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1

合集下载

1《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1《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5.1《论语》十二章一、单选题1.下列加粗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食无求饱求:追求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C.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D.质胜文则野野:粗野、鄙俗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B.孔子,名丘,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许多教学理论。

C.《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如果说《论语》有什么思想能够统率全书的话,那就是“仁”。

D.南宋时,朱熹把《诗经》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称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取材依据。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见贤思齐焉②见贤思齐焉③可以群④远之事君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择善而从之⑦草菅人命A.①⑤/②③⑦/④⑥B.①②/③④⑦/⑤/⑥C.①⑥/②⑤/③④/⑦D.①④⑤/②/③/⑥⑦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全都属于古今同义现象的一项是()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③回虽不敏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⑤古之学者必有师A.②⑤B.②④C.①③D.①④5.下列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子认为,“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而且责任重大,应为此奋斗终生。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见孔子的义利观,从个人道德着眼,主张个人在面临选择之时,应舍利取义。

这里的“利”,主要是私利。

C.“克已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

从这个层面来说,“礼"是“仁”的内化和自觉。

D.孔子认为学《诗经》好处很多,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型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何莫学夫诗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学不可以已C.天下归仁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C.譬如为山,未成一篑篑:盛土的竹筐D.请事斯语矣事:实践,从事3.《论语·季氏篇》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多闻。

益矣。

”A.友善柔B.友便辟C.友谅D.友便佞4.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A.三子出,曾皙后君子之德风觚不觚,觚哉!觚哉B.友直,友谅举善而教不能唯上知与下愚不移C.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由也兼人,故退之杀鸡为黍而食之D.尧舜其犹病诸敝之而无憾而耻恶衣恶食者5.《论语·公冶长》载:宰予昼寝。

子曰:“ ,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宰予字子我,名列孔门四科“言语”门下,自是孔子高足,不虞有此差评。

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宰予的判词是“利口辩辞”,也就是不仅话说得好,而且反应还快,所谓雄辩是也。

一众弟子中能入“言语”门,这本是自然。

不过,话说得好云云,往往会有场景语气褒贬之歧义。

于是,能说会道的人,不免会在道德的某些层面遭际负面。

所以,夫子“又说”的那段话,即便不出自他老人家金口,也不妨有广泛的认同度。

(选自《论语》“粪土之强”新解有删改)(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杇:可译为“粉刷” 诛:谴责,责问是:指上文听其言而信其行。

B.文中“不仅”“而且”不能删除,若删除会改变文章原意。

C.文中“遭际”一词可由“遭遇”替换。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及答案11 《论语》十二章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学而时.习之()(2)不亦说.乎()(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5)不逾.矩()(6)思而不学则殆.()(7)人不堪.其忧()(8)匹夫..不可夺志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用本文中的原句回答问题。

(1)文中讲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切磋交谈、探讨问题,既可以增长知识、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享受的句子是:(2)文中论述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3)谈时间之易失难得的句子是:(4)谈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人不知而不愠.()(2)吾日三省.吾身()(3)为人谋而不忠.乎()(4)不逾矩.()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选段中不少句子已演变为成语,请写出两个。

7.阅读选段,说说颜回的“贤”表现在哪里。

(不少于两点)(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孔子过泰山侧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

使.子路②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③似重有忧者。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2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2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仁是孔子所宣扬的最高道德原则。

《吕氏春秋·不二》云:“孔子贵仁。

"这是符合事实的。

但在春秋时代,孔子以前,仁已经是一个公认的道德准则了。

《左传·僖公三十年》记载,晋大夫臼季云:“臣闻之,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

”又《左传·定公四年》记载,楚郧辛曰:“《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唯仁者能之。

"又《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孔子对于楚灵王的评论说:“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

’信善哉!”孔子以“克己复礼"为仁,乃是引述“古志”之言。

过去多数学者认为,孔子并没有给出仁的完整界说。

我不同意此种观点,我认为孔子确实曾经给出关于仁的明确界说。

《论语》记载:“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这里,孔子区别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

子贡误以圣为仁,混淆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

孔子区别圣与仁,因而必须讲明仁的完整含义,必须如此才能揭示圣与仁的不同意指。

而且这里“夫仁者”三字也正是确立界说的格式。

所以我认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乃是孔子所讲关于仁的界说。

(节选自张岱年《仁和仁义》,有删改)材料二:孔子“贵仁”,同时也宣扬“义"。

据《论语》所记,孔子尝说:“君子义以为上。

”(《阳货》)“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

"(《卫灵公》)“见义不为,无勇也。

”(《为政》)“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雍也》)“见得思义。

”(《季氏》)孔子所谓义即道德原则之义。

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义则泛指道德的原则。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5课《论语》十二章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可以兴,可以观兴:激发人的感情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C.文胜质则史史:虚饰,浮夸D.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而①敏于事而慎于言________________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人而不仁,如礼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死而后已____________________(2)其①请问其目______________②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①仁以为己任____________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____________(4)者①知者不惑__________________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何①人而不仁,如礼何__________________②小子何莫学夫《诗》____________________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在句中的意思。

(1)文质彬彬,然后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譬如平地____________(3)小子何莫学夫《诗》____________________4.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何种文言句式。

(1)克己复礼为仁________(2)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____________(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____________(4)敏于事而慎于言____________(5)止,吾止也________5.下列有关《论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B.《论语》以叙事体为主,语录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1.下列各句,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敏于事而慎于言B.可谓好学也已C.见不贤而内自省也D.士不可以不弘毅2.下列对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食无求饱求:追求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C.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D.质胜文则野野:粗野、鄙俗3.下列对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而不仁而:如果B.小人喻于利于:在C.不亦重乎乎: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D.其“恕”乎其:它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项伯者,项羽季父也B.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知止而后有定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D.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5.将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直接阐述“大学之道"的一项是( )①物有本末,事有终始②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③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④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⑤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⑥知所先后,则近道矣A.①⑤⑥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③⑥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指孝敬父母,“悌"指尊敬兄长。

《论语十二章》同步习题

《论语十二章》同步习题

《论语十二章》同步习题论语十二章同步题
第一章
1. 请简要介绍第一章的主要内容。

2. 研究第一章后,你对什么感受最深?为什么?第二章
1. 请总结第二章中的关键观点。

2. 根据第二章的教导,如何做一个好的学生?
第三章
1. 第三章探讨了什么主题?
2. 根据你的理解,什么是德行?
第四章
1. 请列举第四章中的几个名言警句。

2. 你如何理解这些名言对人们的启示?
第五章
1. 第五章中强调了什么重要的观念?
2. 你认为如何才能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并将其应用于生活中?
第六章
1. 简要概括第六章讨论的主题。

2. 你对于教育的目的有何看法?
第七章
1. 第七章中,孔子对于为政的理念是什么?
2. 你认为一个好的政府需要具备哪些特征?
第八章
1. 请解释第八章中的“君子”概念。

2. 你认为一个人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第九章
1. 第九章探讨了什么关于友谊的观点?
2. 你认为友谊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第十章
1. 请总结第十章中关于研究的重要观念。

2. 你如何向他人传授知识并帮助他们成长?
第十一章
1. 第十一章中给出的教诲是什么?
2. 你如何理解“不怨天,不尤人”这一教导?
第十二章
1. 第十二章提出了什么对于生活的指导原则?
2. 你如何应用这些原则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以上是《论语十二章》同步习题,希望能帮助你深入理解每章的内容,并从中获得启发和提升。

统编版七年级上《论语》十二章 同步训练(含解析)

统编版七年级上《论语》十二章 同步训练(含解析)

《论语》十二章同步训练一、填空题1.《论语》是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体裁)著作。

它与《》《》《》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亦说乎( ) (2)吾日三省吾身(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温故而知新( )(5)思而不学则殆( )(6)逝者如斯夫( )(7)曲肱而枕之( )(8)博学而笃志( )二、选择题3.同学们参与文学社讨论时,引用《论语》中的句子,下面有错误的一项是()A.当说起“学”和“思”的关系时,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在向同学介绍学习方法时,他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当说起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时,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D.当说到交友要讲诚信时,他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下列句子均出自《论语》,其中没有涉及到学习方法的一句是()A.温故而知新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C.学而时习之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下列加点字词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传不习乎(传授)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B.不逾矩(规矩)吾日三省吾身(自我检查,反省)C.三十而立(指能有所成就)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D.思而不学则殆(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不堪其忧(能忍受)6.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不亦说乎(shuō)不愠(yùn)三省吾身(xǐng)B.传不习乎(chuán)逾矩(jù)学而不思则罔(máng)C.好之者(hào)论语(lún)思而不学则殆(dài)D.为人谋(wéi)曾子(zēng)乐之者(lè)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博学而笃志B.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C.择其善者而从之/人不堪其忧D.学而时习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下面句子中不是关于修身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七年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七年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论语》十二章一、基础训练1.下列语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人不堪其忧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下列句子中属于省略句的一项是()A.其不善者而改之B.吾日三省吾身C.学而不思则罔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按时温习)B.传不习乎(传授)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D.回也不改其乐(乐趣)4.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B.温故而知新C.学而时习之D.择其善者而从之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传不习乎()(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择其善者而从之()(5)人不知而不愠()(6)饭疏食,饮水()二、默写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而知天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十而从心所欲,_________________。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匹夫不可夺志也。

”4.《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交往的朋友中,许多人都是优点和缺点并存的,怎样对待他们的优缺点呢?《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出了答案。

6.《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字词书写1.给加点的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不亦说.乎( )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不逾.矩( )一箪.食( )好.之者( )曲肱.而枕之( )博学而笃.志( )逝者如斯夫.( )二、选择题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B.一箪.食(dān)吾日三省.吾身(shěng)C.博学而笃.志(dǔ)传.不习乎(zhuàn)D.学而不思则罔.(wáng)逝者如斯.夫(sī)3.以下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传.不习乎A.温故.而知新B.一箪食,一瓢饮.C.饭.疏食饮水D.学而时.习之4.以下加点字的含义或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我如浮云于:对于B.必有我师焉.焉:于此,在其中C.人不知而.不愠而:连词,表转折D.曲肱而枕之.之:代词,代枕头等寝具5.下面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博学而笃志。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下列对《论语》十二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仁在其中矣”中的“仁”意为“仁德”,它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B.“不亦君子乎”中的“君子”与“小人”相对,指有才德的人。

C.“为人谋而不忠乎”中的“忠”指竭尽心力,它是儒家倡导的为人之道。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反映了孔子淡泊名利、鄙视富贵的思想。

三、情景默写7.默读课文填空。

(1)《〈论语〉十二章》中,表达了对远道而来的朋友的欢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人交往,我们应该有君子风范,即使不被别人理解,也不要心存怨恨。

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论语〉十二章》中讲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意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论语》课时练(一)1、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2、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②吾日三省吾身三省: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④温故而知新新:⑤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舍:⑦曲肱而枕之肱:⑧博学而笃志笃:3、根据原文默写填空。

(1),不亦乐乎?(2),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3)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4)子曰:“,可以为师矣。

”(5),思而不学则殆。

(6)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论语>十二章》)(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9)博学而笃志,,仁在其中矣。

(10),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12),匹夫不可夺志也。

(1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十二章》)(14)不义而富且贵,。

(《论语》)4、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记录的是被尊称为“圣人”的孔子的言行,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B.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

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C.《论语》中有很多章节讲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

D.“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圣人认为古稀之年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道德修养将达到最高境界。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

七年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七年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不亦说乎(shuō)不愠(yùn)三省吾身(xǐng)B.传不习乎(chuán)逾矩(jù)学而不思则罔(máng)C.好之者(hào)论语(lún)思而不学则殆(dài)D.为人谋(wéi)曾子(zēng)乐之者(lè)2.下列选项中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B.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C.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D.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愠:怨恨)B.温故而知新(新:这里指新的理解和体会)C.思而不学则殆(殆:懈怠)D.择其善者而从之(从:采纳,听从)4.请选出下列加点字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A.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D.博学而笃志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温故而知新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饭疏食,饮水6.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B.温故而知新C.学而时习之D.择其善者而从之7.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C.下车引之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B.吾日三省吾身C.温故而知新D.匹夫不可夺志也9.就你对孔子的认识,你认为他的星座应该是()A.争强好胜,表现欲强的狮子座B.优柔寡断,多愁善感的双鱼座C.公正无私,博爱仁慈的天秤座D.处处桃花,风流文雅的射手座10.学《论语》,用《论语》,下列选项语言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A.有一个外地同学转到我们班,我们可以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欢迎之情。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解析版)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解析版)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愠.(______)学而不思则罔.(______)思而不学则殆.(______)不亦说.乎(______)三省.吾身(______)传.不习乎(______)不逾.矩(______)一箪.食(______)好.之者(______)曲肱.而枕之(______)博学而笃.志(______)逝者如斯夫.(______)【答案】(1). yùn(2). wǎng(3). dài(4). yuè(5). xǐng(6). chuán(7). yú(8). dān(9). hào(10). gōng(11). dǔ(12). fú【解析】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省”是多音字,shěng,xǐng,“三省”读“xǐng”,“说”是通假字,通“悦”,要读通字的拼音“yuè”。

“愠”不要读成“wēn”。

“笃”不要读成“mǎ”。

“夫”不要读成“fū”。

“好”是多音字hǎo,hào,“好之者”拼音是“hào”。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思而不学则殆.(5)吾日三省.吾身(6)学而不思则罔.(7)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9)博学而笃.志【答案】(1)按时。

同“悦”,愉快。

(2)从。

(3)生气,恼怒。

(4)疑惑。

(5)自我检查、反省。

(6)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7)越过。

(8)喜爱,爱好。

(9)坚定。

【解析】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 • _____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 孔子并称“_____”。 • 3、《论语》十二章选自 《 》。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 •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 不亦说( )乎 不亦乐( )乎 • 不知而不愠( ) • 吾( )日三省( )吾身 • 为人谋( )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 • 十有五( • 为师矣( • 不学则殆( • 一瓢饮( • 好之者( ) 不逾矩( ) ( ) ) 不思则罔( ) ) 一箪食( ) ) 陋巷( ) ) 乐之者( )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 • 一、按要求填空。 1、《论语》是_____经典著作, 它以_____体为主,记录了 ______及其_______的言行。共 _____篇。宋代把它和《 》 《 》章同步练习一 • 2、孔子,名_____,字_____, _________ (今天________) (籍贯)人, _____(朝代) ____家、 ____家、____家, _____学说的创始人。被后人尊 称为“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 • 曲肱( ) 必有我师焉 ( ) • 逝者如斯夫( ) 笃志( )

(初中精品)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初中精品)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七(上)语文《〈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一、基础达标(50分)1.《论语》是________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_(体裁)著作。

它与《大学》《中庸》《________》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________时期鲁国人。

(4分)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8分)(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三省:_____________(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__(4)温故而知新.新:_____________(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_____________ 殆:_____________(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_____________舍:_____________(7)曲肱.而枕之肱:_____________(8)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_____3.理解性默写。

(21分)(1)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你的心情。

(2)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即论述个人修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中论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不羡慕、不贪图不义之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D.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春秋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11.下列对相关材料内容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给孔子的临别赠言体现了老子一贯的立身处世的思想主张,“谦虚”“不争”“尚柔”“善为下”“无为”等。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从君子与小人的对比中可见孔子的义利观。孔子主张君子不应追求个人利益,应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泰伯》)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A.“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句中的“乘”意为“古代的车辆单位‘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第一课时基础知识达标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不亦说乎( ) (2)吾日三省吾身( ) (3)四十而不惑(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5)学而不思则罔( ) (6)思而不学则殆( )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人不知而不愠( ) (2)四十而不惑( )(3)学而不思则罔( ) (4)思而不学则殆 ( )(5)逝者如斯夫( ) (6)吾日三省吾身( )3.翻译下面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探究重点难点探究(一)典型例题探究点一:翻译句子例题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理解和翻译能力,注意“三”表示多数,“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答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点拨:采用直译法逐字逐词翻译探究点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例题2:怎样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呢?解析:此题主要检测对文章中关键句子的分析,要从句子的内容上分析。

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为“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也会有害。

”此句是讲学习方法的,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学和思结合起来,才能学有所成。

点拨:从“学”和“思”两方面分析。

(二)探究问题问题一: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积累词语:(1)人不知而不愠愠:_________________ (2)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____ (3)吾日三省吾身省:_________________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_____ (5)学而不思则罔罔: _________________ (6)思而不学则殆殆:_____________________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_____________ (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_________________ (9)逝者如斯夫逝:_________________ (10)博学而笃志笃: 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再读课文,研讨问题。

3.课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各体现在文中哪几章中?试举出例子加以说明。

4.课文主要涉及了哪几方面的人生道理?请分别加以概括。

问题三:背诵全文,积累成语。

5.总结归纳《论语》中出现的成语。

当堂达标训练.(一)基础达标1.看拼音写汉字。

曲gōng( ) 四十而不huò( ) 学而不思则wǎng( )一dān( )食博学而dǔ( )志思而不学则dài ( )2.课文默写。

(1)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饭疏食饮水(动词,吃饭)B.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趣)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欢,爱好)(二)精段阅读阅读1—5章,回答下面问题。

4.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③思而不学则殆( )5.下面句子中而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B.温故而知新C.学而不思则罔D.五十而知天命6.曾子认为每天应从哪三个方面进行自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第三章中,我们知道“而立之年”指的是30岁,“不惑之年”指的是40岁;我们常说50岁已过半百,而60岁则称为________,70岁称为________之年,八、九十岁高龄则称为_______之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8.课后能力通(一)能力拓展提升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9.找出文中的通假字,给它注音并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知”字的意思。

①人不知而不愠( ) ②温故而知新( ) ③诲女知之乎( )④知之为知之( )( ) ⑤是知也( )11.翻译下列句子。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两则语录哪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二)挑战自我潜能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君子”的含义是什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君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14.“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第二课时基础知识达标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论语》是_________家经典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记录。

孔子,名_______,家的创始人。

______家,是__________末期思想家、政治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并称。

2.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不亦说乎___________ (2) 十有五___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

①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探究重点难点探究(一)典型例题探究点一:分析内容例题1:孔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主张?结合本文分析。

解析:结合文章内容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进行分析归类。

答案:本文的第一、四、五章主要涉及学习方法问题,即: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和思要结合起来。

第七、九、十二章主要涉及学习态度。

第七章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之”“好之”“乐之”,第九章讲要虚心向他人学习,第十二则讲学习的重要性。

既要广博地学习,多思多问。

点拨: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分析。

探究点二:感悟理解句子例题2: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句话的理解。

解析: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首先要读懂原文,结合文意加以理解。

答案:此句阐明了“安贫乐道”的精神,这是孔子极力提倡的,他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义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点拨:抓住关键词语“乐亦在其中”来理解。

探究问题)二(问题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第一章包含几层意思?各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2.第二——五章各是从哪一方面谈的?3.第六章中,孔子称赞颜回,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是指什么精神?4.第七章讲了学习的哪三个层次?强调了什么内容?5.第八章孔子极力提倡的是一种什么精神?6.分析9—12章,问题二:品读课文,探究问题。

7.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8.《论语》是早期的语录体散文,它的文学性表现在什么地方?当堂达标训练(一)基础达标1.按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1)第十一届全运会即将在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山东举办,热情好客的山东人民用《论语》中的“”这句话来欢迎全国各地的运动健儿。

(2)《弟子规》中有句经文:“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则警。

”《论语十则》中也有与之意思相近两句:“,。

”(3)讲述学思要结合,要辩证地对待学思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B.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战国时代鲁国人。

C.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D.《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并称“四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