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六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六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

第6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复习教案

第一环节回顾与思考本章的内容

1.说一说可以运用哪些方法获得数据.

2.抽样调查时,如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举例说明. 3.说一说怎样做扇形统计图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4.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5.统计图有时可能会给人带来一定的“错觉”,请举例说明.为了直观地反映数据信息,制作有关图表时应注意些什么?

第二环节梳理内容,建立框架图

本章知识框图

统计的过程

第三环节做一做

1.学校需要了解有多少学生已经患上近视,下面哪些抽样方式是合适的,说明你的理由。

(1)在学校门口通过观察统计有多少学生是佩戴眼镜的;(2)在低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一个班作调查;通过对回顾与思考几个问题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本章内容的知识框架,增强同学们的数感和空间观念

板书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6章 数据的分析小结与复习课件(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6章 数据的分析小结与复习课件(新版)湘教版
比较(2)中①②两组数据可以看出,当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权数 相同时,权数不影响平均数的值.
比较(1)中①与(2)中③两组数据可以看出,如果数据组中不同的数 据的权数不同,那么它对平均数的影响也不同,权数越大,它对平均 数的影响也越大.
2.一位科学家为了检测杀虫剂对蚯蚓的影响,在一块喷洒了杀 虫剂和另一块未做任何处理的土壤中各设了5块面积相同的样地,然 后,他从每块样地上都取1m3的泥土,并统计其中所含的蚯蚓数目, 实验所获数据如下:
(2)杀虫剂对泥土中蚯蚓的数量有很大的影响,喷洒过杀虫剂的土地
中平均每立方米所含的蚯蚓数比未经过处理的土地中平均每立方米
所含的蚯蚓数少286.
结构图
3.在一节体育课上,某班的17名女同学的跳远成绩入下表所示:
求出这些女同学跳远成绩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平均数
x = 1 . 5 0 × 2 1 . 6 0 × 3 1 . 6 5 × 2 1 . 7 0 × 3 1 . 7 5 × 4 1 . 8 0 1 . 8 5 1 . 9 0 = 1 . 6 9 1 7
6
632
② x = 4 1 1 4 1 1 4 1 2 4 1 2 4 1 2 4 1 ≈ 1 7 . 3 666666
结构图
比较(1)中①②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可以看出,当一组数据中各个数 据的个数都扩大相同的倍数时(即新的一组数据中,对应数据的权数相 同时),这组新数据的平均数不变.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全归纳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全归纳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全归纳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学科,是一门对逻辑和思维要求特别

高的学科。在中学阶段,数学知识点的难度不断提高。七年级是

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的起点,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关乎到以后学习的基础。下面将全面归纳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以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七年级数学的学习

内容。

一、整数

整数是数学的基础,也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在七年级整数这个

板块中,主要包含正整数、负整数、零、相反数、绝对值、数轴

等知识点。其中比较容易混淆的是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

二、分数

分数是知识点比较难的一个板块。在七年级分数中,主要包含

分数的基本概念、分数的化简、分数的四则运算、分数在数轴上

的位置、分数的大小和比较等。其中,分数的四则运算比较重要,需要掌握。

三、代数

代数是一门比较抽象的数学学科,需要学生认真思考和探究。

在七年级代数中,主要包含代数式的基本概念、代数式的化简、

代数式的加减运算、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法等知识点。

其中,一元一次方程需要学生认真掌握,因为在今后的学习中,

方程的知识点会贯穿始终。

四、平面图形

平面图形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几何学的基础。在

七年级平面图形中,主要包含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平面图形的

分类、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判定、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等。其中,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需要学生认真掌握,因为这是平面图形的

基本量。

五、立体图形

立体图形是平面图形的延伸,也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七年级立体图形中,主要包含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常见立体图形的性质和判定、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等知识点。其中,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需要学生认真掌握,因为这是对立体图形数量特征的量化表示。

数学成绩分析总结与反思_数据分析总结

数学成绩分析总结与反思_数据分析总结

数学成绩分析总结与反思_数据分析总结

在数学成绩分析中,我首先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和清洗,并计算了各个指标的平均值、

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和标准差等统计数据。接着,我绘制了成绩分布图和箱线图,通

过直观的图像呈现了学生的成绩情况。

从整体来看,数学成绩的平均分为80分,中位数为78分,最低分为50分,最高分为100分。成绩的标准差为10分,说明成绩的离散程度相对较低。

通过成绩分布图可以看出,成绩主要集中在70-90分之间,成绩为70-80分的学生最多。箱线图也显示了类似的情况,上四分位数和下四分位数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小,说明成

绩的分布相对集中。

综合考虑以上数据和图像,我对数学成绩分析做出了以下几点总结与反思:

1. 数学成绩相对较好,超过了平均水平。这说明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也表明了

教学质量较高。

2. 尽管数学成绩比较集中,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学生成绩较低,高分学生也不是很多。这可能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因素有关,还需要加强个别学生的辅导和关注。

3. 对于成绩较低的学生,要及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帮助和提高。可以进

行个别辅导或者组织小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4. 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可以在数学学习中提供更多的挑战

和拓展,推动他们进一步提高。

5.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开展

教学。可以注重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数学成绩的数据分析,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教学工作也有

七年级数学第一次月考反思与分析情况总结

七年级数学第一次月考反思与分析情况总结

七年级数学第一次月考反思与分析情况总结

七年级数学第一次月考反思与总结

篇一:七年级数学第一次月考反思与总结从两班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基础题答题情况不错。但也有存在问题的学生。错误原因主要有:基础题,尤其是计算题,计算错误。一方面由于粗心,另一方面由于基础知识不牢,基本法则背诵情况不好。应用题,尤其是25题,错误率比较高。一方面一部分由于粗心,计算错误,另一方面大部分同学不能理解题意,还有一部分同学的失分是由于解题步骤不完善,导致失分。

、勤抓基础知识。把基础知识讲解的会更加透彻一些,让更多孩子理解并会用基础知识。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应用题为模板,锻炼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勤做应用题,并尽可能讲解透彻,寻找思路,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能力。

、严格要求解题步骤,拿下基本分数。

、对于学习后进生,多给与鼓励和关注,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爱学数学,爱上数学课。

篇二:初一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分析这次月考考试全面提高数学教育质量,有利于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地学习。这次考试主要考察了初一数学第一章的内容。主要内容有,有理数、数轴、

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试卷的总体难度适宜,能坚持“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原则”,在加强基础知识的考查的同时,还加强了对学生的能力的考查的比例设置考题,命题能向课程改革靠拢.注重基础,加大知识点的覆盖面,控制题目的烦琐程度,题目力求简洁明快,不在运算的复杂上做文章;整体布局力求合理有序,提高应用题的考查力度,适当设置创新考题,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应用,适应课程改革的形势。

七年级数学试卷分析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七年级数学试卷分析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七年级数学试卷分析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七年级数学试卷分析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1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本次考试使我对我班数学水平有了大致的了解,成绩的比较让我看到了差距。为了更深入全面的吸取经验教训,更有针对性的开展以后的各项教学研究工作,我对各大题的得失分情况作了统计,从中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失分最危机的就是选择题最后一个,填空题最后一个。

由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敏应用能力不强,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所以失分较为危机。存在不能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困难。我想,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多给学生阅读理解方面的锻炼。多关注差生,对上课有困难的学生,上课时多提问,并且随时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并上课做到精讲多练面向全体学生。

2.计算能力有待提高。

本次考试,学生计算题成绩很不理想,几乎所有学生在计算上都有例外程度的失分现象。尤其是中等偏下的学生,计算失分率更大。个别学困生可以说到底是正是负一塌糊涂。由此可见,这里不光有大意的习惯问题,对计算法则的不理解才是主要原因。因此,在教学中,严重概念法则等,理解记忆仍是关键。

3.没有养成认真学习的习惯,主观上还没有“我要学”的意识。

所以,学习方式训练仍需有条不紊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要开展和完善。

反思二

随着时间的转眼流逝,半学期已悄然过去,吃紧的期中考试也已经画上一个句号。

这次考试我有以下几点感受:第一,上课要多关注数学学习弱的学生,拿最简单的问题来鼓励他们;第二,课后作业时可以在作业中选择适合每个能力层次的学生的作业,让他们做作业要有成就感,让他们觉得自己今天学到东西。第三,对很有能力的学生可以给他们去思考一点较难的题目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更高的积极性。

七年级数学数据的表示

七年级数学数据的表示

亲爱的同学们,查字典数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七年级数学数据的表示,希望能给大家到来帮助。

1.扇形统计图

(1)扇形统计图的概念

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即用圆表示总体,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面积的大小表示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它是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的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的统计图.

特点:能直观地反映每组数据占总数的百分比,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画法:(1)计算出各部分数量占总体数量的百分比;

(2)利用百分比计算出各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3)绘制扇形图;

(4)标明各部分的名称和相应的百分比.

应用:①透过扇形图能读出各组数据所占的百分比,在已知总数的情况下能求出各组数据的个数.

②在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扇形占总体的百分比乘以360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例1】如图是某中学七年级(3)班全体同学年龄的统计表:

年龄/岁 13 14 15 16 合计

人数/名 4 15 25 6 50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绘制扇形统计图表示该班学生的年龄分布情况.

分析: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首先计算出不同年龄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然后计算出不同年龄的人数在圆中所占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最后画出扇形统计图.

解:分别计算出不同年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及相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13岁:450100%=8%,3608%=28.8;

14岁:1550100%=30%,36030%=108;

15岁:2550100%=50%,36050%=180;

七年级数学湘教版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湘教版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湘教版知识点

作为中学阶段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七年级数学课程的

学习是非常关键的。本文将从湘教版七年级数学课本中重点介绍

一些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

一、有理数的拓展与应用

1. 有理数的表示及其性质:有理数可以用分数表示,且有理数

加减乘除运算时,仍是有理数。

2.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有理数与有理数之间可以进行大小比较,可以通过绝对值的大小来确定大小关系。

3. 有理数加减法运算: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与整数相同,

加减不同号取绝对值相减,同号取相加再带号。

4. 有理数乘法运算:有理数相乘时,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分

数相乘时,先化为既约分数,再按整数相乘的方式进行运算。

5. 有理数除法运算:有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同样要注意正负关系,并且整数除以分数时要乘以倒数,分数除以分数时要乘以倒

数后按整数相乘法运算。

二、代数式的认识

1. 代数式的概念:包含变量和数的有关系式称为代数式。

2. 代数式的分类:代数式可以分为单项式、多项式和恒等式等

多种类型,其中单项式和多项式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系数、变量

和指数等。

3. 等式的性质与应用:等式两边加减相同的数或者乘除相同的数,等式依然成立,同时,等式应用于问题中可以解决一些关于

未知量的特殊问题。

三、图形的认识

1. 二维图形的分类:平面图形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

多种类型,每种类型具备自身的特征和性质。

2. 二维图形的结论:同一平面内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它们的对

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可以利用这个结论来解决一些问题。

3. 空间图形的认识:空间图形包括长方体、正方体、棱锥、棱

初中数学数据与分析教案

初中数学数据与分析教案

初中数学数据与分析教案

1. 让学生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意义,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 数据的描述与分析

3. 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2. 难点: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运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据与分析。

2. 基本概念:介绍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数据处理的意义。

3. 案例分析:给出一个具体的数据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4. 方法讲解: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以及数据处理的一些常用技巧。

5. 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据处理方法,对给定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分析结果。

6. 应用拓展: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数据观念进行分析和决策。

7.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给予评价,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方法

1.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

2.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教学资源

1. 数据案例: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中等复杂数据案例。

2. 教学软件: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

引言概述:

初中数学是学生在数学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中数据分析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通过数据分析,学生可以学会如何采集、整理和解读数据,从而匡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决策。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初中数学中的数据分析。

正文内容:

1. 数据的采集与整理

1.1 采集数据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采集数据。观察可以匡助学生获得客观的数据,实验可以让学生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设计,调查可以让学生了解他人的观点和意见。

1.2 数据的整理与分类:学生需要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以便更好地进行分析。他们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工具将数据进行可视化,从而更直观地了解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2. 数据的描述与分析

2.1 描述数据的中心趋势:学生可以使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指标来描述数据的中心趋势。平均数可以反映数据的平均水平,中位数可以反映数据的中间位置,众数可以反映数据的浮现频率最高的值。

2.2 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学生可以使用范围、方差和标准差等指标来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范围可以反映数据的变化范围,方差和标准差可以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大小。

2.3 数据的比较与对照:学生可以使用比较运算符(如大于、小于、等于)和比例等指标来比较和对照不同数据集之间的差异和相关性。

3. 数据的应用与解读

3.1 数据的应用:学生可以将数据分析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统计学生的身高、体重等信息,分析商品的销售情况等。通过数据的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3.2 数据的解读:学生需要学会从数据中提取实用的信息和结论,并进行合理的解释。他们可以使用逻辑推理和数学推理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解读和分析。

七年级下册数学质量分析

七年级下册数学质量分析

七年级下册数学质量分析

该文档旨在对七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的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研究情况的综合考察,旨在提供对数学课堂的有效指导和改进建议。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大纲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清晰明了,内容涵盖了整个学期的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数与代数:包括整数运算、分数四则运算、代数式的认识与运算等。

- 几何与测量:包括尺规作图、图形的认识和计算面积等。

- 数据分析与概率:包括统计图表的制作与分析、概率的认识与计算等。

教学大纲的编排合理,内容安排得当,能够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

教材与教辅材料

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本学期的数学课程中起到了

关键的作用。教材包含了丰富的例题和题,能够在提供研究内容的

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辅材料的使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教师根据学生的实

际情况,配备了一些辅助教材,包括参考书、题集等。这些教辅材

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分析

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同时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包括讲授、示范、

演练、互动等。这些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使得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差异化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的研究差异,教师采用了差异化教学策略。通过分组讨论、个别辅导等方式,满足学生不同的研究需求,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研究效果。

学生研究情况分析

研究兴趣

七年级学生对数学课程的研究兴趣较高。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引入一些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和实例,使得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数学七年级下册8.4课件

数学七年级下册8.4课件

数学七年级下册8.4课件

一、知识点概述

在数学七年级下册的第8.4课中,我们将学习有关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的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的收集:了解如何收集数据,并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

2.数据的整理:学会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使其更加清晰、有序。

3.数据的呈现:通过图表的形式,将整理后的数据直观地展示出来,方便我们进行分析和比较。

4.数据的分析:能够根据图表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推断,并得出相关结论。

5.数据的处理:学习如何通过计算,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例如求平均数、中位数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深入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的收集是进行数据分析的第一步,正确的数据收集能够保证后续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

1.实地观察:到实际场景中进行观察,例如调查一所学校每个年级的学生人数。

2.调查问卷:设计并发放问卷,通过填写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例如调查同学们的课外活动喜好。

3.网络调查:通过互联网平台发起调查,例如使用在线表单收集同学们对食堂饭菜的评价。

4.实验:进行科学实验,收集实验数据,例如测量物体的质量、长度等。

数据的整理是为了使数据更加清晰、有序,方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常见的数据整理方法包括:

1.数据分类整理:将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例如按照性别将学生分组。

2.表格整理:将数据整理成表格形式,便于观察和比较。

3.图表整理:将数据整理成图表形式,例如柱状图、折线图等,能够更加直观地呈现数据。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背景

本文档对七年级下学期的数学期末考试的质量进行分析。旨在

了解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研究情况,检验教学效果,为教师提供参考

和改进教育教学策略。

数据收集

针对七年级下学期的数学期末考试,我们收集了以下数据:

1. 学生考试成绩单,包括每位学生的得分和错题情况。

2. 学生的研究档案,包括之前的课堂作业、小测验和平时表现。

数据分析

我们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平均得分

- 全班学生的平均得分为80分,考试整体表现良好。

- 对于低于平均分的学生,需关注他们的研究进展,及时提供

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2. 难易度分析

- 题目难易度整体适中,不过分简单也不过分困难。

- 需重点关注学生在难度较高的题目上的表现,为他们提供额外的练和辅导。

3. 常见错题

- 我们对学生在考试中犯错较多的题目进行了整理。

- 针对这些常见错题,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和练。

4. 全班成绩分布

- 成绩呈正态分布,大部分学生处于中等水平。

- 需对分数较低和较高的学生提供特殊的辅导和关注。

建议和改进措施

结合以上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改进措施:

1. 针对低成绩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和额外的练材料,帮助他们提高数学水平。

2. 针对高成绩学生,提供拓展性的研究内容,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更高难度的数学问题。

3. 在教学中重点讲解并练常见错题,帮助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

4. 制定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教学计划,个性化教育。

5.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研究状况,并提供家

庭作业指导。

七年级数学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七年级数学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七年级数学第六章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第1课时从平均数到加权平均数

教学目标:

1、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掌握加权平均数、权数等概念;

2、会根据一组数据求加权平均数、权数;

重点、难点:求加权平均数、权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题目:甲、乙两组各有8名同学,测量他们的身高,得到如下两组数据(单位米)

乙组:1.60 1.64 1.60 1.60 1.64 1.68 1.68 1.68

2.请分别计算这两组同学的平均身高?看哪一组同学的平均身高要高些?

3.仔细观察乙组数据有什么特点?有没有别的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二、新授

1.×××3)÷8思考:

(1)除以8可以改成乘以多少?(2)根据乘法的分配律此计算算式可以写成什么形式?

×××3)×1/8

×××3/8

=1.64(米)

观察思考:3/8、2/8、3/8分别表示什么意思?(3个数在乙组数据8个数中所占比例)

板书——一个数在一组数据中所占的比例。

问:想想这权数有什么特点?

板书——权数是一组非负数,且是大于0而小于1的数,用分数表示(也可用小数表示),但一组数据中出现的数的权数之和为1。

×××3/8=1.64算得的平均数称为1.60, 1.64, 1.68分别以3/8、1/4、3/8为权的加权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以一定比例(总数为)为权而计算出来的平均数。

2.比较两种平均数的说法:

1.64是1.60 1.60 1.60 1.64 1.64 1.68 1.68 1.68的平均数;

1.64是1.60 1.64 1.68分别以3/8,1/4,3/8为权的加权平均数。

七年级数学数据分析三十题

七年级数学数据分析三十题

数据分析习题每日一练

一、下面市某校八年级(2)班两组女生的体重(单位:kg)

(1)分别求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并解释他们的实际意义(结果取整数)

(2)比较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谈谈你对他们的认识。

二、某公司有15名员工,他们所在部门及相应每人所创年利润如下表所示:

(1)这个公司平均每人所创利润是多少?

(2)到年终,公司为员工发放年终奖,标准是:所创年利润不超5万元的按10%发放,所创年利润超5万元的按12%发放。那么年末那个部门发放的奖金最多?

三、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子跳高的15 名运动员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分别计算这些运动员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四、为了检查一批零件的质量,从中随机机抽取10 件,测得它们的长度(单位:mm)如下:

22.3622.35 22.3322.35 22.37

22.3422.38 22.3622.31 22.35

(1)根据以上数据,估计这批零件的平均的长度(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2)这批零件的中位数、众数是多少?

五、某商场招聘员工一名,现有甲、乙、丙三人竞聘.通过计算机、语言和商品知识三项测试,他们各自成绩(百分制)如下表所示:

应试者计算机语言商品知识

甲705080

乙9075 45

丙 5 06085

(1)若商场需要招聘负责将商品拆装上架的人员,对计算机、语言和商品知识别赋权2,3,5,计算三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从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2) 若商场需要招聘电脑收银员,计算机、语言、商品知识成绩分别占50%,30%,20%,计算三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从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初一数学表格的制作与数据的分析

初一数学表格的制作与数据的分析

初一数学表格的制作与数据的分析在初一数学学习中,表格的制作与数据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制作表格,我们可以将复杂的数据清晰而有序地呈现出来,

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本文将介绍初一数学表格的制作方

法与数据的分析方法。

一、表格的制作方法

在初一数学学习中,制作表格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表格的目的和内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表格的目的,即我们

需要呈现或者分析的数据是什么。然后确定表格中需要包含的列和行

的信息,例如时间、地点、人数等。

2.确定表格的结构和样式:根据需要呈现的数据和信息的种类和数量,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表格结构,如简单表格、交叉表格、堆积表

格等。对于表格样式,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字体、字号、颜色等。

3.使用电脑软件绘制表格:现在有很多电脑软件可以用来制作表格,如Microsoft Excel、Google Sheets等。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熟练

程度选择合适的软件,绘制出清晰、美观的表格。

4.填充表格数据:一旦表格绘制完成,我们就可以开始填充数据了。根据之前确定的表格结构和内容,逐行逐列地填充相应的数据。

5.调整表格的格式和布局:填充数据后,我们可能需要对表格进行进一步的格式调整和布局优化,使其更加整洁、美观。

二、数据的分析方法

制作好了表格之后,我们可以利用表格来进行数据的分析。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

1.数据的比较与对比:通过观察表格中的不同数据,我们可以进行数据的比较与对比。例如,我们可以比较不同城市的人口数量、不同时间段的销售额等。

2.数据的排序与排名:当表格中的数据较多时,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排序和排名,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例如,我们可以按照销售额大小对产品进行排名,或者按照成绩高低对学生进行排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同学分析上表后得出如下结论: ①甲、乙两班学生成绩平均水平相同; ②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每分钟输入汉字 ≥150个为优秀); ③甲班成绩的波动比乙班大,上述结论正确的是( A )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填一填
1、为了调查某一路汽车流量,记录了30天中每天同一时段通 过该路口的汽车辆数,其中4天是284辆,4天是290辆,12天 是312辆,10天是314辆,那么这30天该路口同一时段通过的 汽车平均数为 306 。 2、小芳测得连续5天日最低气温并整理后得出下表: 日期 一 二 三 四 五 方差 平均气温 3 2 5 3 最低气温 1 由于不小心被污染了两个数据,这两个数据分别是 4 、 2 。 3、某地两校联谊文艺晚会上甲、乙两个文艺节目均由10个演员 表演,他们的年龄(岁)分别如下: 甲节目:13 ,13,14,15,15,15,15,16,17,17 乙节目:5,5,6,6,6,6,7,7,50,52 (1)甲节目中演员年龄的中位数是 15 ;乙节目中演员年龄 的众数是 6 。(2)两个节目中,演员年龄波动较小的 是 甲节目中演员的年龄 。
n
销售额x(万元)
解:如图所示
优秀
10.0%
不称职 基本称职
6.7%
称职
60.0% 23.3%
6 5 4 3 2 1 0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8
(2)根据(1)中规定,所有称职和优秀的营业员月销售额的 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分别是多少? 解:中位数是22万元,众数是20万元,平均数是22.3万元 (3)为了调动营业员的工作积极性,决定制定月销售额奖励 标准,凡达到或超过这个标准的营业员将受到奖励。如果要使 得称职和优秀的所有营业员的半数左右能获奖,你认为这个奖 励标准应定为多少元合适?并简述其理由。 解:奖励标准应定为22万元。
易得:
25 18 20 21 24 19 20 21(千克 ); x甲 x乙 21 7 总产量为:21×200×98%=4116(千克) 1 2 S甲 [( 25 21) 2 (18 21) 2 (20 21) 2 ] 8.667 (3) 3 1 2 S乙 [( 21 21) 2 (24 21) 2 (19 21) 2 (20 21) 2 ] 3.5 4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 众数。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比较
1、联系: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可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 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平均数是应用较多的一种 量。实际问题中求得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应带上相应 的单位。
2、区别:①平均数计算要用到所有数据,它能充分利用所有 的数据信息,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 动,并且它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②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 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移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中位数可能 出现在所给数据中也可能不在所给的数据中,当一组数据中 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描述其趋势;③众数是 当一组数据中某一数据重复出现较多时,人们往往关心的一 个量,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它是它的一个优势。
问题1:求加权平均数的公式是什么? 若n个数
x1, x 2 , , xn
的权分别是 w1, w 2 , , wn 则:
x1w1 x2 w2 xn wn w1 w2 w3 wn
叫做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在求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时,如果x1出现f1次,x2出现f2次,…,xk
所占户数比
1.某同学进行社 会调查,随机 25% 抽查某地区20 20% 个家庭的收入 15% 情况,并绘制 10% 了统计图请根 5% 据统计图给出 的信息回答: 0% (1)填写下表
年收入(万元)
30%
所占户数比
0.6 0.9
1
1.1 1.2 1.3 1.4 9.7
年收入 (万元)
0.6 0.9 1.0 1.1 1.2 1.3 1.4 9.7
二组的平均分x=80.58分,中位数为77分,方差S2= 238.08; 因此,从平均分可看出一组整体成绩较好;从中位数可 以看出一组整体成绩靠前;从方差可以看出一组同学成 绩差距不大,因而一组学生成绩各方面都较好。
7、在某旅游景区上山的一条小路上,有一些断断续续的台阶,如图所示,是 其中的甲、乙台阶的示意图,请你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4.如果一组数据a1,a2,…an的方差是2,那么一组新 数2a1,2a2,…2an的方差是( C )
( A) 2 ( B) 4 ( C) 8 (D)16
5.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输入比赛,参赛学生每分钟输入汉 字的个数统计结果如下表:
班级 甲 乙 参加人数 中位数 55 149 55 151 方差 191 110 平均数 135 135
身高 1.51 人数
1 1.52 1 1.53 3 1.54 4 1.55 3 1.56 4 1.57 4 1.58 6 1.59 8 1.60 10 1.64 6
该班学生身高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C ) (A)1.60,1.56 (B)1.59,1.58 (C)1.60,1.58 (D)1.60,1.60
出现fk次(这里f1+f2+…+fk=n)那么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
x
x1 f1 x2 f 2 xk f k n
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 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 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 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中位数是一个位置代表值。如果已知一组数据的中 位数,那么可以知道,小于等于或大于等于这个中位数 的数据各占一半。
(2) x
S >S
2 甲
2 乙
所以乙山上橘子长势比较整齐。
5、某商场统计了每个营业员在某月的销售额,统计图如下:
人 数 ( )
6 5 4 3 2 1 0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8
解答下列问题: (1)设营业员的月销售额为x(万元), 商场规定:当x<15时为不称职, 当15≤x<20时,为基本称职, 当20≤x<25为称职, 当x≥25时为优秀, 试求出不称职、基本称职、称职、优秀 四个层次营业员人数所占百分比, 并用扇形图统计出来。
第六章 复习课
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知识网络:
数据的代表 平均数 中位数 众 数 极 差 用 样 本 估 计 总 体
知识点的 回顾
用样本平均数估 计总体平均数
数据的波动 方 差
用样本方差估计 总体方差
本单元知识点
1、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在生活和生 产中,为了解总体的情况,我们经常采用从总体中抽 取样本,通过对样本的调查,获得关于样本的数据和 结论,再利用样本的结论对总体进行估计。 2、举例说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 3、了解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举例说明加权平均数中“权”的意义。 4、举例说明极差和方差是怎样刻画数据的波动情况 的。
6、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八年级(1)班两个组的12名学 生的成绩如下(单位:分) 一组:109 97 83 94 65 72 87 96 59 85 78 84 二组:98 81 58 74 95 100 61 73 80 94 57 96 试对这两个小组的数学考试成绩作出比较和分析。 解:一组的平均分x=84.08分,中位数为84.5分,方差S2 =184.58;
★极差: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
极差是最简单的一种度量数据波动情况的量 ,但只 能反映数据的波动范围,不能衡量每个数据的变化 情况,而且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
※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批
数据的方差。公式为:
s
2
1 2 2 2 ( x1 x) ( x2 x) ( xn x) n
86 5% 90 30% 96 35% 92 30% 92.5(分) 5% 30% 35% 30%
92 5% 88 30% 95 35% 93 30% 5% 30% 35% 30% 92.15(分) x乙
x甲>x乙
x乙>x甲
∴乙将被录取。
候选人 形体 甲 乙 86 92
面试 口才 90 88 96 95
笔试 专业水平 创新能力 92 93
(2)若公司根据经营性质和岗位要求认为:面试成绩中形体占5%,口 才占30%,笔试成绩中专业水平点35%,创新能力点30%,那么你认为 该公司会录取谁? 解:(2) x甲


方差越小,波动越小。方差越大,波动越大。
细心选一选
1.10名学生的体重分别是41,48,50,53,49,50, 53,51,67(单位:kg),这组数据的极差是( B ) (A)27 (B)26 (C) 25 (D)24 2.某校五个绿化小组一天植树的棵数如下: 10,10, 12,x,8。已知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等,那么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C ) (A)x=8 (B)x=9 (C)x=10 (D)x=12 3.某班50名学生身高测量结果如下:
∴甲将被录取。
(1)(2)的结果 不一样说明了 什么?
在加权平均数中,由于权的不同,导致了结果的相异
3. 当今,青少年视力水平下降已引起社会的关注,为了了解某 校30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从中抽取了一部分学生进行了一次 抽样调查,利用所得的数据绘制的直方图(长方形的高表示该 组人数)如下: (1)本次抽样抽查共抽测了多少名学生? (2)参加抽测的学生的视力的众数在什么范围内? (3)若视力为4.9,5.0,5.1及以上为正常, 试估计该校视力正常的人数约为多少? y(人数)
(1)若公司根据经营性质和岗位要求认为:形体、口才、专业水平、创 新能力按照5:5:4:6的比确定,请计算甲、乙两人各自的平均成绩, 看看谁将被录取?
86 5 90 5 96 4 92 6 x甲 90.8(分) 解:(1) 55 46 92 5 88 5 95 4 93 6 x乙 91.9(分) 55 46
50
解:(1)30+50+40+20+10=150(人) (2)4.25~4.55
40 30
20 10
20 10 3000 600 (人) (3) 150
3.95 4.25 4.55 4.85 5.15 5.45 x (视力)
4.某农民几年前承包了甲、乙两片荒山,各栽种了100棵蜜橘, 成活98%。现已挂果,经济效益初步显现,为了分析经营情况, 他从甲山随意采摘了3棵树上的蜜橘,称得质量分别为25,18, 20千克;他从乙山上采摘了4棵树上的蜜橘,称得质量分别是21, 24,19,20千克,组成一个样本,问: (1) 样本容量是多少? (2) 样本平均数是多少?并估算出甲、乙两山蜜橘的总产量?(3) 甲、乙两山哪个山上蜜橘长势较整齐? 解(1)样本容量为3+4=7;
15 14
16 16 15 11 15 14 18 乙路段 19 10
甲路段
17
(1)两段台阶路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 35 2 2 x 15 , 中位数 : 15 ,S , 极差 : 2 x 15 , 中位数 : 16 ,S , 极差 :9 甲 乙 解: 甲 甲 3 3
相同点:两段台阶的平均高度相同; 不同点:两段台阶的中位数、方差和极差不同。
1 1 2 3 4 5 3 1
家庭户数
1.6 万元。 这20个家庭的年平均收入为———— 1.2 万元,众数是———— 1.3 万元。 (2).数据中的中位数是————
2、某公司招聘职员,对甲、乙两位候选人进行了面试和笔试ຫໍສະໝຸດ Baidu面试包括形 体和口才,笔试中包括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考察,他们的成绩(百分制) 如下表 候选人 形体 甲 乙 86 92 面试 口才 90 88 96 95 笔试 专业水平 创新能力 92 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