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及答案全册集体备课-土地的誓言
《土地的誓言》学案
设计:庞吉芬审核:李因娥
教师寄语:为什么我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揣摩、品味文中富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1.揣摩、品味文中富有激情的语言。
2.培养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1.本文写于十周年,作者,原名________,有长篇小说代表作《》《》等。课题的意思是。
2.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全词语。
炽.痛()嗥.鸣()田垄.()亘.古()辗.着()丰饶.()泛滥.()斑lán()lán()语怪dàn()默qì()污huì()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形容词。(不必拘泥于原文,只要搭配得当即可。)
()的白桦林()的马群()的高粱
()的鹿群()的山雕()的原野
4.下列句子朗读不太顺口,请稍加修改,使之通顺。
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土地黑黑的,红玉的脸庞,眼睛似黑玉,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
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
5.文中描绘了哪些故乡的事物?作者记忆中的故乡是怎样的?
6. 作者发出了哪些誓言?
三、合作探究文本研读
7. 文中两段文字在内容结构上有何异同?所选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为何选不同的景物?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8.品味下面的语言,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为什么会有人称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如何理解这一句话?请谈谈你的看法)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语文第8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8 土地的誓言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理解作者对故乡挚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2.揣摩精彩语句和段落,多角度感受课文的抒情方式,能说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松花江上》)
师:同学们,歌曲中提到了什么事件?(生:“九一八”事变)这首歌在日寇大举侵华的紧要关头,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寇野蛮行径的愤懑。
著名诗人艾青曾这样深情地吟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可以说,对故乡土地的热爱,是人们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之一。在“九一八”事变过去的整整十年,日寇的铁蹄践踏着祖国的东北大地,无数东北同胞流亡关内,有家不能回。作家端木蕻良满怀悲愤和思念之情,写下了这篇激情飞扬的文章——《土地的誓言》。
(板书文题)
二、检查预习
1.扫清字词障碍。(参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
2.认识作者。(参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栏目)
3.自读指导。
师: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抒情散文的主要特点是抒发个人的情感。同学们在自读这篇文章时,可以结合课后的“阅读提示”,运用做批注的方法,着重从体会作者的情感、了解抒情的方式、感受语言的特点三个方面进行学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述说感受。
师: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请同学们在听读时完成下列任务。
(1)注意老师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把握和处理。
(2)画出自己深受触动的词语或句子。
(3)概括式批注出你的听读感受,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土地的誓言》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地的誓⾔》是当代作家端⽊蕻良创作的⼀篇散⽂。这是⼀篇抒情散⽂,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章中作者抒发了对国⼟沦丧的压抑之情、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7课《⼟地的誓⾔》课⽂原⽂
对于⼴⼤的关东原野,我⼼⾥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时⽆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时⽆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还是跳动的,我的⼼还在喷涌着热⾎,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种热情。当我躺在⼟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握着⼀把泥⼟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桦林,标直漂亮的⽩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鞭滚落在⼭涧⾥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粱,⾦黄的⾖粒,⿊⾊的⼟地,红⽟的脸庞,⿊⽟的眼睛,斑斓的⼭雕,奔驰的⿅群,带着松⾹⽓味的煤块,带着⾚⾊的⾜⾦;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马⼉戴着串铃在溜直的⼤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种声⾳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我总是被这种声⾳所缠绕,不管我⾛到哪⾥,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我必须回去,我从来没想过离开她。这种声⾳是不可阻⽌的,是不能选择的。这种声⾳已经和我的⼼取得了永远的沟通。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地的深层,在翻滚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便是从那⾥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有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喷涌着⾎液⼀样。这个我是知道的,我常常把⼿放在⼤地上,我会感到她在跳跃,和我的⼼的跳跃是⼀样的。它们从来没有停息,它们的热⾎⼀直在流,在热情的默契⾥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天它们要汇合在⼀起。
初中七年级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
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一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感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树立学好本领将来报答故乡养育之恩的决心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丰富深沉的语义
2.了解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按感悟、联想、思考的步骤学习课文
2.重视品味、学习和借鉴作者的语言技巧。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生我是这块土地,养我是这块土地hellip;hellip;”一声声歌唱,凝聚了人们对土地的多少深情厚意!土地,母亲般亲切的名字,每每唤起你,就像母亲用那温柔的双手抚摸着我们,用那甘甜的乳汁滋润着我们一样;土地,你用你宽阔的胸怀养育着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劳动、
奋斗,对土地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人们不会忘记,当年走投无路漂泊谋生的农人身怀的“家乡土”;人们不会忘记,蛰居海外的侨裔床头上珍藏的“乡井土”;人们不会忘记,“寸金桥”上的民众抱着“寸土当金与伊打,誓与国土共存亡”的信念hellip;hellip;岁月悠悠,能冲淡许多记忆,却带不走那一串串的深沉与悲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土地的誓言》,她会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
二、介绍背景及作者: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端木蕻良(1912-1996),辽宁省昌图县人,先后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三、订正字音:
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教案
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了解作者及作品的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
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词汇学习: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 课文解析:深入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4. 背景知识介绍:介绍作者及作品的背景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了解作者及作品的背景知识。
2.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比喻。
(2)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四、教学过程:
1. 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土地问题,引发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词汇学习: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表达自己的观点。
6. 背景知识介绍:讲解作者及作品的背景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五、课后作业:
1.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写一篇小短文。
3. 调查周围的人对土地的看法,总结他们的观点。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9.土地的誓言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9.土地的誓言
9.《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注重朗读训练,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联系时代背景,结合文本,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了解呼告、移情于物等写作手法,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
重点难点:
1.感知文意,品味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厚情感。
2.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
以2017年历史教材中“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话题导入。
2.背景简介:“九一八”事变(播放背景音乐《松花江上》)
3.作者简介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现代作家。是抗日战争中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等。
4.梳理字词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把握文章内容
第一段:思念故乡
①作者的故乡在哪里?
②故乡有哪些特有的景色、物产?这些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怎
样的故乡?(美丽、丰饶)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去读?(怀念、赞美)
质疑:课文列举了许多东北特有的景物、物产,删去一些如何?
③读出你喜欢的句子。
第二段:发出誓言
①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找出这些句子,体会它们表达的情感。
②怎样理解标题“土地的誓言”的含义?
作者遥望故乡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③畅读誓言。
设想一下,一个如此美丽、丰饶的故乡,却处于侵略者的铁蹄之下,该怎样读?(读出忧伤、愤怒之情,不要读得软绵绵的。)
3.文章主旨:
作者通过抒发对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的关东原野的思念之情,表达“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对国土沦丧的愤慨之情,充满深沉的爱国热情。并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甚至牺牲的誓言。
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教案
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及课文背景,理解课文中土地的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主题和写作手法。(2)学会如何从课文中提炼要点,进行推理和判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土地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主题和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土地的象征意义。
(2)从课文中提炼要点,进行推理和判断。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知识点。
(2)简介作者及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
(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合作探讨:
(1)组内讨论:课文主题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主题的?
4. 深入分析: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土地的象征意义。
(2)分析课文结构,提炼要点,进行推理和判断。
5. 情感体验:
(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土地的认识和感受。
(2)引导学生珍惜土地,热爱祖国。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土地的誓言》,了解了作者及课文背景,学会了生字词,并分析了课文的主题和写作手法。通过学习,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土地的象征意义,激发了热爱土地、热爱祖国的情感。
七年级语文下《土地的誓言》教案
《土地的誓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能够熟
练、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朗读的过程中,通过品味、揣摩、想象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故土的热爱、怀念和保卫之情,激发学生对祖
国、家乡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品味、揣摩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语言和情感,理解作者对故土的热爱、怀念和保卫之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介绍作者端木蕻良的生平和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
的背景和主题。
2.朗读课文:通过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
感。
3.品味课文:通过学生自读、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课文中的关键
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的情感。
4.揣摩情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描写和叙述,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情感,感受作
者对故土的热爱、怀念和保卫之情。
5.想象拓展:通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拓展课文内容,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和感受。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等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分析并理解课文中土地的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土地的情感。
理解土地对人们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和主题。
难点:分析并理解课文中土地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土地,激发学生对土地的兴趣。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学生通过课文,认识生字词,并进行积累。
3. 课堂讲解:
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土地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4. 小组讨论:
学生分小组,讨论土地对人们的重要性。
每个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5.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强调学生对土地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课后作业:
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土地的小作文,表达自己对土地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
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教学策略:
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对土地的情感体验。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土地的誓言》学案
第9课《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炽痛、嗥鸣、谰语、斑斓、亘古、怪诞、默契、田垄、蚱蜢、镐头、污秽”等词的语音及意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创作背景,体会作者内心独白式的创作手法,领会作者大量运用铺排的描述。
3、品味文中的关键意象和关键语句,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性和说服力。
二、预习导学
完成《评价手册》P23之“自主梳理”1、2、3。
三、课堂研讨
1.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
2.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
3.怎样理解“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里喷涌着血液一样”?
4.修辞手法运用举例分析。
5
5.欣赏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四、课堂反馈
完成《评价手册》P23-24“合作交流”1-3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案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7 .土地的誓言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⑴积累词语,掌握“炽痛、嗥鸣、斑斓、谰语、怪诞、亘古”等词的读音、词义,并学会
.......................................
运用。
...
⑵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
⑶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层体味作者的家园情、故国情
..........................
⑵揣摩本文优美而富有
..........激的语句
....,.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同时进行仿句训练,逐步提高语
........................
言表达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 第7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注重朗读训练,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通过朗读领会文意。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
4、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家乡,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教学难点:品味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厚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激情导入
(出示中国地图)(截屏)同学们知道这是中国版图的哪个部分吗?是的,东北三省。你知道吗?曾经有一段特殊的日子,千千万万东北的父老乡亲,在异地他乡久久地思念着东北这块黑土地(白板展示地图),却又久久不能回去。终于,一位流浪关内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激情飞扬的文章《土地的誓言》。(板书课题)
二.解题
学贵有疑。当同学们初看这个题目时会有什么疑惑呢?
(白板)出示: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
土地怎么会发出誓言?
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
三.字词检测
(出示字词卡片)这些词你会读吗?
“污秽”的“秽”,这是个形声字,从禾,岁声,本义是“荒废,长满野草”。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中“晨兴理荒秽”一句中就是用到了它的本义,本文中的意思是肮脏,污秽就是肮脏的的东西。现在我们就把这些字词送入课文,
三、触摸大地,体味情感
(一)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圈点勾画文中描写故乡景物的语句,思考
“这是一片的土地,表现在”(出示)(点击视频朗诵)
伴随着音乐,通过这些方块,相信同学们都被字里行间的感情打动了,那么请同学们说说你听到的是一片怎样的土地?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教案反思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教案反思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教案反思》这是一篇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本篇文章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
201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教案
《土地的誓言》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3)、标出自然段。
二、教学课题
使学生了解历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及祖国的情感。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情感。
2、揣摩、品味本文精彩段落和语句。
3、培养并提升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
《土地的誓言》一文选自七年级下册初中语文,从教材所属单元的内容来看,本单元所选篇目内容都是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本篇文章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本课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搜索到历史图片及现在的东北图片,对比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
教学重点、难点:揣摩、品味本文精彩段落和语句。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准备的有关“九一八事变”的资料。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二单元9土地的誓言教学案
9*土地的誓言
总课时____时间_______周次_____星期____审核:七年级语文集备组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1、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教学方法:自学、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品味字词(字体倾斜的造句子);词典中的词语每天三个。
炽( )痛_______________嗥( )鸣___________________ 谰( )语_______________怪诞( )___________________ 亘( )古_______________默契( )___________________污秽( )_______________田垄( )蚱( )蜢( )斑斓( ) 263戴罪立功264单刀直入265单枪匹马267殚精竭虑箪食壶浆胆
大妄为268旦旦269弹无虚发271当局者迷当面锣对面鼓当仁不让
二、整体感悟
1、读后感(感悟重点词语句子以及全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1课时)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熟悉以及掌握课后生字词,理解“挚痛”“泛滥”等词的深刻含义;
2、思维发展与提升:反复诵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抒情方式,能说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到作者记忆中故乡的“美丽、丰饶、神奇、充满生机……”;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作者对故乡挚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到作者记忆中故乡的“美丽、丰饶、神奇、充满生机……”;
2、反复诵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抒情方式,能说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3、理解作者对故乡挚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研讨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名字导入
在我们学习一、二单元文学常识的时候,有一个作家因为他名字的“独特性”而引起了不少同学的注意,这个作家就是“端木蕻良”。“端木”是复姓,而“蕻良”二字是东北一种农作物“红高粱”简称为“红粱”转化而来,所以你们猜测“端木蕻良”是哪里人?(东北人)他把一种家乡农作物的名字放进自己的名字中,说明了什么?(热爱自己的家乡)一个如此热爱家乡的人,却因为历史的原因,被迫离开。我们来看一下当时的情况。
(二)介绍“九一八”事变
1、观看视频
2、看完这个视频之后,你们的心里有什么感受?(难受、愤怒……)
3、我们的这种“难受、愤怒”是直接的、是强烈的。端木蕻良也是如此,他对自己的家乡充满着“热爱”,他对侵占自己家乡的敌人,充满了“愤怒”,他将自己的这些情感化为了文字,写成了《土地的誓言》,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三)默读课文后齐读“誓言”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土地的誓言》教案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土地的誓言》是其中的一篇自读课文,也是一篇精美的散文。作者选用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描写景物,运用呼告、变换人称的表达方法,直抒胸臆,发出为解放故乡而战斗到底的时代强音。
【学情分析】
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双边互动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法,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紧扣教学提出一系列相关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教学目标】
1.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精读课文,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
3.体会真情,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对故乡炽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揣摩精彩段落和语句,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知识迁移法、分组讨论法、问题讨论法、教师导学法、学生自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学习方法
古人主张:“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渗透学生学法指导,鼓励学生用朗读感受法、按句式说话法、讨论赏析法等进行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的分析中,我会结合具体的教学环节进行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的誓言》学案
一、图片导入
1、
上面几幅图片反映的是什么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背景图片,感知作者情感。
我想说:作者满怀着对侵略者的______,和对故乡的_____写下了一篇文章。
二、1、走进作者,谁是记忆小天才。
端木蕻(hóng)良:—————————————————————————————————————————————————
2、温馨提示:结合下面词语快速阅读课文。在小组内,圈画读不准的字或词,讨论并解决。如果还不能解决,小组内推荐一位学生课堂上提出。
炽痛镐头田垄亘古碾着谰语丰饶
蚱蜢嗥鸣怪诞默契污秽泛滥
3、倾听录音片段,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温馨提示:一篇散文读的成功与否,关键看能否结合作者的情感起伏正确的把握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
读本文时语速要______,语调要_________。
4、我参与,我快乐
小建议:每个小组由组长组织,选自己比较喜欢的语句,在小组内进行朗读比拼,本组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而后在课堂上,有朗读欲望的学生进行朗读。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评价。看谁读的准确,读的有感情。
5、再听片段,加深情感体会。
6、我阅读,我收获
小提示:请速读课文,找出描写故乡景物的句子。令作者魂牵梦绕的故乡究竟是怎样的一方沃土?
请以“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物描写语句,表现了这是一方‘______________’的土地”这种形式完成。
7、我思考,我提升。
小疑问:我们已经知道作者的故乡是一个美丽、富饶、广袤、和谐的关东原野。后来遭受到侵略者的践踏和蹂躏,作者发出怎样的呐喊和誓词来拯救自己的家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面对着倾诉的对象,直接进行诉说,以表达内心的喜与恶,这种写作手段是呼告。
学;优+中╝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