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3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3古诗词三首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古诗词三首》教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a案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由题入手,弄清题意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
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自学《四时田园杂兴》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渔歌子激情导趣,理解课题1.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2.你知道什么是词吗?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
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
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3.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一背。
反复吟诵,理解词义1.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这首词吗?为什么?3.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
四年级下册23 古诗词三首教案
23古诗词三首一、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这两首古诗。
2、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乡村四月》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3.出示插图,说说观察后的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三、背诵,积累语言自学《四时田园杂兴》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背诵学过的两首古诗。
2、欣赏唐宋名家名词,并汇报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二、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1、、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2、、自读词,提出疑问。
三、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四年级下册23《古诗词三首》教案
布置作业:
做相关练习题。
板书设计:
渔歌子
教学后记
难点
品味诗句。
教具
PPT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个人备课
写诗导入
师生一起工整默写《乡村四月》
同学们前面都已经预习和背诵过这三首诗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把《乡村四月》工整的一遍。
学生集体默写。
学生检查是否有书写错误,改正。
默写导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读诗,理解诗意。
学生根据课件的提示,整体表述:
教材分析
重点
明诗意,背诗词,积累语言。
难点
品味诗句。
教具
PPT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个人备课
写诗导入
师生一起工整默写《渔歌子》
同学们前面都已经预习和背诵过这三首诗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把《渔歌子》工整的一遍。
学生集体默写。
学生检查是否有书写错误,改正。
默写导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4.教师点评音量、韵味?
5.学习一首诗,不仅要正确地读、正确地写,还要正确地理解诗的意思。一首诗的意识,我们并不是完全不明白的。说哪一句不懂,也不过是一两个字词不理解而已,这时候我们应该借助什么来理解呢?
6.(1)引导学生体会“不须归”中的深意。(2)学生完成课后的习题。
7.教师组织学生背诵、默写。
课题
23.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
“蚕桑、耘田、箬笠”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2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23《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AB案)1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是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2课时A案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
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四、自学《四时田园杂兴》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渔歌子一、激情导趣,理解课题1.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2.你知道什么是词吗?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
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
人教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3.古诗词三首5.20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未解:不懂。
5
15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课时教学笔记
总课时:64授课时间:2008年5月20日
课题
23 古诗词三首(3篇)
内容
108~109
课型
诗词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傍:靠近
句意:即使那些幼小的孩子,虽然他们不懂的耕种与织布,但也在茂盛的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板书
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课后
反思
这两首诗都是描写田园风光的,因为在第一单元学习过古诗。我想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两首古诗。有代表性的问题班级统一汇报,我门共同解决。让学生充分体会哪些是诗人对事实在在的景物的描写,哪些是想象,从而去感受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理解诗词的意思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 古诗词三首_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 古诗词三首_人教新课标23 古诗词三首1.会认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借助注释、插图等资源,自主学习,发挥想象,理解诗意。
4.体会诗词的内容,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感受到劳动生活的紧张繁忙,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根据诗所描绘的景物,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田园生活及其情趣。
根据诗所描绘的景物,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田园生活极其乐趣。
小山村的图片、子规叫声录音、挂图。
多媒体课件。
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诗人,翁卷,他出生于美丽的江南水乡温州。
每当人们提到他,就会想到这首诗。
(出示课题及内容)二、初读1认读生字,学记生字。
2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把这首诗读正确,初步理解古诗内容。
三、学习《乡村四月》,体会画面美4指导朗读、背诵。
四、明确课文主题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2看到了这么美的画面,听到了这么悦耳的声音,让我们再来读这首诗,读着读着,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乡村四月呢?3多么秀丽的田园风光,多么幸福的农家生活,美美地读读这首诗,用你的朗读带我们走进这如诗如画的乡村四月。
一、复习导入1让学生齐读古诗《乡村四月》。
2这首诗描写了农村什么景象?(学生讲述)设计意图:《乡村四月》与《四时田园杂兴》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古代农村景象。
二、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来学习范成大的诗《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也是描写农村风光的。
2教师释题意。
“四时田园杂兴”:四时,是指春夏秋冬。
田园,这里泛指农村。
兴,指兴趣,引申为即兴创作。
杂兴,指随兴写来。
“四时田园杂兴”的意思是指: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
三、介绍作者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
请同学们看资料对作者更深的了解。
设计意图:读者只有对作者生平深入地了解才能和作品对话,和诗人对话,明诗意,悟诗情。
23_课_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23古诗词三首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
2、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三首古诗词的大意。
3、在反复诵读和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体悟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4、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5、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箬笠”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1.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时安排: 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古诗《乡村四月》一、前置学习:1、经典诵读:《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揭示课题:我们走进了自然和谐的乡村人家,游览了辽阔的牧场之国,今天我们一起到诗词中感受别样的田园风光。
首先学习第一首《乡村四月》。
(板书课题)3、作者简介: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人。
工诗,为“永喜四灵”之一。
曾领乡荐(《四库提要》作“尝登淳佑癸卯乡荐”,《乐清县志》承此,而近人以为是淳熙癸卯,相差一个甲子。
衡诸翁卷生平,前者过早,后者过尽,疑都不确),生平未仕。
以诗游士大夫间。
有《四岩集》,《苇碧轩集》。
清光绪《乐清县志》卷八有传。
二、明确目标: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文。
1、读准字音,读通诗文;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感情?你由此想到了什么?(温馨提示:请展开丰富的想象,将想象的画面生动地说一说,演一演)三、尝试探究:1、朗读感知:读准字音,读好节奏2、针对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交流自主学习中的发现和疑问。
四、交流点拨:请一个小组结合学习目标引导全班展示交流学习1、我是第一发言人,我来读读这首诗。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教案及反思
23古诗词三首知识技能目标1、会认“蚕”字,会写“蚕”“桑”两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并能准确无误地默写。
3、能领会诗的意思,并能说出一、二句诗的大意。
4、积累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谈话导入)二、阅读诗歌1、学生在小组内自读。
2、在班上交流,让个别学生在班上朗读,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让学生说说读了本诗的收获。
3、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三、指导学生领会诗的意思1、学生自读诗歌,并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诗歌的意思。
2、让一些学生说出自己对诗歌意思的理解。
3、教师指导学生领会诗的大意。
4、激发学生对勤劳的乡村人民的热爱。
同学们,乡村的人民这样勤劳,你们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情呢?四、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熟练地背诵。
附赠资料:教师高效教学的诀窍高效教学,具体应该怎么说呢?我们很难精确地给它下一个定义,但大家都能清晰地感受到它。
学生、家长甚至是那些教学水平般的教师亲临高效教学的现场时,都能立刻感受到它。
但是,能感受到并不代表能在实践中亲自做到,尽管水平一般的教师也能够在优秀教师的课堂上体会到高效教学的魅力,但他们却无法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像那些优秀教师一样高效。
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能觉察到自己的不足,但在具体实践的时候却不得要领,有劲使不出来。
如果这些教师能够掌握教学的快窍,他们同样也能高效地教学。
毕竟,教师们都有一颗上进的心。
今天我的目的就是要加深教师对于高效和低效两种教学方法的认识。
这点十分重要,只有认识到了,才能在实践中分清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不同今天,我们首先对下面所列的典型教学方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看看它们是属于高效教学法,还是属于低效教学法。
高效教学与低效教学测试:1.讲课时的开场白是:“打开教材,翻到第×页。
”(低效)2.在课堂上尽量多用体验式教学法。
(高效)3.和学生建立起愉快、轻松的师生关系。
(高效)4.高度依赖书本。
(低效)5.把课本当做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来用。
23古诗三首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十三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我根据所教古诗《赠汪伦》这首送别诗的特点,巧妙设计了“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仅读懂了一组送别体诗歌,而且初步领会了这一类诗歌的表达方式,收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明确目标,激发学习热情教学伊始,我就告诉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组送别体古诗,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
我们先学习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赠汪伦》。
”不仅告诉了学生今天学习的是送别体诗,而且让学生感觉到今天的目标稍高了一些——要学习一组送别体古诗,“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使其一上课就处于“亢奋”状态,对提高学习效率是很有帮助的。
二、精读一首,领悟表达方式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为课后的广泛阅览打下扎实的基础。
《赠汪伦》是一首唐诗,而且好读易懂,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始自终引导学生自学古诗,掌握送别体古诗的表达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自主朗读,了解诗歌大意。
先让学生自主读诗,思考诗中说的是谁送谁?谁别谁?让学生明白送别体诗歌中人物的主客之分;然后指名读诗歌,让学生说说“汪伦是怎样送李白的?”“李白是怎样别汪伦的?”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大意;最后请两名学生试说诗歌的意思,重在了解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诗歌。
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学得生动、充实,基本上明白了诗歌的意思。
2、自学质疑,理清作者思路。
学贵有疑。
先用明代学者陈献章有关质疑的名言激励学生主动质疑:“学贵知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希望同学们认真读诗,善于动脑,提出你的疑问。
老师愿和大家共同进步!“学生听了思维非常活跃,提出了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汪伦为什么要踏着节拍、唱着歌送李白?“”为什么汪伦早不送,晚不送,却在船即将离开时送?“孙老师并不急着作答,而是引导学生再次自读诗歌,并让学生同桌讨论,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了《赠汪伦》一诗是汪伦用踏歌的方式送别李白的,表达了二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和精品教案
23、古诗词三首【学习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箬笠”等词语。
【学习重点】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
【学习难点】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媒体运用]1.硬件媒体:计算机投影仪2.软件媒体:文字画面[教学时间]30分钟[教学过程预设]一、唤起生活的记忆。
1.背诵节气歌,寻找生活的记忆。
二、学习《乡村四月》(一)学习生字词。
1.单音字注音、组词2.多音字注音、组词。
3.词语解释(二)学习诗歌1.自由诵读,在诵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一会儿把想象到的景象和大家交流。
2.这首诗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节劳动人民紧张繁忙劳作的情景,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3.出示诗配画,边读边想象。
4.理解诗句三、学习《四时田园杂兴》1.介绍作家2.单音字注音、组词3.多音字注音、组词4.注释5.朗读古诗,整体感知。
6. 理解诗句7.齐读古诗,感受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和农村儿童的天真、勤劳、可爱。
四、学习《渔歌子》。
1.介绍作家2.单音字注音、组词3.多义词解释4.注释5.同学们,再来读读这首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可以与同桌交流讨论。
6.理解诗句7.你从“白鹭”、“桃花”、“青箬笠”、“绿蓑衣”这些描写颜色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8.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为什么不想回家?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9.感情朗读[课后练习]1.背诵这节课学的三首古诗词。
2.积累其他的田园风光诗词。
3.任选本课诗词中的一首作诗意画,看谁画得好。
[板书设计]《乡村四月》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四时田园杂兴》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
《渔歌子》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和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地点)
4、今天,我们就随同宋朝诗人翁卷一起走进乡村四月,感受乡村初夏那浓浓的田园气息吧!(出示诗人简介)
5、总结学法:解诗题,晓诗人
(二)初读诗句,了解诗意。
1、生自由把这首诗读上两遍。注意,读第一遍的时候,可以借助工具书和注释,争取把字音读准。读第二遍的时候,要注意诗句的停顿,争取把诗念通顺。
(1)引导学生对比,感悟:是自己的创作好呢,还是翁卷的句子更有味道?(选用“蚕桑”“插田”不仅是因为这两种是农村最主要的农活,更是因为这句中的“田”和第二句诗中的“烟”押韵,还源于与第一句的“绿”和“白”相照应)诗歌讲究韵律,琅琅上口。这也是诗的魅力。
(2)读诗。
(四)悟读升华,背诵诗句
1、(播放悠扬的古筝曲及乡村风景图)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意境。
课件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补充意见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蚕桑、昼、耘”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同学们,乡村在你印象中是什么样的?
2、看来,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人们到哪去了?
(4)指导朗读,重点读出乡村人们的淳朴和勤劳。
(5)背诵积累。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两首古诗。
2、古人笔下的乡村生活是很富有情趣的,同学们课后再读读其他描写乡村生活的诗句。你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3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3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本篇文章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和问题段落。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认识7个生字,掌握8个生字的写法,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箬笠”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诗,体会诗词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惯。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注意诗的语言的丰富意蕴。
第一课时:一、由图入题。
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说说他们对画面内容的理解。
板书课题,释题,即“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简介诗人及背景,翁卷是南宋诗人,一生未做官,写下了许多描写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指名朗读,老师和学生正音。
默读古诗,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
三、全班交流,解疑品读,理解诗意。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四、感悟诗歌蕴含的感情。
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
说一说你从诗中体会到什么?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有感情朗读。
教师总结: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丽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和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五、背诵古诗,积累语言。
有感情地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拓展阅读《山居秋暝》。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古诗《乡村四月》,并能默写。
七、板书设计。
23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写景→绿原白川雨如烟(赞美),写人→闲人少才了……又。
第二课时:一、旧引新。
指名背诵《乡村四月》。
引入新课:同学们对南宋诗人陆游很熟悉,当时还有一位诗人与他齐名,被称为“南宋四大家”之一。
他就是范成大。
范成大是中国田园诗的集大成者,晚年作《四时田园杂兴》60首,全面而深刻的描写了农村四时的风光景物、风俗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困苦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古诗三首
授课时间:2016年5月10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7 个生字,会写8 个生字;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箬笠”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诗。
3.指导学生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注意诗的语言的丰富意蕴。
[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图入题
1.出示课文插图,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对画面内容的理解。
2.板书课题,释题。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宋诗人,一生未做官,写下了许多描写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老师和学生正音。
4.默读古诗,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
三、全班交流,解疑品读,理解诗意
1.全班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四、感悟诗歌蕴含的感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
说一说你从诗中体会到什么?
(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
)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3.有感情朗读。
4.教师总结:
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丽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
的热爱和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五、背诵古诗,积累语言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2.拓展阅读《山居秋暝》。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古诗《乡村四月》,并能默写。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习旧引新
1.指名背诵《乡村四月》。
2.引入新课:
同学们对南宋诗人陆游很熟悉,当时还有一位诗人与他齐名,被称为“南宋四大家”之一。
他就是范成大。
范成大是中国田园诗的集大成者,晚年作《四时田园杂兴》60 首,全面而深刻的描写了农村四时的风光景物、风俗习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和困苦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时田园杂兴》中的一首。
3.(板书课题)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二、自由读诗,整体感知
1.正字正音,朗读古诗。
2.指名朗读古诗。
3.学生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4.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歌感情
1.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3.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由朗读,形成画面。
4.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1)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乡村儿女的劳动的?结合词句,想象他们劳动的情景。
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读一读后两句诗,观察画面,从典型细节的描写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你还能想到什么?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读出对乡村地儿女热爱劳动的赞美,表现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及对劳动的热爱。
6.教师小结。
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指导背诵。
2.自学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并能默写。
六、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习旧引新
1.指名背诵《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2.教师导语: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词。
(板书课题,简介有关“词”这一文体的知识。
)
3.简介作者背景:
诗人张志和,唐朝金华人。
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
“渔歌子”,词牌名,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4.解题。
渔歌子,词牌名。
二、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1.正字正音,朗读古词。
2.自由读《渔歌子》,说说有什么感觉。
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3.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4.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5.全班交流。
(1)指名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2)总结词意。
(3)学生看图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
三、品味感悟,指导朗读
1.江南的春雨是什么样的?你身临其境会有怎样的感受?
2.为什么说“不须归”呢?
因为作者十六岁时,开始做官,经常献策于肃宗,官越做越大。
后被贬官,不再复仕,放浪江湖间,自称“烟波钓徒”。
作者写此词是为了表现自己闲适、安逸、恬淡的生活情趣。
3.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
白鹭、桃花、流水、鳜鱼、微风、细雨,这是一幅多么生动自然的春景图。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展示这一幅春的画面吗?
4.有感情地朗读,指名读,齐读。
5.教师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迷蒙蒙的意境。
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的孤寂与冷峭相比,这首词所表现的平和与怡悦,自然别有一番韵致。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苏东坡爱张志和的《渔歌子》并赋新篇:
浣溪沙
西塞山前白鹭飞,扬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
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五、默写古诗
六、布置作业
1.请你配上一幅彩色画,可以画水彩画、油画、彩笔画等,爱好画画的同学,请用你的画来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景吧!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3. 语文大册。
生字听写。
组长已阅
七、板书设计
组长已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