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简介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目的和步骤与方法和技巧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目的和步骤与方法和技巧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一种调查方法,用于了解特定地区或群体中的疾
病的发生、传播和影响因素。它的目的是确定疾病的流行情况、病因、以
及相关风险因素,以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下面将详细介绍现场流
行病学调查的目的、步骤以及方法和技巧。
一、目的:
1.了解疾病的流行情况:通过调查人群,了解疾病的发病率、传播规
律和影响范围;
2.确定疾病的病因:通过对发病人群的调查分析,寻找可能的病因和
危险因素;
3.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基于调查结果,确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包括宣传教育、疫苗接种、卫生保健等方面。
二、步骤:
1.确定调查目标和范围:明确调查的目标人群和调查范围,例如特定
地区、特定时间段内的疫情调查;
2.设计调查方案:确定调查方法、样本规模和调查指标,以及调查问
卷等调查工具;
3.开展调查:根据调查方案,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包括集中式调
查和分散式调查两种方式;
4.数据整理和分析:整理收集到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描
述性统计和推断统计等;
5.结果解释和报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解释调查结果并进行报告,
以便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
6.预防和控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并进行
宣传教育、卫生保健和疫苗接种等措施。
三、方法和技巧:
1.集中式调查:选择特定地区或场所集中进行调查,取样方式可以是
随机抽样或分层抽样;
2.分散式调查:将调查对象分散在不同的地点进行调查,适用于人口
分布较广的调查对象;
3.问卷调查:采用面对面访谈或网上调查等方式进行调查,通过问卷
收集信息;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管理方案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管理方案
一、项目目标
1、提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场流行病学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
2、建立一支训练有素、技术过硬的专业技术骨干队伍,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能力,为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做好基础性的工作。
3、规范管理,完善培训工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培训机制。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1、国家级培训对象为省级、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事现场流行病学专业技术骨干(师资)。
2、省级培训对象为省本级和各地(市)级、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相关专业人员。学员须由所在单位推荐,具有中专或以上学历,从事现场流行病学专业技术骨干。其中:
省级人员培训90-120学时(20人以上,12-15天),地级人员培训60-80学时(5人以上,7-10天),县级人员培训40-60学时(3人以上,5-8天)。原则上理论教学占50%,案例和实践教学占50%。课程按教学单位设置,每个教学单位四节,每节按50分钟计,每天两个教学单位。
3、通过培训要求达到:系统掌握现场流行病学工作岗位必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独立开展流行病学现场组织、实施调查和应急处置的综合能力,掌握:
1)现场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和方法;
2)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设计和应用技术;
3)快速获取信息、分析和利用信息技术;
4)实验室标本采集、运输、保存和处理技术;
5)传染病流行病学基础及传染病现场消毒要点;
6)开展针对不明原因疾病现场调查的基本要领;
7)疾病监测系统的管理和评价方法;
8)疾病控制工作中的现场调查处理能力;
曾光&罗会明_走进CFETP_涂文校整理
走进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
曾光罗会明
一、现场流行病学
自2002年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在全球大规模暴发以来,“现场流行病学”开始重新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有些人认为现场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现场”;有些人认为,现场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疾病控制”;还有些人认为现场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中与现场工作有关的方法学”。国际上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现场流行病学定义有:Gregg[1]认为:现场流行病学就是流行病学在下列情形下的应用——要解决的问题具有突发性,出乎预料;必须尽快对问题做出正确反应;必须亲赴现场解决问题;调查深度可能受限(必须及时地采取措施)。现场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方法应用于意料之外的需要及时、现场调查处理的卫生问题。
Last[2]认为:现场流行病学就是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人群等现场工作中的实践。主要解决如何进行对疾病流行和暴发的调查、如何采取措施保护和增进公众健康等问题。面对应急性问题,必须立即作出反应,还要结合应急性问题的解决,对公共卫生措施作出评价。其任务不仅是及时提交调查结果,还必须采取措施改进人群健康(必须考虑调查结果接受者如政府部门、公众等的需求)。
现场流行病学可以简述为流行病学方法在现场中的应用。“现场”可以分为现场调查、现场干预两类现场。目前,大多数专家把现场流行病学局限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方面,从而将现场流行病学定义为:
主要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为目的,采用现代流行病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及时做出科学的调查结论,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它是流行病学应用于疾病预防控制实践,同时汲取其他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是流行病学在群体和宏观应用方面发展而产生的分支。从方法学角度,现场流行病学强调不同方法的串联和组合;从系统的角度,提倡多学科的团队组,发挥流行病的宏观分析的优势。现场流行病学的产出不仅是调查论文或学术报告,更重要的是疾病控制的效果和防治策建议。
现场流行病学.
现场流行病学
Field Epidemiology
学习要点:
1.现场流行病学的主要任务
2.现场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
3.现场调查的基本步骤
4.现场流行病学的总结报告
第一节概述
一、现场流行病学定义(field epidemiology defined)
运用流行病学的原理与方法,对重要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现场调查,探明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分布特征及其决定因素,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并对效果进行评价。现场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在下列情况的应用:
1.要解决的问题出乎意料
2.必须立即对该问题做出反应
3.必须亲临现场解决问题
4.必须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现场流行病学是一种现场工作方法,实际上流行病学本身的特点就是现场。韩向午教授曾经形容什么是流行病学,一手拿着调查表,一手拿着计算器,走进现场,就是流行病学。可见没有现场,流行病学似乎是不存在的。现在所说的现场流行病学的含义,是指事件发生了,必须到现场解决问题,往往是边调查,边解决问题,这是现场流行病学最大的特点。
二、现场流行病学的目的与应用
1.流行病学探察、确定事件的发生
当接到信息,某地或某人群发生了某个事件,而且这个事件对人群的健康可能有一定威胁,这时流行病学的任务是开展现场调查,核实事件是否发生,以及发生的程度等。
2.探明导致事件的发生的原因
如果事件确实存在,应当探明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查明事件的来龙去脉,对于传染病还要查明传播途径,
3.控制、预防疾病的进一步蔓延
现场流行病学包括调查和处理,在调查的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事件进行控制和预防,并随时对采取的措施进行评价。
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
数据分析方法与技巧
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数据的分 布情况和特征。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对于多变量数据,可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如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
推断性统计分析
通过样本数据推断总体情况,包括参数估计 和假设检验等。
数据分析可视化
通过图表等方式将数据可视化,更直观地展 示数据分析结果。
地点
选择具备相应教学条件的培训机构或会议中心,确保培训质 量和效果。
REPORT
02
现场流行病学概述
现场流行病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现场流行病学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 进行调查研究,并制定出干预措施和评价其效果的科学。
特点
以人群为基础,强调现场调查,注重实际应用,多学科交叉融合。
现场处置
根据应急预案和现场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现场处置措施,包括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隔离治疗、消毒 杀虫、健康教育等,以控制事态发展,减少危害。
效果评估
在应急处置结束后,对现场处置的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 对提供参考。同时,对参与应急处置的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励大家更好地投入到公共卫生事业中。
现场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描述性流行病学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疾 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资料
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介绍
1
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介绍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起源于XX1951年建立的“干中学"流行病学应对服务项目(),经XX倡导与推X,已成为全球培养高级现场流行病学人才的通用方法。XX国相继成立的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已使全球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和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大幅提高,并逐渐XX了全球流行病学培训和公共卫生干预网络()。
2021年10月,为适应中国疾控机构XX转型的迫切需要,改变卫生应急人才严重缺乏的局面,提高我国疾病监测、信息处理、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理的能力。按照国际标准和通用模式,在XX和XX儿童基金会支持下,中国(现XXXX委)组建了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成立了疾控司司长为主任的执行XX,由中国预防医学(现中国疾控中心)具体组织实施,每年一期,每期学制两年。
2021年起,XX两国**将纳入两国“新发传染病()"合作项目,XX疾控中心向派驻了长期顾问。2021年起,纳入了中国疾控中心的正式XX,并于2021年起由XX财XX经费常规支持项目.
2021年,为落实****2021年9月XX期间有关“拓展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的XX首脑共识成果,XX西部地区疾控体系能力建设,尽快提升西部地区疾控机构传染病监测、暴发调查处置和流行病学能力,经XX卫计委(现XX委)批准立项,中国疾控中心依托,设立了西部地区现场流行病学培训专项(简称西部地区),每年一期,每期学制9个月,迄今,已累计招收和培训了三期120名XX。
2021年,中国疾控中心启动一线人员试点,首批遴选**、XX、XX、XX和****区疾控中心为试点单位,推荐、派遣师资支持**等试点单位,以推X和带动全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国“ XX金字塔型"培训模式和培训网络.
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培训
如何开展调查
四、调查内容 1.基本信息调查
可通过查阅资料、询问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知情人和接诊医 生等方式开展。在出院病例完成14天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后 ,收集填报病例样本采集与检测信息,定点医疗机构和隔离场所 工作人员应做好主动配合,提供详细信息。
如何开展调查
四、调查内容
2.感染来源调查
运用大数据收集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活动轨迹,确定旅行史、接触史、暴 露史等相关信息,分析可能的感染来源。首先应当明确其是否为境外或境内其 他地区输入病例,如感染地为境内其他地区,应当与感染地疾控机构联系并核 实相关信息。如感染地为本地,应当明确其是否为输入继发病例或本地传播引 起。如现有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不能明确其感染来源,应当对发病前14天内的密 切接触人员进行新冠病毒核酸和血清学筛查,同时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和环境 进行采样检测,必要时开展病毒基因测序,尽可能查明其感染来源。
• 传染病防控三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通过现场 流行病学调查)
• 当下“新冠肺炎”现场流调,主要是:传染源——谁传给了 “我”(危险因素、暴露史)?“我”又传给了谁?(行动轨 迹发现密切接触者) 通过流调,找出传播链,才能有效控制传染源。
现场流行病学目的和意义
流行病学调查: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新冠肺炎病例(无症状感 染者/聚集性疫情)的演进过程进行完整的呈现。 一、对象: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以及聚集性 疫情。 二、时限:24小时内完成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基本信息、发病与就诊、 危险因素与暴露史、实验室检测及疫苗接种情况等信息调查,填写个案 调查表(附件3-1)。
现场流行病学与中国培训
有经验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实践之后才 能具备。
精神
• CFETP结合中国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了 “敬业、团队、探索、求实”的精 敬业、团队、探索、 神,这是中国现场流行病学的灵魂之所 在,是中国现场流行病学成功的法宝。 实践证明,这四种能力不但每位CFE TP学员的座右铭,也受到了国际现场 流行病学界的赞扬。
WHO UNICEF 美国CDC 美国CDC 中国CDC 中国CDC
CFETP的宗旨
• 第一、培养高素质的现场流行病学专家, 使其具备8种能力和4种精神(见后文); • 第二、促进国家和地方建立更密切、更 有效的监测和应急反应系统; • 第三、作为我国与国际流行病学界培训 和现场调查的桥梁。 • 第四、?
在国内的影响
• 带动了省、市级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的开 展 • 为卫生部大范围的现场流行病学培训提 供了创意、教材编写人员和核心骨干教 师
国际影响
• 国际社会认可的能力:
每次到国外参加全球和区域性TEPHINET 大会,多次篇被评为最佳报告。 次次参加EIS大会 被抽调到WHO工作成功地举办了第三届
干中学
• 如同培养一个好的外科医师一样,通过 安排内容丰富的实践,在干中学培养。 CFETP的学制为2年,其中集中授课的时 间不超过3个月,其余21个月的时间仅都 在现场工作。 • 寻找足够的现场实践机会为干中学的关 键。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简介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简介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简介
一、项目背景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Field Epidemiology Training
Program ,FETP),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一种先进的培训方式,它起源于1951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开始的流行病学情报服务(Epidemical Intellegence Service, EIS)。该培训模式旨在培养高级现场流行病学的核心骨干,同时可以通过培训的过程促进和加强监测—应急反应系统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疾病爆发流行和其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的挑战。多年来,WHO等有关国际组织一贯致力于在全球推广和建立FETP,先后有3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相继建立了类似于现场流行病学或实用流行病学的培训项目。目前,FETP 及其类似的培训项目已先后在五大洲的35个国家开展,其中既包括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也包括韩国、菲律宾、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到目前为止已培养出2300多名学员,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其多数已成为各国公共卫生领域的技术中坚。而且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已形成了成熟的办学模式,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为适应公共卫生发展日益全球化的形势需要,我国卫生部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十分重视在中国建立FETP的发展前景,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即开始着手筹划准备,除选派优秀学者出国学习和借鉴外,还与有关国际组织建立了长期交流与协作关系。2001年10月,在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大力支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简介剖析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简介
一、项目背景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Field Epidemiology Training Program ,FETP),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一种先进的培训方式,它起源于1951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开始的流行病学情报服务(Epidemical Intellegence Service, EIS)。该培训模式旨在培养高级现场流行病学的核心骨干,同时可以通过培训的过程促进和加强监测—应急反应系统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疾病爆发流行和其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的挑战。多年来,WHO等有关国际组织一贯致力于在全球推广和建立FETP,先后有3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相继建立了类似于现场流行病学或实用流行病学的培训项目。目前,FETP及其类似的培训项目已先后在五大洲的35个国家开展,其中既包括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也包括韩国、菲律宾、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到目前为止已培养出2300多名学员,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其多数已成为各国公共卫生领域的技术中坚。而且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已形成了成熟的办学模式,并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为适应公共卫生发展日益全球化的形势需要,我国卫生部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十分重视在中国建立FETP的发展前景,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即开始着手筹划准备,除选派优秀学者出国学习和借鉴外,还与有关国际组织建立了长期交流与协作关系。2001年10月,在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大力支持下,正式启动了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CFETP), 从此,中国按照国际统一、规范的现场流行病学培训模式,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现场流行病学培训和服务体系,这是中国公共卫生发展史上具有长远影响的重要举措。CFETP的培训目的不仅是培养数量不多的高级流行病学人才,更为重要的是以此发挥辐射作用,促进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发展。所参加培训的学员不仅是学生,更重要的是使学员逐步成为国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培训体会与收获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培训体会与收获
在过去的几天里,我参加了一个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的培训。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经历,让我获得了许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我的思维方式和职业发展。
通过这个培训项目,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流行病学的定义、原理和方法。我们了解了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这些知识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培训项目中的实践环节对我来说是一个宝贵的机会。我们分成小组,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一次流行病学调查。我们学习了调查问卷的设计和调查的方法。我们去了一个当地的社区,对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这个实践环节,我亲身体验了流行病学调查的具体操作过程,也感受到了实践带来的挑战和乐趣。
除此之外,培训项目还组织了一些专题讲座和研讨会。我们听取了一些领域专家的讲座,了解了流行病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应用。我们还参加了一些小组讨论和分享会,与其他培训学员交流和分享我们的学习心得。这些活动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增强了我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通过这个培训项目,我收获了很多。首先,我对流行病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学会了如何设计和实施流行病学调查,如何收集和分
析数据。这些技能对于我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将帮助我更好地从事流行病学研究和疫情防控工作。
我学会了如何团队合作。在培训项目中,我们需要与其他学员合作完成实践任务。这要求我们相互协作、互相支持。通过与团队成员的互动,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也学会了如何有效地沟通和解决问题。这些团队合作的经验将对我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都非常有帮助。
传染病现场处置培训精要
传染病现场处置培训精要
我们要明确传染病的定义。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在防控传染病的过程中,我们要密切关注疫情动态,了解病原体的特点、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现场处置传染病疫情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一旦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要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并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病原体传播。同时,要对病例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其发病前的生活轨迹和接触史,以便追踪传染源。
在传染病现场处置过程中,个人防护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严格按照规范穿戴防护用品,如防护服、口罩、手套等。在接触病例及疑似病例时,要遵循标准预防原则,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体液、分泌物等。同时,要熟悉掌握消毒、灭菌、通风等基本技能,保持现场环境的清洁卫生。
针对不同类型的传染病,我们要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例如,对于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如肺结核、禽流感等,要加强室内通风,降低室内病原体浓度;对于食物传播的传染病,如霍乱、痢疾等,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食品卫生。
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做好科普宣传和舆论引导。要积极主动地回答公众疑问,消除恐慌情绪,引导群众科学防治。同时,要加强与各级部门、医疗机构、社区等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疫情。
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熟练掌握传染病防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我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贡献力量。
传染病现场处置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所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为防控传染病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携手共进,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流行病学队伍培训计划
流行病学队伍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标
1. 培养流行病学队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队伍的调查、监测和应对传染病的能力。
2. 加强队伍的协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应变能力。
3. 提高队伍的文明素养和职业操守,使其成为公众信任的专业队伍。
二、培训内容
1. 流行病学基础知识
(1)流行病学概念和原理
(2)疫情监测和评估方法
(3)疫情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技术
(4)传染病防控策略和措施
(5)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管理
2. 传染病知识
(1)常见传染病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
(2)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防控措施
(3)突发传染病应急处理方法
3. 疫情监测和信息管理
(1)传染病监测系统的建立和管理
(2)疫情信息收集、整合和报送
(3)疫情数据统计和分析
4. 疫情应对能力
(1)疫情应急响应流程
(2)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3)社区防疫和群众宣传工作
5. 团队协作与沟通
(1)队伍协作与配合
(2)危机沟通与协调技巧
(3)团队建设和适应性管理
6. 职业操守与文明素养
(1)专业道德规范
(2)职业风险防控
(3)公共场合礼仪和文明素养
三、培训方式
1. 专家授课:邀请专业流行病学和传染病防控领域的专家教授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2.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疫情调查、监测和应对方案的讨论和分享。
3. 实地考察:实地考察传染病监测和应急处置中心,了解实际工作流程和技术设备。
4. 模拟演练:组织疫情发生时的模拟演练,提高队伍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培训步骤
1. 培训前期准备
(1)设立培训组织委员会,明确培训目标和内容。
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培训计划
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标
1、提高队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熟练掌握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熟练掌握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统计、分析和处理技术,提高队伍的调查实战能力。
2、培养队伍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增强队伍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提高队伍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增强队伍对于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能力。
二、培训内容
1、流行病学基础知识
(1)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2)传染病的病原学
(3)流行病学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
(4)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与表达方法
2、流行病学调查技术
(1)流行病学调查设计
(2)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
(3)调查技术和实践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
(1)应急预案和指导意见
(2)职业防护知识
(3)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及处置方案
4、沟通与协作
(1)团队协作与领导能力
(2)沟通与谈判技巧
(3)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协调
5、案例分析及模拟演练
(1)真实案例分析
(2)流行病学调查模拟演练
三、培训方式
1、理论授课
通过专家讲座、学习班等形式,开展流行病学基础知识和调查技术的理论讲解。
2、实践操作
开展实地调查实践和模拟演练,培养队伍的实战能力。
3、案例分析
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帮助队伍掌握调查方法和技术,培养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培训对象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流行病学调查队伍
2、医疗机构的流行病学调查人员
3、相关科研机构的流行病学研究人员
4、其他需要参与流行病调查的人员
五、培训周期
1、短期培训(1-2周)
2、长期培训(1-3个月)
六、培训方式
1、集中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简介
一、项目背景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Field Epidemiology Training Program ,FETP),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一种先进的培训方式,它起源于1951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开始的流行病学情报服务(Epidemical Intellegence Service, EIS)。该培训模式旨在培养高级现场流行病学的核心骨干,同时可以通过培训的过程促进和加强监测—应急反应系统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疾病爆发流行和其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的挑战。多年来,WHO等有关国际组织一贯致力于在全球推广和建立FETP,先后有3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相继建立了类似于现场流行病学或实用流行病学的培训项目。目前,FETP及其类似的培训项目已先后在五大洲的35个国家开展,其中既包括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也包括韩国、菲律宾、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到目前为止已培养出2300多名学员,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其多数已成为各国公共卫生领域的技术中坚。而且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已形成了成熟的办学模式,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为适应公共卫生发展日益全球化的形势需要,我国卫生部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十分重视在中国建立FETP的发展前景,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即开始着手筹划准备,除选派优秀学者出国学习和借鉴外,还与有关国际组织建立了长期交流与协作关系。2001年10月,在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大力支持下,正式启动了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CFETP), 从此,中国按照国际统一、规范的现场流行病学培训模式,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现场流行病学培训和服务体系,这是中国公共卫生发展史上具有长远影响的重要举措。CFETP的培训目的不仅是培养数量不多的高级流行病学人才,更为重要的是以此发挥辐射作用,促进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发展。所参加培训的学员不仅是学生,更重
要的是使学员逐步成为国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截止目前,CFETP迄今已经招生5届,已经毕业3届30余人。毕业的学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积极作用。二、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培养目标和能力建设
(一)培养目标
1、对突发性卫生事件能够迅速做出应急反应,有效组织实施现场调查和处理工作。
2、培养现代公共卫生监测骨干,使之能够深入了解疾病监测系统,客观评价监测系统,提高疾病监测水平,并促进其发展。
3、能够及时有效地向决策者提供公共卫生策略和措施建议。
(二)能力建设
通过培训,使学员具备以下能力:
1、发生疾病爆发或紧急卫生事件时,能够独立组织开展系统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2、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能够及时制定现场卫生防病预案,并组织实施;
3、提高对疾病监测系统的管理和评价水平,以及采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能够向决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能出色完成与新闻媒介和大众的沟通和宣传;
5、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利用的能力;
6、项目的申请、计划、实施、管理和评价的能力;
7、提高撰写调查设计、调查报告、工作总结、科研论文和演讲的能力;
8、更新和调整知识结构,拓宽学科联系,提高综合专业素质。
三、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特点
1、实践中学习,也即“干中学”;
2、以案例教学为主,贴近于现场,而有别于纯理论教学;
3、着重于学员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而有别于研究生的培养;
4、强调以公共卫生为目的的团队协助精神;
5、重视学员自身综合素质,尤其是主动探索能力的提高;
6、以培养具有宏观思维和缜密逻辑推理能力的流行病学高级人才为目的;
7、通过培训过程,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
四、河南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Henan Field Epidemiology
Training Program,HFETP)意义及重要性
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位于国内交通中枢。人口全国第一,境内生态多样,各种公共卫生问题皆有发生。通过长期努力,我省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传染病发病率不断下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流及物流的不断增加、原有公共卫生措施的削弱以及对疾病的认识增加等因素,我省的传染病形势又呈现一些新的特点。如艾滋病的发生蔓延、结核病的卷土重来、疟疾抗药性的出现、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反复、新发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猪链球菌病的不断出现等都对我省群众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由于我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影响了公共卫生工作的投入,尤其是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投入甚少。疾病控制系统待遇普遍偏低,缺乏人才和人才外流现象并存。为此,加大我省人才建设力度,尤其是加强对基层业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处理突发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对于我省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而开展现场流行病学培训,使学员具备上述的各种能力,将可以有力提升我省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的素质,培养一支随时可以应对各种公共卫生问题的强有力的队伍,为我省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保驾护航。
五、指导教师
1、专业指导教师
根据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的特点,选择理论知识过硬,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各领域专家担任学员的指导教师。每位指导教师至少指导一名FETP学员的现场工作。人选如下:
表1 HFETP首批指导教师
刘国华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张更荣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许汴利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张丁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王哲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朱谦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陈豪敏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刁琳琪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
郭万申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张锦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张书芳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周刚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韩同武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张彦平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李蓬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2、特聘导师
聘请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胡东升为HFETP学术指导教师。
3、实验室指导教师
鉴于现场调查离不开实验室的技术支持,学员需要了解更多的实验室知识,特意聘请有丰富实验室经验的专家担任指导教师,负责解答学员关于实验室方面的问题。人选为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廖兴广、夏胜利、马宏、李承海。
六、现场基地
选择郑州、南阳、商丘、许昌、洛阳、信阳等6个市做为现场培训基地。
1、建立、健全现场工作规章制度,规范现场培训管理。
(1)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工作方式,不断提高各级疾病控制机构及有关领导对FETP概念及其使命的认识,增强有效开发和利用FETP资源优势的意识,并通过合作开展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活动,扩大影响,增加信息来源,创造更多的现场培训机会。
(2)大力提倡开展“小而精”的简短现场调查是一种富有成效的现场培训方式。要不失时机地优先选择目标明确、结果显著的短小现场调查培训。逐步扩大调查规模,避免盲目激进,酿成决策失误。
(3)在学员现场工作结束后,FETP项目办应及时召集由指导教师主持的针对现场调查中存在问题的专题研讨会或短期强化培训,必要时可邀请其它指导老师参加评议。
2、设立现场指导教师
在现场基地设立现场指导教师,聘请理论知识扎实、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学员现场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