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学案:土地的誓言
1、作者简介黑板展示 2、疏理字词黑板展示 3、4-6 小组合作,抽取 4-6 人交流指定; 五、教师小结 六、附注
七、教学反思 年级:九年级科目:语文制作:李卫华审核: 课题:1、 《我爱这土地》课型:讲读 2 课时时间:2013 年 2 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重音,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识记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教学重点、难点 1.关键诗句的理解 2.识记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学法指导:“读、议、展、点、练”相结合。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爱国持人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爱国诗篇,如“人生 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翁”(陆游)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这些不朽的诗篇,都是在民 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爱国志士发自内心的呼喊。今天,我们来学习用“她”称呼,而后来改口说“土地,原 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哪? 6、反复朗读,选择并勾画最能打动人心的句子,背诵出来,比赛看谁背的 句子多 三、自主学习(要求教师走动巡视,指点指导) 1、1-3 个人自主完成。 2、4-6 小组合作完成。 四、自学交流展示
3、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 (难点) 二、自学提纲 1、了解作者 本文作者是,原名,主要作品有、 。 2、扫清字词障碍 怪诞():亘古(): 默契():污秽():
炽痛():嗥鸣(): 谰语(): 3、你认为需要注音解释的字词还有: 4、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 你的理解和体会。 2)作者是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对故乡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请举例说 明。
的现代诗歌名篇《我爱这土地》 。 (板书:我爱这土地)艾青 二、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着名诗人。早期诗风 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 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 《火把》等,成名 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 。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 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 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 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 勋章。 三、解题,背景介绍 诗的题目是《我爱这土地》 ,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艾青是土地 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 。“土 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 不尽的旋律。 本诗写于 1938 年 11 月,其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 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 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坚定 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时代的“吹号者”,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 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 四、朗读指导 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 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 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在反复朗读的基础 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 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导学目标学习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导学重点难点学习重点: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导学方法预习----研讨------分层巩固训练导学过程设计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端木蕻良,族,原名曹汉文。
2、给加点的字注音。
炽痛()嗥叫()斑斓()亘古()怪诞()默契()污秽()镐头()蚱蜢()3、解释词语:炽痛:嗥鸣:谰语:亘古:污秽:二、课堂学习与研讨(一)、导入新课。
有谁知道“九一八”事件?(二)、学生诵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感情。
1、划出喜欢的句子,感受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2)、面对故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作者运用哪些手段把自己对国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试举例说明。
(4)、课文分为两段,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异同?(三)、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1、文中那些句子和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理解和体会。
(可从思想内容、修辞表达以及词语内涵等多角度去发现、品味)2、“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为什么不用“飘荡”或“回响”过“我的欢笑”之类语句,而用“埋葬”呢?)(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富激情地朗读。
学生活动备注小结这堂课我学到了我懂得了板书作业三、分层巩固训练:1、根据拼音写汉字。
污huì泛làn怪dàn斑lán lán语gèn古háo鸣2、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我走到哪里,我睡得很沉,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及答案全册集体备课-土地的誓言
《土地的誓言》学案设计:庞吉芬审核:李因娥教师寄语:为什么我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揣摩、品味文中富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1.揣摩、品味文中富有激情的语言。
2.培养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感情。
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1.本文写于十周年,作者,原名________,有长篇小说代表作《》《》等。
课题的意思是。
2.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全词语。
炽.痛()嗥.鸣()田垄.()亘.古()辗.着()丰饶.()泛滥.()斑lán()lán()语怪dàn()默qì()污huì()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形容词。
(不必拘泥于原文,只要搭配得当即可。
)()的白桦林()的马群()的高粱()的鹿群()的山雕()的原野4.下列句子朗读不太顺口,请稍加修改,使之通顺。
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土地黑黑的,红玉的脸庞,眼睛似黑玉,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
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5.文中描绘了哪些故乡的事物?作者记忆中的故乡是怎样的?6. 作者发出了哪些誓言?三、合作探究文本研读7. 文中两段文字在内容结构上有何异同?所选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为何选不同的景物?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8.品味下面的语言,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为什么会有人称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②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
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如何理解这一句话?请谈谈你的看法)③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我。
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编写者:陈娅兰【学习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相关链接】1、走近作者端木蕻良(1912.9-1996.10),原名曹汉文,又名曹京平,现代著名作家、小说家,辽宁省昌图县人,东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大江》《江南风景》,短篇小说《土地的誓言》《憎恨》《风陵渡》,长篇历史小说集《曹雪芹》等。
2、了解背景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
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自主学习】1、听读课文(教师范读或播放课文朗读音频),注意把握语气语调重音。
要求: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能够说出喜欢的理由,感受文中的情感。
2、朗读课文,进一步把握文中的思想感情。
要求:(1)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自己所体悟到的情感。
(2)读后能够谈出自己的感受。
3、边读边勾画出生字词,查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
炽痛()嗥鸣()斑斓()亘古()谰语()默契()田垄()污秽()镐头()蚱蜢()泛滥()召唤()怪诞()桦树()(2)解释词语。
炽痛:谰语:亘古:污秽:怪诞:斑斓:4、整体感知:面对故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合作探究】一、文本理解1、作者运用哪些手段把自己对国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试举例说明。
2、课文分为两段,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异同?3、在第一段中,作者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物产?其用意是什么?4、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二、语言品析5、文中哪些句子和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深情地朗读下面几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可从思想内容、修辞表达以及词语内涵等多角度去发现、品味)(1)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土地的誓言 学案》学案
结果:
3.老师讲 解的问题记录:
【扩 展延伸】
高(中)考对接
【知识结构线路图】
三、固学提高【课堂检测】
1、下列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4分
A.喷涌珠丝马迹缠绕怪涎B.谰语班澜亘古申吟
C.丰绕飘扬过海泛烂桨液D.镐头土穰蚱蜢高梁
2、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6分
1).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2.作者 用了大量的词语形容东北的种种事物,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试品析一下。
3.文章除了深切怀念、热情赞颂家乡外,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找出来,深情地朗读,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4.文中哪些句子和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谈理由。
小结:我学会了抒发感情的几种方式:
5.小组合作讨论下面的问题:
2).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3).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
3、语段仿写10分
文中多次出现“当我……当我……当我……”“我想起……我看见……我听见……我想起……我想起……”请也按照这个句式再仿一组句子。
(特点提示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造成连贯、逐渐增强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新课知识:
1、一、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抄写3—5 遍。
怪诞()亘古())
2.解释词语
炽痛:标直:
嗥鸣:谰语:
亘古:污秽:
二、勾画出作者深切怀念、热情赞颂家乡的语句,批注上喜欢的原因。
二、导学模块
【合作探究】
1.作者在文中列 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物产?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4《土地的誓言》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9)
第二单元《土地的誓言》教学案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感。
2.了解作者选择典型的景物组成一个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特有的丰饶美丽的景象。
3.学习作者采用的呼告、人称变化、排比等表现手法。
参考材料:1、作者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人,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
2、写作背景: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略东北,四个月内东北全境沦陷。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
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3、呼告:写文章时,对着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它)说起话来,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呼告。
例如:天啊!为什么你要这样对我?/ 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雷电颂》/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长江之歌》【预习指导】1、注音:炽.痛()泛滥.()嗥.鸣()怪诞.()亘.古()谰.语()蕻.()2、汉字:gǎo()头默 qì()污 huì()蚱měng()斑 lán()田 lǒng()解词:炽痛泛滥谰语怪诞亘古默契污秽3、积累有关土地的诗文、格言。
4、自主感知:勾画出作者深切怀念、热情赞颂家乡的语句,批注上喜欢的原因。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1、文章除了深切怀念、热情赞颂家乡外,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找出来,深情地朗读,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2、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称呼,而后来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呢?3、质疑解惑:提出你发现的问题。
三、小组合作1、小组交流完善自主学习。
2、确定展示方式,如朗读法、赏析法、概括法、拓展法。
《土地的誓言》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整理_1
让知识带有温度。
《土地的誓言》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整理主备人:周晓春参备人:方案课时数:1课时备课类型:自学、讲读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肤浅的爱国情感。
2、了解选择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个画面,呈现东北大地特有的丰饶漂亮的景象。
(重点)3、学习采纳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
(难点)二、自学提纲1、了解本文是,原名,主要作品有、。
2、扫清字词障碍怪诞():亘古():默契():污秽():炽痛():嗥鸣():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谰语():3、你认为需要注音解释的字词还有:4、朗读课文,并思索下列问题1)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的情感?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2)是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对家乡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请举例说明。
5、同学再读课文,思索:1)课文总共只有两段,请大家想一想,这两段在内容上有何异同。
2)在回忆中选取那些不同的景物。
这些所选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为何选取不同景物?3)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4)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称呼,而后来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需被解放!你必需站立”哪?6、反复朗读,选择并勾画最能打动人心的句子,背诵出来,竞赛看谁背的句子多三、自主学习(要求老师走动巡察,教导指导)1、1-3个人自主完成。
第2页/共3页让知识带有温度。
2、4-6小组合作完成。
四、自学沟通展现1、简介--黑板展现2、疏理字词--黑板展现3、4-6小组合作,抽取4-6人沟通--指定;五、老师小结六、附注七、教学反思肖华[《土地的誓言》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第3页/共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导学案一、新课导入九一八事变之后,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祖国东北大地的时候,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
试想,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思离开那片曾生养过他们、给过他们幸福与快乐的黑土地的?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东北同胞当时的心情。
二、自学指导1.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炽.痛(chì) 嗥.鸣(háo) 怪诞.(dàn) 亘.古(gèn)谰.语(lán) 蕻.(hóng) 镐.头(gǎo) 默契.(qì)污秽.(huì) 蚱蜢.(měng) 田垄.(lǒng) 呻吟.(yín)山涧.(jiàn)斑斓.(lán)丰饶.(ráo)耻辱.(rǔ)2.解释下面词语。
炽痛:热烈而深切。
泛滥: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
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怪诞:怪异无稽,荒唐离奇。
亘古:自古以来。
默契:指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污秽:肮脏的、不洁净的东西。
3.作者链接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人,现代作家,散文作品有《默尔格勒河》《风从草原来》《花一样的石头》,小说有《曹雪芹》《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
4.背景链接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强行侵略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造成了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的场面,四个月内东北全境沦陷,我们可爱的家乡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了十四年。
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流离失所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怀着难以遏制的情感写下了这篇散文《土地的誓言》。
三、自学指导(一)整体感知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1.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段落内容。
第一段:“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之沸腾。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词;揣摩精彩段落和语句,体会呼告手法的情感表达作用2.了解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感受旧中国苦难,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作者简介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辽宁省昌图人。
东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主要作品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曹雪芹》等。
他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茂草、高粱,搅成一团,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东北风格震动着人们的内心写作背景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短短3个多月,我国东北全境便已沦陷。
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了,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
流离失所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用饱含深沉的爱国热情写下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散文。
文体简介------抒情散文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
最大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往往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
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知识链接-----东北作家群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
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等。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学习目标:1.听读课文,感知文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3.培养增强我们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相关链接走进作者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辽宁昌图人,现代作家。
“九.一八”事变后,从东北流亡到上海,他用诗情的笔法写出难以想象的人民贫穷,悲愤郁怒之情回荡在平静的叙述中,传达出遭受压抑的凄厉感如《憎恨》。
他还善于在抗日的题材下表现东北特殊的风情,《遥远的风砂》《浑河的急流》都有磅礴的气势,民族意识通过地方的粗犷性格表露出来。
他注重方言的运用,又自觉地吸收电影剪接手法来结构小说,叙述带跳跃性,用笔举重若轻,讲究力度,在小说体式上有新的创造。
抗战时期他先后出版了《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等长篇。
背景介绍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一段路轨炸毁,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军队。
以此为借口,日军随即攻占沈阳,策划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短短3个多月,日军就侵占了我国东北全境。
从此,3000万东北同胞经受了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
日本军国主义当年发动的对华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遭受的最大灾难。
“九.一八”事变后,从东北流亡到上海,他用诗情的笔法写出难以想象的人民贫穷,悲愤郁怒之情回荡在平静的叙述中,传达出遭受压抑的凄厉感,如《憎恨》学习过程:预习检测给加粗字注音炽痛()嗥鸣()斑斓()谰语()怪诞()亘古()默契()田垄()蚱蜢()污秽()2.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2).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3).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
()二、朗读课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这是一片______的土地(独立思考)2.作者抒发什么情感,发出了怎样的誓言(合作探究)三、拓展延伸“九一八”事迹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有人说,它已经成为历史?可它真正已经成为历史了吗?你能发表一下你的看法吗?(书面表达)四、达标检测阅读下段文字,回答问题: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的心里怀着①________的热爱。
土地的誓言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情愿为了土地奋斗,为了漂亮的东北家乡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表达了剧烈而肤浅的爱国之情。
步骤四精读课文探究写法运用了哪些手法或技巧来表达对故土的深情?请举例说明。
【沟通点拨】(1)运用拟人的手法,以“她”相称,隐含将故土比作“母亲”,直接对着故土倾诉自己的感情。
如:“我必需回去,我从来没想过离开她。
”“我必定为她而战斗究竟。
”“我永不能遗忘,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
”这几句表达了眷恋故土,坚决为故土战斗究竟的决心。
(2)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渐渐增加的气概。
例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或者当我……我想起……我想起……我想起……”一段,运用排比,剧烈地突出了时刻怀念家乡、沉迷家乡的深情。
(3)选择有特征、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出现,呈现东北大地的丰饶漂亮。
比如“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一段,白桦林、蒙古狗、奔马群、红高粱、黑土地等东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加大了信息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
(4)移情于物。
如:“她低低地召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迫,使我不得不回去。
”明写家乡召唤“我”,实则是“我”思念家乡。
(5)巧用第二人称“你”,表达剧烈的感情。
如:“你必需被解放!你必需站立!”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长1.总结课文(1)呼告、排比,感情剧烈。
【沟通点拨】本文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对着土地倾诉自己的喜爱、怀想、眷恋,并且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
比如“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回去”“她低低地召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迫,使我不得不回去”等等。
这种感情经过多次反复,像音乐的旋律一样得到加强,自然会在读者心里掀起层层波澜,激起剧烈的共鸣。
另外,文章还大量运用排比句,造成连贯的、渐渐增加的气概,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视天上的星星……”等处。
《土地的誓言》教案
《土地的誓言》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积累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
2、快速默读课文,概括要点,理清故事情节。
3、品味文章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
4、激起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2、感悟南极探险队员所折射的人文精神,理解南极探险的悲剧意义。
教法学法:默读法、朗读法、复述法、竞赛法、讨论法、质疑法、问答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根据需要选有关资料。
2、准备幻灯片。
学生准备:1、收集有关南极资料。
2、预习课文,使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师生问好一、导语:同学们,你们了解南极吗?它一面向世人呈现着它那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又蒙上厚厚的面纱,使之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因此,叩访南极、第一个登上南极点是很多探险家们的梦想。
在1911年12月14日、1912年1月18日这短短的、不足五个星期的时间里,先后有两支探险队到达:一支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队成功的让国旗飘扬在南极点上凯旋而归,一支以斯科特为首的英国队在归途中全军覆灭。
而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却饱含感情的为斯科特一行写传,并称他们为伟大的悲剧,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传记节选《伟大的悲剧》,去感受定格在历史长河中的这一悲壮的一幕。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幻灯】1、作家作品介绍: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代表作:传记《罗曼罗兰》《三位大师》,先进的长篇《焦躁的心》,特点:不拘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个性。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①贮藏( ) ②储存( ) ③忧心忡忡( ) ④凛冽( ) ⑤毋宁( )⑥白雪皑皑( )⑦遗孀( ) ⑧告罄( ) ⑨怏怏不快( )3、根据拼音写汉字①拖zhuagrave;i( ) ②战ligrave;( ) ③sugrave;( )米④gū( )负⑤吞shigrave;( )⑥鲁mǎng( ) ⑦雪qiāo( ) ⑧ egrave;( )运⑨zhān( )鞋4、请复述文章内容并用一句话概括抓住文章内容的关键环节,不仅要明确作者的写作线索(时间顺序),还要弄清在作者叙述的这段时间内,发生了那些事情,从1912年1月16日到11月12日,要抓住每一阶段的典型事例。
《土地的誓言》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案(通用6篇)
•••••••••••••••••《土地的誓言》七年级下册教案《土地的誓言》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土地的誓言》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土地的誓言》七年级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注重涵泳品味,把握直抒胸臆、大声呼告的抒情方式。
3、学会给课文做批注,把握关键语句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注重涵泳品味,把握直抒胸臆、大声呼告的抒情方式。
教学难点:联系背景资料,学会给课文做批注,把握关键语句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端木蕻良的资料,有关写作背景,结合“阅读提示”给课文做批注。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首先一起欣赏一个美丽的地方,看完后,谈谈你的感受。
(出示东北地区的美丽图片。
)这个地方就是我们中国的东北地区,她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然而,九一八事变之后这个地方被日本人的铁蹄所践踏,东北人民国破家亡、流离失所。
那个时候人们内心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感受东北流亡作家的爱国炽情。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展示自学,夯实基础1.展示搜集的作者简介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辽宁昌图人。
现代作家。
1932年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曹雪芹》,短篇小说集《憎恨》《风陵渡》等。
2.东北作家群。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及关内各地的一些青年作者,如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等人,习惯上被称为“东北作家群”。
他们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不屈的人民融成一团,显示出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令人感奋。
土地的誓言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_0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导学案主备:安定区交通路中学陈亚荣学习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2.揣摩、品味本文饱含感情的词句。
3.理解排比、比喻、呼告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强化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习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本文的语言美,体会作品中表达的爱国情怀。
学习难点:理解文中的关键词句、修辞、人称变化,感受作者炽痛的感情。
课前导学:1.给加点字注音。
炽痛()嗥叫()斑斓()亘古()默契()田垄()污秽()镐头()2.文学常识填空。
《土地的誓言》选自《________》卷一,作者 ________,现代作家。
学习过程:一、激情引读。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出示有关“九•一八”历史图片。
二、分组朗读。
(要求:a注意把握语气语调重音; b 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c感受文中的情感。
)三、默读感知。
面对故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四、品读感悟。
1.课文哪些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提示:a明确该词的本意;b联系上下文,分析该词所处的语境。
)2.课文运用了哪些修辞?这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3.文章前后部分人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什么效果?4.以“ 句让我最感动,因为”句式写自己的感受(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五、延读深化。
1.播放配乐朗读节选。
2.梁启超《少年中国说》选文: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六、总结全文这篇散文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回忆了故乡的景物,追忆了自己成长的足迹,显示了与土地密不可分的关系。
既有对故土的深情赞美,也暗含有家难回的忧伤和愤怒,更有面对土地发出的铮铮誓言,流露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七、达标检测。
土地的誓言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土地的誓言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精彩开篇词几个世纪以来,那些当年被逼得走投无路的破产的中国农民,漂流到海外去谋生的当儿,身上就常常揣着一撮家乡的泥土.当时离乡别井的人们,都习惯在远行之前,从井里取出一撮泥土,珍重地包藏在身边.他们把这撮泥土叫做〝乡井土〞.直到现在,海外华侨的床头箱里,还有人藏着这样的乡井土,在一撮撮看似平凡的泥土里,寄托了人们多少丰富深厚的感情!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比喻等表现手法;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熏陶感染中让学生感受到旧中国的苦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九一八〞事件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富饶的关东平原,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浪.他们不知何时才能回到自己可爱的故乡,才能与家人欢聚一堂.事隔十年,东北作家端木蕻良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面对故乡的土地发出了壮怀激越的誓言.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作者链接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人,现代作家,散文作品有《默尔格勒河》《风从草原来》《花一样的石头》,小说《曹雪芹》《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2.背景链接_31年9月_日,日本帝国主义强行侵略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的场面,四个月内东北全境沦陷,我们可爱的家乡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了十四年.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流离失所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怀着难以遏制的情感写下了这篇散文《土地的誓言》.3.请给下面加粗的汉字注音.炽(chì)痛嗥(háo)鸣怪诞(dàn)亘(gan)古谰(lán)语蕻(hóng)镐(gǎo)头默契(qì)污秽(huì)蚱蜢(měng)田垄(lǒng)4.解释下面词语.炽痛:热烈而深切.泛滥: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谰语:没有根据的话.怪诞:怪异无稽,荒唐离奇.亘古:自古以来.默契:指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污秽:肮脏的;不洁净的.(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交流点拨】〝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2.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段落内容.分别抒发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交流点拨】第一段: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之沸腾.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3.第一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物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那么多吗?删去一半如何?【交流点拨】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煤块.赤色的足金.悠远的车铃等等;有必要,删去不好,因为这些都是关东大地的代表事物,代表着关东大地的特征,它可以使读者充分了解关东大地,感受关东大地的美丽富饶,也可以唤起读者的想象.4.找出作者面对土地发出了哪些誓言?这些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交流点拨】我必须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作者在文末发出了誓言:〝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情感,抒发了作者因失去故乡忧伤.愤怒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愿意为故乡而战而牺牲的坚定信念.5.理清思路,写出大意,体会情感.(二)深层探究1.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试结合课文具体说说作者选取哪些景物来表现的?这些景物有何特点?【交流点拨】第一部分选取了〝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煤块.赤色的足金.悠远的车铃〞等等东北特有的物产,来表达对家乡的赞美和怀念之情.所例举的景物有色泽优美.亮丽,种类繁多.丰富的特点.第二部分选取了东北春.秋两季的景物,表现了东北的丰饶.美丽,表达作者忧伤与愤怒的感情,最后喷发而面对土地发出自己坚强的誓言.2.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却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为什么?【交流点拨】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的一步步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 这在修辞上叫〝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三)语言品析1.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泛滥〞的确切含义? 【交流点拨】〝泛滥〞一词是贬义褒用,这里是无法操纵与控制的意思,表达了作者无法控制的思乡之情.2.〝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里喷涌着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红熟的浆液〞喻指什么?【交流点拨】作者思乡的心情就像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就要喷涌而出.〝红熟的浆液〞表层是指〝大地深处沸腾的浆液〞.深层是指作者内心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般.3.怎样理解〝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呢?【交流点拨】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因为昔日飘荡.回响在田垄间的欢笑随着〝九一八〞的到来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这里用〝埋葬〞比〝飘荡〞〝回响〞,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4.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交流点拨】作者愿意为了土地不惜奋斗,为了美丽的东北故乡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表达了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之情.(四)手法探究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把自己对故乡的这种情感表达出来?试举例谈谈.【交流点拨】(1)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倾诉了对土地的热爱.怀想.眷念,并且将倾诉的对象拟人化,还通过多次反复,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发学生产生共鸣.(2)选取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又一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3)运用排比.比喻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增强气势.(〝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当我想起故乡的时候,喷涌着血液一样〞;在春天,多么丰饶〞等句子.)(4)人称的恰当运用.先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而迫切,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四.归纳主旨作者在这篇抒情散文中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沦陷的故乡昔日景物的美丽.丰饶,追忆了自己在故乡的成长足迹,显示了与土地密不可分的关系,既有对故土的深情赞美,又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并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誓言,流露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五.拓展延伸1.文章多次运用了反复,请选择下列一组词语说一段话表达出你对某事物的依恋.A.〝当我当我当我〞B.〝我想起我看见我听见我想起〞C.〝土地是土地是土地是〞【交流点拨】A.当我疑惑的时候,他为我指明方向;当我开心的时候,他为我鼓掌B.当我难过的时候,他和我分享;当我成功的时候,他却默默的离开;当小草慢慢穿上新衣的时候,当杨柳缓缓抽出新芽的时候,当风中弥漫着醉人花香的时候,我想起了白居易的浅草才能没马蹄,我看见了王维的客舍青青柳色新,我听见了春天伴着风的脚步一步一步的向我们走来了.C.土地是我们伟大的母亲,给我生命,让我领略世界的美好;土地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给我力量,让我知道脚踏实地便会成功;土地是我最温柔的思乡情怀,给我温暖,让我对这片热土爱得深沉!2.〝九一八〞已成过去,它是中国历史上的耻辱,我们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绝不允许历史重演,〝少年伟大则国伟大〞请大家起立,一起诵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的誓言》学案
一、图片导入
1、
上面几幅图片反映的是什么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背景图片,感知作者情感。
我想说:作者满怀着对侵略者的______,和对故乡的_____写下了一篇文章。
二、1、走进作者,谁是记忆小天才。
端木蕻(hóng)良:—————————————————————————————————————————————————
2、温馨提示:结合下面词语快速阅读课文。
在小组内,圈画读不准的字或词,讨论并解决。
如果还不能解决,小组内推荐一位学生课堂上提出。
炽痛镐头田垄亘古碾着谰语丰饶
蚱蜢嗥鸣怪诞默契污秽泛滥
3、倾听录音片段,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温馨提示:一篇散文读的成功与否,关键看能否结合作者的情感起伏正确的把握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
读本文时语速要______,语调要_________。
4、我参与,我快乐
小建议:每个小组由组长组织,选自己比较喜欢的语句,在小组内进行朗读比拼,本组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而后在课堂上,有朗读欲望的学生进行朗读。
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评价。
看谁读的准确,读的有感情。
5、再听片段,加深情感体会。
6、我阅读,我收获
小提示:请速读课文,找出描写故乡景物的句子。
令作者魂牵梦绕的故乡究竟是怎样的一方沃土?
请以“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物描写语句,表现了这是一方‘______________’的土地”这种形式完成。
7、我思考,我提升。
小疑问:我们已经知道作者的故乡是一个美丽、富饶、广袤、和谐的关东原野。
后来遭受到侵略者的践踏和蹂躏,作者发出怎样的呐喊和誓词来拯救自己的家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面对着倾诉的对象,直接进行诉说,以表达内心的喜与恶,这种写作手段是呼告。
学;优+中╝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