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必学文言文
六年级上下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六年级上下必背古诗词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5f22d54c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de.png)
六年级上下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六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和文言文,以增强文学素养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以下是一些适合六年级学生背诵的古诗词和文言文:1.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悯农》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8.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9.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0.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文言文部分:1. 《论语》选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岳阳楼记》范仲淹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 《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4.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5. 《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都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背诵它们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小学生3—6年级必背文言文
![小学生3—6年级必背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31a01c3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87.png)
3—6年级必背文言文文言文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初高中的语文课本中占到20%以上的内容。
文言文是古代文人在口语化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文学加工而形成的书面性语言,其语言凝练,富有音韵之美。
小学生多读文言文,在潜移默化之中就能从文言文中汲取文学营养,让白话的表达更精妙。
很多家长很重视孩子学习的关键期,错过了关键期,学起来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还大打折扣。
如果学习文言文有关键期的话,那一定是小学阶段!1.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七步诗曹植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6.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8.登鹳鹊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9.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0.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1.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4.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5.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6.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适合六年级小学生读的文言文有些
![适合六年级小学生读的文言文有些](https://img.taocdn.com/s3/m/3def3a62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70.png)
适合六年级小学生读的文言文有些适合六年级小学生读的文言文有些比较容易懂的古文有:《论语》《世说新语》《淮南子》《韩非子》比较适合小学生阅读。
六年级古诗文中的千古名句: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7、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1、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1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8、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1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0、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2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5、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2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7、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9、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0、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6、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7、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38、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3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0、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4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4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4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六年级文言文背诵十篇
![六年级文言文背诵十篇](https://img.taocdn.com/s3/m/0114ae6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d.png)
六年级文言文背诵十篇(一)小时了了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①及中表②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③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④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⑤与君先人伯阳⑥有师资之尊⑦,是,仆与君奕世⑧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wěi)后至,人以其语语(yù)之。
韪曰:“小时了了⑨,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⑩[注:①清称:有清高的名称。
②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为内表,合称中表。
③府君,李元礼曾任渔阳太守,故称“府君。
”④仆,对自己的谦称。
⑤仲尼,孔子的字。
⑥伯阳,即老子,姓李。
⑦师资之尊,指礼尊对方为师的敬意。
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
⑧奕(yì)世,累世。
⑨了了,聪明、懂事。
⑩踧踖(cùj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译文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
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
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
”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
”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1.判断画线词语解释的正误。
A.诣门者——登门拜访的人()B.乃通——(看门人)才肯通报()2.“人以其语语之”句中,“其”指代(),“之”指代(),第一个“语”是()词性,第二个“语”是()词性。
五六年级适合自学的文言文精选
![五六年级适合自学的文言文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b519f1d0f01dc281e43af047.png)
文言文课外精选(一)一、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译文:楚地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
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
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大概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吧)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
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二、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译文: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
”(那)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
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你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可能吗?”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三、打捞铁牛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六年级文言文大全必背
![六年级文言文大全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f842010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f4.png)
六年级文言文大全必背
六年级文言文必背篇目如下:
1.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3.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4.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5.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见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杜处士笑而然之。
以上是六年级部分必背文言文篇目,建议查询教辅或课本获取完整的必背篇目。
六年级必备文言文原文及解释
![六年级必备文言文原文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b5ac7c5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11.png)
六年级必备文言文原文及解释六年级必备文言文1、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
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2、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著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见《论语•子罕》篇)南阳,郡名。
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
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
西蜀,现在的四川。
子云,指杨雄,西汉文学家。
3、木兰诗《乐府诗集》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hán)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六年级课外文言文精选20篇
![六年级课外文言文精选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b855eba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84.png)
六年级课外文言文精选20篇1.咏雪刘义庆〔南北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诫子书诸葛亮〔两汉〕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品德高尚的人,依靠内心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来培养品德。
不恬淡寡欲就无法使(自己的)志向明确,不清静寡欲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则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放纵懈怠就不能勉励心志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同时光飞快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最终(像黄叶一样)枯老衰落,大多不接触世事,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困守在自己破败的房子里,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3.狼蒲松龄〔清代〕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六年级上册小古文12篇
![六年级上册小古文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6bfd21a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0.png)
六年级上册小古文12篇
六年级上册的小古文是指中国语文教材中六年级上学期所包含
的古文篇目。
小古文是指古代文学作品中篇幅较短的文章,通常包
含了一定的哲理或者教育意义。
在六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小古
文的选择通常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
古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以下是一个可能包含的小古文篇目的列表:
1.《童子读书》。
2.《鹦鹉学舌》。
3.《捕鱼》。
4.《马上对》。
5.《刻舟求剑》。
6.《劝学》。
7.《孟母三迁》。
8.《白马非马》。
9.《张良辞》。
10.《韩非子》。
11.《弟子规》。
12.《论语》。
这些小古文涵盖了不同的题材和风格,通过阅读这些古文,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化、历史和思想,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希望这些古文能够对学生的成长有所帮助。
一到六年级必背文言文
![一到六年级必背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0641ecd7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65.png)
一到六年级必背文言文一年级: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二年级: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三年级: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四年级: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五年级: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六年级: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六年级上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六年级上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63488a33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3a.png)
六年级上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学生需要背诵的古诗词和文言文主要包括以下几篇:1.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5. 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6.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7. 王勃的《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8. 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哲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背诵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努力理解诗词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这样才能更好地吸收和运用这些文学精华。
小学六年级经典文言文阅读
![小学六年级经典文言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43ee7665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42.png)
小学六年级经典文言文阅读
在小学六年级的阅读课程中,经典文言文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一部分。
通过阅读古代文言文,学生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传
统价值观,提高语言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小
学六年级学生阅读的经典文言文作品。
1. 《论语》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可以让学生们了解
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可以选择一些简短的篇章,例如《学而篇》或者《述而篇》,让学生们通过阅读和讨论来理解其中的道理和智慧。
2.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言文诗歌的经典之作。
可以选择
其中的一首或几首进行阅读和分析,让学生们感受其中的优美语言
和深刻意境。
3. 《红楼梦》选段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可以选择一些简短的选段进行阅读,让学生们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
4. 《史记》中的故事
《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的重要篇目,其中记载着许多有趣的故事。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小学生的故事进行阅读,通过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来培养学生们的历史意识和思考能力。
以上是一些建议的经典文言文作品,供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进行阅读。
希望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作品,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并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日积月累(生僻字注音带译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日积月累(生僻字注音带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364dc98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d1.png)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日积月累六年级上册(古诗词8首+文言文2则)宿建德江[唐] 孟浩然移舟泊烟渚zh ǔ,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 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w ēi 迤y í腾细浪,乌蒙磅p án ɡ礴b ó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m ín 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ɡu ō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日[宋]朱 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q í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t à送青来。
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锺zh ōn ɡ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sh ān ɡ汤sh ān ɡ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书戴嵩s ōn ɡ画牛[宋]苏 轼 蜀sh ǔ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f ǔ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ch ù人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mi ù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n ú,织当问婢b ì。
六年级必备古代文言文原文及解释
![六年级必备古代文言文原文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933ca12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a4.png)
六年级必备古代文言文原文及解释1. 《白日依山尽》(李白)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释:李白的这首诗描述了白天的景色,通过自然景象来表达人们的奋斗和追求。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描绘了太阳落山的美景,意味着一天的结束;“黄河入海流”描绘了黄河奔流入海的壮丽景象,意味着事物自然而然地向前发展。
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人们的追求与挑战,在实现一个目标之后,应进一步提升自己追求更大的成功。
2.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释:这首诗描绘了登上鹳雀楼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描绘了太阳落山的美景;“黄河入海流”描绘了黄河奔流入海的景象。
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人们应当不断追求进步,踏上更高的境界,寄托了对追求进步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希冀。
3. 《长恨歌》(白居易)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解释:这首诗描绘了美好的自然景色以及对春天的赞美。
诗中的“青青园中葵”描述了园中的葵花青翠欲滴;“朝露待日晞”描绘了清晨的草地上洒满的露水;“阳春布德泽”则表达了春天给大地带来的恩赐和喜悦;“万物生光辉”描绘了万物在春天中焕发出的光彩夺目的景象。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赞美。
4. 《滕王阁序》(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解释:这篇序言描述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滕王的赞美和思索。
诗中的“豫章故郡”描绘了以豫章故郡为背景的滕王阁;“洪都新府”则形容滕王阁的宏伟与庄严。
而“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则比喻滕王阁的高耸,类似于伸展翅膀的飞鸟。
整篇序言通过描绘滕王阁的辉煌和威严,表达了诗人对滕王的敬仰之情。
5. 《木兰辞·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解释:这首词描绘了人生的变化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迁。
六年级上册的文言文二则
![六年级上册的文言文二则](https://img.taocdn.com/s3/m/4e1f0606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17.png)
六年级上册的文言文二则六年级上册的文言文二则一、《滕王阁序》唐代著名文学家王勃所写的《滕王阁序》是一篇长篇散文,以大美的滕王阁为背景,以写历代名臣仕途的起落为主题,表现了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政治制度的理解和敬重。
文章中的“登(dēng)封(fēng)前驱集(jí),水(shuǐ)陆(lù)杂(zá)居(jū),所以(suǒ yǐ)先贤(xiān xián)遗(yí)风(fēng),阅(yuè)读(dú)器(qì)称(chēng)是(shì)也(yě)”一段,点明了滕王阁所代表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社会风尚,赞扬了滕王阁作为文化殿堂的卓越地位。
同时,文章的结尾处,“及至(jí zhì)版(bǎn)画(huà)经(jīng)传,钟(zhōng)灵(líng)毓(yù)秀(xiù);而(ér)内(nèi)外(wài)惠(huì)兹(zī)焕(huàn)然(rán),垂(chuí)拱(gǒng)而(ér)治(zhì)者(zhě),不(bù)爽(shuǎng)者(zhě),必(bì)受(shòu)其(qí)刑(xíng)也(yě)”以正直、公正、中立、强势的精神风貌卓然显现,堪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二、《论语·孔子》《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和辑录,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名著之一。
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有教无类”等经典语句被后人广泛引用。
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了“仁爱”、“孝道”、“诚信”等道德伦理的重要性,深入阐述了做人、做事的根本宗旨和道理;同时也彰显出先圣智慧与哲学思想的博大和深邃,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堪称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五到六年级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
![五到六年级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9ee947b1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4.png)
五到六年级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五到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词和文言文时,通常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经典的作品。
以下是一些适合五到六年级学生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 古诗词部分: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望庐山瀑布》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7.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8. 《绝句》 -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文言文部分:1. 《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岳阳楼记》 - 范仲淹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 《桃花源记》 - 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 《醉翁亭记》 - 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5. 《出师表》 - 诸葛亮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6. 《滕王阁序》 - 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7. 《赤壁赋》 - 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8. 《岳阳楼记》 - 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作品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历史文化内涵,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六年级必考文言文
![小学六年级必考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50c65bca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55.png)
小学六年级必考文言文学好文言文对学好语文有莫大的好处,下面是我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上册的文言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面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占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重点词语篇文言虚词的定义:(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
虚词的作用:组合语言单位。
虚词种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文言文虚词用法———之一、代词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涉世家》)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④醒侯故使之问之。
(《扁鹊见蔡醒公》)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十则》)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
(《宋定伯捉鬼》)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狼》)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作“的”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观沧海》)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狼》)③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大铁椎传》)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②何陋之有?(《陋室铭》)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文言文虚词用法———而一、连词而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2、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③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涉世家》)3、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说》)4、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
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①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冯婉贞》)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③敏而好学。
(《<论语>十则》)5、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②吾恂恂而起,视其缶。
(《捕蛇者说》)③睨之,久而不去。
(《卖油翁》)6、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译作“因此”“所以”“因而”。
①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醉翁亭记》)②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他。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③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黄生借书说》)文言文虚词用法———以一、介词①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从”等。
①介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2、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岳阳楼记》)②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土,士以故归之。
(《读孟尝君传》)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④而吾以捕蛇独存。
(《捕蛇者说》)3、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用、按照”等。
①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马说》)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二章)④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愚公移山》)二、连词1、表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
(《出师表》)③故为之说,以俟夫人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④诚直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出师表》)2、表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3、表并列或承接,因果关系。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三、动词:译为“认为”。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出师表》)文言文实词的定义:实词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
实词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实词在语法中的特点:(1)一词多义(2)词义的古今变化(3)词性的活用(4)通假字。
文言文实词用法1、人不知而不愠(怨恨)《论语十则》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疑惑)(同上)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导)(同上)4、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优点)(同上)5、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渐渐地)《扁鹊见蔡桓公》6、醒侯故使人问之(特意)(同上)7、使人索扁鹊(寻找)(同上)8、桓侯遂死(于是就)(同上)9、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狼》10、顾野有麦场(回头看,看见)《同上》1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放松,这里指卸下)(同上)12、蜀之鄙有二僧(边境)《为学》13、吾欲之南海,何如(往,到)(同上)14、富者曰:“子何持而往?”(凭借,依靠)(同上)15、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得(还,尚且)(同上)16、西蜀之去南海(距离)(同上)17、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同上)18、旦辞爷娘去(早晨)《木兰诗》19、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水流的声音)(同上)20、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桃花源记》21、阡陌交通(交错相通)(同上)2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同上)23、后遂无问津者(探访)(同上)24、芳草鲜美(鲜嫩美丽)(同上)25、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同上)26、会宾客大宴(适逢)《口技》27、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同上)28、妇抚儿乳(喂奶)(同上)29、一时齐发(同一时候)(同上)3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同上)31、宾客意少舒(稍稍)(同上)32、虽人有百手(即使)(同上)33、方七百里(面积)(愚公移山)34、年且九十(将近)(同上)35、杂然相许(赞成)(同上)36、寒暑易节(交换)(同上)37、虽我之死(即使)(同上)38、惧其不已也(停止)(同上)39、斯是陋室(这)《短文两篇.陋室铭》40、惟吾德馨(指品德高尚)41、可爱者甚蕃(多)《短文篇.爱莲说》42、亭亭净植(树立)(同上)4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同上)4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跑)《短文两篇.三峡》45、良多趣味(真、实在)(同上)46、林寒涧肃(寂静)(同上)47、遂至承天寺(于是)《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48、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明察秋毫:形容视力好。
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闲情记趣》49、夏蚊成雷,私拟作群舞空(自己把它比作)(同上)50、果如鹤唳去端,怡然称快(愉悦)(同上)51、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祸害)(更加厉害)《周处》52、而年已蹉跎(过时)(同上)53、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体会书上的意旨)《五柳先生传》54、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就)(同上)55、环指萧然,不蔽风日(冷清的样子)(同上)56、简箪飘屡空,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同上)5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忧愁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同上)58、水尤清洌(清凉)《小潭石记》59、怡然不动(愣往的样子)(同上)60、叔尔远逝(忽然)(同上)61、往来翕忽(轻快敏捷)(同上)62、犬牙差互(互相交错)(同上)63、悄怆幽遂(深)(同上)64、不可久居(停留)(同上)65、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当……时)《观潮》66、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去、往)(同上)67、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急隐忽现)(同上)68、起于齐(出发,动身)《公输》69、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明白事理) (同上)70、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虽是这样)(同上)7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入侵)(同上)7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无不,都)《核舟记》73、其两膝相比者(挨着)(同上)74、神情与苏,黄不属(相类似)(同上)75、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清清楚楚)(同上)76、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道歉)《唐睢不辱使命》77、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 (忙碌的样子)(有时)《短文两篇.山市》78、又间令足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去,往)《陈涉世家》79、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同上)80、虽有千里之能(即使)《马说》8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驱策,用马鞭子打)(依据,按照,顺着) (规律,此处指马的习性、特征)82、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未曾)《始得西山宴游记》83、攒蹙累积(重叠)(同上)84、游于是乎始(从此)(同上)8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醉翁亭记》86、云归而岩穴暝(昏暗)(同上)87、至于负者歌于途(背着东西)(同上)88、杂然而前陈者(摆列)(同上)89、若脱笼之鹄(天鹅)《满井游记》90、麦田浅寸许(曾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同上)91、委而去之(放弃)(离开)《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92、或民不民封疆之界(界限,这里意思是限制)(同上)9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被起用)(被举用)(同上)9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验)(了解)(同上)9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于是)(规模)《岳阳楼记》9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同上)97、是进亦忧,退亦忧 (在朝廷上做官)(不在朝廷上做官)(同上)文言文(一词多义) (按音序排列)1. 安: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养(衣食所安)2. 卑:低下(非天质之卑)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影响(被于来世)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