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1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1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1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沁园春·长沙》导学案【教学重点】1、学会鉴赏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容、艺术手法、思想情感与表达效果。

2、了解作家作品,品味诗人博大的胸襟与革命豪情。

【教学难点】品味诗人博大的胸襟与革命情情。

【学法指导】表格引导法、合作探究法【学习过程】【课前预习案】一、知识链接:1、了解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诗人。

1913——1918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

读书期间,常常呼朋引伴到橘子洲头和南湖港一带游泳。

1917年主持一师校友会,与蔡和森等一起谈古论今,抒发壮志。

1918年4月,与何叔衡一起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

五四时期,毛泽东在长沙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

1920年,领导成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以湖南省党代表的身份参加中共一大。

1925年1月,毛泽东回到老家韶山,组建中国农村最早的党支部——中共韶山支部,组织农民开展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同年秋,军阀赵恒惕下令通缉毛泽东,毛泽东被迫离开家乡去广州。

路过长沙,漫步湘江,游橘子洲,满目秋景,抚今追昔,心潮澎湃,文思泉涌,吟成此篇。

2、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1925年。

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蓬勃开展。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运动,建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革命的大好形势,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3、了解什么是诗歌中的意象。

“意象",所谓“意象”是指在诗歌中,融人了词人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它“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第【1】篇〗一、整体感知、质疑: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麻雀》,自由读课文,说说故事发生在哪儿?课文提到几只麻雀?讲了一件什么事?2.明标:这节课我们就要从这个故事中探讨它表达丁什么感情,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默读,质疑: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师边听边梳理。

二、读议课文:1.指名读1~3自然段,问:老麻雀为什么要救小麻雀?从哪些词语看出小麻雀弱小?议:“无可奈何”、“拍打”、“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

给“分明”换一个词代入读。

2.弱小无依的小麻雀多可怜哪!你能读出对小麻雀的同情吗?自由读,指名读,评读。

3.引读:在小麻雀遇到危险,需要搭救时,猎狗怎么做?齐读第4自然段:“猎狗慢慢走近……”一句,这是什么样的危急时刻?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4.这时谁出现了?齐读下文“突然……”你有什么问题?(或引出质疑中有关的问题)组织解疑。

5.读句子,想问题(投影1)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落猎狗面前?)议:(老麻雀落下来的动作又快又猛,力量很大,落地很重,气势很猛,看出它着急紧张,救子心切。

)指导读这一句。

(语速要快,显出紧张、救子心切的心情。

)(投影2)它蓬起了全身的羽毛,样子很难看,绝望地尖叫着。

(“绝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绝望地尖叫着”?议:(“绝望”,即毫无希望,这里指老麻雀带着毫无希望的神情,它对自己的举动能否保护小麻雀,阻挡猎狗的进攻是没有把握的,但它仍尽力地保护自己的幼儿。

)6.出示投影图片。

说一说,读一读课文有关内容。

男女生分别读,男生读猎狗,女生读老麻雀。

评读:这样读能不能体现老麻雀着急、勇敢、救子心切的感情?谁再读读?试背诵第4自然段。

7.老麻雀这样做是为什么?默读第5自然段,想想你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懂的。

8.小组讨论解疑:班内汇报:读句子,谈理解:(投影3)可是因为紧张,它小小的身体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导学案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导学案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导学案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女娲是怎样把天补好的。

2、为了补天,女娲在找五彩石和炼石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教学重难点:1、了解女娲在补天的过程中,是怎样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的。

2、了解女娲是怎样找齐五彩石补天的。

教具准备:录音磁带、图片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人类有史以来,就流传着各种各样美丽的神话故事。

通过这些神话故事,可以反映人类共同的、美好的愿望,能表达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心态。

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女娲补天》就是一个流传千百年的神话故事。

女娲,我国古代神话中炼石补天的神。

二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看一看可以分成几部分。

(教师适时点拨、启发)学生学习后汇报。

三理解课文内容。

(出示图片)1 、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讲了什么?(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指点)学生发言。

教师肯定并引导:天塌了,可了不得,给人类带来那么多灾难。

我们看看听到巨大的响声,女娲是怎么做的?找到表示动作的词语。

学生学习后汇报。

2 、学习第二部分课文。

(放录音,学生跟读,体会感情)(1)女娲看见天塌了,怎么办呢?分小组议论议论。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为什么说冒着生命危险补天呢?怎么补天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学生说。

教师引导:五彩石找齐了,能补天吗?又怎么办呢?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学生说。

教师总结:女娲为了补天,克服了重重困难。

先是费尽力气找齐五彩石,然后是用了五天五夜炼石,最后是把炼石的液体泼向大窟窿,把天补好了。

3 、齐读第三部分,说一说这一部分的意思。

学生说。

教师总结:对。

天塌下来,给人民带来那么大的灾难,女娲把天补好了,只见金光四射。

反映出人们共同的、美好的愿望。

所以,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一直流传到现在。

四板书设计女娲补天创造人类欢歌笑语突然巨响急忙起跑看天塌一大块地裂(灾难)大火洪水决定冒危险补天找五彩石终于挖放炼石装端泼补好金光四射五彩霞云传说五作业设计1、写出近义词。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观潮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观潮

1.观潮观潮课型新讲课教课过程第一课时1. 会认读 7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

学习目标2.读通课文,分清潮来前、潮来时、潮头事后的有关段落,初步感觉大潮的壮观情景。

学习要点抓住要点词句,整体感知课文。

1.收集钱塘江大潮的有关图片和资料。

(学生)学前准备 2.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3.自学生字,熟读课文。

(学生)教课环节导案教案达标检测1.用讲话法引出课1. 填一填。

题:大江海洋不单有风平( 1“)观潮”是指 _________,一、讲话导浪静的时候,因为月亮和 1. 学生自由沟通课题的入。

“观”是 ________的意思。

(用时:5 分太阳的吸引力作用,时而意思。

( 2)“八月十八潮,壮观天钟)会发生准时涨落现象,这 2. 齐读课题。

下无。

”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就叫做“潮”。

(出示图片)赞_____________的千古名句。

2. 板书课题。

1. 学生自读课文,圈 1. 同桌间沟通生字、新词2. 划去带点字不正确的读出生字、新词,并自学。

自学状况。

音。

2.教师检查预习情(1)特别要注意,“蒙”闷 (mēn m èn) 雷况。

字中间的短横不可以丢,“薄”涨 (zh ǎnɡ zh ànɡ) 潮(1)读准多音字:字不可以写成左右构造,“昂”踮 (di ǎn diàn) 着脚二、自学生字闷( mèn)雷薄( bó)字下半部分的左侧不可以加点。

风号 (h áo hào) 浪吼词,整体感雾(2)新词理解。

3.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知。

(用时:15 分钟)风号( háo)浪吼笼盖:指像笼子似的罩在释。

涨(zhǎnɡ)起颤( ch上边。

观: A. 看 B. 看到的情景àn)动矗立:像山岳同样高耸而 C. 对事物的认识(2)理解以下词语的牢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①天下奇景 ()意思:不行摇动。

②乐观( )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鼎沸:用来形容喧杂、混③浮光掠影 ()沸漫天卷地(3)指名读课文,正音。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导学案合集6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导学案合集6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导学案合集6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导学案第1篇】一、故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同学们,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看过哪些呢?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勇敢,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像,创造出了许多优美的神话故事,创造出一个个离奇的神的形象,女娲就是其中的一个。

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苦,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

3、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女娲补天》的故事。

(板书课题)二、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1.出示自读提纲:①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②有弄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准备提出。

③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2.学生自读。

3、全班交流。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天塌地陷,人们被水火所围困,女娲把人们救了出来。

又拣五彩石冶炼,补好了天。

)(3)质疑。

(师生评议解决)三、品读课文,感受故事情境1、指导学生读好课文,并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段落读给同学听,教师相机指导。

2、播放《女娲补天》无声动画,由学生设计台词,为动画配音,再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学了课文,女娲的哪一点精神打动了你?(不顾艰险为民造福。

)由此,你还想到什么人?你想说些什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导学案第2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精神品质;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教学设计:一、揭题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31课——女娲补天。

板书课题:女娲补天。

2、复习:听写词语燃烧、挣扎、喷火、熄灭、冶炼自我检查。

3、连词成句,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文1、师:我们感激女娲补天拯救了人类。

那女娲是位怎样的神呢?请自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的词或句子。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精品教案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精品教案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具体章节为《观潮》。

本文描述了作者在海宁盐官镇观赏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通过细腻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详细内容包括:词语理解、句子解析、段落大意概括、主题思想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生字、新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想象、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复杂句子理解和主题思想探讨。

教学重点:词语、句子理解,课文朗读,观潮景象的描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大潮的壮观景象,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生字、新词,尝试朗读课文。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分析句子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4. 例题讲解:挑选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5.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观潮2. 生字、新词:潮、涌、磅礴、浩渺等。

4. 主题思想:大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新词,每个写5遍。

(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钱塘江大潮的景象。

(3)谈谈你对大自然力量的认识。

2. 答案:(1)见学生作业。

(2)示例: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浩渺无垠,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3)见学生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视频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课文知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 会认本课的9个生字,积累本课出现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情节。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自悟,借助课外资源的辅助初步掌握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精神。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吸取我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精神食粮。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情节教学难点:学习女娲精神,了解神话这一文学体裁的语言特点教具:课文朗读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自读、探究相结合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今天,老师再向你们介绍一个神通广大的人物---女娲,她能补天。

板书课题二、自读感悟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自读自悟,圈点批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将自己不懂的问题进行整理,准备在小组内讨论三、合作探究1.学生将自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交流2.师巡视,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概括,形成问题组:女娲为什么补天?女娲是怎样补天的?天补好后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应学习女娲的哪些精神?3.学生根据以上问题再次进行讨论、探究。

4.指名学生说,师评议、点拨。

5.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巩固知识。

四、拓展延伸1.资料交流学生出示课前准备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丰富课文内容;通过资料交流解释课文中的一些语句。

2.写法探究:这是一篇篇神话传说,文中有很多地方让人难以置信,如“柱子撑天,彩石补天……”这样写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学生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你最感兴趣的部分,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3.迁移阅读课外收集一些神话故事,并将故事读给同学们听。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的要求】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女娲补天、洪水、围困、云霞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受到课文中思想感情的熏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为主要手段,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初步感受连续观察,培养学生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同学们,大家一起看单元导语页,回顾一下在这个单元里对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要求?第一条是阅读方面的要求,第二条是习作要求。

上节课我们已经从《古诗三首》中感受到作者从颜色、气味、不同角度等方面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方法。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叶圣陶笔下《爬山虎的脚》,继续学习观察和表达的方。

板书课题和作者二、简介爬山虎爬山虎又叫“常春藤”、“巴山虎”。

它的茎如果不攀援在别的物体上就无法向上生长。

爬山虎的茎上有卷须,卷须生有许多分枝,每根分支的末端都有吸盘,能够附着在墙壁上、大树上或岩石上。

爬山虎附着在墙壁上非常牢固,如果不用大力气,很难将它扯下来。

爬山虎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如果在墙边栽一棵,它的茎很快就会蔓延整个墙壁。

另外爬山虎具有美化环境、遮挡强光、降低噪音、保持空气湿度等作用。

图片三、出示目标1.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初步感受连续观察,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四、自主读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6页,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写了有关爬山虎的哪些事情?检测学习成果。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你会读吗?均匀叶柄蜗牛枯萎弯曲你会写吗?虎占茎柄萎隙操嫩顺固瞧叠大家读得真认真,敢接受老师的检测吗?你会读这些词语吗?先自己试着读一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 认识“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等13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了解作者是怎样把猎狗的攻击与退缩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是怎样把猎狗的攻击与退缩写清楚的。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单元导入,揭示课题(一)出示单元篇章页,了解本单元的学习要求。

(二)揭示课题。

(板书,齐读课题)设计意图明确单元篇章页中的语文要素,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理清顺序(一)出示学习要求,学生自学。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读通课文。

(2)找一找课文写了哪几个角色,把它们圈出来。

1.字词检查。

(1)同桌互相指认圈出的生字词,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出示重点词语,进一步检查字词认读情况。

2.交流自学任务。

课文写了哪几个角色?(板书:老麻雀、小麻雀、猎狗)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注重夯实基础知识,又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再次识字学词,既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又能把识字教学落到实处。

(二)借助思维导图,梳理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填写思维导图。

图片(1)学生自主完成思维导图的填写。

(2)同桌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写。

(3)学生汇报,交流填写理由并请学生完成板书。

2.借助思维导图,说一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板书:起因、经过、结果)3.借助句式,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

打猎归来的途中,“我”看到。

4.教师小结:作者就是这样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把这件事情写清楚,我们以后也可以运用同样的方法来写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作者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导学案第1篇】一、新课导入:用一幅画导入,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强调字音---一瞬(shùn)2.学生齐诵读第一遍,读准字音。

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归鸟、夕阳、芦苇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三、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

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

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

1919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丏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

后任教育部秘书、常务次长,中央政治会议秘书等职。

二十年代,他曾莅校考察并讲学。

代表作品:《旧梦》《卖布谣》等。

1931年开始,刘大白闭门进行写作。

1932年2月13日,刘大白静静地躺在钱塘路九号里的床上,与世长逝,享年五十三岁。

四、赏析诗歌1.鸟儿要干什么?怎没样的状态?鸟儿归巢,倦了。

2.“驮”字突出了什么?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3.“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夸张。

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4.“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5.体会诗文的意蕴,找出情景相容的词句倦鸟、驮着、翻翅、掉落、妆成。

6.从景色中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无比欣悦。

五、深入探究1.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是怎样的社会?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无自由、幸福可言。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

【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通过扩词法,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课时]1课时一、学习《秋晚的江上》(一)脑力风暴,走进诗歌在黑板上呈现“()的江上”和“江上的()”,请学生进行自由联想,提出各自的想法并描述一幅画面。

(二)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画面美学生自由朗读,呈现问题:找出诗中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分别用不同的标记画出来,尝试用自己的话描绘诗歌里的景色。

(三)展开想象,品析诗歌语言美1.在第一节中找出最传神的两个词(倦,驮)。

试着用“驮”造句,你在生活中“驮”过最重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不用“背”“带”?想象一下飞鸟驮着斜阳的画面,诗人眼前呈现的是怎样的景观呢?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2.找出第二节中的两个动词(翻,掉)。

想象一下,飞鸟一翻翅膀,把斜阳掉在江上,诗人眼前是怎样的景观?你认为诗人笔下的飞鸟更活泼,还是你见到的飞鸟更活泼?为什么?查字典理解“妆”和“红颜”,这是什么修辞?为什么芦苇“妆成红颜”只是“一瞬的”?给你什么样的感受?3.自由朗读,分享本诗歌的语言运用特点。

(对景物的细节描写,大胆想象,运用修辞)(四)诵读诗歌,领悟诗歌意境美教师放背景音乐《渔舟唱晚》,学生闭上眼睛边想象画面,边朗诵诗歌,用自己的话描绘诗歌的意境。

诗人在诗歌里传达了怎样的情感?你怎样感受到的?(五)了解小诗体会对比《秋晚的江上》与《暮江吟》。

(六)尝试去认真观察你身边秋天的景物,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以及你的感受,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二、学习《花牛歌》(一)读课题,想象画面板书课题,引导交流: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现代诗——《花牛歌》,齐读诗题。

说一说:读了诗题,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脚爪、挣脱”等容易读错的词,能读好句子中的拟声词,感受拟声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2、能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并借助板书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段,能抓住文中的动作、心理、语言等描写,品读“我”对牛和鹅态度的不同,体会作者将人的表现与鹅(牛)的表现对比着描写的好处。

4、读懂金奎叔说的话和“我”产生的体会,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文中的关联词体会“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变化,重点品读课文第二部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把事情写生动具体的写作方法。

难点:读懂金奎叔的话和“我”的体会,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读懂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齐读课题)你看到过牛吗?(体型庞大,性情温顺)你们也一定见到过鹅吧,它的体型看起来就小巧多了,还记得丰子恺先生笔下的白鹅吗?性格是那么傲慢、不可一世。

2、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说明了它们有这样截然不同的表现的原因。

(出示)指名读读了这段文字,你知道些什么?(点评:你关注到了这里的关联词,的确,这句话中虽然省略了“因为”,但其中的因果关系我们一看就明白,让我们读好它。

)齐读3、(出示第二自然段)齐读。

很相信,用一个成语表示就是——深信不疑,正因为牛和鹅对人有这样的看法,正因为我们对这样的说法深信不疑,于是便有了这么一个既有趣又蕴含道理的故事。

让我们抓紧时间,根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根据阅读要求,自由朗读全文。

(①读通课文,用“△”在容易读错的词语下面做好记号,用“○”在有特色的词语下面做记号,并把这些词语读给同桌听。

②边读边思考: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2、交流词语:容易读错的词语(指名交流——出示词语)第一排标红的字是——多音字,尤其要注意读好这两个字。

第二排标红的字要念——轻声,这个字可不要读错。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导学案第1篇】一、导入课文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图片,想看吗?(课件1:五彩的云霞图片)能用你积累的词语来形容一下看到的云霞吗?同学们,大家看这些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色?看谁的眼睛最会观察!2.师:多美的云霞啊,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课件出示这一段话)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这个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1.师:打开书,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

边读边想这课文讲了什么故事?(要求: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可以接读课文。

这样孩子的精力集中,其他孩子边听边思考。

2、师:这课文讲了什么故事?谁能说得最简单?(这课文讲的是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谁干什么”抓住主干就行,不要求太简单,孩子是不能向教师说的那样水平高。

3、女娲补天过程中都发生了那几件事?师:课文一开始就写天上破个大窟窿吗?4、师:是啊,天塌地裂,大火洪水,人们被困,这些都是写人们受了到了什么?这是故事的第一个内(板书:受灾)接着写女娲怎样?(板书:救灾)下面该是什么?师:她去找五彩石,概括成两个字?(板书:寻石)最后才是把寻到的石头干什么?(板书:补天)在孩子们说主要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出,文章先写……然后写……接着写……最后写……,可以给学生一一个填空的机会,引导他们去填空,来理清文章层次。

5、师:女娲为什么补天?(因为天塌了一个大窟窿)课文是怎么写的?你能读吗?问题太突然。

我们来看第一部分。

到底出现了怎样的情况。

出示: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地被震烈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许多人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1)从这段里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1、同学们,读着这3句话,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2对啊!天塌下来了!天——地被—山岗上——田野里——许多人——许多人——(教师读前半句,让学生接读后半句,语气就读出来了。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导学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导学案第【1】篇〗教学设计设计说明这是一篇散文,语言很优美。

文章构思独特,以问题与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全篇,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教学本节课时,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分类,选出自己认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在解决问题时,可以以“文”为依据,以“品”为途径,以“情”为线索,通过“熟读、想象、感悟”等环节,让学生将读与品词相结合,将读与想象相结合,在读中加深对词句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读中升华情感。

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作者同情弱小和长于观察思考的科学素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带有蝴蝶图片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阅读小诗,激情导入(出示蝴蝶图片)同学们,请看屏幕:“一身艳丽像朵花,两翅起舞惹人夸。

三餐食蜜不酿蜜,四处漂流没有家。

”跟老师一起读这首小诗。

这首小诗写出了蝴蝶的可爱和弱小,那么,蝴蝶有家吗?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寻蝴蝶的家。

(板书:蝴蝶的家)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愉悦地进入学习的状态。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过渡:漂亮柔弱的蝴蝶在花间飞舞,在大雨来临之时,它会飞向何处呢?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找寻一下答案吧!(一)听课文配乐朗读,感受课文内容。

(二)出示自学目标: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习生字、理解生词。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层次。

(三)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1.画出认读的生字,互相读一读,正音。

2.教师出示课件,检查学生识字情况和对词语的理解情况,对重点生字进行相机指导。

躲避震撼喧嚷家雀儿屋檐(学生认读生字,注意字的读音。

“雀”在本课读qiǎo,不读què。

)3.交流对词语的理解:躲避、震撼、喧嚷、轻盈。

4.课文读完了,文章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导学案第1篇】设计意图:古诗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瑰宝之一,《墨梅》是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借梅自喻,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诗句简练,言浅意深。

活动中我将注重让孩子观察画面,在欣赏图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

让孩子轻松地学习古诗,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领略古诗文独有的意境之美。

活动目标:1.学习古诗,在欣赏图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

2.尝试根据图文,正确、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3.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

活动准备:1.梅花图片,墨梅图。

2.课件。

活动过程:(一)出示梅花图片,认识梅花,激发孩子的兴趣。

教师:冬天是梅花盛开的时候,梅花有许多枝干,没有叶子,有白色的、黄色的、粉色的,还有红色的,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二)欣赏墨梅图,了解作者与古诗名字含义。

1.了解古诗题目含义。

教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幅墨梅图,你知道为什么叫墨梅图吗?墨梅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2.了解古诗作者。

教师:你知道这幅画是谁画的吗?(二)欣赏图文课件,理解古诗内容,学习古诗。

1.幼儿欣赏课件。

教师:原来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王冕为自己画的一幅墨梅题的诗。

2.尝试根据图文,学习古诗。

教师:请小朋友来说说看,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分别说说每幅图都说了什么?4.解释古诗意思。

教师:你现在站在小溪头,鼻翼间却有香气飘逸;你现在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然追随。

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

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

5.感受古诗意境。

教师:你闻到的是怎样的梅香?请小朋友闭起眼睛想象做了一个深呼吸,闻到那香气了吗?(三)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吟诵、演唱古诗词。

1.教师根据图谱有感情的朗诵古诗一遍。

2.幼儿多形式朗诵古诗。

3.集体完整吟诵古诗。

活动延伸:区域活动:在美术区进行墨梅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第1课《观潮》导学案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第1课《观潮》导学案设计
总结全文更多的是从课堂习得的角度出发的,当然可以包括文章内容的总结,但能总结出本课习得的其他收获也可以。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回顾导入,设疑启思(用时:6分钟)
引导学生读文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观看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一般在课始这样做,是对整篇课文的系统回顾,教师要指导学生概括地表达,完整地表达。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用时:18分钟)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体现潮来前钱塘江大潮变化的句子,体会观潮者的感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朗读,画出体现潮来时钱塘江大潮变化的词语。
4.指导学生带着观看潮来时的感受,自由读文。
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找出体现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变化的语句。(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激趣导入,析题解题(用时:3分钟)
1.解析课题。
2.板书课题。
3.设疑引读:为什么钱塘江大潮会被称为“天下奇观”呢?
1.学生交流汇报:观潮就是指观看、观赏钱塘江大潮。
2.初学课文时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文章,轻声读,在朗读实践中逐步深入文本。
三、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分段。
2.指导学生归纳段落大意。
1.学生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来给课文分段。(完成学生活动卡设计)
2.同桌之间运用“合并相同意思的自然段”的方法,归纳段落大意。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撼、盈、玷”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雀”,会写“避、撼、喧、嚷、盈、玷”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1、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多种形式理解重点词语。

2、读与品词相结合,读与想象相结合,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在读中加深对词句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读中升华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蝴蝶的怜惜,激发学生关爱弱小生命的情感。

一、创设导入1:同学们看,花丛中、阳光下,小动物们在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

突然,天空中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青鸟、麻雀都回家躲避起来了,此时你想到了什么?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寻蝴蝶的家,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认读生词1请同学们打开书130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并把生字词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2、刚才同学们读课文都很认真,我们先来检查一下生词。

好,先来看第一组词语(出示第一组词语)吼叫、震撼、喧嚷、雨幕、黑压压、水淋淋指名读。

齐读。

“撼”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预习时不理解的生字词查字典是非常好的学习习惯。

“震撼”什么意思?学生先说。

(震动、摇动)课文中把什么都震动、摇动起来了?预设:这些词中你有不理解的吗?“喧嚷”什么意思?学生先说(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你是从字面上来理解的。

在课文中喧嚷什么意思。

你联系了文章来理解,真会读书。

如果学生不能说出,就让学生找到文中的这句话,读一读,体会意思。

“雨幕”什么意思?“幕”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出示:1、覆盖在上面的大块的布。

2、垂挂着的大块的布。

3、古代将帅办公的地方4、话剧或歌剧中完整的段落。

)在“雨幕”这个词中应该选第几种解释?为什么选第一种解释。

你们还能用幕再组几个词吗?如:夜幕开幕闭幕银幕幕府一幕幕读了这些词语,你感觉天气怎么样?(风雨太大了)好,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这些词。

统编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导学案

统编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导学案

1《观潮》导学案有关钱塘潮的名诗句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成因1.出示任务:默读“资料袋”,结合“资料袋”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钱塘江大潮形成气势宏伟非凡、景象雄伟壮丽的原因。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出示“资料袋”,学生读插图说话)能把“资料袋”的意思说清楚便可。

四、写字教学(一)字形教学1.课件出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如“潮”与“朝”,“据”与“剧”,“堤”与“提”。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点拨:“滚”,右边的“衣”字中间是个“公”字,但第二笔是点;“顿”,第四笔是竖提。

(二)写字指导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的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再写两个。

[教学板书]1 观潮一、天下奇观二、江面平静(潮来前)三、两丈多高(潮来时)山崩地裂的声音四、两丈来高样子:横贯翻滚(潮去后)出现白线飞奔而来风号浪吼[教学反思]《观潮》一文是本册书中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我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语,明确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

紧接着,我以指导学生预习的方式,了解课文大意,揣摩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顺应新部编教材的编排,我以课后习题中的古诗《浪淘沙》(其七)为切入点,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想象说话,落实本课“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的语文要素,顺利完成了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的双线教学要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学生地理知识储备不足,在结合“资料袋”说钱塘江大潮的成因时,只有少数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原因。

【有关钱塘潮的名句】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王在晋《望江台》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李廓《忆钱塘》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刘禹锡《浪淘沙》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小组讨论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5.指名逐段朗读,同桌合作读。
1.在理解词语时,引导学生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教师可让学生造句,加强对词语的理解。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时,教师要深入了解学情,便于集中指导。
三、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分段。
2.指导学生归纳段落大意。
1.朗读课文:个人读,同桌互读。
3.在观看视频之后感受会更加丰富,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表达感受,然后再读。尽量个别读,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独特的感受。
三、资料链接,深悟奇观(用时:10分钟)
1.出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引导学生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2.指导学生自读资料袋的内容,结合课件中的地图演示,帮助学生了解。3.借助多媒体课件,指导朗读。
2.小组合作,体会大潮特点。
3.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潮来时的壮观、奇特。
4.指导朗读。
5.播放潮来时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谈感受。
1.默读课文,勾画出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2.全班分小组展开讨论,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交流汇报。
(1)汇报听到的响声:结合“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人声鼎沸、山崩地裂、风号浪吼”这些词语谈感受。(2)汇报看到的情景:结合“一条白线、白浪翻滚、两丈多高的水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来体会大潮的壮观。
1.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
2.交流汇报:学生读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体会钱塘江的特点及人们等待潮来时的心情。
3.有感情读文,体会潮来前的景象和人们的表现。
学生在感受潮来前的特点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江面景物的特点,如“薄雾”“若隐若现”等。抓住“人山人海”“盼着”体会人们期盼潮来时的心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3.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抓住印象深刻的画面交流阅读感受。
4.在读中感受月下美好的意境,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抓住关键语句,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课前准备
1.搜集整理钱塘江大潮的相关资料和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激趣导入,析题解题(用时:3分钟)
1.解析课题。
2.板书课题,设疑引读。
1《观潮》导学案
课题
观潮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生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1.交流汇报:观潮就是指观看、观赏钱塘江大潮。2.齐读课题,思考:为什么钱塘江大潮会被称为“天下奇观”?
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解读课题,一是从字面入手,二是从内容入手。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用时:12分钟)
1.指导学生初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考查“震”“霎”“逐”的读音;指导“贯”“昂”“鼎” 的结构。
四、课外拓展,积累延伸(用时:9分钟)
1.师生交流搜集的资料。2.组织学生进行诗句展示。
3.布置作业。
1.小组互相交流钱塘江大潮的相关资料与图片。2.展示搜集到的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诗句,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3.背诵、摘抄自己喜欢的部分。
2.《走月亮》导学案
课题
走月亮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鹅、卵”等7个生字;会写“淘、牵”等13个生字;会写“柔和、鹅卵石”等14个词语。
3.指导集体交流书写要点:“盼”右上部是“八”,不是“人”;“堤”和“堵”左边都是“”,不是“”;“犹”右边是“尤”,不是“龙”。
4.课件出示词语,引导学生交流。
5.检查朗读情况。
1.初读课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3.小组讨论书写注意事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来给课文分段。
(2)同桌之间运用“合并相同意思的自然段”的方法,归纳段落大意。
概括段落大意要抓住文章的文路,这一点在指导学生时要明确。
四、学习课文,感悟特点(用时:10分钟)
1.出示自学提示,指导自学。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句理解钱塘江大潮的特点。3.指导学生抓住第1、2自然段的重点语句读文,体会文章写法。
4.创设情境,指导背诵。
1.自由诵读《浪淘沙》(其七),找出课文中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2.自读资料袋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3.结合课件出示的画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3~4自然段,体会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
4.练习背诵第3~4自然段。
在背诵环节,教师应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写作顺序,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4.有感情地朗读第3~5自然段的重点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5.看视频感受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惊心动魄、壮观奇特。
1.默读课文时应指导学生批注,要批注对关键词的看法,或者对句子的整体表述谈谈感受。
2.抓重点词语朗读要有方法,“有感也不在声高”。丰富的情感就需要用丰富的方式去演绎,朗读的技法应该要有所介绍。
五、总结回顾,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1.总结全文。
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书写生字。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熟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有感情。
总结全文更多的是从课堂习得的角度出发的,可以是对文章内容的总结,也可以是习得的其他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回顾导入,设疑启思(用时:3分钟)
1.复习词语。
2.引导学生读文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1.开火车读词语,小老师领读。
2.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观看到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指导学生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来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用时:18分钟)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体现大潮奇特的句子,体会观潮者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