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50

部编版小学语文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50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50

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①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②,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释】①断雁:失群的雁,这里是失群孤雁的叫声。②侵晓:破晓

(1)诗中________、________等物象表明这是一首羁旅诗。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如何看出来的?请结合诗句简析。

【答案】(1)断雁;家书、或者旅馆

(2)抒发作者羁旅的孤寂心情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诗人羁旅他乡,没有亲人作伴,只能面对着“寒灯”,听着“断雁”的鸣叫声,内心很是忧伤,旅途的孤寂之情跃然纸上。诗人更是在半睡半醒、迷迷糊糊中见到了家乡美丽的风光,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

【解析】【分析】(1)诗中的具体物象有很多,如“旅馆”,“寒灯”,“断雁”,“家书”等。(2)这是羁旅怀乡之作。离家久远,目睹旅馆门外的渔船即加以艳羡。幽恨乡愁、委实凄绝。颈联“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意思曲折多层,实乃千锤百炼的警句。首联与颔联极言乡关遥远,幽愁满怀。梦见自己回到家中,因路途遥远,梦醒时分天已大明,家书须隔年才能寄到旅馆,可见离家之远,表达出对家乡深沉的思念。颈联与尾联看似跳出了乡愁,艳羡门外沧江鱼船的清闲自在,其实是借他乡之物,更曲折地表达出诗人思乡之情。全诗层层推进,写景抒情都有独到之处。

【点评】此题考查诗歌赏析。(1)物象即是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通读全诗,具体物象较多。

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解题技巧和方法汇总

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解题技巧和方法汇总

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解题技巧和方法汇总

01

提问格式: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答分析:

形象(意象)可分为人、物、景三种类型。分析诗歌形象时应凸现意境,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题步骤:

1.概括塑造的形象。

2.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

答题示例:

早梅

XXX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XXX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XXX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

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

孤单;“白玉条”之喻、XXX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

冰清玉洁之质。

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

脱俗的自我形象。

02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

3.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答分析:

意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需要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2.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3.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XXX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白鸟,XXX睡红杨。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1.描绘了江山美丽,春风花草香的画面。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及答案

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________之情。

(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答案】(1)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2)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解析】【分析】(1)首先要熟读诗歌,把握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体会感情,表达了久别重逢的惊喜。

(2)这首诗描写了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离别的伤感和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故答案为:⑴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⑵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点评】⑴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⑵本题考查学生句子的赏析,要按照题目提示,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答题格式:通过写什么景色,表达了什么感情。

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潮平两岸阔”的“阔”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2)对这首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了诗人回乡看到的家乡美景。

B. 诗的颔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九:古诗词鉴赏训练(二)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专项训练九:古诗词鉴赏训练(二)
语文
专项训练九:古诗词鉴赏训练(二)
时间:20分钟 满分:17分 得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5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杜甫
糁①径杨花铺白毡, 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②无人见, 沙上凫雏③傍母眠。 注:①糁:米粒。②雉子:小野鸡。③凫雏:小野鸭。
语文
1.诗人在第一、二句中选取“径”“ 杨花 ”“ 溪 ”“ 荷叶 ”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初夏 郊野图。(3分) 2.品析“沙上凫雏傍母眠”中“傍”字的妙处。(2分)
答案:“傍”,本指靠近、依靠。诗句中写小野鸭亲昵地依偎在母鸭身边安然入睡的情态,流露 出作者对这幅宁静、温馨画面的喜爱之情。
语文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4分) 浣溪沙·春日即事 刘辰翁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睡起有恨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 风吹落小瓶花。 1.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展现的画面。(2分)
野菊未尝种,秋花何处来。 羞随众草没,故犯早霜开。 寒蝶舞不去,夜蛩①吟更哀。 幽人自移席,小摘泛清杯。 注释:①蛩:蟋蟀。 1.诗歌首联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2分)
答案:结构上,照应标题,同时引出对野菊的叙写;内容上,点明了野菊虽无人种植却依然在秋 天盛开的现实,同时也交代了“幽人”欣赏野菊的原因。
不归?”
语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及答案)

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横塘

(宋)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1)诗以“石桥”“朱塔”等物的“________”(用诗中的词语填写)反衬出人、事的变化。(2)诗末句寓情于景,颇具情韵。试分析诗人的情感与景物是怎样巧妙融合的。

【答案】(1)依然

(2)写横塘的景中,如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与离情别绪直接相连;结尾以景物作结,烘托离别之情。

【解析】【分析】(1)春到横塘,绿满平川,石桥依旧横卧,朱塔依然屹立,可是诗人却要与友人分别了。“依然”一词,以景物的不变反衬出人事的变化,流露出依依难舍、留恋难分的情味。

(2)末句以景结情(寄情于景、拟人等),写横塘景中与离情别绪相连的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烘托离别之情。末句并未用任何离恨相思之词,只是用雨丝风片、垂柳轻舟,象征依依惜别之情,与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融为一体,以抒情之笔写景,颇具情韵。

【点评】此题考查诗歌赏析。(1)此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做此类题,要注意理解全诗的意思,重点理解“ 石桥朱塔两依然”的诗的意思。

(2)此题考查诗句表现手法。主要围绕情景交融的写法来展开,要注意围绕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来分析。

2.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新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从诗中的“ ________”、“ ________”、“ 昼梦”、“南风”等意象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活场景。

小学常考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实用答题技巧!附练习+答案

小学常考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实用答题技巧!附练习+答案

小学常考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实用答题技巧!附练习+答

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一、品味炼字类

[题目形式]

(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二、名句赏析

[题目形式]

(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

(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中小学九年级语文古诗阅读与鉴赏专题分层练习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题卷

中小学九年级语文古诗阅读与鉴赏专题分层练习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测试练习题卷

九年级语文古诗阅读与鉴赏专题分层练习

班级:姓名:

A组题

雨过山村[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的特点?

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家[明]孙承宗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1.两首诗均提及“寒江钓雪”。柳诗通过“独钓寒江雪”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孙诗则表明了对“好作寒江钓雪图”的“画家”的态度。

2.《渔家》前两句是怎样表现“渔家苦”的?请作赏析。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①[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②飞。

春暮西园[明]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②蛱(jiá)蝶: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月夜[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①南斗斜。

今夜偏知②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早行[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③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②偏知:才知。③驼褐: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1.《月夜》描写的是时节的景象,《早行》描写的是时节的景象。

2.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作分析。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含答案50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含答案50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精选含答案50

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1)开头写“杨花”与“子规”点明什么季节?有何用意?

(2)结合诗的背景和内容,说说诗人因为何而“愁”。

【答案】(1)暮春。写柳絮飘零,杜鹃哀鸣,烘托出悲凉哀伤的气氛。

(2)因友人不幸遭贬而愁;因担忧友人路途遥远而愁;因不知何时能再与友人相见而愁。【解析】【分析】(1)“杨花”即柳絮,每年春末,杨絮开始漫天飞舞。杨花本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别的花都在枝头,绿叶相扶,格外妖娆,而杨花却要离开枝头,漫天飞舞,这给春天增加了一种况味,杨花的漫天飞扬,也就预示着百花将凋、春天将逝,杨花这一意象,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惜春伤感的象征。子规,又叫杜宇、杜鹃、催归,这种鸟春末时从南方飞来,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据此理解和分析答题即可。

(2)结合诗歌背景和诗歌内容分析,这首诗的意思是: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据此可知诗人“愁”的原因是:因友人不幸遭贬而愁;因担忧友人路途遥远而愁;因不知何时能再与友人相见而愁。

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范文大全)

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范文大全)

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范文大全)

第一篇: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

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

一、理解诗词大意

1.了解作者及其背景。古诗词是“诗人生活在情绪的流波中的影子”。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时,要注意让学生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还要了解诗词的语言、相应的表现手法以及与之有关的典故、成语等。课前可让学生搜集这方面的信息。课上采用学生汇报信息和教师补充介绍的方式,让全体学生对作者的身世、写作风格及时代背景等有总体的了解,为理解古诗词内容作好铺垫。

2.高声朗读,理解大意。初读诗歌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自由朗读古诗词,读准诗题、作者,读通每一句诗,直至将整首诗读得正确、流利、有节奏,读出诗词合仄押韵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感悟诗词情境

1.在诵读中感悟诗词情境。古代诗歌具有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语句简练、朗朗上口、意境优美等特点,最适合诵读。这时的诵读要求高于初读课文时的朗读。教师要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得朗朗上口,读得如痴如醉。在读中去理解诗词的含义,在读中去品味诗词的意境,在读中去体验诗词的美,感受诗词的音律美、形象美、意境美。

2.在歌唱中感受诗词情境。我们都知道,诗歌起源于劳动,最早的诗歌都是可以唱的。《诗经》305篇,经过孔子“弦歌之”,诗乐合一,每篇皆可入乐歌唱。用今曲来唱古诗词,把当今乐坛、影视剧中流行的音乐,经过精心选择后,套进古诗词中,反复教唱,可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教学时,对已有曲调的,像苏轼的《明月几时有》、岳飞的《满江红》、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王维的《阳关三叠》……可直接播放歌曲录音。对未有曲调的诗词,教师可把学生

小学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小学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小学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古诗文的鉴赏一直作为语文考点的一项从未改变过,为了帮助大家学习古代诗歌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诗鉴赏技巧,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古诗鉴赏技巧(一)

1、读诗后先别答题,多读几次,认真感受诗词的内容。譬如《早发白帝城》读两次你会发现这诗里透露着一股兴奋,是被特赦后归家的一种迫不及待。这样你就能知道诗词主要想表达什么。诗词不外写三种东西,以诗言志,以诗记事,乱发牢骚。所以当你明白诗词的用意的时候基本你也就能表达出作者的想法,即主题内容。

2、读诗要分联读,第一联出对句(即老师说的首联和颔联)一般是描述景,物等实体存在的东西。第二联出句开始言志记事等。所以你一定要把景物描述出来。志向等就明向而见了。

3、诗词的背景。这就需要平时的积累,因为每一首诗都有一个背景。连接诗词写作时的时局等也就能准确把握作者的用意以及内在表达的含义。

古诗鉴赏技巧(二)

一、注重积累

加强古诗的背诵,并不是最好的积累方法。片面的背诵,学生们记得快忘得也快,背了下一篇忘了上一篇。这么一来,根本起不到积累的作用。相对于背诵积累,理解着积累更加重要。每篇古文都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解记忆时间增加,也能加强对于古文的融会贯通能力。苏教版教材选材的一大特点,就是选取的古诗难度逐渐增长,内容富有故事性,有利于促进学生们的文学积累。

二、授之以渔

目前大多数老师对于古文授课的重点在于背诵上,认为背下来自然就理解了。对小学生而言,古诗古文课往往枯燥乏味,作为教师要以丰富多彩的方式调动积极性,比如播放与古文主旨一致的动画,与西方寓言比较古诗的联系和区别,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气氛,让学生们在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从学理上看,古诗的学习,更加侧重于抒

中小学古诗词鉴赏_写景技巧|感官变化

中小学古诗词鉴赏_写景技巧|感官变化

中小学古诗词鉴赏技巧50讲

写景技巧|感官变化

【笔记】

1.感官变化

(1)含义:描写景物的时候,不要只是动用某一种器官去感觉,而是充分打开我们的视觉(眼)、听觉(耳)、嗅觉(鼻)、味觉(舌)、触觉(身),描写其中两种以上的感觉。

(2)好处:使景物更加鲜活,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2.诗歌中的感官变化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视觉:迟日江山丽,写江山沐浴在春天的阳光中,显得非常的美丽;

(2)嗅觉:春风花草香,写春天的风中满满都是花朵和青草的芳香气息;

(3)视觉:泥融飞燕子,写燕子忙着衔泥筑巢;

(4)视觉+触觉:沙暖睡鸳鸯,写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写出了春天的温度。

3.歌词中的感官变化

“醒在异乡的夜半,莫名的伤感。雨后深邃的天边,一弯明月高悬。藏在心底的思念,随夜曲又浮现,任凭记忆肆虐泛滥。”(《月半小夜曲》)(1)视觉:雨后深邃的天边,一弯明月高悬;

(2)听觉:一首夜曲浮现;

(3)心理:伴随着看到的明月、听到的夜曲,人的心中跟着浮现出思念之情。

《雨霖铃》柳永(北宋词人)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杨柳岸,是作者看到的,属于视觉;

(2)晓风,是作者感受到的,属于触觉;

(3)残月,有视觉,也暗藏触觉,既看到月亮的形状,也感受到月光的清冷。

4.阅读中的感官变化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触觉)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

酝酿。(嗅觉)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听觉)”

古诗鉴赏题答题模式及答题技巧

古诗鉴赏题答题模式及答题技巧

古诗鉴赏题答题模式及答题技巧

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

六看:1、看题目 2、看作者 3、看注释 4、看意象 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

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用典。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

规范答题技巧:

(1)什么形象;

(2)形象的基本特征;

(3)形象的意义。

示例

试简要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象。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描写了一个孤独清高的老渔翁形象。(什么形象)

在寒冷、寂静的环境中,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专心钓鱼,形体孤独,性格显得清高孤傲。(形象的特征)

这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形象的意义) 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因为思念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步骤一)。诗歌的前两句写出妻子因为丈夫外出,内心空虚,无心劳作。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的减弱其清辉,渐变为缺月(步骤二)。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附答案)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附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附答案)

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1.阅读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以下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怀。

B. 首句写景兼点季节,突出了杨花的美

丽和子规啼叫的动听,令人心旷神怡。

C. “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困难,也包括了诗人对友人的惦念和惋惜之情。

D. 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作善解人意的人,寄望了诗人对友人的和怜悯。

E.诗歌想像奇异,表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光景?衬着了如何的氛围?

(3)从哪些诗句能够看出龙标被贬之地的偏僻?

(4)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感情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1) B,C

(2)杨花和子规鸟。衬着了无穷悲凉感慨的氛围。

(3)“闻道龙标过五溪”、“随风直到夜郎西”。

(4)拟人。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愁、关心之情。

【分析】【剖析】( 1)本题考察理解内容和挑选信息。首句用比兴手法,写景兼点季节,

衬着悲凉忧愁的氛围。 B 项“突出了杨花的漂亮和子规啼叫的动听,令人心旷神怡。”有误;“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困难。不着沉痛之语,而沉痛之意自见。 C 项““过五溪”,五溪为湘黔交界处偏僻边远的穷山恶水,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说明诗人旅途之

困难,也包括了诗人对友人的惦念和惋惜之情。”有误。

(2)本题考察对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经过联系写作背景、作家风格,抓住重点字词来理

最新中考语文专题训练: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

最新中考语文专题训练: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

(一)古诗文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2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上阕:

下阕:

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 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精选附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精选附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精选附答案

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横塘

(宋)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1)诗以“石桥”“朱塔”等物的“________”(用诗中的词语填写)反衬出人、事的变化。(2)诗末句寓情于景,颇具情韵。试分析诗人的情感与景物是怎样巧妙融合的。

【答案】(1)依然

(2)写横塘的景中,如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与离情别绪直接相连;结尾以景物作结,烘托离别之情。

【解析】【分析】(1)春到横塘,绿满平川,石桥依旧横卧,朱塔依然屹立,可是诗人却要与友人分别了。“依然”一词,以景物的不变反衬出人事的变化,流露出依依难舍、留恋难分的情味。

(2)末句以景结情(寄情于景、拟人等),写横塘景中与离情别绪相连的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烘托离别之情。末句并未用任何离恨相思之词,只是用雨丝风片、垂柳轻舟,象征依依惜别之情,与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融为一体,以抒情之笔写景,颇具情韵。

【点评】此题考查诗歌赏析。(1)此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做此类题,要注意理解全诗的意思,重点理解“ 石桥朱塔两依然”的诗的意思。

(2)此题考查诗句表现手法。主要围绕情景交融的写法来展开,要注意围绕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来分析。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新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昼梦”、“南风”等意象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活场景。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含答案)

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野池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________,植物________的景象。(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满溢(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

(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要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加以归纳,“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的意思是:野外的池塘水满的已经连到秋天的河堤,菱花结了果实草木很茂盛.前一句写出了池水满的特点,因为有丰富的池水的滋养,菱花结了果实蒲叶长得非常茂盛.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满溢(满)、丰盛(茂盛、果实丰硕、生机勃)。

(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诗句描绘了野池蜻蜓随意飞舞,鱼儿任意游玩的悠闲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故答案为:(1)① 满溢(满);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

(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点评】(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答题时应注意,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概括要点作答。池水:满溢(满);植物:丰茂(茂盛、果实丰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万能答题模板

修辞手法

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①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

②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

③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公式】表现手法赏析的表述: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情感

描写手法

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简要析。

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

3.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

①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

②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

③再作用分析

(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公式】同上

抒情方式

1.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3.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①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抒,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

②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

③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

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

【公式】抒发情感的理解的表述:通过什么(表达技巧[间接考查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说明】此公式是对未知情感的分析。

思想感情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①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

②再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乐或哀的原因;

③最后确定具体的感情是什么。

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诗词感情分析题的表述:诗词感情(作者心情)+理由(能说明该感情的意象[间接考查点]+表现这种感情的动词、形容词或名词)

【说明】此公式是对已知情感的分析。

观点品评

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①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法?);

②读诗和某人的评价;

③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

④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

(1)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公式】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表层含义)+ 该字词描述的景象+ 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比较鉴赏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各有什么寓意?

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3.这两首诗分别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①先明确比较角度,找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②后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研究;③最后指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作用。

两首诗都…,都表达了诗人…(写出共同点);不同之处是:第一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第二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公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 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 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 起到了(某某)表达作用。

意象赏析

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2.结合诗歌分析某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①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

②概括意象特点及作用;

③分析揭示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本诗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围…(术语概括作用)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公式】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表层含义)+ 该字词描述的景象+ 该字句表达的情

感或意境。

意境品味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解说相关诗句;

②概括意境特点及作用;

③分析意境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

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公式】诗歌意境的体味的表述: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主观感受(营造的氛围特点)+交融的感情。

字词推敲1.这首诗中某个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

2.同一诗句在不同版本中某个字不同,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何?3.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4.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简要分析。

①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②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

③明确答题方向:A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X一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

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公式】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