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平均速度的测量》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节 平均速度的测量ppt课件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节 平均速度的测量ppt课件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
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6、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7、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8、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9、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0、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1、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5、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6、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8、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 注意哦。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平均速度的测量ppt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平均速度的测量ppt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第三章第四节 平均速度的测量
思考:
1.速度的公式是什么?各字母代表什么含义? 2.如果想测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测 量哪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一 实验:测量平均速度 1.实验目的、原理和实验器材
实验目的: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v s
t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和时间。
4.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 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
出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通过下 半段路程S3的平均速度v3呢?
s3= s1-s2 t3= t1-t2
s2
金属片
s3 t3
s1 t1
t2
4.设计表格
路 程(m) S1= S2=
7.交流与评估
1.为什么斜面的坡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 斜面的坡度过小,小车达不到底部;斜面的坡度过 大,记录时间不准确,导致实验误差大。
2.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 便于测量时间和让小车停止运动。
3.实验中什么环节容易出现误差? 时间记录与小车开始下滑可能不同步会存在误差; 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可能会存在误差。
tt t
100s
100s
31.2m/s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 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示范文本)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示范文本)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wenku.baidu.com
环节五:分析与论证
实验数据
路程 (m)
运动时间(s)
速度(m/s)
上半段 S1= 下半段 S2=
t1=
v1=
t2=
v2=
结论:小车在斜坡下滑时的速度越来越( 大 )。
环节六:评估
误差可能产生的原因?
1.上半段路程和下半段路程分得不等; 2.计时; 3.测量估读……
环节三: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1.原理: v s t
2.方法:
用刻度尺测出sAC的长,同
时测出小车从A滑到C所经历
的时间t,用
v
s 算出速度。
t
3.器材:长木板、小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块等
环节三: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讨论二:
怎样测小车运动的时间? (1)秒表的使用方法。 (2)上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
问题2:想一想,超声波的测距原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常见的有: ①道路交通限速时,用来测车速。 ②海洋深度测量、鱼群探测等。 ③蝙蝠确定前面的障碍物。
小结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观 点是否正确。 (2)学习了用实验探究物体速度变化的方法。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34平均速度的测量》课件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34平均速度的测量》课件

时间平方成正比,可表达为s=定值×t2,则物块的平均速度为
v
s
定值 t 2
=定值×t,所以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t
t
故②③正确;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 s内通过的路程与5 s内通
过的路程之比为25∶36,故6
过程中(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测量平均速度时路程的确定 例3 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 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3-4-3所示.图 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 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小 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的平均速度是__0_._1_6_____m/s.
来越大,因此小球在做加速直线运动;由图可知,刻度尺的
分度值为1 mm,小球从A点到F点运动的路程为12.50 cm;小
球从B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为s=12.50 cm-0.50 cm=12.00 cm,
运动的时间t=0.2 s×4=0.8 s;则小球从B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
速度
v
s
12.00cm
=15 cm/s=0.15 m/s.
考点一 测量平均速度 教材第71页“观察与思考” 图3-19所示为一苹果由静止自由下落的频闪照片.你需要知道 哪些条件才可以测出苹果下落过程中任一阶段的平均速度?
图3-19
例8 (黑龙江大庆中考)在研究水滴下落规律的实验中,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北师大版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物态

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肯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肯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肯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肯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依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

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4节 平均速度的测量 (解析版)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4节 平均速度的测量 (解析版)

第三章第4节平均速度的测量

一、单选题

1.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A. 图中AB段的路程s AB=50.0cm

B. 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 AC=2.5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 AC=32.0cm/s

C. 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大

D. 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2.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若路程s1段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段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段的平均速度为v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车沿斜面从顶端到底端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B. 要测得小车通过路程s3的时间t3,可以使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到达C点时停止计时

C. 可以用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

D. 要测得小车通过路程s2的时间t2,可以将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车头到达B点时停止计时

3.如图所示为“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

B. 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是

C. 小车从A到C动能不断增加

D. 若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

(新)物理北师大八上《平均速度的测量》导学案(推荐)

(新)物理北师大八上《平均速度的测量》导学案(推荐)

通过这节课,不仅要稳固前面学习的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测出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而且要让学生知道平均速度的数值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路程中其大小会不同。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整个实验过程,体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绝对不是各个速度之和的平均,而是物体运动的总距离除以在这段距离上运动需要的总时间。

探究点一:

平均速度公式:V=S/t

探究点二:

会使用表、刻度尺测量平均速度.

探究点三:

正确观察和测量平均速度.

通过平均速度的学习,我们知道对平均速度的掌握必须理解以下两个性:整体性;对应性。 整体性:即平均速度并不是准确的反映物体在某点或某时刻的运动情况,而是对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这一整个过程而言的,反映的是物体在这个过程中的平均运动情况。类比到我们的学习,某个考试或测验的考差并不能代表什么,因为这只是我们人生学习中的一个点,还有很多时机赶上来,我们的整个学习如何,不该由某个考试来轻易的做结论,应由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一个整体来评价。 对应性:所谓对应性就是平均速度是对应某一段位移或某一段时间而言的,不同的位移或时间对应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类比到学生的学习中,我们在初中阶段,如果你每科的学习都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则你会学得很累且成绩不会很理想。相反,如果你不同的科目,对应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你却会感到有事半功倍的喜悦。

2.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 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 处的速度是

6m/s ,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 ,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复习1-5章PPT课件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复习1-5章PPT课件

隧道
.
43
机械运动的分类
机械运动直线运动变 匀速 速直 直线 线运 运动 动 曲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2.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不相等的。
.
44
匀速直线运动 路程时间图像
•图线a表示的速度是5m/s;图线b表示的速度是2.5m/s
.
14
概念:物质由汽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液化
降低温度使汽体液化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 方式 低时,都能液化。
压缩体积使汽体液化
注意: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可当独使用
也可同时使用。
.
15
3、升华和凝华
概念: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升华 特点:升华吸热
概念: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凝华
特点: 凝华放热
.
.
33
7.有一装满油的油瓶,油和瓶的总质量 1.46千克,已知瓶的质量是0.5千克,瓶 的容积是1.2分米3,问油的密度是多少?
答案:油的密度为800千克/米3
.
34
2.如图6-7所示,表示A、B、C三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
关系,由图可知
()
A.ρA>ρB>ρC , 且ρA>ρ水 B.ρA>ρB>ρC , 且ρA>ρ水 C.ρC>ρB>ρA , 且ρA<ρ水 D.ρC>ρB>ρA , 且ρA>ρ水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课件(新版)新人教版(1)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课件(新版)新人教版(1)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 1.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是v=

• 2.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到底端过程中 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应该用 测量 刻度尺 小车通过的路程s,用 测量小车运动 停表 的时间t。其中斜面的作用 让小车做变速运动 是 ;金属片的作用 是 便于计时 (或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或 让小车停止运动均可)。
斜面坡度越 大,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越快,过某点的 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
(答案合理即可)。
• 7.如图1-4-10所示,一只天鹅在空中直线飞 行,跟着航拍的无人机记录下天鹅连续飞 行中的三段路程和时间,则由速度公式可 得天鹅在第三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D • A.7.5m/s • B.10m/s • C.15m/s • D.20m/s
• 3.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刻度 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如图1-4-6甲所示), 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该段路程所用时间(如 图1-4-6乙所示),则小车通过的路程为 64.00 cm,该段路程中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0.02 m/s。
• 4.小方用频闪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 情况,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拍下的照片 如图1-4-7所示,由照片可以判断纸锥做的 变速 是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 动。若测得A、B间的实 • 际距离为5.20cm,则在AB两位置之间, 0.13 • 纸锥下落的平均速度为 m/s。

测量平均速度(课件)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测量平均速度(课件)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0.08cm
4. 用停表测量校运会上女子1500 m比赛成绩,
从开始计时到此刻经历的时间是多少?
【解析】该表大圈表示s,小圈表示min,图中小圈指在第
5格,大圈指在第10格,读数为5 min10 s.


二、扩展实验:用位置传感器测速度
5. 练习停表的使用方法
老师将一个乒乓球从某一高度处释放。
同学听到乒乓球第一次撞击地面的声音开始计时,听到第二次
04
PART
动手动脑学物理
二、扩展实验:用位置传感器测速度
1.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应该用___________测量
刻度尺
停表
小车通过的路程s,用__________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t,

=
通过公式____________求出平均速度v。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应该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

用到其他一些技术来测量距离,如超声波测距等。
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超声波的指向性强,因而经常用
于距离的测量、汽车倒车防撞、智能机器人等领域。
超声波测距原理如图所示,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的同时
开始计时。超声波传播时碰到障碍物会被反射,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停止计时。
根据计时器记录的时间t,仪器自动计算出发射点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根据公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测量平均速度》重难点复习课件(原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测量平均速度》重难点复习课件(原创)

(2)实验装置调整好后,小玲重新进行了实验,她用停表测得小车通过s1
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为4.5 s,用刻度尺正确测量出s1的长度为90.0 cm,
那么小玲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应该是
,她所测量的AC段
的平均速度为
m/s。
(3)为了测量小车从A点滑到C点时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
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
典例详解
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后3 s 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它在5 s内的平均速度是
()
A.4 m/s C.4.2 m/s
B.5 m/s D.3 m/s
思路引导
典例详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规律方法
(1)在利用公式v=s/t计算平均速度时, 一定要注意s与t之间的对应关系:s一 定是物体在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t一定 是物体通过路程s所用的时间,包括物 体在运动过程中间歇的时间。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各段速度的 算术平均值。
典例详解
2.小玲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她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 达斜面中点B点和终点C点的时间和距离,即可测出不同 阶段的平均速度。
思路引导
典例详解
(1)实验时,小玲发现小车下滑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这时她应

2.5平均速度的测量(课件)2024-2025-北师大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2.5平均速度的测量(课件)2024-2025-北师大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析:已知小车在斜面上做的是加速运动,速度逐渐增加; A图中,随着时间的增加,速度逐渐减少,故A错误;B图 中,随着时间的增加,速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C图中, 随着时间的增加,速度逐渐增加,故C正确;D图中,随 着时间的增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加,故D错误。
感悟新知
知1-练
(7)完成实验后,小红在评估时意识到,时间不容易测准。 在测量时间时,以下做法中不能减小测量误差的是__C__ (填字母)。 A. 熟练使用电子停表 B. 适当减小斜面的倾角 C. 适当减小选定位置的间距 D. 用光电计时器代替电子停表
感悟新知
二、探究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知1-讲
1. 提出问题 小车沿斜面滑下时速度是如何变化的?
2. 猜想与假设 (1)可能越来越大;(2)可能保持不变。
3. 设计实验
(1)原理 vത=st 。 (2)实验器材 贴有刻度尺的斜面、停表、小车、金属片。
感悟新知
(3)实验装置 如图2所示。
知1-讲
实验技巧:移动木块即可调节斜面的坡度。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析: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 时间,所测的时间不是小车运动过程中通过BC段所用的 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 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通过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通过BC段 的时间,因此该同学的方案是不正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天佑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量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 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 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解析】选A。平均速度最好选择范围较大的物理量进行测 量,误差会较小。如果选定较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小球通 过的路程有可能会超过桌面的长度,所以应该在桌面长度范围 内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再测定时间较好,故应选A。
(1)写出所需要的器材; (2)说明测量方法。 【思路导引】解题的关键:弄清所需要测量 的物理量,即一小段蚊香的长度及燃烧这一小 段蚊香需要的时间,由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确定 器材。
【精讲精析】本题考查物体速度的实验探究。(1)根据速
度的计算公式v=
s t
可知,要测量蚊香正常燃烧的速度,需测量
蚊香燃烧的长度及相应的燃烧时间;测量长度需要用刻度尺
【方法归纳】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1.在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果测出的物
体运动时间比实际值大,则测量出的物体的平
均速度( )
A.比实际值偏大
B.与实际值相同
Fra Baidu bibliotek
C.比实际值偏小
D.不能确定
【解析】选C。由题意知,测出的总路程s准确,
测出的运动时间t偏大,根据公式 v s 可知,测
t
出的物体的平均速度比实际值偏小,故选C。
【解析】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测量。(1)根据平均
速度的测量原理v s ,要测量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和
t
时间,故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皮卷尺和停表。(2)全
程平均速度
v
s t
400 m 5 s4 s
=44.4
m/s,前200
m的速度
v前 s1 200 m t1 5 s
=40 m/s,后200
m的速度
v后 s2 200 m t2 4 s
及细棉线,测量时间需要用秒表,关于蚊香的实验,就应该有蚊
香,而且要点燃蚊香就要用火柴;
(2)由于蚊香是呈螺旋盘绕状,其长度的测量需采用化曲为
直法。具体方法:①取一小段蚊香,用细棉线与蚊香紧贴,在
两端点处作标记,拉直棉线,用刻度尺测出两标记间的距离为
s;②用火柴点燃蚊香并计时,测出蚊香完全烧完所用的时间
滑块的平均速度
v s 45 cm t 5s
=9 cm/s,
故选B。
4.小明同学到五楼微机室上课,上楼的平
均速度为0.5 m/s,下楼的平均速度为2 m/s,
则他在上楼和下楼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0.8 m/s
B.1.25 m/s
C.2.5 m/s
D.1.5 m/s
【解析】选A。设上楼和下楼的路程都是s,
=50 m/s。(3)根据计算可知,前半段平均速度小,
后半段平均速度大,可以判断全程中猎豹运动的速
度逐渐加快。
答案:(1)皮卷尺、停表 (2)40 50 44.4 (3)
变快
8.“和谐号”高速动车组从我国中西部第一条 高铁——郑西高铁西安首发,郑州至西安高速 铁路全长505千米。动车组最高时速达350千米, 此次郑州至西安仅用时1小时48分,问:
3.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 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 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 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
A.10cm/s C.8cm/s
B.9cm/s D.7cm/s
【解析】选B。由题图知,滑块的路程
s=40 cm+5 cm=45 cm,运动时间t=5 s,
【拓展延伸】
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是一种测量时间的工具。 运动物体带动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 打下的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纸带上的点也 表示了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 上各点间的间隔,就可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考点 物体运动速度的实验探究 【典例】蚊香生产者为了节约原料和用户使用 方便,要根据蚊香的燃烧速度生产规格不同的各 种蚊香。有一种蚊香如图所示,请你设计一个实 验,测出该蚊香正常燃烧的速度,要求:
四 平均速度的测量
【体验】运动物体速度的变化及平均速度
活动1:骑自行车从斜坡上自由驶下,感觉速度的变
化。
活动2:小明正在操场上进行100米赛跑的测试。
(1)骑着自行车从斜坡顶端驶下的中间过程,自行
车的速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
变”)。
(2)小明在跑中间一段路程时,他的速度 (选
填“变化”或“不变”)。
【解析】(1)因为要测量速度的大小,需
要测量出路程和时间,由于测量的路程较大,
因此选择卷尺来测量路程,测量时间的工具
是停表;(2)测量速度的实验原理

v
s t

答案:(1)卷尺
停表
(2)v
s t
6.甲、乙两辆小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向东运
动,测出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
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关系图像,如图

2.需测量的物理量:_路__程__和_时__间__。
3.测量工具
(1)路程测量:_卷__尺__。
(2)时间测量:_停__表__。
二、实验报告
包含内容:实验题目、实验目的、_实__验__器__材__、简单的 实__验__方__法__与__步__骤__、_实__验__数__据__的记录(一般用表格呈
现)、实验结果等。
所示。由图知小车甲做
运动,速
度大小为______m/s。
【解析】由题图知,甲的运动图像中路程
和时间成正比,所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车的速度
v甲 s甲 t甲
300 m 20 s
=15 m/s。
答案:匀速直线 15
7.为了参加首届动物奥林匹克运动会,猎豹正在进行
刻苦的训练,它报的项目是400m短跑,为了尽可能发
(1)动车组从郑州至西安的最短时间为多少? (2)此次动车组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解析】(1)速度最大时,所用时间最短,
则由v=
s t
得:
t=
s 505 km v 350 km / h
=1.44 h。
(2)v′=
s 505 km t 1.8 h
=280.6 km/h。
答案:(1)1.44 h (2)280.6 km/h
(3)要测量自行车或小明的速度,可以用
测量路程,用 测量时间,用
求出
平均速度。
提示:(1)变大 (2)根据实际情况填

(3)卷尺 停表
vs t
1.该实验中测量的物理量有哪些? 2.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是什么?
探究 测量运动的平均速度
结合“体验”中的活动,思考以下问题
1.实验原理:

提示:本探究实验中,需要测出人运动的路程s
为t;③则蚊香的燃烧速度为v=
s t

答案:(1)器材:刻度尺、细棉线、秒表、 蚊香、火柴;(2)测量 方法:①取一小段蚊香,用细棉线与蚊香紧贴, 在两端点处作标记,拉直棉线,用刻度尺测出两 标记间的距离为s;②用火柴点燃蚊香并计时,测 出蚊香完全烧完所用的时间为t;③则蚊香的燃
烧速度为v= s 。 t
挥到最好的程度,它命令一只山羊准备场地并帮助自
己测出全程、前200m、后200m的平均速度,那么
(1)山羊应该选取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___。
(2)如图,则前200m、后200m、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分别为
m/s、
m/s、
m/s。
(3)可以粗略判断在全程中猎豹运动的速度逐渐 ______。
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再利用平均速度
公式 v s 计算出平均速度,故此实验原理
是 vs
t

t
参考答案:v
s t
2.实验设计:量出30m的路程,每隔10m做
一记号,并站一位手拿
的计时员。
参考答案:停表
3.实验数据分析:根据表格中数据,计算出 平均速度。
s/m
t/s
11
10
21
20
33
30
m/s
则上楼的时间为t1=
s s v1 0.5 m / s

下楼的时间为t2=
s v2
s 2 m/s
,所以,上楼和下楼
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v s总 2 s
2s
t t1 t2
s s
=0.8 m/s,故选A。
0.5 m / s 2 m / s
5.为测量运动员短跑时的平均速度,在室外 测出40m的路程,每隔10m作一记号。选出4 位记时员分别站在10m、20m、30m、40m 处;让该运动员跑完40m路程即告实验完毕。 (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_______和 _______; (2)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参考答案:1.1 1.05 1.1
4.交流评估: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哪 些? 提示:实验时有路程和时间的测量,有测量 就会存在误差,特别是测量时间时,每个同 学的反应时间不一样,误差会大一点。 参考答案:测量路程和时间会产生误差。
一、平均速度的测量
1.原理:
v
s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