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常用二级结论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常用二级结论大全
高中数学常用二级结论大全
一、基础常用结论
1. 立方差公式:a³-b³=(a-b)(a²-ab+b²);
立方和公式:a³+b³=(a+b)(a²-ab+b²).
2. 任意的简单n 面体内切球半径为是简单n
面体的体积,S 表是简单n 面体的表面积).
3. 在Rt △ABC 中,C 为直角,内角A,B,C 所对的
边分别是a,b,c, 则△ABC 的内切圆半径为
4. 斜二测画法直观图面积为原图形面积的倍.
5.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平方之和等于四条边平方之和.
6. 函数ʃ(x)具有对称轴x= a,x=b(a≠b),则ʃ
(x)
为周期函数且一个正周期为2 |a-b|.
7. 导数题常用放缩e'≥x+1,
e^>ex(x>1).
8. 点(x,y) 关于直线Ax+By+C=0 的对称点坐
标
9. 已知三角形三边x,y,z, 求面积可用下述方法(一些
情况下比海伦公式更实用,如√27, √28, √29):
,
二、圆锥曲线相关结论
10. 若圆的直径端点A(x₁,yi),B(x₂,y₂), 则圆
的方
程为 ( x - x ) ( x - x₂) + (y-y)(y-y₂)=0.
11. 椭区的面积S 为S =πab.
12. 过椭圆准线上一点作椭圆的两条切线,两切点连
线所在直线必经过椭圆相应的焦点.
13. 圆锥曲线的切线方程求法:隐函数求
导 . 推论:
①过圆( x -a)²+(y-b)²=r²上任意一点P(xo,y
。) 的切线方程为 ( x o-a)(x-a)+(y 。-b)(y-b)=r²;
②过椭圆) 上任意一点P(xo,y
高中高考数学所有二级结论《[完整版]》
高中高考数学所有二级结论《[完整版]》
一、几何结论
1、关于点
1.1 同一直线上三点,若其中两点间距相等,则三点共线;
1.2 直线平分线定理:若直线Ⅰ平分线段AB,则AM/MB=1;
1.3 直线的垂直平分线定理:若直线Ⅰ对AB的垂直平分线,则M是A、B中点;
1.4 同一直线出发点,夹萝卜角度相等,终足点也在同一直线上;
1.5 同一直线上三点,至少有2点共线;
1.6 若任意一点位于AB的延长线上,则距AB同侧的距离相等;
2、关于直线
2.1 齐次直线:若直线上所有点满足y=ax+b,则直线称为齐次直线;
2.2 相交线定理:若两条直线相交,则它们的夹角一定是锐角;
2.3 相等的夹角可以定位:若两条直线的夹角为有限尺寸夹角,则它们可以定位;
2.4 两平行线定理:若两条直线平行,则它们过同一直线上的任意一点都相等;
2.5 同一实轴向非相交点所在直线定理:由两条实轴向非相交的直线,所形成的不规则四边形,相较相邻的两边的夹角度数之和为180°;
3、关于三角形
3.1 相等的边角定理:若两角的大小相等,则它们两理封闭的边也相等;
3.2 对角线定理:若一个多边形的对角线相交,则其论线的和为360°;
3.3 相等的三角形定理:若三角形的两边和它们之间的夹角相等,则三角形中的任何一点到另外两点的距离也相等;
3.4 含有相同角的三角形定理:若两个三角形包含有相同大小的角,则其面积之比,与相应边的比值的平方成正比;
3.5 三角形角度和定理:若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度都不相等,那么它的三内角之和等于180°;
3.6 斜边长度定理: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度相等,那么它们所构成的内角一定是锐角;
高中常用数学二级结论
高中常用数学二级结论
高中常用数学二级结论涉及到很多方面,如三角函数、数列、平面几何等。下面我将就其中一些结论进行详细阐述。
一、三角函数
1.极角余弦定理
对于任何一个三角形ABC,P点是其内部的一点,则有:
cos PAC + cos PAB + cos PBC = 1 + cos ABC
这个结论表明,对于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部一点P,它到三个角的余弦值之和等于常数1加上余弦值对应的角的和。
2.半角公式
对于任意一个角A,在A/2的两遍,设AB,AC分别为A/2的角平分线,有:
sin A/2 = √[1-cosA]/2
cos A/2 = √[1+cosA]/2
tan A/2 = sin A/(1+cosA)
这个结论广泛应用于三角函数的计算中,可简化计算过程。
二、数列
1. 常见数列的通项公式
对于一些经常出现的数列,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它们都有一个通项公式,来表示第n项的值。
等差数列公式:an = a1 + (n-1)d
等比数列公式:an = a1 * q^(n-1)
斐波那契数列公式:Fn = Fn-1 + Fn-2
这些公式是高中数学里比较基础的知识,掌握它们可以方便我们在求解数列问题时,快速得出所需的值。
2. 递推数列的通项公式
对于一些递推数列,其前一项或前几项的值与后一项或后几项的值有一定的联系,可以借助这些联系来求出通项公式。
如Fibonacci数列通项公式:Fn = [φ^n - (1-φ)^n]/√5,其中φ=(1+√5)/2,称为黄金分割数,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数学结论,其出现在音乐、美术、建筑等多个领域中。
高中数学二级结论大全和推导过程
高中数学二级结论大全和推导过程高中数学二级结论是指高中数学中一些重要的结论或定理,这些
结论和定理是学习和理解高中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解题的重要工具。本文将给出一些常见的数学二级结论,并对其推导过程进行简要介绍。
(一)代数运算法则
1.加法运算的交换律: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和b,有a + b = b + a。
推导过程:根据实数加法的定义,a + b = b + a。
2.加法运算的结合律:对于任意三个实数a、b和c,有(a + b) +
c = a + (b + c)。
推导过程:将(a + b) + c按照加法运算定义进行展开,得(a + b) + c = ((a + b) + c)。
将a + (b + c)按照加法运算定义进行展开,得a + (b + c) =
(a + (b + c))。
3.加法运算的存在零元:对于任意实数a,有a + 0 = a。
推导过程:根据实数加法的定义,a + 0 = a。
4.加法运算的存在负元:对于任意实数a,存在一个实数-b,使得
a + (-b) = 0。
推导过程:根据实数加法的定义,a + (-a) = 0。
5.乘法运算的交换律: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和b,有a · b =
b · a。
推导过程:根据实数乘法的定义,a · b = b · a。
6.乘法运算的结合律:对于任意三个实数a、b和c,有
(a · b) · c = a · (b · c)。
推导过程:将(a · b) · c按照乘法运算定义进行展开,得
(a · b) · c = ((a · b) · c)。
将a · (b · c)按照乘法运算定义进行展开,得a ·(b · c) = (a · (b · c))。
数学常用二级结论高中
数学常用二级结论高中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在高中阶段有许多常用的二级结论。这些结论常常作为基础知识,为高中生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坚实基础。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高中数学中常用的二级结论。
1.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三角形中最为经典的定理之一。它指出:直角三角形的两
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a2+b2=c2。这个定理在解决直角三角形问题时非常有用,也是许多数学问题的基础。
2.平行线性质:在平行线和交叉线构成的角对中,对应角相等、同位角相等、内错
角相等等性质通常被用作证明和解题的基础。平行线性质帮助我们理解平行线与
交叉线之间的关系,是解决几何问题的关键。
3.圆的性质:高中数学中关于圆的性质也是常见的二级结论。例如,圆的内角和定
理指出:圆上的任意圆心角的角度和等于180度。这个结论在解决圆相关问题时经常被用到,帮助我们理解圆的特性。
4.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之间的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这个结论可以帮助我们在
解决三角形相似性问题时进行判定,进一步推导出各个角和边的关系。
5.三角函数关系:正弦、余弦、正切等三角函数的关系也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的二级
结论。这些函数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计算三角形内角的关系,解决各种三角函数
问题。
6.立体几何结论:在立体几何中,例如平行六面体的性质、平面与立体的相交等问
题也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的二级结论。这些结论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三维立体图形
之间的关系,解决空间几何问题。
总结来说,高中数学中的常用二级结论是数学学习中的基础,对于建立数学知识体系、提高解题能力至关重要。通过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些二级结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这些结论,灵活运用于解题中,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和水平。
高中数学 常用二级结论汇总
高中数学常用二级结论汇总引言: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常用二级结论是我们应该牢记的基础知识。这些结论是数学推理和问题解决的关键。本文将为您汇总总结高中数学常用的二级结论,以帮助您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勾股定理)
2. 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边的乘积等于斜边与高的乘积。(高线定理)
二、三角形的性质
1.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 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4.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5. 等腰三角形的高线、中线和中位线重合。
6.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均为60度。
7. 三角形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三、四边形的性质
1.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并且互相等长。
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3. 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且互相平分。
4. 平行四边形的各个内角互补,相邻补角互为补角。
5.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6. 矩形的各个内角为直角。
7. 菱形的各个内角为直角。
四、圆的性质
1. 圆的周长公式:C=2πr (C为周长,r为半径)
2. 圆的面积公式: A=πr² (A为面积,r为半径)
3. 圆的直径是任意两个相对点的距离,且是半径的两倍。
4. 圆的弦是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线段。
5. 圆的切线与半径垂直。
五、数列的性质
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 (an为第n项,a1为首项,d 为公差)
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a1+an)n/2
3. 等差数列的性质:任意两项的和等于它们的中项。
高中数学二级结论大全
高中数学二级结论大全
引言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高中数学二级结论作为高中数学的基础,是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一些重要的定理和公式。本文将总结高中数学二级结论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重要的数学结论。
1.平行线与三角形等腰条件
1.1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定理 1.1:过平行于两条平行线的一条直线,其内外两部分对应角相等。
证明:
设有两条平行线,分别为线 l 和线 m,并且有一条过点 A 的直线 n,与 l 和 m 相交于点 C 和点 D。则有角 CAB = 角 CDA 和角 ADB = 角 BCD。
1.2 三角形等腰条件
定理 1.2:在三角形 ABC 中,若 AB = AC,则有角 B = 角 C。
证明:
由定理 1.1,过线段 AB 并平行于线段 AC 的直线与线段 BC 相交于点 D,根据定理1.1,可得角 B = 角 D。另一方面,由 AB = AC 可得角 ADC = 角 A,再由角 A + 角 D + 角 B = 180°可得角 B + 角 C = 180°,因此角 B = 角 C。
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2.1 勾股定理
定理 2.1: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设边长分别为 a、b 和 c,其中 c 为斜边,则有 a^2 + b^2 = c^2。
证明:
根据勾股定理中的定义,直角三角形 ABC 中,边长分别为 a、b 和 c,满足 a^2 + b^2 = c^2。
2.2 特殊直角三角形性质
定理 2.2: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若角 A = 30°,则b = a/√3,c = 2a。
高中数学二级结论55条
高中数学二级结论55条
1.简单n面体内切球的半径为3V/S表,其中V是简单n
面体的体积,S表是简单n面体的表面积。
2.在任意三角形ABC内,有tanA+tanB+tanC=XXX。由
此可以推出,如果XXX<0,则三角形ABC是一个钝角三角形。
3.斜二测画法可以得到直观图形,其面积是原图形面积的
两倍。
4.通过椭圆准线上一点作椭圆的两条切线,两切点连线所
在直线必经过椭圆相应的焦点。
5.在导数题中,常用放缩e≥x+1,-x1≤lnx≤x-1,ex>ex(x>1)和x2y2≥2xy来简化计算。
6.椭圆2/a2+2/b2=1(a>b)的面积为S=πab。
7.圆锥曲线的切线方程可以通过隐函数求导得到。对于圆(x-a)2+(y-b)2=r,过任意一点P(x,y)的切线方程为(x-a)(x-x)+(y-b)(y-y)=r(x-x)2+(y-y)2.对于椭圆2/a2+2/b2=1(a>b),过任意一
点P(x,y)的切线方程为x2/a2+y2/b2=1和2x/a2+2y/b2=0.对于双曲线2/a2-2/b2=1(a>b),过任意一点P(x,y)的切线方程为x2/a2-
y2/b2=1和2x/a2-2y/b2=0.
8.切点弦方程是平面内一点引曲线的两条切线,两切点所在直线的方程。对于圆x2+y2+Dx+Ey+F=0,切点弦方程为
xx1+yy1+D(x+x1)+E(y+y1)+2F=0.对于椭圆2/a2+2/b2=1(a>b),切点弦方程为xx1/ab+yy1/ab=1.对于双曲线2/a2-2/b2=1(a>b),切点弦方程为xx1/ab-yy1/ab=1.对于抛物线y=2px(p>0),切点弦方程为yy1=p(x+x1)。对于二次曲线
高中数学二级结论(经典实用)
高中数学二级结论(经典实用)
1、余弦定理:在任何三角形中,$a^2=b^2+c^2-2bc\cos A$,$b^2=a^2+c^2-2ac\cos B$,$c^2=a^2+b^2-2ab\cos C$。
2、正弦定理:在任何三角形中,$\frac{a}{\sin
A}=\frac{b}{\sin B}=\frac{c}{\sin C}=2R$,其中$R$为该三角
形的外接圆半径。
3、勾股定理:对于任意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
角边平方和。
4、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当方程组$ax+by=c$,$dx+ey=f$的系
数矩阵的行列式不为零时,解得$x=\frac{ce-bf}{ae-bd}$,
$y=\frac{af-cd}{ae-bd}$。
5、解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2+bx+c=0$,当$\Delta=b^2-
4ac>0$时,有两个不同实根$x_1=\frac{-b+\sqrt{\Delta}}{2a}$,$x_2=\frac{-b-\sqrt{\Delta}}{2a}$;当$\Delta=0$时,有一个实
根$x=-\frac{b}{2a}$;当$\Delta<0$时,有两个虚根
$x_1=\frac{-b+\sqrt{-\Delta}}{2a}i$,$x_2=\frac{-b-\sqrt{-
\Delta}}{2a}i$。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它的
顶点坐标为$\left(-\frac{b}{2a},-\frac{\Delta}{4a}\right)$,其中$\Delta=b^2-4ac$;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
高中数学常用二级结论汇总
1.立方差公式:/=(4-6)(/_仍 + 〃);立方和公
式:a3+b3=(a + b\a2-ab + b2).
3P
2.任意的简单H面体内切球半径为一(J,是简单〃面 S
表
体的体积,S表是简单〃面体的表面积).
3.在中,。为直角,内角4B, C所对的边分别是4, b,
C,则△力3c的内切圆半径为竺三.
2
五
4.斜二测画法直观图面积为原图形面积的?二倍.
4
5.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平方之和等于四条边平方之和.
6.函数人力具有对称轴x-a, x=力(。工人),则/x)为周期函数且一个正周期为2 |。-6|.
7.导数题常用放缩e'Nx + 1, _l<Izl<inx<
_i, X X
x
e x >ex(x > 1).
8.点(x, y)关于直线4x + 8y + C = 0的对称点坐标
(2A(Ax + By + C)28(a+ 为 +。)]『77^ ―”产了一/
9.已知三角形三边x, y, z,求面积可用下述方法(一些情况下比海伦公式更实用,如质,而,V29):
2
A-^B = x2, d + C = V,S = C + A = z2^ Y AB + BV + CA
10.若圆的直径端点山为,乂),玳与/),则圆的方程为(1玉)(%-%)+()'->0(>-%)=0.
11.椭圆]+ £ = 1(。> 0,力> 0)的面积 S 为3 = nab.
12.过椭圆准线上•点作椭网的两条切线,两切点连战所在内线必经过桶网相应的焦点.
13.圆锥曲线的切线方程求法:I泡函数求导.
推论:
)的切线方程为(q一 a)(x - “)十(% ①过圆。-0)2+(y力2 = "上任意一点P(X。J
高中数学二级结论(精)
高中数学二级结论
一、函数性质
1、奇偶函数概念的推广及其周期
(1)对于函数f (x ),若存在常数a ,使得f (a -x )=f (a +x )(*),则称f (x )为广义型偶函数(图像关于直线a x =轴对称),且当有两个相异实数a ,b 同时满足(*)时,f (x )为周期函数T =2|b -a |;
(2)对于函数f (x ),若存在常数a ,使得f (a -x )=—f (a +x )(*),则称f (x )
为广义型奇函数(图像关于点()0a ,中心对称),当有两个相异实数a ,b 同时满足(*)
时,f (x )为周期函数T =2|b -a |2、抽象函数的对称性
(1)若f (x )满足f (a +x )+f (b -x )=c ,则函数关于(
,)成中心对称(充要)
(2)若f (x )满足f (a +x )=f (b -x ),则函数关于直线x =成轴对称(充要)
3、()()f x k k f x =方程有解,则的取值范围为的值域
4、有几个交点的图像与直线有几个解方程k y x f y k x f ==⇔=)()(
5、()()恒成立
,,恒成立,,k x f n m x k x x x f x f n m x x >'∈∀⇔>--∈∀)()
()(,2
12121二、导数应用(一)常用不等式放缩
①1+≥x e x 、1ln 1
1
-≤≤-<
-x x x
x x
、)1(>>x ex e x 、()2ln x e ax x a >>;②()11ln 10x x x x -<<->、2
高中数学常用二级结论大全
高中数学常用二级结论大全引言: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掌握一些常用的二级结论是非常重要的。这些二级结论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各种数学概念,解决问题。本文将总结和介绍高中数学常用的二级结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一、三角形相关结论
1. 角平分线定理:三角形内角的平分线上的点与对边上的延长线相交,并且与三角形对应的外角相等。
证明:先证明角平分线上的点与对边上的延长线相交,可通过投影定理证明。假设有一个角A的平分线与对边上的延长线BC相交于点D。
由于AD是角A的平分线,所以∠DAB = ∠DAC,同时由于点D 在角A的平分线上,所以∠DAB = ∠DAC = ∠DCA。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得∠BAC + ∠ACD = 180°,即角A与角ACD的外角相等,得证。
2.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证明:假设三角形ABC的三个内角分别为∠A、∠B、∠C。构造辅助线AD,使得∠DAB = ∠DAC,由于角DAB与角DAC是等角,
所以∠BAD = ∠CAD。同理可证得∠ACB = ∠ABC。由于∠BAD +
∠DAC + ∠ACB = 180°,可得∠A + ∠B + ∠C = 180°,得证。
二、平行四边形相关结论
1. 对角线平分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证明: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由于AB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BC = ∠BCD,同时由于AO和CO是
直线,所以∠OAB = ∠OCA。同理可证得∠OBA = ∠ODA。根据夹角
高中数学的二级结论
高中数学的二级结论
高中数学的二级结论包括:
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任何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度。
2. 相似三角形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对应角度相等,则它们是相似的。
3. 圆的面积公式:圆的面积等于πr,其中r为半径。
4. 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5. 平行线性质:两条平行线与一条横穿它们的第三条直线所构成的内角、外角关系。
6. 垂直平分线定理:垂直平分线将一条线段分成两个长度相等的部分,并且连线的垂直平分线还可以作为该线段两端点连线的中垂线。
7. 中线定理: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对立边中点的线段被称为中线,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8. 三角形的高定理:三角形的高分别同底边和斜边构成的三角形相似,高与底边的乘积等于斜边上的中线长乘以半周长。
高中数学重要二级结论
高中数学重要二级结论
高中数学重要的二级结论有很多,涉及各个数学领域的知识点。下面将对其中一些重要的二级结论进行详细介绍。
1.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是几何学中的基础内容之一。平行线具有以下重要的二级结论:
-平行线与直线交角为180度:如果两条直线分别与一条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的交角为180度。
-平行线的夹角相等:如果两条直线分别与一条第三条直线平行,并且与第三条直线分别都有一条共同的交线,那么这两条线之间的夹角相等。
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在几何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相似三角形具有以下重要的二级结论:
-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分别相等,那么它们是相似的。
-边的比例:在两个相似三角形中,对应边的比例相等。
3.圆的性质:
圆是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具有以下二级结论:
-切线垂直于半径:圆上切线与半径的连线垂直。
-弧与圆心角的关系:同一个圆上的任意两个弧所对应的圆心角相等。
4.三角函数和三角恒等式的性质:
三角函数和三角恒等式是高中数学重要的内容,其中一些重要的二级结论如下:
-同角三角函数的大小关系:对于给定角度,正弦函数的值不超过1,余弦函数的值不超过1,而正切函数的绝对值没有上限。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周期为360度(或
2π弧度),而正切函数的周期为180度(或π弧度)。
5.常用数列的特征:
数列是数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一些常用数列的特征如下:
-等差数列等差:一个数列如果满足每一相邻两项之差相等,那么
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高中数学二级结论总结归纳
高中数学二级结论总结归纳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是一种严谨而美妙的知识体系。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结论的总结归纳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总结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在本文中,我将对高中数学二级结论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一部分知识。
一、平面几何结论
1. 垂直性结论:两条直线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
证明:设直线L1的斜率为k1,直线L2的斜率为k2,则L1和L2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是k1 * k2 = -1。
2. 平行性结论:两条直线平行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们的斜率相等。
证明:设直线L1的斜率为k1,直线L2的斜率为k2,则L1和L2平行的充分必要条件是k1 = k2。
3.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中位线的交点是三条中位线的共同中点。
证明:设三角形ABC的中位线AD、BE和CF交于点G,则AG = GB = CG。
4. 垂心结论:垂心是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
证明:设三角形ABC的高AD、BE和CF交于点H,则H是三条
高的交点。
二、立体几何结论
1. 空间几何关系:两条直线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们所在平面的
法向量垂直。
证明:设直线L1所在平面的法向量为n1,直线L2所在平面的法
向量为n2,则L1和L2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是n1·n2 = 0。
2. 球面几何关系:切线和半径于切点垂直。
证明:设球面上一点P的坐标为(x0, y0, z0),球心的坐标为(a, b, c),则切线的方程为(x - x0) / (x0 - a) = (y - y0) / (y0 - b) = (z - z0) / (z0 - c)。
高中数学常用二级结论
高中数学常用二级结论
一、整式的基本概念
在高中数学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多项式,而多项式又包含了整式这一概念。整式是指系数和指数都是整数的多项式。而整式又可以分为单项式、二项式和多项式。
1. 单项式:只有一个项的整式,例如3x、-4xy^2。
2. 二项式:只有两个项的整式,例如2x+3、-4xy^2+5x^2。
3. 多项式:有两个以上项的整式,例如3x^2+4xy-5y^2、
2x^3+3x^2-4xy+5。
二、二次函数的图像
二次函数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一个概念,它的一般形式为
y=ax^2+bx+c,其中a、b和c为常数,且a≠0。
1. 开口方向:
当a>0时,二次函数的图像开口朝上;
当a<0时,二次函数的图像开口朝下。
2. 对称轴:
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方程为x=-b/2a,对称轴与y轴垂直。
3. 零点:
二次函数的零点即方程ax^2+bx+c=0的解,可以使用求根公式求解。
三、加法公式与差法公式
在高中数学里,加法公式与差法公式是常用的二级结论,它们用于求解三角函数的和与差。
1. 加法公式:
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
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
tan(A + B) = (tanA + tanB) / (1 - tanAtanB)
2. 差法公式:
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
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
tan(A - B) = (tanA - tanB) / (1 + tanAtanB)