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合集下载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和企业界的一种重要合作方式。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对于促进教育教学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加强沟通与合作校企合作的首要任务是加强沟通与合作。

教育机构和企业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座谈会、研讨会等活动,搭建平台,促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建立校企合作的联络机制,设立专门的对接人员,负责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和困难。

只有通过加强沟通与合作,双方才能真正了解对方的需求和期望,进而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二、制定合理的合作计划校企合作需要制定合理的合作计划。

教育机构和企业可以共同确定合作的目标、内容和时间,明确各自的责任和权益。

合作计划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既要符合教育机构的教学安排,又要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通过制定合理的合作计划,可以提高合作的效率和效果,实现优质的教学资源与实践机会的共享。

三、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校企合作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教育机构和企业可以共同制定合作的管理规定和流程,明确合作的评估和监督机制。

同时,建立合作项目的档案和数据库,及时记录和总结合作的经验和成果,为今后的合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可以确保合作的规范性和持续性,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四、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校企合作需要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

教育机构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引入企业导师参与教学,提供实践机会和实习岗位。

同时,企业可以提供给学生就业岗位、实习机会和职业发展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和就业机会。

通过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可以使教育教学与产业需求更好地对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五、加强成果转化与共享校企合作需要加强成果转化与共享。

教育机构和企业可以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探索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同时,建立知识产权的管理机制,保护创新成果的合法权益。

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模式探索

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模式探索
力 的 关键 ,是提 高高 等职 业 院校 软 实 力 的有 力保 障 。
关 键 词 :高职 院校 校 企合 作 体 制 机制 建 设模 式

合 作 办 学 软实 力 ,指 明 了一 条 艰 苦 的再 建之 路 。
教 育 部 、财 政 部 为 贯 彻 落 实 《 家 中 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国 发展 规 划 纲 要 ( 0 0 2 2 年 ) 》 ,进 一 步 推 进 “ 2 1— 0 0 国家 示
提 高合理 利用 与支 配各类 资源 的能 力;训 练学 生优化 的思 维方 认 证 后设 备 后 半生 管 理水 平 也 没有 完 善 。只 有校 企 结合 之 路 通 过 在 设 备 技 能 训 练 的 教 材 使 用 了 “ 5- 准 化 操 作 开 始 ,今 后 还有 大 量 工作 如 :在 修 改课 程 设 置 、制 定考 核 标 9" 标 文 件 ”后 , 学 生 的 “ 全 生产 意 识 ” , “ 准 实 际 操 作 能 准 、 互聘 师 资 、定 向实 习培 养 双师 型 教师 、 企业 参 与学 校 教 安 标 力 ” , “ 规模 生产 观念 ”普 遍 提升 。例 如 : “ 备 安全 使 学 改 革评 价 等方 面 全 面展 开 合作 。 大 设 用 标准 操 作 程序 ”严 谨 、规 范 ,确 实可 以提 高学 生 掌握 操 作
校企合作 I O PR TO R EAIN C
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建设模式探索
文/ 戈平 许 胡 亚 春
摘 要 : 高职 学 院 实 施 校 企合 作 体 制 机 制 建 设 是 教 育 部 校 企 合 作 体 制 机 制 建 设 ,政 策 支 持 与投 入环 境 建 设 , 专 业
提 出的 重要 建 设任 务 。明 确校 企合作 体 制 机 制建 设 目标 ,探 建 设 与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改 革 ,师 资 队伍 与 领 导 能 力 建 设 , 社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
( 上接第 2 2 2页 )
规 范 学生 的行 为和 思想 , 使其 更加符 合社 会 的需要 。 4 . 2 将 法德 结合教 育 与学校 的教 学活 动相 结合
育 思想 贯彻 到具体 的工作 中去 。 要 组织 中心 教研组 对 法德 结 合 教育 方式 和 思想进 行 学 习 : 组 织教 师对法 德结 合 教育
高职 院校校企合作长效 机制的构 建
李文艳 徐 海芳 赵 文成 陈艳 华
摘 要: 校 企 合 作 是 高 职 院校 与企 业 之间 实现 资 源 共 享 、 优 势 互 补
以及 互 利 共 赢 的最 有 效模 式 。 但是, 从 目前 我 国校 企合1 发达 国家校 企 合作 的经验 借鉴 国外校 企 合作 的 发展 时间较 长 , 对校 企 合作 的研 究较 来 看, 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 还 没 有 建 立起 真 正 有 效 的 校 企 合 作 机 制 。 为成 熟 , 许 多 国 家制 订 了职 业 教 育 的相 关法 律 法 规 , 从 政 本 文从 发 挥 政 府 引 导作 用 、深 化 高 职 院 校校 企 合作 办 学体 制 机 制 改 府 制度 的层 面 保证 了校 企 合作 的 顺利进 行 ; 成 立专 门 的组 革 .调 动 企 业 积 极 参 与 高职 院校 人 才培 养 全 过 程 等 三 个 方 面 阐 述 了 织 管理 机 构 , 如美国、 澳 大利 亚 等 在 国 家层 面 成 立 了相 应
组 织 课堂 教 学对于 大 学生来 说 , 是 接 受法德 结 合教 育 的方 法与理 论 进行 研 究 ;加 强 法德 教育 的宣传 教育 工 作 ; 最直 接 的途径 。 这种 形式 一 方面 能够 将学 生集 中起来 , 集 加 强 校 内 的 网络 舆 情监 控 , 引导 正 确 的 网络 秩 序 ; 加 强法 体灌输 或传 递 知 识 , 另 一 方面 可 以在 实时互 动 中 为学生 答 德 结合 教育 的统 战工作 。 疑解 惑 。学校 要 充 分利用 课 堂渠道 , 使学 生在 接 受 了课 堂 5 结语 教育 之 后能够 对法律 与道 德 的认识 更加 深刻 。 随着 大学 生数 量 的增 加 , 大学 生 素质 问题 成 为 了社 会 4 . 3 将 法德 结合 教育 渗透到 社会 实践 中 关注 的重 点 , 加 强 大学 生 思想 政治 教育 成 了重 中 之重 。思 法律 和道 德是具 有 实践性 的。法律 与道德 是 比较特 殊 想教 育 中加强 法律 教 育 与政治 教 育相 结合 , 是 提 高大 学生 的一 种 社会精 神 , 其 特殊 性主 要体 现在 能够 以实践 形 态存 综合 素质 的有效 手段 。高校 法律教 育 与道德 教育相 结 合 对 在。这就 要 求 , 大学 生在 接 受了法律 与 道德教 育 之后 , 不仅 于 政治 、 经济 与 大学 生个人 素质 都 有着 重 要 的意 义。 学校 要 掌握 法律 知识 和道 德体 系 , 也要 具 有高 尚 的道德 理 想和 要加 强 对 这 方面 的重 视程 度 ,必须 采 取 科 学 的方 法和 措 法理 意识 , 更要拥 有在 实际生 活 中运 用法律 与 道德 的实践 施 , 推 进大 学生 法德 结合 教育 的发展 。 能力 。 社会 实践 是一 种课 堂 教育 的延 伸 , 可 以使理 论在 实 参考文献 : [ 1 】 徐承 英. 试 论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实践 教 学【 J ] . 黑 龙 江 高 教 研 际 中得 到应 用 , 这也 是法 德结 合 教育 的一 个重 要途 径 。但 究, 2 0 1 0 ( 0 5 ) . 如今 , 各 高校 的思 想 政治 教 育 主 要依 靠理 论 的传 输 , 与 实 【 2 】 张淑春 . 高校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实践 教 学长 效 机 制 的 构 建 【 J ] . 学 践脱 节 , 这 对于 学生 法律 意 识和 道德 观念 的培 养 都是 极 为 校 党建 与思 想教 育 , 2 0 1 0 ( 1 O ) . 不利 的 。 所以, 对于 大 学生 的法德 教育 进行 结合 , 必须 将课 【 3 】 李春 晖. 高校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实 践 教 学 存 在 的 问题 及 对 策 【 J 】 l 堂 延伸 到实 际生 活中去 。 学校 党 建 与 思想 教 育 , 2 0 1 0 ( 0 5 ) . 4 , 4 法德 结合 教育 的具体 实践 【 4 】 单 玉 龙.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和途径探 究[ J 】 . 赤 峰 学 院 对于 校 方 , 要将 大学 生 思想 政治 教育 中 的法德 结 合教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科 学 版) , 2 0 1 0 ( 0 1 )

校企合作建设方案

校企合作建设方案

校企合作建设方案背景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越来越紧密。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深入推进,高校需要与企业紧密联系,共同构建学科特色、创新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卓越平台。

一方面,企业需要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积极参与高校教育体系,并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另一方面,高校需要以企业为依托,推进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培育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双方互动、互利的合作关系,促进高校与企业的发展,加强教育教学的质量,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

方案1.建立高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机制,强化项目合作的推进。

高校和企业联合,制定各种赛事、项目和比赛计划,在学生培养中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融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开展“联合实验室”等联合研究项目。

学校与企业合作成立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共同开展前沿性的研究,优化技术推广效果和产业发展模式,培育人才和与科技研究紧密相关的经济活动,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

3.强化实习基地建设。

学校与企业联合构建实习基地,以帮助学生了解工作环境、接受实际操作训练,提升自身技能和素质,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

4.推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

学校与企业联合推出并完善技术转移及成果推广机制,鼓励和支持学者和企业共同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实现知识的转化和产业化,提高学校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打造产学研融合示范基地。

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融合示范基地,将理论研究、实践教学和产业生产紧密结合,在各方面共同推进教育改革和产业升级。

可行性1.合作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学校和企业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方面拥有各自的优势和资源。

校企合作可以依托高校学科和研究团队的强大技术能力,吸引企业参与带有前瞻性、可行性的科研项目;同时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稳定的高素质人才输出。

2.政策扶持力度强。

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校企合作的政策,为校企合作提供了保障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通过相互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合作开展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活动。

校企合作的建设是推动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建设校企合作体制机制至关重要。

首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需要明确责任主体。

学校与企业作为合作的主体,需要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义务。

学校要重视校企合作工作,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安排专人负责校企合作的协调与推进工作。

同时,企业也要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和就业岗位,并与学校合作开展科研项目。

责任主体的明确可以提高校企合作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需要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学校与企业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渠道,及时了解对方的需求和资源。

可以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网站或平台、举办校企合作交流会等形式,促进信息的共享和沟通,增强双方合作的互信和合作意愿。

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设可以提高双方的合作效率,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第三,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需要建立合作机制和项目管理制度。

学校与企业合作可以分为多种形式,如产教融合、科技合作、创新创业等。

校企合作合同和项目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明确合作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表,并规范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合作机制和项目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合作效率,保障合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需要激励机制的支持。

学校与企业合作需要双方都能够从中获得实际的利益和回报。

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人才培养等形式获取经费支持和技术支持。

企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获取更好的人才和科技创新成果。

激励机制的建设可以增强双方的合作热情,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第五,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需要培养合作人才。

学校与企业合作需要有专门的合作人才来推动和管理。

学校可以通过培训、选拔等方式,组织教师和管理人员参与校企合作工作。

企业也可以通过培训和选拔,选拔合适的人员来参与校企合作。

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方案

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方案

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方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以及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等文件精神,学校继续坚持国有公办行业管理的办学体制,积极探索和完善由学校、行业、企业等单位共同参与的理事会体制的职业教育集团管理模式,构建校院合作的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进一步促进校院(企)深度合作,实现多元共建,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学校将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体质改革。

一是简政放权,促进学校管理重心下移。

扩大系部自主权,强化系部办学的主体地位,逐渐形成系部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良性机制。

二是激发活力,进行人事制度改革。

稳步推行定编定岗工作,建立岗位分类分层管理模式和动态以调整机制,岗位与业绩相结合的人才评价机制以及绩效工资运行机制。

三是促进学生发展,实行学分制改革。

制定适应学分制改革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

形成按学年注册、按学分选课、按学分毕业的管理模式。

一、建设基础(一)建设背景按照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部署,依据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院校主体、企业参与、科研推进”的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完善校企合作组织架构,在资源共享、专业共建、人才共育、就业共担、教学研基地建设、订单培养、专升本对口贯通、国际交流等方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构健“政行校院(企)多方参与,多元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经验与特色1.校院(企)合作,协同育人,产教融合不断深化近年来,学校深入贯彻国家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积极联合政府机构、行业、医院、制药企业、科研机构、医学院校、国外医疗单位等300余家单位,于2013————2017年成立了“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和“山东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实现了政、行、企、科研机构、中高职及本科院校等多元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的突破。

通过完善校院(企)合作理事会制度,使成员单位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校企合作的机制建设》

《校企合作的机制建设》

《校企合作的机制建设》《校企合作的机制建设》指的是在高等教育或职业教育中,为了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而建立的一套合作机制和运作模式。

这种机制建设旨在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组织机构建设:建立校企合作工作领导组织机构,确保校企合作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落实。

2.合作协议签订:学校与企业之间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内容、合作方式、合作目标等。

3.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根据企业需求和市场变化,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4.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利用企业资源,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体验。

5.双师型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6.学生管理与就业指导:建立学生实习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实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提高学生实习质量;同时,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7.合作项目研发:鼓励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开展科研项目,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8.校企文化交流:通过举办企业文化讲座、校园招聘会等活动,促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交流融合。

9.质量保障与评估:建立校企合作质量保障体系,定期对合作项目进行评估和反馈,确保校企合作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10.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争取政府政策支持,为校企合作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校和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

通过这些机制的建设和实施,校企合作可以更加深入和有效地进行,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企业发展,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共赢。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成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指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机制与体制。

本文将从机制建设、模式选择和优势挖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机制建设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是校企合作的基础,包括政府、学校和企业三个主体的合作机制。

在政府方面,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职业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提供专项拨款、设立奖励机制等,推动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

在学校方面,应建立校企合作的组织架构,设立专门的校企合作部门,负责合作项目的推进和管理工作。

在企业方面,应成立企业导师团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等,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和就业机会。

二、模式选择校企合作的模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模式。

目前常见的合作模式有“订单式”合作、“集团化”合作和“专业型”合作三种。

订单式合作是根据企业需求,聘请专业人员去企业中开展培训,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集团化合作是指由一家大型企业牵头,与多所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专业型合作是指职业学校与一家或几家企业在特定领域开展专业化的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三、优势挖掘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具有许多优势,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优势和学校的教育优势,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首先,企业可以提供先进的生产设备、技术和管理理念,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次,学校可以提供系统的教育培训,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满足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再次,校企合作可以增加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与融合,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最后,校企合作可以提高就业率,增加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为企业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持。

总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机制和体制。

通过加强机制建设、灵活选择合作模式和发挥优势,可以有效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校企合作组织机构

校企合作组织机构

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学院形成院、系、专业三级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在校企合作委员会下增设体制机制建设工作委员会和系企合作专业建设理事会(简称系企合作理事会),调整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按照专业和专业群建设需要,成立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

其组织架构如下图:校企合作委员会由顾问单位、理事长单位、副理事长单位和理事会成员单位组成。

校企合作委员会理事长由学院院长担任,副理事长由理事长提名,经委员会大会表决后产生。

秘书处设在学院校企合作处,秘书长由该处负责人担任;体制机制建设委员会由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学院和行业企业相关领导组成,主任由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学院有关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企业与学院专家组成,主任由学院院长或分管院长担任;系企合作专业建设理事会由系领导、行业领导、相关企业负责人、专业带头人组成,理事长由系主任担任;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由系负责人、行业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组成,主任由系负责人担任。

一、校企合作处工作职责1、校企合作方面的制度建设。

2、制定全院校企合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3、督促、检查各教学系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4、组织引进企业,组织实施学校投资额度较大及跨系(部门)的校企合作项目。

5、协调各系对学院已有合作企业间的资源共享。

6、研究并推广适合我院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7、校企合作合同管理。

部门负责人:田平联系电话:8126002二、教学系校企合作负责人工作职责1、制定本系的校企合作工作计划和总结。

2、按学院要求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3、组织实施本系的产学合作项目。

4、配合校企合作处完成院级校企合作项目。

5、开发新的校企合作企业、维持与已有校企合作单位的良好关系。

6、配合校企合作处完成全院校企合作方面的评价、资料归档及管理。

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

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

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教育也进入了新的时期。

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是当前教育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和校企合作制度建设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

目前,我国教育体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资源不均衡,课程设置单一,教学方式传统等。

因此,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是解决这些问题并推进教育发展的关键。

首先,需要深化教育,打破教育行政化束缚,推行校长和教师的职务任免制度,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其次,要加强教育评价体系建设,实施绩效评估制度,促进学校内部竞争和外部评价的有效结合,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

此外,还应加强多元评价的推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后,要加强教育投入和管理,保障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优化教育经费的使用结构,推动教育设施和师资的优化配置,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

为了推进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具体举措。

首先,要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支持力度,提供资金和政策的支持,鼓励学校和企业开展合作。

其次,要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和教育教学,改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

此外,还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评价,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素养。

最后,要建立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和制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促进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是教育的重要方面。

通过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和校企合作制度的建设,可以推动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们应该加大力度,推进这一工作的深入开展。

新时期高校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与完善

新时期高校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与完善

新时期高校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与完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高等教育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变得日益紧密。

高校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和完善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新时期高校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与完善,以期为加强校企合作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一、当前高校校企合作机制的现状分析(这部分内容可以按照当前高校校企合作机制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展开)1. 高校校企合作机制的优点(这里可以列举几个关键点,如促进人才培养与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丰富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手段等)2. 高校校企合作机制存在的问题(这里可以列举几个关键点,如缺乏紧密的合作机制、合作项目不够实际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等)二、新时期高校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方向(这部分内容可以探讨新时期高校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重点和方向)1. 加强合作机制建设(这里可以提出完善合作机制的关键点,如建立稳定的合作框架、制定明确的合作协议、加强沟通与协调等)2.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这里可以提出如何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措施,如共同研究项目、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教师兼职企业等)3. 高校校企合作实践的改革与创新(这里可以提出如何改革和创新高校校企合作实践的方法,如开展跨领域的合作项目、探索新的合作模式等)三、新时期高校校企合作机制的完善路径(这部分内容可以提出新时期高校校企合作机制的完善路径和具体措施)1. 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这里可以提出政府应加大对高校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力度,为合作提供有力保障)2. 建立健全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这里可以提出建立健全的评价和激励机制的方法,如制定校企合作项目的评价指标、设立奖励与激励措施等)3. 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设置的优化(这里可以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优化专业设置的关键措施,如增加企业背景教师的比例、优化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的匹配等)四、完善高校校企合作机制所面临的挑战(这部分内容可以分析完善高校校企合作机制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1. 体制机制不顺畅(这里可以分析体制机制不顺畅所带来的问题,并提出如何应对,如改革行政体制、优化学校管理机制等)2. 标准和规范缺失(这里可以分析标准和规范缺失所带来的问题,并提出如何应对,如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合作规范等)五、结论与展望(这部分内容可以对全文作一个总结,并对未来高校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与完善提出展望)通过对新时期高校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与完善,能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融合,为高等教育培养实践型人才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校企合作模式与机制

校企合作模式与机制

校企合作模式与机制探析一、校企合作模式、机制的基本内涵模式是指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

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那就是模式。

我国学者查有梁先生在《教育建模》一书中,从模式论的高度对什么是模式给出了一个全面的定性叙述:“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与科学思维方法。

”校企合作,作为区别于学校本位模式、企业本位模式和社会本位模式的第四种职教发展模式,是基于市场和社会需求为目标导向的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它实际上指的是职业教育为满足企业人才质量需要而进行的可以效仿的实践办学的一种发展样式,是在社会教育和培训合格劳动者的目标下,开展的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服务部门等校外机构之间合作的标准样式。

校企合作模式的本质在于把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良性互动,形成“双赢”局面;其核心是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双向参与;实现的目标是增强学校的办学效益和企业的人才竞争优势,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生物学和医学通过类比借用此词,指生物机体结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其间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相互关系。

现已广泛应用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指其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

在任何一个系统中,机制都起着基础性的、根本的作用。

理解机制这个概念,最主要的是要把握两点。

一是事物各个部分的存在是机制存在的前提,因为事物有各个部分的存在,就有一个如何协调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是协调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一定是一种具体的运行方式,也就是说,机制是以一定的运作方式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使它们协调运行而发挥作用的。

例如,竞争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制约机制等。

机制的建立,一靠体制,二靠制度。

这里所谓的体制,主要指的是组织职能和岗位责权的调整与配置;所谓制度,广义上讲包括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以及任何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

也可以说,通过与之相应的体制和制度的建立(或者变革),机制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体现。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

作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版专”)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自主、适应需求”的办学模式,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上海市政府指导下,在印刷、出版等行业协会支撑下,组建由出版印刷界知名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理事会,建立政府宏观调控、理事会主导、系部与企业共同实施,行业协会等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融入行业企业、服务社会发展的特色道路。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规范校企合作管理1. 发挥部市共建优势,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学校按照“战略合作、校企一体、产学链接、共建共管”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并进一步完善校、专业群、专业三级校企合作体制.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专业校企合作工作站,从校企合作组织结构、资金和制度保障、政府支持等方面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关系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真正达到校企相互渗透和融合,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局面。

2。

坚持“二+五”原则,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校企合作理事会成员牢牢把握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建设、合作发展、合作研究等关键点,进行实质性合作。

理事会日常运行中坚持“二+五”原则,即“二个建设”和“五个环节”,切实把合作落实到具体的专业和项目上。

“二个建设"是“校企合作理事会科学化机制建设”和“校企合作专业群建设”.通过“二个建设",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一体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力打造出版印刷高端技能型人才。

“五个环节"即:分析校企合作理事会建设的背景和基础;明确理事会建设的指导思想、思路及原则;确立理事会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制定理事会建设的内容和步骤,并组织实施;提供理事会建设的保障措施及预期效果,建成高效运行+关键绩效管理模式的校企合作理事会架构。

校企联动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

校企联动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

校企联动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标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然而,由于现行校企联动体制机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协同程度低、效率不高等,制约了校企联动发展的进程。

为了进一步推动校企联动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其运行效能,特制定本实施方案,旨在优化校企合作模式,完善体制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和步骤。

二、改革内容1. 改善合作环境:建立互信、互利、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是校企联动的基础。

为此,要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加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强双方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动力。

2. 创新合作模式:针对各行业和领域的实际需求,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模式,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机制,促进知识与资源的共享,提升合作效果。

3. 加强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应紧密结合产业需求,共同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企业可提供实训基地、实习机会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

4. 健全激励机制:完善校企联动激励机制,鼓励高校和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

以质量和效益为导向,通过项目评估、科研成果转化等方式,激发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具体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校企合作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校企合作的改革工作,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分工。

2. 搭建平台机制: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提供信息共享、资源对接和项目对接的功能,方便学校和企业合作交流。

3. 建立激励制度:根据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奖励政策和评价标准,激发高校和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4. 完善培训体系: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训机制,为参与校企合作的教师和企业员工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提升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专业素质。

四、实施步骤1. 确定项目组成员:成立校企合作改革项目组,确定相关负责人和成员,明确各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2. 制定具体方案:项目组根据改革目标和需要,制定校企联动体制机制改革的具体方案,明确改革的目标、内容、措施和时间节点。

校企合作问题及解决方案

校企合作问题及解决方案

校企合作问题及解决方案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交流,通过合作共赢,以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校企合作有助于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

同时,也有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然而,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会面临诸多问题,如合作纠纷、资源分配、利益分配、合作机制不畅、信息不对称、沟通协调不畅等问题。

为此,本文将从以上问题出发,针对校企合作所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一、合作纠纷问题1.问题描述:校企合作中往往涉及双方合作协议的签署,如未能明确合作期限、合作内容及分工等事项,容易产生合作纠纷。

2.解决方案:在校企合作开始前,双方应明确合作范围、合作目标、合作内容等,并签署合作协议。

在合作协议中,应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以及解决纠纷的方式和程序。

对于可能发生的纠纷,可以事先约定调解协议或仲裁委员会,以降低合作纠纷带来的影响。

二、资源分配问题1.问题描述:在校企合作中,可能会涉及到资源的分配问题,比如实验室设备、科研人员、资金等资源的利用。

2.解决方案:在合作开始前,双方应明确资源的使用规则、共享机制和利益分配方式。

可以通过谈判或签署协议的方式,明确资源的使用范围和对应责任。

同时,可以建立资源共享和利益分配的机制,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共享,以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三、信息不对称问题1.问题描述:在校企合作中,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双方对对方的需求、能力、资源等情况不够了解,容易导致合作效果不佳。

2.解决方案:双方应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建立起长期合作的信任和合作关系。

学校可以通过相关调研和问卷调查,了解企业的需求和期望,根据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等工作。

企业也应主动向学校传递信息,包括技术需求、行业发展动态等,以促进合作双方的信息对称。

四、合作机制不畅问题1.问题描述:在校企合作中,由于双方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不同,可能会导致合作机制不畅,影响合作的高效进行。

基于职教集团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新举措

基于职教集团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新举措

摘要: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成熟,高职教育的办学格局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特点,高职教育目标与社会需求的联系性也越来越强。

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职业人才,高职教育必须积极改革创新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健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本文以江苏省无锡立信专业学校为例,研究和探讨了基于职教集团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对策,为校企合作办学提供了良好借鉴。

关键词:职教集团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创新发展对策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其教育体制改革也进一步深化。

高职院校为抓住机遇,积极与市场接轨,不断提升其办学层次和质量,将校企合作引入办学领域,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建设。

目前,从总体来看,我国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建设上成效显著,但仍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

本文仅以江苏省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我国当前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推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建设的良性发展。

1校企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江苏省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依托职教集团建立起来的高职院校,创办于1982年,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办学历史,是国家批准的首批重点职业学校,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的职业人才,为推动江苏省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目前,江苏省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已经与50多家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其自主创新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但与此同时,在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观念层面存在问题1.1.1企业热时学校冷。

目前,随着我国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不断发展成熟,校企合作的途径与模式也越来越丰富,主要包括“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共建实习就业基地、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校企股份合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1.建设背景
创新紧密合作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是学院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迫切要求,是珠三角轨道交通及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激发企业参与合作动力、增强办学活力、实现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建设基础
移交广州市政府管理五年来,学院发挥行业背景深厚和政府支持重视的双重优势,坚持借外力壮实力、联企业强内涵的发展路子,积极与行业企业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及学生就业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1)校企携手育人基础优
联合广铁集团、广州地铁等企业成立28个专业指导委员会,近三年来,共同实施教学及考核、共同管理,为广铁集团、省铁投、广深港地铁等企业订单培养学生3270人。

中铁电气化局捐赠价值78万元的DA8型电气化轨道作业车共建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个;文舟公司、鸣虹酒店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学院设50万元“文舟”奖学金、“鸣虹旅业奖学金”等。

校企合作育人呈现良好局面。

(2)合作办学机制绩效佳
2009年,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学院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校企合作在广州花都区“粤宝丽工业园”共建工学结合基地,紧密联系毗邻基地的广州铁道车辆厂,开展先进制造业和应用电子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培训,合作办学模式与成效得到省、市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

2008年着手筹建“广州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按照做实为主的原则,广泛联系行业企业,现有广铁集团、广州地铁等92家规模企业签约加盟,为紧密合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3)市政府支持校企合作力度大
市政府对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制定了贯彻实施方案,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支持力度。

2009年,市政府拨资金、出政策支持学院以
设备和师资等办学资源与花都企业共建花都工学结合基地;2010年市政府又积极向教育部申报建设“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把建立校企紧密合作长效机制作为重要内容,营造有利于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区域政策环境。

(二)建设目标与思路
联合广铁集团、广州地铁、粤宝丽企业集团等具有良好合作育人基础的行业企业,校企共建多种形式企业冠名的4个合作学院,实行董事会管理机制。

联合120余家企业组建轨道交通职教集团,实行理事会管理机制。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建立在企业获利中求学院发展的紧密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政、校、企紧密合作,建立合作学院。

以缔结协议、制定章程为纽带,分年度与合作基础良好的花都区企业共建机械与电子学院、与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共建机车司机学院、铁道电气化学院及现代运输学院等4个合作学院,建成管理、驱动和保障三个合作机制,形成校企紧密合作的办学机制体制,在过程共管、责任共担上有重大突破。

政、校、企联合,组建职业教育集团。

以合作为基石,组建政府指导、学校牵头、企业参与的广州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搭建校企合作发展平台,完善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机制,通过建设组织结构三层次、内部管理三平台及操作运行三体系等“333”规则,营造企业广泛参与、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的良好环境。

政、校、企协力,完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机制。

以共同发展为动力,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企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的双向交流机制。

以师德引领、利益激励为抓手,明晰教师联系企业的责任,强力推进双师素质建设,精心打造“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实现专业教师与企业技能专家的深度合作与互动。

政、校、企互利共赢,形成社会服务长效机制。

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以服务企业换取企业支持,实现合作共赢;以组建企业教育培训中心为契机,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夯实校企合作基础;以有为之源,主动之为谋政府支持之力,争取市政府更多的政策支持,有效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和稳定发展,为校企紧密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提供动力支持。

(三)建设内容与措施
1.共建合作学院,创新合作办学体制
在政府的支持下,改变学校独立办学的体制,主动联合有多年订单人才培养基础或有大量人才需求的行业企业共建机车司机学院、铁道电气化学院、现代运输学院、机械与电子学院等4个合作学院,建成管理、驱动和保障三个合作机制,实现“1+N”(即学校与N个企业)的多主体合作办学模式,形成吸引企业积极参与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1)构建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管理机制
4个合作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董事会董事由合作单位推荐及吸纳部分高教管理专家和教师代表组成。

董事会拥有章程制定和修改权、重大事项决定权等权利,负责确定合作学院发展规划、制订资源筹集目标、寻找合作项目、组织技术研发、建设双师团队、搭建实训与就业平台。

与相关企业成立专门工作办公室,负责4个合作学院的调研、筹建、章程起草及董事会系列运作制度的建立(合作学院结构如图3-2-1-1)。

合作学院依据企业生产流程设置市场部、生产部、项目部,实现与生产实际的零距离对接,项目部、生产部统筹专业建设、社会服务;组建教师工作室,突出高职学院实践属性,实施课程归口教师工作室建设;建立利于服务企业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设置监事会保障董事会成员各方权益最大化。

图3-2-1-1 合作学院结构图
(2)落实合作学院互利双赢驱动机制
定校企责任创合作机制。

校企双方依据董事会章程将合作学院发展纳入各自建设规划中。

学院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企业提供生产设备、技术培训,依据企业发展需
求办专业,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持;企业依据产业规划,参与专业规划、落实实习实训基地、吸收学生就业,形成合作学院的吸引机制。

设专项项目定发展规划。

学院划拨50万元专项调研经费,由企业主持,以合作育人为基础,收集珠三角产业、行业、企业的信息,综合分析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支柱产业政策,形成调研报告,召开董事会专家论证会,确定合作学院专业设置与发展实施方案。

搭服务平台找合作项目。

依托实训室建立30个骨干教师工作室,形成服务企业的平台,实现接受学生实训、技能竞赛培育与面向企业技术研发功能“三合一”。

针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每年至少引进或研发一项生产性产品或一个技术支持项目,并将其与工作室开展的技能培训、专利转化效益等内容一起纳入工作室考核细则中,推动先进技术应用。

设激励机制组双师队伍。

以培养高素质人才来积极争取广州市政府出台《企业兼职教师政府津贴制度》,形成《校方师资与企业方专业技术人员互兼、互派制度》,设置50万元兼职教师技术创新基金,建立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机制,吸引兼职教师带项目入校,建立1000名兼职教师数据库。

建实训基地搭就业平台。

建立融入行业生产标准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落实企业主体评价毕业生的制度,制定《订单培养学生顶岗实习规定》等运行机制;建立“厂中校”实训基地,落实1/3教学任务在企业完成,保障订单学生在董事单位高质量开展顶岗实习和对口就业;引进或研发生产项目,共建企业冠名实训基地(车间),变消耗型实训为生产经营型实训,实现20%的学生在学院完成顶岗实习,形成校企共建基地、合作就业的机制。

(3)建立合作学院运行保障机制
实施成本分担和财务转移机制。

合作学院董事单位间业务往来采用分列成本、承包经营的形式进行。

对校企双方提供的场地、设备和实训师资均实行成本核算,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建立合作企业的准入、考核机制。

制定《合作学院企业准入评价标准》,符合地区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有稳定的高技能人才需求的企业可以享受多样的冠名形式加入;
对合作企业开展年度考核,完成预定目标的企业予以表彰与奖励;对考核不合格、对人才培养作用不佳的企业实行“腾笼换鸟”,保证合作学院良性运行。

完善合作学院的沟通协调机制。

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和就业联席会议制度,探讨校企双方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商议解决办法,保障校企双方在办学、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培训、产品研发、技术转让、成果共享等方面的权益。

通过举办校企合作论坛、开展专项研究、建设4个合作学院、引入30项工作项目(具体内容见表3-2-1-1),以此探索校企合作董事会运行机制,实现由订单培养到合作学院合作育人,成为责任共担的校企深度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

表3-2-1-1 合作学院建设进度表
2.做实轨道交通职教集团,搭牢校企合作平台
在政府的指导下,对接珠三角轨道交通和先进制造业,组建由政府推动,学院牵头、行业协会和企事业单位参与的广州轨道交通职教集团。

职教集团实行理事会管理机制,设立秘书处处理日常工作事务,承担集团决策专题调研,制订系列制度,并在集团下设置教学、学生和就业三个工作指导委员会。

通过建设组织结构三层次、内部管理三平台及操作运行三体系等“333”规则,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形成校企互利共赢、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格局。

职教职团框图见图3-2-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