护理方案 9 、肝胆管结石急性发生期中医护

理方案 10 、慢性肾衰中医护理方案 11 、肛漏病中医护理方

12、肛痈中医护理方案 13 、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14 、痔病中医护理方案

15、骨痹中医护理方案

16、骨蚀中医护理方案 17 、骨蚀中医护理方案 18 、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19、膝痹病中医护理方案

1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二、特点技术应用注

意事项

三、“中医护理成效评论表”填表说明

2

胃疡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有证候重点

肝胃不睦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惋惜,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屡次;口苦;性急易怒;喧闹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疲倦;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舌淡苔白。

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肚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迫切,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喧闹;浮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有症状 / 证候施护胃脘痛苦

1. 察看痛苦部位、性质、程度、连续时间、引发要素及陪伴症状,做好痛苦评分,可应用痛苦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评分,记录详细分值。

20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20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XXX 中医院

护理部

目录

1、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 (1)

2、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9)

3、喘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 (18)

4、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 (26)

5、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32)

6、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 (37)

7、中风(脑埂死急性期)中医护理方案 (42)

8、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 (50)

9、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58)

10、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 (63)

11、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68)

12、中风(脑埂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 (73)

13、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81)

14、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86)

15、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 (92)

16、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 (96)

17、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 (101)

18、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 (106)

19、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111)

20、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15)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121)

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123)

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 (131)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肾气亏虚证:腰脊痠痛(外伤性除外),胫痠膝软和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二)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胸痛(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规范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二、实施目标

到2015年1月医院每个病区均实施相应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全院实施中医护理方案数达到20个以上,每个病种完成病例20-30例(不足者按实际收治病例数实施)。

三、实施步骤

1、培训、考核阶段:2014.6—2014.12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全院培训及科室培训,进行培训效果考核,达到相关人员熟练掌握方案的应用。

2、实施阶段:2015.1—2015.6各科室对所收治病人第一诊断为相应病种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同时做好数据收集工作。

3、效果评价分析阶段:2015.6.1—对所实施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四、重点内容

1、进行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考核,提高护理人员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能力。

2、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结合医院实际,选择20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分科室进行实施。

3、加强医护配合,重点落实辨证施护及中医特色技术的应用,提高中医护理效果。

4、收集数据,对实施的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效果总结分析。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全院医护人员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挥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护理效果的重要性,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确保中医护理方案落到实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

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

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

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

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

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

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

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

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

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

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出现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3.遵医嘱穴位贴敷,隐痛取中脘、建里、神阙、关元等穴;胀痛取气海、天枢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气海、胃俞、合谷、足三里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神阙、气海、关元等穴。

6.遵医嘱药熨法,取胃脘部。

7.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肝胆等穴。

8.遵医嘱拔火罐,取脾俞、胃俞、肾俞、肝俞等穴。

(二)嗳气、反酸

1.观察嗳气、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发作时宜取坐位,可饮用温开水,若空腹时出现嗳气、反酸,应立即进食以缓解不适。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足三里、天突、中脘、关等穴。

4.遵医嘱艾灸,取肝俞、胃俞、足三里、中脘、神阙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关等穴。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合谷、天突、中脘、关等穴。

(三)纳呆

1.观察饮食状况、口腔气味、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

2.定期测量体重,并做好记录。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肝、小肠、心、交感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关、丰隆、合谷、中脘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服中药。

(1)脾胃虚寒证汤剂宜热服,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应遵医嘱服用。

(2)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2.药熨法(详见附录2)。

3.穴位注射(详见附录2)。

4.艾灸(详见附录2)。

5.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6.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7.拔火罐(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无异味。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3.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

4.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凉,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5.避免服用止痛药物,尤其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免掩盖病情及加重对胃黏膜的损害。避免服用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如解热镇痛药、强的松等。

6.观察患者大便颜色、性状、有无出血情况发生。

(二)饮食指导

忌油炸、辛辣食物、酒类等助火之品。避免过饥过饱。

1.肝胃不和证:宜食疏肝理气的食品,如佛手、山楂、山药、萝卜、生等。忌食壅阻气机的食物,如豆类、红薯、南瓜等。食疗方:山药粥、萝卜汤。

2.脾胃气虚证:宜食补中健胃的食品,如大枣、白扁豆、山药。食疗方:大枣山药粥。

3.脾胃虚寒证:宜食温中健脾的食品,如桂圆、大枣、生、羊肉等。食疗方:汁羊肉汤。

4.肝胃郁热证:宜食疏肝清热的食品,如薏苡仁、莲子、菊花等。食疗方:苡仁莲子粥等。

5.胃阴不足证:宜食健脾和胃的食品,如蛋类、莲子、山药、白扁豆、百合、大枣、薏苡仁、枸杞等。食疗方:山药百合大枣粥等。

(三)情志调理

1.责任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指导其保持乐观情绪,规律生活,避免过度紧与劳累。

2.针对患者忧思恼怒、恐惧紧等不良情志,指导患者采用移情相制疗法,转移其注意力,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针对患者焦虑或抑郁的情绪变化,可采用暗示疗法或顺情从欲法,如精神放松法、呼吸控制训练法等,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及心理应急能力。

3.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4.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疾病防治经验,提高认识,增强治疗信心。

5.指导患者掌握控制疼痛的简单方法,减轻身体痛苦和精神压力。

五、护理效果评价

附: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