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农田水利复习资料

农田水利复习资料
33.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渠系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
34.田间水利用系数:实际灌入田间的有效水量和末级固定渠道放出水量的比值。
35.灌溉水利用系数:实际灌入农田的有效水量和渠首引入水量的比值。
36.轮灌:同一级渠道在一次灌水延续时间内轮流输水的工作方式,实行轮灌的渠道称为轮灌渠道。
37.渠道最小流量:在设计标准条件下,渠道在正常工作中输送的最小流量。
14.径流总量:某段时间通过某一断面的总流量。
15.径流深:将径流总量均匀分布在流域集上的水层深度。
16.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的径流量。
17.作物需水规律:作物生长过程中,日需水量及阶段需水量的变化规律。
18.灌溉渠道系统:从水源取水、通过渠道及其附属建筑物向农田供水、经由田间工程进行农田灌水的工程系统,包括渠首工程、输配水工程和田间工程三大部分。
9.确定灌溉制度的方法有:总结群众生产灌水经验 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制定灌溉制度 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制定作物灌溉制度。
10.降水历时:一次降水至始至终所经历的时间。
11.降水时间:相当于某一降水量所经历的时间。
12.降水量:在一段时间内降落在某一面积上的储水量。
13.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
19.原材料系数:局部原材料比重与制成品材料总数之比。
20.斗、农渠上的分水闸叫斗门、农门。
21.渡槽:过水桥,是用明槽代替渠道穿越障碍的一种交叉建筑物。
22.倒虹吸:用敷设在地面或地下的压力管道输送渠道水流穿越障碍的一种交叉建筑物。
23.涵洞:横穿渠堤、路堤、路基,具有封闭断面的输水或泄水建筑物。
1.径流:流域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

山农大《农田水利学复习题-高起本》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山农大《农田水利学复习题-高起本》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农田水利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土壤中的液态水按运动特征可分为、和等三类。

2、为了更好的解决农田水分运动问题,需要将、和看作一个连续体统一考虑,即SPAC系统。

这个系统中,水分运动的驱动力是,水流总是从水势的地方向水势的地方流动。

3、畦灌的灌水技术要素主要包括、、和。

4、管道灌溉系统的工作制度包括、和等三种。

5、渠系建筑物按其用途可分为、、、、等。

6、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措施是:和。

7、土壤中的液态水按运动特征可分为、和等三类。

8、灌溉水利用系数是与之比。

9、地面灌溉按其湿润土壤方式的不同分为:、、和等。

10、局部灌溉可分为:、、和等。

11、喷灌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和。

12、渠道灌溉的工作制度分为和两种。

二、选择题1、对于旱作物而言,适宜土壤含水量的上限和最低下限分别是:()A、田间持水量和凋萎系数B、饱和含水量和凋萎系数C、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D、田间持水量和毛管含水量2、以下选项能全面涵盖农田水分消耗量构成的是:()A、土壤蒸发量和植株蒸腾量B、深层渗漏量和地表径流量C、作物腾发量和田间损失量D、植株蒸腾量和田间渗漏量3、以下不属于微灌技术形式的是:()A、滴灌B、渗灌C、喷灌D、涌灌4、什么叫渠道水的利用系数?()A、灌溉渠系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

B、某一级渠道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

C、田间实际灌入的有效水量与末级渠道的供水量之比。

D、实际灌入农田的有效水量和渠首引入的水量之比。

5、土壤蒸发过程的三个阶段,不包括:()A、稳定蒸发速率阶段B、蒸发速率递增阶段C、蒸发速率递减阶段D、扩散控制阶段6、什么叫雨水径流集蓄灌溉工程?()A、田面、坡面、路面及屋面庭院等各类集水工程。

B、各类有效的节水灌溉工程。

C、导引、收集雨水径流,并把它蓄存起来加以有效灌溉利用的工程技术措施。

D、各类形式的水窖、水池等蓄水工程。

7、为保证喷滴灌的出水均匀,一个单元内的各灌水器间工作压力差应控制在多大范围以内?()A、10%B、15%C、20%D、25%8、作物的需水关键期指的是:()A、作物生长最关键的生育阶段B、水分亏缺对作物产量影响最敏感最严重的生育时期C、对作物产量影响最大的生长阶段D、作物最需要灌水的生长时期9、地下水临界水深指的是:()A、地下水埋藏的实际深度。

《农田水利学》复习大纲

《农田水利学》复习大纲

《农田水利学》复习大纲《农田水利学》复习大纲绪论我国灌溉与排水工程学的任务与主要研究内容;农田水利建设及灌溉排水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一章农田灌溉原理掌握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与一定土层内土壤储水量的计算方法;了解农田土壤水分对作物生长的有效性;重点了解入渗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熟练掌握利用考斯加可夫计算入渗条件下瞬时入渗速度、入渗总量及平均入渗速度。

作物需水量、作物耗水量、田间需水量、田间耗水量、参考作物需水量的概念及作物需水量的估算方法;了解农作物灌溉制度制订的一般方法,重点掌握利用农田水量平衡方程式制定农作物灌溉制度的方法。

熟练掌握充分灌溉、非充分灌溉基本概念;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概念、作物水分生产函数表达式类型及其在生产中用途;了解净灌溉用水量和毛灌溉用水量概念及计算方法;灌水流量与灌水率;第二章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了解灌水方法的分类及其特点和适应条件、对灌水方法的基本要求、评估灌水质量的指标。

地面灌水方法、喷灌系统的组成和分类、喷灌主要技术参数及其测定、喷灌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法。

第三章灌溉系统规划设计了解灌区规划的基本原则、灌区类型及总体布置;掌握灌溉水源的类别及其灌溉取水方式;明渠灌溉系统的组成及其规划布置原则、明渠骨干渠系的典型布置形式;田间工程的规划布置原则;灌溉渠道的设计流量、输水损失和各级渠道设计流量计算。

第六章农田排水基本原理农作物对除涝,排渍和防盐的要求及农田排水标准;排水沟对地下水位的调控作用。

第七章农田排水技术明沟、暗管、竖井的排水技术;重点掌握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的排水措施。

第八章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排水系统的组成及规划布置;第九章灌排系统管理河源来水量预测分析、灌溉用水计划与配水计划的编制方法,确定渠首引入流量的能力,可进行供需水量平衡分析。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1.《灌溉排水工程学》,汪志农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郭元裕主编.农田水利学(第三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

农田水利学期末复习题

农田水利学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农田水分与土壤水运动规律(一)名词解释1、吸湿水2、薄膜水3、吸湿系数4、凋萎系数5、田间持水率(二)选择题1、土壤水分中与作物关系最密切的是()A.膜状水B.毛管水C.重力水D.吸湿水2、作物因缺水而产生凋萎,当作物产生永久性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称()A.吸湿系数B.田间持水率C.最大分子持水率D.凋萎系数3、吸湿水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之为()A.吸湿系数B.田间持水率C.毛管持水率D.凋萎系数4、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之为()A.最大分子持水率B.毛管持水量C.田间持水率D.饱和含水率5、土壤吸力小于( )的那部分称为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称为有效水。

A.1.5MPaB.2MPaC.2.5MPaD.3MPa6、由于降雨过大或降雨连绵造成地下水位抬高、土壤含水量过大,形成的灾害称()A.洪灾B.涝灾C.渍灾D.洪涝灾害(三)问答题1、简述农田土壤水分的存在形式。

2、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有哪几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怎样?3、简述土壤水的有效性。

4、何谓旱灾、洪灾、涝灾和渍害?5、何谓凋萎系数和田间持水率?两者各有什么用途?6、何谓SPAC?第二章灌溉用水量与灌水方法(一)名词解释1、作物需水量2、作物系数3、灌溉制度4、灌水定额5、灌溉定额6、灌水率(灌水模数)(二)选择题1、影响作物田间需水量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A.土壤B.气象C.作物D.农技措施2、作物需水量指()。

A.叶面蒸腾量B. 叶面蒸腾量+深层渗漏量C.叶面蒸腾量+棵间蒸发量D.叶面蒸腾量+棵间蒸发量+深层渗漏量3、以水面蒸发量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一般适用于()作物需水量的估算。

A.小麦B.玉米C.水稻D. 棉花4、灌区的灌水率是指灌区()过程线。

A.单位面积用水量B.单位面积灌水定额C.单位面积上的净灌水流量D.净灌水流量5、()宜采用畦灌。

A.水稻B.小麦C.玉米D.棉花(三)问答题1、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有哪些?2、什么是作物需水临界期?了解作物需水临界期有何意义?3、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有哪些,其中哪一个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4、何谓需水模系数?有何作用?5、什么是灌溉制度?制定灌溉制度有容有哪些?5、制定灌溉制度有哪些方法?7、为什么要对初拟灌水模数图作必要的修正?如何修正?8、什么叫地面灌溉?地面灌溉有哪些基本类型?第三章灌溉水源与灌溉工程水利计算(一)名词解释1、水资源2、地下水3、灌溉设计保证率3、抗旱天数4、无坝取水(二)问答题1、灌溉水源包括哪几种类型?2、灌溉水质包括哪几方面容?3、灌溉设计标准有哪两种表示方式,各适用于什么情况?4、简述以河流为水源的取水方式类型。

农田水利学

农田水利学

农田水利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1.灌溉排水工程学:研究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来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及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以消除旱涝灾害,合理而科学的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科学。

2.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吸水力是随土壤含水量而变化的,通过测定不同含水量时的土壤水吸力的相应值,并绘制成曲线,成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3.作物需水量:生长在大面积上的无病虫害作物,土壤水分和肥力适宜时,在给定的生长环境中能取得高产潜力的条件下为满足植株蒸腾和棵间蒸发,组成植株体所需的水量。

4.灌溉制度:指特定作物在一定的气候、土壤、供水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了获得高产或高效、实现节约用水,所制定的适时适量的农田灌水方案。

(灌水定额与灌溉定额)5.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实施灌水时计划调节、控制土壤水分状况的土层深度,一般可取为作物的主要根系活动层6.充分灌溉:指通过灌溉措施,使作物在各个生长阶段处于最优水分状态,作物产量最高。

7.灌水方法:指灌溉水进入田间湿润作物根区土壤的方式8.畦灌:用临时修筑的土埂将灌溉田块分隔成一系列的长方形田块。

适用于小麦、谷子、花生、芝麻等作物种植。

9.淹灌法:先灌溉至土壤水饱和,然后再土壤表面建立并维持一定深度水层的地面灌水技术。

10.灌溉水源:指天然水资源中可利用为灌溉的水体,主要有河川径流、当地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再生水等11.水质:指水的化学、物理和生物性状,水中含有物质的成分及其含量(含沙量、含盐量、有害物质含量、水温)12.集流效率:某时段内或某次集流面的集流量占同一时期内的降水量的比值二、填空题1.农田土壤水分存在的基本形式固体、液体、气体,液态水又可分为吸着水、毛管水、重力水,吸着水包括吸湿水和薄膜水(部分有效),毛管水(有效水)包括上升毛灌水、悬着毛管水。

2.土壤水势的分类溶质势、基质势、重力势、压力势、温度势3.土壤干旱分为生理干旱、大气干旱、土壤干旱4.农田水分消耗主要五个方面植株蒸腾(生理需水)、棵间蒸发(生态需水)、深层渗漏、田间渗漏、地表径流、组成植株体的一部分5.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因素气候因素、作物因素、土壤因素、农业因素6.农田水分亏缺的评价指标有土壤水分指标(包括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势)、气候指标、作物水分生理指标7.灌水方法类型:地面灌水方法、喷灌灌水方法、微灌灌水方法、地下水浸润灌水方法8.灌水质量评价指标:田间灌溉水有效利用率、田间灌溉水储存率、田间灌水均匀度9.小畦灌“三改”指的是长畦改短畦、宽畦改窄畦、大畦改小畦10.喷灌的工作制度分为齐头并进、交叉前进、两端交叉前进11.喷灌主要分为管道式喷灌系统、机组式喷灌系统,其中管道式由水源工程、水泵和动力机、压力管道、喷头、保护及控制装置等组成12.微灌按照灌水器的出流方式的不同划分为:滴灌、微型喷洒灌溉、地表下灌溉、涌泉灌溉13.微灌系统由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灌水器四部分组成14.地表水取水方式主要包括:无坝取水、有坝取水、水库取水、抽水取水15.地下水取水方式主要包括:垂直取水、水平取水、双向取水建筑物、引泉工程16.坎儿井主要包括竖井、暗渠、明渠、涝池17.雨水蓄集利用工程由集水工程、蓄水工程、灌溉工程构成18.集流面的处理国外主要采用植被管理、地表处理、化学处理19.蓄水设施有涝池、旱井、水窖、水窑窖20.灌溉设计标准一般以灌溉设计保证率、南方小型水稻灌区也可以以抗旱天数进行设计.21.现代化灌区的特点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22.管道输水系统由水源与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田间灌水系统、附属建筑物与装置构成。

农田水利学复习

农田水利学复习

《农田水利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灌溉制度:指特定作物在一定的气候、土壤、供水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业技术措施下,为了获得高产或高效,所制订的向农田灌水的方案。

包括作物播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的总称。

灌水定额:指一次灌水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

灌溉定额:指作物全生育期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非充分灌溉:允许作物受一定程度的缺水和减产,但仍可使单位水量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非充分灌溉制度:是在有限灌溉水量条件下,为获取最佳的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目标,对作物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进行最优分配的优化灌溉制度。

渠道水利用系数:某渠道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称为该渠道的渠道水利用系数。

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渠系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

田间水利用系数:实际灌入田间的有效水量(对旱作农田,指蓄存在计划湿润层中的灌溉水)和末级固定渠道(农渠)放出水量的比值。

有效降雨量:一般认为是设计降雨量减去地面径流量与深层渗漏量之后,保持在土壤计划湿润层内可为作物吸收利用的水量。

地下水补给量:指地下水借毛细管作用上升至作物根系活动层内而被作物利用的水量。

田间工程:田间工程通常指最末一级固定渠道(农渠)和固定沟道(农沟)之间的条件范围。

一般称为灌水地段或地块。

地面灌溉:是水从地表进入田间并借重力和毛管作用浸润土壤的一种灌溉方法。

可分为畦灌、沟灌和淹灌。

畦灌:是用田埂将灌溉土地分割成一系列狭长地块——畦田,水从输水沟或直接从毛渠引入畦田后,在畦田表面形成很薄的水层,沿畦长坡度方向均匀流动,边流边渗,润湿土壤。

在流动过程中主要借重力作用,以垂直下渗的方式逐渐湿润土壤。

畦灌适用于小麦,谷子等窄行距密播作物以及牧草和某些蔬菜。

沟灌:是在作物行间开挖灌水沟,使水在沟中边流动边渗透的一种灌水方法。

沟灌适用于宽行距中耕作物。

淹灌:先使水分饱和土壤,然后在土壤表面形成水层的一种灌水方法,仅适用于水田。

需水临界期:通常指作物在整个生育期中对缺水最敏感,需水最迫切以致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生育期的时期。

农田水利复习题及答案

农田水利复习题及答案

农田水利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农田水利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提高农作物产量B. 改善土壤结构C. 调节农田水分D. 增加土地面积答案:C2. 以下哪种灌溉方式属于节水灌溉?A. 漫灌B. 喷灌C. 滴灌D. 沟灌答案:C3. 农田水利中常用的排水方式有哪些?A. 地表排水B. 地下排水C. 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D. 以上都不是答案:C4. 农田水利工程中,什么是“三防”?A. 防旱、防涝、防风B. 防洪、防旱、防盐碱C. 防洪、防涝、防盐碱D. 防风、防盐碱、防沙答案:C5. 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主要目的是?A. 延长设施使用寿命B. 保证设施正常运行C. 提高设施使用效率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6. 农田水利的灌溉系统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部分。

答案:水源、输水管道、灌溉设备7. 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地形、土壤类型、气候条件8. 灌溉水的利用率是指_________与_________的比值。

答案:实际灌溉水量、总供水量9. 农田水利中的排水系统主要目的是排除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地表水、地下水10. 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合理性、经济性、可持续性三、简答题11. 简述农田水利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答案: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它通过调节农田水分,保证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供应,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同时,合理的水利设施可以防止旱涝灾害,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2. 阐述节水灌溉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答案:节水灌溉技术通过优化灌溉方式,减少水分浪费,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在现代农业中,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被广泛应用,它们可以减少灌溉水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保护土壤结构,提高作物生长环境,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山农大《农田水利学复习题》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山农大《农田水利学复习题》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农田水利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降雨损失主要包括、、等几部分。

2、对于灌溉水质要求的指标主要有、、、等几项内容。

3、一个完整的灌溉渠道系统组成包括、、等几个部分。

4、按照渠道施工挖填方的形式,渠道横断面的形状可分为、、等三种形状。

5、喷灌的主要技术指标是、、。

6、目前应用的微灌方法主要有、、。

7、农田水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和;调节农田土壤水分状况的主要措施包括和。

8、中国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蓄水灌溉工程是;中国古代最大灌溉工程是。

9、一个完整的灌溉渠道系统组成包括、、、等几部分。

10、按照渠道施工挖填方的形式,渠道横断面的形状可分为、、等三种形状。

11、目前应用的微灌方法主要有、、等。

12、目前应用的排水方法主要有、、、等。

二、选择题1.农田水分存在三种基本形式, ( )是与作物生长关系最为密切的水分存在形式。

A.地面水B.土壤水C.地下水D.汽态水2.土壤水按其形态不同可分为三种形态,在这三种形态水中,( )是土壤水存在的主要形态。

A.固态水B.汽态水C.液态水D.地面水3.土壤水按其形态不同可分为三种形态,在这三种形态水中,( )是对农业生产意义最大。

A.膜状水B.汽态水C. 地面水D. 液态水4.当土壤含水率达到( )后,土粒分子的引力已不能在从空气中吸附水分子,但土粒表面仍有剩余的分子引力。

A. 吸湿系数B. 凋萎系数C. 有效水量D.膜状系数5.旱作物根系吸水层中允许的平均最大含水率,一般不超过根系吸水层中的( )。

A. 吸湿系数B. 凋萎系数C. 土壤含水率D.田间持水率6.在矩形渠道的水力最优断面中,矩形渠道的宽深比是( )。

A. 2B. 1.5C. 2.5D. 37.当水流的流线为相互平行的直线时的水流称为 ( )。

A. 恒定流B. 均匀流C.非均匀流D. 非恒定流8.在水利工程中,闸后、跌水、泄水、水轮机中的水流为( )。

A. 层流B. 非均匀流C. 紊流D. 急变流9.灌溉水的含盐量,一般要求是,含盐量小于( ),对作物生长基本无害。

农田水利学复习整理

农田水利学复习整理

农田水利学复习整理第一章1、、农田水分存在的三种基本形式:地面水、土壤水、地下水。

土壤水按其形态不同可分为气态水、吸着水、毛管水和重力水。

运动:吸着,毛管,重力。

3、凋萎系数:植物发生永久性凋萎现象时的土壤含水率。

田间持水率:土壤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

吸湿系数:空气饱和时的干土吸湿量。

最大分子持水率:薄膜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

4、干旱:农田水分不足。

涝:地面水过多,使旱田地面积水,稻田淹水过深,造成农业欠收的现象。

渍: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土壤过湿,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导致农作物失收的现象洪灾:河湖泛滥而形成的灾害。

第二章1、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植株蒸腾(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通过叶片扩散到大气的现象)、株间蒸发(植株间土壤或田面的蒸发)和深层渗漏(旱田中土壤水分超过了田间持水量,向根系活动层以下的土层渗漏的现象)。

2、作物需水量:植株蒸腾和株间蒸发消耗的水量,又叫腾发。

田间耗水量:腾发耗水量和稻田渗漏量之和。

3、作物需水量的大小的影响因素:气象条件、土壤含水状况、作物种类及其生长发育阶段、农业技术措施、灌溉排水措施。

5、参照作物需水量ET0:是指土壤水分充足、地面完全覆盖、生长正常、高矮整齐的开阔矮草地上的蒸发量,一般是指在这种条件下的苜蓿草的需水量而言。

6、灌溉制度:指作物播种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

灌水定额:指一次灌水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

灌溉定额: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7、稻田的水量平衡方程:h1+P+m-WC-d=h2旱田的水量平衡方程:Wt-W0=Wr+P0+K+M-ET;t=(W0-Wmin)/(e-k);这一时段末的灌水定额m为:m=Wmax-Wmin=667*n*H*(θmax-θmin)(H:m m:m3/亩r:t/m3)8、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H):在旱田进行灌溉时,计划调节控制土壤水分状况的土层深度。

10、灌水率: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灌溉的净流量,又称灌水模数。

农田水利学复习资料

农田水利学复习资料

农田水利学复习资料农田水利学一、名词解释1、地下水临界高度: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为了保证土壤不产生盐碱化和作物不受盐害所要求保持的地下水最小埋藏深度。

2、水滴打击强度:单位喷洒面积内水滴对作物和土壤的打击动能。

3、田间工程:通常是指最末一级固定渠道和固定沟道之间的农田建设工程。

4、农田水分状况:农田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状况及其相关的养分、通气、热状况。

5、喷灌强度:单位时间内喷洒在单位面积土地上的水量,亦即单位时间内喷洒在灌溉土地上的水深。

喷灌均匀度:喷灌面积上水量分布的均匀程度,是衡量喷灌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

6、灌溉设计保证率:指灌区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一般以正常供水的年数或供水不破坏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数表示。

7、涝灾;因当地降雨过多,地面径流不能及时排出而形成田面积水,使作物受淹引起减产或失收渍灾:因地下水位过高,根据土壤中的含水量过大,长期超过农作物正常生长允许的限度,使作物生长受抑的灾害现象。

二者相同点:农田水分过多不同点:涝灾地面积水过多,而渍灾则是地下水位过高,不出现地面积水,只是土壤含水量大,不如涝灾来得明显和快速。

8、田间持水率:灌水两天后土壤所能保持的含水率凋萎系数:使作物发生永久性凋萎的含水率(约为吸湿系数的1.5~2.0倍)9、作物需水量:植株蒸腾和株间蒸发所消耗的水量之和。

0E ET α= 或 b +=O aE ETET ——某段时间内的作物需水量,以水层深度mm 计;O E ——与ET 同时段的水面蒸发量,以水层深度mm 计;a ,b ——经验常数;a ——需水系数,或蒸发系数。

10、抗旱天数:灌溉设施在无降雨情况下能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天数。

二、简答题1、农田水利学的研究对象与措施:(1)调节农田水分状况:①灌溉措施:按作物所需通过灌溉系统有计划地将水量输送和分配到田间补充水分不足;②排水措施:通过修建排水系统将农田内多余的水分(地面水和地下水)排入容泄区,使农田处于适宜的水分状况。

农田水利学期末复习题

农田水利学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农田水分与土壤水运动规律(一)名词解释1、吸湿水2、薄膜水3、吸湿系数4、凋萎系数5、田间持水率(二)选择题1、土壤水分中与作物关系最密切的是()A.膜状水B.毛管水C.重力水D.吸湿水2、作物因缺水而产生凋萎,当作物产生永久性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称()A.吸湿系数B.田间持水率C.最大分子持水率D.凋萎系数3、吸湿水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之为()A.吸湿系数B.田间持水率C.毛管持水率D.凋萎系数4、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之为()A.最大分子持水率B.毛管持水量C.田间持水率D.饱和含水率5、土壤吸力小于( )的那部分称为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称为有效水。

A.1.5MPaB.2MPaC.2.5MPaD.3MPa6、由于降雨过大或降雨连绵造成地下水位抬高、土壤含水量过大,形成的灾害称()A.洪灾B.涝灾C.渍灾D.洪涝灾害(三)问答题1、简述农田土壤水分的存在形式。

2、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有哪几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怎样?3、简述土壤水的有效性。

4、何谓旱灾、洪灾、涝灾和渍害?5、何谓凋萎系数和田间持水率?两者各有什么用途?6、何谓SPAC?第二章灌溉用水量与灌水方法(一)名词解释1、作物需水量2、作物系数3、灌溉制度4、灌水定额5、灌溉定额6、灌水率(灌水模数)(二)选择题1、影响作物田间需水量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A.土壤B.气象C.作物D.农技措施2、作物需水量指()。

A.叶面蒸腾量B. 叶面蒸腾量+深层渗漏量C.叶面蒸腾量+棵间蒸发量D.叶面蒸腾量+棵间蒸发量+深层渗漏量3、以水面蒸发量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一般适用于()作物需水量的估算。

A.小麦B.玉米C.水稻D. 棉花4、灌区的灌水率是指灌区()过程线。

A.单位面积用水量B.单位面积灌水定额C.单位面积上的净灌水流量D.净灌水流量5、()宜采用畦灌。

A.水稻B.小麦C.玉米D.棉花(三)问答题1、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有哪些?2、什么是作物需水临界期?了解作物需水临界期有何意义?3、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有哪些,其中哪一个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4、何谓需水模系数?有何作用?5、什么是灌溉制度?制定灌溉制度有容有哪些?5、制定灌溉制度有哪些方法?7、为什么要对初拟灌水模数图作必要的修正?如何修正?8、什么叫地面灌溉?地面灌溉有哪些基本类型?第三章灌溉水源与灌溉工程水利计算(一)名词解释1、水资源2、地下水3、灌溉设计保证率3、抗旱天数4、无坝取水(二)问答题1、灌溉水源包括哪几种类型?2、灌溉水质包括哪几方面容?3、灌溉设计标准有哪两种表示方式,各适用于什么情况?4、简述以河流为水源的取水方式类型。

农田水利考试资料

农田水利考试资料

一、选择:1、洪、涝、渍、盐碱化:“渍”是由于雨后平原坡度较小的地区和低洼地,在排除地面积水以后,地下水位过高,根系活动层土壤含水率太大。

“涝”是由于降雨过多形成旱地积水或水田淹水过深而造成农作物减产或失收的灾害。

“洪”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

“土壤的盐碱化”,在我国广大干旱半干旱区,当地下水位过高,地下水矿化度也较高时,由于潜水蒸发强度大,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土壤表层,造成土壤的盐碱化,这是农田自然灾害的又一重要形式。

2、水工建筑物:蓄水枢纽的水工建筑物:重力坝、拱坝、土石坝、河岸溢洪道、水工隧洞;引水枢纽的水工建筑物:水闸、过坝建筑物;渠道系统中的水工建筑物:渡槽、倒虹吸、涵洞、跌水、陡坡。

3、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为重力坝。

4、溢洪道为泄水建筑物。

5、水闸:控制流量和调节水位的低水头水工建筑物。

6、渡槽:输送渠道水流跨越河渠、溪谷、洼地和道路的架空水槽。

7、土壤计划湿度层深度:作物主要根系活动层。

二、填空:1、灌溉水源: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

主要分布区:内蒙古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天山北麓绿洲。

2、灌溉和排水是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两种主要措施。

3、耐淹历时和耐淹深度影响作物产量的因素。

4、作用于拱坝上的荷载,大部分都由横向拱的作业传到两岸岩体上,小部分则通过竖向“梁”的作用传递到坝基。

5、液态水分为:吸着水、毛管水、重力水。

三、名词解释:1、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

2、地下水临界深度: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为了保证土壤不产生盐碱化和作物不受盐害所要求保持的地下水最小埋藏深度,称为地下水临界深度。

3、宽顶堰:宽顶堰是指堰的厚度为2~10倍堰上水头、堰顶水面线有一段近似为水平段的堰。

4、田间持水量: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通常取灌水2-3天后土壤所能保持的水量,作为田间持水量。

农田水利学复习参考

农田水利学复习参考

第一章1.我国35年来水利建设的主要效益是什么?(1)提高了江河防洪能力,初步控制了普通洪水灾害,保障了农业生产、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2)提高了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为农业丰产创造了条件。

(3)提供了大量水资源,全国修建了很多高灌站、排灌站、蓄水池和其他水利工程,解决了边远山区和水源困难地区的几千万人饮水困难和千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

(4)农村小水电蓬勃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地方工业和企业的发展,提高了农田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促进了农业增产。

(5)初步治理了水土流失,发展了牧区的水利建设等。

2.农田水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一、调节农田水分状况二、改变和调节地区水资源不平衡状况3.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措施有哪些?(一)灌溉措施即按作物的需要有计划地将水量输送和分配到田间,以补充农田水分的不足。

(二)排水措施即借修建排水系统将农田内多余的水分(包括地面水和地下水)排入承泄区(河流或湖泊),使农田保持适宜的水分、养料、通气和热状况,以适应农作物的生长。

在平原低洼和易盐碱地区,排水系统还同时具有降低地下水位和排除盐分的作用。

4.改变和调节地区水资源不平衡状况的措施什么?(一)蓄水措施主要通过水库、河网、湖泊洼淀、地下水库以及大面积的田间蓄水措施拦蓄当地径流和河流来水,改变水量在时间上(季节或多年范围内)和地区上(河流上下游之间、高低地之间)的分布状况。

通过蓄水措施可以减少汛期洪水流量,避免暴雨径流向低地汇集,可以增加枯水时期河流流量以及干旱年份地区水量的贮备。

(二)引水、调水措施引水、调水措施主要是通过引水渠道,使地区之间或流域之间的水量互相调剂,从而改变水量在地区上的分布状况。

第二章1.什么是水资源?一般将天然水中可供利用的部分称为水资源。

它主要包括可更新的淡水水体,即地表水(海洋、江河、湖泊)、地下水(潜水、承压水、自流水)、土壤水、冰川水、大气水等。

2.什么是水体?水体是以一定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水(包括大气中的水汽,地球表面的江河、湖泊、沼泽、冰川、海洋以及潜藏在地下的地下水等)的总称。

农田水利(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农田水利(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农田水利(大学期末复习资料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①总量大,人均少②时间分布不均衡③空间分布不均衡④水土资源不匹配农田水利:为防治干旱、渍、涝和盐碱灾害,对农田实施灌溉、排水等人工措施的总称。

灌溉:按照作物生长的需要,利用水利工程设施将水送到田间,以补充农田水分的人工措施。

农田排水:将农田中过多的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排除,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关系,以利于作物生长的人工措施。

农田水利学:是一门研究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来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及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以消除水旱灾害,合理而科学地利用水资源,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科学。

灌溉分区:①常年灌溉带②不稳定灌溉带③水稻灌溉带农田水分状况:指农田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多少及其在时间上的变化。

土壤水: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过渡环节;存储的水随大气降水或灌溉补给增加;通过蒸发蒸腾的消耗而减少;在土壤中存储之外的剩余水经向下渗漏或形成地表径流而排出。

土壤水按其形态分: 1、汽态水:2、吸着水:3、毛管水:形式间并无严格的分界线,其所占的比例与土壤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温度有关存在于土壤空隙中的水汽,利于微生物活动,数量少,忽略。

①吸湿水:分子力、紧紧束缚在土粒表面、不能在重力和毛管力作用下移动、分子状态水(吸湿系数:吸湿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②薄膜水:分子力、束缚在土粒表面、可沿表面移动但不能脱离土粒表面、液态水膜(最大分子持水率:膜状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在毛管作用下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水分,或在重力作用下不易排除的水分中超出吸着水的部分① 上升毛管水: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升的水分② 悬着毛管水:不受地下水补给时,上层土壤由于毛细管作用所能保持的地面渗入的水(土壤储存水的主要形式)土壤中超过田间持水率的那部分水;重力水以深层渗漏的形式进入更下的土层或地下水;旱地应避4、重力水:免深层渗漏,防止水的浪费和肥料的流失;水田保持适宜的深层渗漏是有益的,增加根部氧分,有利于根系发育田间持水率: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

农田水利学复习整理

农田水利学复习整理

农田水利学复习整理:一、绪论:1、农田水利:为防治干旱、渍、涝和盐碱灾害,对农田实施灌溉、排水等人工措施的总称。

2、农村水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与农民生活条件服务的水利措施。

3、农田水利状况:农田中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的状态、变化规律及对作物生长影响的总称。

第二章:1、土壤水的分类:吸着水(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重力水2、凋萎系数:植物开始发生永久凋萎时土壤含水率,也称凋萎含水率或萎焉点。

田间持水量:农田土壤某一深度内保持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的最大含水量。

3、区别涝灾和滞害:涝:降水过多形成田面积水并危害作物正常生长的灾害。

渍害:地下水位过高、土壤过湿而危害作物正常生长的灾害。

4、农田水分消耗的3条途径:1.植物蒸腾2.株间蒸发3.深层渗漏3个方程式:植物蒸腾量+株间蒸发量=腾发量=作物需水量作物需水量+渗漏量=田间耗水量作物需水量=田间耗水量5、需水临界期:作物全生育期中因需水得不到满足时最易影响生长发育并导致最大减产的时期。

6、α及k值法的适用条件:(1)“α”值法基本公式:ET=αE0 或ET=aE0 +b式中:ET ——某时段内作物田间需水量,mmE0 ——与ET同时段的水面蒸发量,mm;α——需水系数或称蒸发系数。

a,b——经验常数。

(2)“K ”值法基本公式:ET=KY 或ET=KYn+c式中:ET——作物全生育期内的总需水量,m3/亩Y——作物单位面积产量,kg/亩;K——以产量为指标的需水系数,m3/kg;n、c ——分别为经验指数和常数。

7、灌溉制度:按作物需水要求和不同的灌水方法制定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的总称。

8、灌水定额:一次灌水在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溉量。

9、灌溉定额: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10、水稻充分灌溉制度的基本方程式及原则:(一)泡田定额计算公式:M1=0.667(h0+S1+e1t1-P1)式中: M1——泡田定额,m3/亩;h0 ——插秧时田面所需水深,mm;S1 ——泡田期渗漏量,mm;t1 ——泡田期的天数,d,e1 —— t1时期内水田田面平均蒸发强度,mm/d;P1 —— t1时期内的降雨量,mm 。

农田水利学必考复习资料

农田水利学必考复习资料

农田水分状况:农田土壤水、地面水和地下水的状况及其相关的养分、通气、热状况。

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水利措施:灌溉措施和排水措施地区水情:主要指地区水资源的数量、分布情况及其动态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的措施:蓄水保水措施和调水、排水措施淤灌工程(概念):引洪淤灌的优点:改良盐碱地,提高土壤肥力第一章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以重量百分数表示(重量/%):100%100%=⨯=⨯原土壤重-烘干土重水重土壤含水量烘干土重烘干土重以容积百分数表示(容积/% ):100100100⨯⨯⨯⨯⨯水分容积水分重量/水分密度土壤含水量=%=%土壤容积烘干土重/土壤容重水分重量 =%土壤容重烘干土重 =土壤重量含水量土壤容重田间持水率(概念):(理论上)灌水两天后土壤所能保持的含水率///(实际上)指土壤不受地下水影响所能保持水分的最大数量指标,使土壤对作物有效水的上限。

土壤水分入渗规律:1) 当入渗前土壤的初始含水率很小时,地面维持有薄水层的初始入渗速度很大,地面处的土壤含水率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接近于土壤的饱和含水率。

2) 随着入渗时间的延长,由于入渗路径加长,从地面到入渗锋面的水势梯度逐渐减小,所以入渗速度也不断地减小,最后趋于一稳定值,它接近于土壤的渗透系数K 。

凋萎系数:作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其数量包括全部的吸湿水和部分薄膜水 它是作物可利用水量的下限,可用吸湿系数的1.5~2.0倍代替凋萎系数,也可通过实测求得.第二章作物需水量:生长在大面积上的无病虫害作物,土壤水分和肥力适宜时,在给定的生长环境中能取得高产潜力的条件下为满足植株蒸腾、棵间蒸发、组成植株体所需要的水量。

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作物需水量的表示方法):植株蒸腾 棵间蒸发 深层渗漏或田间渗漏 地表径流 组成植株体的一部分 作物耗水量,简称耗水量:就某一地区而言,指具体条件下作物获得一定产量时实际所消耗的水量。

需水量与耗水量的区别与联系:需水量是一个理论值,又称为潜在蒸散量(或潜在腾发量),而耗水量是一个实际值,又称实际蒸散量。

农田水利学复习提纲(终极版)

农田水利学复习提纲(终极版)

农田水利学复习提纲〔终极版〕一、题型 (1)二、名词解释 (1)三、各章节重点 (2)四、习题汇总 (10)一、题型名词解释、选择、判断、简答、计算二、名词解释〔按拼音排序〕SPAC系统:田间水分运动是在水势梯度的作用下产生的,各环节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为了完整地解决农田水分运动问题,必须将土壤-植物-大气看作一个连续体统一考虑。

这一连续体即为SPAC系统。

参照作物需水量ET0:是指土壤水分充足、地面完全覆盖、生长正常、高矮整齐的开阔矮草地上的蒸发量,一般是指在这种条件下的苜蓿草的需水量而言。

承泄区:指位于排水区域外,承纳排水系统排出水量的河流、湖泊或海洋等。

大田蓄水能力:指田块内部拦蓄雨水能力的限度。

地下水临界深度: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为了保证土壤不产生盐碱化和作物不受盐害所要求保持的地下水最小埋藏深度。

其大小与土壤质地、地下水矿化度、气象条件、灌溉排水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有关。

凋萎系数:使植物发生永久凋萎现象时土壤的含水率。

灌溉定额: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灌溉设计保证率:是指灌区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一般以正常供水的年数或供水不破坏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数表示。

灌溉设计保证率是指灌区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实际灌入农田的有效水量和渠首引入水量的比值。

灌溉制度:指作物播种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

灌水定额:一次灌水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

灌水率: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灌溉的净流量,又称灌水模数。

方案湿润层:通常以作物主要根系吸水层作为灌水时的土壤方案湿润层。

加大流量:灌溉工程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难以准确估计的附加流量,把设计流量适当放大后所得到的平安流量。

抗旱天数:是指灌溉设施在无降雨情况下能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天数。

临界不冲流速:在稳定渠道中,允许的最大平均流速成为临界不冲流速,简称不冲流速,最小平均流速称为临界不淤流速,简称不淤流速排涝模数:单位排水区域面积上的排涝流量排涝水位:排水沟宣泄排涝设计流量时的水位。

农田水利学复习资料

农田水利学复习资料

农田水利学复习资料第一篇:农田水利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农田水利:为防治干旱、渍、涝和盐碱灾害,对农田实施灌溉、排水等人工措施的总称。

2、农村水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与农民生活条件服务的水利措施。

3、农田水分状况:农田中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的状态、变化规律及对作物生长影响的总称。

第二章灌溉用水量第一节农田水分状况1、土壤水的分类:吸着水(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重力水2、凋萎系数:植物开始发生永久凋萎时土壤含水率,也称凋萎含水率或萎蔫点。

田间持水量:农田土壤某一深度内保持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的最大含水量。

3、区别涝灾和滞害:涝灾:降水过多形成田面积水并危害作物正常生长的灾害。

渍害:地下水位过高、土壤过湿而危害作物正常生长的灾害。

第二节作物需水量1、农田水分消耗的3条途径:1.植物蒸腾2.株间蒸发3.深层渗漏(田间渗漏)3个方程式:植物蒸腾量+株间蒸发量=腾发量=作物需水量水田:作物需水量+渗漏量=田间耗水量旱地:作物需水量=田间耗水量2、需水临界期:作物全生育期中因需水得不到满足时最易影响生长发育并导致最大减产的时期。

3、α及k值法的适用条件及应用:(1)“α”值法(以水面蒸发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基本公式:ET=αE0或ET=aE0 +b 式中:ET ——某时段内的作物需水量,mmE0 ——与ET同时段的水面蒸发量,mm;一般采用80cm蒸发皿的蒸发值。

α——需水系数或称蒸发系数,为需水量与水面蒸发值之比值。

a,b——经验常数。

应用于我国水稻地区(2)“K ”值法(以产量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基本公式:ET=KY或ET=KYn+c 式中:ET——作物全生育期内的总需水量,m3/亩;Y——作物单位面积产量,kg/亩;K——以产量为指标的需水系数,对于ET=KY公式,则K代表单位产量的需水量,m3/kg;n、c ——分别为经验指数和常数。

应用于因缺水而影响高产的旱作物第三节作物灌溉制度1、灌溉制度:按作物需水要求和不同的灌水方法制定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的总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①总量大,人均少②时间分布不均衡③空间分布不均衡④水土资源不匹配 农田水利:为防治干旱、渍、涝和盐碱灾害,对农田实施灌溉、排水等人工措施的总称。

灌溉: 按照作物生长的需要,利用水利工程设施将水送到田间,以补充农田水分的人工措施。

农田排水: 将农田中过多的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排除,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关系,以利于作物生长的 人工措施。

农田水利学: 是一门研究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来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及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以消除水旱灾害, 合理而科学地利用水资源,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科学。

灌溉分区 :①常年灌溉带②不稳定灌溉带③水稻灌溉带农田水分状况: 指农田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多少及其在时间上的变化。

土壤水: 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过渡环节;存储的水随大气降水或灌溉补给增加;通过蒸发蒸腾的消耗而减少;在土壤中存储之外的剩余水经向下渗漏或形成地表径流而排出。

土壤水按其形态分: 1、 汽态水:2、 吸着水:3、毛管水: 形式间并无严格的分界线,其所占的比例与土壤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温度有关 存在于土壤空隙中的水汽,利于微生物活动,数量少,忽略。

①吸湿水:分子力、紧紧束缚在土粒表面、不能在重力和毛管力作用下移动、分子状态水 ( 吸湿系数: 吸湿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②薄膜水:分子力、束缚在土粒表面、可沿表面移动但不能脱离土粒表面、液态水膜(最大分子持水率: 膜状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 在毛管作用下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水分 ,或在重力作用下不易排除的水分中超出吸着水的部分① 上升毛管水: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升的水分 ② 悬着毛管水:不受地下水补给时,上层土壤由于毛细管作用所能保持的地面渗入的水 (土壤储存水的主要形式) 土壤中超过田间持水率的那部分水;重力水以深层渗漏的形式进入更下的土层或地下水;旱地应避4、重力水: 免深层渗漏,防止水的浪费和肥料的流失;水田保持适宜的深层渗漏是有益的,增加根部氧分,有利于根系发育 田间持水率: 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

在生产实践中常指灌水两天后土壤所能保持的含水率 土壤水按其对作物的有效性分: 无效水、有效水和过剩水(重力水) 1)吸着水紧缚于土壤表面,低于吸着水的水分为无效水 2) 重力水在无地下水顶托的情况下,很快排出根系层;在地下水位高的地区,重力水停留在根系层内时,会影 响土壤正常的通气状况,这部分水分有时称为过剩水3) 在重力水和无效水之间的毛管水,容易为作物吸收利用,属于有效水 4)一般常将田间持水率作为重力水和毛管水以及有效水分和过剩水分的分界线 凋萎系数: 当土壤含水率降低至吸湿系数的 1.5-2.0 倍时,就会使植物发生永久性凋萎现象,这时的含水率烘干测定法: 1、仪器设备:土钻、铝盒(已知重量和编号) 、烘箱、剖面刀和电子天平(或分析天平) 2、操作步骤:仪器准备——取土——称重——烘干——称重——计算 三水转化过程: (地面水、土壤水、地下水) (1)地下水位埋深较大 (2)地下水位埋深较小 农田水分状况的调节措施: 1、 水分过多: 2、 水分不足: 3、 调节措施: 降雨量过多 降雨量不足 1)干旱— :降雨(灌水)-地面水入渗-表层逐渐饱和—下层土壤含水量相加 降雨停止后-超出田持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土壤水分再面分布:当地面水补给土壤的数量超过原地下水位以上土层的田间持水能力,造成地下水位上升 盖--用麦桔、地膜覆盖阻止土壤蒸发④化学抗旱 2) 涝害 3) 渍害 4) 洪灾 ; 河流湖泊水浸入农田 ;地形低洼,地下水位上升 ;过流不畅(涝害、渍害、洪灾) ;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大量流失 ;土壤保水能力差水分大量渗漏 ;蒸发量大(干旱) 农田水分不足:①灌溉--主要措施②疏松土层--减少叶面蒸腾 --切断毛细管,减少土壤蒸发③地表覆 降水过多,积水难排,造成灾害:①开挖排水河道, 土壤长期过湿,危害作物生长:①开挖田间排水沟, 河湖泛滥而形成的灾害:①整治排洪河道,兴算修水库,加固堤防等 修建排涝闸、站等防止过量灌溉等 旱:农田水分不足,造成植物根系吸水不足以致破坏了植物体水分平衡和协调的现象 涝:农田水分过多,如果是由于降雨过多,稻田淹水过深,造成农业欠收的现象 渍:由于地下水位过高或土壤上层滞水,因而土壤过湿,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导致农作物减产或失收的现象洪:因河湖泛滥而形成的灾害 农田水分消耗的主要途径: 植株蒸腾、株间蒸发、深层渗漏 植株蒸腾: 指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入体内的水分, 通过叶片的气孔扩散到大气中去的现象 片—大气) 株间蒸发: 指植株间土壤或田面的水分蒸发。

株间蒸发和植株蒸腾都受气象因素的影响, 加,株间蒸发因植株造成的地面覆盖率加大而减小。

(植株小—蒸发大、蒸腾小;植株大—蒸发小、蒸腾大) 深层渗漏: 旱田中由于降雨量或灌溉水量太多, 使土壤水分超过了田间持水量, 向根系活动层以下的土层产生渗 漏的现象,一般容易造成水分养分的流失。

田间渗漏: 水稻田的渗漏。

水稻田经常保持一定的水层,经常产生渗漏,且数量较大。

地下水位高且排水不畅, 土壤中氧气不足,容易产生硫化氢、氧化亚铁等有毒物质,影响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

稻田可以有适当的渗 漏量,但不宜过大。

作物需水量: 又叫腾发量,是腾发消耗的水量。

腾发: 植株蒸腾和株间蒸发合称 作物需水量的意义: ①农业用水重要组成②国民经济中耗水最主要部分③灌排工程规划设计和管理的依据 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 作物需水量的计算方法: 直接计算需水量的方法: 原理: 选择几个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 再根据试验观测资料分析这些主要因素与作物需水量之间存在的数 量关系,最后归纳成某种形式的经验公式,得出经验公式:1、以水面蒸发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 a 值法或蒸发皿法)2、以产量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 (简称“ k 值法” )3、以多种因素为参数的经验公式: 水面蒸发+产量 水面蒸发+土壤含水率等 通过潜在腾发量计算作物需水量的方法:(间接法)原理:先计算参照作物需水量,再计算实际需水量1、参照作物需水量 ET 0 :是指土壤水分充足、地面完全覆盖、生长正常、高矮整齐的开阔矮草地上的蒸发量, 一般是指在这种条件下的苜蓿草的需水量而言。

主要受气象因素有关。

参照作物是全球统一的, 因此 ET 0 的计算 只与气象因素有关,它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大气蒸发能力的影响。

2、计算参照 (潜在)腾发量的方法: (彭曼公式)3、实际需水量的计算灌溉系统: 是指从水源取水、通过渠道(管道)及其附属建筑物(管件)向农田供水、经由田间工程进行农田灌 水的工程系统(水源工程、输配水工程、田间工程)灌溉水源: 是指天然资源中可用于灌溉的水体,有地面水和地下水两种形式,地面水是主要形式。

① 地面水:包括河川、湖泊径流、以及在汇流过程中拦蓄起来的地面径流。

② 地下水:一般是指潜水和层间水,潜水又称浅层地下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雨,埋藏较浅,便于开采 地下水资源类型与特点: ①地下水: 埋藏在地面以下的地层裂隙、 孔洞等孔隙中的重力水②含水层: 蓄积地下水 的上述土层和岩层③不透水层: 由粘性土质或整块岩石构成地下水不容易通过的岩层 (不透水层和含水层都不是 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地下水分为:①孔隙水(潜水、层间水)②裂隙水③溶洞水 孔隙水: 存在于松散岩层孔隙中的地下水,分为潜水和层间水潜水: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特点:①具有自由水面,主要补给来源大气降水② 也可地表水补给, 水位、 水量取决气候条件和水文状况③雨季潜水位上升, 旱季潜水位下降④潜水位的埋藏分布 与补给区是基本一致的 层间水:埋藏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分无压层间水和有压层间水 无压层间水: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内,如重力水未完全充满,地下水仍具有与潜水相通的自由水面,地下 水的运动性质与潜水完全相同 有压层间水: 在含水层完全充满水, 并在压力水头作用下, 使上下隔水层都承受压力的层间水压力水头取决于补 给区的地面高程与排泄区的高程裂隙水: 地壳上坚硬的岩层亦称基岩, 基岩在其发育的过程中由于风化作用、 构造作用或成岩作用形成了纵横交土壤水分—根系—叶 但蒸腾因植株的繁茂而 ①气象条件②土壤特性③作物特性④农业技术措施1、 直接法——田间试验直接测定,方法简易2、 间接法——先计算参照作物需水量,再计算实际需水量,理论上较完备 直接法)错的裂隙,贮存和运动在基岩裂隙中的地下水称裂隙水。

裂隙水可能是有压的承压水,也可能是无压的潜水,这 主要视补给、排泄条件和岩层的构造而定溶洞水: 由于水的作用,使石灰岩,白云岩等可溶性岩层受到侵蚀,并溶蚀成宽大的裂隙和体积不等的洞穴。

埋 藏在这些洞穴中的水,叫做溶洞水。

溶洞水有承压的,也有无压的,它多数受大气降水补给, 因而其水量大小 随季节而变。

(裂隙水和溶洞水是岩石地层地下水源的主要形式) 地下水分布:①山前冲积洪积扇和平原地区一潜水和承压水②山区、基岩裸露一裂隙水和洞溶水③ 山区丘陵及黄土塬边沟谷处—泉泉: 分上升泉和下降泉;排泄承压水水流具有一定压力能自动喷出者称为上升泉;排泄潜水者称为下降泉 地表取水工程:1、 无坝取水方式:水位、流量满足灌溉要求特点:引水口一般距灌区较远,引水干渠常有可能遇到难工险段组成: 进水闸、冲沙闸和导流堤2、 有坝取水方式:河流水源虽较丰富,但水位较低 特点:引水口距灌区较近,可缩短干渠线路长度,减少工程量,便于枯水期引水,增加了拦河坝工程 组成:拦河坝(闸) 、进水闸、冲沙闸及防洪堤3、 抽水取水方式:河流水量比较丰富,但灌区位置较高,修建其他自流引水工程困难或不经济时 特点:干渠工程量小,但增加了机电设备和年管理费4、 水库取水方式:河流的流量、水位均不能满足灌溉要求时,必须在河流的适当地点修建水库进行径流调节 特点:充分利用河流水资源,利用率高于其他取水方式;工程较大,且有相应的库区淹没损失地下取水工程:1、垂直取水工程(管井、筒井)2、水平取水工程(坎儿井、卧管井) 灌溉设计保证率: 指灌区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 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数表示 抗旱天数: 是指灌溉设施在无降雨情况下能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天数; 标准的一种表达方式;我国小型灌区和农田基本建设规划设计,多以抗旱天数作为设计标准。

灌水方法的分类:1、全面灌溉:①地面灌溉(畦灌、沟灌、漫灌、淹灌)②喷灌2、局部灌溉:①滴管②微喷灌(是否湿润整个农田、水输送到田间的方式、湿润土壤的方式) 地面灌溉: 水从地表面进入田间并借重力和毛细管作用浸润土壤的灌水方法,或称为重力灌水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