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性及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选题参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选题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dab4f2fa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c9.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选题参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选题参考
1.论马克思主义产⽣的时代性及其发展性
2.论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3.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三⼤基本规律及其⽅法论意义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伟⼤变⾰
5.结合西⽅哲学发展的历史,谈谈认识的来源和本质
6.论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
7.试析当今我国社会多样化的社会思潮
——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为⾓度
8.如何应对当今世界的“全球问题”(如环境,粮⾷,能源,等)
9试析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化建设的关系
10.以辩证唯物主义联系的观点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内在统⼀性
论唯物史观的历史意义及其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启⽰
11.论马克思的哲学⾰命性与科学性
12.“以⼈为本”的哲学思考
13.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
14.以⼈为本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
15.当代⼤学⽣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16 论的劳动价值论意义及其深化
17. 论⾮劳动⽣产要素对价值决定的影响
18. 供求与价值决定的关系
19. ⾮物质⽣产领域的劳动是否创造价值
20. 如何理解按⽣产要素贡献分配
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和剩余价值之我见
22.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理论及其意义
要求:
1.每个学⽣参考以上选题,任选⼀题写⼀篇字数在2000-3000字的论⽂,要求必须有摘要,关键词,参考⽂献。
2.12⽉13⽇上课由各班班长收齐后上交。
3.论⽂如果是打印稿,正⽂⽤五号宋体打印。
⽽摘要,关键词,题⽬,⽤⼩四号字。
4.在论⽂封⾯页,注明班级,学号,姓名。
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脉络和科学内涵
![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脉络和科学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cee91f0fde80d4d8d15a4fc3.png)
瓣
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脉络和科学 内涵
王 传 礼
( 铁道警察学院
[ 摘
河南 郑州
4 5 0 0 5 3 )
毛泽 东 思想 推 向前 进 。
幅提 高 、阶级 矛盾 空 前 尖锐 。资 本主 义 制度 不 可调 和 的 内在
矛 盾 逐渐 暴 露 , 工业 无 产 阶级成 为 历史 发展 的最 伟 大动力 。
工 业 革 命 之后 , 英 法 德等 欧 洲 主 要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 已经 确 立 了资本 主 义生 产 方式 的统 治地 位 , 资本 主 义经 济 迅 速发
要 ] 马克思主义是 时代 的产物 。 并随着时代 的发展 而不断发展 。它的时代化 问题 , 对 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以及 中国特 色社 科 学 内涵 发展脉络 马克思主义
会 主 义建 设 具 有 极 其 重 大 的理 论 意 义 和现 实意 义 。
[ 关键词 ] 时代化
马 克思 主 义作 为人 类 先 进思 想 文 化 的结 晶 。 是 时 代 的产 物 。同时 又是 引领 时代 前进 的旗 帜 。应时 而生是 马克思 主义
主 义 时代 。列 宁 所 面 临 的首 要 问题 就 是 在 资 本 主 义发 展 到
垄 断 阶段 的新 的时 代 条 件 下 ,社 会 主 义 在 少数 国 家首 先 取 得 胜利 的 问题 。列 宁 由此 提 出了 “ 一 国 胜利 论 ” 。并 领导 了 伟 大 的 十 月革 命 ,使 社 会 主 义 由理 论 变 为 现 实 。把 马克 思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时代背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时代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90d41284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16.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理论体系,其产生和发展都受到了特定的时代背景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时代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欧洲工业革命与启蒙运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一时代背景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一、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19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的爆发使得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革。
传统的封建经济逐渐被资本主义经济取代,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兴起带动了工人阶级迅速壮大。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和剧烈的社会阶级矛盾使得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剧。
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和不可持续的矛盾,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张。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社会需求。
二、社会主义思潮与无产阶级革命19世纪后期,社会主义思潮在欧洲迅速兴起。
社会主义学说的代表人物如罗伯特·欧文、圣西蒙、傅尔布朗克等纷纷提出了批判资本主义的理论与主张,呼吁建立更为公平和平等的社会制度。
而无产阶级革命则成为当时工人阶级争取权益的基本出路。
工人阶级的集体行动和反抗活动逐渐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劳工运动。
然而,早期的社会主义思潮还未能给予工人阶级一个科学的指导,缺乏统一和系统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马克思与恩格斯整合并发展了先驱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无产阶级革命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出路,马克思主义在这个背景下迅速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和传播。
三、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殖民和侵略,压迫和剥削被压迫民族的现象日益严重。
在这一背景下,各国人民纷纷展开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呼唤着民族独立和解放。
马克思主义为这样的革命运动提供了理论和指导。
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革命的国际性,认为只有在世界范围内形成无产阶级的统一战线,才能最终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
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6fe997102768e9951e738f3.png)
一、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于西欧,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已有相当发展。
英、法、德 3国是其发源地。
因为当时英、法,德,等国已经或正在实现产业革命,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产业无产阶级已经由自在阶级开始向自为阶级转变。
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无产阶级为实现摧毁旧世界、创立新社会、变奴隶为主人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理论来指导。
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它第一次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指明正确的道路,而且为各门科学的发展提供锐利的武器。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一百多年来,它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并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各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也在结合本国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和北美全面确立其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并把它的影响扩展到全世界的时代。
马克思、恩格斯当时面临的历史课题,是教育无产阶级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条件。
他们通过深刻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的社会发展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石;同时,他们特别声明:自己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自《共产党宣言》宣告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欧洲大陆爆发了一系列民族民主革命,特别是发生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的巴黎公社革命;近代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初显端倪。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与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与时代化](https://img.taocdn.com/s3/m/014d8173168884868762d65a.png)
主义在 中国的发展始终结合 中国国情 , 始终顺 应时代 要求 , 不断 发展 、 不 断创新 , 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时 代化 、 国化。马克思 、 格斯始终 强 中 恩
、
马 克 思 主 义 理论 的 时代 局 限性
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同各 国实践相结合 , 同时代特征相结 合。在谈 到《 共产
德文版序言,8 2年波兰文版序言和 19 19 8 3年 意大利文 序言 , 马恩 在其有 生之年一直致力 于共产 主义理论的时代发展问题 , 就像在 17 8 2年德文版 序言中提 到的: 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 已经 过时了 ” “ 。他们 看到了作
为 理论 的 马克 思 主义 也 是 具 有 时 代 局 限 性 的 , 于 当 时 所 处 的社 会 背 景 由
一
须紧紧抓住这一时代特征, 不断吸收时代 内容 , 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当今
世 界 在 变 化 , 内 外 的 形 势 在 变化 , 国 特色 社 会 主义 实 践 也 在 进 一 步 发 国 中
展, 解决中国当代的问题必须用时代化 的马克思 主义作为理 论指导 。只
有站在时代前列 , 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才能制 定出符合 时代发展 要求的理论 、 方针 、 政策 , 而领导中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胜利。 从 邓小平曾经指出 :绝对不 能要求前 人解释今 天的事情 , “ 绝不 能要求
展 成 为 时代 的大 势 所 趋 , 小 平 顺 应 时 代 潮 流 , 出改 革 开 放 的 理论 , 邓 提 指 导 中 国建 设 实 践 。从 毛泽 东 思 想 ,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体 系 , 克 思 到 马
须在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 时代 局 限性 和时代性 的基础 上 , 不断推 进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时代背景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时代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dafc2c3beefdc8d376ee32e2.png)
英国宪章运动
英国是第一个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和进行工业革 命的国家。19世纪时被称为“世界工厂”。多 少年来在这个以实行“议会民主”而闻名的国 家里,只有缴纳高额所得税的人才有选举权, 广大工人被排斥在议会大门之外。 1842年5月2日,伦敦街头人山人海。浩浩荡荡 的工人队伍来到国会下院,宪章派全国协会的 负责人向下院递交了全国宪章派第二次请愿书。 请愿书上写道:“尊敬的贵院就它现在的组成来 说,既不是由人民选出来的,也不是由人民作 主的。它只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而对多数人 的贫困、苦难和愿望置之不理。” 请愿人员认为,在人民没有获得政权之前,消 灭某一种垄断并不能使劳动者从贫困的状况中 解脱出来,而在人民获得政权以后,所有的垄 断和所有的压迫形式都应该停止。请愿人员所 说的“垄断”,指的是当时对选举权和纸币的 垄断,对机器和土地的垄断,对报刊和宗教特 权的垄断……。 这份有300万人(约占英国成年男子的一半) 签名的请愿书再次要求把《人民宪章》定为法 律。
西里西亚起义
1844年 6月普鲁士王国所属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当时西里西亚有发达的 纺织业。这个地区从事棉麻纺织的工人和家庭手工业者受到工场主、包买商以 及地主的残酷剥削。在40年代,由于资本家把英国机器纺织品冲击带来的损 失转嫁给工人,加剧了他们的贫困。1844年6月4日,以争取提高工资被拒绝为 导火线,在欧根山麓两个纺织村镇彼特斯瓦尔道和朗根比劳爆发纺织工人自发 的起义。起义队伍扩大到3000人,集中打击工人最痛恨的工厂主。起义者以 简陋武器迎战前来镇压的包括骑兵和炮兵的政府军。坚持到6月6日,起义被 镇压。它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西里西亚主要城市布勒斯劳的手工业者和学 徒,柏林、亚琛的纺织工人,马格伏堡的糖厂工人等等,先后举行罢工以及局 部起义,响应西里西亚织工的斗争。这次织工起义事件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独 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真理性与时代性研究
![马克思主义真理性与时代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c0c875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fc.png)
马克思主义真理性与时代性研究
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关于社会革命和社会变革的理论体系,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以及阶级斗争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一定的真理性和时代性。
首先,关于真理性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是客观事物的真正规律和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通过实践和革命斗争来验证的,是与实践相结合的。
这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观察研究和实践实证来形成的,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来自于对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运动的深入研究和思考。
其次,关于时代性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19世纪中叶产生的,是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和批判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理论关注历史和社会的发展,强调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具有强烈的历史观和时代性。
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现实出发,研究社会运动的规律和趋势,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然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变迁,马克思主义理论也需要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要继续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时代性,并将其与当代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掌握社会的运动和变革规律,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时代性与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时代性与普遍性](https://img.taocdn.com/s3/m/cff5c974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c1.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时代性与普遍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部对马克思主义核心思想进行系统总结和阐述的重要著作。
本文将探讨这一著作的时代性与普遍性,以揭示其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与应用。
一、时代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在特定时代条件下形成的理论成果。
它深刻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矛盾、问题和运动规律,对当代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首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
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等基本矛盾,具有强烈的历史时代性,为我们深刻理解当代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思路。
其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的分析与批判,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特征进行了阐述,对当今社会的现实现象和问题提供了深刻的解释。
例如,在经济方面,概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剩余价值理论等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危机。
在政治方面,概论对国家的实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为我们认识国家与政治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文化方面,概论对意识形态、文化产业等进行了剖析,分析了资本主义文化压迫和剥削的本质,为我们深入理解当代文化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
再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与特征进行了阐述和发展,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等新的思想。
这些思想不仅在当代中国有着深远影响,也为全球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重要指导。
概论中的理论成果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中国、推进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普遍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不仅有强烈的时代性,也具备普遍性。
其普遍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问题,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这些规律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也适用于其他社会形态。
例如,在剩余价值理论中,马克思揭示了剥削的根本机制,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剥削都是其基本特征,这种普遍性超越了时代和空间的限制。
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性及其发展性
![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性及其发展性](https://img.taocdn.com/s3/m/bd328337d15abe23492f4da4.png)
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性及其发展性内容摘要:理论是时代的声音,是对时代问题的回应.马克思主义同其他任何别的理论一样具有时代性。
但是,马克思主义彻底的批判精神、对人的终极关怀、科学的方法论使其具有超越时代的品质,使时代化成为可能。
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影响力就穿越了时空和阶级局限.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时代性开放性发展马克思主义,首先是马克思恩格斯为解决他们所处的时代问题而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19世纪中期西欧社会问题的理论回应,时代问题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
然而,在远离了那个时代的今天,马克思主义仍然生机勃发,在世界传播和发展,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又有一个时代化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时代性,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原创理论的时代特质,它是由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时代问题所决定的;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后继者根据变化了的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与发展。
后继者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从理论上讲取决于对马克思主义原创思想的认识程度,从实践上讲取决于对现时代问题的把握。
一、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
理论是时代的产物,是对时代问题的理性思考与解答。
任何一种理论体系都与其产生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联,都有一个时代性问题.理论的时代性,取决于研究对象的时代特征和对时代问题的回答程度.理论所指的对象是现时的、生动的、变化的,时代的变迁会使研究对象发生变化; 时代问题的消解,标志着理论对实践指导作用针对性的丧失,也表明这种理论的历史使命完成,因而任何一种理论就其问题指向来说都有其时代性.理论的时代性,就其积极方面表现为理论本身的时代进步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地把握资本主义的时代特征,客观地分析了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进步意义和矛盾,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矛盾运动的规律,指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具有强烈的时代进步性。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体现在对所处时代特征的正确把握方面。
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时代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变动、大变革的时代,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到社会关系、社会伦理每一个领域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马克思恩格斯曾经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道:“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正是在变动不居的时代背景下,人类千年未变的图景出现了革命性的变迁:农村屈服于城市,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东方从属于西方,温情的伦理屈服于冷冰冰的金钱. 在这种变动不定中,资产阶级完成了从被统治者到统治者的地位转变。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c9e7b699b6648d7c1c7465e.png)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的欧洲。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发展理论。
经历一百多年的风雨,不断散发出其理论的光辉。
“马克思主义”词义探源最早出现“马克思主义”的称呼是在19世纪60至70年代,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从贬义上所用的。
在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后,一些国家的先进工人和社会主义者为了肯定马克思在理论上的伟大贡献,才开始从褒义上使用“马克思主义”。
德国社会主义理论家考茨基于同年4月6日在维也纳出版的奥地利社会民主党机关刊物《真理》第7期上发表悼念马克思的文章,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
恩格斯从1886年开始用“马克思主义”这个词。
之后,被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广泛采用。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支柱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制定唯物史观来说,“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1]。
“在过去一切历史阶段上受生产力所制约、同时也制约生产力的交往形式,就是市民社会……这个市民社会是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2]。
市民社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是指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是在广义上使用的,即指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上,解决人们自己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和物质生产过程的一定的社会组织。
因此,它是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3]这里的“社会”指克服了市民社会中人的普遍性与个体性相分裂的社会形式。
唯物史观是研究人类历史、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现了历史观和价值观的统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有着逻辑结构的科学体系。
以前,人们通常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bce432fe770bf78a652954c0.png)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和实践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早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已开始孕育成长。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兴起,工业革命大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及其经济发展,也把资本主义推到一个新的阶段。
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同时也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
因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条件和基础.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随着机器大工业对工场手工业,雇佣劳动制度对封建生产关系的取代,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矛盾激化,19世纪30-40年代,法,英,德接连爆发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
三大起义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争取工人阶级解放的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有其在批判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三。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这种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
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
![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https://img.taocdn.com/s3/m/2c7178b9f01dc281e43af094.png)
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思想与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的问题相结合,动态、辩证地探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合理解决实践问题。
另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内在理论以及品性深层次的反映,是自身理论真理性的重要体现,因此,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正确认识时代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一)时代性的含义时代是一个时间概念,它通常是指人类社会历史上以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个时期。
依据时代变化发展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有的题中之义。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现在的世界,是处在革命和战争的新时代,是资本主义决然死灭和社会主义决然兴盛的时代。
”马克思主义划分时代的角度具有开创性,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这种方法告诉我们想要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不仅要考察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时代性特征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要重视中国社会在该时代的经济和政治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区别于其他时代的特征,所谓的时代特征,是指某一历史时期社会发展合乎规律性的方面或状况,是对时代性质、时代主要矛盾及其发展趋势的集中概括。
马克思主义认为,要想把握一个时代的特征,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该时代的主要矛盾,即时代主题;二是某一时代居于领导地位的阶级的特性及其历史使命;三是基于时代主要矛盾运动的规律而形成的时代发展趋势。
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转换是永不停止的,因此我们要根据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时代背景的变化,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时代特征,顺应时代潮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化”出的成果永葆理论的魅力。
(二)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存在贬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有一种偏颇的倾向存在,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不符合当代实际的东西,是过时的理论,世界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已经不符合当代的实际。
论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
![论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https://img.taocdn.com/s3/m/d765183c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55.png)
论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马克思主义来说,时代性不仅在根本上是反教条主义的,同时意味着历史箭头,意味着历史前进和发展的方向、过程、阶段,也意味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和历史任务。
时代性问题不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
时代性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
当马克思在《科伦日报》的评论中提出“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时,他实际上已经提出了哲学的任务,甚至也是自己理论的任务,就是回答时代性问题,并在实践中解决时代性问题。
与时俱进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以中国问题为中心,随着时代的整体变迁,既改造中国社会又回应世界格局变化而形成的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是从中国社会的革命时代跃进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在不同阶段的理论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融入中国社会,同时又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形式引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理论。
这一理论体系经历了一个从世界中来,到世界中去的过程。
对马克思来说,至关重要的是:不在最高的、时代性的生产水平上理解“物质生产”,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哲学上的“生产一般”。
马克思说得很明白:“说到生产……我们或者就要把历史发展过程在它的各个阶段上一一加以研究,或者一开始就要表明,我们指的是某个一定的历史时代,例如,是现代资产阶级生产——这种生产事实上是我们研究的本题。
”因为“资产阶级社会是最发达的和最多样性的历史的生产组织”。
马克思关于时代性的独特主张对马克思来说,不是什么时间性都是时代性,都构成时代性,时代性也不是历史阶段中偶性的东西,有其特定而丰富的内涵和形式,它们恰好构成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
这些方面可以简述如下:对马克思来说,不断发展的时代性总是朝向一个非常明确的主体性,即人的主体性。
这个思想早在《44年手稿》中就已经阐明(阿尔都塞对此表示明确反对,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思想贯穿马克思终生)。
对马克思来说,有且有一个惟一的历史,那就是人的产生、形成、发展的历史(其他历史只是分支和不同阶段)。
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性及其发展
![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性及其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cfc338a83d049649b6658f8.png)
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性及其发展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极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和时间基础。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欧洲如火如荼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之中,它通过对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揭示了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寻求解放的正确道路,从而成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纲领。
马克思主义诞生历史背景第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
工业革命是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飞跃,它不仅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引起了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
一方面,工业革命推动生产的迅速发展,并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
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使社会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机器生产本来可以用来减轻工人的繁重劳动,但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它却成了更多榨取工人劳动血汗的工具。
机器的使用,使劳动分工更为细致和专门化,工人掌握的技术日益简单。
资本家常常用大批非熟练工人代替熟练工人,用女工、童工代替成年男工,以减少工资。
工人随时面临着失业的危险,工人的处境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加恶化了。
工人运动随之兴起。
第二,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
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已从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
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具有鲜明的政治斗争性质。
在此以前,工人阶级有时也参加政治斗争,但在那些斗争中无产阶级是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进行反封建斗争。
而现在,工人阶级是为了自己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去进行斗争,并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工人们从斗争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要想从根本上改善自己的处境,就必须改变政治上的无权地位,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
这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完整版毕业论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选题范围
![【完整版毕业论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选题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0c6a6c68783e0912a2162a4a.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题范围1、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2、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性及其发展性3、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品质4、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5、论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6、浅析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7、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8、论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性与科学性9、浅析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一脉相承10、当代大学生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11、论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12、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13、论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14、论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实质15、论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16、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17、试析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关系18、客观规律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19、谈谈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20、论经济与道德的协调性问题21、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2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伟大变革23、结合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谈谈认识的来源和本质24、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原理,谈谈你对“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拜金主义的价值观)这句话的认识?25、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谈谈你的人生观。
26、“哈韩”“哈日”等追星现象的哲学思考27、沉迷网络的哲学思考28、结合普遍联系原理或对立统一关系原理谈文化建设与其他建设的关系29、结合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谈谈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30、结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谈谈你如何理解“有面包才会有稳固的爱情”?31、结合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原理来谈加强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文化建设的重要性32、论市场经济与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33、正确认识大学生成长过程的前进性与曲折性34、质量互变与大学生成长、成才35、结合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双重作用原理来谈对广大人民参与健康网络文化的创造36、科学技术是“天使”还是“魔鬼”37、日本核泄漏向我们启示了什么(科学技术是“天使”还是“魔鬼”)38、论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9、结合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双重作用原理来谈对网络的影响40、结合意识能动性的发挥来谈作为大学生网民如何自觉利用网络41、结合价值规律的局限性来谈加强管理、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42、试析当今我国社会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为角度)43、论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关系及其意义44、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联系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谈谈你对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与保持思想纯洁性的认识。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https://img.taocdn.com/s3/m/e4bed380b9d528ea81c779fc.png)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答: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思想体系和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是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伟大成果。
3.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理论系,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属性所决定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本来就是源于活生生的社会实践,而实践是永无止境和永不停息的,这就决定了作为思维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必定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充实、创新和发展。
4.正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就决定了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也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
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与时俱进,敏锐地把握时代、形势和实践的新变动,以新的实践为基础,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只有这样,才是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科学态度。
150多年来,正是由于马列主义创始人和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做到了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的高度统一,从而为我们树立了与时俱进的光辉典范。
当今时代已进入21世纪,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考验,中国共产党人更要以高度的自觉性,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中国的问题和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只有用这样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才能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从事的伟大事业,沿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轨道继续前进。
当代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义答: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什么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见书本29页)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潮流。
19 世纪初以来,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各种克服弊端医治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药方纷纷出笼,其中也包括许多社会主义的思潮,但没有一个是科学有效的。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_时代性_的一些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_时代性_的一些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99a0ab1960590c69ec376c1.png)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性”的一些思考张 云 鹏“时代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征之一。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学界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当代意义”等问题对此进行过比较广泛的讨论,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深深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面貌及其研究方式,较大程度地提升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性。
虽然如此,但是在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性”这一重要问题上,研究者并未达成一致的意见,其中有些问题仍然值得进一步思考。
一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性”必须从哲学这门学科或学术出发,而不能单单从“时代性”出发。
马克思主义哲学无论具有多么显著的特征、无论与其它任何哲学有多么不同,它仍然是一种哲学。
因此,只有从哲学学科或学术的高度,才能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时代性特征。
从哲学的历史和现状来看,哲学作为人类认识自身、把握世界的方式有其独特的论域和理论形式。
我们都知道,哲学最初是以最高的智慧展现在世人面前的。
在学科分化不是十分明晰的情况下,古代哲学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必然会提出“对象是什么”这种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为一体的问题。
作为智慧之学,哲学通过范畴与原理等逻辑形式去把握对象的运动、变化与发展规律,把对象理解为“水”、“火”、“土”、“气”、“数”或“原子”等具有高度抽象性的东西,并以此来解释对象的本原问题。
到中世纪,哲学与神学结合并成为神学的婢女,哲学被用来解释上帝究竟是“名”还是“实”、万能的上帝普照光如何洒向人间等问题。
近代以后,各门实证科学从哲学中逐渐分化出来,但是哲学总是力图保持自己的领地,试图成为“科学的科学”,给各门具体科学提供知识以及方法论指导。
随着主体认识能力的提高、认识范围的扩大,哲学逐渐表现为一种知识体系或一种思想方式,以抽象的理论的方式把握世界或时代。
哲学作为思想所把握到的时代,它以抽象的范畴与原理去把握人类的理性思维运动及其规律,因而是一种“更高的即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恩格斯语),每一个时代由此形成了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主题、形成时代内涵的“哲学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性及其发展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极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和时间基础。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欧洲如火如荼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之中,它通过对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揭示了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和寻求解放的正确道路,从而成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纲领。
马克思主义诞生历史背景
第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
工业革命是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飞跃,它不仅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引起了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
一方面,工业革命推动生产的迅速发展,并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
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使社会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机器生产本来可以用来减轻工人的繁重劳动,但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它却成了更多榨取工人劳动血汗的工具。
机器的使用,使劳动分工更为细致和专门化,工人掌握的技术日益简单。
资本家常常用大批非熟练工人代替熟练工人,用女工、童工代替成年男工,以减少工资。
工人随时面临着失业的危险,工人的处境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加恶化了。
工人运动随之兴起。
第二,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
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已从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
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具有鲜明的政治斗争性质。
在此以前,工人阶级有时也参加政治斗争,但在那些斗争中无产阶级是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进行反封建斗争。
而现在,工人阶级是为了自己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去进行斗争,并把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工人们从斗争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要想从根本上改善自己的处境,就必须改变政治上的无权地位,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
这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独立的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同时也为科学理论的创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第三,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
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直接来源。
社会主义思想是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的理论表现。
早在十六七世纪资本主义兴起时,就出现了以英国人莫尔为代表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初,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法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又出现了以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工人运动从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更多的欧洲有识之士怀着急迫的心情,深入地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问题。
现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需要以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
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至今已有150多年,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奠基时期,也就是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叶这一段时期,大概50年。
这个时期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和战斗的50年,孜孜不倦地进行理论研究的50年。
马克思恩格斯在这50年当中,做了很多事情,写了很多著作,参加了很多活动,归结起来,基本是围绕着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和批判展开的。
第二个时期,20世纪初叶,这是列宁活动的时期,是地球上产生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时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付诸实践的时期,把书本上的理论变成社会主义的实际。
列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从战时共产主义走向新经济政策,实现经济政策上的巨大变化。
列宁果断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实行了商品生产、自由贸易、市场经济等等。
第三个时期,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大发展时期。
这个时期大体上是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中叶,大概30多年时间。
社会主义成了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一种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相对立、相较量。
社会主义成了许多国家追求的时髦。
斯大林维护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存在,社会主义的红旗不倒,而且影响不断扩大。
从赫鲁晓夫大反斯大林开始,社会主义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而戈尔巴乔夫使一个存在了70多年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顷刻瓦解。
同一阶段的中国,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毛泽东结合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了创造性发挥,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
这一点不能不说是对原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一个与时俱进的表现。
在建国后社会主义改造上,中国是采取逐步过渡的形式,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农业的改造。
第四个时期,就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20世纪末。
这个时期是社会主义曲折发展,马克思主义又有伟大创新的时期。
一个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同一阶段的中国,对于文化大革命,邓小平同志拨乱反正,思想路线领先。
他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两个凡是”,坚持实践标准,从实质上反对凝固化、僵化。
邓小平抓住了这个实质性的问题,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第五个时期,20世纪末至今,马克思的主要发展在中国。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逻辑必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单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样几个论断,也不单是这几个论断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这个思想体系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精髓,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为主题,贯通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单是江泽民同志诸多思想理论观点中的一个观点,而是他诸多重要论述的本质概括,是江泽民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标志性概念。
. 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深刻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基础上,形成了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理论创新。
全面而系统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揭示出我国的社会主义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社会和谐、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实现了对于社会主义发展观认识的新飞跃。
因为科学发展观创新了发展思路,破除了
发展难题,因而能够让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得到协调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反映出我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让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的发展更富有主动性与预见性马克思主义诞生给我们带来的启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社会经济、阶级基础、思想来源、经济危机的爆发等方面的量变最终引起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质变。
无产阶级的斗争从此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可以看出: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各种不同的理论、设想的适用性经过无产阶级的不断实践体现出来;②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
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探索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谬误,持真理者与持谬误者对立。
真理与谬误是相互联系的,马克思主义的每一个进步都意味着正确的观点取代了错误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